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3.2 14-18世纪东西方文明的兴衰与交流(14-18世纪西方文明勃兴下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
- 格式:ppt
- 大小:4.30 MB
- 文档页数:73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世界与中国(14-----18世纪)之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融【高考真题】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
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
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
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学习目标】1.明确掌握十四十五世纪到十八世纪中期(中国的明清时期)中西文明的基本史实。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认识中国明清时期的衰落和西方的崛起和发展3.从全球史观的角度分析世界文明的碰撞与交融;【导入复习】【概念解析】:文明的碰撞:西方文明的扩张,中西文明之间的矛盾、冲突、排斥。
文明的交融:中西方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学习。
一、知识结构(14、15世纪—18世纪中期)(明清时期):中西文明的演进状况二、中西文明的碰撞材料一明清之际,在中国学界出现了一股西学风潮,它在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清新气息的同时,也引起了中国各阶层保守人士的竭力反对,因为传教士们所宣扬的基督教理论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毕竟有着很大的差异和分歧,而他们传播的科学知识仅是传教士们传教的辅助活动,更基于传统的华夷之见,清初的保守派官员杨光先提出“宁可使华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国有西洋人”的高调,向西方传教士发难,后由于西方教会内部的礼仪之争,进而扩大了基督教与中国传统习俗和文化的歧异,1704年罗马教宗克勤门十一世发布上谕,明令中国信徒禁止祭祖祭孔,干涉中国内政,引起罗马教廷与满清王朝廷之间教权与皇权的对歧与冲突,到雍正皇帝时终于颁发了禁教令,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逐渐被禁止,由此开始了120年的禁教时期,经西洋传教士吹起的“西学之风”也渐趋衰落下去。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世界与中国(14-----18世纪)之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融【高考真题】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
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
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
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
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
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学习目标】1.明确掌握十四十五世纪到十八世纪中期(中国的明清时期)中西文明的基本史实。
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认识中国明清时期的衰落和西方的崛起和发展3.从全球史观的角度分析世界文明的碰撞与交融;【导入复习】【概念解析】:文明的碰撞:西方文明的扩张,中西文明之间的矛盾、冲突、排斥。
文明的交融:中西方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学习。
一、知识结构(14、15世纪—18世纪中期)(明清时期):中西文明的演进状况二、中西文明的碰撞材料一明清之际,在中国学界出现了一股西学风潮,它在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清新气息的同时,也引起了中国各阶层保守人士的竭力反对,因为传教士们所宣扬的基督教理论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毕竟有着很大的差异和分歧,而他们传播的科学知识仅是传教士们传教的辅助活动,更基于传统的华夷之见,清初的保守派官员杨光先提出“宁可使华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国有西洋人”的高调,向西方传教士发难,后由于西方教会内部的礼仪之争,进而扩大了基督教与中国传统习俗和文化的歧异,1704年罗马教宗克勤门十一世发布上谕,明令中国信徒禁止祭祖祭孔,干涉中国内政,引起罗马教廷与满清王朝廷之间教权与皇权的对歧与冲突,到雍正皇帝时终于颁发了禁教令,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逐渐被禁止,由此开始了120年的禁教时期,经西洋传教士吹起的“西学之风”也渐趋衰落下去。
模块三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曙光(14世纪—18世纪中期)专题训练一西方人文精神的复兴和发展与科学时代的到来1.(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联考)彼特拉克广泛搜集希腊、罗马的古籍抄本,并且敢于突破中世纪的神学观念,用新时代的眼光,把人和现实生活放在中心位置,诠释古典著作。
这说明他()A.肯定了人的理性思维B.有意恢复被湮没的人性C.彻底否定了神的存在D.崇尚古代希腊罗马制度2.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
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
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
这反映出()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3.(2017·浙江七彩阳光高三下学期联考)“此时人们仍是教会母亲的儿子……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
”材料中的“此时”是指()A.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B.公元4世纪至公元13世纪C.公元14世纪至公元17世纪D.公元17世纪至公元18世纪4.“一般的法律是人类的理性,各国的法律是人类理性在特殊场合的适用。
”持以上观点的启蒙思想家是()A.伏尔泰B.狄德罗C.卢梭D.孟德斯鸠5.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
”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6.(2016·浙江温州十校高二下学期期末)启蒙思想家们戮力同心地希望建立一个理性、人道、世俗、自由、开明的新世界。
江阴高中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14---18世纪西方文明的勃兴 编写 秦艳梅从新航路的开辟到工业革命前(15世纪末~18世纪60年代)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资产阶级开始按照自己的要求改造世界。
1.政治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英、法、美等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并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2.经济上: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伴随着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得到拓展。
3.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批判封建思想,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4.科学上:在文艺复兴运动影响下,欧洲的近代科学逐渐形成;牛顿力学体系的提出,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政治文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基础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建立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限制国王权力,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发展18世纪中期,逐步形成责任内阁制和两党制,英国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确立北美独立战争后,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共和制度特点 分权与制衡的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制度经济 文明新航路开辟过程15~16世纪西班牙、葡萄牙两国首先探索新航路,发现美洲及完成环球航行影响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欧殖民扩张荷兰17世纪,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商品贸易发达并积极参与殖民争夺英国 从1588年起,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成为“日不落帝国”影响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世界市场得到拓展思想文明文艺复兴核心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其实质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影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及自然科学的诞生宗教改革性质西欧早期资产阶级以宗教形式进行的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思想政治运动影响打破了对罗马天主教会的迷信,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启蒙运动核心理性主义:呼唤理性,反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要求科学、自由和平等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法国、对欧洲、对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近代科技伽利略创立了自由落体定律,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牛顿牛顿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深化必备】一、运用多种史观分析新航路开辟和西欧殖民扩张的影响1.从革命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与掠夺之路,给亚非拉地区的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亚非拉地区的人们反抗其殖民扩张与掠夺具有正义性。
专题训练二世界市场的雏形和拓展1.(2016·浙江绍兴高三选考模拟)1637年,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在《西方问答》一书中介绍道:“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美洲白银),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
”这种现象反映的是()A.殖民扩张B.“价格革命”C.黑奴贸易D.“商业革命”2.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
由此可知()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3.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
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C.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4.有经济史学家估算,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
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①资本市场的发展②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④海外殖民掠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2017·9月浙江丽衢湖选考模拟)新航路开辟使欧洲掀起一场“商业革命”,其中大西洋沿岸取代原来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枢纽。
以下属于欧洲新的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有()①里斯本②塞维利亚③安特卫普④伦敦A.①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6.(2017·浙江杭州高一下学期期末)新航路开辟后,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下列生活情景,不可能在17世纪出现的是()A.马铃薯、玉米等物品端上欧洲人餐桌B.马、牛、水稻、甘蔗等动植物进入美洲C.美洲变成世界上种族成分非常混杂的地区D.蒸汽轮船成为来往于欧洲与美洲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7.(2017·3月浙江嘉兴选考模拟)西班牙人在1513年抱怨:“今天一磅羊肉的价格在过去能买一整头羊;一磅蜡或油的价格顶得上过去的12磅。
专题二西方文明的源头和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和发展专题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24河北衡水高三模拟)美国学者波内克斯说:古欧洲有好几个里程碑式的变革,智者学派恰好产生于这些变革中期的希腊文化背景之中。
这些变革包括伯利克里民主改革,这次改革把一个人或者少数人统治的规则转变为多数人统治的规则,雅典由此从一个小城邦变为一个海洋帝国。
材料表明( )A.雅典成为地跨欧亚非大帝国B.思想变革得益于政治民主化C.智者学派的产生植根于经济D.伯利克里改革完善民主政治2.(2024湖北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三一模)罗马《民法大全》记载,裁判官说:“假如船员、客店店员、骡马店店员未将旅客交给他们看管的物品完整无损地返还给旅客,那么,我将给予这些旅客以诉权对抗船员、客店店员和骡马店店员。
”这反映了罗马法( )A.提倡公开公正B.重视物权爱护C.关注人身平安D.强调诉讼程序3.(2024湖南株洲高三质检二)1776年,英国商人向国王乔治三世和政府递交了大量的请愿书,呼吁与殖民地妥协。
当英王派人携带支持政府作战的文书到伦敦市民中募集签名时,最终募集到941个;此外,还有1 171位伦敦商人在反对政府政策的抗议书上签了字。
这在客观上说明( )A.北美独立具有群众基础B.英王权力受到议会约束C.民众参加决策机会有限D.乔治三世失去社会民意4.(2024湖南衡阳高三二模)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法案都必需经两院批准才能生效,参议院和众议院在制定法律的过程中互有对于另一方的确定推翻权。
美国国会分为参众两院是( )A.基于对立法权过大的担忧B.英国上下院制的翻版C.出于对总统行政权的牵制D.追求干脆民主的体现5.(2024河北保定、唐山摸底)从1688年“光荣革命”到19世纪末,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逐步得以确立和完善。
其中“光荣革命”以后,其政治制度方面的变更是( )A.议会立法权力得以大大强化B.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C.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得到满意D.内阁犹如第三院,地位重要6.(2024甘肃天水一中高三二模)国际妇女解放运动从萌芽兴起,发展至今亦有200多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