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词水调歌头范文
- 格式:doc
- 大小:16.55 KB
- 文档页数:4
《水调歌头》原文及翻译赏析《水调歌头》原文及翻译赏析水调歌头是我国最著名的中秋词之一,是古代大诗人苏轼的经典著作。
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水调歌头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参考!水调歌头作者: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水调歌头】:词牌名。
本文选自《东坡乐府笺》(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丙辰】熙宁九年(1076)【达旦】早晨;白天【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
【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宫殿前左右竖立的楼观。
【归去】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经受不住。
【弄清影】弄:赏玩。
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何似】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人自己)。
【但愿】但:只。
【千里共婵娟】共:一起欣赏。
婵娟指月亮。
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原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翻译:
明月何时才出现?手持酒杯向青天询问。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如今是哪一年。
我想乘风飞回故乡,却又担心那琼楼玉宇,高处的寒冷难以承受。
翩翩起舞,玩弄着清冷的影子,哪里比得上人间的温暖。
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照在雕花的窗户上,照得人无法入眠。
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离别的时候月亮是圆的?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亮有阴晴圆缺的变化,这些事情自古以来就难以完美。
只希望人们长久地相伴,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同欣赏那皎洁的月亮。
关于水调歌头作文300字四篇关于水调歌头作文300字四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水调歌头作文300字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水调歌头作文300字篇1是夜,月华如泻,子瞻于月下小亭内自斟自饮。
酒入愁肠,微醺。
举樽对天,“紫府恍然,世上已逾千年,今夕何夕兮,月圆如此。
把酒祝月,且共忘忧。
”语罢,酒已见罄。
清风袭来,神思恍惚,醉眼乜斜间,似随风归去,乃见广寒宫里寒光灼,银楼缟缦,冰梁玉栋。
寻至一帘幕重重处,窥得素娥倩影寂然独舞,不觉心生怜爱,欲前行,忽感冰冷不适,心下骇然,思忖间,醺风拂至,遂悠悠醒转。
感念方才,心中了然,吟诗起舞,道是:“世人何以云仙好,个中清寒谁人知?天阙美景梦一场,人间世事几秋凉。
”玉蟾挪移,过朱阁,倚画棂。
凭栏临月,难眠。
惑,胡满于人别时乎?盖事无全美,好比人之悲欢离合,月之阴晴圆缺是也。
古来如此。
惟愿红尘陌上,云水碧萝间,血之亲情者,天涯咫尺而已。
水调歌头作文300字篇2熙宁九年的中秋节,我高兴地喝酒,一直到第二天早上。
然后感到自己有一股很大的醉意,诗兴大发,于是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着我的弟弟苏辙。
“皎洁的明月到底是什么时候才有呢?”我端起酒杯,抬头望月,不禁问着青天。
不知道这个时侯天空上面的宫殿,是何年何月何日了。
我想要乘着风飞回到天上去,但是我又很害怕那里的仙宫,因为那么高的地方一定很寒冷,而我经受不起。
我跳起舞来,而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这是多么美妙啊!而这些在仙宫里根本办不到,仙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好呢?!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我。
月儿不应该对人们怀有什么怨恨吧,但是为什么偏偏在人们分离的时候月就圆了呢?!我知道,人是有悲伤、欢乐、分离、重逢的,而月亮是有阴暗的、明亮的、圆圆的、镰刀形的,而人的欢乐重逢,月的明亮圆满,从古至今就难以成全!这时的我只希望人可以活得长长久久,那么即使我们相隔千里,也能够共享这美好的月光!水调歌头作文300字篇3又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这明月与往常一样,高挂在夜空之中,俯视着人们。
古诗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翻译赏析《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作者为清朝文学家纳兰性德。
其古诗全文如下: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
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
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
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
此生着几两屐,谁识卧游心?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
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前言】《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是清代纳兰性德的一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描写画中所见景色,下阕写由景色引发的感慨,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不能实现的无奈。
【注释】①梵呗:指寺庙中诵经之声。
②犹记二句:谓还记得那夕阳西下时,疏林上一抹微云的情景。
界疏林,连接着稀疏的树林。
③云中锡二句:谓行走在云山之中,垂钓于溪头之上,弹琴于涧水边,非常快活。
锡,即锡飞,僧人行走。
①此生二句:占隐居山中,四处云游,一生又能穿破几双鞋子呢?此时我赏画神游之情又有谁理解呢?几两屐,几双鞋子(指木屐,木底有齿的鞋子,古人游山多用之)。
《世说新语·方正篇》:“祖士少好财,阮遥集好屐,并恒自经营,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
人有诣祖,见料视财物;或有诣阮,见自吹火蜡屐,因叹曰:‘未知一生当着几量屐!’神色闲畅。
于是胜负始分。
”卧游,观赏山水画以代游览。
⑤准拟三句:谓往日入仕,贪图富贵是错误的,真想归隐山中,但是这一愿望何日可以实现呢!准拟,打算、希望。
槐安,即槐安梦、南柯梦故事。
事见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故事说有淳于棼者,饮酒古槐树下,醉入梦,见一城楼题大槐安国。
槐安国王招其为驸马,任南柯太守三十年,享尽荣华富贵。
醒后见槐下有一大蚁穴,南枝又有一小穴,即梦中的槐安国与南柯郡。
后以此典喻人生如梦,富贵得失无常等。
投簪,丢下固冠用的簪子,比喻弃官。
⑥布袜青鞋:本指平民百姓之装束,此处借指弃官隐居,语出唐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青鞋布袜从此始。
”【赏析】题画之作有类咏物,既要有物又要有人,人物交融,不即不离,方为佳构。
重读苏轼《水调歌头》通用一篇重读苏轼《水调歌头》 1这是苏轼一首著名的中秋词,此词构思奇特,境界清虚,胸襟豁达,才气飘逸,历来被推为写中秋词的绝唱。
这首词语言明白如话,可以说不假雕饰,洗尽铅华,如出天籁。
但真切的手足之情,感人至深,至情至理、豪迈高洁的情怀撼人心魂。
全词境界高洁,说理通达,情味深厚,同时又寄寓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折射出诗人感人的人格魅力。
因此,九百年来,传颂不衰,深得人们的喜爱。
中秋月圆人不圆,这对于经历了诸多人生坎坷、兄弟天各一方的苏轼来说,举头望月,情何以堪?古人说:悲莫悲兮生别离。
朋友离别、骨肉分散,可说是人生的一大憾事。
唐宋以来,出现了许多写离情别绪的诗词。
那么,苏轼的这首词是如何表达这种至真至深的情的呢?虽然此词用了明白如话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进行抒情和说理,但是却摈弃了线性平面的抒情方式,而采取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抒情方式,表现为抒情方式的丰富性和行文的跌宕有致,寓情于景,寓情于理。
开头几句为一个层次,接连问月问年,好似屈原的《__》,起得奇崛,情思高远。
又逢佳节,皎月当空,面对皎洁的月色,浩渺的宇空,诗人神思飞扬,情怀激荡,不禁对月发问,明月你何时开始有?天上如今是何年何月?这问月问年,好似张若虚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表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自然、对人生的思索。
美好的月色令人陶醉,月宫仙殿令人神往,因而,诗人也设想自己是月中人,像“谪仙”李白一样,想“乘风归去”。
但又怕月宫金殿,虚寒寂寞,怎比得上有兄弟亲朋之爱的人间生活温暖亲切。
这一“欲”一“恐”体现出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留恋。
天上和人间,出世和入世,同时吸引着他,最后诗人还是坚定地立足现实,热恋人世。
月下起舞、光影清绝的`人生境界,胜似月地云阶、广寒清虚的天上宫阙。
诗人望月抒怀,胸怀豪迈的逸兴壮思,从高处着笔,幻想琼楼玉宇“不胜寒”从而转向现实,对人间生活寄予深情与热爱。
然而人间也并非没有寂寞和遗憾,兄弟长别离,相见遥无期,这令诗人离愁难遣。
水调歌头范本
水调歌头范本(700字)
西江月影沉,波澜醉人心。
夜夜琴声动,风吹彩云深。
天高云影薄,乱烟走楚惊。
纷纷飞花落,寂寞夜未眠。
怎如今,烟波漫江头。
纤云片,水天相吻合。
香水时时漫,秋风忽折蝶。
西楼月下看,泪满思乡夜。
春风香雨草木新,楚楚入画人。
无边游人梦,古镜映霞红。
吟唱江南情,泪洒相思林。
桃花如梦尽,柳絮随风深。
谁家子弟兮离别苦?江南春色正独立。
落雁带黄昏,愁思绵绵香。
何须泪洒别,故人那堪念。
游子何时返,山川有相对。
遥看桃花蹊,泪湿楚江岸。
梦回朝瑞月,古渡入烟壑。
春风烟林迷,古迹暗川岳。
这河山,岁月不可觑。
相思度,早已风雨故。
长亭送别情,好友行相送。
春风渐渐暖,江上别离凉。
落叶随脚步,独影忍别离。
伤心乍断肠,回首几回泪。
又悠然,水畔泛情牵。
水声悠,心约水断痕。
千山万水路,乃闲云半天。
双眼空望处,泪满江南船。
江湖千里远,遥见尝唐山。
楚歌何处唱,月影何时残?
谁劝楚客歌,情殇斜阳斜。
歌声入耳畔,泪洒湖南湘。
柳暗花明有意无,相思何事有凭无?
金风似许,彩霞似雨。
东方电,深海火。
傲骨要情多,远路苦逢赋。
浮云散,匆匆别离住。
江南可好兮,思故乡无限。
江南好处多,风花雨潇湘。
寄情山水间,别离悲欢乡。
纷纷风雨急,碧波过楚王。
《水调歌头》扩写作文导言《水调歌头》是一首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词,以其饱含情感的描绘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备受赞誉。
以下是对该词的扩写作文,旨在通过增加细节和情感的描绘,进一步丰富原词的意境与韵味。
正文忠州西山,万家灯火望西楼。
秋日入夜,湖水灿烂如星,犹如一片碧玉镶嵌在大地上。
凉风轻拂,湖面涟漪荡漾,佳人梳起青丝,掩卷抚琴。
千年古刹,隐藏在青山绿水间。
钟声悠扬,敲击在林涛雾绕的山坡上,回响入云霄。
僧侣升堂,拂袖禅音如诗,虔诚地跪拜在佛像前,寄托着对世间繁华的无限追求与赞叹。
杨柳岸边,荷花翻滚,水波粼粼。
倦鸟归巢,鸟儿穿梭于花丛绿叶之间,歌唱着深秋的思恋。
垂柳依依,柔情似水,抚过面颊,带来一丝丝恬淡的温暖。
莲叶俱湿,荷花荡漾着青春与浪漫,而湖面上倒映的候鸟轻扇翅膀,似乎在启示着归程的温暖。
一路行来,风景如画,不禁让人痴迷其中。
人群拥挤的繁华都市,车辆喧哗,人声鼎沸,让人厌倦不已。
而西山的寂静与秋色却如一首恍然难忘的旋律,念念不忘。
站在山顶,远眺众山之巅,被云端所环绕,感受着天地间的宁静。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刀削般的山岭,峰壁如剑,矗立不倒。
才华绝代的忠州文人,挥墨泼墨写下一幅幅令人陶醉的山水画卷,情意四溢。
而记忆里,曾经有过的故人,如今成了转瞬即逝的风景。
岁月流转,故人已逝,犹如一片落叶飘飞在秋风中。
然而,忠州的风景却常常让人不禁怀想,想起过往的点滴,想起曾经的种种欢笑与泪水。
正是在这秋日静谧的夜晚,湖光山色间流淌着岁月的痕迹,轻柔的琴声飘散在夜幕之中。
敲击心弦的旋律,拨动着心灵最柔软的地方。
水袖拂过琴弦,音符跳跃在空中,一颗颗音符串成了思念的乐章,荡漾在湖畔。
结语通过对《水调歌头》的扩写,我们更深入地感受到了忠州西山的美丽和动人之处。
这里的湖泊、寺庙、草木、鸟鸣,都是那样地自然而恬静,让人倍感舒适和宁静。
同时,引用琴声和音符来表达人们内心对美好时光和珍贵回忆的无尽思念与留恋。
希望这篇扩写作文能够让读者对《水调歌头》产生更深的共鸣,并引发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和赞美。
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原文及赏析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原文及赏析3篇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原文及赏析1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叶梦得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敧斜。
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
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
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
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注释】⑴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暮秋景物渐呈苍老深暗之色,菊花开时报来了将要降霜的信息。
黄花,指菊花。
⑵小窗低户:指简陋的房屋。
⑶微路,小路。
⑷敧(qī)斜:倾斜,歪斜。
⑸山翁:《晋书·山简传》载山简好酒易醉。
作者借以自称。
⑹何事:为什么。
⑺坐看:空看、徒欢。
⑻流年:指流逝的岁月。
⑼拚(pàn判)却:甘愿。
⑽华:同花,指在闲居中空白了鬓发。
⑾徙(xǐ)倚:徘徊,流连不去。
⑿沧海:此指临近湖州的太湖。
作者时居汴山,在太湖南岸。
⒀平昔:往日。
⒁遍:这里是“走遍”的意思。
⒂天涯,天边,喻平生飘荡之远。
⒃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写辞官归隐家园。
化用晋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三径,庭院间的小路。
据晋代赵岐《三辅决录-逃名》记载,西汉末,王莽专权,兖州刺史蒋诩辞官归里,院中辟有三径,只与求仲、羊仲往来。
后来遂以“三径”作为隐士居所之称。
松竹,代指山林隐居处,含有贞节自持之意。
三径:王莽专权时,兖州刺史蒋诩辞宫回家,于园中辟三径,惟与求仲、羊仲往来。
后常用三径喻隐居生活。
⒄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
:这里化用三国时魏国蔡琰《悲愤诗》。
“胡笳动兮边马鸣,孤雁归兮声嘤嘤!”悲风,悲凉的秋风。
冉冉,指大雁缓缓飞行的样子。
新雁,指最初南归之雁。
边马,指边地的军马。
胡笳,古代塞外民族的一种乐器。
此处指军中的号角。
⒅谁似东山老,谈笑净胡沙:化用李白《永王东巡歌》中的“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
水调歌头诗词注释篇一【水调歌头】:诗牌名。
本文选自《东坡乐府笺》(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丙辰】熙宁九年(1076)【达旦】早晨;白天【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
【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宫殿前左右竖立的楼观。
【归去】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经受不住。
【弄清影】弄:赏玩。
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何似】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但愿】但:只。
【千里共婵娟】共:一起欣赏。
婵娟指月亮。
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水调歌头·上古八千岁》篇二年代: 宋作者: 辛弃疾上古八千岁,才是一春秋。
不应此日,刚把七十寿君侯。
看取垂天云翼,九万里风在下,与造物同游。
君欲计岁月,当试问庄周。
醉淋浪,歌窈窕,舞温柔。
从今杖屦南涧,白日为君留。
闻道钧天帝所,频上玉卮春酒,冠珮拥龙楼。
快上星辰去,名姓动金瓯。
水调歌头原文及赏析篇三水调歌头·和庞佑父宋代:张孝祥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
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
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
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
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
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释:雪洗虏(lǔ)尘静,风约楚云留。
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
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
剩喜燃犀(xī)处,骇(hài)浪与天浮。
雪洗:洗刷。
这里用“雪”字,疑与冬天用兵有关。
风约楚云留:说自己为风云所阻,羁留后方,这时作者知抚州(今江西市名,旧属楚国),未能参加前方工作,故云楚云。
悲壮:指悲壮的胜利战绩。
吹角:奏军乐,这里象征胜利的凯歌。
风景:用《世说新语》载周“风景不殊,举目有山河之异”语意,指宋南渡。
《水调歌头》改写作文《水调歌头》改写作文(通用20篇)《水调歌头》改写作文篇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天空灰蒙蒙的,太阳正在燃烧着他最后一缕光辉,随即消逝在遥远的西方。
渐渐的,天空也逐渐暗了下来。
人们常说“月到中秋分外明”,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看,那带着一圈金环的月儿终于赶来了,她先是金黄金黄的,徐徐穿过一缕一缕的云彩,向上升着,升着,就在这一刹那间,月亮的颜色变浅了,浅了,变白了!月亮出来了!她高傲的升起来了!月亮像个硕大的圆盘,光滑平整;又像一件珍贵的玉器,珠圆玉润。
她披着云朵,踩着雾气,闪烁着一丝丝的光辉。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当我们寂寞时,月是我们忠实的伙伴。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我们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月是我们对人类起源的遥遥揣测。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月亮也开始工作了,她给大地穿上了银色的礼服,给疲劳的人们一个宁静的夜。
她催促鸟儿回到巢穴,催促孩子上床安眠。
亮亮的月、清朗的天,清澈的情感,演奏着一曲曲天上人间合而为一的和谐乐章。
我不禁感慨,沧桑的岁月年轮一圈又一圈,月亮上的嫦娥也该有一些寂寞了吧?“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苏轼为什么害怕登上月亮,难道只是害怕寒冷吗?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升上夜空,清澈的月光洒满大地,让人产生无数情思遐想。
假如我能够随风飞上月亮,我不会畏惧寒冷。
我想见识一下月亮上的景物,去陪伴寂寞的嫦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皓月当空,闪烁着灿烂的光辉,照耀着,使大地上泛起了一层光晕。
就在这时,一层顽皮的云雾遮住了月亮的身子,只露出了半边脸儿,更显得月亮飘飘渺渺。
晚风轻拂,一缕缕的风将夜晚衬托的格外凉爽,蟋蟀和蛐蛐正在卖力的合奏着“自然交响曲”。
这一切,让人仿佛置身于梦幻之中。
我仿佛看到了传说中月亮上美轮美奂的宫殿——广寒宫;仿佛看到了美丽的嫦娥仙子;仿佛看到了可爱的玉兔……《水调歌头》改写作文篇2中秋佳节,在明月的温柔照耀下,与家人共赏月,共尝月饼,乃一趣事也。
古诗水调歌头赏析作文古诗水调歌头赏析作文导语:记忆像烧断的胶片,蒙尘、划痕。
在闭上双眼后逐渐拼贴出忘却已久的画轴。
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古诗水调歌头赏析作文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古诗水调歌头赏析作文1这一天,苏轼到朝廷做了官,家里只有母亲和弟弟相依为伴。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中秋节到了,大街小巷很热闹。
亲人们相聚在一起吃着月饼,喝着美酒,一起来度过愉快的中秋节。
苏轼身在异地逢节思亲便出去走了走,大街上吆喝声不断,这不,旁边卖月饼的商人吆喝道:“卖月饼了,各种馅儿都有,瞧一瞧,看一看哦!”苏轼走了过去,习惯性地用手中的扇子一指:“老板,这月饼怎么卖呀?”“哦,官爷,一两五斤。
”“那就来一斤吧!”苏轼摸了摸自己的胡须点着头说。
“好!俺给你一斤的月饼!”商人看到有人来买月饼,高兴极了。
他用筷子夹了几块月饼,用秤称了称,嘴里还小声地算着,顺手拿了一张纸,把月饼包了起来,用绳子一系,递给苏轼说:“官爷,您慢走,欢迎下次光临。
”苏轼拿了月饼,付了饼钱,便走了回家。
到了晚上,一轮圆月挂在了深远的天空中,仿佛一叶帆在大海深处。
那美丽的月亮似乎宫阙一样近在眼前。
随着夜深人静,明月安静地照着无眠的人,常抱想象力思诗想词的苏轼回到他的文学天地——书房后,苏轼躺在椅子上,孤独的一个人在吃着月饼,畅饮着美酒。
望着天空中的月亮,想了想他已经有多少年没有回家了,在这地方当官,他出仕之途也充满艰辛。
借着迷离飘渺的想象,看着朦胧月亮的清舞,这种似真似幻的环境。
似乎让苏轼过着天上神仙的生活,而孤独了自己的母亲和弟弟。
“唉,我以前常在母亲的怀抱里过着美好而又愉快的中秋节,早年与弟弟苏辙曾夜雨对床、功成身退,而现在我却一个人过着。
”苏轼叹着长气自言自语地说。
抬头望着那月亮,他不禁想起母亲及故乡那雕刻着花纹的门窗,苏轼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低头埋怨自己贪念仕途的过错,不能像月亮那样和家人团聚。
“嗵嗵……”,一声声烟花炮竹展现在深远天空,五颜六色,千姿百态,为月亮又增添了让人如痴如醉充满神奇的面纱。
关于水调歌头改写作文十篇关于水调歌头改写作文十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水调歌头改写作文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水调歌头改写作文篇1是夜,月华如泻,子瞻于月下小亭内自斟自饮。
酒入愁肠,微醺。
举樽对天,“紫府恍然,世上已逾千年,今夕何夕兮,月圆如此。
把酒祝月,且共忘忧。
”语罢,酒已见罄。
清风袭来,神思恍惚,醉眼乜斜间,似随风归去,乃见广寒宫里寒光灼,银楼缟缦,冰梁玉栋。
寻至一帘幕重重处,窥得素娥倩影寂然独舞,不觉心生怜爱,欲前行,忽感冰冷不适,心下骇然,思忖间,醺风拂至,遂悠悠醒转。
感念方才,心中了然,吟诗起舞,道是:“世人何以云仙好,个中清寒谁人知?天阙美景梦一场,人间世事几秋凉。
”玉蟾挪移,过朱阁,倚画棂。
凭栏临月,难眠。
惑,胡满于人别时乎?盖事无全美,好比人之悲欢离合,月之阴晴圆缺是也。
古来如此。
惟愿红尘陌上,云水碧萝间,血之亲情者,天涯咫尺而已。
水调歌头改写作文篇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又一个月圆时节!上天注定,这样的时候令人难以入眠!遥望天际,冷冷瞧着那道残阳迅速挣脱黄昏的怀抱,一路跌跌撞撞滑入沉沉黑暗时,夜便悄然而至了。
一轮清冷的月缓缓爬上树梢,仿若江南女子害羞的脸,很白,很亮,也很纯真。
这个女子淡淡地撒下她的清辉,恍若揭开了神秘面纱的一角,整个世界便拜倒在她的美丽之下,叹为观止!“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月,很美,而她陪我走过的岁月,更令我怀想。
我想起那懵懂无知的年少日子,与子由把酒望月,纵谈人生、理想、雄心壮志的情形,何等畅快;想起那初初相遇的美丽时节,当时月正圆,花正香,与妻王弗踏着满地月色,一路奔走一路捉着萤火虫儿的潇洒岁月;想到了后来,妻的猝然长逝,子由远赴济南为官,从此天各一方,岁月悠悠,转眼七载已过。
纳兰容若经典诗词朗诵10篇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尽管以作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情中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纳兰容若经典诗词朗诵,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临江仙·丝雨如尘云著水词牌名:临江仙|朝代:清朝|作者:纳兰容若丝雨如尘云著水,嫣香碎拾吴宫。
百花冷暖避东风。
酷怜娇易散,燕子学偎红。
人说病宜随月减,恹恹却与春同。
可能留蝶抱花丛。
不成双梦影,翻笑杏梁空。
采桑子·严霜拥絮频惊起词牌名:采桑子|朝代:清朝|作者:纳兰容若严霜拥絮频惊起,扑面霜空。
斜汉朦胧。
冷逼毡帷火不红。
香篝翠被浑闲事,回首西风。
何处疏钟,一穗灯花似梦中。
浣溪沙·凤髻抛残秋草生词牌名:浣溪沙|朝代:清朝|作者:纳兰容若凤髻抛残秋草生。
高梧湿月冷无声。
当时七夕记深盟。
信得羽衣传钿合,悔教罗袜葬倾城。
人间空唱雨淋铃。
临江仙·孤雁词牌名:临江仙|朝代:清朝|作者:纳兰容若霜冷离鸿惊失伴,有人同病相怜。
拟凭尺素寄愁边,愁多书屡易,双泪落灯前。
莫对月明思往事,也知消减年年。
无端嘹唳一声传,西风吹只影,刚是早秋天。
浣溪沙·谁道飘零不可怜词牌名:浣溪沙|朝代:清朝|作者:纳兰容若西郊冯氏园看海棠,因忆《香严词》有感。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
断肠人去自经年。
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
倩魂销尽夕阳前。
浣溪沙·消息谁传到拒霜词牌名:浣溪沙|朝代:清朝|作者:纳兰容若消息谁传到拒霜?两行斜雁碧天长。
晚秋风景倍凄凉。
银蒜押帘人寂寂,玉钗敲竹信茫茫。
黄花开也近重阳。
天仙子·月落城乌啼未了词牌名:天仙子|朝代:清朝|作者:纳兰容若月落城乌啼未了,起来翻为无眠早。
水调歌头·落日古城角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水调歌头·落日古城角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水调歌头·落日古城角原文翻译及赏析2篇水调歌头·落日古城角原文翻译及赏析1水调歌头·落日古城角朝代:宋代作者:辛弃疾原文:落日古城角,把酒劝君留。
水调歌头破云天鱼腾阔海面,
鸟入丛林间。
暗夜重重漆墨,
何时见日天。
尽管困苦艰难,
人会永远向前,
征路尽蹒跚。
狂奔得气喘,
心自不堪言。
万念挥,
汗泪洒,
战天险。
平步登上青云,
大鹏雄翅展。
昂首蔑视苍穹,
冲破云端雾水,
万物目中显。
唯尔居鳌头,
应把九天揽。
天空的辽阔与否,是由你自己造就的,这种事情上帝根本无能为力。
上帝只是说,天空和飞行是鸟类的生存形式,而灾难和厄运也是世界存在的另一种形式。
至于在灾难和厄运中你是否放弃,那完全是
你自己的事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抬头望天空。
可惜云遮住,美景难入眼。
明月几时来?山川皆欢迎。
可惜暗黑夜,无光让人伤情。
明月几时归?盼望度日长。
可惜徘徊心,孤独把人困忧。
明月几时在?问天与大地。
可惜无人答,寂寞似影落。
明月几时照?照亮夜行人。
可惜草木寒,影子如愁难禁。
明月几时回?回心如别离。
可惜天涯远,思念难相合。
明月几时闪?闪烁无依靠。
可惜颠沛风雨,泪水不止涌。
明月几时明?明照世间景。
可惜烟云重,无光照透情。
明月几时在?常在人不见。
可惜叹息多,独坐月色间。
明月几时圆?圆满才是真。
可惜人心冷,随缘堪几人。
明月几时圆?恰当时才现。
可惜心朦胧,柔情似水制难禁。
明月几时圆?纷乱心也乱。
可惜梦魇频,忧伤如剑悬。
明月几时圆?繁华似流星。
可惜岁月短,时光转瞬逝。
明月几时圆?月光似轻纱。
可惜离别多,相思愁难驾。
明月几时圆?缱绻情难怀。
可惜哀怨深,思念化月华。
明月几时圆?情愁醉人间。
可惜心未安,忧伤梦中盼。
明月几时圆?湖畔波动时。
可惜触碰痛,自我生离凄。
明月几时圆?温暖似轻风。
可惜心不定,迷离意志葱。
明月几时圆?追逐夜微凉。
可惜独自行,忧伤谁可详。
明月几时圆?相思笼心怀。
可惜离别重,苦痛伴寒凉。
明月几时圆?光辉如夜明。
可惜迷失路,徘徊无人陪。
明月几时圆?寄情无边际。
可惜心犹痛,独自续前情。
明月几时圆?多事难预料。
可惜自我苦,心事犹如潮。
明月几时圆?背景无法描。
可惜独自悟,泪水润轻袍。
明月几时圆?映照夜未央。
可惜情难诉,兀自伤心瘫。
明月几时圆?忧愁如微云。
可惜心无依,孤独伤深原。
明月几时圆?芬芳如初逢。
可惜离人远,倚怀轻叹龙。
明月几时圆?心底常如封。
可惜相思苦,忧伤难浇平。
明月几时圆?注视天地间。
可惜无人懂,心事犹如船。
明月几时圆?孤寂如长夜。
可惜心未定,独自苦思量。
明月几时圆?月华如江山。
可惜悲伤裹,无人理会难。
明月几时圆?悠悠望穹天。
可惜相思起,情丝缠万年。
明月几时圆?心事宛如烟。
可惜忧愁多,难以解心缘。
纳兰词水调歌头范文
纳兰性德的《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题画之作有类咏物,既要有物又要有人,人物交融,不即不离,方为佳构。
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原文: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
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
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
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
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
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译文
空山梵呗,水月洞天,这世外幽静的山林,不惹一丝世俗的尘埃。
还记得那夕阳西下时,疏林上一抹微云的情景。
在悬崖绝顶之上的茅草屋中,一位老和尚正在沉吟。
行走在云山之中,垂钓于溪头之上,弹琴于涧水边,真是快活无比。
隐居山中,四处云游,一生又能穿破几双鞋子,而我赏画神游、的心情又有谁能理解?往日误入仕途,贪图富贵,如今悔恨,想要归隐山林,但是这一愿望要到何日才能实现呢?只希冀从这画中找寻。
注释
①梵呗:指寺庙中诵经之声。
②犹记二句:谓还记得那夕阳西下时,疏林上一抹微云的情景。
界疏林,连接着稀疏的树林。
③云中锡二句:谓行走在云山之中,垂钓于溪头之上,弹琴于涧水边,非常快活。
锡,即锡飞,僧人行走。
①此生二句:占隐居山中,四处云游,一生又能穿破几双鞋子呢?此时我赏画神游之情又有谁理解呢? 几两屐,几双鞋子(指木屐,木底有齿的鞋子,古人游山多用之)。
《世说新语·方正篇》:“祖士少好财,阮遥集好屐,并恒自经营,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
人有诣祖,见料视财物;或有诣阮,见自吹火蜡屐,因叹曰:‘一生当着几量屐!’神色闲畅。
于是胜负始分。
”卧游,观赏山水画以代游览。
⑤准拟三句:谓往日入仕,贪图富贵是错误的,真想归隐山中,但是这一愿望何日可以实现呢!准拟,打算、希望。
槐安,即槐安梦、南柯梦故事。
事见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故事说有淳于棼者,饮酒古槐树下,醉入梦,见一城楼题大槐安国。
槐安国王招其为驸马,任南柯太守三十年,享尽荣华富贵。
醒后见槐下有一大蚁穴,南枝又有一小穴,即梦中的槐安国与南柯郡。
后以此典喻人生如梦,富贵得失无常等。
投簪,丢下固冠用的簪子,比喻弃官。
⑥布袜青鞋:本指平民百姓之装束,此处借指弃官隐居,语出唐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青鞋布袜从此始。
”
赏析
题画之作有类咏物,既要有物又要有人,人物交融,不即不离,方为佳构。
本篇即可谓有如此特色的一首。
此中之物是作画者所画之
图,人是赏画之作者。
清人将所题之画于词中作了传神的描绘,又于画景之中表达了感受和心情。
上片侧重画图之景与境的描写,下片侧重观画之感受与心情的刻画。
由此篇所表达的情趣来看,纳兰厌于荣华富贵的贵公子、侍从官的生涯,向往清心寡欲。
远离尘嚣,像图画中的老僧一样去生活,同对也表达了所愿难以求得的矛盾与无奈的心情。
作者简介:纳兰性德
人谓“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
主要作品有《饮水词》《渌水亭杂识》等,收入《通志堂集》。
纳兰性德的父亲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相国”明珠,母亲爱新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
而其家族纳喇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
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吉,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姐姐,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
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
因而可以说,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
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
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
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纳兰性德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国子监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
纳兰性德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
而后数年中他更发奋研读,并
拜徐乾学为师。
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上的赏识,也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
他又把熟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
表现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意趣爱好。
1674年(康熙十三年),与妻子卢氏结婚,康熙十六年卢氏因难产去世,纳兰的悼亡之音破空而起,成为《饮水词》中拨地而起的高峰。
后人不能超越,连他自己也无法超越。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而晚清词人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