参考文献国家标准(1)
- 格式:doc
- 大小:22.85 KB
- 文档页数:5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参考文献一律置于文末。
其格式为:(一)专著示例[1]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3] [英]蔼理士.性心理学[M]. 潘光旦译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二)论文集示例[1]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2] 别林斯基.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里君的中篇小说[A].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册[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凡引专著的页码,加圆括号置于文中序号之后。
(三)报纸文章示例[1]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四)期刊文章示例[1] 郭英德.元明文学史观散论[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五)学位论文示例[1] 刘伟.汉字不同视觉识别方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1998.(六)报告示例[1] 白秀水,刘敢,任保平. 西安金融、人才、技术三大要素市场培育与发展研究[R].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1998. (七)、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性的注释,置于本页地脚,前面用圈码标识。
参考文献的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研究报告S——标准P——专利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DB——数据库CP——计算机程序EB——电子公告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M/CD——光盘图书CP/DK——磁盘软件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一、参考文献著录格式1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2、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3、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4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5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6、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7、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 、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9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二、文献类型及其标识1、根据GB3469 规定,各类常用文献标识如下:①期刊〔J〕②专著〔M〕③论文集〔C〕④学位论文〔D〕⑤专利〔P〕⑥标准〔S〕⑦报纸〔N〕⑧技术报告〔R〕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具体如下:①磁带〔MT〕②磁盘〔DK〕③光盘〔CD〕④联机网络〔OL〕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标准规范参考文献应引作者亲自阅过的近年的主要文献,一般文章不超过5篇,评述、综述性文章不超过20篇。
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引用,但可作脚注处理。
参考文献列于文后,正文中也须用上角标标出引用文献的序号。
参考文献用“顺序编码制”,即各篇文献按其在正文中的标注序号依次列出。
参考文献条目著录:个人著者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格式。
作者3人以下全部著录,4人以上只著录前3人,之间加“,”,后加“等” 或“etal”。
1.参考文献类型及标识2.文后参考文献编排格式(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作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范例:[1]杨浩滨.食品微生物学[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5,28-30.(2) 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范例:[5]肖凯军.大豆分离蛋白的酶法改性[J]. 食品科学,1995,16(9):30-34.范例:[7]OUJP,YOSHIDA O,SOONGT, etal. Recen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 Earthquake Eng , 1997,38(3): 358-361.(3) 论文集[序号]作者.文献题名[A].编者.论文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范例:[8]瞿秋白.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A] .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121-133.(4) 报纸文章[序号]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范例:[10] 胡鞍钢. 中国能够实现粮食自给目标[N].联合早报,1994,10.(5) 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范例:[11]GB/T 16159-1996 ,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6) 专利[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范例:[12]姜锡洲. 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7) 电子文献[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名].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范例:[13]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 OL]. , 1998,08,16/1998,10,04.(8)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范例:[15]张永禄. 唐代长安词典[Z].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规范格式专著-M;论文集-C;报刊-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专著或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A;标准-S;专利- P;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v1.0可编写可改正参照文件引用规范要求一、参照文件是作者写文章时所参照的文件书目,文稿中摘编或引用别人文章,务请采纳次序编码制,在文中引用途以上角标方式—一注明;一种文件在同一文中被频频引用,则用同一序号标示,并在序号后加圆括号注明页码。
二、各种参照文件条目请在文后按以下示例编排专著、期刊文章、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报纸文章、互联网信息:文件种类以单字母表记(外加方括号),如专著为 M,论文为 C,, 报纸文章为 N, 期刊文章为 J,学位文章为 D,研究报告为 R,论文集中析出文件为 A,词典为 Z。
如有外文文件,请按中文在前,外文在后的次序分别摆列,并以第一作者姓氏的汉语拼音及外文字母为序;外文书名及期刊名请用斜体字。
若引用文章为电子文件,请注明网络地点及日期。
1.专著 :1[ 序号] 主要作者 . 文件题名【文件种类表记】 . 第一版地:第一版者,第一版年 . 起止页码 ( 任选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 . 图书室目录 [M].北京:高等教育第一版社,1957. 15-18.[2]辛希孟 . 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商讨会论文集: A 集 [C].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第一版社, 1994.2.期刊文章:连续第一版物:标引项次序号 . 作者 . 题名 [J]. 刊名 ( 外文刊名可缩写,缩写后首字母大写,并省略缩写点“”) ,第一版年,卷号( 期号 ) :起止页码。
[3] 周天勇 . 西部大开发的经济学思虑[J].经济学研究, 2000.(6):3-5.3. 论文集中析出文件:[ 序号 ] 析出文件主要责任者 . 析出文件题名 [A]. 原文件主要责任者 ( 任选 ) . 原文件题名[C]. 第一版地:第一版者,第一版年 . 析出文件起止页码。
[4]李晓文 . 知识经济时代科技编写社会角色地位的再思虑 [A]. 张全福 . 学报编写论丛(第 9 集) [C].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版社, . —14.4.报纸文章:[ 序号 ] 主要责任者 . 文件题名 [N]. 报纸名,第一版日期 ( 版次 ).[5]谢希德 . 创建学习的新思路 [N]. 人民日报, 1998-12-25(10).5. 互联网信息:[ 序号 ] 姓名 . 文件题名 .[EB/OL]. 网页贾根良 . 经济学范式的一种根天性转变[EB/OL].11/30/c 说明 :说明主要用于对文章篇名、作者及文内某一特定内容作进一步的解说或说明,文中以注号(例 [1] 、[2] )表示。
参考文献著录标准及格式参考文献著录应项目齐全、内容完整、顺序正确、标点无误。
具体要求如下:(1)著录格式: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不用加结束符。
在参考文献中的标点符号都采用“半角标点符号+空格”形式。
(2)排列顺序:根据正文中首次引用出现的先后次序递增,或者按第一作者姓的英文字母或拼音字母的英文字母顺序递增,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一致。
(3)作者姓名:只有3位及以内作者的,其姓名全部列上,中外作者一律姓前名后,外国人的名可用第一个字母的大写代替,如:William E.(名) Johns(姓)在参考文献中应写为Johns W.E.;有3位以上作者的,只列前3位,其后加“,等”或“,et al”。
(4)参考文献类型及标识:根据GB3469规定,对各类参考文献应在题名后用方括号加单字母方式加以标识。
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类型及标识,见表1。
表1 传统文献的类型标识参考文献类型期刊文章(Journal)专著(Monograph)论文集(Conferennce Prceeding)(单篇论文)学位论文(Dissertation)专利(Patent)类型标识JMCADP参考文献类型标准(Standard)报纸文章(Newspaper)报告(Report)资料汇编(General)其它文献类型标识SNRGZ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类型及标识: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类型的标识,见表2。
表2 电子文献的类型标识参考文献类型数据库计算机程序图书电子公告类型标识DBCPMEB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为参考文献时不必著明其载体类型,而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表明其载体类型,见表3。
参考文献(一)马列原著和党的文献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3、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列宁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7.毛泽东:《国民精神总动员的政治方向》,《新中华报》1939年5月10日。
8.《毛泽东选集》第1—4卷1991年版,第5卷1996年版,人民出版社。
9.《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10.《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11.《邓小平文选》第2卷1994年版,第3卷1993年版,人民出版社。
12.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3.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5.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6年11月10日。
16.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7. 2010年7月,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18. 李长春发表十七届六中全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决定》说明,人民网2011年10月27日,/xxfb/xwzx/whxw/201110/t20111027-132395.html19.《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标准要求一、要求:(一)不能公开的部资料、个人通讯、报纸及未公开发表的文章不能作为参考引文;尽量引用近年发表的处于前沿研究、水平较高与文章内容联系密切的文献,剔除那些发表时间较久、水平偏低、与文章内容联系欠密切的文献。
(二)文献的作者3名以内全部列出,若多于3名则列前3名,后加“等”或“et al”,各姓名间加“,”间隔;个人著者,其姓全部著录,而名可以缩写为首字母,如用首字母无法识别该人名时,则用全名。
若是英文的,则全用大写字母,名字采用“姓前名后”的形式。
二字姓名时之间不用空格。
出版项中附在出版地之后的姓名、州名、国名等以及作为限定语的机关团体名称可按国际公认的方法缩写。
(三)著录数字时,须保持文献原有的形式,但卷期号、页号、出版年、版次等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外文书的版次用序数词的缩写形式表示(第1版不著录,其他版本说明需著录)。
(四)无出版地的中文文献著录“出版地不祥”,外文文献著录“S.l.”;无出版社的中文文献著录“出版社不祥”,外文文献著录“s.n.”,并置于方括号内。
如果通过计算机网络存取的联机电子文献无出版地,可以省略。
示例:[出版地不详]:三户图书刊行社,1990[S.l.]: MacMillan, 1975(五) 对于中文文献,应同时附加相应的英文文献,格式要求:⑴不重复序号。
⑵标点符号对应标识。
⑶中文名字书写格式为:姓氏在前,全大写;名字在后,首字母大写;双名连写,其间加半字线。
(4)其它格式按照同类型的英文参考文献格式要求。
示例:[1] 尹康,石教英,潘志庚.一种鲁棒性好的图像水印算法[J].软件学报,2019,12(5):668-676.YIN Kang,SHI Jiao-ying,PAN Zhi-geng.A robust watermarking algorithm on image [J].Journal of Software, 2019,12(5):668-676(六)文献序号标在引用处,加标于右上角,序号以在文中出现先后为序;⒈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只须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
参考文献字体格式要求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参考文献字体格式要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摘要、目录、正文的格式、字体、字型及字号要求1)中文摘要中文摘要标题:居中,4号宋体加粗;摘要正文:小4号宋体字,限一页;关键词:3-5个,中间用“逗号”分开,小4号宋体加粗。
2)目录目录标题:居中,三号宋体加粗目录内容:内容包含正文一、二级标题、参考文献标题、致谢标题、格式小四宋体,1.5倍行距(限一页,需要时可调整行距),要求页码正确无误并对齐。
3)正文正文及标题格式要求:标题级别层次代号字体一级标题一、宋体三号加粗(顶格)二级标题 (一) 宋体小三号加粗(顶格)三级标题 1、宋体四号加粗(缩进2字符)四级标题 (1) 宋体小四号(缩进2字符)正文宋体小四号(首行缩进2字符)4)参考文献、页眉参考文献标题:宋体四号加粗(顶格),另起一页;参考文献内容:宋体五号(首行缩进2字符);页眉从正文开始,采用宋体五号字居中书写,并在下方加一横线。
奇数页的页眉书写: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届毕业论文论文偶数页的页眉书写:论文的题目,如:浅析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页码从正文开始按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摘要、目录等前置部分单独编排无需页码。
5)致谢致谢标题:宋体四号加粗(顶格)另起一页致谢内容:宋体小四(首行缩进2字符)2、段落及行间距要求正文段落和标题一律取“1.5倍行距”,参考文献为单倍行距。
(为排版美观的需要可对一部分的文本行距作微调)3、页面设置页加距:上下左右均为2.5CM,装订线0.5CM,装订线位置左。
1.参考文献字体标准格式要求2.参考文献格式字体3.毕业论文字体及参考文献标准格式要求4.2017参考文献书写格式要求5.关于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字体要求6.英文的参考文献格式要求7.参考文献字体标准格式8.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字体9.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字体10.2017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字体。
学术论文体例要求1.全文字体格式要求:(1)正文中,中文字体为宋体,英文为Times New Roman;(2)段落要求:单倍行距,首行空两格;(3)作者姓名为五号宋体,居于首行顶格;(4)文章题目为三号、?体、加粗,居中;(5)一级标题(如引言)为四号、?体、加粗;(6)二级标题(如1.1)为小四、?体、加粗;(7)三级标题(如 1.1.1)及正文均为五号(8)“参考文献”四个字为小四黑体,参考文献均为小五字号;注:?表示中文字体为宋体,英文为Times New Roman。
2.请提供论文的中英文篇名3.摘要格式1 英文摘要在前,中文摘要在后;2 关键词的英文为“Key words”,而不是keywords Keywords Key Words;3 英文摘要中的短语,除了专有名词以外均小写;4 字体、字号、行间距要保持和范文一致。
4.正文内容格式1 全文标题符号统一(具体标题符号格式参考范文):0.引言(文章如果没有引言,亦可)1.XXX 1.1 XXX 1.1.1 XXX … 1.2 XXX … 2.XXX 2 一篇文章内专有名词/人名称谓统一,如Nida/奈达不可掺杂使用;3 文章中的引用部分,中文格式为:(人名空格出版年份中文冒号页数),如(王德春1999:107);英文格式为:(人名空格出版年份英文冒号空格页数),如(Nida 2002: 125-126);4 表格、图表格式全书统一,如表1、图1,表1)、图1);5 举例格式全文统一,如例1、例(1);6 文章全部采用脚注,篇内排序①②③(即换页后不重新编号,而是续上页编号)。
脚注格式参见参考文献格式,或者作者自行选择,但必须全文统一。
5.标点符号1 注意中英文标点的区别。
中文格式的标点符号在电子文档中应为全角符号,。
:()等,如,;“” 英文标点符号为半角符号,如.:“” ;2 中文用书名号,英文书名斜体;3 中文的省略号是……,英文的是…。
国家文献参考标准(一)
国家文献参考标准
简介
•国家文献参考标准是指在文献编写过程中,对于参考文献的格式规范和要求的标准。
•此标准的制定旨在统一参考文献的格式,确保文献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方便读者查询和引用。
标准内容
国家文献参考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 文献类型分类
•说明了参考文献按照文献类型的分类规则,如专著、期刊论文、会议论文、报纸文章等。
2. 著录规则
•定义了各种文献类型的必填和选填项目,包括作者、标题、出版信息、页码等。
•规定了作者姓名的书写格式、出版物信息的顺序和格式等。
3. 引证规则
•确定了引用他人文献时的标注格式和要求。
•包括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格式规范,如书名号、冒号等的使用。
4. 参考文献标注和引证的示例
•提供了各种文献类型的标注和引证示例,供读者参考和学习。
•示例包括了不同文献类型的各个项目的填写和标注格式。
应用与意义
•国家文献参考标准的制定和遵守,有助于统一参考文献的格式,提升文献的质量和规范性。
•便于读者准确查找和引用参考文献,提高学术交流和研究的效率。
•让文献编写者能够遵循一致的标准,减少错误和混乱。
总结
国家文献参考标准是一项重要的规范,对于提高文献质量、方便
读者和编写者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熟悉并遵守这些标准,确保文
献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推动学术研究的进步和发展。
论文参考文献格式(GB7714-2005)我国发布GB/T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两种为我国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国家标准。
按规定,在科技论文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过去)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表。
1 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一项科学研究取得的新成果通常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的新进展,它体现着科学科技的继承和发展。
如,基于已有的理论、方法、思想、实验手段等,使本研究获得了新进展,有了新发现;或是将一个学科中的方法移植到另一学科中并取得成功;或是对已有方法做了改进。
当在论文中叙述研究目的、设计思想、建立的模型、与已有结果进行比较的时候,就要涉及到已有的成果。
如果在涉及到前人成果的地方再把已有成果的具体内容抄到论文当中,不但占去论文的篇幅,冲淡论文的主题,而且抄写这些已发表过的、读者可以查找到的内容是毫无意义的。
所以,在论文涉及到已有成果的地方,不去重抄已有的成果,而是指出登载这个成果文献(出处),这种做法叫做引用参考文献。
引用了参考文献,就要在涉及前人成果的地方做一个标记,见到这个标记,读者就知道在这里引用了参考文献;按照这个标记在参考文献表中就能找到刊登这个成果的详细内容的文章。
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加一个标记,称为参考文献的标注。
标注的方法称为标注法。
2 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和作用对于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是不可缺少的。
归纳起来,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 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
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继承性,现时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今人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一般都是前人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的继续和发展;因此,在论文中涉及研究的背景、理由、目的等的阐述,必然要对过去的工作进行评价,著录参考文献即能表明言之有据,并明白交待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
参考文献B为本词条添加义项名?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
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
目录基本介绍编辑本段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
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参考文献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
然而,按照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定义,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
很多刊物将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
2007年8月2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决定,2008年起开始部分刊物开始执行新的规范“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
该技术规范概括了文献引证的“注释”体例和“著者—出版年”体例。
不再使用“参考文献”的说法。
目前这两类文献著录或引证规范在我国影响较大,后者主要在层次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得到了应用。
(1)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为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2)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
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
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
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
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
一、基本概念(1)“注释”指作者进一步解释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注释安排在当页页脚,用带圈数字表示序号,如注①、注②等,注释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
(2)“参考文献”指作者引文所注的出处,一律放在论文尾末,文中设序号[1] ,参考文献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
页码置于文中序号之后,例:[1](P12)。
(3)“参考文献”也指虽未直接引述别人的话、但参考了别人著作和论文的意思,应在段中或段末设序号[1] ,并在文末注明。
本项与第2项不必分列,交叉排序即可。
文末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
此种情况可以不注明页码。
(4)同一参考文献多次被引用,文末只标一个序号,文中应多次出现同一序号,在文中序号后加圆括号,注明所引文献的不同页码或篇名。
(5)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区别。
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著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集中列于文末;注释则是作者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列于该页地脚(以脚注形式标出)。
参考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标注,注释序号则用数字加圆圈标注,位于标点符号之后;若是直接引文,则位于后引号之后。
二、中文参考文献及注释规范(一)、文后参考文献及其随文夹注格式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文末,以“参考文献:”(左顶格)作为标识。
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每一条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小圆点“.”结束。
引文的起止页码以随文以夹注的形式、用6号宋体标出,其格式为:[序号](p×)。
各类参考文献及其在正文中夹注的格式及示例如下: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1] 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2]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 洪亮吉.春秋左传诂[M].卷三.[4] 人事部一·叙人[A].太平御览[M].北京:中华书局,1960.[5] 皇甫湜. 皇甫持正文集[M]. 卷四.四部丛刊本.[6] 房玄龄等.晋书·司马彪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7] Chester. The Rise of British Industrial Society[M]. Longman, 1982.以例[6]、[7]为例,其随文夹注格式分别为:[6](p.4142.)、[7](p.289.)。
三一文库()/毕业论文/论文格式
参考文献国家标准(1)
l 引言 1.1 本标准规定了各类型出版物中的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著录顺序、著录用的符号、各个著录项目的著录方法以及参考文献标注法。
1.2 本标准专供著者与编者编纂文后参考文献使用,而不是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纂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2 名词、术语 2.1 文后参考文献:为撰写或编辑论著而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
2.2 识别题名:国际连续出版物数据系统(isds) 认可的某种连续出版物唯一的名称。
3 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本标准分别规定了专著、连续出版物、专利文献、专著中析出的文献以及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文献的著录格式。
在五种著录格式中,凡是标注“供选择”字样的著录项目系参考文献的选择项目,其余的著录项目系参考文献的主要项目。
可以按本标准第6 章的规定或根据文献自身的特征取舍选择项目。
3 . 1 专著 3 .1 .1 著录项目a .主要责任者b .书名c .文献类型标识( 供选择) d .其他责任者( 供选择) e . 版本 f . 出版项(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g . 文献数量( 供选择) h . 丛编项( 供选择) i . 附注项( 供选择) j . 文献标准编号( 供选择)
3.1.2 著录格
式主要责任者.书名〔文献类型标识] .其他责任者.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数量.丛编项.附注项.文献标准编号例:1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修订2 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76 页.2 morton l t,e of medical literature.2nd ed.london:butterworths,rmation sources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isbn 0-408-70916-2 . 3 . 2 连续出版物 3 .
2 . 1 著录项目a .题名b .主要责任者c .版本d. 卷、期、年、月或其他标识〔年.月,卷( 期)~ 年,月,卷( 期) . ]( 供选择) e . 出版项(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f . 丛编项( 供选择) g . 附注项( 供选择) h . 文献标准编号( 供选择)
3 .
2 . 2 著录格式题名.主要责任者.版本.年.月,卷( 期)~ 年.月,卷( 期)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丛编项.附注项.文献标准编号例:1 地质论评.中国地质学会. 1936 ,l(l)~ .北京:地质出版社,1936~ .2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manufacturers.manufacturing and primary industries division,statistics canada. preliminary ed.1970~,ottawa:statistics canada,1970~ .annual census of manufacturers.text in english and french.issn 0700~0758 3 . 3 专利文献 3 . 3 . 1 著录项
目a . 专利申请者 b . 专利题名c . 其他责任者( 供选择) d . 附注项( 供选择) e . 文献标识符f . 专利国别g . 专利文献种类h . 专利号i . 出版日期 3 . 3 . 2 著录格式专利申请者.
专利题名.其他责任者.附注项.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
出版日期例:carl zeiss jena ,vbd anordnung zur
lichtele-creischen erfassung der mitte eines lichtfeldes.erfinder:w feist,c.wahnert,e feistauer.int.c1.:g 02 b27/14.schweiz,patent schrift,608626.1979-01-15. 3 . 4 专著中析出的文献 3 .
4 . 1 著录项目a . 析出责任者b . 析出题名c . 析出其他责任者( 供选择) d . 原文献责任者e . 原文献题名f . 版本g ?
出版项(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h . 在原文献中的位置
3 .
4 . 2 著录格式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析出其他责任者.见:原文献责任者.原文献题名.版本。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在原文献中的位置例:weinstein l,swartz m n.pathogenic properties of invading microorganisms.in:sodeman w a,jr.,sodeman w a,ed.pathologic physiology:mechanisms of disease.philadelphia :saunders,1974.457~472 3 .
5 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文献
3 . 5 . 1 著录项目a . 析出责任者b . 析出题名c . 析出其他责任者( 供选择) d . 原文献题名e . 版本f . 在原文献中的位置3 . 5 . 2 著录格式析出责任者.析出题名.析出其他责任者.原文
献题名,版本.在原文献中的位置例:1 李四光.地壳构造与地壳运动.中国科学,1973,23(4):400 - 429 2 mastri a r.neuropathy of diabetic neurogenic bladder.ann intern med,1980,92(2) :
316~318 . 4 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是被著录的文献本身。
专著、连续出版物等可依次按题名页、封面、刊头等著录。
缩微制品、录音制品等非书资料可依据题名帧、片
头、容器上的标签、附件等著录。
5 著录总则 5 . 1 著录用文字 5 . 1 . 1 文后参考文献原则上要求用文献本身的文字著录。
5 . 1 . 2 著录数字时,须保持文献上原有的形式。
但对表示版次、期号、册次、页数、出版年等数字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版本用序数词缩写形式表示。
5 . 2 缩写著者、编者以及以姓名命名的出版者,其姓全部著录,而名可以缩写为首字母( 参见
6 . 1. l) 。
如用首字母无法识别该人名时,则宜用全名。
出版项中附在出版地之后的州名、省名、国名等( 参见 6 .
7 . 1 . 1) 以及作为限定语的机关团体名称可照公认的方法缩写。
期刊刊名的缩写应按照本标准附录c iso 4-1984 《文献工作--期刊刊名缩写的国际规则》的规定执行。
5 . 3 大写字母著录外文文献时,大写字母的使用要符合文献本身使用文字的习惯用法。
5 . 4 著录用符号参考文献可使用下列规定的符号::用于副题名、说明题名文字、出版者、制作者、连续出版物中析出文献的页数;,用于后续责任者、出版年、制作年、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国别、卷号、部分号、连续出版物中析出文献的原文献题名;;用于丛书号、丛刊号、后续的“在原文献中的位置”项;( ) 用于限定语、期号、部分号、报纸的版次、制作地、制作者、制作年;[ ] 用于文献类型标识以及著者自拟的著录内容;? 除上述各项外,其余的著录项目后用“?”号。
6 著录细则
6 . 1 主要责任者主要责任者是指对文献的知识内容或艺术内
容负主要责任的个人或团体。
主要责任者包括著者、专利申请者或专利所有者以及汇编本的编者等。
6 . 1 . 1 个人著者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形式。
著者的名可以用缩写字母,在缩写名后不加“.”。
但是,欧美著者的中译名可以只著录姓。
例:1 李时珍( 原题:李时珍) 2 einstein a( 原题:albert einstein) 3 韦杰( 原题:伏尔特?韦杰) 6 . 1 . 2 著作方式相同的责任者不超过三个时,可全部照录。
责任者超过三个时,只著录前三个责任者,其后加“等”字或者其他与之相应的字。
例:1 马克思,恩格斯2 yelland r l,jones s c,easton k s,et a1 . 6 . 1 . 3 无责任者或者责任者情况不明的文献,“主要责任者”项应注明“佚名”或者其他与之相应的词。
凡采用顺序编码制排列的参考文献可省略此项,直接著录题名。
例:anon.1981.coffee drinking and cancer of the pancreas.br med j 283 :628 . 6 . 1 . 4 凡是对文献负责的机关团体有专用名称时,可直接按照著录****著录。
否则,机关团体名称应由上至下分级著录。
例:1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3 stanford university .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6 . 2 题名题名包括书名、刊名、专利题名、析出题名等。
题名按著录****所载的形式著录。
必要时,题名可参照第5 章的有关规定著录。
例:1 化学动力学和反应器原理.2 gases in sea ice1975 一1979 .3 j m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