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鹅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经典诗句】唐诗《咏鹅》古诗赏析咏鹅①鹅,鹅,鹅,曲项②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③拨清波。
??唐?骆宾王注释①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据说《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②项:颈的后部。
这里代指鹅的脖子。
③掌:指鹅的脚掌。
解读翻译鹅,鹅,鹅,高昂着弯弯的脖子朝天唱着歌。
洁白的羽毛浮动在碧绿的水面上,鲜红的鹅掌滑动着清清的水波。
赏析这首诗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描绘了鹅游水嬉戏时生动活泼的神态特征。
第一句三个鹅字,写出了孩子们初见鹅时的惊喜。
接下来的三句话,写活了鹅的神态。
那一群白鹅悠闲的游来,正昂这脖子高声叫着,像是在聊天,更像是向天歌唱,爱情语录。
它们在水中游来游去,洁白的身体浮在绿水中,红红的鹅掌向后清清拨动着清清的河水,荡起一片涟漪。
小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者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真是令人喜爱。
而且,骆宾王这种善于观察的能力,也值得我们学习。
作业题美丽的大白鹅在水面游泳时是什么样子呢?请你在图上画一画,并涂上颜色。
趣味阅读骆宾王与武则天的故事公元684年春天,轮宾王因事进京,目睹了武则天废帝夺权、大开杀戒,以及武氏势力横行无忌的种种恶行,十分愤怒。
他抑郁的离开了京城去了扬州,和徐敬业等人聚合密商,准备武装讨伐推翻武则天。
骆宾王起草了讨伐武则天的宣言。
宣言的前半部分历数了武则天的罪行,而后半部分则号召天下人响应起义。
武则天读了这篇文章,开始并没有当回事,可是,当她读到文末“一杯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的时候,忙问身边的人,这文章是谁写的?当她知道是出自骆宾王之手时,先是赞叹,然后十分惋惜的说:“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真是宰相的过错啊!”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咏鹅》骆宾王古诗解析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简介《咏鹅》是初唐诗人骆宾王于七岁时写的一首五言古诗。
这首诗开篇先声夺人,“鹅!鹅!鹅!”写出鹅的声响美,又通过“曲项”与“向天”、“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的对比写出鹅的线条美与色彩美,同时,“歌”、“浮”、“拨”等字又写出鹅的动态美,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音声与色彩完美结合,将鹅的形神活现而出。
译文“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浆一样。
赏析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
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
每到春天,塘边柳丝飘拂,池水清澈见底,水上鹅儿成群,景色格外迷人。
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
客人见他面容清秀,聪敏伶俐,就问他几个问题。
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讶不已。
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试试骆宾王,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那一年他只有7岁。
诗的第一句连用三个“鹅’字,这种反复咏唱方法的使用,表达了诗人对鹅的热爱,增强了感情上的效果。
第二句写鹅鸣叫的神态,给人以声声入耳之感。
鹅的声音高亢嘹亮,一个“曲”字,把鹅伸长脖子,而且仰头弯曲着嘎嘎嘎地朝天长鸣的形象写得十分生动。
这句先写所见,再写所听,极有层次。
以上是写鹅在陆地上行进中的情形,下面两句则写鹅群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
小诗人用一组对偶句,着重从色彩方面来铺叙鹅群戏水的情况。
鹅儿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却是绿的,“白”“绿”对照,鲜明耀眼,这是当句对;同样,鹅掌是红的,而水波是青的,“红”“青”映衬,十分艳丽,这也是当句对。
而两句中又“白”“红”相对,“绿”“青”相对,这是上下对。
这样,回环往复,都是对仗,其妙无穷。
在这组对偶句中,动词的使用也恰到好处。
“浮”字说明鹅儿在水中悠然自得,一动不动。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咏鹅》赏析出自唐代诗人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赏析《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
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
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
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
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
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
“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相映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
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
“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
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
“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
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无论从什么角度和方面看,在艺术上,这首诗都是堪称一绝的。
《咏鹅》原文、译文及赏析—小学必读原文:咏鹅骆宾王〔唐代〕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文:“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白色的身体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注释:曲项:弯着脖子。
歌:长鸣。
拨:划动。
创作背景: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
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
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
客人问了他几个问题。
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讶不已。
客人跟着骆宾王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
鉴赏三:《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
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
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
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
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鉴赏二: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
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
“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相映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
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
“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
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原诗内容,注释及鉴赏咏鹅作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释⑴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⑵项:颈的后部。
这里代指脖子。
⑶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拨:划。
赏析《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
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
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
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
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
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
“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相映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
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
“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
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
“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
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无论从什么角度和方面看,在艺术上,这首诗都是堪称一绝的。
骆宾王七岁作诗的故事骆宾王骆宾王七岁咏鹅的故事。
咏鹅原文|翻译及赏析创作背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
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
每到,塘边柳丝飘拂,池水清澈见底,水上鹅儿成群,景色格外迷人。
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
客人见他面容清秀,聪敏伶俐,就问他几个问题。
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讶不已。
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试试骆宾王,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
作品鉴赏诗的第一句连用三个鹅字,这种反复咏唱方法的使用,表达了对鹅的热爱,增强了感情上的效果。
第二句写鹅鸣叫的神态,给人以声声入耳之感。
鹅的声音高亢嘹亮,一个曲字,把鹅伸长脖子,而且仰头弯曲着嘎嘎嘎地朝天长鸣的形象写得十分生动。
这句先写所见,再写所听,极有层次。
以上是写鹅在陆地上行进中的情形,下面两句则写鹅群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
小诗人用一组对偶句,着重从色彩方面来铺叙鹅群戏水的情况。
鹅儿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却是绿的,白绿对照,鲜明耀眼,这是当句对;同样,鹅掌是红的,而水波是青的,红青映衬,十分艳丽,这也是当句对。
而两句中又白红相对,绿青相对,这是上下对。
这样,回环往复,都是对仗,其妙无穷。
在这组对偶句中,动词的使用也恰到好处。
浮字说明鹅儿在水中悠然自得,一动不动。
拨字则说明鹅儿在水中用力划水,以致掀起了水波。
这样,动静相生,写出了一种变化美。
鉴赏二作者:佚名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
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
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相映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
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
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
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唐诗咏鹅赏析原文:《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简介:《咏鹅》相传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少年时期的诗作。
此诗展示了一幅白鹅戏水图。
开篇连用三个“鹅”字,写出鹅的声响美,表达了对鹅的热爱;接着又通过“曲项”与“向天”、“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的对比写出鹅的线条美与色彩美;同时,“歌”“浮”“拨”等字又写出鹅的动态美。
全诗将听觉与视觉、静态与动态、声音与色彩完美结合,活灵活现地显示出鹅的形神情态。
创作背景:《咏鹅》相传是骆宾王七岁时创作的诗歌。
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
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
每到春天,塘边柳丝飘拂,池水清澈见底,水上鹅儿成群,景色格外迷人。
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
客人见他面容清秀,聪敏伶俐,就问他几个问题。
七岁的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讶不已。
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试试骆宾王,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
解释:1、咏:用、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2、项:颈的后部。
这里代指脖子。
3、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拨:划。
赏析:《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
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
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
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
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诗中,小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
咏鹅古诗全文意思解释原诗全文是: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释义】:那白鹅游泳的时候,抬着头,挺着胸,曲着颈,高傲地叫着,仿佛正在骄傲地唱着歌。
白色的羽毛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红的脚掌拨开清清的水波。
【译文】:那白鹅在水中嬉戏,一会儿把头伸出水面,一会儿又潜入水中,美丽的身影映在清澈的水面上。
【原文】: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翻译】:一群白鹅浮在绿水上,红掌轻拍着清清的水波。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白鹅,咏的是白鹅的形态。
诗人抓住鹅的外形特征,又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不仅给鹅活的生命和感情,而且注入了诗人的心理和情绪,从而创造出一种生气勃勃的艺术形象来。
“白毛”、“红掌”,十分形象,白鹅的“鹅”字也别具匠心,让人感到新鲜有趣。
读完这首诗,我不禁想起了前几年看过的那只惹人喜爱的小猫。
它长着雪白的绒毛,像一团团棉花一样柔软;长长的尾巴,就像那朵朵盛开的梅花;圆圆的眼睛嵌在脸上,活泼机灵,多么可爱!小猫贪睡贪玩,它要是困了,你怎么逗它,它都一动不动地趴在你的脚边呼呼大睡,弄得你哭笑不得。
如果它饿了,你怎么给它鱼吃,它也决不在乎。
它总是一个劲儿地舔着嘴唇,瞪着亮晶晶的眼睛,翘着鼻子嗅闻着。
如果你轻轻抚摸着它那光滑的皮毛,你会发现它的毛是那样的柔软,舒服,令你舍不得离开。
还记得那一次,我喂完小猫后,它一蹦三跳地围着我打转,好像对我说:“谢谢你的鱼。
”于是,我带着对它的喜爱和依恋走进了梦乡。
【原文】:红掌拨清波,鹅掌拨浊波。
【翻译】:红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鹅掌拨动着厚厚的水波。
【赏析】:这是写鹅游水嬉戏的姿态。
开头一句以“白毛”写鹅的长身玉立,与“红掌”相衬映,使整个画面绚烂夺目。
接下来两句极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鹅掌”拨动着“清波”,“清波”摇荡着“鹅掌”。
那悠然自在的神情,那矫健的身姿,充满了生气和活力。
【原文】: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诗歌鉴赏】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意思翻译赏析【诗歌鉴赏】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意思翻译赏析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意思]雪白的羽毛显露在碧绿的水面,鲜红的脚掌拖动着纯净的水波。
[出自]骆宾王《咏鹅》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沉绿水,红掌拨清波。
[注解]1.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
《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2.项:颈的后部。
3.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大意鹅呀,弯曲着脖子对天高歌。
一身雪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色的脚掌拨动着清澈的水波。
[沃苏什卡]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
《咏鹅》据说就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下的一首诗,这就是一首咏物诗。
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爽悠扬的语言,把握住事物(鹅)的注重特征去展开描绘。
写下得自然、深刻、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
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
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大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直观的略作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
“曲项向天歌。
白毛沉绿水,红掌挥清波。
”一幅调皮的动态的形象。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
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绘鹅叫声的神态。
“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清楚。
鹅的高歌与鸡鸣相同,鸡就是引颈长鸣,鹅就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
“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
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一年级《咏鹅》赏析1.【问题】一年级《咏鹅》赏析【答案】一年级《咏鹅》赏析整理如下,供大家学习参考。
咏鹅【作者】骆宾王【朝代】唐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文: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
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赏析:诗歌的第一句连用三个“鹅’字,这种反复咏唱方法的使用,表达了诗人对鹅的热爱,增强了感情上的效果。
第二句写鹅鸣叫的神态,给人以声声入耳之感。
鹅的声音高亢嘹亮,一个“曲”字,把鹅伸长脖子,而且仰头弯曲着嘎嘎嘎地朝天长鸣的形象写得十分生动。
这句先写所见,再写所听,极有层次。
以上是写鹅在陆地上行进中的情形,下面两句则写鹅群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
小诗人用一组对偶句,着重从色彩方面来铺叙鹅群戏水的情况。
鹅儿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却是绿的,“白”“绿”对照,鲜明耀眼,这是当句对;同样,鹅掌是红的,而水波是青的,“红”“青”映衬,十分艳丽,这也是当句对。
而两句中又“白”“红”相对,“绿”“青”相对,这是上下对。
这样,回环往复,都是对仗,其妙无穷。
这首诗歌相传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少年时期的作品,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鹅儿戏水图,有形象,有声音,有色彩,有动态,如在眼前,给人以十分真切的感受。
学习这首诗歌,可以依循鹅的形象→声音→色彩→动态的思路来理解:形象生动诗歌一开始就以“鹅,鹅,鹅”的连续反复,突出了描写对象。
鹅在禽类当中,体大身健,尤其是长长的颈项更是别具特色,所以诗人抓住特征,突出了鹅的“曲项”--鹅的颈项长长的,本来并不弯曲,因为它要唱歌,这才弯曲着颈项,使得形象更加生动可爱了。
声音嘹亮如上所述,鹅儿弯曲起长长的颈项,大概憋足了内劲吧,突然爆发出来--“向天歌”,向着高高的天空鸣叫,唱的什么“歌”只有鹅儿自己知道,但这鸣声激越嘹亮,发散四方,使我们如同直接听到,而且仿佛回荡在耳际,经久不歇……色彩分明色彩分明,美丽和谐,是这首诗的重要特色。
咏鹅原文及赏析《咏鹅》是唐代大诗人骆宾王的作品之一,被誉为儿童文学的瑰宝,内容简洁明快,语言质朴,充满童真和乐趣。
下面是《咏鹅》的原文及其赏析。
《咏鹅》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咏鹅》是一首四行诗,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似乎与鹅无关,但实际上通过鹅来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
下面我们来分析赏析这首诗。
首先,诗的开头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将自然景色描绘得生动有力。
这两句描绘的是自然界的壮丽景色,白日依山尽表现出夕阳西下的美景,黄河入海流则传达出大自然中宏伟的气势。
这里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为后面的思想表达做了铺垫。
其次,第三句“欲穷千里目”是诗人表达自己追求卓越的愿望。
这句诗用“欲穷千里目”这个形象的比喻来表达自己渴望超越现实的心情,渴望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
可以看出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人类无限的精神追求。
最后一句“更上一层楼”是对实现理想的鼓励和呼唤。
这句诗形象地表达了继续向前进取的决心,显示出诗人愿意继续挑战自我的品质。
总的来说,骆宾王的《咏鹅》以简洁明快的表达方式,将一种朝气蓬勃、追求卓越的心态展示在读者面前。
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理想境界的追求,鼓励读者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不断超越自我。
以上是《咏鹅》原文及其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和推动人类进步的意义。
诗中简洁风趣的表达,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
让我们一起向骆宾王致敬,继续追逐我们的理想!。
咏鹅读书笔记
《咏鹅》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著名诗歌,全诗只有四句,内容如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鹅在水中游弋的画面。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一些读书笔记和赏析:
1. 形象生动:诗中的鹅形象非常鲜明,通过“曲项向天歌”描绘了鹅高昂的头部和悠扬的鸣叫,让人能够想象到鹅自在的姿态和声音。
2. 色彩对比:诗中运用了鲜明的色彩对比,“白毛”与“绿水”形成对比,使得鹅的形象更加突出。
同时,“红掌”与“清波”也形成了色彩上的对比,增强了视觉效果。
3. 意境优美:整首诗构建了一个宁静而和谐的自然景象,鹅在水中自由自在,周围是清澈的水面和绿色的水草,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4. 简洁明快:骆宾王的这首诗语言简洁,没有多余的修饰,每一句都直接描写鹅的某个特征或动作,使得整首诗节奏明快,朗朗上口。
5. 寓意深远:虽然表面上是描写鹅的诗,但实际上也可以从中体会到诗人对于自然美和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和谐、宁静生活状态的追求。
6. 艺术手法: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鹅的鸣叫形容为“向天歌”,赋予了鹅以人的情感和行为,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7. 启示意义:通过对鹅的描写,诗人可能在暗示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应保持乐观的态度,像鹅一样昂首向天,不畏艰难。
《咏鹅》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鲜明的形象和优美的意境,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广为流传。
咏鹅原文、翻译、古诗词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咏鹅原文、翻译、古诗词赏析咏鹅原文、翻译、古诗词赏析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提起古诗词,就自然而然的想起令人头大的古诗词赏析?古诗词鉴赏就是根据诗词内容,找出其中的意象,体会其中意境,分析作者真正想要书法的感情。
鹅鹅鹅古诗赏析范文2份鹅鹅鹅古诗赏析 1《咏鹅》原文: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鹅》译文:“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__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桨一样。
《咏鹅》注释:1、曲项:弯着脖子。
歌:长鸣。
2、拨:划动。
《咏鹅》创作背景: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
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
每到春天,塘边柳丝飘拂,池水清澈见底,水上鹅儿成群,景色格外迷人。
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
客人见他面容清秀,聪敏伶俐,就问他几个问题。
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讶不已。
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试试骆宾王,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
《咏鹅》赏析:诗的第一句连用三个“鹅’字,这种反复咏唱方法的使用,表达了诗人对鹅的热爱,增强了感情上的`效果。
第二句写鹅鸣叫的神态,给人以声声入耳之感。
鹅的声音高亢嘹亮,一个“曲”字,把鹅伸长脖子,而且仰头弯曲着嘎嘎嘎地朝天长鸣的形象写得十分生动。
这句先写所见,再写所听,极有层次。
以上是写鹅在陆地上行进中的情形,下面两句则写鹅群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
小诗人用一组对偶句,着重从色彩方面来铺叙鹅群戏水的情况。
鹅儿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却是绿的,“白”“绿”对照,鲜明耀眼,这是当句对;同样,鹅掌是红的,而水波是青的,“红”“青”映衬,十分艳丽,这也是当句对。
而两句中又“白”“红”相对,“绿”“青”相对,这是上下对。
这样,回环往复,都是对仗,其妙无穷。
在这组对偶句中,动词的使用也恰到好处。
“浮”字说明鹅儿在水中悠然自得,一动不动。
“拨”字则说明鹅儿在水中用力划水,以致掀起了水波。
这样,动静相生,写出了一种变化美。
作者简介:骆宾王,婺州义乌(今属浙江省)人,唐代文学家。
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一起,被人们称为“初唐四杰”。
七岁时因作《咏鹅》诗而有”神童“之誉,曾经担任临海县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是被乱军所杀,或说是遁入了空门。
骆宾王《咏鹅》诗歌赏析
《咏鹅》是唐代诗人骆宾王的一首佳作。
这首诗第一句连用三个“鹅’字,这种反复咏唱方法的使用,表达了诗人对鹅的热爱,增强了感情上的效果。
第二句写鹅鸣叫的神态,给人以声声入耳之感。
鹅的声音高亢嘹亮,一个“曲”字,把鹅伸长脖子,而且仰头弯曲着嘎嘎嘎地朝天长鸣的形象写得十分生动。
这句先写所见,再写所听,极有层次。
这首诗歌相传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少年时期的作品,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鹅儿戏水图,有形象,有声音,有色彩,有动态,如在眼前,给人以十分真切的感受。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用短短的十个字,描绘出了鹅游水嬉戏时的情景。
他用“浮”字来描绘鹅在水面上漂浮的样子,用“拨”字来描写鹅拨动清波、游来游去的情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鹅在水中的灵活与动态美。
这两句不仅有形象,而且有色彩,是全诗的精华所在。
整首诗语言自然、流畅,富有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让人感受到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以及对于生活的热爱。
通过对鹅的描写,诗人也展现了自己的观察力和艺术天赋,表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敏感和捕捉能力。
此外,这首诗还传递了一个积极的信息,那就是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
无论是在忙碌的生活中还是在紧张的工作中,我们都应该像骆宾王一样,保持一颗童心,善于观察并享受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综上所述,《咏鹅》不仅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也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作品。
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生动活泼、色彩斑斓的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与丰富多彩。
咏鹅译文及赏析《咏鹅》是中国现代伟大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儿童诗。
这首诗以童真纯净的语言将孩子对大自然生活的感受传达出来,诗意营造出了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
下面是《咏鹅》的译文及其赏析。
《咏鹅》的译文:白天乌鹅游过湖泊,踏雪鸭子撕饲料。
饭后绿野剩余些,雄鹅独踏整座营。
感谢苍天怀我意,跳跃其中心意呈。
土地肥沃毋须种,雪山滋润是真情。
对《咏鹅》的赏析:骆宾王以他独特的文字表达了孩子与动物的亲密关系。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述了白天乌鹅游过湖泊,踏雪鸭子撕饲料的情景。
这些描绘了鹅群生活的一幕幕,展示了它们的活泼和机智。
作者用简洁的词语表达了鹅群活泼的形象,使读者感觉到了小动物们的欢乐和活力。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饭后绿野剩余的食物,雄鹅独踏整座营的场景。
这里,作者通过雄鹅独自一人踏入剩余的食物上,既展示了它的勇敢,又凸显了它的威严和独立性。
这样的描述增添了整首诗的趣味和情感。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作者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感谢苍天怀抱下自己的意愿。
这样的表达使读者感觉到作者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也折射出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最后两句表达了大自然的恩泽和给予。
作者用土地肥沃与雪山滋润相对照,强调了雪山的滋润是真正的爱,也象征着对大自然的感激之情。
这样的描写使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温暖与关怀。
总之,《咏鹅》这首诗用朴实的文字,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让读者对大自然生活产生了共鸣。
它富有童真和欢乐,通过诗意的表达让人们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现代诗歌的瑰宝之一。
咏鹅赏析
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作者简介】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
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
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他的诗辞采华胆,格律谨严。
长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小诗如《於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凉慷慨,余情不绝。
【诗文大意】鹅,高昂着头颈朝着天,唱着歌。
白色的羽毛悠悠浮动在绿水上,红色的鹅掌划动着清清的水波。
【诗文赏析】《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
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
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
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
“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
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
“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