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型亚败血症的诊断与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8.04 MB
- 文档页数:31
专家笔谈Still病的诊断与治疗 Still病本是指系统型起病的幼年型慢性关节炎,但相似疾病也可发生于成年人,称为成人Still病。
历史上关于Still 病的描述始于1986年,以后报道增多并有不同命名。
真正使用成人Still病一名始自1971年By wa ter的报道,以后沿用。
国内曾长时间使用“变异性亚败血症”一名,现早已废弃。
为便于国际交流,国家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认定Still病一词,成人患者为成人Still病。
现将该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飨同道。
成人Still病研究的几个问题张源朝,宗 梅,付 敏,陈立辉(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济南250021) 成人Still病是一个有多系统损伤,以发热、关节痛、皮疹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病。
病因不清,诱因不明,无特异实验室指标,病理组织学诊断缺少靶活检部位。
现就该病常见的几个问题探讨如下。
1 关于S till病与成人S til l病笔者认为,成人Still病不是一个严格定义的“病”,而是一个综合征。
1897年George首次认定儿童类风湿关节炎中具有多关节炎、发热等全身受累的一个类型为Still病。
作为儿童类风湿关节炎的一个亚型,多数Still病患儿R F阳性, RF2IgG、I g M阳性,多有关节畸形致残,且发热能被控制。
1971年B y wate r首次推出成人Still病概念,患者仅见成年人,具有发热、皮疹、关节痛三联征和多系统损伤,R F阴性特别是RF2I g M,皮疹活检为变应性血管炎。
以上均提示Still 病患儿和成年人分属于两种不同的病理改变,这种现象在临床医学中绝无仅有。
早在1987年推出成人Still病国际诊断之前,该病曾被划归血液病范畴,曾称为W issl e r综合征、W ille r2Fancon综合征、变应性亚败血症或超敏性亚败血症等。
因亚败血症与败血症概念易混淆,故被弃用。
至今成人Still病的病理本质和疾病定位仍未明确。
临床诊断败血症的标准
临床诊断败血症的标准
一、定义
败血症(Sepsis)是指由外源性或内源性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系统性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合并血液循环动力学紊乱和代谢紊乱所致的严重病症。
二、诊断标准
1. 细菌性感染的临床证据:①感染部位发热,可有热潮;②有分泌物;③有典型的检查改变;④有异常的检验特征;⑤出现高白细胞计数、改变性左移、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 体温升高:体温≥38℃。
3. 心率加快:心率≥90次/min。
4. 白细胞计数≥12×109/L。
5. 血液培养出菌素阳性者或菌斑阳性者。
6. 系统性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指标异常:①血浆纤维蛋白原(FIB)≥2mg/dL;②白蛋白/淋巴细胞比值(P/L)≤0.2;③血浆细胞聚集素(C-reactive protein,CRP)2.0mg/dL;④血清粘蛋白(SAAG)>1.1g/dL;⑤血清前白蛋白 (PCT)≥0.5g/L。
7. 血液生化改变:血清乳酸、血清尿素氮及血尿素氮高于正常值的水平以显示出代谢紊乱。
8. 全血细胞界面张力(OI)升高。
三、辅助检查
1.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血清电解质和血清乳酸测定。
2.影像学检查:放射线、CT 和 MRI 研究。
3.心动图检查:电子心动图检查和二胎心动图检查。
四、诊断和治疗原则
1. 败血症的诊断一定要思考药物或其它原因造成的可能性,切勿轻率诊断败血症;
2. 败血症的治疗要积极,不能推迟,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3. 败血症的治疗是综合治疗,一定要注重药物治疗、支持治疗和抗感染治疗的综合。
败血症诊断治疗指南败血症是指各种病原菌(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而引起的严重毒血症和全身性感染。
常有高热、寒战、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全身无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重者可发生中毒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败血症病死率仍相当高,平均30%-40%。
近20年来,由于各种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器官的移植、肾上腺激素等免疫抑制剂以及抗肿瘤药物的广泛使用,各种导管介入性治疗、使机体和细菌之间的互相关系有了很大变化,而败血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并无明显下降。
【诊断】2.易感人群:全身健康与免疫功能低下者。
一.临床表现原发局部的炎症表现如局部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等,有发热、畏寒与皮疹等。
高热、寒战是败血症常见的症状,以弛张热和间歇热多见,少数为稽留热,G-杆菌可有双峰热;寒战发热发作时间不规则,可出现皮疹和消化道症状。
过度换气是败血症的早期的体征,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心肌炎或中毒性脑炎的表现。
可发生感染性休克与DIC。
迁徙性炎症:随病原的种类与病情轻重而不同。
各种病原败血症的特点(1)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1.原发病灶多为皮肤粘膜的化脓性炎症如疖、痈、蜂窝织炎,或原发性肺炎。
2.部分病人有荨麻疹或猩红热样皮疹。
3.迁徙性损害是金葡菌败血症的特点,常有血源性金葡菌肺炎,咳嗽轻、痰少。
可伴肺大疱与自发性气胸。
可有心包炎、化脓性关节炎。
皮肤浅表性小脓疱,散见于躯干,软组织脓肿形成。
可有骨髓炎、肝脓肿与化脓性脑膜炎。
还可以引起急性金葡菌心内膜炎,患者多先有心脏瓣膜损害,反复出现栓塞现象,血培养阳性。
超声心动图心脏瓣膜有赘生物。
(2)表葡菌败血症:医院内感染中表葡菌败血症的发病率相当高,常见于体内异物留置者如留置静脉导管或严重基础疾患病人进行手术是,该菌侵入发生败血症。
(3)肺炎链球菌败血症现在已少见。
(4)肠球菌败血症:主要是医院感染,其原病发灶多为胃肠道感染,腹腔感染与泌尿道感染。
该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成人Still 病(AOSD )又称为亚急性变异性败血症,临床以反复发热、皮疹、关节疼痛、血沉以及周围白细胞持续升高、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3]。
本病属于自身免疫病,好发于青壮年,男女比率基本相等。
西医对于本病的治疗除应用激素之外,目前尚无根治之法。
我科以中西医结合治疗AOSD 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来源于2000年1月~2005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住院及门诊病人,均符合1992年日本斯蒂尔病研究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标准[4]。
64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0例。
治疗组中男15例,女19例;年龄16~79岁,平均年龄36.4±7.3岁;病程0.5~17a ,平均5.2±1.87a ;其中发热、关节痛34例,咽痛34例,关节肿胀29例,皮疹32例;肝肿大5例,脾肿大8例,肝脾均肿大14例;白细胞总数在7.4~25.2×109/L ,其中白细胞总数≥10×109/L 者32例,中性粒细胞比例68%~97%,中性粒细胞比例≥80%者31例;类风湿因子阳性者5例,糖化铁蛋白≤20%者28例;病情分期:早期16例,中期11例,晚期7例。
对照组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35.8±6.9岁;病程1~18a ,平均4.9±2.03a ;其中发热、关节痛30例,咽痛30例,关节肿胀26例,皮疹28例;肝肿大4例,脾肿大7例,肝脾均肿大12例;白细胞粒总数在8.6~23.7×109/L ,其中白细胞总数≥10×109/L 者28例,中性粒细胞比例75%~94%,中性粒细胞比例≥80%者27例;类风湿因子阳性者4例,糖化铁蛋白≤20%者24例;病情分期:早期14例,中期10例,晚期6例。
2组病人在年龄、性别、并发症轻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说明2组齐同性好,具有可比性。
国医大师卢芳教授治疗成人变应性亚败血症验案1则
刘庆南;王欣波;朴勇洙;潘国雄;于双双;张鑫
【期刊名称】《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2(41)1
【摘要】成人变应性亚败血症(Still病)是以反复发热、一过性多发皮疹,可伴随咽痛、肝功能异常、铁蛋白异常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发病率和确诊率虽不高,但误诊率极高。
文章介绍卢芳教授运用升阳散火汤合化斑汤治疗成人Still病1例,从病因病机、理法方药方面分析升阳散火汤合化斑汤治疗该病的合理性,为临床治疗成人Still病提供更多的依据与方案。
【总页数】3页(P65-67)
【作者】刘庆南;王欣波;朴勇洙;潘国雄;于双双;张鑫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3.2
【相关文献】
1.邓铁涛治变应性亚败血症验案1则
2.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验案赏析
3.国医大师何任教授治疗萎缩性胃炎验案赏析
4.国医大师李辅仁教授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验案赏析
5.国医大师何任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验案赏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成人斯蒂尔病临床表现及诊断一、概述斯蒂尔病本是指系统型起病的幼年慢性关节炎,相似疾病也可发生于成年人,即称成人斯蒂尔病(Adult still's disease)。
本病曾长期被称为变异型亚败血症,1973年正式命名为成人斯蒂尔病,是一种多关节炎症的全身性疾病。
以高热、一过性皮疹、关节症状为突出表现,发于青壮年,但近年高龄患者屡见报告,女性略多于男性。
本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与感染、遗传因素有关,关节外伤、创伤、环境、心理刺激可成为诱因。
而本病的发病机制认为与免疫调节异常有明显相关性。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 热热”、、热伤伤发热、、热劳”、,,也有认为属热温病、范畴。
伤经即有热”的论述,如《四时刺逆从论》日:热厥阴有余病阴”,不足病生热”、。
《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治》也有热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脯所剧者、的描述。
《脉因证治》中则提到热热”之症,肌肉热极,唇干燥,筋骨痛不可按,体上如鼠走状、。
《丹溪心法》则描述为热痛有定处,赤肿灼热,或浑身壮热、。
二、临床表现(一)症状本病症状复杂多样,地区间、种族间也存在相当差异,多数呈慢性病程,急性发作,以高热、一过性皮疹、关节症状为突出表现,常有多系统受累。
(二)体征1.发热 为本病的突出表现,高热多见,可呈弛张热,每日波动在37℃~41℃之间,一日可出现1~23次高峰。
热峰多在午后或傍晚出现,约持续3~4h,晨间多降至正常,热退后患者可如常人,多数患者虽长期高热,但一般情况尚可,无明显中毒症状,发热可持续存在,有长达数十年者。
2.皮疹 随体温升降而出现或隐退,一般不痒,多数不留疤痕。
可分布于全身各部位,多见于颈部、躯干及四肢近端。
皮疹呈多形性,可为点状、斑丘疹样、猩红热样、荨麻疹样或搔抓痕样,鞭痕样、瘀斑少见,而典型皮疹为一过性橙红色或粉红色丘疹,可融合成片,少数病人表现为结节性红斑样皮疹,有时皮疹轻微且持续时间短暂,不易发现。
3.关节痛和关节炎 是本病主要表现,随发热而加剧,热退减轻或缓解。
败血症求助编辑百科名片肠球菌败血症败血症(septicemia)系指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
若侵入血流的细菌被人体防御机能所清除,无明显毒血症症状时则称为菌血症(bacteriemia)。
败血症伴有多发性脓肿而病程较长者称为脓毒血症(pyemia)。
查看精彩图册目录基本概述症状病理临床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防展开基本概述症状病理临床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防展开编辑本段基本概述疾病名称:败血症败血症显微图其他名称:菌血症,脓毒血症疾病编码:ICD-9:038.903 ICD-10:A41.901 所属部位:全身所属科室:急诊科,传染科疾病分类: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编辑本段症状1、症状和体征:烧伤败血症随致病菌的种类、数量、毒力以及患儿年龄和抵抗力的强弱不同而异。
轻者仅有一般感染症状,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DIC、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1.1 感染中毒症状:大多起病急骤,先有畏寒或寒战,继之高热,热型不定,弛张热或稽留热;体弱、重症营养不良和小婴儿可无发热,甚至体温低于正常。
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严重者可出现面色苍白或青灰,神志不清。
四肢末梢厥冷,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婴幼儿还可出现黄疸。
1.2 皮肤损伤:部分患儿可见各种皮肤损伤,以瘀点、瘀斑、猩红热样皮疹、荨麻疹样皮疹常见。
皮疹常见于四肢、躯干皮肤或口腔粘膜等处。
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可见大小不等的瘀点或瘀斑;猩红热样皮疹常见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败血症。
1.3 胃肠道症状:常有呕吐、腹泻、腹痛,甚至呕血、便血;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肠麻痹或脱水、酸中毒。
1.4 关节症状:部分患儿可有关节肿痛、活动障碍或关节腔积液,多见于大关节。
1.5 肝脾肿大:以婴、幼儿多见,轻度或中度肿大;部分患儿可并发中毒性肝炎;金葡菌迁徙性损害引起肝脏脓肿时,肝脏压痛明显。
1.6 其他症状:重症患儿常伴有心肌炎、心力衰竭、意识模糊、嗜睡、昏迷、少尿或无尿等实质器官受累症状。
败血症的名词解释_病因_治疗方法_临床表现败血症的名词解释败血症(septicemia)是指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
若侵入血流的细菌被人体防御机能所清除,无明显毒血症症状时则称为菌血症(bacteriemia)。
败血症伴有多发性脓肿而病程较长者称为脓毒血症(pyemia)。
败血症如未迅速控制,可由原发感染部位向身体其他部位发展,引起转移性脓肿。
脓肿可发生在大脑的表面,导致脑膜炎、在心脏周围的包膜上,引起心包炎、发生在心脏的内膜上,引起心内膜炎、如果在骨髓中,则导致骨髓炎、在大的关节中,引起关节疼痛或关节炎。
最终因脓液的积聚在体内任何地方可形成脓肿,严重者发生感染性休克和迁徙性病灶。
败血症的病因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或肺炎克雷伯菌等,小儿及免疫功能低下者的致病菌可以是表皮葡萄球菌。
侵入人体的细菌是否会引起败血症,与入侵菌的毒力、数量和人体防御免疫功能有密切联系。
以下这些都可能导致败血病的发生:皮肤、黏膜发生破损和伤口感染、大面积烧伤、开放性骨折、疖、痈、感染性腹泻、化脓性腹膜炎;各种慢性病如营养不良、血液病(特别伴白细胞缺乏者)、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糖尿病、恶性肿瘤、先天性免疫球蛋白合成减少、白细胞吞噬作用减弱等,容易诱发细菌感染;各种免疫抑制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抗代谢药、抗肿瘤药以及放射治疗等可削弱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某些更可使白细胞减少或抑制炎症反应而有利于细菌蔓延、扩散;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易导致耐药菌株繁殖而增加感染机会;各种检查或治疗措施加内镜检查、插管检查、大隐静脉插管、留置导尿管、静脉高营养疗法、各种透析术、脏器移植等均可导致细菌进入血循环,或发生感染性血栓而形成败血症。
致病菌的变迁及常见的败血症致病菌:具有致病性或条件致病性的各种细菌均可成为败血症的病原体。
由于年代的不同,患者的基础疾病不同,传入途径以及年龄段不同等因素的影响,致败血症的细菌也不同。
败血症护理常规败血症(septicemia)是指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
败血症伴有多发性脓肿而病程较长者称为脓毒血症(pyemia)。
分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和脓毒败血症。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毒血症症状、皮疹、关节痛、肝脾大、感染性休克、迁徙性病灶等。
临床上可导致全身多脏器的功能紊乱和衰竭。
【治疗原则】除原发病灶和迁徙性损害,使用有效抗生素,提高机体抵抗力,加强支持对症治疗。
【护理评估】1、健康史及相关因素:(1)一般情况:病人的年龄、性别、婚姻和职业;(2)病因和相关因素:有无全身感染病灶;饮食生活习惯等。
(4)既往史:有无其他系统伴随疾病。
2、身体状况:(1)局部:有无红肿触痛,尿急,尿痛,咳嗽咳痰。
(2)全身:有无神志改变、低血压休克表现。
(3)辅助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肝功能;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B超等。
3、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护理措施】1、维持体温稳定。
2、体温过低及时予以保暖措施,当体温过高时,给予物理降温及多喂水。
3、保证营养供给。
4、结合病情考虑静脉内补充营养,维持体液平衡,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代谢紊乱。
5、消除局部病灶。
6、局部有脐炎、皮肤化脓灶、口腔勒膜溃烂等应作相应处理,切断感染源和防止继续蔓延扩散。
7、有效控制感染。
8、通畅静脉输液通道,保证抗生案有效进入体内,观察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
9、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10、加强巡视,严重者需专人护理,观察内容包括精神、面色、食欲、体温、呼吸、循环、前由等,注意右无化脓性脑膜炎、肺炎、中毒性肠麻痹征象。
11、治疗护理12、发绀时可吸氧。
有循环障碍者应补充血容量并用血管活性药物。
烦躁、惊烦可用镇静止惊药。
有脑水肿时应用脱水剂。
【健康教育】保持皮肤和粘膜的清洁和完整,避免创伤,切忌挤压或用针挑刺疮疖,应积极治疗、控制慢性病。
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时,应及时就医。
败血症诊断治疗指南【诊断要点】败血症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多无明确潜伏期。
但如能发现原发灶,则不仅对败血症的诊断有利,也可据以推测可能的致病菌,如原发灶为疖肿多为金葡菌,胆管和泌尿系多为大肠杆菌等。
1. 主要临床表现(1)毒血症状:起病急骤,常有寒战,高热,发热可为各种热型,驰张热,间歇热多见,可有全身不适,头痛,肌肉关节疼痛,软弱无力等,少数患者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症状,重者有中毒性脑病,中毒性心肌炎,肝炎,肠麻痹,感染性休克,DIC等。
(2)皮疹:瘀点多见于躯干,四肢,眼结膜,口腔粘膜等处,数量不多。
可有荨麻疹、猩红热样皮疹、脓疱疹等。
绿脓杆菌感染可致坏死性皮疹。
(3)关节症状:主要为关节红肿、疼痛、活动受限。
(4)肝脾肿大:一般轻度肿大,仅于发生中毒性肝炎或肝脓肿时肝大明显及伴压痛。
(5)迁徒性损害:可有皮下脓肿、深部脓肿、肺脓肿、关节炎、骨髓炎、心包炎、急性及亚急性心内膜炎等。
2. 不同致病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1)金葡菌败血症:急起发病:寒战高热,体温达39~41℃,瘀点多见,关节症状明显,可伴肺脓肿,肝脓肿,化脓性脑膜炎,骨髓炎,皮下脓肿等,严重者并发急性或亚急性心内膜炎。
(2)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以院内感染多见,耐药情况严重。
常见于体内异物留置后,如人工瓣膜,人工关节,各种管道及起搏器等。
(3)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以院内感染多见,体质差且伴有影响机体免疫机能的原发病者易发。
常有双峰热,相对缓脉,部分可有体温不升,迁徒性病灶少,约40%发生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DIC等,绿脓杆菌败血症病情凶险,可有中心坏死性皮疹。
(4)肠球菌败血症:泌尿道是常见入侵途径,易发生心内膜炎及耐药菌多见。
(5)厌氧菌败血症:主要为脆弱类杆菌,表现与其他败血症相似,但黄疸发生率高,易并发血栓性静脉炎和迁徒性脓肿,还易并发肺炎。
(6)真菌性败血症:主要为院内感染,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者或严重原发病的后期,特别是联合应用抗生素及皮质激素者以白色念珠菌多见。
败血症(败血病,菌血症)败血症(sepsis),又称败血病或菌血症,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常见于发热、炎症和感染性休克的情况下。
在医学上,败血症被描述为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一种严重形式。
本文将介绍败血症的定义、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定义败血症是一种典型的炎症反应综合征,通常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
它常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表现为全身性炎症反应和多脏器功能障碍。
败血症的发展非常迅速,可迅速演变成为严重的感染性休克,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
病因败血症通常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但也可由真菌、病毒或寄生虫等其他病原体引起。
常见的病原体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
败血症还可以由感染灶的扩散或手术后的合并感染等引起。
症状败血症的症状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高热、寒战、心率加快、呼吸急促、低血压、皮肤潮红等。
患者可能出现器官功能损害的表现,如肾脏功能损伤、肝功能异常等。
诊断诊断败血症的关键是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
医生通常会通过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信息进行诊断。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培养、C-反应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等。
此外,影像学检查和细菌培养等也可帮助医生做出诊断。
治疗治疗败血症的关键是去除感染病因和对全身炎症反应进行干预。
治疗方案通常包括抗生素治疗、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等。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支持治疗也非常重要,包括呼吸支持、肾功能支持等。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预防败血症的关键是预防感染。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传染源、及时处理感染灶等是预防败血症的有效措施。
对于易感人群,如长期卧床、免疫力低下的患者,还可以考虑进行预防性抗生素治疗。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读者对败血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引起对健康的重视。
预防胜于治疗,提高健康意识和注意个人卫生对于预防败血症至关重要。
如果出现相关症状,请及时就医,以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