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七年级第14课_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2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3.17 MB
- 文档页数:23
课程标准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要求:了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改制、文天祥抗元、人分四等和文化趋同等历史史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主要教学方法:通过观看《射雕英雄传》电视剧片断学习蒙古的统一;通过对比蒙古民族与汉民族的人口比例、生活习性,讨论分析忽必烈的一系列政策;讲述文天祥抗元的故事,学习其民族气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对成吉思汗、忽必烈等人物的学习,形成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个人品质和人生态度;学习文天祥的浩然正气与责任感;通过学习本课,形成民族团结、友好的意识。
重点:学生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难点: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评价历史人物,用语言说明民族关系的变化。
教学过程设计课堂导入:做一个小调查:统计班级学生民族情况。
得出结论:汉族占绝大多数。
中国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于汉族一直占有人口的绝大多数(90%以上),封建帝王汉族居多,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千古留名的却也不少,比如……(学生可以说出很多,包括成吉思汗、忽必烈等),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们是怎么统治中国的。
学习探讨的过程:一、探究蒙古统一的过程:1.教师提出问题:利用投影或在黑板上写出。
⑴13世纪的蒙古人民是怎样生活的?⑵成吉思汗在你心目中是怎样一个人?他的最大贡献是什么?⑶文天祥是什么人,他是怎么死的?从他身上你看到了什么?2.学生观看材料,思考讨论:(给出以下材料)材料(1):蒙古史书记载的12世纪的一些情况“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
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这段记载形象地描述了当时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的情景。
这种战争给蒙古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他们渴望摆脱战乱,结束分裂,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铁木真即后来的成吉思汗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以非凡的智慧、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坚强的性格,组织一支强大的军队,经过多年的战争,实现了蒙古的统一。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我民族国家基业教案课题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我民族国家基业个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改制、文天祥抗元、人分四等和文化趋同等历史史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蒙古民族与汉民族的人口比例、生活习性,讨论分析忽必烈的一系列政策;讲述文天祥抗元的故事,学习其民族气节。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唐诗中的名篇、名句,体会诗歌艺术中的语言美、艺术美,提高对语言艺术的鉴赏力,增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现实的关注。
通过对唐代乐舞和敦煌莫高窟雕塑壁画内容的学习,能体会到其中的艺术魅力,感受到古代先人的伟大创造力,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通过敦煌文物外流和保护敦煌建议的交流,培养学生爱国的情感和保护文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唐诗的伟大成就;敦煌莫高窟教学难点:对文学艺术中美的鉴赏力、理解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讲述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插图《飞天》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壁画叫什么名称吗?你知道什么地方的飞天壁画最有名吗?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
而敦煌艺术是唐朝艺术的一个缩影,与之相媲美的还有“千古吟咏的唐诗”“观者如山”的乐舞。
现在,让我们去领略唐代文学艺术的魅力吧。
自主探究,构建知识结构多媒体展示(学生阅读后回答,教师演示答案)1、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发展的“黄金时期”。
2、唐诗无论在,和艺术成就主面都是以住任何时期的诗歌所不能相比的。
其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和。
3、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想像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被称为“”。
4、的诗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他亲历了唐朝的变化,创作了大量忧国忧民反映社会的诗作,后人称之为“”,称他的诗为“”。
5、唐朝时期乐舞十分发达,涌现出许多成就裴然的音乐家。
相传,唐太宗创作的《》和唐玄宗创作的《》就很有名。
6、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镇,所藏艺术珍品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瑰宝,窑内众多的泥塑造像与壁画,主要以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