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多电子原子的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622.50 KB
- 文档页数:28
多电子原子结构知识点电子结构是物质性质的重要基础,而多电子原子结构的研究成为了化学和物理学领域必须面对的重要难题。
掌握多电子原子结构的知识对于理解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和化学反应等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多电子原子结构的几个重要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领域的知识。
1. 原子结构回顾在开始讨论多电子原子结构之前,我们首先回顾一下单电子原子结构的基本知识。
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电子可以分布在不同的能级和轨道上,能级越高,电子离原子核越远。
每个轨道可以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满足一定的填充顺序规则,如Aufbau原理和Hund规则等。
2. 多电子原子结构的挑战对于多电子原子结构的研究,面临了许多复杂的挑战。
首先是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
由于电子带有负电荷,它们之间会发生斥力作用,使得电子在原子中的运动变得困难。
其次,由于电子的自旋和轨道运动,使得电子的能级分裂形成能级结构,增加了研究的复杂性。
3. 电子构型与元素周期表电子构型是描述原子中电子分布的方式。
通过填充顺序规则,我们可以确定每个元素的电子构型。
电子构型的特点与元素周期表的排布有密切关系。
元素周期表按照电子构型的特点将元素分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元素的性质和规律。
4. 能级分裂与塞曼效应在外部磁场的作用下,电子能级会发生分裂,形成能级子。
这种现象被称为塞曼效应。
根据电子的自旋和轨道运动,能级子可以进一步分为塞曼项。
这个现象对于理解原子光谱以及应用与磁共振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5. 电子互斥原理和双电子积分电子互斥原理指出,由于两个电子都是费米子,它们不能同时处于同一个电子轨道中。
这一原理对于多电子体系的描述具有重要意义。
双电子积分则是用于计算多电子体系能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电子波函数的积分,得到多电子体系的能量。
6. 配位化合物与电子排布配位化合物是指由一个中心金属离子和周围的配体离子或分子组成的化合物。
配位化合物中的电子排布对于其性质和反应有重要影响。
原子结构多电子原子结构及核外电子排布○多电子原子结构○电子排布原理与规则○屏蔽效应与钻穿效应○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多电子原子结构= R n l (r )Y l m (θ,φ) 径向部分角度部分ψnlm (r,θ,φ)与H 原子不同与H 原子相同无数多个原子轨道 ψnlm -轨道波函数ψnlmms -电子波函数——多电子原子波函数 (原子轨道)n Pauli 不相容原理一个原子中不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子具有相同的四个量子数;n 能量最低原理在满足Pauli 原理的情况下,电子应尽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而使体系能量为最低。
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例: 21 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1s22s22p63s23p63d14s2E ns E(n-1)d将其它电子对某电子的作用看作是屏蔽一部分核之作用的效应。
E ns < E np < E nd < E nf 钻穿效应使电子能量降低l越小,钻穿能力越强——躲避屏蔽的效应n Hund 规则能量相同的轨道 (n , l 相同的轨道)中,电子尽先占据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相同;n 附加规则电子在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上填充时,尽可能达到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
例1: 7 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1s22s22p3例2: 24 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3d54s11s22s22p63s23p6例3: 29 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1s22s22p63s23p64s13d10内容回顾屏蔽效应与钻穿效应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多电子原子结构电子排布原理与规则。
多电子原子的结构首先要了解的是,每个电子都有四个量子数,即主量子数(n)、角量子数(l)、磁量子数(ml)和自旋量子数(ms)。
主量子数决定了电子所处的能级,角量子数决定了电子轨道的形状和能量,磁量子数决定了电子轨道在空间中的取向,而自旋量子数表示电子自旋方向上的差异。
根据波尔的原子模型,多电子原子的结构可以用壳、亚壳、轨道来描述。
壳是由具有相同主量子数的电子的集合组成,亚壳是由具有相同主量子数和角量子数的电子的集合组成,而轨道则是由具有相同主量子数、角量子数和磁量子数的电子的集合组成。
每个壳包含的亚壳数目等于主量子数n的值,而每个亚壳包含的轨道数目等于2l+1,其中l是角量子数的值。
例如,当n=1时,只有一个壳,其中含有一个s亚壳,包含一个s轨道。
当n=2时,有两个壳,其中一个含有一个s亚壳和一个p亚壳,而另一个则只含有一个s亚壳,每个亚壳又包含一个s轨道和三个p轨道。
多电子原子的能级结构比氢原子更加复杂,这是因为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引起能级的分裂。
这种相互作用包括库仑相互作用(电子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和斯塔克效应(电子在外加电场中的行为)。
当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不考虑时,多电子原子的能级就是简并的,也就是说,拥有相同主量子数的能级具有相同的能量。
然而,这种简并可以通过考虑相互作用来取消。
由于库仑相互作用,主量子数相同但角量子数不同的亚壳之间的能级发生了分裂。
例如,在n=2的壳中,2s亚壳的能级低于2p亚壳的能级。
同样,角量子数相同但磁量子数不同的轨道之间的能级也发生了分裂。
最后,自旋量子数不同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
这种由于相互作用引起的能级分裂称为自旋-轨道相互作用。
要描述多电子原子的结构,可以使用一种方法称为Hartree-Fock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先假设每个电子都处于一个平均势场中,其它所有电子引起的平均势场。
然后,通过求解薛定谔方程来获得每个电子的波函数和能量。
然而,Hartree-Fock方法只能给出近似解,因为它没有考虑到电子之间的动态相关性。
主讲人: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1 2 3 n =⋅⋅⋅、、、 0 1 2 1l n =⋅⋅⋅-、、、、l m l sm n012l m l=±±⋅⋅⋅±、、、、12l m =± 在多电子原子中,尽管每个电子的定态薛定谔方程非常复杂,但是每个电子的运动状态仍然可以用四个量子数表示()L l l 1=+⋅z l L m =⋅z s S m =⋅()S s s 1=+⋅1916年,柯塞耳提出了原子的壳层结构模型。
他认为原子的核外电子n组成了许多壳层,主量子数相同的电子同属一个主壳层。
n=1, 2, 3, 4, 5, 6, 7,代号:K,L,M,N,O,P,Q,在同一主壳层上角量子数相同的电子组成分壳层(或支壳层)1, 2, 3, 4, 5, 6, 7,l=代号:s,p,d,f,g,h, i,电子的状态可以用该电子所属的主壳层和次壳层 nl 的组合来表示。
主壳层 次壳层电子状态符号 n符号 l符号1K0s13211sLMs p2s2p 023s spd3p 3d⋅⋅⋅⋅⋅⋅⋅⋅⋅⋅⋅⋅⋅⋅⋅若将原子中所有电子状态用它们所属的主、次壳层 的组合表示出来,其中用数值、 用符号,就可以说明核外电子的分布情况,这种描述称为原子的电子组态。
nl n l在一个原子的所有电子组态中,具有最低能量的组态是最稳定的,称为基态电子组态,其余的组态称为激发态电子组态。
量子力学理论指出:原子核外的电子在按壳层分布时,还需要遵守 泡利不相容原理 和 能量最小原理。
22611s 2s 2p 3s如钠( )原子基态的电子组态为: 2311Na 226211s 2s 2p 3s 3p如铝( )原子基态的电子组态为: 2713Al泡利(1900—1958)奥地利物理学家在一个原子中不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子处于完全相同的量子状态。
或者说:不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子具有一组完全相同的四个量子数。
l sn l m m、、、根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和四个量子数的取值规则,可以得出各个主壳层和次壳层上最多可以容纳的电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