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结构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7
第二章记忆的结构与过程导读细目两种记忆说的由来与基本思想短时记忆存在的证据多存贮模型的提出多存储模型的基本思想多存贮模型的扩展多存贮模型存在的问题加工水平说的基本观点加工水平说的实验证据加工顺序与横向扩散记忆的结构和过程是记忆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
从19世纪末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Ebbinghaus)开创记忆研究以来,围绕记忆结构和过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出现了不同的记忆结构和过程的模型,这反映了对记忆性质研究在基础理论上的巨大发展。
记忆结构是指记忆在机能上相互独立的加工系统,各个系统在其内容、特征和组织上有明显的差异。
记忆结构是一种有逻辑联系的心理上的结构,而不是物理上的结构。
记忆过程是指在记忆结构的基础上,各加工系统间信息流动和变化的认知操作,如信息的编码、组织和提取。
记忆结构和记忆过程是不可分的。
记忆结构是信息动态变化过程的基础;当然,没有记忆过程,记忆结构就成为一个虚构的空架子。
可见,记忆的结构和过程是一个事物的不同侧面。
可以把记忆看成是一种具有结构和过程两种不同性质的统一的整体。
本章对记忆结构和过程的分析是把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进行的。
第一节两种记忆说一、两种记忆说的由来与基本思想记忆研究的鼻祖艾宾浩斯尚未对记忆的结构提出明确的看法,他所谓的记忆是现在所说的长时记忆。
其实,艾宾浩斯在研究中已接触到短时记忆的现象。
例如,在无意义音节的系统学习中,他发现如果无意义音节表只学习一次,可以正确回忆出7个音节,这实际上涉及到了短时记忆的问题,只不过艾宾浩斯没有将它与长时记忆区分开来进行研究。
如果说艾宾浩斯对记忆进行的是科学的研究,但没有区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话,那么,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James,1890)却依据内省的经验,提出了初级记忆(primary memory)和次级记忆(secondary memory)。
詹姆斯认为,意识行为本身是一种记忆行为,因为意识到的现在实际上是对穿越的一段时间的意识。
记忆的结构名词解释记忆是人类大脑的重要功能之一,它使我们能够获取和保存过去的经验和信息,同时也为我们在现实世界中做出合适的决策提供了基础。
然而,记忆不是一个简单的单一过程,而是由多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和结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杂网络。
本文将对记忆的结构进行名词解释和探讨。
大脑的记忆系统可以被分为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感知记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这些部分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记忆系统。
感知记忆是指我们通过感官器官获取的信息在大脑中的初步加工和保存。
它的作用是将外界的感觉信号转化为可以处理和理解的信息,从而为我们的认知提供基础。
感知记忆主要涉及到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通道。
当我们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听到一段久违的音乐或者闻到一种独特的气味时,感知记忆就开始了它的工作。
接下来是短期记忆,也被称为工作记忆。
短期记忆是一种能够暂时保存和操作信息的系统,它在我们处理和加工信息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短期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能够保存约7个左右的项目,并在几秒钟到一分钟内将信息保存下来。
短期记忆有时也被比喻为“大脑的黑板”,它暂时存储并处理信息,使我们能够在需要时进行思考和决策。
长期记忆是指长期保存和存储信息的能力,它可能是记忆系统中最重要和最复杂的一部分。
长期记忆可以进一步分为显性记忆和隐性记忆。
显性记忆更常见,是我们有意识地回忆和记住的过去经历和信息,包括事实、事件、人物等。
而隐性记忆则是我们无意识地表现出来的记忆,它包括习得技能、条件反射、习惯行为等。
长期记忆是通过重复和巩固来形成的,它可以持续数分钟到数十年之久。
除了这些基本的记忆结构,还有一些与记忆相关的概念和模型被提出来解释和描述记忆过程。
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这个曲线揭示了记忆遗忘的规律,即在学习之后的短期内会迅速遗忘大量信息,然后随着时间推移,遗忘率减缓并趋于稳定。
这一模型提示我们在学习和记忆中要重视及时复习和巩固,以提高长期记忆的保存和回忆效果。
结构记忆法
结构记忆法是一种常用的记忆技巧,它通过将要记忆的内容构建成一个有机的结构,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具体而言,结构记忆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定义记忆目标:确定要记忆的内容和目标。
2. 组织内容:将要记忆的内容分成逻辑上相关的若干部分,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
3. 构建图像:将每个部分转化为一个形象的图像,并将这些图像按照之前确定的关系组合成一个整体结构。
4. 反复巩固:反复回忆这个结构,并加以扩充、完善,直到能够熟练地记忆和回忆。
结构记忆法常常用于记忆大量信息的场合,如学习新语言、背诵历史事件等。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记忆效率并避免遗漏重要信息。
- 1 -。
工作记忆的结构和功能
一、工作记忆的概念
工作记忆是指信息加工过程中,对信息进行暂时储存和加工的、容量有限的记忆系统。
工作记忆是一种当前的工作状态,不仅要短暂储存当前信息,还要对它们进行加工。
二、工作记忆的结构
工作记忆由语音环路、视觉空间模板、情景缓冲器和中央执行系统四个成分构成。
三、工作记忆的功能
工作记忆不同的成分具有不同的功能:
语音环路用于处理以语音为基础的信息。
包括语音存储和发音复述过程两个部分。
视觉空间模板用于处理视觉的和空间的信息。
信息可以直接进入视觉空间模板,也能以表象的方式进入空间模板。
中央执行系统是一个注意资源有限的控制系统,是工作记忆中最重要的成分,它的主要功能是协调语音环路和视觉空间模板的活动;注意资源的分配与控制;选择性的注意及转换策略。
情景缓冲器是一个用来整合视觉、空间和语言信息的一个成分,容量有限并且与长时记忆相连。
记忆结构及其加工过程(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记忆结构及其加工过程记忆结构由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构成: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记忆结构试题及答案初中记忆结构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信息是如何被编码、存储和提取的。
以下是关于记忆结构的试题及答案,适用于初中水平的学生。
1. 短期记忆的容量大约是多少?A. 5-9个信息单元B. 20-30个信息单元C. 70-100个信息单元D. 无限制答案:A. 5-9个信息单元2. 长期记忆的存储方式主要有哪些?A. 语义记忆B. 情景记忆C. 程序性记忆D. 所有以上答案:D. 所有以上3. 记忆的编码过程包括哪些类型?A. 视觉编码B. 听觉编码C. 语义编码D. 所有以上答案:D. 所有以上4. 遗忘曲线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艾宾浩斯C. 皮亚杰D. 斯金纳答案:B. 艾宾浩斯5. 工作记忆是短期记忆的一部分,它包括哪些成分?A. 中央执行系统B. 语音循环C. 视觉空间画板D. 所有以上答案:D. 所有以上6. 记忆的干扰理论主要分为哪两种类型?A. 前瞻性干扰B. 回溯性干扰C. 序列依赖性干扰D. 所有以上答案:A. 前瞻性干扰和B. 回溯性干扰7. 记忆的提取失败通常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A. 编码失败B. 存储失败C. 提取失败D. 所有以上答案:C. 提取失败8. 元记忆是什么?A. 对自己记忆过程的认识和控制B. 对他人记忆过程的认识和控制C. 对记忆内容的再认D. 对记忆过程的监控答案:A. 对自己记忆过程的认识和控制9. 记忆的再认和回忆有什么区别?A. 再认是对过去经历的识别,回忆是对过去经历的重现B. 再认是对过去经历的重现,回忆是对过去经历的识别C. 两者没有区别D. 再认和回忆是同一过程的不同阶段答案:A. 再认是对过去经历的识别,回忆是对过去经历的重现10. 记忆的存储强度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巴特利特B. 阿特金森和希夫林C. 斯佩里D. 艾宾浩斯答案:B. 阿特金森和希夫林以上试题及答案涵盖了记忆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记忆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记忆结构(6课时)记忆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自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1885年出版《记忆》一书,开创了记忆研究新纪元以来,记忆问题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受到重视。
Ebbinghaus对长时记忆的研究有着突出的贡献;Bartlett对记忆材料如何保持的研究也引人注目。
20世纪50年代,由于工程技术的发展,心理学家开始重视容量有限的几个项目被控制、保持的现象——短时记忆,突破了过去把记忆看成是一个单一整体,提出了两种记忆说。
后来一些心理学家又研究保持时间更短的感觉记忆,产生了多重存贮说。
同时,由于信息加工论的引入,长时记忆的研究也取得了瞩目的成果。
如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长时记忆模型等。
从上面对记忆研究的历史的简短回顾,可以发现记忆结构问题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它反映了近百年来记忆研究在基础理论上的巨大变化。
第一节两种记忆说(2课时)一、两种记忆系统的模型(重点掌握)(一)Ebbinghaus在研究长时记忆中已经涉及到短时记忆的现象。
他在研究无意义音节的系列学习中发现,当每个音节只学习一次时,可以回忆起7个音节,这实际上就是短时记忆现象,但他没有注意到这个现象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没有把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区分开来。
美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W.James(1890)根据意识经验区分了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
初级记忆是一种直接记忆,它能意识到并能忠实地重现刚刚知觉到地事件。
初级记忆具有暂时地性质,次级记忆是一种间接记忆,是当前意识以外的过去泾阳的贮存,具有长期性质。
Waugh 和Norman借用了James的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两个术语,提出了两种记忆说。
(二)两种记忆说的基本内容(一般掌握)Waugh和Norman的初级记忆(Primary memory)和次级记忆(Secondary memory)指的是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他们首创用框图来表示这两种记忆系统。
二、两种记忆存在的证据(了解)1、临床和动物实验临床经验表明,许多脑损伤者常常不能回忆出受伤前几秒发生的事情,但对受伤前几分钟或几小时之间发生的事情都能很好的回忆出来。
第四章记忆结构(6课时)记忆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自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1885年出版《记忆》一书,开创了记忆研究新纪元以来,记忆问题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受到重视。
Ebbinghaus对长时记忆的研究有着突出的贡献;Bartlett对记忆材料如何保持的研究也引人注目。
20世纪50年代,由于工程技术的发展,心理学家开始重视容量有限的几个项目被控制、保持的现象——短时记忆,突破了过去把记忆看成是一个单一整体,提出了两种记忆说。
后来一些心理学家又研究保持时间更短的感觉记忆,产生了多重存贮说。
同时,由于信息加工论的引入,长时记忆的研究也取得了瞩目的成果。
如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长时记忆模型等。
从上面对记忆研究的历史的简短回顾,可以发现记忆结构问题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大问题,它反映了近百年来记忆研究在基础理论上的巨大变化。
第一节两种记忆说(2课时)一、两种记忆系统的模型(重点掌握)(一)Ebbinghaus在研究长时记忆中已经涉及到短时记忆的现象。
他在研究无意义音节的系列学习中发现,当每个音节只学习一次时,可以回忆起7个音节,这实际上就是短时记忆现象,但他没有注意到这个现象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没有把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区分开来。
美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W.James(1890)根据意识经验区分了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
初级记忆是一种直接记忆,它能意识到并能忠实地重现刚刚知觉到地事件。
初级记忆具有暂时地性质,次级记忆是一种间接记忆,是当前意识以外的过去泾阳的贮存,具有长期性质。
Waugh和Norman借用了James的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两个术语,提出了两种记忆说。
(二)两种记忆说的基本内容(一般掌握)Waugh和Norman的初级记忆(Primary memory)和次级记忆(Secondary memory)指的是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他们首创用框图来表示这两种记忆系统。
二、两种记忆存在的证据(了解)1、临床和动物实验临床经验表明,许多脑损伤者常常不能回忆出受伤前几秒发生的事情,但对受伤前几分钟或几小时之间发生的事情都能很好的回忆出来。
这种逆向性遗忘说明短时记忆受到损害,而长时记忆未受到影响。
后来Lyuch和Yarnell(1973)研究脑受伤运动员的遗忘情况。
他们跟脑受伤的运动员谈话,一次是受伤后30秒内进行,一次是受伤后3-5分钟进行,并每隔5-20分钟进行一次。
以未受伤的球员做对照。
结果发现,30秒内谈话时,受伤球员能够准确地回忆出他当时地比赛情景,但5分钟后,他们就不能回忆了,这表明,刚刚受伤之前发生地事情只能被暂时贮存下来,之后立即遗忘,没有转入长时记忆。
临床还发现,癫痫病患者被切海马后,病人出现了有趣地记忆丧失模式,他对术前发生地事情记忆得很好,但是不能记住新东西,如不认是新结识的朋友,每次见面都要重新做自我介绍。
在这个意义上,这位病人只能生活在过去。
动物实验中也得到了类似的资料,高等动物被摘掉海马以后,原来已经习得的反应保持无损,但是新的反应难以形成或者保持。
一些电休克实验也证明了短时记忆的存在。
2、自由回忆实验(难点和重点掌握)Free recall是Ebbinghaus首先发展出来的,Murdock(1962)让被试听一个由30个词构成的词表,每次呈现一个词,每次1秒,然后进行自由回忆,根据结果得到一条系列位置曲线。
P108 系列位置效应是说被试对起始部分(首因效应)和结尾部分(近因效应)的内容回忆成绩较好,而对中间部分的内容回忆较差。
对此结果的两种解释:抑制说和两种记忆说。
P108应综合起来看待这一问题,比如首因效应既是由于没有后摄抑制所致,又因为起始部分得到了较多的复述。
根据系列位置效应提出的两种记忆说仍是一种假设,需要用实验进一步予以证实。
如果存在两种记忆,那么通过实验可以使系列位置中的一部分内容的记忆改变不影响另一部分的记忆。
这样可做出两个预测:(1)增加刺激的呈现时间,使被试通过更多的复述,使更多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但不影响短时记忆;(2)进行延缓回忆并防止被试回忆,以此干扰短时记忆,降低近因效应,但不影响长时记忆。
Murdock(1962)的实验证实了第一个预测。
Glanzer和Cunitz (1966)的实验证实了第二个预测。
此外,Baddeley和Warrington(1970)研究了健忘病人在自由回忆条件下的系列位置效应,结果发现健忘病人与常人有相同的近因效应,但其首因效应较差。
这一结果也支持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区分开来。
1977年Campione和Brown还发现智力落后儿童通常有近因效应,但无首因效应。
两种记忆说的出现,不仅引出了记忆结构问题的研究(如后来提出了信息加工三级加工模型),还促进了记忆机能方面的一系列研究,如容量、编码、保持时间、工作记忆等。
第二节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2课时)两种记忆说的一个缺陷就是认为信息直接进入短时记忆,然后进入长时记忆,实际上人必须首先通过感知获取外界信息,才能将其存贮,所以记忆系统不应从短时记忆开始,而应有一个更早的记忆阶段:Sperling(1960)证实了感觉记忆的存在,这样两种记忆说得以发展,出现了多存贮模型,或说信息三级加工模型。
(感觉记忆特性:容量,9个项目或者更多;持续时间短,图像记忆280ms;编码方式是刺激的其他模式或资本,即直接编码。
)一、Atkinson-Shiffrin的记忆系统模型(重点掌握)这是多存贮模型的代表模型,他们把记忆分成三种贮存:感觉登记、短时贮存和长时贮存。
他们区分的记忆和记忆贮存两个概念。
前者指保持信息,后者指保持记忆信息的结构成分,即现在所说的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多存贮模型的基本思想:1、记忆的结构由三部分组成2、信息的流程,从感觉记忆―――短时贮存―――长时贮存,也可直接从感觉登记到长时贮存模型,长时贮存的信息可以被提取到短时贮存中以处理当前的信息。
3、短时贮存是一个工作台,主要有两个功能:第一是感觉登记和长时记忆之间的缓冲器。
从感觉记忆来的信息可以在短时贮存中暂时保持。
短时贮存就是一个缓冲器,在没有复述的条件下,信息可以在此保持15-30秒,信息随复述而得以保持下来,这样就可以把缓冲器称作复述缓冲器。
第二是短时贮存是一个信息加工器,可以使短时贮存中各槽道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
见图p124。
槽道是指短时贮存的空间结构,短时贮存的容量有限,因此,槽道只有几个。
进入短时贮存的信息占据槽道,新来的信息可以挤掉槽道中原有的信息。
4、信息从一个贮存转到另一个贮存,多半是受人控制的,如从感觉登记中选择信息使之进入短时贮存;可把注意转向新的项目,可依据长时记忆的信息,对进入短时贮存的信息进行归类等等。
二、模型的扩展(难点)Shiffrin和Atkinson(1969)对他们自己提出的模型进行了扩展。
首先,三个记忆系统均受意识的控制,控制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
其次,三个贮存都可以引起反应。
再次,长时记忆是一种自寻址记忆(self-addressing memory),自寻址记忆是指长时记忆的信息分门别类地存储地,只要找到信息原来地存储位置就可以把所需内容提取出来。
最后,据新地研究成果,特别是Tulving等人地批评,即认为长时贮存的信息是不会消退的,因此在扩展模型中没有再画出长时贮存的信息遗忘。
Musson(1990)将记忆信息地流动和信息控制结合起来,提出了一个更为合理的模型,如下图。
三、典型地记忆信息的三级加工模型(重点掌握)这是Shiffrin和Atkinson模型的简化。
对这一模型的解释有两种:一种强调结构,由3个加工阶段构成;二时强调加工过程,离开了原义。
讨论:信息加工活动的结构和功能。
第三节加工水平说(2课时)70年代以来,以Craik&Lockhart(1972)为代表的一些心理学家对多存贮模型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他们认为将记忆区分为几个阶段,不但将事物简单化,而且回避了更有意义的问题——加工水平问题。
如果说多存贮说是从记忆结构出发,来说明信息加工的操作和过程,那么,Craik等人则正好相反,他们是从信息加工的操作来说明记忆系统,由此推出了加工水平说。
一、加工水平说(一般掌握)加工水平说总的设想是:进入加工系统的信息受到一系列的分析,从表浅的感觉分析开始到较深的、较复杂的、抽象的和语义的分析。
感觉分析如同“鬼蜮”模型中特征鬼的作用,进行的是特征分析,较深水平的加工涉及模式识别和意义提取。
加工水平越深,越会进行更多的语义分析和认知分析,记忆的效果也就越好。
比如,对一个“词”的识别,在开始阶段,是对这个词的物理特征的分析,然后将这个词语储存的信息(过去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最后认识这个词的意义。
按照加工水平说,记忆实质上是信息加工的副产品,记忆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直接函数。
那些受到深层分析,与长时记忆信息进行精细联想的项目会产生较强的记忆痕迹,并且可持续较长时间,反之亦然。
Craik和Tulving(1975)的不随意学习实验支持了他们的理论。
从反应时和再认正确率可以看到(1)加工越深,所需时间就越多;(2)加工越深,在人成绩就越好。
这证明了记忆痕迹是加工深度的函数,支持了加工水平说。
另一些心理学家如Bower&Karlin(1974)、Rogers(1977)等的实验也支持了加工水平说。
二、关于复述(重点掌握)复述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多存贮模型中,它是联结短时存贮和长时存贮的一个必要条件。
(一)复述的功能1、保持功能2、转换功能(二)保持复述和精细复述加工水平说对两种记忆说和多存贮说关于复述的转换机制提出了质疑,认为复述前不能导致较好的记忆效果或使信息转入长时记忆。
Craik和Lockhart(1972)区分了两种不同性质的复述,既保持复述(maintenance rehearsal)和精细复述(elaborative rehearsal)。
保持复述是一种简单的重复加工活动,它不能把正在加工的信息同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结合起来;精细复述是一种深层的加工活动,是将保持复述的材料加以组织,同长时记忆的信息结合起来。
Craik和Lockhart认为,保持性复述不能将信息转入长时记忆,只有精细复述才能把信息转入长时记忆,提高长时记忆的保持量。
三、加工一致性在Craik和Tulving(1975)的不随意学习实验中(p131图4-15)可以看到,语言、语义中做“是”反应地记忆成绩优于做“否”反应的记忆成绩。
从加工深度来说,“是”和“否”两种反应是一样的,然而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地再认成绩呢?Craik和Tulving (1975)认为,记忆寄过不仅依赖于对项目本身的加工,而且依赖于对项目语境地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