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课文(一)一个接一个
- 格式:docx
- 大小:20.76 KB
- 文档页数:5
3、一个接一个一、教材解析:这是一首儿童诗,是日本童谣诗人金子美铃的作品。
她用儿童最自然的状态来体验、感受这个世界,用最接近儿童的语言表达简单的内心世界。
诗歌共4节,前三节格式相似,每节共3句话:第一句讲孩子被成人世界惊扰后的不开心,第二句是孩子的希望,第三句是孩子转念之后的喜悦。
每一节的第一句连接着上一节的结尾,内容环环相扣,与题目“一个接一个”相契合。
最后一节诗中孩子天真的发问,使诗歌更富有童趣,引发小读者们的情感共鸣。
本课配有两幅插图。
一幅图对应第一节诗。
淡淡的月色下,一只小花猫蹲在远处的墙头上,四周静悄悄的,两个小女孩正快乐地沉浸在“踩影子”的游戏之中,让人不忍打扰。
另一幅图对应的是第三节诗,图中老师讲得绘声绘色,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本首儿童诗内容贴近学生的世界,通过与生活的对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共鸣。
教学重在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诗歌蕴含的意境和童真童趣。
二、教学目标1.认识“接、再”等12个生字和单耳旁1个偏旁,读准多音字“觉”的字音;会写“过、各”等7个生字和横折折撇1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我”的快乐,愿意和同学分享自己的经历。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并能偶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在朗读诗歌中感受“快乐”,乐于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经历。
三、教学建议一、识字写字1.识字。
多音字“觉”要据义定音。
一上课文《大还是小》中第一次出现认读“觉”字,“觉得”,是感觉的意思,因此读“jue。
而在本课的诗句中,和睡眠有关,所以应读“jiao。
”。
教学时可以进行比较,了解读音和意恩之间的联系。
本课要求学生掌握新偏旁单耳旁。
教学时,可以联系双耳旁加以出秘区分。
根据溟字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运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理解宇义。
(1)形声宇识字:种、样、伙、伴(2)用熟宇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却:去+单耳旁种:禾木旁+中样:木字旁+羊这:文+定之各:折文+口做:单人旁+故或单人旁+古+反文旁(3)组词巩固:除了充分利用课后第2题列出的词语外,还可再组一些词语让学生谈一读。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一个接一个》知识点归纳
一、课文简介
本课以“一个接一个”为主题,通过描述小朋友在游戏中串联起事物的情节,展
示了一个接一个的逻辑关系,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这种逻辑的趣味性,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二、生字词
•串:连在一起
•接:连接
•闭:关上
•筷子:用于夹东西的工具
•笑:开心的表情
•闹:热闹的声音
•眼睛:观察的器官
三、知识点梳理
1. 一个接一个的关系
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一个接一个地发生的,比如:一只鸟飞过,接着是一
只小猫来了。
这种逻辑关系可以通过连词“接着”、“然后”等来体现。
2. 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通过本课文的故事情节,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逻辑关系的趣味性,培养他们的逻
辑思维能力。
3. 生活中的串联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串联各种情节和事物,通过串联能够使生活更加有趣,也有助于思维的灵活性。
四、思考题
1.你能用“一个接一个”串联几件事物在自己的生活中的例子?
2.为什么一个接一个的逻辑关系是逻辑思维的重要体现?
3.如果你是故事的编写者,你会创作一个怎样的“一个接一个”的有趣故
事呢?
五、课后作业
1.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作文,描述一个你经历过的“一个接一个”的趣
事。
2.找一本绘本或图书,看看里面有没有用“一个接一个”的逻辑关系串联
起来的故事,体会其中的乐趣。
以上就是对一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一个接一个》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有助于同学们对本课文的理解与运用。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板书反思课时训练设计课文3.《一个接一个》设计依据与构思本课是一首儿童诗。
作者是日本童谣诗人金子美铃。
这篇课文采用诗歌的体裁,从儿童生活实际出发,用儿童最自然的语言,以小见大,表现了孩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主要教学任务是多种方式认读生字,教师根据结构分类指导会写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课时重点放在朗读上,通过各种方式的读,“以读代讲”,引导学生将“边读、边看、边想”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达到教学的目的,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
教材分析在诗歌中,以时间为序,采用儿童自然的语言描写了一个小朋友在不同时间应该做的事以及他心里的想法。
诗歌共有四个小节,前三小节格式相同,运用反复的手法表达,第一行描写的都是自己快乐的事情;第二行写出了自己无奈的事;第三行表达了自己的心愿;第四、五行,笔锋一转写出自己转变心态之后快乐的良好心态。
这三节诗的内容虽然不同,但是表达的方式一致,情感起伏一致,语言童趣质朴,是学生体味儿童诗的很好的范例,对学生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很有帮助。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
第一幅图对应第一小节,淡淡的月色下,一只小花猫蹲在远处的墙头上,四周静悄悄的,两个女孩正在玩“踩影子”的游子,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第二幅图对应文中第三小节的诗,描写的是在教室里,老师正在绘声绘色地讲课,学生听得很入迷。
教学目标1.认识“接、觉、再、做”等13个生字和“卩”旁,一个新笔画“横折折撇”,正确美观书写“过、各、种”等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图文结合,体会“我”生活中的高兴和不高兴。
3.结合生活体验,想一想你有没有和“我”相似的经历,和同学说一说。
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
2.在诗歌中感受快乐,乐于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经历。
课前准备学生:完成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朗读课文。
一个接一个一年级下册课文课文概述《一个接一个》是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描述孩子们玩接力赛的情景,展现了团队合作和努力奋进的精神。
课文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描写,引导学生体会工作合作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努力向前的动力。
课文内容《一个接一个》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学校的操场上。
课文一开始,描述了孩子们看到操场上有许多地方需要整修的情景。
于是,大家一起商量决定开展接力赛,通过团队合作来解决问题。
接下来的内容描绘了孩子们积极参与比赛的情景,每个人都尽职尽责地完成自己的任务,然后将接力棒交给下一位队员。
最后,所有学生齐心协力地完成任务,赛场上充满了欢声笑语。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应该能够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理解团队合作和努力奋进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4.激发学生爱学习、乐观向上的心态。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故事发展线索;2.讨论课文中所涉及的团队合作和努力奋进的意义;3.分析课文中的语言和描写手法。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的方式,引入课文《一个接一个》的内容。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有没有参加过接力赛?接力赛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并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思考团队合作的意义。
第二步: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一个接一个》并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课文的基本影响。
教师可以提问一些问题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例如:•课文的故事发生在哪里?•孩子们为什么要举办接力赛?•每个人在比赛中扮演什么角色?第三步:讨论团队合作让学生讨论课文中所涉及的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以下问题:•孩子们为什么要通过团队合作来解决操场整修的问题?•每个人在接力赛中的任务是什么?他们是如何相互合作的?第四步:语言分析分析课文中的语言和描写手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欣赏。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课文中使用了哪些形象生动的描写?•作者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增强描述的力度?第五步:思考问题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和人生哲理。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一个接一个教学设计第【1】篇〗01案例背景面对新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教育部公布实施了“停课不停学”的方案。
线上教学已经成为这段特殊时期主要的教学方式。
我所在的监利县章华小学也最早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精神,开展网上教学。
开展网络教学之初,学校给予教师如何开展网络教学的培训。
开展网络教学已经一个多月,一部手机+腾讯会议+ppt课件+学乐云+微信,由最初的生涩,到如今每位教师宛如教学主播,手机或电脑前前绘声绘色的给孩子们上课,疫情阻挡不了学生的求知欲及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一个接一个》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由日本童谣诗人金子美玲写的一首充满童真童趣的儿童诗。
本首儿童诗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引起学生共鸣,从而让学生感受同年生活的乐趣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02案例描述(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接、再”等12个生字和单耳旁1个偏旁,会写“过、这、种、样”4个字和横折折撇1个笔画。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一个接一个”的具体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接、再”等12个生字和单耳旁1个偏旁,会写“过、这、种、样”4个字和横折折撇1个笔画。
难点:知道“一个接一个”的具体意思。
(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网上搜索有关踩影子、跳房子的游戏规则以及游戏内容。
2、跟随人教点读App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文具。
教师准备:1、教学所用的相关课件。
2、文中插图踩影子、跳房子的游戏视频,以及配合诗歌朗读的音乐等。
3、设置3位同学为腾讯会议课堂中的联席主持人。
(全部同学开话麦会很嘈杂,影响效果。
)(四)网络教学主要辅助手段1、腾讯会议App2、微信App3、学乐云App4、视频和音乐播放器5、WPS办公软件(五)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课前热身:师生整理课堂秩序,师生打招呼,消除课上紧张感。
《一个接一个》·识字表课文3:接觉再做各种样梦伙伴却去这妾,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妻子之外另娶的女人。
接,篆文(手,招纳)(妾),表示纳妾。
造字本义:娶妻之后纳妾。
隶书将篆文的“手”简写成,失去五指形象;将篆文的“辛”写成“立”,将篆文的“女”写成,人形消失。
接,手握手牵拉对方。
古代妾(妾)要用手()作揖迎接丈夫。
学(省去“子”),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获得经验、知识。
觉,金文(学,获得经验、知识)(见,发现),造字本义:因获得内在经验而发现某种真相。
篆文承续金文字形。
由闭目沉睡到醒来感知清晰为“觉”。
觉是由于学习()而觉醒发现(见)真理。
再,早期甲骨文是象形字,像捕鱼的竹笼。
古人将毛竹的一端撕裂成许多竹条,用细竹篾将竹条编连成逐渐敞开的喇叭口,在喇叭口上再套接一个竹条编制的漏斗形竹圈,使鱼易进不易出而困在竹笼里。
捕鱼者将困在鱼笼里的鱼,从间隔不大但有弹性的竹条之间取出,把鱼笼放回河湖或溪涧,可反复地捕鱼。
晚期甲骨文是会义字,在鱼笼的上下两端各加一横,即加上“二”字,强调这种捕鱼方法的“可重复性”。
金文在鱼笼内加“二”,进一步明确“再”的“重复性”。
造字本义:利用鱼笼反复多次地捕鱼。
篆文将“二”混合在鱼笼字形中,难以辩认。
隶书则误将篆文字形中“人”形喇叭竹圈写成“十”,使“再”的本义线索彻底消失。
”再是可以多次用鱼篓抓鱼。
做,,本义是人从事某种工作。
做的记法是,人重复前人(故)所行之事。
各,甲骨文(彳,行军)(朝向城邑的“止”)(囗,城邑),表示向城邑进军。
有的甲骨文省去“彳”。
造字本义:异族军队进犯城邑。
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当“各”的“进犯”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田”另造“略”代替。
各的记法是,是倒着的脚趾,口是人。
象征人从不同的方向走过来。
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男奴;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背负一梱东西。
穜,金文(禾,庄稼)(童,男奴),表示利用男奴从事耕作劳动。
篆文承续金文字形。
【导语】语⽂教学课件的应⽤和其他学科教学课件的应⽤⼀样,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式,让教学时间化。
优秀的语⽂教学课件还能充分提⾼学⽣学习的积极性,丰富语⽂教学内容,深化语⽂教学的内涵。
下⾯是整理分享的⼩学语⽂⼀年级下册《⼀个接⼀个》课件及教学反思,希望对你们有帮助!【篇⼀】⼩学语⽂⼀年级下册《⼀个接⼀个》课件 教学⽬标: 1.知识⽬标:正确认读本课“接、觉、再、做、各、种、样、梦、伙、伴、却、趣、这”等⼗三个⽣字,会写⽥字格⾥的“过、各、种、样、伙、伴、这”等七个⽣字。
2.能⼒⽬标:有感情的朗读课⽂,理解课⽂内容。
3.情感⽬标:体会孩⼦做事积极、乐观的⼼态。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
教学难点:体会孩⼦做事积极、乐观的⼼态。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课时 教学⽬标 1.能认识“接、觉、再、做、各、种、样、梦、伙、伴、却、趣、这”13个⽣字,学会“过、各、种、样、伙、伴、这”7个⽣字。
2.初读课⽂,整体感知课⽂内容。
教具准备:⽣词卡⽚、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激趣,引⼊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喜欢做什么啊? ⽣:做游戏、看电视……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篇新的⽂章。
(板书课题:⼀个接⼀个) ⼆、初读课⽂,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同学们边听边想,孩⼦做了什么事情? (踩影⼦、做梦、跳房⼦、上课) 2、⾃读课⽂,学习⽣字。
(1)⽤⾃⼰喜欢的⽅法读课⽂,同时⽤曲线在⽂中标出⽣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扫除字词障碍。
(⾃读、⼩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字的⾃学情况 (1)出⽰⽣字卡⽚,“接、觉、再、做、各、种、样、梦、伙、伴、却、趣、这”指名读。
(2)开⽕车读,⼩组竞赛读,评出认字⼩组。
2、写字。
(1)出⽰我会写的7个⽣字:“过、各、种、样、伙、伴、这”,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字格中的⽣字,学⽣书空。
(3)学⽣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一个接一个》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我的心情变化,从而感受“我”的天真可爱和童年生活的丰富美好。
3、体会孩子做事积极、学会换角度思考的乐观的心态。
课前准备:
生字,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多媒体出示生字词,全班认读。
2、“开火车”认读生字。
3、师过渡:同学们,你们在一天中都做了什么事呢?哪些事是
你喜欢的?哪些事是你不喜欢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趣的儿童诗,写的就是我们小孩自己的事儿。
文中有一位小朋友,他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做了不同的事情,他是高兴还是不开心呢?我们一起去认识这位可爱的小朋友吧!
二、入情入境,深入理解课文。
1、师范读。
2、指名生回答,这篇课文共有几小节?
3、学习第一小节。
(1)生自由朗读第一节,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小朋友在玩什么。
(解释字词:“月夜”、“踩影子”。
师小结:是在有月亮的夜
晚,小朋友在玩踩影子的游戏。
)
(2)出示踩影子图片,引导学生学生体会踩影子游戏时的心情(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体会“非常开心”。
)
①师过渡:同学们,文中的小朋友玩踩影子玩得正开心呢,这时
候他的爸爸妈妈突然冲着他叫了一句,叫他做什么?从哪个词体现时间很晚了?(月夜)
②你爸爸妈妈平时是怎么叫你回家睡觉的,你能学一学吗?(指
导生朗读“快回家睡觉”这一句,要读出焦急、声音洪亮,读出“叫”的感觉。
)
(3)同学们,当你和小伙伴们玩得正开心呢,这个时候爸爸妈妈突然喊你回家睡觉,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①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感受。
②师小结:是啊,文中的小朋友和你们的想法一样,相机出示“唉,
我好想再多玩一会儿啊!”这句话。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重点是读好“唉”“多想”“再”“一
会儿”这几个词,整句话要读出失望,扫兴的心情,注意儿化音的读法。
(4)体会感情的变化。
①师过渡:不过,咱们文中的小朋友可是个开心果哟,接下来的
事同样会让他感到开心。
(多媒体出示“不过……各种各样的梦呢!”这句话。
)
②全班齐读。
指名回答“不过”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小朋友的心
情有什么变化?(表示转折,说明孩子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问题,心情从不开心无奈变成开心。
)
③同学们,你们知道晚上睡觉的好处吗?(晚上睡觉可以让身体
得到休息,睡着了还可以做各种各样的美梦。
)
④指名生回答“各种各样”的意思,指名生用“各种各样”造句。
⑤指名生回答做过哪些各种各样的梦。
⑥师过渡:是啊,虽然踩影子的游戏很好玩,但是在文中小朋友
的眼里,回家睡觉也会有很多的乐趣呢!
(5)指名读、齐读第一小节第三句话,指导学生读出开心的感觉。
(6)师小结:我们班的小朋友也要像文中的小朋友一样,学会换角度思考问题,把不开心的事换个角度想一想,说不定又能找到新的乐趣呢,你们说,对吗?
4、学习第二小节。
(1)多媒体出示儿童睡眠图片。
师过渡:一个漫长又温馨的夜晚过去了,文中的小朋友睡得可香了,正做着不少有趣的美梦呢!这时候,又听见大人在叫他了,这时候,大人叫他做什么?怎么叫的?
①多媒体出示“唉,要是不上学就好了。
”
我愿意去上学吗?为什么不愿意上学?哪一个字体会出我不愿意起床?(我不愿意去上学,“唉”字体现出我的无奈和不情愿)
②指名读、齐读。
(指导读出我不情愿和无奈的语气。
)
③师过渡:不过,我们的开心果呀,又立马转变了角度思考问题。
多媒体出示“不过……多么开心哪!”到了学校可以见到谁?
(就能见到小伙伴,多开心哪!)
④指名读、齐读。
(2)第二小节写我在睡梦中被大人叫起来去上学,开始我很不情愿,可是,到还可以见到小伙伴后,转变态度后我变得开心了。
(3)师总结:既然醒了,美好的一天来了,让我们伸个懒腰一起去学校吧!
5、自学第三小节。
(1)出示校园操场活动的图片,介绍几种有趣的体育活动(体现课间十分钟学生丰富多彩的活动。
)
(2)生自由读一读第三小节。
①问题:文中的小朋友正和小伙伴们在做什么?(跳房子)
预设:跳房子怎么玩?(教师通过视频讲解跳房子游戏。
)
②跳房子正玩得开心,又发生了什么事情?(上课铃声响了。
)
③我愿意去上课吗?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我不愿意去上课,“唉”
字体现出我的无奈和不情愿)
④后来,“我”是怎么转换角度思考问题的?上课可以干什么?心
情有什么变化?
(听老师讲故事,也是很快乐很有趣)
6、学习第四小节
(1)师过渡:同学们,文中的小朋友在遇到一个接一个的活动和烦恼时,尽管一开始不开心,不愿意结束上一个活动,但总是能立马转变角度发现新的乐趣,又能开心的接着做下一个活动了。
现在,他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呢。
①多媒体出示“别的小朋友也是这样吗……这么想吗?”②指导学生朗读最后一个小节,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小朋友,读出天真,好奇的感觉。
(2)多媒体出示“别的小朋友”的烦恼的范文,交流感想。
(3)你有没有相似的烦恼和经历?试着说一说。
(鼓励生交流自己的真实感受,对于学生的想法,师不要轻易的否
定,要珍惜学生独特的体验,引导他们凡事要往好的方面想,这样才能收获快乐。
)
三、课堂小结
1.小朋友们,读了这个故事,你们懂得了什么?
(要点:①遇事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去思考,有时候看似烦恼和无聊的事情,也蕴含着乐趣。
②我们要像文中的孩子那样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
)
2、全班共同朗读儿童诗。
四、完成课后习题“读一读,记一记”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3.一个接一个
踩影子做美梦和小伙伴玩听老师讲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