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次课中原旅游区(一)
- 格式:ppt
- 大小:9.55 MB
- 文档页数:46
《中原旅游区》课件- (一)《中原旅游区》课件:走进历史文化名城《中原旅游区》课件是一份涵盖河南省十八个市的旅游课件资料。
这份课件主要介绍了中原地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如郑州、洛阳、开封等,旨在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中原文化,感受中原之美。
一、目录首先,这份课件的目录十分清晰,方便了读者的查阅。
目录上列出了中原旅游区的基本情况、历史文化遗存、自然景观和特色旅游节庆等内容。
将每个内容子项都清晰地罗列在目录中,让读者能够迅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主题,也能更好地了解中原旅游的全貌。
二、历史文化遗存中原旅游区的地理位置是中国的文化中心,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
因此,这份课件的重点之一就是介绍各个历史文化遗存。
这个板块中,分别介绍了豫东岳阳楼、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等等,丰富了游客的文化知识,加深了对中原文化的理解。
三、自然景观除了历史文化遗存之外,这份课件还介绍了中原旅游区的自然景观。
其中包括了太行山、云台山、龙虎山、万仙山等地的自然景点。
这些景观既有雄奇壮观的山脉、岩石和湖泊等,也有翠绿的植物以及丰富的动物资源。
这个板块中除了介绍各自然景点的特点外,还会详细介绍各个自然景观的历史、地理、生物等方面知识,使游客对这些景点有更深的感性认识。
四、特色节庆最后,这份课件还介绍了中原旅游区的特色节庆活动,如郑州舞火龙、焦作花会、三门峡黄河国际旅游节等。
这些节庆活动不仅有传统的庆祝方法和习俗,而且结合了当今流行的娱乐和文化元素。
同时进行了线上和线下的多元化活动,以更好的方式来吸引国内外游客的共同参与。
总的来说,《中原旅游区》课件是一份能够很好地帮助游客全面了解中原文化、愉悦旅游的课件。
通过诸多创新设计,如目录清晰,分版块介绍,多角度展示、丰富多彩的内容,开展不同形式的交互式辅助学习,让游客可以在游览中既学习又享受到河南旅游的乐趣,同时能够更好地销售河南这个旅游城市的品牌形象,提升河南的旅游业发展。
《中原风采》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河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一些著名的名胜古迹。
2、通过学习了解一些名胜和文物的背景意义,来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热爱河南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中原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名胜古迹。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河南地理位置:
河南,古称中原、豫州、中州,简称“豫”,因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
河南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是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
2. 地形地貌
河南省呈西高东低地势,北、西、南三面千里太行山脉、伏牛山脉、桐柏山脉、大别山山脉延省界呈半环形分布;中、东部为黄淮海平原;西南部为南阳盆地。
河南省境内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别占总面积的55.7%、26.6%、17.7%。
灵宝市境内的老鸦岔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最低处在固始县的淮河出省处,仅23.2米。
3.河南名胜古迹
二、课程目标
通过放映ppt和老师的讲解。
让学生们对河南的名胜古迹有一定的了解。
三、课堂交流
请一些同学们谈谈他们对于老师所提及的一些景点及文物的了解,同学可以自由讨论有关的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次课的学习。
我们对于中原地区的地理位置和一些著名景点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大家在以后要保护国家的文化遗产,爱护文物,保护环境。
五、课后作业
对课堂上学习的某一个景点或某一文物的历史写一篇作文。
小学生一年级游记:中原大佛游记中原大佛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的尧山风景区,坐落于拥有千年历史的中州名刹佛泉寺。
这里青山环抱,绿水环绕,风景秀美。
因为天公不作美,早上出发的时候,天空飘着密密的小雨,我心中想:“看来今天是看不成大佛了。
”说也奇怪,等我们到达的时候,雨竟然停了,虽然空气中有一股湿湿的感觉,山上云雾缭绕,但一点也不妨碍我们此行的兴趣。
跨进景区大门,眼前就表现一副宏伟,庄重的图画,一座宏大庄严的寺院后,只见一段白色的天梯直达云霄,因为山中有雾,所以看不到大佛,当地人说:“天晴的时候,离的很远,就能够看到大佛的全貌。
”今天真是我的遗憾呀!站在天梯下边向上看,一副汉白玉雕刻的大型浮雕直达云霄,两边是人行的天梯,我们拾级而上,开始的时候还能够,我是跑着上的,一会儿功夫,我就开始大口大口的喘气了,真是累呀!爬到大约一半的时候,我就有点泄气了,看看上面,要走的路好像是没有尽头,看看下面,一群群的游客变得好小,这时,我真想不上了,但我想起老师告诉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半途而废,我就又鼓起勇气,慢慢的往上爬,终于我爬完了天梯,眼前是一个圆形的愿心台,和北京的天坛有点相似,但比天坛可大多了,导游说占地80多亩呢!愿心台后面是朝佛大道,再经过一段天梯后,到达礼佛台,听说这两项也是第一的。
礼佛台后面就是当代天下第一的中原大佛,站立在莲花座中,佛像庄严祥和,气势宏大。
大佛总高208米,佛像用铜3300吨,黄金108公斤,特殊钢15000多吨,为世界第一大铜铸立佛,造型庄严、气势独特,体魄伟岸,形态端美。
坐着电梯到达佛像的脚下,抬头看大佛,我才感觉到我的渺小,我还没有大佛的脚高呢!我不禁感叹道:“铸造工艺者的技艺真是高超呀!”回家的时候,我又一次回头看处于大山怀抱中的中原大佛,虽然不能清晰的看到,但在我心中,大佛巍然耸立在青山绿水中,中原大佛,不愧为亚洲第一佛。
中原名胜古迹名山海景旅游景区介绍陕西一、华山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海拔2154.9米居五岳之首,位于陕西省西安以东120公里历史文化故地渭南市的华阴县境内,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黄河,南依秦岭,是秦岭支脉分水脊的北侧的一座花岗岩山。
凭藉大自然风云变换的装扮,华山的千姿万态被有声有色的勾画出来,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华山不仅雄伟奇险,而且山势峻峭,壁立千仞,群峰挺秀,以险峻称雄于世,自古以来就有"华山天下险"、"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正因为如此,华山多少年以来吸引了无数勇敢者。
奇险能激发人的勇气和智慧,不畏险阻攀登的精神,使人身临其境地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
我国古书中早就有关于华山的记载。
最早述及华山的古书,据说是《尚书·禹贡》篇,但最初华山叫"惇物山",华山被称为西岳与东岳泰山并称,最早见于《尔雅·释山》一书。
西岳这一称呼据说是因周平王迁都洛阳,华山在东周京城之西,故称"西岳"。
以后秦王朝建都咸阳,西汉王朝建都长安,都在华山之西,所以华山不再称为"西岳"。
直到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建立了东汉政权,华山就又恢复了"西岳"之称,并一直沿用至今。
二、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从葬坑位于临潼宴寨乡,在秦始皇陵园东侧1500米处。
这是一个浩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1974年春,当地农民在打井时,从2米多深的地下挖出陶俑人头的碎片,一时议论纷纷。
这一偶然发现,引起了考古部门极大的重视,从此揭开了尘封地下2000多年的文化宝库。
在发现一号坑和三号坑以后,又于1976年发现二号坑。
一号坑局部挖掘,以于1979年开放;三号坑全部发掘,于1989年开放;二号坑从1994年3月开始挖掘。
秦俑坑坐西向东,3座坑呈品字形排列。
3座坑计有陶俑陶马8000余件。
自从一号坑开放以来,秦俑博物馆以接待国内外观众近3000万,数十个国家的元首亲临参观,无不赞不绝口。
导游科目五面试导游词一山西:玄中寺2019-03-0509:34山西导游词(中文+外文)景点讲解中文考生:类别一:宗教古建(1)云冈石窟:云冈石窟的开凿历史;第5〜6窟的窟制特点、艺术特征,中心塔柱的功用;昙曜五窟的建造历史及艺术、宗教特征;云冈石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地位。
注:前两项可任选一项重点讲解(2)悬空寺:悬空寺与周围环境和谐相融体现出其特殊的选址;“半插飞梁为基”等高超的建筑手法在悬空寺的运用;悬空寺“三教殿”的宗教特色及历史意义。
(3)应县木塔:木塔的建筑特色;木塔的文化内涵;木塔的建造历史、社会地位及其功能。
(4)显通寺:显通寺所代表的五台山建寺历史,及其作为青庙之首的历史渊源:中轴线七重大殿,可选择三大特色殿或大文殊殿、千钵文殊殿进行讲解;显通寺在五台山的宗教地位。
(5)佛光寺:全国仅存三座完整的唐代木结构建筑在山西;梁思成夫妇发现佛光寺;东大殿的建筑特征和历史标识;东大殿的唐代彩塑;建于金代的文殊殿是“减柱营造法”的成功范例。
类别二:晋商文化(1)中国煤炭博物馆:社会地位;煤炭生成厅;模拟矿井(古代到现代的煤炭开采方式的演变)。
(2)晋祠:晋祠是祠庙式园林建筑、“剪桐封地”的历史典故;以中轴线为主,介绍晋祠的三大国宝建筑、晋祠三绝;可延伸讲解晋祠三大名匾、三大名泉。
(3)乔家大院:乔家大院的建筑布局、文化内涵;民俗展览中展示出的晋中民俗特征;乔氏家族诚信从商折射出的晋商精神。
(4)平遥古城:平遥古城的布局特点;平遥古城墙城防设施的主要特点及文化内涵;日升昌票号产生的历史背景、经营特色、用人制度以及对现代金融业的影响或借鉴作用;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完整概念和重要价值。
(5)绵山:绵山的历史背景及寒食节的由来;大罗宫、抱腹岩及云峰寺等景观可择一重点讲解;绵山所弘扬的忠孝文化一一忠孝文化的发源地。
类别三:寻根觅祖(1)普救寺:“天下佛寺不言情,普救寺中情意浓”一一普救寺和《西厢记》的关系;普救寺莺莺塔的回音建筑原理;顺着《西厢记》“拷红”、“西厢待月”等典型的故事情节,揭示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中国旅游地理》第八章中原旅游区河南旅游亚区教案今天所讲的内容是《中国旅游地理》第八章中原旅游区第二讲——河南旅游亚区。
下面,我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说明。
一、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理论知识不扎实,实践能力缺失的现状,在三维目标制定中,我首先确定了本课教学的知识目标:(1)了解河南旅游亚区的旅游资源特点、分布和经典旅游路线(2)通过让学生尝试设计自助游旅游线路,将河南旅游景点知识内化,巩固知识点知识目标的确立使学生有效的掌握了理论知识,如何把知识与能力相结合,是我们大学教学中的重重之重,为此我把能力目标确定为:(1)通过“任务引领”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独立收集分析归纳整合资料,团队合作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本次课的内容,增强学生的家乡自豪感(2)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3)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区域旅游资源整合规划,结合旅游资源特点、分布和交通选择设计自助游旅游线路,激发学生对旅游规划设计的兴趣。
教学难点:在如何通过“任务引领”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训练。
三、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学习兴趣低,实践热情高,分析能力强的特点,设计以下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
本课程针对大三学生思维活跃,有想法,讨厌刻板枯燥的学习环境等特点,选择在导入新课时播放河南旅游宣传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河南旅游资源及其环境学习的热情。
2、问题教学法。
为降低学生首次设计路线的难度,以平顶山旅游路线为例,通过递进式提问,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思考,开动脑筋,寻找答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加以启发引导,分析总结出旅游线路设计原则。
3、任务教学法。
在上节课结束时布置任务,让学生自由组合,各组人数相当,根据任务要求,在课下收集资料,整合信息,合作讨论,设计任意的河南旅游路线,并准备PPT做好讲解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