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履虫的形态特征(结构)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草履虫的特征草履虫是属于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草履虫科的一类生物。
草履虫拥有许多特征,其中包括一些显著的生物学特点。
以下将介绍草履虫的特征。
一、形态结构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较为简单,体长约为80-500微米,呈条状或卵圆形。
草履虫外表的表皮由三层极细的刺状芒刺组成。
草履虫表皮的中层含有许多骨质物质,能够反射光学信息,起到保护和鉴别性别的作用。
草履虫在膜壳中,内含细胞质和核,细胞质中含有许多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等细胞器。
二、运动特点草履虫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它独特的运动方式,《粘土宝宝》就有时就拿草履虫来作为游戏操作物。
草履虫在游泳过程中,通过由细胞表面鞭毛产生的交替运动,在轮廓膜上形成波动纹路,从而实现滑动和游走。
草履虫通过这种运动方式能够在清水或者泥浆等不同环境下顺利生存。
三、繁殖方式草履虫的繁殖方式有两种,分别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分为分裂繁殖和胞内分裂。
分裂繁殖指的是草履虫在生长过程中,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细胞分裂过程繁殖的行为。
胞内分裂指的是草履虫的体内某些细胞产生内生孢子,然后通过孢子放出去对新生草履虫进行感染。
有性繁殖指的是草履虫的细胞在结合时发生的酵素反应,从而形成具有发育潜能的孢子。
四、生存环境草履虫生活在水体中,包括海洋、淡水及污水。
生活环境也稍微不同,淡水的可在有机污染较多的环境中活动,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则相对较为稳定。
草履虫在污水中繁殖迅速,能够在高度污染的水环境中生长,可以作为污水净化的一种生物处理方法。
总之,草履虫是一种拥有丰富特征的生物,它的形态、运动、繁殖和生存环境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在日常生活中,草履虫对于水体的循环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环境科学中的研究重点之一。
六年级草履虫上册知识点草履虫(Amoeba)是一种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常见于淡水环境中。
在六年级的生物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关于草履虫的一些基本知识和特征。
本文将总结并介绍六年级草履虫上册的知识点。
一、草履虫的特征1. 形态特征:草履虫呈不规则的圆形或卵圆形,通常直径约为0.25毫米到0.5毫米。
它没有固定的体形,可以在水中自由改变形状。
2. 细胞结构:草履虫的细胞由胞浆、质膜、泡状细胞器、细胞核等组成。
胞浆是细胞内的液体胶状物质,质膜则是细胞的外部包裹物。
3. 运动方式:草履虫通过伸缩假足进行运动。
它利用假足的伸长和收缩来改变自身形状,并借此在水中缓慢移动。
二、草履虫的生活方式1. 摄食方式:草履虫通过细胞膜将周围的食物包裹进细胞内,形成食物囊泡。
然后,草履虫利用内部酶的作用将食物消化吸收。
2. 食物来源:草履虫主要以细菌、藻类和其他微小有机物为食。
它们在水中通过伸出假足将食物吞入细胞内进行摄食。
3. 呼吸方式:草履虫通过细胞膜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
4. 繁殖方式:草履虫的繁殖方式多样,包括二分裂和孢子繁殖。
在有利生长条件下,草履虫可以通过二分裂快速繁殖。
三、草履虫的生态地位和作用1. 生态地位:草履虫在水生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是食物链中的一环,作为掠食者或食物来源,调节着水质和生物数量的平衡。
2. 水质指示生物:由于草履虫对水质的敏感性,它们被广泛用于水质检测和指示生物的研究中。
草履虫的种类和数量可以反映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和污染程度。
3. 科学研究:草履虫作为一种单细胞生物,在细胞结构、代谢、运动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因此被广泛用于细胞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研究中。
四、与草履虫相关的实验注意事项1. 镜下观察:在观察草履虫时,需要使用显微镜。
要小心操作显微镜,避免镜片碰撞和摔落,以免损坏显微镜。
2. 定时观察:草履虫的活动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光照和食物等条件来观察其反应。
草履虫结构特点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
它的结构特点十分独特,下面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草履虫的外形就像一只倒放的草鞋,前端钝圆,后端稍尖。
其体长一般在 180 至 280 微米之间。
从整体结构上看,草履虫主要由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这几大部分组成。
先来说说表膜,它就像是草履虫的“皮肤”,但又不仅仅是简单的保护层。
表膜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通透性,能够控制草履虫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的交换。
这层膜上分布着许多微小的孔道,使得草履虫能够吸收所需的营养物质,同时排出代谢废物。
细胞质是草履虫内部的重要部分,其中包含了许多细胞器。
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食物泡、伸缩泡和纤毛等。
食物泡是草履虫消化食物的场所。
当草履虫摄取食物时,会形成一个个小小的食物泡。
这些食物泡在细胞质中沿着一定的路径移动,内部的消化酶会逐步将食物分解,吸收其中的营养成分,而无法消化的残渣则会被排出体外。
伸缩泡则像是草履虫的“排水系统”。
草履虫生活在水中,不断地进行着水分的交换。
伸缩泡可以收集多余的水分和代谢废物,然后通过一定的方式排出体外,从而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纤毛是草履虫运动的“工具”。
草履虫的体表布满了纤毛,这些纤毛密密麻麻,快速摆动。
纤毛的协调摆动使得草履虫能够在水中自由地游动,改变方向,寻找适宜的生存环境和食物来源。
细胞核在草履虫的生命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草履虫具有两个细胞核,分别是大核和小核。
大核主要负责细胞的代谢和营养等生理功能,而小核则与生殖有关。
大核通常呈肾形,里面含有大量的遗传物质,控制着草履虫的生长、发育和各种生命活动。
小核则相对较小,在草履虫进行有性生殖时发挥关键作用,保证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
除了上述这些主要结构,草履虫还有一些其他的特点。
例如,它对刺激能够产生灵敏的反应。
当草履虫接触到有害的化学物质或者遇到障碍物时,会通过调整纤毛的摆动方向来躲避危险。
总的来说,草履虫虽然只是一个单细胞生物,但它的结构却精巧而复杂,各个部分相互协作,使得草履虫能够在微观的世界里生存和繁衍。
草履虫的形态特点(构造)
草履虫浑身长满纵行摆列的纤毛,纤毛和鞭毛的构造基
真同样。
草履虫一般呈长圆筒形,前端钝圆,后端宽而略尖,形状似倒置的草鞋,草履虫也是所以得名。
虫体的表面为表膜,由 3 层膜构成,起到缓冲和保护作用,里
面的细胞质分化为内质与外质。
每一根纤毛从位于表膜下的一
个基体发出来,整个表膜下的基体由纵横连结的小纤维连结成网,起到协调纤毛活动的作用。
草履虫的形态构造表膜下的外
质中有一排小杆状的囊泡构造,与表膜垂直摆列,叫做刺丝泡,张口于表膜上,当虫体碰到刺激时,刺丝泡射
出其内容物,遇水形成细丝。
如用 5%亚甲基蓝、稀醋酸或墨
水刺激时,可见放出刺丝。
一般以为刺丝泡拥有防卫和捕食的
作用。
草履虫是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生动物。
最常有的是尾草履虫,体长只有 80~ 300 微米。
由于它身体形状从平面角度看上去像一只倒放的草鞋底而叫做草履虫。
草履虫浑身由一个细胞构成,身体表面包着一层膜,膜上密
密地长着很多纤毛,靠纤毛的划动在水里运动。
它身体的一
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
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摇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
为食品摆入口沟,再进入草履虫体内,供其慢慢消化汲取。
残渣由一个叫肛门点的小孔排出。
草履虫靠身体的外膜汲取
水里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常有的草履虫拥有两个细胞核:大核主要对营养代谢起重要作用,小核主要与生殖作用相关。
草履虫形态结构范文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的原生生物,属于原生动物门尾足纲。
它的形态结构相对简单,但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草履虫的整体形状呈长圆柱形,通常长度在100至300微米之间。
它的身体分为三个部分:前端的头部、中间的细胞质和后端的尾部。
头部通常呈圆锥形,有一个口外突,这个突起类似于双唇,可以伸缩和转动,用于捕食和进食。
细胞质部分则是由包裹细胞核的细胞质组成,其中包含着各种细胞器官以及营养物质。
尾部较长而尖细,通常呈现出弯曲的形状。
草履虫的细胞质中有许多内涵体,其中最重要的是食物泡。
食物泡是由充满食物的囊泡组成,它是草履虫摄取和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
草履虫以细菌和藻类为食,通过它的双唇将食物包围起来,形成食物漩涡,然后将其吞入食物泡中。
食物泡通过胞吞作用将食物包裹在内,然后与溶酶体融合,进而消化食物。
草履虫的细胞质中还含有许多纤毛和鞭毛。
纤毛是短而密集的细胞上的突起,而鞭毛则较长,通常只有一个或几个。
它们都能通过肌动蛋白的收缩和伸展而运动。
草履虫的纤毛主要分布在细胞外侧的区域,它们像毛刷一样,可以通过扫帚运动推动草履虫前进。
鞭毛则主要分布在尾部附近,负责稳定和调节草履虫的方向。
草履虫的细胞核位于细胞质的中央,呈椭圆形。
细胞核是草履虫体内的遗传物质的存储和复制中心,其中包含有草履虫的全部遗传信息。
细胞核的结构相对简单,没有真正的核膜,内部也没有明显的染色体。
在草履虫的细胞质中,还有许多其他的细胞器官,如线粒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等。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合成中心,通过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细胞所需的能量。
高尔基体则是负责合成和分泌物质的细胞器,而内质网是负责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
总体而言,草履虫的形态结构相对简单,但也有一定的特殊性,如头部的双唇、细胞质中的食物泡以及纤毛和鞭毛的存在等。
不同的草履虫种类之间可能会存在一些微小的差异,但整体结构还是相对一致的。
草履虫的结构适应了其生活方式和环境,使其能够有效地进行摄食、消化和运动。
草履虫的结构1. 简介草履虫(Paramecium)是原生动物中的一种,也是最常见的一种。
它们属于单细胞生物,形状呈椭圆形,体长约为0.2-0.3毫米。
草履虫以浮游植物和细菌为食,主要生活在淡水环境中。
草履虫的结构非常特殊,它包括有机质和无机质的组成部分。
2. 细胞壁草履虫细胞壁是由多层薄膜组成的,主要由纤维素和蛋白质构成。
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是保护细胞的形状和结构,同时也起到筛选物质的作用。
3. 胞质草履虫的胞质是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包含有细胞核、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3.1 细胞核草履虫的细胞核位于细胞的中央,呈椭圆形。
细胞核内含有染色质,其中包含了草履虫的遗传信息。
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和遗传信息的传递。
3.2 细胞质基质草履虫的细胞质基质是细胞的胶状物质,包含了各种细胞器的支持基质。
细胞质基质中含有多种酶和蛋白质,参与细胞的代谢和合成。
3.3 细胞器草履虫的细胞器包括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和液泡等。
3.3.1 细胞膜草履虫的细胞膜位于细胞的外表面,是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隔离屏障。
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3.3.2 内质网草履虫的内质网是由膜结构组成的系统,呈片状或管状,分布在细胞质中。
内质网主要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
3.3.3 高尔基体草履虫的高尔基体是一系列扁平的膜囊,位于细胞质中。
高尔基体主要参与物质的分泌和转运。
3.3.4 线粒体草履虫的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中心,与细胞的呼吸作用密切相关。
线粒体通过呼吸作用为细胞提供能量。
3.3.5 液泡草履虫的液泡是包囊状的细胞器,主要用于储存物质和调节细胞内的渗透压。
4. 运动器官草履虫拥有多种运动器官,包括纤毛、细胞口和肛门。
4.1 纤毛草履虫的纤毛是细胞表面的细长纤毛,数目众多,呈刷状排列。
纤毛可以协调运动,帮助草履虫前进和捕食。
4.2 细胞口草履虫的细胞口位于细胞的前端,是细胞进食的主要通道。
细胞口由膜形成,可以打开和关闭。
草履虫形态结构草履虫属于原生动物,没有细胞核。
其形态和运动特点是: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身体表面包着一层膜。
膜内是细胞质,细胞质里有细胞器。
它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
草履虫靠细胞质里的细胞器吸收水里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当草履虫身体的一端碰到东西时,会从“口沟”把细胞膜伸出来,翻转身体,用“嘴”把细胞质内的液体压到膜的边缘,使之翻转到口沟里。
口沟里的水流出来,供给身体需要。
这样,水在身体里不停地流动,草履虫也就不停地摆动。
有些昆虫体表长着很多细毛,能分泌粘液,使身体在空气中滑行。
它们身体两侧长着一对翅膀,能够飞翔。
这种现象说明昆虫体表有适合飞行的结构。
其实,这种飞行是昆虫借助于翅膀来完成的。
昆虫身体两侧的体壁向外突出,就形成了翅膀。
体壁里还有气管,里面有空气,气管口也在体壁的外面。
昆虫通过振动翅膀,就可以产生气流,从而利用气流托起身体来升空飞翔。
草履虫、苍蝇等都是用翅膀飞行的。
1、细胞质内含有大量细胞核和许多线粒体,用以进行呼吸作用。
2、身体后部有三个伸缩泡,可以伸缩,吸水时伸长,吸气时缩短,溶解在水中的氧气由此进入细胞内,然后再进入线粒体。
3、一般有两个细胞核,一个在身体前部,一个在身体后部。
有了这样的构造,使它具有与众不同的生命力,即使离开了水也能生存。
草履虫喜欢吃的食物是草履虫是一种营养丰富、繁殖快的优良的单细胞生物。
我们把它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会发现它身体的前端有一个圆形的小盖,里面有一个伸缩泡。
伸缩泡能调节草履虫的大小,使草履虫始终保持着它最适宜的体积。
草履虫在水里游来游去,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就像一只小船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漂浮着。
每一只草履虫大约有一亿多个细胞构成。
人们称赞它为“小小动物园”。
为什么呢?因为它的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楚地看见它的全部构造:一个壳、一条长长的身子、一条又细又长的尾巴和一对小小的眼睛。
虽然如此,但草履虫还是个大家族呢!它属于一种单细胞生物,因为身体里没有真正的细胞核。
实验二原生动物门—草履虫的形态结构与生命活动(综合实验)原生动物是最简单最原始的动物,一个原生动物体就只由1个细胞构成,但原生动物的单个细胞不同于多细胞动物体内r的1个细胞,它们可以其细胞质分化形成的各种细胞器来行使多细胞动物的全部生命活动,从而成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动物有机体。
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充分地展现了原生动物的这些特征,并且草履虫对各种刺激的反应也说明应激性是原生质的普遍特性。
草履虫个体较大,结构典型,观察方便,繁殖快速,易采集培养,是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理想材料,尤其在细胞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研究中更具科学价值。
一、实验目的⑴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⑵学习对运动活泼的微型动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
⑶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原生动物的单个细胞是一具完整的能独立生活的动物有机体。
⑷认识原生质具有应激性;了解草履虫的科学研究价值。
二、实验内容提要⑴活体观察和实验。
⑵生殖装片的观察。
三、实验材料与用品(一) 材料大草履虫培养液,草履虫横分裂及接合生殖的装片。
(二)用品显微镜、体视显微镜、秒表、镊子、载玻片、盖玻片、试管、滴管、毛细滴管、玻棒、烧杯、量筒、1ml移液管(吸管)、漏斗、滤纸、精密PH试纸(PH值0.5~5.0和5.0~7.0)、吸水纸、脱脂棉、橡皮吸球。
蓝黑墨水、冰醋酸、5%醋酸、洋红粉末(天然品、非化学合成)、1%氯化钠溶液、蒸馏水。
四、操作与观察(一)草履虫的形态结构与运动1.草履虫临时装片的制备为限制草履虫的迅速游动以便观察,先将少许棉花纤维撕松放在载玻片中部,再用滴管吸取草履虫培养液滴1滴在棉花纤维之间,盖上盖玻片,在低倍镜下观察。
如果草履虫游动仍很快,则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一侧吸去部分水(注意不要吸干),再进行观察。
2.草履虫的外形与运动在低倍镜下,将光线适当调暗点,使草履虫与背景之间有足够的明暗反差。
可见草履虫形似倒置草鞋底,前端钝圆,后端稍尖,体表密布纤毛,体末端纤毛较长。
草履虫的结构教案
一、草履虫的特征
1、外形特征
(1)草履虫的体表有多重细纹,腹部有光滑的壳状体。
(2)颜色也可能是棕色、黑色或橙色,全身上下密密麻麻,犹如穿了
针织衫,使它们在有草丛或森林环境中很容易混淆。
(3)草履虫体长约5-25毫米,两腹翅相差不多,但无飞翅。
2、生活习性
(1)草履虫最喜欢住在潮湿的海边沙滩上和地上的密林中。
(2)它们一般是夜行性的动物,夏季的晚上最活跃,到了下午四点左
右就会进入动物睡眠状态。
(3)它们主要以昆虫及其他节肢动物、秀丽的细菌和海洋植物开花果
实为食。
二、草履虫的组成
草履虫是由头部、腹部和背部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头部有一对眼睛,呈椭圆形,上有双螺旋状口器,以及一对其它口器用于移动和吸收食物,以完成生活必需。
腹部呈椭圆形,表层具有多层角质环状孢子,
且由多个角质棘状相连的腹肌支撑,贴在椭圆体中,有助于草履虫把
表面的食物物质吸入体内。
最后,背部由角质残余物和多个腹肌突状
物所组成,用来帮助支撑体表以及帮助活动。
三、草履虫的生态作用
(1)改良土壤结构
草履虫能够通过摈弃垢物和粪便累积在地表,改善土壤的饱和度,改良土壤的结构,让其具有更高的透气性和吸收能力,对植物的生长有很大的帮助。
(2)促进抗逆性的发生
草履虫能够磨练植物的抗逆性,使植物之间的竞争弱化,这样会让种群整体适应环境变化,从而实现群体的稳定性。
(3)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
草履虫本身以及它们的粪便都具有促进微生物繁殖的营养物质,能够给周围的土壤营养成分源源不断,从而把土壤氮磷、钙等微生物元素含量提高,改善土壤健康,促进农作物生长。
草履虫是生物界原生动物门中的一类单细胞性生物。
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常生活在淡水环境中的浅水区域。
草履虫的体长约为0.2毫米至0.5毫米,呈纺锤形,有很好的动态活动能力。
下面是一份关于草履虫结构的课件,完整介绍了草履虫的结构特点、功能以及其在生态中的作用。
一、草履虫的外部结构1.外表特点:草履虫的体型细长而弹性。
它的体由纤维构造组成,表面具有透明的颤动毛,这些颤动毛可帮助草履虫进行游动和觅食。
2.体部分:草履虫的体部分可分为头部、颈部、背部、腹部和尾部。
-头部:位于草履虫前端,具有突出的口部。
草履虫的口部被称为齿纹带,上覆有纤维组织带和切割口。
齿纹带内有一排锥形刺,帮助草履虫捕获食物。
-颈部:位于头部和背部之间,连接着这两个部分。
-背部:是草履虫最长的部分,通常占据了整个体长。
-腹部:位于草履虫后部,扁平短小。
-尾部:草履虫尾部末端微尖,用于水中的定位和方向感知。
二、草履虫的内部结构1.细胞膜:草履虫的细胞膜是由磷脂质和蛋白质构成。
细胞膜起到维持细胞形态、调节物质的进出和保护细胞内部的作用。
2.细胞核:草履虫只有一个细胞核。
细胞核位于草履虫的头部,并有明显的核仁。
3.细胞质:细胞质是草履虫内部除了细胞核之外的全部物质。
其中包含了各种颗粒状物、线状结构以及细胞器。
-水泡:草履虫细胞质中存在许多水泡。
水泡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内部水平衡,贮存食物和废物,以及对细胞进行扩张和收缩调节。
-红白蛋白:草履虫细胞中常见的红色颗粒状物称为红蛋白,白色颗粒状物称为白蛋白。
红蛋白负责草履虫的呼吸作用,而白蛋白负责合成和储存脂肪,提供能量。
-纤毛:草履虫体表上覆有很多纤毛,这些纤毛能够颤动,帮助草履虫进行游动和觅食。
三、草履虫的功能及生态作用1.运动功能:草履虫主要依靠纤毛的颤动来实现自身的运动。
草履虫可以通过颤动纤毛产生前进推动力,也可以通过掌握尾部的方向感知水中的微弱刺激来对流向进行调整。
2.摄食功能:草履虫的齿纹带和锥形刺组成的口部结构能够帮助草履虫捕获食物。
草履虫的形态特征
问:草履虫的形态特征是什么?
答:草履虫的形态特征是:体形微小,形状如倒转的草鞋。
解析:草履虫体型微小,是单细胞动物,性状如倒转的草鞋底,故名草履虫。
草履虫,又名草鞋蚧科虫,属同翅目,蚧科。
草履虫属于动物界中最原始,最低等的原生动物.它喜欢生活在有机物含量较多的稻田、水沟或水不大流动的池塘中,以细菌和单细胞藻类为食。
草履虫全身由一个细胞组成,靠细胞器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草履虫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草履虫的形态特征为:雌成虫体长8-10毫米,扁平长椭圆形,似草鞋形,背面稍隆起,红褐至灰褐色,全体被有白色蜡粉,身体分节明显,有3对胸足,可爬行;卵呈扁球形,橙黄色;若虫与雌成虫相似,但体小色深。
综上所述:草履虫的形态特征是:体形微小,形状如倒转的草鞋。
观察草履虫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草履虫的形态特征草履虫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其外形、结构和运动方式。
首先来看草履虫的外形,它呈卵圆形,通体透明,有类似"小皮革鞘"的外套,外套上有飘带状轮廓。
此外,草履虫的细胞内含有许多泡泡状的细胞器,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和形态。
在结构上,草履虫的细胞内含有核、液泡、食物颗粒和鞭毛等结构,这些结构组成了草履虫的细胞体。
而草履虫的运动方式主要依靠其尾部的鞭毛,通过频繁的甩动来推动自己前进。
草履虫在水中扭动身体,靠后端的鞭毛推动身体滑行,这种运动方式被称为“匍匐运动”。
此外,草履虫还可以通过快速突变的方式来实现快速的横移,从而躲避捕食者的袭击。
二、草履虫的生物学习性1. 草履虫的营养方式草履虫是一种兼性食草者,在自然界中,草履虫主要以藻类和细菌为食。
草履虫通过体表的水泡和膜将水中的藻类和细菌吸入到口中,然后再通过口吞进食。
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将草履虫放入含有富集藻类和细菌的培养液中进行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草履虫吞噬食物的过程。
2. 草履虫的生殖方式草履虫的生殖方式主要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方式。
在无性生殖中,草履虫通过裂变的方式进行繁殖,细胞核分裂为两个独立的细胞核,然后细胞体分裂为两个相同的草履虫。
而在有性生殖中,两个不同性别的草履虫通过接合过程,产生新的草履虫。
3. 草履虫的适应生存环境草履虫具有广泛的耐性,可以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
在水质较好的条件下,草履虫的数量会迅速增加,并且在水体中构成较为丰富的种群。
而在环境恶劣的条件下,草履虫能够通过对其细胞结构和代谢的适应,从而生存下来,表现出较强的生存力和适应能力。
三、草履虫的生活习性1. 草履虫的觅食行为观察草履虫的觅食行为可以发现,它会不断在水中环绕游动,寻找食物。
当草履虫接触到食物时,它会通过体壁波动,将食物吸入到口中,并通过吞噬的方式将食物消化吸收。
2. 草履虫的避敌行为在受到外部威胁时,草履虫会迅速逃离,采取避敌的行为。
草履虫特征
草履虫是一类单细胞原生动物,属于鞭毛虫纲。
下面是草履虫的一些特征:
1. 形态结构:草履虫呈椭圆形,具有微小的口部(细胞口)和较长的鞭毛。
通常体长在50至350微米之间。
2. 鞭毛:草履虫的表面分布着许多短而细长的鞭毛,主要分布在细胞的表面。
这些鞭毛可以用于运动和感觉刺激。
3. 细胞口:草履虫具有一个明显的口部,称为细胞口或口突,位于细胞前端中央。
细胞口用于摄取食物和排泄物的排出。
4. 细胞核:草履虫通常具有两个细胞核,其中一个较大,称为大核(马奇细胞核),控制细胞的生殖和遗传信息。
另一个较小,称为小核(米奇细胞核),主要负责细胞的代谢和调节。
5. 假足:草履虫具有一种称为假足的突起结构,帮助它在水中的移动。
假足也可以用于觅食和对外界刺激的感应。
6. 消化系统:草履虫拥有完整的消化系统,包括口部、食物囊(食物袋)和食物泡。
通过细胞口摄入食物颗粒,进入食物囊进行初步消化和吸收,然后形成食物泡,进一步消化并释放未消化的物质。
7. 繁殖:草履虫可以通过二分裂进行无性繁殖,也可以通过接合进行有性繁殖。
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草履虫繁殖速度相当快。
8. 环境适应性:草履虫广泛分布于淡水环境中,特别是水体中富含有机物质的地方。
它们对水体的温度和酸碱度有一定的适应性。
草履虫结构特点一、基本概述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但这个细胞却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如运动、消化、呼吸、排泄、生殖等。
二、具体结构及特点(一)纤毛1. 位置与形态草履虫全身布满纤毛,纤毛是一些细小的毛发状结构,从草履虫的体表伸出。
2. 功能纤毛的摆动是草履虫运动的主要方式。
纤毛有节奏地摆动,就像船桨划水一样,使草履虫能够在水中旋转着前进。
(二)表膜1. 结构特点表膜是草履虫细胞的细胞膜,它很薄,具有一定的弹性。
2. 功能表膜具有保护作用,能够将草履虫的细胞内容物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来,防止有害物质进入细胞内部;同时表膜还能进行气体交换,氧气可以通过表膜进入细胞,细胞内产生的二氧化碳也通过表膜排出到外界。
(三)口沟1. 位置与形态口沟位于草履虫身体的一侧,是一个斜向的凹陷结构。
2. 功能口沟是草履虫摄食的结构。
食物(如细菌、单细胞藻类等微小生物)随着水流通过口沟进入草履虫体内。
(四)食物泡1. 形成过程当食物通过口沟进入草履虫体内后,会在细胞质内形成食物泡。
食物泡是由细胞膜内陷包裹食物颗粒而形成的泡状结构。
2. 功能食物泡在细胞质中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而移动,在这个过程中,食物泡中的食物会被消化,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被细胞质吸收,不能消化的残渣则由胞肛排出体外。
(五)胞肛1. 位置与形态胞肛位于草履虫身体的后端,是一个相对固定的开口结构。
2. 功能胞肛是草履虫排出食物残渣的结构。
当食物泡中的食物被消化吸收后,剩余的残渣会通过胞肛排出到体外。
(六)伸缩泡与收集管1. 结构特点草履虫有两个伸缩泡,每个伸缩泡周围有一些收集管。
伸缩泡是一种能够周期性收缩和舒张的泡状结构。
2. 功能伸缩泡和收集管的主要功能是收集和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
伸缩泡通过收集管收集细胞内多余的水分和溶解在其中的代谢废物,然后通过伸缩泡的收缩将这些物质排出到体外,以维持细胞内渗透压的稳定。
(七)细胞核1. 种类与结构特点草履虫有大核和小核两种细胞核。
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原生动物,属于原生动物门,可以在淡水环境中生活。
它的身体结构简单,不具备真正的组织器官,但具有一些特殊的结构和功能。
一、草履虫的外形和大小草履虫的外形呈椭圆形,体长约为100-200微米,表面覆盖着纤毛和胞外结构。
草履虫的体形较为柔软,可以通过伸缩活动,使身体向前蠕动,这种蠕动运动被称为草履虫运动。
二、草履虫的纤毛草履虫的身体表面覆盖着许多纤毛,这些纤毛呈刷状排列在体壁上,纤毛的长度大约为10-20微米。
纤毛通过颤动运动,推动草履虫前进和以捕获食物。
同时,纤毛还能够感知外界刺激,并帮助草履虫对环境作出反应。
三、草履虫的口器草履虫的前端有一个圆形的口囊,口囊内有一对口刺,用于刺破烂泥或水中的细菌、藻类等食物。
口刺与口囊相连,可以伸缩运动,帮助草履虫进食。
草履虫的口囊还能够分泌唾液,将食物消化成溶解物。
四、草履虫的食物摄取和消化草履虫通过伸缩运动将口刺伸出,将食物刺穿并吞入口囊。
然后,草履虫通过囊泡运动的方式,将食物包裹在囊泡内,形成食物囊泡。
食物囊泡随后融入溶胞体,开始消化食物。
消化完毕后,草履虫会通过囊泡运动将未消化的残渣排出体外。
五、草履虫的核草履虫的细胞核位于细胞的中央部分,呈椭圆形,包含着遗传物质DNA。
细胞核的周围还有一层较厚的染色质网,它可以起到维持细胞形态和保护细胞核的作用。
草履虫的结构简单,但它通过纤毛、口器和核等结构与功能的相互配合,完成了对食物的摄取、消化和运动等基本生命活动。
虽然它只是一个单细胞生物,但对于我们了解生物多样性和微观生物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二原生动物门—草履虫的形态结构与生命活动(综合实验)原生动物是最简单最原始的动物,一个原生动物体就只由1个细胞构成,但原生动物的单个细胞不同于多细胞动物体内r的1个细胞,它们可以其细胞质分化形成的各种细胞器来行使多细胞动物的全部生命活动,从而成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动物有机体。
草履虫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充分地展现了原生动物的这些特征,并且草履虫对各种刺激的反应也说明应激性是原生质的普遍特性。
草履虫个体较大,结构典型,观察方便,繁殖快速,易采集培养,是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理想材料,尤其在细胞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研究中更具科学价值。
一、实验目的⑴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⑵学习对运动活泼的微型动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
⑶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原生动物的单个细胞是一具完整的能独立生活的动物有机体。
⑷认识原生质具有应激性;了解草履虫的科学研究价值。
二、实验内容提要⑴活体观察和实验。
⑵生殖装片的观察。
三、实验材料与用品(一) 材料大草履虫培养液,草履虫横分裂及接合生殖的装片。
(二)用品显微镜、体视显微镜、秒表、镊子、载玻片、盖玻片、试管、滴管、毛细滴管、玻棒、烧杯、量筒、1ml移液管(吸管)、漏斗、滤纸、精密PH试纸(PH值0.5~5.0和5.0~7.0)、吸水纸、脱脂棉、橡皮吸球。
蓝黑墨水、冰醋酸、5%醋酸、洋红粉末(天然品、非化学合成)、1%氯化钠溶液、蒸馏水。
四、操作与观察(一)草履虫的形态结构与运动1.草履虫临时装片的制备为限制草履虫的迅速游动以便观察,先将少许棉花纤维撕松放在载玻片中部,再用滴管吸取草履虫培养液滴1滴在棉花纤维之间,盖上盖玻片,在低倍镜下观察。
如果草履虫游动仍很快,则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一侧吸去部分水(注意不要吸干),再进行观察。
2.草履虫的外形与运动在低倍镜下,将光线适当调暗点,使草履虫与背景之间有足够的明暗反差。
可见草履虫形似倒置草鞋底,前端钝圆,后端稍尖,体表密布纤毛,体末端纤毛较长。
草履虫的形态特征(结构)
草履虫全身长满纵行排列的纤毛,纤毛和鞭毛的结构基本相同。
草履虫一般呈长圆筒形,前端钝圆,后端宽而略尖,形状似倒置的草鞋,草履虫也是因此得名。
虫体的表面为表膜,由3层膜组成,起到缓冲和保护作用,里面的细胞质分化为内质与外质。
每一根纤毛从位于表膜下的一个基体发出来,整个表膜下的基体由纵横连接的小纤维连接成网,起到协调纤毛活动的作用。
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表膜下的外质中有一排小杆状的囊泡结构,与表膜垂直排列,叫做刺丝泡,开口于表膜上,当虫体遇到刺激时,刺丝泡射出其内容物,遇水形成细丝。
如用5%亚甲基蓝、稀醋酸或墨水刺激时,可见放出刺丝。
一般认为刺丝泡具有防卫和捕食的作用。
草履虫是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生动物。
最常见的是尾草履虫,体长只有80~300微米。
因为它身体形状从平面角度看上去像一只倒放的草鞋底而叫做草履虫。
草履虫全身由一个细胞组成,身体表面包着一层膜,膜上密密地长着许多纤毛,靠纤毛的划动在水里运动。
它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
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再进入草履虫体内,供其慢慢消化吸收。
残渣由一个叫肛门点的小孔排出。
草履虫靠身体的外膜吸收水里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常见的草履虫具有两个细胞核:大核主要对营养代谢起重要作用,小核主要与生殖作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