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定义、
- 格式:doc
- 大小:93.00 KB
- 文档页数:4
天然气的质量标准与控制天然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源,其在生产、工业和日常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使用天然气的过程中,其质量标准和控制成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本文将从天然气的定义、质量标准和控制方面分别进行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
一、天然气的定义天然气是指存在于地下内部的一种混合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同时还含有少量的乙烷、丙烷、丁烷和其他烃类。
天然气一般以地下的气田、油田和煤矿中发现,其开采需要经过探测、储存和输送等多个阶段。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因其燃烧后产生的废气和废物都较少,且对环境污染少,所以广泛用于工厂、发电站和家庭等场所。
二、天然气的质量标准天然气的质量标准是指根据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对其品质进行评定和监测的一种制度。
天然气的质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甲烷含量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组分,其含量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被使用。
国家规定的标准是甲烷含量不得低于90%。
2.湿气含量天然气中含有的水汽或水分称为湿气。
湿气含量过高会导致天然气的热值降低,从而导致有效燃烧的难度加大。
国家规定的标准是湿气含量不得超过10%。
3.硫化氢含量硫化氢是一种具有毒性和腐蚀性的有害气体。
天然气中硫化氢的含量越低,天然气的质量就越高。
国家规定的标准是硫化氢含量不得高于20mg/m³。
4.烃类组分天然气中烃类组分的含量不同,其热值和使用的场合也有所不同。
国家对天然气中乙烷、丙烷、丁烷等烃类组分含量都有一定的规定。
三、天然气的质量控制天然气的质量控制是指对天然气质量的检测、监测和管理的过程。
其主要目的是确保天然气的品质满足国家标准,同时降低天然气使用中的安全隐患。
1.天然气检测技术天然气的检测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检测和化学检测两种。
物理检测主要是通过测量天然气流量、温度和压力等物理参数,对天然气的质量进行评价。
化学检测主要是利用化学试剂对天然气的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以确定其中甲烷、乙烷、丙烷等烃类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含量。
天然气重要基础知识点1. 天然气的定义天然气是一种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主要包含甲烷(CH4)、乙烷(C2H6)、丙烷(C3H8)等烃类气体,以及少量的氮气(N2)、二氧化碳(CO2)和其他烃类气体。
它主要形成于地下沉积岩层中,常与石油一同存在。
2. 天然气的形成天然气的形成主要经历了有机物质生物降解、成岩作用和热解等过程。
在生物降解过程中,有机物质经过压力和温度的作用,逐渐转化为化石燃料。
这些化石燃料随着地质作用被埋藏在地下深处,形成沉积岩层,同时地下水中的压力和温度使有机物质进一步转化为天然气。
3. 天然气的开采与储存天然气一般通过钻井技术进行开采。
在确定天然气储层后,通过垂直或水平钻井进入储层,然后通过泵或压力使天然气到达地面。
为了方便储存和输送,天然气一般需要经过脱水、净化和压缩等处理。
4. 天然气的用途天然气广泛应用于家庭、工业和能源领域。
在家庭中,天然气常用于供暖、烹饪和热水等用途。
在工业领域,天然气可作为原材料或燃料使用,例如制造化肥、玻璃、塑料等。
另外,天然气也可用于发电、城市燃气供应和交通运输等方面。
5. 天然气的环保性与可持续性相较于煤炭和石油等化石燃料,天然气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较少,且燃烧效率高。
因此,天然气被认为是一种相对环保的能源选择,可以有效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此外,天然气储量相对较为充足,可视为一种可持续的能源形式。
总的来说,了解天然气的基础知识对于能源行业相关从业者、环境保护工作者以及普通公众都具有重要意义。
掌握天然气的形成、开采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一重要资源。
天然气基础知识大全一、天然气介绍天然气是指埋藏在地下的可燃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CH4)。
天然气形式主要有四种。
气田气由气井采出的可燃气体称为纯天然气或气田气。
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约占90%以上,此外还含有少量的乙烷(C2H6),丙烷(C3H8),硫化氢(H2S),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等,热值约为38MJ/Nm³。
凝析气田气凝析气田气是指在开采过程中有较多C5及C5以上的石油轻烃馏分可凝析出来,但是没有较重的原油同时采出的天然气。
其主要成分除含有大量的甲烷(CH4)外,还含有2%-5%的C5及C5以上碳氢化合物,热值约46MJ/Nm³。
石油伴生气石油伴生气是指在开采过程中与液体石油一起开采出来的天然气,是采油时的副产品。
它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约占70%-80%左右,还含有一些其它烷烃类,以及CO2,H2,N2等。
热值约为42MJ/Nm³。
煤矿矿井气煤矿矿井气是指从井下煤层中抽出的煤矿矿井气,是采煤的副产品。
实际上它是煤层气与空气的混合气。
其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和氮气(N2),此外还含有O2和CO等。
值得注意的是,矿井气只有当CH4含量在40%以上才能作为燃气供应,CH4体积组分在40%—50%时,矿井气热值约为17MJ/Nm³。
另外,天然气除了常规的气态形式存在于管道当中外,还可以经过加工,变成LNG和CNG。
LNG当天然气在大气压下,冷却至约-162℃时,天然气由气态转变成液态,称为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缩写为LNG)。
LNG无色.无味.无毒且无腐蚀性,天然气液化是一个低温过程,在温度不超过临界温度(-82摄氏度),对气体进行加压0.1MPa以上,液化后其体积约为同量气态天然气体积的1/600,LNG的重量仅为同体积水的45%左右,热值为52MMBtu/t,(百万英热单位/吨)(1MMBtu=2.52×108cal)。
天然气的名词解释
天然气:
1. 定义:天然气是指一种燃料,是由植物和动物体内经过多个演化阶段形成的碳氢化合物以及稀有气体构成的优质混合物,具有比煤更小的污染,但热量大,可作为传统燃料煤、油等的替代能源。
2. 成分:天然气由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等烃分子组成,其中甲烷占绝大部分,也有少量的氢气、二氧化碳、乙烯、丙烯、液态烃和烟碱等少量的烷烃成分。
3. 特点:
a. 热量大:每立方米燃烧时可产生热量大约是煤的2.7-2.8倍,可作为传统燃料煤、油的替代能源;
b. 污染小:每立方米烧完产生的烟气比煤气的污染物含量低几个数量级;
c. 易储运:天然气可直接输送销售,容易储存和携带;
d. 燃烧效率高:天然气燃料热能利用率高达85%-95%;
e. 价格便宜:相同的能量,天然气的价格比煤更便宜;
f. 可清洁燃烧:可以通过去除S02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用途:
a. 生活燃料:广泛用于居民取暖、商业取暖、工业蒸汽发动机燃料;
b. 生产燃料:可以用于石油化工、煤化工等工业部门,常用作煤气发生器燃料;
c. 汽车动力:可以代替汽油提供动力,转移燃料;
d. 预备视频:用于制冷,清洁灶具、干衣机等;
e. 能源源:可以用于发电厂与汽车动力等。
5. 供用状况:
a. 储量充足:全球消费量占石油总消费量的20%-30%,储量充足;
b. 优势分布:国内主要储量分布在华北地区,占总储量得比重最大;
c. 利用渗透:我国天然气利用渗透率始终维持在30%左右,居世界前列;
d. 消费领先:中国已跻身世界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消费量继续超过美国;
e. 独立性高:我国大部分燃气来自于国内可再生资源,具有很高的独立性。
天然气培训资料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家庭用气、交通运输等领域。
为了保证安全、高效地使用天然气,培训成为必要的环节。
本资料将介绍天然气的基本知识、安全使用和相关应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天然气,并掌握使用技能。
一、天然气的基本知识1. 天然气的定义与特点天然气是一种由甲烷等多种气体组成的非常丰富的化石燃料。
它具有高热值、低排放、易储存和运输等特点。
天然气广泛存在于地下岩石中,通过开采和加工可得到清洁能源。
2. 天然气的来源与形成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古代有机物的分解,在埋藏地下经过成煤、成油过程后形成。
通过地质勘探与钻探,可以找到潜在的天然气储层。
人类利用钻井技术将储层中的气体提取至地表。
3. 天然气的成分与用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还包括少量的乙烷、丙烷、丁烷等烃类气体。
它可以用作能源供应、工业原料、城市燃料和化学原料等多个方面。
二、天然气的安全使用1. 天然气的安全性问题天然气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安全使用至关重要。
要注意天然气的泄漏、火灾、爆炸和中毒等风险。
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并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与维护。
2. 天然气的泄漏处理一旦发现天然气泄漏,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首先切勿使用明火或产生火花的设备,防止引发火灾或爆炸。
然后关闭天然气供应阀门,打开附近的窗户,实施通风措施。
若泄漏无法控制,应及时报警,并迅速撤离现场,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
3. 天然气设备的安全检查安全检查是预防事故的重要环节。
使用天然气设备前,应检查和维护设备的完好性。
确保管道、阀门、压力表等部件没有损坏或渗漏。
同时,要保证设备周围通风良好,并遵守使用规范,避免错误操作导致安全隐患。
三、天然气在不同领域的应用1. 工业生产与能源供应天然气在工业领域广泛应用,用于发电、加热、炉膛燃烧等多种生产工艺。
其高效、低碳的特点,使其成为清洁能源的首选。
天然气也可作为城市燃气、锅炉燃料等用途,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业用气需求。
天然气输气管道设计及管理一、天然气概况1、天然气定义:从地下开采出来的可以燃烧的气体2、天然气来源:气田气,油田气。
3、天然气组成:60%~90%为甲烷和乙烷,10%~40%的丙,丁,戊烷及重烃,在工标状态下只有甲、乙、丙、丁烷为气态,其余都为液态。
二、输气管道概况1、输气管道分类:矿场集气管道,干线输气管道,城市配气管网2、世界著名大型输气管道:前苏联乌连戈依——中央输气管道,全系统由6条输气干线组成,最著名的属亚马尔输气管道。
该管道在苏联境内长4451km,建设了41座压缩机站和2座冷却站,经西西伯利亚地区穿越水域945km,穿越河流700余处。
3、中沧线是中国第一次采用燃气轮机驱动离心压缩机输送油田伴生气的输气管线。
4、西气东输管线包括:青海涩北至甘肃兰州(2000年开工,02年竣工投产),重庆忠县至武汉(2000年开工),塔里木至上海(02年7开工,全长400多千米,管径1016mm,操作压力10MPa)5、中国未来十年管网总体布局:两纵,两横,四枢纽(在北京,上海,信阳和武汉设立调度中心或分调度中心),五气库(在北京,上海,大庆,山东,和南阳建立地下储气库)6、管道防腐技术:从简单的人工除锈刷漆发展到外涂层与阴极保护和牺牲阳极相结合的联合保护。
自1964年开始使用阴极保护到今天,所有的输气管道上都建有阴极保护站,单站保护长度可达50~80km.输气管道的主要工艺设备包括压缩机组,阀门,计量设备和调压设备。
三、天然气的性质1、天然气的分类(1)按矿藏特点分:纯气藏天然气(在天然气开发过程中,不论何阶段流体在地层中均成气体,采出地面后可能有部分液体析出),凝析气藏天然气(矿藏流体在地层原始状态呈气态,但开采到一定阶段,随地层压力减小有部分烃类在地层中呈液态析出),油田伴生天然气(与原油共存,开采时与原油同时被采出,经油气分离得到的天然气)(2)按烃类组分关系分:干气(地层中呈气态,开采出后在管线设备中也不会有液态烃析出),湿气(地层中呈气态,在一般地面设备的温度、压力下有液态烃析出),富气(丙烷级以上烃类含量大于100 ml/m3),贫气(丙烷级以上烃类含量小于100 ml/m3)(3)按硫化氢、二氧化碳含量分:酸性天然气(含有显著地以上成分,要经过处理才能达到管输商品天然气的标准的天然气),洁气(以上含量甚微,不需净化处理的天然气)2、工程标准状态:20℃(293.15K),1.01325×10^5Pa,这是中国计量气体体积流量采用的标准标准状态:0℃(273.15K),1.01325×10^5Pa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P——气体压力,PaV——m kg或n kmol气体体积,m^3n——气体千摩尔数,kmolR——气体常数,Kj/(kg·k)T——气体温度,k实际气体状态方程:PV=ZRTZ——压缩因子,在工标或是标态下认为Z=14、露点定义: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逐渐降低气体温度,当天然气中水蒸气开始凝结时的温度。
天然气基础知识培训——王林目录v一、定义v二、成分v三、分类v四、主要参数v五、天然气优点v六、天然气危害v七、天然气安全预防v八、天然气发展及现状一、定义1、广义:天然气是指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一切气体,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中各种自然过程形成的气体。
2、狭义:是指动、植物遗体通过生物、化学及地质变化作用,在不同条件下生成、转移,并在一定压力下储集,埋藏在深度不同的地层中的优质可燃气体。
它是一种多组分的混合气态化石燃料,主要成分是烷烃,其中甲烷占绝大多数,另有少量的乙烷、丙烷和丁烷。
它主要存在于油田和天然气田,也有少量出于煤层。
二、成分主要成分为烷烃,其中甲烷占绝大多数,另有少量的乙烷、丙烷和丁烷,此外一般有硫化氢、二氧化碳、氮和水气和及少量一氧化碳及微量的稀有气体,如He氦和Ar氩等。
在标准状况下,1-5个碳原子的烃类为气体,5个碳原子以上为液体。
三、分类v1、矿藏特点:气田气、石油伴生气、凝析气田气、矿井气v2、烃类组成:湿气、干气。
湿度系数小于5%为干气v3、酸气含量:净气、酸气。
含硫量大于1g/m3的称酸气v4、储运方式:管道~、压缩~、液化~、四、主要参数—物理性质v无色、无味、无毒、无腐蚀性,易燃易爆。
v比空气轻四、主要参数—物理性质v天然气分子量v天然气是多组分的混合气体,本身没有一个分子式,因此不能象纯气体那样,由分子式算出其恒定的分子量,天然气的分子量是人们假想的分子量,它是把在0℃、760mmHg、体积为22.4L的天然气所具有的重量定义为该天然气的分子量,叫相对视分子量。
四、主要参数—物理性质v甲烷燃烧化学方程式v完全燃烧:v CH4+2O2==CO₂+2H2O(反应条件为点燃)v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v不完全燃烧:2CH 4+3O2=2CO+4H2Ov甲烷+氧气→一氧化碳+水蒸气四、主要参数—密度v天然气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气体的重量,以kg/m3表示。
天然气是多组分的混合物,各组分的密度也不相同。
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总结绪论1.天然气定义:系指从地层开发出来的、可燃的烃和非烃混合气体。
这种气体有的基本是以气态形式从气井中开采出来的,成为气田气;有的是随液体石油一起从油井中开采出来的,称为油田伴生气。
气田气约占世界天然气总量的60%,油田伴生气约占40%。
2.天然气主要用途:①热值高(平均达33MJ/m³),是理想的工业和民用燃料,用于发电、炼铁等工业生产和百姓生活;②作为化工原料用于化工生产,设计工农业、国防等各个领域。
3.输气系统的组成:主要有矿场集气管网、干线输气管道(网)、城市配气网和与这些管网相匹配的站、场装置组成。
4.输气系统的特点:①从生产到使用各环节紧密相连;②气体可压缩性对输气和储气有影响;③可充分利用地层压力输气。
5.天然气生产到使用的五个环节:采气-净气-输气-储气-供配气,这五个环节由三套管网相连,即矿场集气网、输气干线和城市配气网。
三套管网组成一个统一、连续、密闭的输气系统。
第一章天然气的物理化学性质1.天然气的组成:①烃类:甲烷(主要)乙烷、丙烷、丁烷、戊烷;②非烃类气体:硫化氢、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氢气和水蒸气、氦气、氩气;③水或盐水、固体颗粒;④注醇等化学药剂携带进入产气。
2.甲烷:无色,稍有蒜味。
比空气轻。
物理标况下相对密度为0.5524。
3.分类:按天然气的烃类组成的多少来分,可分为干气、湿气或贫气、富气。
(1)C5界定法:干气:指在1Nm³井口流出物中,C5以上烃液含量低于13.5cm³的天然气;湿气:指在1Nm³井口流出物中,C5以上烃液含量高于13.5cm³的天然气。
(2)C3界定法:贫气:指在1Nm³井口流出物中,C3以上烃液含量低于100cm³的天然气;富气:指在1Nm³井口流出物中,C3以上烃液含量高于100cm³的天然气。
按酸气含量分为酸性天然气和洁气。
天然气工业常用术语与定义一、气体分类1.天然气(NG,即natural gas)以甲烷为主的复杂烃类混合物,通常也含有乙烷、丙烷和很少量更重的烃类,以及若干不可燃气体,如氮气和二氧化碳。
注1:上述定义是指,通常由粗天然气或液化天然气生产和加工而得的商品天然气。
注2:天然气在正常使用的温度和压力下保持气态。
注3:天然气的组分中甲烷占大多数(摩尔分数大于0.7),其高位发热量通常在(30~45)MJ/m3之间。
注4:粗天然气经加工而得到适合工业、商业和民用的(商品)天然气,或作为化工原料。
加工达到管输质量要求的天然气一般可直接作为商品天然气。
2.粗天然气(raw gas)由井口采出,经集输管道输往加工或处理设施的未经加工的天然气。
注:粗天然气也可以是经上游基础设施部分处理过的井口气。
3.代用天然气(SNG,即substitute natural gas)由人工制造或掺混而获得的气体,就性能而言它与天然气具备互换性。
4.贫气(lean gas)根据ISO 14532-2001和ASTM D4105规定,贫气是几乎不含可回收液烃、氮气摩尔分数超过0.15(0.10)、或者二氧化碳摩尔分数超过0.05的天然气。
注:ISO 14532-2001规定氮气摩尔分数超过0.15,ASTM D4105规定氮气摩尔分数超过0.10。
5.富气(rich gas)根据ISO 14532-2001和ASTM D4105规定,富气是含有能以液体形式回收烃类凝液的天然气,即乙烷摩尔分数超过0.10,或丙烷摩尔分数超过0.035的天然气。
6.湿气(wet gas)诸如水蒸气、游离水和/或液烃之类组分的含量高于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天然气。
7.酸性气(sour gas)诸如硫化氢或二氧化碳之类组分的含量显著高于管输要求规定的天然气。
注1:典型的湿气和酸性气可能是未经处理的井口气或部分处理过的天然气;它们也可能含有烃类凝液和痕量羰基硫,以及诸如甲醇、乙二醇之类的采气工艺用液体。
天然气及其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一、天然气的定义、分类及成分天然气是指从地球内部产生,通过地层破裂、孔隙和裂隙等天然通道,自然释放到地面上或岩石层中含有气体的地层中产生的混合气体。
天然气主要由甲烷及其伴生气体组成,包括乙烷、丙烷、丁烷等烷烃和少量的非烷类气体如CO2、H2S、氮等。
1. 烷烃类气体烷烃类气体是天然气中的主要组分,其中以甲烷含量最高,占天然气的50%~98%。
甲烷化学式为CH4,分子式中只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成分简单。
甲烷是最轻、相对稳定和不易形成其他化合物的烷基化合物。
乙烷的分子式为C2H6,其含量在天然气中通常为2%~20%。
丙烷含量较少,通常占天然气的2%以内。
2. 非烷类气体天然气中还含有一些非烷类气体,包括CO2、H2S、氮等。
此类气体的含量较低,但是对天然气的运输、处理和使用都有一定的影响。
二、物理化学性质1. 密度天然气是一种相对较轻的气体,在标准条件下(温度为15℃,气压为101.325kPa)其密度约为0.65~0.85kg/m³,低于空气密度,故在空气中会上升。
由于天然气密度较低,自重力非常小,因此天然气在地层中的运移和分布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需要相对较高的地层压力和孔隙度才能保持稳定的储集和运输状态。
2. 燃烧性能天然气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化石燃料,具有高燃烧效率和低污染排放等优点。
天然气的燃烧热值高、燃烧过程稳定,生成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废气排放量较小,相比煤、石油等传统化石燃料来说更环保。
天然气燃烧时生成的NOx等有害气体排放量也相对更少,但是气体中的硫化氢等成分在燃烧过程中也会生成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3. 溶解性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在水中的溶解度非常小,表现为不易被水溶解。
常温常压下,1L水只能溶解22.5ml甲烷,极端情况下最高可至50ml/L。
由于天然气中含有一部分CO2等成分,其溶解度要高于甲烷,导致水与天然气的接触面积越大,溶解率就越高。
天然气储存过程中,通常还需要与储气库内的地层水接触,因此溶解度的问题也是储存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天然气和石油气热值1. 介绍天然气和石油气是两种重要的化石能源,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家庭和交通等领域。
其中,天然气和石油气的热值是衡量其能量含量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对天然气和石油气的热值进行详细介绍。
2. 天然气的热值2.1 天然气的定义天然气是指存在于地球地壳中的一种可燃性气体,主要由甲烷组成,同时还含有少量的乙烯、丙烯、丁烷等成分。
它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被广泛用于发电、供暖和工业生产等领域。
2.2 天然气的产地与储量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地壳上层岩层中,产地遍布全球各大洲。
目前,俄罗斯、伊朗、卡塔尔等国家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
2.3 天然气的燃烧特性天然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和水蒸气,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碳。
相比于煤炭和石油,天然气的燃烧过程更为清洁,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较低。
2.4 天然气的热值计算天然气的热值通常以标准条件下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能量含量来表示。
常用的计量单位有卡/立方米(卡/m³)和卡/克(卡/g)。
天然气的热值计算公式如下:Q = V × H其中,Q表示天然气的能量含量(单位为焦耳或卡),V表示天然气的体积(单位为立方米),H表示天然气的热值(单位为焦耳/立方米或卡/立方米)。
2.5 天然气的利用价值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能源,在工业、家庭和交通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它可以用于发电、供暖、制冷和液化等多个领域,对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善环境质量都起到积极作用。
3. 石油气的热值3.1 石油气的定义石油气是指从石油中提取的可燃性气体,主要由乙烷、丙烷、丁烷等成分组成。
与天然气相比,石油气在产地和成分上有所不同。
3.2 石油气的产地与储量石油气主要来自于石油开采过程中的天然气伴生物。
全球范围内,俄罗斯、伊朗、美国等国家是重要的石油气生产国。
3.3 石油气的燃烧特性与天然气类似,石油气在空气中的燃烧也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和水蒸气,并产生二氧化碳。
因此,其清洁度相对较高。
天然气,是一种主要由甲烷组成的气态化石燃料。
它主要存在于油田和天然气田,也有少量出于煤层。
编辑摘要
天然气 - 简介
天然气
天然气,是一种多组分的混合气体,主要成分是烷烃,其中甲烷占绝大多数,另有少量的乙烷、丙烷和丁烷,此外一般还含有硫化氢、二氧化碳、氮和水气,以及微量的惰性气体,如氦和氩等。
纯天然气含:CH4(98%) C3H8(0.3%) C4Hm(0.3%) CmHn(0.4%) N2(1.3%),低发热值为(3 6220KJ/Nm3).
在标准状况下,甲烷至丁烷以气体状态存在,戊烷以上为液体。
天然气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能影响人类呼吸系统健康的物质极少,产生的二氧化碳仅为煤的40%左右,产生的二氧化硫也很少。
天然气燃烧后无废渣、废水产生,相较于煤炭、石油等能源具有使用安全、热值高、洁净等优势。
天然气 - 定义
从广义的定义来说,天然气是指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一切气体,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中各种自然过程形成的气体。
而人们长期以来通用的“天然气”的定义,是从能量角度出发的狭义定义,是指天然蕴藏于地层中的烃类和非烃类气体的混合物,主要存在于油田气、气田气、煤层气、泥火山气和生物生成气中。
天然气又可分为伴生气和非伴生气两种。
伴随原油共生,与原油同时被采出的油田气叫伴生气;非伴生气包括纯气田天然气和凝析气田天然气两种,在地层中都以气态存
在。
凝析气田天然气从地层流出井口后,随着压力和温度的下降,分
离为气液两相,气相是凝析气田天然气,液相是凝析液,叫凝析油。
天然气 - 蕴藏状态
依天然气蕴藏状态,又分为构造性天然气、水溶性天然气、煤矿天然气等三种。
而构造性天然气又可分为伴随原油出产的湿性天然气、不含液体成份的干性天然气。
天然气 - 成因
天然气管道
天然气与石油生成过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石油主要形成于深成作用阶段,由催化裂解作用引起,而天然气的形成则贯穿于成岩、深成、后成直至变质作用的始终;与石油的生成相比,无论是原始物质还是生成环境,天然气的生成都更广泛、更迅速、更容易,各种类型的有机质都可形成天然气——腐泥型有机质则既生油又生气,腐植形有机质主要生成气态烃。
因此天然气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
归纳起来,天然气的成因可分为生物成因气、油型气和煤型气。
近年来无机成因气尤其是非烃气受到高度重视,这里一并简要介绍,最后还了解各种成因气的判别方法。
天然气的性质和特点
1、天然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和空气混合后,温度只要达到550℃就燃烧。
在空气中,天然气的浓度只要达到5-15%就会爆炸。
2、天然气无色,比空气轻,不溶于水。
一立方米气田天然气的重量只有同体积空气的55%左右,一立方米油田伴生气的重量,只有同体积空气的75%左右。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本身无毒,但如果含较多硫化氢,则对人有毒害作用。
如果天然气燃烧不完全,也会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
4、天然气的热值较高,一立方米天然气燃烧后发出的热量是同体积的人工煤气(如焦炉煤气)的两倍多,即35.6-41.9兆焦/立方米(约合8500-10000千卡/立方米)。
5、天然气可液化,液化后其体积将缩小为气态的六百分之一。
每立方米天然气完全燃烧需要大约十立方米空气助燃。
6、一般油田伴生气略带汽油味,含有硫化氢的天然气略带臭鸡蛋味。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本身是无毒的,但空气中的甲烷含量达到10%以上时,人就会因氧气不足而呼吸困难,眩晕虚弱而失去知觉、昏迷甚至死亡。
天然气中如含有一定量的硫化氢时,也具有毒性。
硫化氢是一种具有强烈臭鸡蛋味的无色气味,当空气中的硫化氢浓度达到0.31毫克/升时,人的眼、口、鼻就会受到强烈的刺激而造成流泪、怕光、头痛、呕吐;当空气中的硫化氢含量达到1.54毫克/升时,人就会死亡。
因此,国家规定:对供应城市民用的天然气,每立方米中硫化氢含量要控制在20毫克以下
钻井(drilling)是利用机械设备,将地层钻成具有一定深度的圆柱形孔眼的工程。
按岩石破碎方式和所用工具类型,又可分为顿钻和旋转钻。
编辑摘要
本词条内容尚未完善,欢迎各位编辑词条,贡献自己的专业知识!
钻井
drilling
在地质工作中,利用钻探设备向地下钻成的直径较小、深度较大的柱状圆孔。
又称钻孔。
钻井直径和深度大小,取决于钻井用途及矿产埋藏深度等。
钻探石油、天然气以及地下水的钻井直径都较大。
主要功用为:①获取地下实物资料,即从钻井中采取岩心、矿心、岩屑、液态样、气态样等。
②作为地球物理测井通道,获取岩矿层各种地球物理场的资料。
③作为人工通道观测地下水层水文地质动态情况。
④用作探、采结合,开发地下水、油气、地热等的钻井。
钻井通常按用途分为地质普查或勘探钻井、水文地质钻井、水井或工程地质钻井、地热钻井、石油钻井等。
按岩石破碎方式和所用工具类型,又可分为顿钻和旋转钻。
①顿钻,又称冲击钻。
用钢丝绳把顿钻钻头送到井底,由动力驱动游梁机构,使游梁一端上下运动,并带动钢丝绳和钻头产生上下冲击作用,使岩石破碎。
顿钻钻速慢,效率低,不能适应井深日益增加和复杂地层的钻探要求,逐渐被旋转钻代替。
但它有设备简单,成本低,不污染油层等优点,可用于一些浅的低压油气井、漏失井等。
②旋转钻。
利用钻头旋转时产生的切削或研磨作用破碎岩石。
是当前最通用的钻井方法。
比顿钻钻速快,并易于处理井塌、井喷等复杂情况。
按
动力传递方式,旋转钻又可分为转盘钻和井下动力钻两种:转盘钻在钻台的井口处装置转盘,转盘中心部分有方孔,钻柱上端的方钻杆穿过该方孔,方钻杆下接钻柱和钻头,动力驱动转盘时带动钻柱和钻头一起旋转,破碎岩石。
井下动力钻是利用井下动力钻具带动钻头破碎岩石,钻进时钻柱不转动,磨损小、使用寿命长,特别适于打定向井。
井下动力钻有涡轮钻、螺杆钻和电动钻等。
钻井设备按功能分为旋转系统、提升系统、泥浆循环系统。
动力与传动系统和控制系统等。
钻井、固井施工工序
钻井就是利用钻机设备及破岩工具破碎地层形成井筒的工艺过程,目地是进行地质评价、发现油气藏、开发油气藏。
施工工序:钻进→洗井→接单根→起下钻→完钻。
固井就是向井内下入一定尺寸的套管串,并在其周围注入水泥浆,把套管固定的井壁上,避免井壁坍塌。
施工工序:下套管至预定深度→装水泥头、循环泥浆、接地面管线→打隔离液→注水泥→顶胶塞→替泥浆→碰压→注水泥结束、候凝。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相关文件规定,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
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统称为特种作业人员。
3高处作业
指专门或经常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及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
作业。
石油天然气安全作业
7.1司钻作业
井下作业
指石油、天然气开采过程中操作钻机起升钻具的作业。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根据油田调整、改造、完善、挖潜的需要,按照工艺设计要求,利用一套地面和井下设备、工具,对油、水井采取各种井下技术措施,达到提高注采量,改善油层渗流条件及油、水井技术状况,提高采油速度和最终采收率的目的。
这一系列井下施工工艺技术统称为井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