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运筹学习题选详解复习过程
- 格式:doc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48
运筹学基础及应用课后习题答案(第一二章习题解答)第一章:线性规划一、选择题1. 线性规划问题中,目标函数可以是()A. 最大化B. 最小化C. A和B都对D. A和B都不对答案:C解析:线性规划问题中,目标函数可以是最大化也可以是最小化,关键在于问题的实际背景。
2. 在线性规划问题中,约束条件通常表示为()A. 等式B. 不等式C. A和B都对D. A和B都不对答案:C解析:线性规划问题中的约束条件通常包括等式和不等式两种形式。
二、填空题1. 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假设是______。
答案:线性性2. 线性规划问题中,若决策变量个数和约束条件个数相等,则该问题称为______。
答案:标准型线性规划问题三、计算题1. 求解以下线性规划问题:Maximize Z = 2x + 3ySubject to:x + 2y ≤ 83x + 4y ≤ 12x, y ≥ 0答案:最优解为 x = 4, y = 2,最大值为 Z = 14。
解析:画出约束条件的图形,找到可行域,再求目标函数的最大值。
具体步骤如下:1) 将约束条件化为等式,画出直线;2) 找到可行域的顶点;3) 将顶点代入目标函数,求解最大值。
第二章:非线性规划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方法适用于求解非线性规划问题()A. 单纯形法B. 拉格朗日乘数法C. 柯西-拉格朗日乘数法D. A和B都对答案:B解析:非线性规划问题通常采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解,单纯形法适用于线性规划问题。
2. 非线性规划问题中,以下哪个条件不是K-T条件的必要条件()A. 梯度条件B. 正则性条件C. 互补松弛条件D. 目标函数为凸函数答案:D解析:K-T条件包括梯度条件、正则性条件和互补松弛条件,与目标函数是否为凸函数无关。
二、填空题1. 非线性规划问题中,若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都是凸函数,则该问题称为______。
答案:凸非线性规划问题2. 非线性规划问题中,K-T条件是求解______的必要条件。
章节习题详解第1章导论1.区别决策中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试各举出两例。
答:决策中的定性分析是决策人员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和感受到的感觉或知识对决策问题作出的分析和决策,在许多情况下这种做法是合适的。
例1 在评定“三好生”的条件中,评价一个学生是否热爱中国共产党,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劳动等属于定性分析,它依赖于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感知、喜好而定。
在“德”、“智”、“体”这三个条件中规定“德”占30%、“智”占40%、“体”占30%,这种比例是决策者们通过协商和主观意识得出的,它也属于定性分析的范畴。
决策中的定量分析是借助于某些正规的计量方法去作出决策的方法,它主要依赖于决策者从客观实际获得的数据和招待所采用的数学方法。
例2 在普通高等学校录取新生时,通常按该生的入学考试成绩是否够某档分数线而定,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定量分析方法。
另外,在评价一个学生某一学期的学习属于“优秀”、“良好”、“一般”、“差”中的哪一类时,往往根据该生的各科成绩的总和属于哪一个档次,或者将各科成绩加权平均后视其平均值属于哪一个档次而定。
这也是一种典型的定量分析方法。
2.构成运筹学的科学方法论的六个步骤是哪些?答:运用运筹学进行决策过程的几个步骤是:1.观察待决策问题所处的环境;2.分析和定义待决策的问题;3.拟定模型;4.选择输入资料;5.提出解并验证它的合理性;6.实施最优解。
3.简述运筹学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答:运用运筹学处理决策问题有以下优点:(1)快速显示对有关问题寻求可行解时所需的数据方面的差距;(2)由于运筹学处理决策问题时一般先考察某种情况,然后评价由结局变化所产生的结果,所以不会造成各种损失和过大的费用;(3)使我们在众多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4)可以在建模后利用计算机求解;(5)通过处理那些构思得很好的问题,运筹学的运用就可以使管理部门腾出时间去处理那些构思得不好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常常要依赖于足够的主观经验才能解决的;(6)某些复杂的运筹学问题,可以通过计算机及其软件予以解决。
运筹学课后习题及答案运筹学是一门应用数学的学科,旨在通过数学模型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习运筹学的过程中,课后习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的知识,还可以提升我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运筹学课后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线性规划问题线性规划是运筹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旨在寻找线性目标函数下的最优解。
以下是一个线性规划问题的例子:Max Z = 3x + 4ySubject to:2x + 3y ≤ 10x + y ≥ 5x, y ≥ 0解答:首先,我们可以画出约束条件的图形,如下所示:```y^|5 | /| /| /| /|/+-----------------10 x```通过观察图形,我们可以发现最优解点是(3, 2),此时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为Z = 3(3) + 4(2) = 17。
2. 整数规划问题整数规划是线性规划的一种扩展,它要求变量的取值必须是整数。
以下是一个整数规划问题的例子:Max Z = 2x + 3ySubject to:x + y ≤ 52x + y ≤ 8x, y ≥ 0x, y为整数解答: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整数解之一:x = 2, y = 3此时,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为Z = 2(2) + 3(3) = 13。
3. 网络流问题网络流问题是运筹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在网络中物体的流动问题。
以下是一个网络流问题的例子:有一个有向图,其中有三个节点S、A、B和一个汇点T。
边的容量和费用如下所示:S -> A: 容量为2,费用为1S -> B: 容量为3,费用为2A -> T: 容量为1,费用为1B -> T: 容量为2,费用为3A -> B: 容量为1,费用为1解答:通过使用最小费用最大流算法,我们可以找到从源点S到汇点T的最小费用流量。
在该例中,最小费用为5,最大流量为3。
运筹学例题各个步骤详解运筹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决策和规划的学科,它在管理、工程、经济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解决运筹学例题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解决运筹学例题的各个步骤。
第一步,理解问题。
解决运筹学例题的第一步是充分理解问题。
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了解问题的背景和要求。
明确问题中涉及的各种变量和约束条件,确保对问题的要求和限制有清晰的理解。
第二步,建立数学模型。
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需要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问题。
这包括确定决策变量、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决策变量是需要确定的未知数,目标函数是需要最大化或最小化的目标,约束条件则是问题中的限制条件。
建立数学模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步,需要确保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实际问题。
第三步,求解模型。
建立数学模型后,需要使用适当的方法来求解模型。
常用的方法包括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等。
根据具体的问题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求解,得到最优解或者近似最优解。
第四步,对结果进行分析。
得到最优解后,需要对结果进行分析。
这包括对最优解的意义和实际可行性进行评估,以及对敏感性分析等进一步的研究。
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问题,并为实际决策提供参考。
第五步,撰写报告。
最后一步是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并撰写报告。
报告应该清晰地呈现问题的背景、建立的数学模型、求解过程和结果分析,以及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建议。
撰写报告有助于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解决运筹学例题需要经过理解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求解模型、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撰写报告等多个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的详细展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运筹学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全的运筹学复习题及答案-图文5、线性规划数学模型具备哪几个要素?答:(1).求一组决策变量某i或某ij的值(i=1,2,…mj=1,2…n)使目标函数达到极大或极小;(2).表示约束条件的数学式都是线性等式或不等式;(3).表示问题最优化指标的目标函数都是决策变量的线性函数第二章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一、填空题1.线性规划问题是求一个线性目标函数_在一组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极值问题。
2.图解法适用于含有两个变量的线性规划问题。
3.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解是指满足所有约束条件的解。
4.在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解中,所有的非基变量等于零。
5.在线性规划问题中,基可行解的非零分量所对应的列向量线性无关6.若线性规划问题有最优解,则最优解一定可以在可行域的顶点(极点)达到。
7.线性规划问题有可行解,则必有基可行解。
8.如果线性规划问题存在目标函数为有限值的最优解,求解时只需在其基可行解_的集合中进行搜索即可得到最优解。
9.满足非负条件的基本解称为基本可行解。
10.在将线性规划问题的一般形式转化为标准形式时,引入的松驰数量在目标函数中的系数为零。
11.将线性规划模型化成标准形式时,“≤”的约束条件要在不等式左_端加入松弛变量。
12.线性规划模型包括决策(可控)变量,约束条件,目标函数三个要素。
13.线性规划问题可分为目标函数求极大值和极小_值两类。
14.线性规划问题的标准形式中,约束条件取等式,目标函数求极大值,而所有变量必须非负。
15.线性规划问题的基可行解与可行域顶点的关系是顶点多于基可行解16.在用图解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时,如果取得极值的等值线与可行域的一段边界重合,则这段边界上的一切点都是最优解。
17.求解线性规划问题可能的结果有无解,有唯一最优解,有无穷多个最优解。
18.如果某个约束条件是“≤”情形,若化为标准形式,需要引入一松弛变量。
19.如果某个变量某j为自由变量,则应引进两个非负变量某j,某j,同时令某j=某j-某j。
运筹学判断题一、第1章 线性规划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1、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解集不一定是凸集。
(×) 2、若线性规划无最优解则其可行域无界。
(×)3、线性规划具有惟一的最优解是指最优表中非基变量检验数全部非零。
(√)4、线性规划问题的每一个基本可行解对应可行域的一个顶点。
(√)5、若线性规划模型的可行域非空有界,则其顶点中必存在最优解。
(√)6、线性规划问题的大M 法中,M 是负无穷大。
(×)7、单纯形法计算中,若不按最小比值原则选取换出变量,则在下一个解中至少有一个基变量为负。
(√)8、对于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可行解,若大于零的基变量数小于约束条件数,则解是退化的。
(√)。
9、一旦一个人工变量在迭代过程中变为非基变量后,则该变量及相应列的数字可以从单纯性表中删除,且这样做不影响计算结果。
(√)10、线性规划的目标函数中系数最大的变量在最优解中总是取正值。
(×)11、对一个有n 个变量,m 个约束的标准型的线性规划问题,其可行域的顶点恰好为个m n C 。
(×)12、线性规划解的退化问题就是表明有多个最优解。
(×)13、如果一个线性规划问题有两个不同的最优解,则它有无穷多个最优解。
(√) 14、单纯型法解线性规划问题时值为0的变量未必是非基变量。
(√) 15、任何线性规划问题度存在并具有唯一的对偶问题。
(√) 16、对偶问题的对偶问题一定是原问题。
(√)17、根据对偶问题的性质,当原问题为无界解时,其对偶问题无可行解;反之,当对偶问题无可行解时,其原问题为无界解。
(×)18、若原问题有可行解,则其对偶问题也一定有可行解。
(×) 19、若原问题无可行解,其对偶问题也一定无可行解。
(×) 20、若原问题有最优解,其对偶问题也一定有最优解。
(√) 21、已知*i y 为线性规划的对偶问题的最优解,若*0i y >,说明在最优生产计划中,第i 种资源一定有剩余。
第3章 运输问题3.1 复习笔记1.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运输问题:已知有m 个生产地点,1,2,,i A i m =…,可供应某种物资,其供应量(产量)分别为i a ,1,2,,i m =…,有n 个销地j B ,1,2,,j n =…,其需要量分别为j b ,1,2,,j n =…,从i A 到j B 运输单位物资的运价(单价)为ij c 。
如何安排运输,能使得总运输成本最小?(1)产销平衡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1111min ,1,2,,..,1,2,,0m nij iji j mij j i nij i j ijz c x x b j n s t x a i mx =====⎧==⎪⎪⎪==⎨⎪⎪≥⎪⎩∑∑∑∑ 模型特点:①该模型包含m n ⨯个变量,()m n +个约束方程;②该系数矩阵中对应于变量ij x 的系数向量ij P ,其分量中除第i 个和第m j +个为1外,其余的都为零。
即(01010)T ij i m j P e e +==+…………③对于产销平衡的运输问题,有以下关系式存在:111111n m n n m m j ij ij i j i j j i i b x x a ======⎛⎫⎛⎫=== ⎪ ⎪⎝⎭⎝⎭∑∑∑∑∑∑ 所以模型最多只有m+n-1个独立约束方程。
即系数矩阵的秩≤m+n -1。
注意:运输问题的基变量一定是m+n-1个,m+n-1个变量构成基变量的充要条件是它们不构成闭回路。
闭回路的特点:在运输产销平衡表中,每一条边都是水平或垂直的;每一行或每一列至多只有两个闭回路的顶点。
(2)产销不平衡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当产大于销,即11m n i j i j a b ==>∑∑时,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可写成:1111min ,1,2,,..,1,2,,0m n ij iji j mij j i nij i j ijz c x x b j n s t x a i mx =====⎧==⎪⎪⎪≤=⎨⎪⎪≥⎪⎩∑∑∑∑ 当产小于销,即11m n i j i j a b ==<∑∑时,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可写成:11min m n ij ij i j z c x ===∑∑11, (1,2,,), (1,2,,)0nij i j mij j i ij x a i m x b j n x ==⎧==⎪⎪⎪≤=⎨⎪⎪≥⎪⎩∑∑……2.表上作业法表上作业法是单纯形法在求解运输问题时的一种简化方法,其实质是单纯形法。
运筹学部分课后习题解答P47 1.1 用图解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a)12121212min z=23466 ..424,0x xx xs t x xx x++≥⎧⎪+≥⎨⎪≥⎩解:由图1可知,该问题的可行域为凸集MABCN,且可知线段BA上的点都为最优解,即该问题有无穷多最优解,这时的最优值为min 3z=23032⨯+⨯=P47 1.3 用图解法和单纯形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a)12121212max z=10x5x349 ..528,0x xs t x xx x++≤⎧⎪+≤⎨⎪≥⎩解:由图1可知,该问题的可行域为凸集OABCO,且可知B点为最优值点,即112122134935282xx xx x x=⎧+=⎧⎪⇒⎨⎨+==⎩⎪⎩,即最优解为*31,2Tx⎛⎫= ⎪⎝⎭这时的最优值为max335z=101522⨯+⨯=单纯形法: 原问题化成标准型为121231241234max z=10x 5x 349..528,,,0x x x s t x x x x x x x +++=⎧⎪++=⎨⎪≥⎩ j c →105B CB X b 1x2x3x4x0 3x 9 3 4 1 0 04x8[5] 2 0 1 j j C Z -105 0 0 0 3x 21/5 0 [14/5] 1 -3/5 101x8/51 2/5 0 1/5 j j C Z -1 0 -2 5 2x 3/2 0 1 5/14 -3/14 101x11 0 -1/72/7j j C Z --5/14 -25/14所以有*max 33351,,1015222Tx z ⎛⎫==⨯+⨯= ⎪⎝⎭P78 2.4 已知线性规划问题:1234124122341231234max24382669,,,0z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求: (1) 写出其对偶问题;(2)已知原问题最优解为)0,4,2,2(*=X ,试根据对偶理论,直接求出对偶问题的最优解。
实用运筹学习题选详解运筹学判断题一、第1章线性规划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1、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解集不一定是凸集。
(×)2、若线性规划无最优解则其可行域无界。
(×)3、线性规划具有惟一的最优解是指最优表中非基变量检验数全部非零。
(√)4、线性规划问题的每一个基本可行解对应可行域的一个顶点。
(√)5、若线性规划模型的可行域非空有界,则其顶点中必存在最优解。
(√)6、线性规划问题的大M法中,M是负无穷大。
(×)7、单纯形法计算中,若不按最小比值原则选取换出变量,则在下一个解中至少有一个基变量为负。
(√)8、对于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可行解,若大于零的基变量数小于约束条件数,则解是退化的。
(√)。
9、一旦一个人工变量在迭代过程中变为非基变量后,则该变量及相应列的数字可以从单纯性表中删除,且这样做不影响计算结果。
(√)10、线性规划的目标函数中系数最大的变量在最优解中总是取正值。
(×)11、对一个有n个变量,m个约束的标准型的线性规划问题,其可行域的顶点C。
(×)恰好为个mn12、线性规划解的退化问题就是表明有多个最优解。
(×)13、如果一个线性规划问题有两个不同的最优解,则它有无穷多个最优解。
(√)14、单纯型法解线性规划问题时值为0的变量未必是非基变量。
(√)15、任何线性规划问题度存在并具有唯一的对偶问题。
(√)16、对偶问题的对偶问题一定是原问题。
(√)17、根据对偶问题的性质,当原问题为无界解时,其对偶问题无可行解;反之,当对偶问题无可行解时,其原问题为无界解。
(×)18、若原问题有可行解,则其对偶问题也一定有可行解。
(×)19、若原问题无可行解,其对偶问题也一定无可行解。
(×)20、若原问题有最优解,其对偶问题也一定有最优解。
(√)21、已知*i y 为线性规划的对偶问题的最优解,若*0i y >,说明在最优生产计划中,第i 种资源一定有剩余。
(×)22、原问题具有无界解,则对偶问题不可行。
(√)23、互为对偶问题,或者同时都有最优解,或者同时都无最优解。
(√)24、某公司根据产品最优生产计划,若原材料的影子价格大于它的市场价格,则可购进原材料扩大生产。
(√)25、对于线性规划问题,已知原问题基本解不可行,对偶问题基本解可行,可采用对偶单纯形法求解。
(√)26、原问题(极小值)第i 个约束是“≥”约束,则对偶变量0i y ≥。
(√)27、线性规划问题的原单纯形解法,可以看作是保持原问题基本解可行,通过迭代计算,逐步将对偶问题的基本解从不可行转化为可行的过程。
(√) *28、运输问题不能化为最小费用流问题来解决。
(×)29、运输问题一定有最优解。
(√)30、若运输问题的可行解退化,则存在等于零的数字格。
(√)31、运输问题是特殊的线性规划问题,表上作业法也是特殊形式的单纯形法。
(√)32、按最小元素法(或伏格尔法)给出的初始基可行解,从每一空格出发可以找出,而且仅能找出唯一闭合回路。
(√)33、如果运输问题单位运价表的某一行(或某一列)元素分别乘上一个常数k,调运方案将不会发生变化。
(×)34、如果运输问题单位运价表的某一行(或某一列)元素分别加上一个常数k,调运方案将不会发生变化。
(√)k k>,调运方35、如果运输问题单位运价表的全部元素分别乘上一个常数()0案将不会发生变化。
(√)36、运输问题独立约束条件数1+-个,变量数是mn个,于是基变量数为m n--个。
(×)mn m n37、整数规划解的目标函数值一般优于其相应的线性规划问题的解的目标函数值。
(×)38、一个整数规划问题如果存在两个以上的最优解,则该问题一定有无穷多最优解。
(×)39、分支定界法在需要分支时必须满足:一是分支后的各子问题必须容易求解;二是各子问题解的集合必须覆盖原问题的解。
(√)40、整数规划的最优解是先求相应的线性规划的最优解然后取整得到。
(×)41、用分支定界法求解一个极大化的整数规划问题时,任何一个可行解的目标函数值是该问题的下界。
(√)42、用分支定界法求解一个极大化的整数规划问题,当得到多于一个可行解时。
通常可任取其中一个作为下界值,再进行比较剪枝。
(×)43、求最大值的整数规划问题中,其松弛问题的最优解是整数规划问题最优解的上界。
(√)44、匈牙利算法是对指派问题求最小值的一种求解方法。
(√)45、指派问题效率矩阵的每个元素分别乘上一个常数k,将不影响最优指派方案。
(×)46、指派问题数学模型的形式同运输问题十分相似,故也可以用表上作业法求解。
(√)47、匈牙利算法是对指派问题求最小值的一种求解方法。
(√)48、应用匈牙利算法求解工作指派问题时,对不打勾的行和打钩的列画横线。
(√)49、求解效率最大的指派问题,可以用指派矩阵的最小元素减去该矩阵的各元素,得到新的指派矩阵,再用匈牙利算法求解。
(×)二、第4章1、图论中的图不仅反映了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而且是真实图形的写照,因而对图中点与点的相对位置、点与点的连线的长短曲直等都要严格注意。
(×)2、连通图G的部分树是取图G的点和G的所有边组成的树。
(×)3、在有向图中,链和路是一回事。
(×)4、连通图一定有支撑树。
(√)5、避圈法(加边法)是:去掉图中所有边,从最短边开始添加,加边的过程中不能形成圈,直到有n条边(n为图中的点数)。
(×)6、应用矩阵法计算网络最小支撑树问题,应当在所有记有T的行里没有划去的元素中寻找最小元素。
(√)7、用避圈法得到的最小树是惟一的,但破圈法得到的则不是。
(×)8、最小生成树的Kruskal算法,每次迭代是将剩下边集中的最小权边加入树中。
(×)9、Dijkstra算法和Ford算法均要求边的权重非负。
(√?)。
(×)10、Dijkstra算法可用于正权网络也可用于负权网络。
(×)11、Dijkstra算法可用于求解有负权的网络最短路问题。
(×)12、Dijkstra算法可用于求解最短路中的所有情形。
(×)13、Dijkstra算法是求最大流的一种标号算法。
(×)14、在最短路问题中,发点到收点的最短路长是惟一的。
(√)15、求图的最小支撑树以及求图中一点到另一点的最短路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求解整数规划问题。
(√)16、只有一个奇点的连通图是欧拉图。
(×)17、在任何网络流中,零流总是一个可行流。
(√)18、在最大流问题中,最大流是惟一的。
(×)19、最大流问题是找一条从发点到收点的路,使得通过这条路的流量最大。
(×)C是弧(),i j的实际通过量。
(×)20、容量ij21、可行流是最大流的充要条件是不存在发点到收点的增广链。
(√)22、一个具有多个发点和多个收点地求网络最大流的问题一定可以转化为具有单个发点和单个收点地求网络最大流问题。
(√)f>。
(×)23、形成增广链的条件是对于正向弧必须满足0ij24、可行流的流量等于每条弧上的流量之和。
(×)25、最大流量等于最大流。
(×)26、求网络最大流的问题可归结为求解一个线性规划模型。
(√)27、若已求得网络最大流,已标号节点的集合和未标号节点的集合给出了网络的最小割集。
(√)28、网络最大流等于该网络最大割容量。
(×)29、割集中弧的流量之和称为割量。
(×)30、最小割集等于最大流量。
(×)31、任意可行流得流量不超过任意割量。
(√)32、若已给网络的一个最小费用可行流,它的最小费用增广链对应于长度网络(赋权图)的最短路。
(√)33、总时差为零的各项作业所组成的路线即为关键路线。
(√)34、工程网络图中关键路线是最长路线。
(√)35、网络规划中,工作的机动时间或富余时间叫做时差,分为总时差和单时差。
(√)36、以同一节点为开始事件的各项作业的最早开始时间相同。
(√)37、以同一节点为结束事件的各项作业的最迟结束时间相同。
(√)38、节点的最早开始时间与最迟完成时间两两相同所组成的路线是关键路线。
(×)39、优化网络图计划,保证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工期的按时完成,通常根据工作的时差,采用非关键路线上的工作开始时间来实现。
(√)40、采取应急措施,往往不但缩短了工期环可以减少工程总费用。
(×)41、工程网络图中,只能有一个开始节点,但可以有多个结束节点。
(×)42、工程网络图中,事项只表示某项工作结束的状态。
(×)43、工程网络图可以有几个初始事项,但不可以有几个最终事项。
(×)44、虚活动的作业时间等于零。
(√)45、在网络图得关键路线上,总时差等于零。
(√)三、第6章1、矩阵对策中,如果最优解要求一个局中人采取纯策略,则另一个局中人也必须采取纯策略。
(×)2、任何矩阵对策一定存在混合策路意义下的解,并可以通过求解两个互为对偶的线性规划问题得到。
(√)3、对策模型的三要素:局中人、策略、赢得函数。
(√)4、在两人零和对策支付矩阵的某一行(或某一列)上加上一个常数k ,将不影响对策双方各自的最优策略。
(×)5、二人零和对策支付矩阵的所有元素乘上一个常数k ,将不影响对策双方各自的最优策略。
(√)6、应对灾害天气制定预案的策略,同制订对一场可能发生的军事冲突的策略,具有相同的性质和过程。
(×)7、如果在任一“局势”中,全体局中人的“得失”相加总是等于零,这个对策就叫做“零和对策”。
(√)8、任何一个给定的矩阵对策G 一定有解(在混合扩充中的解)。
(√)9、一个矩阵对策问题的赢得矩阵()ij A a =,一定有不等式max min min max ij ij j j i ia a ≥。
(×)10、已知某对策问题的赢得函数矩阵为132523243⎛⎫ ⎪ ⎪ ⎪⎝⎭,所以它是纯策略对策问题。
(×)11、二人零和有限对策问题中,对局双方的赢得函数值互为相反数。
(√)12、最优纯策略中,max min min max ,ij ij ij j j i ia a a =为局中人赢得函数中的元素。
(√)运筹学实用教程解答题一、第1章 线性规划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1(1.3.1)、用图解法解线性规划问题121212121212max 322422410..24731,0z x x x x x x s t x x x x x x =++≤⎧⎪-+≤⎪⎪-≤⎨⎪-≤⎪⎪≥⎩(答案:12max 21;5,3z x x ===)x=(0:0.1:12)';y1=(22-2*x)/4;y2=2*x-7;y3=(x+10)/4;y4=(x-1)/3;z1=(1-3*x)/2;z2=(4-3*x)/2;z3=(8-3*x)/2;z4=(12-3*x)/2;plot(x,y1,'g:',x,y2,'g:',x,y3,'g:',x,y4,'g:',x,z1,'b-',x,z2,'b-',x,z3,'b-',x,z4,'b-');title('ÏßÐԹ滮ͼ½â·¨');2(1.3.2)、用图解法解线性规划问题12212121212max 2102560..18344,0z x x x x x s t x x x x x x =+≤⎧⎪+≤⎪⎪+≤⎨⎪+≤⎪⎪≥⎩(答案:12max 31;13,5z x x ===)x=(0:0.1:15)'; y1=10;y2=(60-2*x)/5; y3=18-x; y4=44-3*x; z1=1-2*x; z2=4-2*x; z3=8-2*x; z4=12-2*x;plot(x,y1,'g:',x,y2,'g:',x,y3,'g:',x,y4,'g:',x,z1,'b-',x,z2,'b-',x,z3,'b-',x,z4,'b-'); title('ÏßÐԹ滮ͼ½â·¨');3(1.3.3)、用图解法解线性规划问题1211212max323..0,0z x xxs t x xx x=-+≤⎧⎪-≤⎨⎪≥⎩(答案:可行域无界,无最优解)-3x1+2x2=4-3x1+2x2=11=3x1-x2=0(图形是matlab结合几何画板绘制出来的)4(1.3.4)、用图解法解线性规划问题12121212max321..224,0z x xx xs t x xx x=-+≤⎧⎪+≥⎨⎪≥⎩(答案:无可行域,无最优解)x 1+x 2=12x 1+2x 2=4(图形是matlab 结合几何画板绘制出来的)5(1.3.5)、用图解法解线性规划问题12121212max 43326..318,0z x x x x s t x x x x =+-+≤⎧⎪-+≥⎨⎪≥⎩(答案:可行域无界,无最优解)x=(0:0.1:3)'; y1=(6+3*x)/2; y2=(18+x)/3; z1=(12-4*x)/3; z2=(20-4*x)/3;plot(x,y1,'g:',x,y2,'g:',x,z1,'b-',x,z2,'b-'); title('ÏßÐԹ滮ͼ½â·¨');(图形是matlab 结合几何画板绘制出来的)6(1.3.6)、用图解法解线性规划问题1211212max 23416..28,0z x x x s t x x x x =+≤⎧⎪+≤⎨⎪≥⎩(答案:12max 14;4,2z x x ===)x=(0:0.1:9)'; y1=(8-x)/2; z1=(12-2*x)/3; z2=(20-2*x)/3;plot(x,y1,'g:',x,z1,'b-',x,z2,'b-'); title('ÏßÐԹ滮ͼ½â·¨');(图形是matlab 结合几何画板绘制出来的)7(1.4.1)、用单纯形法计算12212121212max 2102560..18344,0z x x x x x s t x x x x x x =+≤⎧⎪+≤⎪⎪+≤⎨⎪+≤⎪⎪≥⎩ (答案:12max 31;13,5z x x ===,松弛变量34565,9,0x x x x ====)详解:引进 松弛变量3456,,,x x x x ,标准化模型为1223124125126123456max 2102560..18344,,,,,0z x x x x x x x s t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