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涂料性能检测方法

涂料性能检测方法

涂料性能检测方法
涂料性能检测方法

第9章涂料、染料和颜料的检验

9.1 涂料的检验

涂料,即俗称的“油漆”,是涂于物体表面能形成具有保护、装饰或特殊性能的固态膜的一类液体或固体的总称。这种材料可以用不同工艺经过施工涂布在被涂物表面,干燥固化后,形成一层高分子聚合物薄膜即涂膜,粘附牢固且具有一定强度。

涂料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目前,在我国涂料工业中按成膜物质(基料)分类,可将涂料分为17类,如醇酸树脂涂料、环氧树脂涂料、聚氨酯涂料、酚醛树脂涂料、丙烯酸树脂涂料等。

涂料除了具有装饰外观、防止腐蚀的作用外,还具有许多特殊功能,如防火涂料、防霉涂料、示温涂料、飞机的防雷达波涂料以及示芥子毒气涂料等等不胜枚举,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精细化工产品。因此,对涂料产品的检验显得尤为重要。

9.1.1 涂料产品的取样

为了得到适当数量的涂料的代表性样品,GB3186—82对产品类型、盛样容器及取样器械等进行了规定,并制订了色漆、清漆和有关涂料产品的取样方式。本节对它们分别作如下介绍。

1. 产品类型

GB 3186—82中根据涂料产品的状态,将产品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A型:单一均匀液相的流体,如清漆和稀释剂。

B型:两个液相组成的流体,如乳液。

C型:一个或两个液相与一个或多个固相一起组成的流体,如色漆和乳胶漆。

D型:粘稠状,由一个或多个固相带有少量液相所组成,如腻子、厚浆涂料和用油或清漆调制的颜料色浆,也包括粘稠的树脂状物质。

E型:粉末状,如粉末涂料。

2. 盛样容器和取样器械

(1)盛样容器

对涂料产品,采用下列适当大小的洁净的广口容器盛样:1)内部不涂漆的金属罐;2)棕色或透明的可密封玻璃瓶;3)纸袋或塑料袋。

(2)取样器械

为了使产品尽可能混合均匀,取出有代表性的样品,应采用不和样品发生化学反应的取样器械,并且取样器械应便于使用和清洗(无深凹的沟槽、尖锐的内角、难于清洗及检查其清洗程度的部位)。

对于涂料产品,常用的取样器械包括以下两类:

1)搅拌器:包括不锈钢或木制搅棒器和机械搅拌器两类。

2)取样器:常用QYG—I型、QYG—Ⅱ型、QYG—Ⅲ型、QYG—Ⅳ型取样管及QYQ—I 型贮槽取样器,如图9-1所示。也可采用效果类似的取样器。

3. 取样数目

产品交货时,应记录产品的桶数,按随机取样方法,对同一生产厂生产的相同包装的产

品进行取样,取样数采用表1-17规定的采样单元进行采样。

图9-1 五件取样器及搅拌器简图

4. 待取样产品的初检程序

产品交货、确定取样数目后,应对其进行初检,初检的程序包括:

(1)桶的外观检查

(2)桶的开启

(3)对不同类型的产品分别按下述步骤进行初检

1)对A、B类流体状产品的初检

①目测检查并记录表面是否结皮及结皮的程度,如软、硬、厚、薄。如出现结皮,则沿容器内壁分离除去,记录除去结皮的难易。

②目测检查并记录产品的稠度,观察产品是否有触变或胶凝现象。

③检查样品的分层情况,观察有无可见杂质和沉淀物,并予记录。

④充分搅拌,使产品达到均匀一致。

2)对C、D类流体状及粘稠产品的初检

①同A、B类流体状产品的初检步骤①。

②目测检查并记录产品的稠度,观察产品是否假稠、触变或胶凝。

③检查样品有无分层、外来异物和沉淀,沉淀程度分为软、硬、干硬(用调漆刀切割结块时,内部容易碎裂),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

④混合均匀。如结皮已分散不能除尽,应过筛除去结皮;有沉淀的样品,可用搅拌器械使样品充分混匀。在无搅拌器或沉淀无法搅起的情况下,可将桶内流动介质倒入一个干净的容器内,用刮铲从容器底部铲起沉淀,研碎后,再把流动介质分几次倒回原先的桶中,充分混合。如按此法操作仍不能混合均匀时,则说明沉淀已干硬,不能用来试验。注意:胶凝或有干硬沉淀不能均匀混合的产品不能用来试验;为减少溶剂损失,操作应尽快进行。

3)对E类粉末状产品的初检

检查是否有反常的颜色、大或硬的结块和外来异物等不正常现象,并予记录。

(4)编写初检报告

编写的初检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标志所列的各项内容;2)外观;3)结皮及除去的方式;4)沉淀情况和混合或再混合程序;5)其它

5. 取样

初检完毕,按下列方法之一取样:

(1)贮槽或槽车的取样

对A、B、C、D类产品,搅拌均匀后,选择适宜的取样器,从容器上部(距液面1/10处)、中部(距液面5/10处)、下部(距液面9/10处)三个不同水平部位取相同量的样品,进行再混合。搅拌均匀后,取两份各为(0.2~0.4)L的样品分别装入样品容器中,样品容器应留有约5%的空隙,盖严,并将样品容器外部擦洗干净,立即作好标志并予以密封。

(2)生产线取样

应以适当的时间间隔,从放料口取相同量的样品进行再混合。搅拌均匀后,取两份各为0.2 L~0.4 L的样品按(1)法进行操作。

(3)桶(罐和袋等)的取样

按表1-17规定的取样数,选择适宜的取样器,从已初检过的桶内不同部位取相同量的样品,混合均匀后,取两份各为0.2 L~0.4 L的样品按(1)法进行操作。

(4)粉末产品的取样

按表1-17规定的取样数,选择适宜的取样器,取出相同量的样品,用四分法取出试验所需最低量的四倍,分别装于两个样品容器内,盖严,立即作好标志并予以密封。

样品的标志应贴在样品容器的颈部或本体上,应贴牢,并能耐潮湿及样品中的溶剂。标志应包括如下内容:1)制造厂名;2)样品的名称、品种和型号;3)批号、贮槽号、桶号等;4)生产日期和取样日期;5)交货产品的总数;6)取样地点和取样者。

取出的样品应按生产厂规定的条件贮存和使用。样品取出后,应尽快检查。

6. 安全注意事项

(1)取样者必须熟悉被取产品的特性和安全操作的有关知识及处理方法。

(2)取样者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定,必要时应采用防护装置。

9.1.2 涂料产品通用项目的检验

本节仅介绍涂料产品通用项目的检验方法。

1. 清漆和清油透明度的测定

(1)方法原理

用试样与标准液比较,观察样品呈现的浑浊

程度,以标准液的等级表示清漆和清油的透明度。

(2)仪器设备

1)具塞比色管:容量25 mL;

2)比色架;

3)吸管:10 mL;

4)量筒:20 mL、100 mL;

5)天平:感量为0.01 g;

6)光电分光光度计:72型;图9-2 木制暗箱

7)木制暗箱:500 mm × 400 mm × 600 mm,如图9-2所示。暗箱内用3 mm厚的磨砂玻璃将箱分成上下两部分,磨砂玻璃的磨面向下,使光线均匀。暗箱上部平行等距装置15 W 日光灯2支,前面安装一挡光板,下部正面敞开,用于检验,内壁涂无光黑漆。

(3)主要试剂

1)直接黄棕新D 3 G溶液:称取0.1g直接黄棕新D 3 G染料,加入20 mL蒸馏水,充分搅拌,使之溶解。如有沉淀,则取用上部清液。

2)柔软剂VS(十八烷基乙烯脲)溶液:称取1g柔软剂VS,加入200 mL蒸馏水,充分搅拌,使其溶解,静置48 h后,弃除上层清液,取中间溶液备用。

3)标准液的配制:

①按照表9-1所列柔软剂VS溶液和蒸馏水的用量,配成“透明”、“微浑”、“浑浊”三级试液,分别在光电分光光度计上(波长选用460 nm),用V S溶液和蒸馏水校正至相当于该三级透明度的透光率,校正好的试液作为无色部分的标准液。

表9-1 各级透明度配比量

②按照表9-2所列柔软剂VS溶液和蒸馏水的用量如步骤①进行校正,校正好的试液再加直接黄棕新D3G溶液调整至相当于铁钴比色计色阶为12~13之间,作为有色部分的标准液。

表9-2 各级透明度配比量

③无色和有色的标准液分别装于比色管中,加塞盖紧,排列于架上,妥善保管,防止光照。标准液的有效使用期定为6个月。

(4)检验步骤

将试样倒入干燥洁净的比色管中,调整到温度(25±1)℃,于暗箱的透射光下与一系列不同浑浊程度的标准液(无色的则用无色部分,有色的用有色部分)比较,选出与试样最接近的一级标准液。

在测试过程中,如发现标准液有棉絮状悬浮物或沉淀时,可摇匀后再与试样进行对比。如试样由于温度低而引起浑浊,可在水浴中加热到(50~55)℃,保持5 min,然后冷却至(25±1)℃,再保持5 min后进行测定。

(5)检验结果

清漆和清油试样的透明度等级直接以与试样最接近的一级标准液的等级表示。

检验完毕,所出具的检验报告中应包括以下内容:1)测试样品的名称、型号、来源、批号;2)注明采用的国家标准;3)测试方法;4)测试结果;5)测试日期。

其它项目的检验报告内容同上,以下不再叙述。

2. 清漆和清油颜色的测定

用铁钴比色计或罗维明比色计目视比色测定清漆和清油的颜色,并以铁钴比色计的色阶号或罗维明色度值表示液体的颜色。具体测定原理和测定步骤见本书第2章2.7介绍。

3. 涂料粘度的测定

涂料产品粘度的测定方法有粘度杯法和落球粘度计法。粘度杯法测定原理和测定步骤见第2章2.10介绍,在此只介绍落球粘度计法。

(1)方法原理

落球粘度计法是利用钢质小球在液体中流动的速度快慢来测定液体的条件粘度,即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规格的钢球垂直下落通过盛有试样的玻璃管上、下两刻度线所需的时间,以秒(s)表示。

(2)仪器设备

落球粘度计:由玻璃管与钢球两部分组成,玻璃管长350

mm,内径为(25±0.25)mm,距两端管口边缘50 mm处各

有一刻度线,两线间距为250 mm。在管口上、下端有软木塞

子,上端软木塞中间有一铁钉。玻璃管被垂直固定在架上(以

铅锤测定)。钢球直径为(8±0.03)mm。落球粘度计如图9-3

所示。

图9-3 落球粘度计(3)检验步骤

将透明试样倒入玻璃管中,使试样高于上端刻度线40 mm。放入钢球,塞上带铁钉的软木塞。将永久磁铁放置在带铁钉的软木塞上。将管子颠倒使铁钉吸住钢球,再翻转过来,固定在架上。使用铅锤,调节玻璃管使其垂直。将永久磁铁拿走,使钢球自由下落,当钢球刚落到上刻度线时,立即启动秒表。至钢球落到下刻度线时停止秒表。以钢球通过两刻度线的时间以秒(s)表示试样粘度的大小。

(4)检验结果

取两次测定值的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测定值之差不应大于

平均值的3 %。

4. 涂料细度的测定

(1)方法原理

细度也称研磨细度,其测定原理是将涂料铺展为厚度不同的图9-4 刮板细度计

薄膜,观察在何种厚度下显现出粒子。

(2)仪器设备

1)小调漆刀

2)刮板细度计:如图9-4所示。量程有(0~150)μm、(0~100)μm、(0~50 μm)。细度在30 μm及30 μm以下时应用量程为50 μm的刮板细度计、(31~70)μm时应用量程为100 μm的刮板细度计,70 μm以上时应用量程为150 μm的刮板细度计。

(3)检验步骤

刮板细度计在使用前必须用溶剂仔细洗净擦干,在擦洗时应用细软揩布。将符合产品标准粘度指标的试样,用小调漆刀充分搅匀,然后在刮板细度计的沟槽最深部分,滴入试样数滴,以能充满沟槽而略有多余为宜。

以双手持刮刀(如图9-4示),横置在磨光平板上端(在试样边缘处),使刮刀与磨光

平板表面垂直接触。在3s内,将刮刀由沟槽深的部位向浅的部位拉过,使漆样充满沟槽而平板上不留有余漆。刮刀拉过后,立即(不超过5 s)使视线与沟槽平面成(15~30)o角,对光观察沟槽中颗粒均匀显露处,记下读数(精确到最小分度值)。如有个别颗粒显露于其它分度线时,则读数与相邻分度线范围内,不得超过三个颗粒,见图9-5所示。

图9-5 刮板细度计的沟槽及刻度

(1)量程(0~150)μm,(2)量程(0~100)μm,(3)量程(0~50 μm)

(4)检验结果

平行试验三次,试验结果取两次相近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以μm(μm)表示。两次读数的误差不应大于仪器的最小分度值。

5. 涂料固体含量的测定

(1)方法原理

固体含量的测定属于涂料组成分析项目,是以涂料在一定温度下加热焙烘、干燥后剩余物质质量与试样质量的比值(质量百分数)来表示。

(2)仪器设备

1)玻璃培养皿:直径(75~80)mm,边高(8~10)mm;

2)玻璃表面皿:直径(80~100)mm。

3)磨口滴瓶:50 mL;

4)玻璃干燥器:内放变色硅胶或无水氯化钙;

5)天平:感量为0.01 g;

6)温度计:(0~200)℃,(0~300)℃;

7)坩埚钳、鼓风恒温烘箱。

(3)检验步骤

1)培养皿法

表9-3 各种涂料焙烘温度规定表

涂料名称焙烘温度,/ ℃硝基涂料、过氯乙烯涂料、丙烯酸涂料、虫胶漆80 ±2

缩醛胶100 ±2

油基涂料、酯胶漆、沥青涂料、酚醛涂料、氨基涂料、醇

120 ±2 酸涂料、环氧涂料、乳胶漆、聚氨酯涂料

聚酯涂料、大漆150 ±2

水性漆160 ±2

聚酰亚胺漆180 ±2

有机硅涂料在1~2小时内,由120升温到180℃,

先将干燥洁净的培养皿在(105±2)℃烘箱内焙烘30 min。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用磨口滴瓶取样,以减量法称取(1.5~2)g试样[过氯乙烯涂料取样(2~2.5)g,丙烯酸涂料及固体含量低于15%的涂料类取样(4~5)g],置于已称重的培养皿中,使试样均匀地流布于容器的底部,然后放于已调节到按表9-3所规定温度的鼓风恒温烘箱内焙烘一定时间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然后再放入烘箱内焙烘30min,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直至恒重。

2)表面皿法

本方法适用于不能用培养皿法测定的高粘度涂料如腻子、乳液和硝基电缆漆等。先将两块干燥洁净可以互相吻合的表面皿在(105±2)℃烘箱内焙烘30min。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将试样放在一块表面皿上,另一块盖在上面(凸面向上),在天平上准确称取(1.5~2)g,然后将盖的表面皿反过来,使两块皿互相吻合,轻轻压下,再将皿分开,使试样面朝上,放入已调节到按表9-3所规定温度的恒温鼓风烘箱内焙烘一定时间,以下操作同培养皿法。

(4)检验结果

固体含量的质量分数w按式9-1计算:

w=(m2 - m1)/ m(9-1)式中:m1—容器(表面皿或培养皿)的质量,g;

m2—焙烘后试样和容器的质量,g;

m—试样的质量,g。

试验结果取两次平行试验的平均值,两次平行试验的相对误差不大于3%。

6. 涂料水分的测定

采用共沸蒸馏法进行涂料产品中所含水分的测定。具体测定原理和测定步骤见第2章2.6介绍。

7. 涂料挥发物和不挥发物的测定

(1)方法原理

采用烘干的方法,将样品烘干前、后的质量差及样品烘干后的质量分别与样品烘干前的质量进行比较,以质量分数表示涂料挥发物和不挥发物的含量。

(2)仪器设备

1)玻璃、马口铁或铝质的平底圆盘,直径约75 mm。

2)长约100 mm的细玻璃棒。

3)鼓风恒温烘箱。

4)玻璃干燥器:内放干燥剂。

5)天平:感量为0.001 g。

(3)检验步骤

在(105±2)℃(或其它商定温度)的烘箱内,干燥玻璃、马口铁或铝制的圆盘和玻璃棒,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带有玻璃棒的圆盘,准确到l mg,然后以同样的精确度在盘内称入受试产品(2±0.2)g(或其它双方认为合适的数量)。确保样品均匀地分散在盘面上。如产品含高挥发性的溶剂,则用减量法从一带塞称量瓶称样至盘内,然后于热水浴上缓缓加热到大部分溶剂挥发完为止。

把盛玻璃棒和试样的盘一起放入预热到(105±2)℃(或其它商定温度)的烘箱内,保持3 h(或其它商定的时间)。经短时间的加热后从烘箱内取出盘,用玻璃棒搅拌试样,把表面结皮加以破碎,再将棒、盘放回烘箱。

到规定的加热时间后,将盘、棒移入干燥器内,冷却到室温再称重,精确到l mg。试验平行测定至少两次。

(4)检验结果

按式(9-2)、式(9-3)分别计算挥发物的质量分数w(V)或不挥发物的质量分数w(NV)。

w (V) = (m1-m2)/m1(9-2)

w (NV) =m2/m1(9-3) 式中:m1 —加热前试样的质量,g;

m2 —加热后试样的质量,g。

以两次测试的算术平均值(精确到一位小数)报告结果。

8. 涂料闪点的测定

采用闭口杯法测定涂料的闪点,具体测定原理和测定步骤见第2章2.11介绍。

9.1.3 涂料施工性能的检测

1. 涂料干燥时间的测定

(1)方法原理

涂料干燥时间的测定有表面干燥时间和实际干燥时间两项。在规定的干燥条件下,表层成膜的时间为表干时间,全部形成固体涂膜的时间为实际干燥时间,以小时(h)或分()表示。测定时在标准规定的底材上制备涂膜,然后按产品标准规定的干燥条件进行干燥,到规定时间时,在距膜面边缘不小于1 cm的范围内,检验涂膜是否表面干燥或实际干燥。

(2)仪器设备

1)马口铁板:50 mm × 120 mm ×(0.2~0.3)mm;

65 mm × 150 mm ×(0.2~0.3)mm;

2)紫铜片:T 2,硬态,50 mm × 100 mm×(0.1~0.3)mm;

3)铝板:L Y12,50 mm× 120 mm×1 mm;

4)铝片盒:45 mm × 45 mm × 20 mm [ 铝片厚度(0.05~0.1)

mm ];

5)脱脂棉球:l cm3疏松棉球;

6)定性滤纸:标重75 g/m2,15 cm × 15 cm;

7)保险刀片;

8)秒表:分度为0.2秒;

9)天平:感量为0.01 g;图9-6 干燥试验器10)电热鼓风箱;

11)干燥试验器:如图9-6所示。

(3)检验步骤

按涂膜一般制备法(见9.1.4中相关内容)在马口铁板、紫铜铜片(或产品标准规定的底材)上制备涂膜,然后在一定的干燥条件下进行干燥。每隔若干时间或到达规定的时间时,在距膜面边缘不小于1 cm的范围内,选用下列方法检验涂膜是否表面干燥或实际干燥。(烘干的涂膜从电热鼓风箱中取出后,应在恒温恒湿条件下放置30 min后测试)1)表面干燥时间测定法

①吹棉球法

在涂膜表面上轻轻放上一个脱脂棉球,用嘴距棉球10 cm~15 cm,沿水平方向轻吹棉球,如能吹走,膜面不留有棉丝,即认为表面干燥。

②指触法

以手指轻触涂膜表面,如感到有些发粘,但无涂料粘在手指上,即认为表面干燥。

2)实际干燥时间测定法

①压滤纸法

在涂膜上放一片定性滤纸(光滑面接触涂膜),滤纸上再轻轻放置干燥试验器,同时开动秒表,经30 s,移去干燥试验器,将样板翻转(涂膜向下),滤纸能自由落下,或在背面用握板之手的食指轻敲几下,滤纸能自由落下而滤纸纤维不被粘在涂膜上,即认为涂膜实际干燥。

对于产品标准中规定涂膜允许稍有粘性的涂料,如样板翻转经食指轻敲后,滤纸仍不能自由落下时,将样板放在玻璃板上,用镊子夹住预先折起的滤纸的一角,沿水平方向轻拉滤纸,当样板不动,滤纸已被拉下,即使涂膜上粘有滤纸纤维,亦认为涂膜实际干燥,但应标明涂膜稍有粘性。

②压棉球法

在涂膜表面上放一个脱脂棉球,于棉球上再轻轻放置干燥试验器,同时开动秒表,经30s,将干燥试验器和棉球拿掉,放置5min,观察涂膜无棉球的痕迹及失光现象,涂膜上若留有1~2根棉丝,用棉球能轻轻掸掉,均认为涂膜实际干燥。

③刀片法

用保险刀片在样板上切刮涂膜,并观察其底层及膜内有无粘着现象。若无粘着现象,即认为涂膜实际干燥。

④厚层干燥法(适用绝缘涂料)

用二甲苯或乙醇将铝片盒擦净、干燥。称取试样20g(以50%固体含量计),静止至试样内无气泡(不消失的气泡用针挑出),水平放入加热至规定温度的电热鼓风箱内。按一定的升温速度和时间进行干燥。然后取出冷却,小心撕开铝片盒将试块完整地剥出。检查试块的表面、内部和底层是否符合产品标准规定,当试块从中间被剪成两份,应没有粘液状物,剪开的截面合拢再拉开,亦无拉丝现象,则认为厚层实际干燥。平行试验三次,如两个结果符合要求,即认为厚层干燥。(注意:油基涂料样板不能与硝基涂料样板放在同一个电热鼓风箱内干燥。)

2. 涂料遮盖力的测定

(1)方法原理

涂料的遮盖力是指涂料消除底材上的颜色或颜色差异的能力。测定时把涂料均匀地涂刷在物体表面上,以使其不再呈现底色时涂料的最小用量(g/m2)表示涂料的遮盖力。

(2)仪器设备

1)漆刷:宽(25~35)mm;

2)玻璃板:100 mm × 100 mm ×(1.2~2)mm,100 mm × 250 mm ×(1.2~2)mm;

3)木板:100 mm × 100 mm ×(l.5~2.5)mm;

4)天平:感量为0.01 g,0.001 g;

5)刷涂法黑白格玻璃板:将100 mm × 250 mm的玻璃板的一端遮住,100 mm × 50 mm 留作试验时手执之用,然后在剩余的100 mm× 200 mm的面积上喷一层黑色硝基涂料。待干后用小刀仔细地间隔划去25 mm × 25 mm的正方形,再将玻璃板放入水中浸泡片刻,取出晾干,间隔剥去正方形涂膜处,再喷上一层白色硝基涂料,即成具有32个正方形之黑白间

隔的玻璃板。然后再贴上一张光滑牛皮纸,刮涂一层环氧胶(以防止溶剂渗入破坏黑白格涂膜),即制得牢固的黑白格板。如图9-7 所示。

图9-7 黑白格玻璃板图9-8 黑白格木板

6)喷涂法黑白格木板:在100 mm ×100 mm的木板上喷一层黑硝基涂料。待干后涂面贴一张同面积大小的白色厚光滑纸,然后用小刀仔细地间隔划去25 mm × 25mm的正方形,再喷上一层白色硝基涂料,待干后仔细揭去存留的间隔正方形纸,即制得具有16个正方形之黑白格间隔板。如图9-8所示。

7)木制暗箱:如图9-2所示。

(3)检验步骤

1)刷涂法

根据产品标准规定的粘度(如粘度稠无法涂刷,则将试样调至合适的粘度,但稀释剂用量在计算遮盖力时应扣除),在感量为0.01 g天平上称出盛有涂料的杯子和漆刷的总质量。用漆刷将涂料均匀地涂刷于玻璃黑白格板上,放在暗箱内,距离磨砂玻璃片15 cm~20 cm,有黑白格的一端与平面倾斜成30°~45°交角,分别在1支和2支日光灯下进行观察,以都刚看不见黑白格为终点。然后将盛有剩余涂料的杯子和漆刷称重,求出黑白格板上涂料的质量。涂刷时应快速均匀,不应将涂料刷在板的边缘上。

2)喷涂法

将涂料试样调至适于喷涂的粘度[(23±2)℃条件下,在涂-4粘度计中的测定值,油基涂料应为(20~30)s;挥发性涂料为(15~25)s ]。先在感量0.001 g的天平上分别称重两块100 mm × 100 mm的玻璃板,用喷枪薄薄地分层喷涂试样,每次喷涂后放在黑白格木板上,置于暗箱内,以下操作同1)法。至终点后,把玻璃板背面和边缘的涂料擦净,按表9-3中规定的焙烘温度烘至恒重。

(4)检验结果

1)刷涂法中涂料遮盖力X(g/m2)按式9-4计算(以湿涂膜计):

X=(m1- m2)/A(9-4)式中:m1 —未涂刷前盛有涂料的杯子和漆刷的总质量,g;

m2—涂刷后盛有剩余涂料的杯子和漆刷的总质量,g;

A—黑白格板涂料的面积,A = 200 cm2 = 0.02 m2。

2)喷涂法中涂料遮盖力X(g/m2)按式9-5计算(以干膜计):

X=(m1- m2)/A(9-5)式中:m1—未喷涂前玻璃板的质量,g;

m2—喷涂涂膜恒重后的玻璃板的质量,g;

A —黑白格板涂料的面积,A = 100 cm2 = 0.01 m2。

平行测定两次,结果之差不大于平均值的5%,则取其平均值,否则必须重新试验。

9.1.4 涂膜性能的检测

1.涂膜的制备

(1)材料设备

1)马口铁板:镀锡量为E4,硬度等级为T52,厚度为(0.2~0.3)mm。除另有规定外,尺寸为25 mm ×120 mm、50 mm ×120 mm或70 mm×150 mm的试板。

2)玻璃板:尺寸为90 mm ×120 mm ×(2~3)mm的试板。

3)钢板:应符合GB/T 912-1989普通碳素钢的技术要求,尺寸为50 mm ×120 mm ×(0.45~0.55)mm或65 mm×150 mm ×(0.45~0.55)mm的试板。

4)铝板:尺寸为50 mm × 150 mm ×(l~2)mm的试板。

5)石棉水泥板:应符合建标25规定的要求,厚度为(3~6 )mm的试板。

6)钢棒:普通低碳钢棒,直径(13±2)mm,长120 mm、一端为圆滑面,另一端有孔或环。

7)漆刷:宽(25~35)mm。

8)喷枪:喷嘴内径(0.75~2)mm。

9)涂膜制备器。

10)旋转涂漆器:如图9-9所示。

11)粘度计:涂-4粘度计。

12)杠杆千分尺或其他涂膜测厚仪。

13)秒表:分度为0.2 s。图9-9 旋转涂漆器

14)干燥箱:电热鼓风恒温干燥箱。

(2)制板方法

涂膜前先按GB/T 9271-1988规定对所用底板进行表面处理,然后将试样搅拌均匀,如果试样表面有结皮,则应先仔细揭去。多组分涂料按规定的配比称量混合,搅抖均匀。必要时混合均匀的试样可用0.124 mm~0.175 mm(120目~80目)筛子过筛。然后将试样稀释至适当粘度或按产品标准规定的粘度,按规定选用下列方法之一制备涂膜。

1)刷涂法

用漆刷在规定的试板上,快速均匀地沿纵横方向涂刷,使其成一层均匀的涂膜,不允许有空白或溢流现象。涂刷好的样板,按规定进行干燥。

2)喷涂法

在规定的试板上喷涂成均匀的涂膜,不得有空白或溢流现象。喷涂时,喷枪与被涂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00 mm,喷涂方向要与被涂面成适当的角度,空气压力为(0.2~0.4)MPa(空气应过滤去油、水及污物),喷枪移动速度要均匀。喷涂好的样板按规定进行干燥。

3)浸涂法

将试样稀释至适当的粘度,以缓慢均匀的速度将试板垂直浸入涂料液中,停留30 s后,以同样速度从涂料中取出,放在洁净处滴干10 min~30 min,滴干的样板或钢棒垂直悬挂于恒温恒湿处或电热鼓风恒温干燥箱中干燥(干燥条件按产品标准规定),如产品标准对第一次浸涂的干燥时间没有规定,可自行确定,但不超过产品标准中所规定的干燥时间。控制第一次涂膜的干燥程度,以保证制成的涂膜不致因第二次浸涂后发生流挂、咬底或起皱等现象。此后,将试样倒转180o,按上述方法进行第二次浸涂、滴干,然后按规定进行干燥。

4)刮涂法

将试板放在平台上,并予以固定。按产品规定湿膜厚度,选用适宜间隙的涂膜制备器,将其放在试板的一端,制备器的长边与试板的短边大致平行或放在试板规定的位置上,然后在制备器的前面均匀地放上适量试样,握住制备器,用一定的向下压力,并以150 mm/s

的速度匀速滑过试板,即涂布成需要厚度的湿膜。

5)均匀涂膜制备法(旋转涂漆器法)

把底板固定在样板架上,在旋转涂漆器上选定旋转时间(以“秒”计)及转速(以“转/分”计),并使涂料产品的温度与测定粘度时的温度一致,在整个制备过程中保持不变。

将涂料产品[ 粘度介于30 s ~ 150 s(涂-4杯)] 沿长方形底板纵向的中心线成带状地注入,其量约占底板的一半面积,迅速盖上盖子,启动电机,待仪器自动停止转动后,方可打开盖子,取出样板,立即检查,选取涂膜均匀平整且全覆盖底板表面的样板,按规定进行干燥。

6)浇注法

把充分搅拌的涂料样品均匀浇注在整块水平的样板上,再以45o角倾斜放置在洁净无灰处(10~30)min,使样板上多余的涂料流尽,以同样的角度置于干燥箱或烘箱内,按规定进行干燥。然后,将样板倒转180o,按上述方法进行第二次浇注、干燥。

注意:上述各种方法的制板过程中,均不允许手指与试板表面或涂膜表面直接接触,以免留下指印影响涂膜性能的测试。

(3)涂膜的干燥和状态调节

状态调节是指在试验前将试样和试件置于有关温度和湿度的规定条件下,并使它们此条件下保持预定时间的整个操作。除另有规定外,恒温恒湿条件是指标准环境条件:温度(23±2)℃,相对湿度(50±5)%。

1)自干涂料

制备的涂膜应平放在恒温恒湿条件下,按产品标准规定的时间进行干燥。一般自干涂料在恒温恒湿条件下进行状态调节48 h(包括干燥时间在内);挥发性涂料状态调节24 h(包括干燥时间在内)。

2)烘干涂料

制备的涂膜应先在室温放置(15~30)min,再平放入电热鼓风恒温干燥箱中按产品标准规定的温度和时间进行干燥。干燥后的涂膜在恒温恒湿条件下状态调节(0.5~l)h。

(4)涂膜厚度

各种涂膜干燥后的涂膜厚度应符合表9-4中的规定,然后才能进行各种性能的测定。

表9-4 各种涂膜干燥后的涂膜厚度

名称厚度/ μm

清油、丙烯酸清漆13 ± 3

酯胶、酚醛、醇酸等清漆15 ± 3

沥青、环氧、氨基、过氯乙烯、硝基、有机硅等清漆20 ± 3

磁漆、底漆、调合漆23 ± 3

丙烯酸磁漆、底漆18 ± 3

乙烯磷化底漆10 ± 3

厚漆35 ± 5

腻子500 ± 20

防腐漆单一漆膜的耐酸耐碱性及防锈漆的耐盐水性、耐磨性(均涂二道)45 ± 5

单一漆膜的耐湿热性23 ± 3

防腐漆酸套漆膜的耐酸耐碱性70 ± 10

磨光性30 ± 5

2. 涂膜光泽度的测定

(1)方法原理

涂膜光泽度是涂膜表面的一种光学性质,以其反射光

的能力来表示。测定时采用固定角度的光电光泽计,在同

一条件下,分别测定从涂膜表面来的正反射光量与从标准

板表面来的正反射光量,涂膜光泽度以两者之比的百分数

表示。

(2)仪器设备

玻璃板:90 mm × 20 mm×(2~3)mm;

光泽计:GZ-1型,如图9-10所示。

(3)检验步骤图9-10 GZ-1型光泽计先在玻璃板上制备涂膜,清漆需涂在预先涂有同类型的黑色无光漆的底板上。

测定时,接通电源,按下电源开关预热10 min后,按下140 %的量程选择钮,拉动样板夹。将黑色标准板插入空隙里夹好。慢慢转动标准旋钮,使表针指示标准板所标定的光泽数。取出标准板。插入被测样板。光泽低于70 %时,应按下70 %的量程选择钮,在样板的三个不同位置进行测量,读数准确至1 %。每测定五块样板后,用标准板校对一次。标准板宜用擦镜纸或绒布擦,以免损伤镜面。

(4)检验结果

结果取三点读数的算术平均值。各测量点读数与平均值之差,不大于平均值的5 %。

3. 涂膜硬度的测定

硬度是指涂膜抵抗诸如碰撞、压陷、擦划等机械力作用的能力。可用摆杆阻尼试验法和铅笔测定法测定。

(1)摆杆阻尼试验法

1)方法原理

在色漆、清漆及有关产品的单层或多层涂层上进行摆杆阻尼试验,测定其阻尼时间,接触涂层表面的摆杆以一定周期摆动时,如表面越软,则摆杆的摆幅衰减越快。反之,衰减越慢。

2)仪器设备

①摆杆:科尼格摆杆、珀萨兹摆杆及双摆杆的形状和结构如图9-11、图9-12和图9-13所示(尺寸单位:mm)。它们形状虽不同,但主要结构均由一横杆与一开口框架相连,横杆下面均嵌入二个用作支点的钢珠,框架的下端成一个指针式的尖端。

图9-11 科尼格摆杆图9-12 珀萨兹摆杆图9-13 双摆示意图

②仪器座:用于支撑试板和摆杆。座上设有一个垂直支承杆,并与一具有工作平面的水平台相连接,尺寸通常为95 mm×110 mm,厚度不小于10 mm。当摆杆离开水平工作台时,有一框架支承摆杆。座内并安有机械装置可使摆杆无振动地落在试板上。

③秒表:分度值为0.1 s。

④试板:100 mm×100 mm×5 mm的浮法或抛光平板玻璃。试板须按规定处理、制备涂膜并干燥。除另有规定外,涂层的厚度应符合表9-4中的规定。

3)检验步骤

除另有规定外,试验应在(23±2)℃、相对湿度(50±5)%下进行。使用仪器时,应避免气流和振动,并且建议使用一个保护外罩。将抛光玻璃板放于仪器水平工作台上,用一个酒精水平仪置于玻璃板上,调节仪器底座的垫脚螺丝,使板成水平。用乙醚湿润了的软绸布(或棉纸),擦净支承钢珠。将摆杆处于试板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放置10 min,将被测试板涂膜朝上,放置在水平工作台上,然后使摆杆慢慢降落到试板上。核对标尺零点与静止位置时的摆尖是否处于同一垂直位置,如不一致则应予以调节。在支轴没横向位移的情况下,将摆杆偏转一定的角度(科尼格摆为6o,珀萨兹摆为12o),停在预定的停点处。松开摆杆,开动秒表。记录摆幅由6o到3o(科尼格摆)、12o到4o(珀萨兹摆)及5o到2o的时间,以秒计。可在同一块试板的三个不同位置上进行测量,记录每次测量的结果及三次测量的平均值。

4)检验结果

①科尼格摆法、珀萨兹摆法涂层阻尼时间的计算

涂层阻尼时间是以同一块试板上三次测量值的平均值表示。对于有自动记录摆杆在规定角度范围内摆动次数的阻尼试验仪,其阻尼时间应按式9-6进行计算。

t = T / n(9-6)式中:t—涂层阻尼时问,秒;

T —摆的周期,秒/次;

n —规定角度范围内摆杆摆动的次数,次。

②双摆杆法涂膜硬度的计算按式9-7进行:

X= t/t。(9-7)式中:t —摆杆在涂膜上从5o到2o的摆动时间,s;

t。—摆杆在玻璃板上从5o到2o的摆动时间,s。

(2)铅笔硬度法

1)方法原理

采用已知硬度标号的铅笔刮划涂膜,以铅笔的硬度标号表示涂膜硬度的测定方法。

2)仪器设备

①铅笔硬度试验仪如图9-14所示。

图9-14 铅笔硬度试验仪

②一组中华牌高级绘图铅笔:9H、8H、7H、6H、5H、4H、3H、2H、H、F、HB、B、2B、3B、4B、5B、6B,其中9H最硬,6B最软。

③试板:马口铁板或薄钢板,尺寸为50 mm×120 mm×(0.2~0.3)mm;70 mm×150 mm×(0.45~0.8)mm。

④长城牌高级绘图橡皮、400#水砂纸、削笔刀、

3)检验步骤

①试验机法

a. 制备试验用铅笔:用削笔刀削去木杆部分,使铅芯呈圆柱状露出约3 mm。然后在坚硬的平面上放置砂纸,将铅芯垂直靠在砂纸上画圆圈,慢慢地研磨,直至铅笔尖端磨成平面,边缘锐利为止。

b. 在试验机的试验样板放置台上,将样板的涂膜面向上,水平地放置且固定。

c. 试验机的重物通过重心的垂直线使涂膜面的交点接触到铅笔芯的尖端,将铅笔固定在铅笔夹具上。

d. 调节平衡重锤,使试验样板上加载的铅笔荷重处于不正不负的状态,然后将固定螺丝拧紧,使铅笔离开涂膜面,固定连杆。在重物放置台上加上(l.00±0.05)kg的重物,放松固定螺丝,使铅笔芯的尖端接触到涂膜面,重物的荷重加到尖端上。

e. 恒速地摇动手轮,使试验样板向着铅笔芯反方向水平移动约3 mm,使笔芯刮划涂膜表面,移动的速度为0.5 mm/s。将试验样板向着与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挪动,以变动位置,刮划五道。铅笔的尖端,每道刮划后,要重新磨平再用。

f. 涂膜刮破(或擦伤)的情况:在五道刮划试验中,如果有二道或二道以上认为未刮破(或擦伤)到样板的底材或底层涂膜时,则换用前一位铅笔硬度标号的铅笔进行同样试验,直至选出涂膜被刮破(或擦伤)二道或二道以上的铅笔,记下在这个铅笔硬度标号后一位的硬度标号。

注:擦伤是指在涂膜表面有微小的刮痕,但由于压力使涂膜凹下去的现象不作考虑。如果在试验处的涂膜无伤痕,则可用橡皮擦除去碳粉,以对着垂直于刮划的方向与试验样板的面成45o角进行目视检查,能辨别的伤则认为是擦伤。

②手动法

a. 制备试验用铅笔:方法同①法。

b. 将样板放置在水平的台面上,涂膜向上固

定,如图9-15所示。手持铅笔约成45o角,以铅笔

芯不折断为度,在涂膜面上推压,向试验者前方以

均匀的、约1 cm/s的速度推压约1 cm,在涂膜面上

刮划。图9-15 手动法示意图

c. 每刮划一道,要对铅笔芯的尖端进行重新研磨,对同一硬度标号的铅笔重复刮划五道。

以下操作同①试验机法中f条。

4)检验结果

对于硬度标号相互邻近的二支铅笔,找出涂膜被刮破(或擦伤)二道以上(包括二道)及未满二道的铅笔后,将未满二道的铅笔硬度标号作为涂膜的铅笔硬度。

4. 涂膜附着力的测定

(1)方法原理

涂膜对底材粘合的坚牢程度即附着力,按圆滚线划痕范围内的涂膜完整程度评定,以级表示。

(2)仪器设备

1)马口铁板:50 mm × 100 mm ×(0.2~0.3)mm;

2)四倍放大镜;

3)漆刷:宽(25~35)mm

4)附着力测定仪:如图9-16所示。

图9-16 附着力测定仪

(3)检验步骤

在马口铁板上(或按产品标准规定的底材)制备样板3块,待涂膜实干后,于恒温恒湿的条件下测定。测前先检查附着力测定仪的针头,如不锐利应予更换,更换方法为:提起半截螺帽⑦,抽出试验台⑥,即可换针。当发现划痕与标准回转半径不符时,应调整回转半径,其方法是松开卡针盘③后面的螺栓、回转半径调整螺栓④,适当移动卡针盘后,依次紧固上述螺栓,划痕与标准圆滚线图比较,如仍不符应重新调整回转半径,直至与标准回转半径5.25 mm的圆滚线相同为调整完毕。测定时,将样板正放在试验台⑥上,拧紧固定样板调整螺栓⑤、⑧和调整螺栓⑩,向后移动升降棒②,使转针的尖端接触到涂膜,如划痕未露底板,应酌加砝码。按顺时针方向,均匀摇动摇柄,转速以(80~100)r/min为宜,圆滚线划痕标准图长为(7.5 ± 0.5)cm。向前移动升降棒②,使卡针盘提起,松开固定样板的有关螺栓⑤、⑧、⑩,取出样板,用漆刷除去划痕上的漆屑,以四倍放大镜检查划痕并评级。

(4)检验结果

以样板上划痕的上侧为检查的目标,依次标出1、2、3、4、5、6、7等七个部位。相应分为七个等级。按顺序检查各部位的涂膜完整程度,如某一部位的格子有70%以上完好,则定为该部位是完好的,否则应认为坏损。例如,部位1涂膜完好,附着力最佳,定为一级;部位1涂膜坏损而部位2完好,附着力次之,定为二级。依次类推,七级为附着力最差。标准划痕圆滚线如图9-17所示。结果以至少有两块样板的级别一致为准。

图9-17 标准划痕圆滚线

5.涂膜柔韧性的测定

(1)方法原理

涂膜柔韧性是指涂膜随其底材一起变形而不发生损坏的能力。测定时使用柔韧性测定器,以不引起涂膜破坏的最小轴棒直径表示涂膜的柔韧性。

(2)仪器设备

1)底板:平整、无扭曲,板面应无任何可见裂纹和皱纹。除另有规定外,底板应是120 mm × 25 mm ×(0.2~0.3)mm的马口铁板。

2)4倍放大镜。

3)柔韧性测定器:如图9-19所示,柔韧性测

定器由直径不同的7个钢制轴棒固定在底座上组成

的。柔韧性测定器经装配后,各轴棒与安装平面的

垂直度公差值不大于0.l mm。

图9-19 柔韧性测定器(3)检验步骤

在马口铁板上制备涂膜。经干燥、状态调节后测定涂膜厚度,然后在规定的恒温恒湿条件下,用双手将试板涂膜朝上,紧压于规定直径的轴棒上,利用两大姆指的力量在(2~3)s内,绕轴棒弯曲试板,弯曲后两大姆指应对称于轴棒中心线。然后用4倍放大镜观察涂膜。检查涂膜是否产生网纹、裂纹及剥落等破坏现象。

(4)检验结果

记录涂膜破坏的详细情况,以不引起涂膜破坏的最小轴棒直径表示涂膜的柔韧性。

6.涂膜耐冲击性的测定

(1)方法原理

涂膜耐冲击性是指涂膜在重锤冲击下发生快速变形而不出现开裂或从金属底材上脱落的能力。测定时以固定质量的重锤落于试板上而不引起涂膜破坏的最大高度(cm)来表示涂膜的耐冲击性。

(2)仪器及设备

1)放大镜:4倍放大镜。

2)冲击试验器:如图9-20所示,由下列各件组成:座1;

铁砧2;冲头3;滑筒4;重锤5及重锤控制器。重锤控制

器由下列部件组成:制动器器身6;控制销7;控制销螺钉8;

制动器固定螺钉10及定位标11;横梁15用两根柱子16与座

相联;在横梁中心装有压紧螺帽12;冲头可在其中移动,用

螺钉14将圆锥13连接在横梁上。滑筒之一端旋入锤体中,而

另一端则为盖9;滑筒中的重锤可自由移动,重锤借控制装置

固定,并可移动凹缝中的固定螺钉,将其维持在范围内的任何

高度上。滑筒上有刻度以便读出重锤所处位置。图9-20 冲击试验器3)校正冲击试验器用的金属环及金属片:金属环(外径30 mm,内径10 mm,厚3 mm ±0.05 mm);金属片(30 mm×50 mm,厚 1 mm±0.05 mm)。

(3)检验步骤

1)冲击试验器的校正

把滑筒旋下来,将金属环套在冲头上端,在铁砧表面上平放一块金属片,用一底部平滑的物体从冲头的上部按下去,调整压紧螺帽使冲头的上端与金属环相平,而下端钢球与金属片刚好接触,则冲头进入铁砧凹槽的深度为(2±0.l)mm。钢球表面必须光洁平滑,如发现有不光洁不平滑现象时,应更换钢球。

2)冲击试验

将涂漆试板涂膜朝上平放在铁砧上,试板受冲击部分距边缘不少于15 mm,每个冲击点的边缘相距不得少于15 mm。重锤借控制装置固定在滑筒的某一高度(其高度由产品标准规定或商定),按压控制钮,重锤即自由地落于冲头上。提起重锤,取出试板。记录重锤落于试板上的高度。同一试板进行三次冲击试验。

3)试板的检查

用4倍放大镜观察,判断涂膜有无裂纹、皱纹及剥落等现象。

(4)检验结果

记录涂膜变化的详细情况,以不引起涂膜破坏的最大高度(cm)来表示涂膜的耐冲击性。

7.涂膜耐热性的测定

(1)方法原理

涂膜耐热性是指涂膜对高温环境作用的抵抗能力。测定时采用鼓风恒温烘箱或高温炉加热,达到规定的温度和时间后,以物理性能或涂膜表面变化现象来表示涂膜的耐热性能。

(2)仪器设备

1)马口铁板:50 mm × 120 mm ×(0.2~0.3)mm;

2)薄钢板:50 mm × 120 mm ×(0.45~0.55)mm;

3)鼓风恒温烘箱;

4)高温炉。

(3)检验步骤

先制备涂膜,待涂膜实干后,将三块涂漆样板放置于已调节到按产品标准规定温度的鼓风恒温烘箱(或高温炉)内。另一块涂漆样板留作比较。待达到规定时间后,将涂漆样板取出,冷至温度(25 ± 2)℃,与预先留下的一块涂漆样板比较,检查其有无起层、皱皮、鼓泡、开裂、变色等现象或按产品标准规定检查。

(4)检验结果

记录涂膜变化的详细情况及评定结果,以不少于两块样板均能符合产品标准规定为合格。

8.涂膜耐水性的测定

(1)方法原理

涂膜耐水性是指涂膜对水的作用的抵抗能力。将试板置于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浸泡,在达到规定的试验时间后,以漆膜表面变化现象表示其耐水性能。有浸水试验法和浸沸水试验法两种方法。

(2)材料和试剂

1)底板:底板应是平整、无扭曲,板面应无任何可见裂纹和皱纹。除另有规定外,底板应是120 mm × 25 mm ×(0.2~0.3)mm的马口铁板。

2)玻璃水槽

3)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符合GB/T 6682-1992中三级水规定的要求。

(3)检验步骤

取一定量的样品,在底板上制备涂膜,并进行干燥、状态调节、测定涂膜的厚度。注意:试板投试前应用1∶l的石蜡和松香混合物封边,封边宽度(2~3)mm。再按下述甲法或乙法进行试验。

1)浸水试验法

在玻璃水槽中加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除另有规定外,调节水温为(23±2)℃,并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保持该温度。将三块试板放入其中,并使每块试板长度的2/3浸泡于水中。

在产品标准规定的浸泡时间结束时,将试板从槽中取出,用滤纸吸干,立即或按产品标准规定的时间状态调节后以目视检查试板,并记录是否有失光、变色、起泡、起皱、脱落、生锈等现象和恢复时间。

2)浸沸水试验法

在玻璃水槽中加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除另有规定外,保持水处于沸腾状态,直到试验结束。以下操作同浸水试验法。

(4)检验结果

记录涂膜破坏的详细情况及评定结果,三块试板中至少应有两块试板符合产品标准规定则为合格。

9.涂料漆膜耐酸碱性的测定

(1)方法原理

涂料漆膜耐酸碱性是指涂膜对酸碱侵蚀的抵抗能力,测定时将漆膜浸入规定的介质中,观察其侵蚀的程度。

(2)仪器设备

1)砂布:0号或1号;

2)量筒:50mL;

3)薄钢板:50 mm × 120 mm ×(0.45~0.55)mm;

4)铝板;L Y12,厚度为(1~2)mm

5)普通低碳钢棒:直径(10~12)mm,长120 mm,棒的一端为球面,另一端5 mm处穿一小孔;

6)测厚计或杠杆千分尺:精确度为0.002 mm;

(3)主要试剂

硫酸、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均为化学纯。

(4)检验步骤

取普通低碳钢棒,用砂布彻底打磨后,再用200号油漆溶剂油或工业汽油洗涤,然后用绸布擦干。将粘度为(20±2)s(涂-4粘度计)的试样倒入量筒中至40 mL。静置至试样中无气泡后,用浸渍法将钢棒带孔的一端在(2~3)s内垂直浸入试样中,取出,悬挂在物架上。放置24 h将钢棒倒转180o,按上述方法浸入试样中,取出后再放置七天(自干漆均在恒温恒湿条件下干燥,烘干漆则按产品标准规定的条件干燥)。用杠杆千分尺测量漆膜厚度。

将试样棒的三分之二浸入温度为(25±1)℃的酸或碱中,并加盖。浸入酸或碱中的试棒每24 h检查一次,每次检查试棒需经自来水冲洗,用滤纸将水珠吸干后,观察漆膜有无

失光、变色、小泡、斑点、脱落等现象。

(5)检验结果

记录涂膜破坏的详细情况及评定结果,合格与否按产品标准规定,以二只试棒结果一致为准

10.涂膜耐久性(耐侯性)检测

(1)方法原理

涂膜抵抗阳光、雨、露、风、霜等气候条件的破坏作用(失光、变色、粉化、龟裂、长霉、脱落及底材腐蚀等)而保持原性能的能力称为涂膜耐侯性。涂膜在环境条件影响下,性能逐渐发生变化的过程被称为涂膜老化。将样板在一定条件下曝晒,按规定的检查周期对上述老化现象进行检查,并按规定的涂膜耐候性评级方法进行评级。

(2)仪器设备

1)底板:可用钢板、可热处理强化的铝合金板、镁合金板以及其它实际应用的板材,如木板、塑料板、水泥板及其它合金板;

曝晒样板:150 mm×250 mm;

标准样板:70 mm×150 mm;

2)光泽计、染色牢度褪色样卡、立体显微镜、四倍放大镜、涂膜柔韧性试验器、涂膜附着力试验器、涂膜冲击试验器、涂膜硬度测定仪、涂膜拉力机、样板曝晒架、样板晾干架。

(3)检验步骤

1)制备样板

按规定的方法制备试验样板,并参照各种涂料产品标准中规定的施工方法制备涂膜,曝晒样板的反面必须涂漆保护,底漆和面漆宜采用喷涂法施工。每一个涂料品种,同时用同样的施工方法制备两块曝晒样板和一块标准样板,并妥善地保存在室内阴凉、通风、干燥的地方。

2)曝晒投试及检查测定

样板投试前,先观测涂膜外观状态和物理机械性能并作记录。

以年和月为测定的计时单位(投试三个月内,每半个月检查一次;投试三个月至一年,每月检查一次;投试一年后,每三个月检查一次),对老化现象进行检查。样板检查前,样板下半部用毛巾或棉纱在清水中洗净晾干,作检查失光、变色等现象用;上半部不洗部分,作检查粉化、长霉等现象。

样板曝晒期限可以提出预计时间,但终止指标应根据各种涂膜老化破坏的程度及具体要求而定。一般涂膜破坏情况达到综合评级(GB/T 1766-1995)的“差级”中的任何一项即可停止曝晒试验。

9.1.5 涂料中有害成分的测定

1.水性涂料中甲醛的测定

甲醛是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气体密度为1.06千克/立方米,略重于空气,易溶于水,其(35~40)%的水溶液通称福尔马林。甲醛由于其反应性能活泼,且价格低廉,故广泛用于化学工业。甲醛在化学工业上的用途主要是作为生产树脂的重要原料,例如脲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酚醛树脂等,这些树脂主要用作涂料和粘合剂中的基料。因此,凡是大量使用涂料的环节,都可能会有甲醛释放。

甲醛是一种有毒物质,对人体一般有刺激、过敏和致癌作用。虽然我们已在甲醛污染控制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含甲醛树脂仍然应用广泛,因此我们必须对涂料中

涂料检测项目和检测标准

国联质检权威检测第三方 涂料检测项目和检测标准 本资料来源国联质检,详情可进入国联质检官网 涂料一般分为三大类:成膜物质、次要成膜物质、辅助成膜物质。因此涂料检测对应的项目和标准也不同。 国联质检涂料检测中心依据涂料检测国家相关标准给出的三大类涂料检测部分项目和标准如下: 涂料检测部分项目:漆膜厚度、漆膜附着力、铅笔硬度、漆膜耐冲击性、漆膜耐冲击性、漆膜耐磨性、线性磨耗、落砂磨耗、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 涂料检测相关标准: ASTM D7091-05(铁基非磁性、非铁基非磁性) ISO 2808-2007 Method 4A、6B、7B和7D GB/T 13452.2:2008 方法4A、6B、7B和7D ISO 2360-2003(涡流法) GB/T 4957-2003(涡流法) ASTM D4138-2007a (破坏法) ISO 2808-2007 Method 6A(金相法) GB/T 13452.2:2008 方法6A(金相法) GB/T 12754-2006(金相法) ASTM D6132-2008 (超声波法,适用于木漆、塑料涂层) ISO 2808-2007 (超声波法,适用于木漆、塑料涂层) GB/T 13452.2:2008 Adhesion ASTM D3359-09 ISO 2409-2007 GB/T 9286-98 BS 3900-E19-1999 GB/T 6739-2006 GB 1732-1993 ASTM D6037-96(2008)高光泽涂层) ASTM D3884-09(纺织品涂层) GB/T 1768-2006 RCA abrasion ASTM F2357-04 ASTM D4145-83(2002) (T bend) EN ISO 1518-2000 GB/T 9279-2007 Cupping test ISO 1520-2006 GB/T 9753-2007

电泳涂料常规参数的检测方法

电泳涂料常规参数的检测方法 1.固体分的测量 固体份是指电泳涂料在105℃时加热3小时后,剩余的干燥树脂和颜料份的百分含量。测定方法如下: ①称取约2g的槽液存于干燥洁净的小蒸发皿中,在105℃下,烘干3小时,称量。 ②计算:NV%=(W2/W1)×100% 式中: NV%—固体份值 W2 —烘干后残留物重量 W1 —样品起始称量 ③测定时,可取2—3个平行实验计算平均值。 2.PH值的测定 测定pH值,可采用一般pH计。测定前,先按pH计的说明书校准计。测定温度控制在25℃。其中槽液、极液、超滤液、去离子水可直接取样测定,而乳液和色浆则必须先用去离子水稀释一倍后再测定。 3.电导率的测定 电导率的测定可采用一般的电导仪测定。具体步骤如下: ①先按电导仪的使用说明书预热,调试仪器。 ②再根据说明分别测定待测液体的电导率。注意温度控制在25℃。 4.MEQ值的测定 电泳涂料的MEQ值=中和剂/胺值(酸值),也可用中和100g涂料固体份所需中和剂的毫克量来表示。MEQ值的测定方法如下(仅适用于槽液): ①取10g电泳涂料槽液(精确到1mg)放入250ml烧杯中,加入50ml四氢呋喃,用电磁搅拌充分搅拌均匀。 ②用0.1N氢氧化钠,3ml以/分的速度(自动或手动滴定均可)进行滴定。 ③将所有测定的数据记作消耗碱的函数。 ④经所测定的各点圆滑连接,用平行尺根据曲线的拐点找出曲线与拐点的两条平行切线的垂线相交二分之一点,此点即为中和点。此点对应值即为消耗的碱量。 ⑤计算: MEQ=(V-V')×N×100/WS 式中: V—等当点时耗碱量(ml) V'—四氢呋喃耗碱量(ml) N—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 S—试样的固体份(%)

涂料检测标准

涂料检测标准 目前我国涂料检测标准采用的是: 合成乳液外墙涂料—GB/T9755-1995 合成乳液内墙涂料---GB/T9756-1995;GB/T18582-2001 对于外墙,人们比较关心的是涂料的耐老化性,因为外墙涂料暴露在大气中,受到严峻的环境考验,需要有良好的耐老化性,国标的检测采用氙灯人工加速老化的方法来检测。这种方法模拟了天气环境变化对涂料的损耗,现行的标准是:合格品200小时;一级品是250小时。 对于内墙,人们最关心的是涂料的耐洗刷性,国标也是采用了人工加速检测的方法,目前我国国标的要求是≥300次。除此之外,检测指标还包括在容器中的状态、施工性、涂膜外观、干燥时间、耐碱性、耐冻融性、和涂层耐温变性和抗裂延伸率等。 应该说国内的检测标准很低,比国外发达国家的标准低很多,比如:耐老化性在国外一般要求在500小时以上。由于杜朗产品只在欧洲生产,供应欧洲和全世界其它地区的涂料都遵循欧洲的检测标准,因此在品质上绝对高于在国内生产的同类产品。 合成树脂乳液内墙涂料技术指标(GB/T 9756-1955) 项目指标 一等品合格品 在容器中状态:搅拌混合后无硬块,呈均匀状态 施工性:刷涂二道无障碍 涂膜外观:涂膜外观正常 干燥时间:不大于2h 对比率(白色和浅色) :不小于0.93 0.90 耐碱性(24h):无异常 耐洗刷性:次不小于300 100 涂料耐冻融性:不变质 合成树脂乳液外墙涂料(平薄型)技术指标(GB/T 9755-1955) 项目指标 一等品合格品 在容器中状态:搅拌混合后无硬块,呈均匀状态 施工性:刷涂二道无障碍 涂膜外观:涂膜外观正常 干燥时间:不大于2h 对比率(白色和浅色) :不小于0.90 0.87 耐水性:96h 无异常 耐碱性:48h 无异常 耐洗刷性:次不小于1000 500 耐人工老化性:250h 200h 粉化,级1 变色,级2 涂料耐冻融性:不变质

第一章 粉末涂料及其涂层性能检验

第一章粉末涂料及其涂层性能检验 第一节粉末涂料性能检验 一、取样 二、粒度 (一)筛余物 (二)激光粒度仪对粉末涂料的粒度的测定 (三)筛分法测定粒度分布 三、在容器中状态 四、密度 (一)表观密度的测定 (二)装填密度的测定 五、安息角 六、流出性 七、粉末涂料流动性 八、不挥发物含量 九、粉末涂料烘烤时质量损失的测定 十、软化温度 十一、熔融流动性 (一)水平流动性 (二)倾斜流动性 十二、胶化时间 十三、爆炸下限浓度 十四、贮存稳定性 十五、粉末涂料的电性能 (一)粉末涂料的介电常数 (二)电荷/质量比(q/m) 十六、沉积效率 十七、粉末涂料相容性 十八、粉末雾化及输送特性 十九、重金属含量的测试 二十、粉末涂料及涂层的热特性测定 第二节粉末涂层性能检验 一、标准试板底材及处理

二、涂膜制备 三、涂膜厚度 四、粉末涂料的固化条件测试 (一)炉温跟踪仪测试粉末涂料固化温度的方法(二)粉末涂料固化时间的测定 (三)粉末涂料固化程度的测定 五、涂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温湿度 六、边角覆盖率 七、涂膜外观 八、光泽 九、色差 十、柔韧性 十一、弯曲试验 十二、附着力(划格法) 十三、硬度 (一)铅笔硬度 (二)划痕硬度 (三)压痕硬度 十四、杯突试验 十五、耐冲击性 十六、耐湿热性 十七、耐中性盐雾性能 十八、耐液体介质性 十九、耐水试验 二十、耐人工气候老化性 二十一、涂层自然气候曝露试验 二十二、有色涂膜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二十三、涂层气孔率(均匀性试验) 二十四、抗割穿性 二十五、耐溶剂擦试性测定 (一)手工擦拭法 (二)仪器擦拭法 二十六、耐磨性

涂装质量的检测内容及方法

涂装质量的检测内容及方法 作者:杨杨 一、涂料施工性能的检测 涂料的施工性能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涂膜的质量。现代化流水线的涂装生产中,对涂料施工性能的检测是涂装生产前的重要准备工作。如果涂料施工出现质量问题,其损失将是很大的。所以,必须要在涂装前作好涂料施工性能的检测。 (一)涂料施工性能包含的内容 涂料施工性能,包括从将涂料施工到被涂物上开始,至形成干燥的漆膜为止。其中包括施工性(刷涂性、喷涂性或刮涂性)、双组分涂料的混合性能、活化时间和使用有效时间、使用量和标准涂装量、湿膜和干膜厚度、流平性、流挂性、最低成膜温度、干燥时间、遮盖性能等。对电泳漆、粉末涂料则各有其特定的施工性能。 对涂料施工性能的检测是对涂料能否符合被涂物需要的一个重要检验,也是防止涂装质量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 (二)涂料施工性能具体检测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使用量 涂装施工的使用量,是指涂料在正常施工的情况下,在单位面积上制成一定厚度的涂膜所需用的漆量,以g/m2为单位表示。 使用量的测定,可作为设计和施工单位作估算涂料用材计划的参考。 测定的方法有刷涂法和喷涂法。喷涂法所测得的数据,不包括喷

涂时飞溅和损失的部分,因此,它比实际消耗量低。 测试的方法我国目前执行GB-79(89)涂料使用量测定法。 2、施工性 施工性用来测定涂料产品施工的难易程度。液体涂料施工性能好,涂料用刷、喷或刮涂等方法施工,都很容易把涂料涂装在被涂物表面上,而不易出现因涂装方法引起的涂装质量问题。 根据施工方法,对施工性分别称为刷涂性、喷涂性和刮涂性(对腻子的施工)等。施工性的考查用实际施工结果给予定性的结论,在评定时存在着主观因素,所以最好用与标准样品比较得出结果。 测试的方法我国目前执行GB-753.6-86涂料产品的大面积刷涂试验。 3、流平性 流平性是涂料施工性能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流平性是指涂料在施工后,其涂膜由不规则、不平整的表面流展成平坦而光滑表面的能力。涂料流平是重力、表面张力和剪切力的综合效果。流平的前提是涂料是否润湿工件表面,即是否具有较好的流动性,这种性能与涂料的组成、性能和施工方式等有关。若涂料中加入适量的硅油、醋丁纤维素等助剂,也可直接改进涂膜的流平性。 流平性的检测方法按国家标准GB1750-79(1989年确认)涂料流平性测定法执行。一般流平性能好的涂膜在10min之内就可以流平。 4、流挂性

用涂料性能术语及检测内容

用涂料性能术语及检测内容 洁净涂料、导静电涂料的功能性指标是大家最关注的,而且直接影响未来使用。其实涂料在研发、生产、施工及使用过程中都有许多性能指标需要关注,下面列举了一些常用的性能指标供大家参考。 1涂料成品性能检测 产品性能检测是指涂料包装后,经运输、储存、直到使用时的质量状况。主要性能如下。 (1)容器中状态(外观) 通过目测观察涂料有无分层、发浑、变稠、胶化、结皮、沉淀等现象。 ①分层、沉淀:涂料经存放可能出现分层现象,一般可用刮刀检查,若沉降层较软,用刮刀容易插入,沉淀层容易被搅起重新分散,涂料可继续使用。 ②结皮:醇酸、酚醛、天然油脂等涂料经常会产生结皮,结皮层无法使用,将其除去后下层可继续使用,使用时应搅拌均匀。 ③变稠、胶化:可搅拌或加适量稀释剂搅匀使用;若不能搅拌分散成正常状态,则涂料不能用。 (2)密度: 在规定的温度下,物体单位体积的重量。其测定按《GB/T6750-86》进行。(3)细度:

即涂料固体物质的细小程度。细度对成膜质量、漆膜光泽、耐久性、涂料的存储稳定性均有很大的影响。但也不是越细越好,过分细小会影响漆膜的附着力。按《GB/T1724-79(89)》测定。 (4)黏度: 表示流体在外力作用下流动和变形特性的一个项目,是对流体具有的抗拒流动的内部阻力的量度,也称内摩擦系数。 检测方法有: ①流出法:适用于透明清漆和低黏度漆的检测。即通过在一定容积的容器内流出的时间来表示此涂料的黏度。 ②落球法:利用固体物质在液体中流动速度来测定液体的黏度。 ③气泡法:利用空气在液体中的流动速度来测定涂料的黏度,只适用于透明清漆。(5)不挥发分含量 不挥发含量也称为固体含量,是涂料组分中经过施工后留下来成为干涂膜的部分,它的含量高低对成膜质量和涂料的使用价值有很大关系。为了减少有机挥发物对环境的污染,生产高固体分、无溶剂涂料是目前发展的方向。测定的常用方法是:将涂料在一定温度下加热烘烤,干燥后剩余物质与试样质量比较,以百分数表示。其标准是《GB/T9272-88》。 (6)冻融稳定性(低温稳定性)

涂料性能检测内容及方法

2.1.7涂料的检验项目及检验方法 1、固体份 标准《 GB/T1725-79(89)》 测定方法 仪器设备: 瓷坩埚:25ml,玻璃干燥器(内放变色硅胶),温度计:0-300℃,天平:感量为0.01g,鼓风恒温烘箱 方法步骤: 称取2-4g 涂料,精确至0.01g,然后置于已升温至规定温度的鼓风恒温烘箱内焙烘一定的时间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再放入烘箱内按规定温度焙烘规定时间后,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同时取样2组以上) 计算: 固体份=烘烤后的样重/取样重量3100% 2、粘度(涂-4杯) 标准《GB/T1723-93》 仪器设备:涂-4粘度计,温度计,秒表,玻璃棒 操作方法: 测定之前,须用纱布蘸溶剂将粘度计内部擦拭干净,在空气中干燥或用冷风吹干,注意漏嘴应清洁通畅。 清洁处理后,调整水平螺钉,使粘度计处于水平位置,在粘度漏嘴下面放置150ml盛器,用手堵住漏嘴孔,将试样倒满粘度计中,用玻璃棒将气泡和多余的试样刮入凹槽,然后松开手指,使试样流出,同时立即开动秒表,当试样流丝中断时止,停止秒表读数(秒),即为试样的条件粘度。 两次测定值之差不应大于平均值的3%。 测定时试样温度为25±1℃ 涂-4粘度计的校正:用纯水在25±1℃条件下,按上述方法测定为11.5±0.5秒,如不在此范围内,则粘度计应更换。 3、细度(μm)标准《GB/T 1724-79(89)》 仪器:刮板细度计 测定方法: 细度在30微米及30微米以下的,用量程为50微米的刮板细度计,30-70微米时用量程为100微米的刮板细度计。

刮板细度计使用前必须用溶剂仔细洗净擦干。 将试样充分搅匀后,在细度计上方部分,滴入试样数滴; 双手持刮刀,横置在磨光平板上端(在试样边缘外),使刮刀与表面垂直接触,在3秒钟内,将刮刀由沟槽深部向浅的部位(向下)拉过,使漆样充满板上,不留有余漆。 刮刀拉过后,立即(不超过5秒种)使视线与沟槽平面成15-30度角观察沟槽中颗粒均匀显露处,记下读数;如有个别颗粒显露在刻度线时,不超过三个颗粒时可不计。 平行试验三次,结果取两次相近读数的算术平均值。 2.1.8涂料性能检测 一般涂料产品的贮存稳定性检测,以涂料在购进入库之前(产品取样按GB 3186—88执行),应对其进行相应的检查和验收,以避免在涂装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质量事故,以致造成生产延误和一系列的经济损失。 一般涂膜的制备:国家标准《GB1727-79(88)漆膜一般制备法》中分别列出刷涂法、喷涂法、浸涂法和刮涂法的涂膜制备方法。但在制备时需要依赖操作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涂膜的均匀性较难保证。采用仪器制备涂膜在当前普遍推行,方法有旋转涂漆法和刮涂器法。 检测项目分别叙述如下。 一、外观 一般涂料产品的贮存期为6—12个月,由于颜料密度较大,存放过程中难免会发生沉降,此时特别需要检查沉降结块程度。一般可用刮刀来检查,若沉降层较软,刮刀容易插入,则沉降层容易被搅起重新分散开来,待检查其他性能合格后,涂料可以继续使用。 检测通过目测观察涂料有五分层、发浑、变稠、胶化、返粗及严重沉降现象。对于存放时间较长或已达到或超过贮存期的涂料品种,也应作相应检查。 图2-8 测力仪 涂料的沉降结块性也是评价涂料贮存稳定性的手段,可用测力仪(图2—8)

涂料性能检测方法

第9章涂料、染料和颜料的检验 9.1 涂料的检验 涂料,即俗称的“油漆”,是涂于物体表面能形成具有保护、装饰或特殊性能的固态膜的一类液体或固体的总称。这种材料可以用不同工艺经过施工涂布在被涂物表面,干燥固化后,形成一层高分子聚合物薄膜即涂膜,粘附牢固且具有一定强度。 涂料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目前,在我国涂料工业中按成膜物质(基料)分类,可将涂料分为17类,如醇酸树脂涂料、环氧树脂涂料、聚氨酯涂料、酚醛树脂涂料、丙烯酸树脂涂料等。 涂料除了具有装饰外观、防止腐蚀的作用外,还具有许多特殊功能,如防火涂料、防霉涂料、示温涂料、飞机的防雷达波涂料以及示芥子毒气涂料等等不胜枚举,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精细化工产品。因此,对涂料产品的检验显得尤为重要。 9.1.1 涂料产品的取样 为了得到适当数量的涂料的代表性样品,GB3186—82对产品类型、盛样容器及取样器械等进行了规定,并制订了色漆、清漆和有关涂料产品的取样方式。本节对它们分别作如下介绍。 1. 产品类型 GB 3186—82中根据涂料产品的状态,将产品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A型:单一均匀液相的流体,如清漆和稀释剂。 B型:两个液相组成的流体,如乳液。 C型:一个或两个液相与一个或多个固相一起组成的流体,如色漆和乳胶漆。 D型:粘稠状,由一个或多个固相带有少量液相所组成,如腻子、厚浆涂料和用油或清漆调制的颜料色浆,也包括粘稠的树脂状物质。 E型:粉末状,如粉末涂料。 2. 盛样容器和取样器械 (1)盛样容器 对涂料产品,采用下列适当大小的洁净的广口容器盛样:1)内部不涂漆的金属罐;2)棕色或透明的可密封玻璃瓶;3)纸袋或塑料袋。 (2)取样器械 为了使产品尽可能混合均匀,取出有代表性的样品,应采用不和样品发生化学反应的取样器械,并且取样器械应便于使用和清洗(无深凹的沟槽、尖锐的内角、难于清洗及检查其清洗程度的部位)。 对于涂料产品,常用的取样器械包括以下两类: 1)搅拌器:包括不锈钢或木制搅棒器和机械搅拌器两类。 2)取样器:常用QYG—I型、QYG—Ⅱ型、QYG—Ⅲ型、QYG—Ⅳ型取样管及QYQ—I 型贮槽取样器,如图9-1所示。也可采用效果类似的取样器。 3. 取样数目 产品交货时,应记录产品的桶数,按随机取样方法,对同一生产厂生产的相同包装的产

涂料的性能

涂料的性能 涂料是管道内覆盖层的物质基础,涂料的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内覆盖层的性能和使用寿命。目前,适用于油气管道内覆盖层用的涂料品种很多,性能各异。在干线输气管道上应用较为广泛的内覆盖层涂料主要是液体环氧树脂类涂料(如双组分聚酰胺固化环氧涂料)。美国天然气协会(AGA)的管道研究委员会曾进行过一个名为NB14的研究项目,即"天然气行业的管道内表面覆盖层的研究"。研究人员对38种不同类型的可用于天然气管道内覆盖层的涂料进行了研究和筛选,最终得出结论认为:环氧树脂型涂料是最适合于天然气管道行业的内覆盖层材料。美国石油学会(APl)的规范中推荐采用胺固化环氧涂料和聚酰胺固化环氧涂料,尤其优先使用聚酰胺固化环氧涂料。一般来说,适合于长输天然气干线管道内覆盖层用的涂料应具备下列特性: ①优异的黏结性; ②足够的硬度; ②耐水性: ④柔韧性; ⑤耐化学性; ⑥抗起泡性; ⑦最低限度的焊接烧损; ⑧良好的施工性能。 目前,国际上校验内覆盖层涂料及覆盖层性能质量的通用标准

APIRP5L2《非腐蚀性气体输送管内覆盖层推荐做法》1](参见本书附录A)。该标准1987年修订出了第三版,1994年又予以重新认定。应当说这是直至目前该领域最有权威的一项技术标准。迄今为止国际上诸多涂料生产商、徐覆商以及天然气管道的设计者、施工者与运营者都一致遵守着这个标准。此外,英国天然气理事会发布的GBE/CMI《钢质干线用管和管件内覆盖层施工规范》2]最早发布于1970年,继而在1977年又有了GBE/CM2《钢质干线用管和管件内覆盖层材料的技术规范》3],实际都是英国天然气公司(BG)为下属输气公司(Transco)制定的企业标准,但在1993年修订后却得到欧共体的认可,目前也已成为欧洲通行的两部内覆盖层技术标准。在具体工程项目实施时,往往业主或运营者还会对干线输气管道采用内覆盖层有不同的特殊要求;所以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一些补充规定与上述那些通用标准一起使用的例子并不鲜见。例如:最近投产的从加拿大到美国距离长达2998km的Alliance 天然气输送管道由于采用了内覆盖层,即于工程开始时先制定了其公司的企业标准A-E.S.S502(高强度干线钢管内覆盖层》4]作为APlRP5L2的补充规定,于1997年5月27日发布实施。 APIRP5L2规定了适用涂料组分、性能要求的试验室鉴定及检测方法。所指的涂料一般包括: ①有色的或清澈的摹料(base); ②有色的或清澈的固化剂(convertor); ③包含足以通过盐雾试验的阻锈剂颜料;

涂料检测国标

涂料检测国标

涂料及其产品 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 1 GB/T 1720-1979(1989)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 2 GB/T 1721-2008 清漆、清油及稀释剂外观和透明度测定法 3 GB/T 1722-1992 清漆、清油及稀释剂颜色测定法 4 GB/T 1723-1993 涂料粘度测定法 5 GB/T 1724-1979(1989) 涂料细度测定法 6 GB/T1725-200 7 色漆、清漆和塑料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7 GB/T 1726-1979(1989) 涂料遮盖力测定法 8 GB/T 1727-1992 漆膜一般制备法 9 GB/T 1728-1979(1989) 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 10 GB/T 1730-2007 色漆和清漆摆杆阻尼试验 11 GB/T 1731-1993 漆膜柔韧性测定法 12 GB/T 1732-1993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 13 GB/T 1733-1993 漆膜耐水性测定法 14 GB/T 1735-1979(1989) 漆膜耐热性测定法 15 GB/T 1740-2007 漆膜耐湿热测定法 16 GB/T 1741-2007 漆膜耐霉菌测定法 17 GB/T 1747.2-2008 色漆和清漆颜料含量的测定第2部分:灰化法 18 GB/T 1748-1979(1989) 腻子膜柔韧性测定法 19 GB/T 1749-1979(1989) 厚漆、腻子稠度测定法 20 GB/T 1762-1980(1989) 漆膜回粘性测定法 21 GB/T 1765-1979(1989) 测定耐湿热、耐盐雾、耐候性(人工加速)的漆膜制备法 22 GB/T 1766-2008 色漆和清漆涂层老化的评级方法 23 GB/T 1768-2006 漆膜耐磨性测定法 24 GB/T 1770-2008 涂膜、腻子膜打磨性测定法 25 GB/T 1771-2007 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 26 GB/T 1865-1997 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暴露(滤过的氙弧辐射) 27 GB/T 3181-2008 漆膜颜色标准

防水涂料质量检测标准

一、在-25度低温下柔韧度检测: 在平板玻璃上进行涂蜡,将调制好防水涂料横直各涂刷一道,间隔为二小时,涂膜厚度1.0-1.5毫米,八小时后用指甲感觉干透即从玻璃板上取下,在(25℃±2℃)温度内放置室内7天, 然后剪下长二十厘米,宽二厘米的条状,置于-25℃下,将样品放入半小时,用铅笔正反各缠 绕一次,无裂缝及断裂者为低温柔韧性检测合格。 二、断裂延伸率检查: 在防水施工中,将搅拌好的防水材料,分多次涂刷在已打蜡平整的玻璃板上,涂膜厚度1.0-1.5毫米,放置7天后,在约1%的碱水中浸泡7天,然后在恒温箱中调至50℃土2℃放置二 十四小时,做哑铃型拉伸实验,要求延伸保持率达到80%。无处理为200%,如达到标准, 则为断裂延伸检查合格,如不合格可增加乳液的用量。 三、粘结力检查: 高分子聚合物防水砂浆,可直接成形“8”字模,24小时后出模。放人水中浸泡7天,室内温 度25℃±2℃干养护28天,做粘结实验。高分子防水砂浆,灰:水:胶=1:0.11:0.14,高分 子防水砂浆为2.3MPa。将高分子防水涂料搅拌制糊状,将和好的涂料涂到两个半“8”字砂浆 块上,放置7天做粘结实验,高分子防水涂料配比(高弹),粉:胶=1:1.4;(中弹),粉:胶=1: 0.8-1。低分子防水涂料为0.5MPa,大于等于粘结指标为合格。 四、不透水性检查: 在实验室用专用仪器检测,其方法是将涂料按比例配好,分多次涂刷在已打蜡玻璃板上,涂 刷厚度为1.5毫米,静放7天,然后放人烘箱内50℃±2℃烘24小时,取出后放置3小时,做不透水实验,不透水性为0.3MPa。保持30分钟无渗漏及湿印为合格,也可用目测法检验防 水效果,方法是将涂料分4—6次涂刷到无纺布上,干透后(约24h)成膜厚度为1.0-1.5毫米, 做成鞋盒子形状,再将1%碱水加人盒内,三天后无渗漏为合格。 五、HDPE耐水性检查: 将涂料分多次涂刷在水泥块上,成膜厚度1.0-1.5毫米,放置7天,放入1%碱水中浸泡7天,不分层脱皮,不空鼓为合格。 六、成膜厚度检查: 应采用针穿刺法每100平米刺三个点,用尺测量其高度,取其平均值,成膜厚度应大于1.5 毫米。穿刺时做好标记、以便修补。

涂料密度的检测方法

密度的测定 QB8004-2002 本标准规定了使用金属比重瓶在规定的温度下测定涂料密度的方法,以克/毫升表示。 本标准适用于静止时能够消泡的油性涂料密度的测定。 本标准引用GB/T6750-86《色漆和清漆密度的测定》eqvISO2811:1974。 1.设备及用品: 金属比重瓶; 天平:精确到0.2mg; 温度计:分度为0.1℃,精确到0.2℃; 水浴或恒温室:能够保持在试验温度的±0.5℃的范围内。 2.比重瓶的校准 2.1在试验前,用蒸发后不留下残余物的溶剂清洗比重瓶,且将它干燥;将比重瓶放置至室温,并将它称重m1(精确到0.2mg)。 2.2在低于试验温度(23±0.5℃)不超过1℃的温度下,在比重瓶中注满纯水。 2.3盖上比重瓶,使留有溢留口开口,严格注意防止在比重瓶中产生气泡。 2.4将比重瓶放置在恒温室或水浴中,直至瓶的温度和瓶中所含物的温度恒定为止。用有吸收性的材料彻底擦干比重瓶的外部。 2.5不再擦去继后的任何物质。 2.6立即称量该注满纯水的比重瓶m2(精确到0.2mg)。 2.7比重瓶容积的计算 按式(1)计算比重瓶的容积V(以ml表示): m2-m1 V =──── ρ 式中:m2——比重瓶及水的质量,g;

m1——空比重瓶的质量,g; ρ——水在23℃或其他温度下的密度(见表),g/ml。 水的密度 3.产品密度的测定 3.1用产品代替纯水,重复2.1-2.6的操作。用沾有合适溶剂的吸收材料擦掉比重瓶外部的残余物,并用干净的吸收材料拭擦,使之完全干燥。 3.2密度的计算: b-a ρt=──── V 式中:b––比重瓶及试样质量,g; a––比重瓶质量,g; t—测定时温度,℃; V—在试验温度下按2.1-2.6规定所测得的比重瓶的体积,ml。4.注意事项:

涂料柔韧性检测 漆膜柔韧性检测方法-科标.

涂料柔韧性检测漆膜柔韧性检测方法 漆膜的柔韧性,也柔韧性的试验方法,是将涂漆的马口铁在不同直径的轴棒上弯曲,直至当其弯曲后,不致弓起漆膜破坏的最小轴棒为止。该最小轴棒的直径即表示该漆膜的柔韧性数值。漆膜在轴棒上弯曲时并非只是单纯的漆膜弹性试验,而是某些综合性能的反映,如抗拉强度、抗张强度,漆膜对底漆的附着力等,所以一般称为柔韧性试验。关于柔韧性试验,国家标准《漆膜柔韧性测定法》 (GBl73卜79已有明确的规定: 1.一般规定 (1材料和仪器设备: ①4倍放大镜; ②马口铁板:25×120×(O.2~O.3毫米; ③柔韧性测定器,如图25所示,是由粗细不同的6个 钢制轴棒所组成,固定于底座上,底座可用螺钉固定在试验 台边上。 (2轴棒的尺寸:每个轴棒长度35毫米。 轴棒1:直径为10毫米及外径为15毫米的套管; 轴棒2:截面5×10毫米,曲率半径为2.5毫米; 轴棒3:截面4×10毫米,曲率半径为2毫米;

轴棒4:截面3×lO毫米,曲率半径为1.5毫米; 科标涂料检测中心(SCT是一家专业从事涂料检测的机构,中心主营涂料的成分分析、成品检测、老化测试以及防火阻燃测试,由青岛科标化工分析检测有限公司运营。 轴棒5:截面2×10毫米,曲率半径为1毫米; 轴棒6:截面1×10毫米,曲率半径为O.‘5毫米。 2.测定方法按《漆膜一般制备法》(GBl727—79 在马口铁板(或按产品标准规定上制备漆膜。待漆膜实干后,在恒温恒湿条件下,漆膜朝上,用双手将涂漆样板紧压在按产品标准规定直径的轴棒上,绕棒弯曲,弯曲后双手拇指应对称予轴棒中心线,弯曲动作必须在2~3秒内完成。漆膜在弯曲后用4倍放大镜观察,如有网纹、裂纹及剥落等破坏现象,即为不合格。 科标涂料检测中心可提供油漆柔韧性检测、漆膜柔韧性检测、涂料柔韧性检测服务,中心承接涂料(涂层、油漆(漆膜、颜料及其相关化工材料的成分分析,性能检测,老化测试以及配方研发等检测服务,是一家权威的涂料检测机构。 其他检测项目:外观颜色比重粘度细度厚度固体分遮盖力使用量筛余物消耗量干燥时间胶化时间流动特性附着力冲击强度耐磨性粘弹特性光泽度防霉变性防火性击穿强度耐水性耐酸性耐碱性耐盐雾性耐油性耐溶剂型介质透过率耐候性重金属检测。 油漆的柔韧性,也可以视为扩张性能的另一种表现。没有极佳的韧性性能,便会出现家装中最让人头痛的墙面漆开裂、脱落等现象。

涂料试验取样标准与方法

涂料试验取样标准与方法 一,在容器中的状态: 1,将产品放入备用的容器中。 2,选用干净的搅拌棒,对产品进行充分搅拌。 根据下面检验标准进行判定: 技术指标 NCB NB NH 经搅拌后呈均匀细腻状态,无结块。经搅拌后呈均匀液态 或稠厚流体状态无结 块。 经搅拌后呈均匀稠厚 流体状态,无结块。 二,样板的制作: 1,选用Q235钢材做底材,且经过防锈处理! 2,底材的尺寸与数量: 项目尺寸/mm 数量/件 外观与颜色150x70x(6-10) 1 干燥时间150x70x(6-10) 3 初期干燥抗裂性300x150x(6-10) 2 耐水性150x70x(6-10) 3 3,试验理化性能涂层厚度及养护期: (1)养护温度:环境温度在5-35℃,相对湿度50%-80%的条件下进行。

CB类(1.5±0.2)mm,养护期不低于7天。 B类(3.5±0.2)mm,养护期不低于10天。 H类(8±0.2)mm养护期不低于28天。 (2)作装饰或增强耐久性的作用时面层涂料厚度不超过: CB类0.2mm。 B类0.5mm。 H类2mm。 (3)增强与底材的粘结或做防锈处理的底层涂料厚度不超过: CB类0.5mm。 B类1mm。 H类3mm。 4,试件的处理:耐水性,耐冷热循环,耐冻融循环等试验时应在养护期满后用1:1的石蜡与松香的融液封堵其周边(封边宽度不小于5mm),养护24小时后在进行试验! 三,干燥时间: 按指处法:用手指轻触涂层表面,涂层有些发粘,但无漆在手指上,可以认为表干。 技术指标 NCB NB NH ≤8h ≤12h ≤24h

四,初期干燥抗裂性试验:(1)调节风速到3±0.3m/s。 (2)将产品底料涂布于300x150x(6-10)的钢板表面(2块),经过1-2小时干燥后(指触法),再将主料涂布于底涂料上面,立即放置于风洞内的试架上面,试件与气流平衡,放置6小时,取出。用肉眼观察试件表面有无裂缝,并用游标卡尺对裂缝进行测量,按如下规定判定试验结果:(要求两个试件都合格) 技术指标 NCB NB NH 不应出现裂纹允许出现1-3条裂纹, 其宽度应≤0.5mm 允许出现1-3条裂纹,其宽度应≤1mm 五,耐水性:在养护期满后【见二(1)】用1:1的石蜡与松香的融液封堵其周边(封边宽度不小于5mm),养护24小时后在进行试验!在水槽中加入自来水,调解水温为23±2℃,将三块试板放入其中,并使每块试板长度的2/3浸泡于水中,24小时后观看结果。根据标准判定(3个试件,至少有两个合格)判定如下: 技术指标 NCB NB NH ≥24h涂层无起层,发泡,脱落现象≥24h涂层无起层,发 泡,脱落现象 ≥24h涂层无起层,发 泡,脱落现象

涂料的检测方法

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检测标准及步骤方法 提要: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检测的实验室标准试验条件为:温度(23±2)℃,相对湿度45%~70%。检测前样品及所用器具均应在标准条件下放置至少24h。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检测的实验室标准试验条件为:温度(23±2)℃,相对湿度45%~70%。检测前样品及所用器具均应在标准条件下放置至少24h。 首先进行外观检查,即用玻璃棒将液体组分和固体组分分别搅拌后目测。液体组分应为无杂质、无凝胶的均匀乳液;固体组分应为无杂质、无结块的粉末。 一、固体含量的测定 将聚合物水泥涂料的试样按照生产厂指定的比例混合均匀后,按照GB/T16777-1997第四章A法的规定进行测定。具体测定方法如下。 1、将直径75~80mm、边高8~10mm的培养皿放在干燥箱内于(105±2)℃下干燥30min,取出放入内放有变色硅胶或无水氯化钙的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 2、将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样品搅拌均匀后称取约2g的试样(足以保证最后度样的干固量)置于已称量的培养皿中,并使试样均匀地流布于培养皿的底部。然后放入干燥箱内在(105±2)℃的温度下干燥1h 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然后再将培养皿放入干燥箱内,干燥30min后,再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前后两次称量差不大于0.01g为止(全部称量精确至0.01g)。 3、试验结果计算 (1)固体含量按式(5-1)计算: X=(m2-m)/(m1-m)×100 (5-1) 式中X--固体含量,%; m--培养皿质量,g; m1--干燥前试样和培养皿质量,g; m2--干燥后试样和培养皿质量,g。 (2)挥发物和不挥发物按式(5-2)和式(5-3)计算: V=(m3-m4)/m3×100 (5-2) VN=m4/m3×100 (5-3) 式中V--挥发物含量,%;

涂料施工性能检测

涂料施工性能检测 涂料只有通过施工才能发挥作用。涂料的施工性能,包括将涂料涂布在底材上开始至形成漆膜为止,主要性能如下: ⑴施工性 根据施工方法不同,施工性分为刷涂性、喷涂性、刮涂性,即涂料在用刷、喷、刮方法施工时,既容易施工,又能得到涂膜很快流平,没有流挂、起皱、缩边、渗色咬底或翻黄等现象。测定方法按《GB/T6753.6-86》标准。 ⑵干燥时间 涂料的干燥过程根据涂膜物理性状〔主要是黏度〕的变化过程分为不同阶段。习惯上分为表面干燥、实际干燥和完全干燥三个阶段。 ①表干时间:乳胶漆在25℃度的常温下,表干时间为2小时,常用《GB/T1728-79(89)》中的吹棉球法、指触法等检测。 ②实际干燥时间:乳胶漆在25℃的常温下,实际(完全)干燥时间为7天,常用《GB/T1728-79(89)》中的压滤纸法、压棉球法、刀片法和厚层干燥法等检测。 ⑶涂布率〔使用量〕或〔耗漆量〕 涂布率是指单位质量〔或体积〕的涂料在正常施工情况下达到规定涂膜厚度或耐擦洗次数时的单位涂布面积。单位是㎡/㎏或㎡/L。 ⑷流平性 指涂料在施工后,涂膜流展成平坦而光滑表面的能力。涂膜的流平是重力、表面张力和剪切力的综合效果。用《GB/T1750-79(89)》测定。 ⑸流挂性

液体涂料涂布在垂直的物体表面上,受重力的影响,部分湿膜的表面容易有向下流坠,形成上部变薄,下部变厚或严重的形成半球形〔泪滴状〕、波纹状的现象。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涂料的流动特性不适宜、湿膜过厚等。采用《GB/T9264-88》中流挂仪进行测定。 ⑹涂膜厚度 涂膜厚度分湿膜厚度和干膜厚度,湿膜厚度用《GB/T1345.2-92》轮规和梳规测定;干膜厚度采用磁性法和机械法进行,涂膜的厚度通常采用mm为单位计核乳胶漆的厚度。 ⑺遮盖力〔对比率〕 色漆均匀地涂刷在物体表面,通过涂膜对光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使底材颜色不再呈现出来的能力称为遮盖力。《GB/T1726-79(89)》和《GB/T9270-88》标准均可测定。即用遮盖单位面积所需的最小涂料使用量(g/㎡)表示遮盖力。 ⑻可使用时间 主要针对双组分或多组分涂料的施工可使用时间(即各组分在容器中混合后放置规定的时间后仍能正常使用)。

油漆涂装技术要求和检验规范

产品表面处理规范 -----处理方法概述FZV/QS XX.1-2008一.概述 本规范规定了产品最终表面处理的一般要求。如没有特殊说明,一般指成品最终要达到的表面处理要求。 二.表面处理方法分类 1. 对锻造阀体的闸阀、截止阀、止回阀、过滤器、旋塞阀: a. 阀体材料为奥氏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的,阀门外表面做酸洗钝化处理; b. 阀体材料为碳钢、低合金钢和合金钢等易蚀铁素体金属的,阀门外表面采用表面磷化处理; c. 阀体材料为铜及铜合金类、铝及铝合金等有色金属和合金的,保持原有表面作为最终完工状态; 2. 对锻造阀体的球阀: a. 阀体材料为奥氏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各种有色金属及其合金(铜基、镍基等合金)的,保持 机加工表面作为最终完工状态; b. 阀体材料为碳钢、低合金钢和合金钢等易蚀铁素体金属的,完工表面采用油漆涂装方法; 3. 对铸造阀体阀门: a.阀体材料为奥氏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各种有色金属及其合金(铜基、镍基等合金)的,阀门外表面做酸洗钝化处理; b. 阀体材料为灰铸铁和球墨铸铁类的,阀门外表面采用静电喷涂环氧粉末,色标RAL5015(天蓝); c. 其他采用外表面油漆涂装方法。 4. 其他表面涂装方法如ENP、镀锌、达克罗等方法作为特殊要求,根据需求执行,不列入本规范。 5. 参考或执行标准、规范: a. 酸洗钝化的执行和检验按照JB/T 6978《涂装前表面处理---酸洗》的规定; b. 磷化的执行和检验按照GB/T 6807《钢铁件涂装前磷化处理技术条件》的规定; c. 静电粉末喷涂参考GB/T 15607《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粉末静电喷涂工艺安全》的规定; d. 油漆涂装按照FZV/QS XX.2-2008表三的规定选取油漆及操作方法,按FZV/QS XX.2-2008进行控 制和检验。

油漆检测方法及步骤

油漆检测方法及步骤 一、执行标准 HG/T2455—93:各色醇酸调合漆 HG2576—94:各色醇酸磁漆 ZB G51038—87:各色醇酸半光磁漆 ZB G51037—87:各色醇酸无光磁漆 HG2453—93:醇酸清漆 HG/T2592—94:硝基清漆 HG/T3364—1987:各色脂胶调和漆 HG/T2277—92:各色硝基外用磁漆 二、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各色醇酸调合漆、各色醇酸磁漆、各色醇酸半光磁漆、各色醇酸无光磁漆、醇酸清漆、硝基清漆、各色酯胶调和漆、各色硝基外用磁漆的试验。 三、取样 1、产品类型 A型:两个液相组成的流体,如:乳液。 B型:一个或两个液相与一个或固相一起组成的流体,如:乳胶漆。多个C型:粘稠状,如:腻子。 D型:粉末状,如:粉末涂料。 2、盛样容器和取样器械 2.1 盛样容器

a、内部不涂漆的金属罐; b、棕色或透明的可密封玻璃瓶; c、纸袋或塑料袋。 2.2 取样器械 取样器械具有使产品尽可能混合均匀,取出具有代表性的样品的功效。 3、取样数目 产品交货时,按随机取样方法,对同一生产厂的相同包装的产品进行取样,取样数目不低于√n/2(n为交货产品产品的桶数)。 4、待取样产品的初检程序 4.1 对A类流体状产品的初检程序 4.1.1 目测检查 4.1.1.1 结皮 记录表面是否结皮及结皮的程度,如:软、硬、厚、薄,如有结皮,则沿容器内壁分离除去,记录除去结皮的难易。 4.1.1.2 稠度 记录产品是否有触变或胶凝现象。 4.1.1.3 分层、杂质及沉淀物 检查样品的分层情况,有无可见杂质和沉淀物,并予记录。 4.1.2 混合均匀 充分搅拌,使产品达到一致。 4.2 对B、C类流体状产品及粘稠产品的初检程序。 4.2.1 目测检查

涂料考试题

一、选择题 1.在涂料中硝基漆和过氯乙烯漆是属于 C 涂料。A氧化聚合型B固化型C挥发型 2.按树脂的来源分为:虫胶、干酪素等属于B 。A天然树脂B动物胶C合成树脂 3.按树脂的品种分类,酚醛树脂属于B 。A天然树脂B缩合型合成树脂C聚合型合成树脂 4.按颜料在涂料中的主要作用可分为:C铁蓝、铅铬黄、镉红都是_A着色颜料B防锈颜料C体质颜料 5.涂料按其性能形态可分为5大类,其中D 是主要成膜物质。A油料B颜料C树脂D油料或树脂 6.涂料中加入溶剂是为了降低树脂或油料等成膜物质的C ,。A物理化学性能B颜色C粘稠度 7.油基漆类涂层上面如喷涂挥发性树脂漆时,易产生A 现象。A咬底B起皱C变色D收缩 8.环氧树脂的 A 性能,优于其它涂料。A 耐侯性B耐水性C耐磨性D附着力 9.喷涂后如出现“桔皮”,可采用C 方法消除。 A加入清漆调整B多加颜料C调整涂料粘度和操作手法 D 再烘一次 10.在涂料粘度测定法(GB/T1723-93)中规定,涂—4粘度计适用于测定流出时间在C 以下的涂料。 A. 20s B.200s C. 150s D.100s 11.涂膜的硬度与其干燥程度有关,一般来说涂膜干燥越彻底,B硬度。A无变化B就越高C反而差 12.腻子一次性刮涂过厚会造成A_。A开裂、产生锈蚀脱落B难打磨C提高刮涂效率D浪费材料 13.涂层产生裂纹的原因有C 。A涂层太薄B充足的干燥时间C涂层太厚和涂料混合不均 14.涂料干燥后的涂层表面呈现微小的圆珠状小泡,并一经碰压即破裂,这种现象称为A 。 A起泡B突起C鼓泡 15.以下物质中 C 属于高分子化合物。A、水B、乙烯C、丙烯酸树脂D、乙醇 16.CH3—CH==CH—CH3的名称是。A、丁烷B、丁烯C、丙烷D、丙烯 17.涂料在高湿度、高温度环境中施工加入_可以防止面漆泛白。A催干剂B 稀释剂C防潮剂D缓蚀剂 18.夏季气温较高时涂装容易发生的缺陷是。A流挂 B 针孔C颗粒D橘皮 19.以下有关有机化全物的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可燃B.有同分异构现象C.易溶于水D.化学反应复杂 20.涂装时喷出的飞漆流向应尽量于物体表面。 A.平行 B.垂直 C.呈45°角 D.倾斜30°角 21.测试涂料的黏度中使用最广泛的是() A.涂-1杯 B.涂-4杯 C.涂-5杯 D.涂-3杯 22.涂料喷漆时黏度降低会导致() A、流挂 B、橘皮 C、颗粒 D、锈蚀 23. 不属于涂膜的外观质量控制的性能 A.光泽 B.附着力 C.橘皮 D.鲜映性 24.以下不是引起涂膜产生鱼眼/缩孔的原因 A.底材上有油脂 B.稀释剂用量太大 C.喷涂房内蒸气饱和 D.压缩空气内有油 25.涂料粘度太高、稀释剂挥发太快、空气压力太高、环境空气流动差等会导致。 A.渗色 B.鱼眼 C.发花 D.干喷 26.作为化学物品的聚氨酯涂料在储存中应避免与水、、酸、碱和盐等物质相遇,以免因化学反应而变质报废。 A.酯类 B.酮类 C.醇类 D.脂类 27.以下有关VOC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其含义为“有机挥发物” B.一般来说,涂料中有机溶剂含量越高,VOC越低 C.VOC是用质量分数含量来衡量的 D.VOC对环境的影响小 28.涂料的主要成膜物质是()。

涂料检测步骤,每一步都很重要

涂料检测步骤,每一步都很重要 涂料检测时,在选取涂料样品时,对照该产品说明书,将自己测定的指标与说明书上的相对照,用以确定该产品是否合格,是否为假冒伪劣产品。常用的标准检测方法有:(1)GB3186-89(82)涂料产品的取样; (2)GB1721-79清漆、清油及稀释剂外观和透明度测定法; (3)GB/T1722-92清漆、清油及稀释剂颜色测定法; (4)GB/T1723-93涂料粘度测定法; (5)GB1724-89(79)涂料细度测定法; (6)GB1725-89(79)涂料固体含量测定法; (7)GB6750-86色漆和清漆密度的测定; (8)GB6753.3-86涂料贮存稳定性试验方法; (9)GB1746-89(79)涂料水分测定法; (10)GB1746-89(79)涂料灰分测定法; 涂料检测步骤如下: 一、涂料产品的取样 涂料产品的检验取样极为重要,试验结果要具有代表性,其结果的可靠程度与取样的正确与否有一定的关系。国家标准GB3186-82规定了具体的抽样方法,取样后由检验部门进行实验。一般有如下要求: (1)使用部门有权按产品标准,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如发现产品质量不符标准规定时,双方共同复检或向上一级检测中心申请仲裁,如仍不符合有关规定,使用部门有权退货。 (2)从每批产品中随机取样,取样数为同一生产厂家的总包装桶数的3%(批量不足100桶者,不得少于3桶;批量不足4桶者,不得少于30%)。 (3)取样时,将桶盖打开,对桶内液体状涂料产品进行目测观察,记录表面状态,如是否有结皮、沉淀、胶凝、分层等现象。 (4)将桶内涂料充分搅拌均匀,每桶取样不得少于0.5kg。将所取的试样分成两份,一份(约0.4kg)密封贮存备查,另一份(其数量应是以能进行规定的全部试验项目的检验量)立即进行检验。若检验结果不符合该标准的规定时,整批产品认为不合格。 (5)取样时所用的工具、器皿等,均应洁净,有条件时选用专用的QYG系列取样管,用后清洗干净。样品不要装满容器,要留有5%的空隙,盖严。样品一般可放置在清洁干燥、密封性好的金属小罐或磨口玻璃瓶内,贴上标签,注明取样日期等有关细节,并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场所。 (6)对生产线取样,应以适当的时间间隔,从放料口取相同量的样品再混合。搅拌均匀后,取两分各为0.2~0.4kg的样品放入样品容器内,盖严并做好标志。 二、目测检测涂料状态 观察涂料是否有结皮、胶凝、分层、沉淀等情况,有条件的使用者,可按照GB6753.3-86测定涂料的贮存稳定性。 (1)结皮醇酸、酚醛、氯化橡胶、天然油脂涂料经常会在涂料最上层有一层结皮,这是由于醇酸等类型涂料氧化固化形成的。观察结皮的程度,如有结皮,则沿容器内壁分离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