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测量方位角计算方法
- 格式:pptx
- 大小:378.54 KB
- 文档页数:19
实地测绘中的方位角与坐标计算引言:实地测绘作为一门应用广泛的工程学科,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正变得越来越精准和高效。
其中,方位角与坐标计算是实地测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决定了测绘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理论到实践,深入探讨实地测绘中方位角与坐标计算的方法和应用。
一、方位角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方位角是指测量线与正北方向之间的夹角,通常用度数表示。
在实地测绘中,我们常常使用全站仪、经纬仪等仪器来测量方位角。
具体计算方法是通过观测望远镜上的方位圈上的读数,再结合磁偏角、磁倾角等参数进行修正。
通过多次观测和计算,可以得到相对准确的方位角数据。
二、坐标计算的基本原理坐标计算是指根据已知的测量数据,通过特定的计算方法得出目标点的坐标值。
在实地测绘中,常用的坐标计算方法有三角测量法、导线测量法等。
在三角测量法中,通过测量目标点与已知基准点之间的距离和方位角,利用三角形的几何关系计算目标点的坐标值。
在导线测量法中,通过测量每一个线段的长度和方位角,再根据已知起点的坐标,通过累加和计算得出目标点的坐标值。
三、实地测绘中的方位角与坐标计算的应用方位角与坐标计算作为实地测绘的基本工具,广泛应用于土地测量、建筑工程、道路设计等领域。
例如,在土地测量中,方位角与坐标计算可以用于绘制土地界址线图、确定土地纠纷的范围等。
在建筑工程中,方位角与坐标计算可以用于测量建筑物的位置和大小,保证建筑物的合理布局。
在道路设计中,方位角与坐标计算可以用于确定道路的走向和布局,保证道路的安全性和通行性。
四、实地测绘中方位角与坐标计算的挑战与进展实地测绘中的方位角与坐标计算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地形复杂、测量误差、环境干扰等。
为应对这些挑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引入到实地测绘中。
比如,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全球定位信息,激光扫描技术可以获取更准确的地形数据。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方位角与坐标计算的准确性,还提高了测绘工作的效率和可靠性。
视力保护色: - 字体大小:大中小第六章→第三节→导线测量内业计算导线计算的目的是要计算出导线点的坐标,计算导线测量的精度是否满足要求。
首先要查实起算点的坐标、起始边的方位角,校核外业观测资料,确保外业资料的计算正确、合格无误。
一、坐标正算与坐标反算1、坐标正算已知点的坐标、边的方位角、两点间的水平距离,计算待定点的坐标,称为坐标正算。
如图6-6 所示,点的坐标可由下式计算:式中、为两导线点坐标之差,称为坐标增量,即:【例题6-1】已知点A坐标,=1000、=1000、方位角=35°17'36.5",两点水平距离=200.416,计算点的坐标?35o17'36.5"=1163.58035o17'36.5"=1115.7932、坐标反算已知两点的坐标,计算两点的水平距离与坐标方位角,称为坐标反算。
如图6-6可知,由下式计算水平距离与坐标方位角。
(6-3)(6-4)式中反正切函数的值域是-90°~+90°,而坐标方位角为0°~360°,因此坐标方位角的值,可根据、的正负号所在象限,将反正切角值换算为坐标方位角。
【例题6-2】=3712232.528、=523620.436、=3712227.860、=523611.598,计算坐标方位角计算坐标方位角、水平距离。
=62°09'29.4"+180°=242°09'29.4"注意:一直线有两个方向,存在两个方位角,式中:、的计算是过A点坐标纵轴至直线的坐标方位角,若所求坐标方位角为,则应是A点坐标减点坐标。
坐标正算与反算,可以利用普通科学电子计算器的极坐标和直角坐标相互转换功能计算,普通科学电子计算器的类型比较多,操作方法不相同,下面介绍一种方法。
【例题6-3】坐标反算,已知=2365.16、=1181.77、=1771.03、=1719.24,试计算坐标方位角、水平距离。
闭合导线测量计算方法①.方位角计算(左角)已知A,B两点坐标,且AB的方位角为30°即αAB = 30°,可求出其它方位角如下:αBC = αAB + ∠B ±180° = 30°+ 60° + 180° = 270°αCD = αBC + ∠C ±180° = 270°+ 70°- 180° = 160°αDE = αCD + ∠D ±180° =160°+ 100° - 180° = 80°αEB = αDE + ∠E ±180° = 80° + 130° - 180° = 30°②.方位角计算(右角)已知A,B两点坐标,且AB的方位角为30°即αAB = 30°,可求出其它方位角如下:αBC = αAB + ∠B ±180° = 30°+ 60° + 180° = 270°αCD = αBC - ∠C ±180° = 270° - 290° + 180°= 160°αDE = αCD - ∠D ±180° =160°- 260° - 180° = 80°αEB = αDE - ∠E ±180° = 80° - 230° - 180° = 30°总结:角在左边用加法,角在右边用减法(左加右减);在求方位角时,两个角相加或相减得出来的得数大于180°则减去180°,若小于180°则加上180°(大减小加)。
如何进行导线测量和三角测量的计算导线测量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技术任务,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测量工程、电力工程等领域。
而三角测量是导线测量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可以用于测量难以直接测量的距离、高度等。
导线测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其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测量两个点的距离和方位角,然后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导线的长度和坐标。
这个过程中需要使用三角函数来进行计算。
首先,我们需要通过测量仪器(如全站仪)测得两个点的距离和方位角。
这些数据可以用极坐标法表示,其中距离是点到某一原点的距离,方位角是从某一基准方向起始,逆时针旋转的角度。
在进行计算之前,我们需要将测得的数据转换为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
具体方法是利用三角函数计算出两个点的x、y坐标,然后通过向量运算得出导线的坐标和长度。
这个过程中,常用到的三角函数有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 假设测量的起始点为A(x1, y1),测得的距离为d1,方位角为α1;终点为B(x2, y2),测得的距离为d2,方位角为α2。
2. 将极坐标转换为直角坐标,可得到两个点的x、y坐标:- A点:x1 = d1 * cos(α1),y1 = d1 * sin(α1)- B点:x2 = d2 * cos(α2),y2 = d2 * sin(α2)3. 利用向量运算,计算出导线的坐标差值dx和dy:- dx = x2 - x1- dy = y2 - y14. 计算导线的长度L:- L = sqrt(dx^2 + dy^2)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得到导线的长度和坐标。
这些数据对于土木工程和测量工程中的定位、设计和施工等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测量中,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还需要进行误差校正和数据处理。
在进行计算之前,需要对仪器和测量数据进行检查,排除人为误差和仪器偏差带来的影响。
此外,还需要进行数据的平差处理,使用各种数学模型来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导线方位角计算公式
导线方位角是指导线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与正北方向之间的夹角。
在工程测量中,常常需要测量导线方位角,因为了解导线方位角能够
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规划和施工。
因此,计算导线方位角的公式也
非常重要。
导线方位角计算公式如下:
s = atan((y2 - y1) / (x2 - x1))
其中,s代表导线的方位角;y2和y1是导线起点和终点的纵坐标;x2和x1是导线起点和终点的横坐标;atan是反正切函数。
这个公式可以通过手工计算或使用计算器等工具进行计算。
无论
使用手工还是工具,都需要始终保持精准,确保结果准确无误。
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计算多条导线的方位角,因此我们需要
注意一些细节,例如确定坐标系中的正北方向,选择适当的单位制等。
此外,我们需要注意到,这个公式只适用于导线起点和终点的坐
标都在同一时刻的情况。
如果测量的导线是多段的,或者坐标是在不
同的时间点测量得到的,我们需要用其他的方法来计算导线方位角。
总之,导线方位角的计算公式在实际工程测量中非常重要,因为
它能够帮助我们确定导线的走向和位置,从而保证设计和施工的精度
和可靠性。
有了这个公式,我们就可以更好地进行测量、规划和管理,为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导线测量常用计算公式导线测量是土木工程或电气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用于确定建筑物的位置、土地边界以及计算地形的变化等。
在导线测量中,有很多常用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或测量师进行精确的测量和计算。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导线测量计算公式:1.距离计算公式:-垂直平距(垂距):D=SQRT((ΔN)^2+(ΔE)^2)-水平平距:H=SQRT((ΔN)^2+(ΔE)^2+(ΔH)^2)-斜距:L=SQRT((ΔN)^2+(ΔE)^2+(ΔH)^2)- 仰角:A = arctan(ΔH / H)-前视高差:h1=H1-H0-反视高差:h2=H0-H22.坐标计算公式:- 相对平差量:ΔX = (ΔN * cosα) + (ΔE * sinα)- 相对平差量:ΔY = (ΔN * sinα) - (ΔE * cosα)-新坐标X=X0+∑(ΔX)-新坐标Y=Y0+∑(ΔY)3.角度计算公式:- 方位角:I = arctan((ΔE2 - ΔE1) / (ΔN2 - ΔN1))-转角:θ=I2-I1-内角和:∑θ=∑(Ii)-外角和:∑θ=n*180°-∑(Ii)4.高程计算公式:-平均高程:H=(H0+H1+H2)/3-高程改正:ΔHi=Hi-H-净高差:Nh=h1+ΔH5.线性状况计算公式:-输沙率:Q=W/(T*B)其中,Q为输沙率,W为沙子的质量,T为时间,B为河道截面积。
6.面积计算公式:-梯形法计算面积:A={0.5*(a+b)*h}- 辛普森法计算面积:A = {h / 3 * (y0 + 4y1 + 2y2 + 4y3 + ... + yn)}7.建筑斜率计算公式:-百分比斜率:P=(ΔH/L)*100- 度数斜率:s = tan^-1(ΔH / L)这些计算公式是导线测量中常用的工具,可以帮助工程师或测量师在实际工作中准确地计算测量结果。
需要根据具体的测量需求和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并注意测量文档中的单位和精度要求,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闭合及附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方法(好东西)1. 导线方位角计算公式当β为左角时α前=α后+β左—180°当β为右角时α前=α后-β右+180°2. 角度闭合差计算fβ=(α始—α终)+∑β左—n*180°fβ=(α始-α终)-∑β右+n*180°3. 观测角改正数计算公式Vβ=±fβ/ n若观察角为左角,应以与闭合差相反的符合分配角度闭合差,若观察角为右角,应以与闭合差相同的符合分配角度闭合差。
4. 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X=X终—X始∑△Y= Y终-Y始Fx=∑△X测-∑△XFY=∑△Y测-∑△Y5。
坐标增量改正数计算公式VX=—Fx/∑D³DiVY=—FY/∑D³Di² ²所以: ∑VX= - Fx ∑VY= - FY6. 导线全长绝对闭合差F=SQR(FX^2+FY^2)7.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K=F/∑D=1/∑D/F8. 坐标增量计算导线测量的内业方法本人不才悉心整理出来的望能给同行业人士提供点资料(一)闭合导线内业计算已知A点的坐标XA=450.000米,YA=450。
000米,导线各边长,各内角和起始边AB 的方位角αAB如图所示,试计算B、C、D、E各点的坐标。
1角度闭合差:图6—8 闭合导线算例草图角度的改正数△β为:2、导线边方位角的推算BC边的方位角CD边的方位角AB边的方位角右角推算方位角的公式:(校核)3、坐标增量计算设D12、α12为已知,则12边的坐标增量为:4、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因为闭合导线是一闭合多边形,其坐标增量的代数和在理论上应等于零,即:但由于测定导线边长和观测内角过程中存在误差,所以实际上坐标增量之和往往不等于零而产生一个差值,这个差值称为坐标增量闭合差。
分别用表示:缺口AA′的长度称为导线全长闭合差,以f表示。
由图可知:图6-9 闭合导线全长闭合差导线相对闭合差。
一、方位角的计算公式二、平曲线转角点偏角计算公式三、平曲线直缓、缓直点的坐标计算公式四、平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计算公式五、竖曲线上点的高程计算公式六、超高计算公式七、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八、标准差计算公式九、坐标中线测量与计算十、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和坐标测量步骤一、 方位角的计算公式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x 1:QD 的X 坐标 y 1:QD 的Y 坐标 x 2:ZD 的X 坐标 y 2:ZD 的Y 坐标 S :QD ~ZD 的距离 α:QD ~ZD 的方位角2. 计算公式:()()212212y y x x S -+-=1)当y 2- y 1>0,x 2- x 1>0时:1212x x y y arctg--=α 2)当y 2- y 1<0,x 2- x 1>0时:1212360x x y y arctg --+︒=α 3)当x 2- x 1<0时:1212180x x y y arctg--+︒=α 二、 平曲线转角点偏角计算公式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α1:QD ~JD 的方位角 α2:JD ~ZD 的方位角β:JD 处的偏角2. 计算公式:β=α2-α1(负值为左偏、正值为右偏)三、 平曲线直缓、缓直点的坐标计算公式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U :JD 的X 坐标 V :JD 的Y 坐标 A :方位角(ZH ~JD )T :曲线的切线长,2322402224R L L D tg R L R T ss s -+⎪⎪⎭⎫ ⎝⎛+=D :JD 偏角,左偏为-、右偏为+2. 计算公式:直缓(直圆)点的国家坐标:X ′=U+T cos(A+180°)Y ′=V+Tsin(A+180°)缓直(圆直)点的国家坐标:X ″=U+T cos(A+D)Y ″=V+Tsin(A+D)四、 平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计算公式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P :所求点的桩号B :所求边桩~中桩距离,左-、右+ M :左偏-1,右偏+1C :JD 桩号 D :JD 偏角 L s :缓和曲线长 A :方位角(ZH ~JD ) U :JD 的X 坐标 V :JD 的Y 坐标T :曲线的切线长,2322402224R L L D tg R L R T ss s -+⎪⎪⎭⎫ ⎝⎛+=I=C-T :直缓桩号 J=I+L :缓圆桩号s L DRJ H -+=180π:圆缓桩号K=H+L :缓直桩号2. 计算公式: 1)当P<I 时中桩坐标:X m =U+(C-P)cos(A+180°) Y m =V+(C-P)sin(A+180°)边桩坐标:X b =X m +Bcos(A+90°) Y b =Y m +Bsin(A+90°)2)当I<P<J 时()s230RL I P MA O π-︒+= ()()2390R I P I P G ---=中桩坐标:X m =U+Tcos(A+180°)+GcosO Y m =V+Tsin(A+180°)+GsinO()s290RL I P W π-︒=边桩坐标:X b =X m +Bcos(A+MW+90°) Y b =Y m +Bsin(A+MW+90°)3)当J<P<H 时()()R J P L M A R J P R L M A O s s πππ-+︒+=⎪⎭⎫⎝⎛-︒+︒+=909090 ()RJ P R G π-︒=90sin2中桩坐标:()O G R L M A R L L A T U X s ss m cos 30cos 90180cos 23+⎪⎭⎫ ⎝⎛︒+⎪⎪⎭⎫ ⎝⎛-+︒++=π ()O G R L M A R L L A T V Y s ss m sin 30sin 90180sin 23+⎪⎭⎫ ⎝⎛︒+⎪⎪⎭⎫ ⎝⎛-+︒++=π ()RJ P W π-︒=90边桩坐标:X b =X m +Bcos(O+MW+90°)Y b =Y m +Bsin(O+MW+90°)4)当H<P<K 时()sRL K P MMD A O π230180-︒-︒++= ()2390R P K P K G ---=中桩坐标:X m =U+Tcos(A+MD)+GcosO Y m =V+Tsin(A+MD)+GsinO()s290RL K P W π-︒=边桩坐标:X b =X m +Bcos(A+MD-MW+90°) Y b =Y m +Bsin(A+MD-MW+90°)5)当P>K 时中桩坐标:X m =U+(T+P-K)cos(A+MD) Y m =V+(T+P-K)sin(A+MD) 边桩坐标:X b =X m +Bcos(A+MD+90°) Y b =Y m +Bsin(A+MD+90°)注:计算公式中距离、长度、桩号单位:“米”;角度测量单位:“度”;若要以“弧度”为角度测量单位,请将公式中带°的数字换算为弧度。
二 计算坐标与坐标方位角的基本公式 控制测量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测量和计算求出控制点的坐标,控制点的坐标是根据边长及方位角计算出来的。
下面介绍计算坐标与坐标方位角的基本公式,这些公式是矿山测量工中最基本最常用的公式。
一、坐标正算和坐标反算公式 1.坐标正算根据已知点的坐标和已知点到待定点的坐标方位角、边长计算待定点的坐标,这种计算在测量中称为坐标正算。
如图5—5所示,已知A 点的坐标为A x 、A y ,A 到B 的边长和坐标方位角分别为AB S 和AB α,则待定点B 的坐标为ABA B AB A B y y y x x x ∆+=∆+= }(5—1) 式中AB x ∆ 、AB y ∆——坐标增量。
由图5—5可知ABAB AB AB AB AB S y S x ααsin cos =∆=∆ }(5—2) 式中AB S ——水平边长;AB α——坐标方位角。
将式(5-2)代入式(5-1),则有ABAB A B AB AB A B S y y S x x ααsin cos +=+= }(5—3)当A 点的坐标A x 、A y 和边长AB S 及其坐标方位角AB α为已知时,就可以用上述公式计算出待定点B 的坐标。
式(5—2)是计算坐标增量的基本公式,式(5—3)是计算坐标的基本公式,称为坐标正算公式。
从图5—5可以看出AB x ∆是边长AB S 在x 轴上的投影长度,AB y ∆是边长AB S 在y 轴上的投影长度,边长是有向线段,是在实地由A 量到B 得到的正值。
而公式中的坐标方位角可以从0°到360°变化,根据三角函数定义,坐标方位角的正弦值和余弦值就有正负两种情况,其正负符号取决于坐标方位角所在的象限,如图5—6所示。
从式(5—2)知,由于三角函数值的正负决定了坐标增量的正负,其符号归纳成表5—3。
图5—5 坐标计算图5—6 坐标增量符号表5—3 坐标增量符号表坐标方位角(°)所在象限坐标增量的正负号⊿x ⊿y0~9090~180180~270 ⅠⅡⅢⅣ+--+++--例 1 已知A 点坐标A x =100.00m ,A y =300.10m ;边长AB s =100m ,方位角AB α=330°。
建筑工程测量坐标方位角推算为了计算导线点的坐标,首先应推算出导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以下简称方位角)。
如果导线和国家控制点或测区的高级点进行了连接,则导线各边的方位角是由已知边的方位角来推算;如果测区附近没有高级控制点可以连接,称为独立测区,则须测量起始边的方位角,再以此观测方位角来推算导线各边的方位角。
如图7-1所示,设A 、B 、C 为导线点,AB 边的方位角αAB 为已知,导线点B 的左角为 β左 现在来推算BC 边的方位角αBC 。
由正反方位角的关系,可知:αBC = αAB - 180︒则从图中可以看出:αBC = αAB + β左 = αAB - 180︒ + β左 (7-1)根据方位角不大于360︒ 的定义,当用上式算出的方位角大于360︒,则减去360︒ 即可。
当用右角推算方位角时,如图7-2所示: αBA = αAB + 180︒则从图中可以看出αBC = αBA + 180︒ - β右 (7-2)用(7-2)式计算 αBC 时,如果 αAB + 180︒ 后仍小于 β右 时,则应加360︒ 后再减 β右。
根据上述推导,得到导线边坐标方位角的一般推算公式为:⎩⎨⎧-+︒±=右左后前ββαα180 (7-3) 式中:α前、α后 ——是导线点的前边方位角和后边方位角。
如图7-3所示,以导线的前进方向为参考,导线点B 的后边是AB 边,其方位角为 α前;前边是BC 边,其方位角为α前。
图7-2 坐标方位角推算示意图图7-1 坐标方位角推算示意图图7-3坐标方位角推算标准图180︒ 前的正负号取用,是当α后<180︒ 时,用“+”号;当α后>180︒ 时,用“-”号。
导线的转折角是左角(β左)就加上;右角(β右)就减去。
导线测量方位角计算导线测量方位角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用来确定导线所在方向的角度。
在实际测量中,可以通过不同的仪器和技术来测量方位角,包括经纬仪、全站仪、GPS等。
本文将介绍导线测量方位角的原理、测量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一、方位角的定义和原理方位角是指其中一方向与参考方向之间的角度。
在导线测量中,通常采用真北方向作为参考方向,即指向地球北极的方向。
方位角的正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取值范围为0°到360°。
测量方位角的原理是通过测量方向上两个点之间的角度来确定导线的方位角。
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仪器在两个点上的测量值来计算方位角,或者通过差分GPS获得更加精确的方位角。
二、导线测量方位角的方法1.经纬仪测量:经纬仪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位角的仪器,通过仪器上的方位角刻度来读取方位角的数值。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将仪器的刻度与参考方向对齐,然后读取指针所指的方位角数值。
2.全站仪测量:全站仪是一种现代化的测量仪器,可以测量方位角、水平角、垂直角等多个参数。
在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时,需要首先设置参考方向为北向,然后在两个点上测量方位角的数值。
3.GPS测量:GPS是一种卫星定位系统,可以用来测量方位角。
通过使用差分GPS技术,可以获得高精度的方位角数值。
在进行GPS测量时,需要确保接收到足够数量的卫星信号,并进行差分修正,以提高方位角的准确度。
三、导线测量方位角的注意事项1.在进行方位角测量之前,需要选择适当的测量仪器和技术。
如果需要高精度的方位角测量结果,可以选择全站仪或者差分GPS进行测量。
2.在测量过程中,需要确保仪器的设置正确。
比如在使用经纬仪进行测量时,需要将刻度与参考方向对齐;在使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时,需要将参考方向设置为北向。
3.需要保证测量过程中没有遮挡物,以防止信号的干扰。
比如在使用GPS进行测量时,需要确保接收到足够数量的卫星信号,并进行差分修正。
4.在进行方位角测量之前,需要进行仪器的校准。
日志上一篇:建筑放线下一篇:测量的人|返回日志列表∙分享∙转载∙复制地址∙选用信纸∙转发到微博灲子學测量μ 2010年01月20日 16:31 阅读(12) 评论(0) 分类:个人日记∙举报∙字体:大▼o小o中o大导线测量坐标方位角推算测绘专业中,象限是顺时针方向排列的。
左上角为第一象限。
1、第一象限方位角 = 象限角例如:象限角NE45 方位角=452、第二象限方位角 = 180-象限角例如:象限角SE45 方位角=180-SE45=135度3、第三象限方位角 = 180+象限角例如:象限角SW45 方位角=180+SW45=225度4、第四象限方位角 = 360-象限角例如:象限角NW45 方位角=360-NW45=315度方位角推算:方位角=(上一边方位)+(水平角)±180°即α1=α0+β±180°注意事项:若α0+β<180 则α1=α0+β+180°若α0+β>180 则α1=α0+β-180°如果计算出来的α1大于360,则α1=α1-360°标签象限方位角导线推算坐标∙举报∙字体:大▼o小o中o大∙分享∙转载∙复制地址∙选用信纸∙转发到微博本文最近访客∙飘落的思念lv23:17删除记录∙科比布莱恩特lv3-17∙学海无崖lv2-19∙探路者lv上一篇:建筑放线下一篇:测量的人|返回日志列表评论看完此日志,是不是也有很多感受,赶快点评一下吧。
主人很期待哦!关闭提示还没有人发表评论来坐第一个沙发发表评论系统正在进行升级维护中,暂不支持日志评论,敬请谅解!表情礼物 | 更多功能附加功能展开匿名评论发表取消 (可按Ctrl+Enter发表)。
1)绘制计算草图,在表内填写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2)计算角度闭合差:f β= ∑β测-∑β理= ∑β测-(n-2)×1800 角度容许闭合差的计算若: f β≤ f β容,则:角度测量符合要求,否则角度测量不合格,则1)对计算进行全面检查,若计算没有问题,2)对角度进行重测3)调整角度闭合差,并计算改正后的角度:角度改正数: (n —测角个数)角度改正数计算,按角度闭合差反号平均分配。
4)按调整后的角度推算各边的方位角:α前、 α后表示导线前进方向的前一条边的坐标方位角和与之相连的后一条边的坐标方位角。
β左 为前后两条边所夹的左角, β右为前后两条边所夹的右角。
5)计算坐标增量:6)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坐标增量的符号取决于12边的坐标方位角的大小理论上:实际上:坐标增量闭合差可以认为是由导线边长测量误差引起的;i f v n ββ=-AB AB A B AB AB AB A B AB D y y y D x x x ααsin cos =-=∆=-=∆⎭⎬⎫-+=+-=右后前左后前βααβαα180180∑∑=∆=∆00理理y x ⎪⎪⎭⎫ ⎝⎛∆-∆=∆-∆=∑∑∑∑理测理测y y f x x f y x ∑∑∆=∆=测测y f x f y x7)调整坐标增量闭合差:8)计算改正后的增量:检核条件:9)按改正后的增量推算各点坐标。
依次计算各导线点坐标,最后推算出的终点1的坐标,应和1点已知坐标相同。
∑∑-=-=y y x x f v f v yi i i xii i v y y v x x +∆=∆+∆=∆改改∑∑=∆=∆00理理y x 改改i i i i i i y y y x x x ∆+=∆+=--11。
工程测量人员使用手册全站仪测量及导线计算常用公式全集二〇一二年三月十五日目录一、方位角的计算公式二、平曲线转角点偏角计算公式三、平曲线直缓、缓直点的坐标计算公式四、平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计算公式五、竖曲线上点的高程计算公式六、超高计算公式七、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八、标准差计算公式九、坐标中线测量与计算十、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和坐标测量步骤一、 方位角的计算公式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x 1:QD 的X 坐标 y 1:QD 的Y 坐标 x 2:ZD 的X 坐标 y 2:ZD 的Y 坐标 S :QD ~ZD 的距离 α:QD ~ZD 的方位角2. 计算公式:()()212212y y x x S -+-=1〕当y 2- y 1>0,x 2- x 1>0时:1212x x y y arctg--=α 2〕当y 2- y 1<0,x 2- x 1>0时:1212360x x y y arctg --+︒=α 3〕当x 2- x 1<0时:1212180x x y y arctg--+︒=α 二、 平曲线转角点偏角计算公式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α1:QD ~JD 的方位角 α2:JD ~ZD 的方位角β:JD 处的偏角2. 计算公式:β=α2-α1〔负值为左偏、正值为右偏〕三、 平曲线直缓、缓直点的坐标计算公式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U :JD 的X 坐标 V :JD 的Y 坐标 A :方位角〔ZH ~JD 〕T :曲线的切线长,2322402224R L L D tg R L R T ss s -+⎪⎪⎭⎫ ⎝⎛+=D :JD 偏角,左偏为-、右偏为+2. 计算公式:直缓〔直圆〕点的国家坐标:X ′=U+T cos(A+180°)Y ′=V+T sin(A+180°)缓直〔圆直〕点的国家坐标:X ″=U+Tcos(A+D)Y ″=V+Tsin(A+D)四、 平曲线上任意点的坐标计算公式1. 字母所代表的意义:P :所求点的桩号B :所求边桩~中桩距离,左-、右+ M :左偏-1,右偏+1C :JD 桩号 D :JD 偏角 L s :缓和曲线长 A :方位角〔ZH ~JD 〕 U :JD 的X 坐标 V :JD 的Y 坐标T :曲线的切线长,2322402224R L L D tg R L R T ss s -+⎪⎪⎭⎫ ⎝⎛+=I=C-T :直缓桩号 J=I+L :缓圆桩号s L DRJ H -+=180π:圆缓桩号K=H+L :缓直桩号2. 计算公式: 1〕当P<I 时中桩坐标:X m =U+(C-P)cos(A+180°) Y m =V+(C-P)sin(A+180°)边桩坐标:X b =X m +Bcos(A+90°) Y b =Y m +Bsin(A+90°)2〕当I<P<J 时()s230RL I P MA O π-︒+= ()()2390R I P I P G ---=中桩坐标:X m =U+Tcos(A+180°)+GcosO Y m =V+Tsin (A+180°)+G sinO()s290RL I P W π-︒=边桩坐标:X b =X m +Bcos(A+MW +90°) Y b =Y m +Bsin(A+MW +90°)3〕当J<P<H 时()()R J P L M A R J P R L M A O s s πππ-+︒+=⎪⎭⎫⎝⎛-︒+︒+=909090 ()RJ P R G π-︒=90sin2中桩坐标:()O G R L M A R L L A T U X s ss m cos 30cos 90180cos 23+⎪⎭⎫ ⎝⎛︒+⎪⎪⎭⎫ ⎝⎛-+︒++=π ()O G R L M A R L L A T V Y s ss m sin 30sin 90180sin 23+⎪⎭⎫ ⎝⎛︒+⎪⎪⎭⎫ ⎝⎛-+︒++=π ()RJ P W π-︒=90边桩坐标:X b =X m +Bcos(O+MW +90°)Y b =Y m +Bsin(O+MW +90°)4〕当H<P<K 时()sRL K P MMD A O π230180-︒-︒++= ()2390R P K P K G ---=中桩坐标:X m =U+Tcos(A+MD)+GcosO Y m =V+Tsin(A+MD)+GsinO()s290RL K P W π-︒=边桩坐标:X b =X m +Bcos(A+MD-MW +90°) Y b =Y m +Bsin(A+MD-MW +90°)5〕当P>K 时中桩坐标:X m =U+(T+P-K)cos(A+MD) Y m =V+(T+P-K)sin(A+MD) 边桩坐标:X b =X m +Bcos(A+MD +90°) Y b =Y m +Bsin(A+MD +90°)注:计算公式中距离、长度、桩号单位:“米〞;角度测量单位:“度〞;假设要以“弧度〞为角度测量单位,请将公式中带°的数字换算为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