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育苗容器
- 格式:pptx
- 大小:10.58 MB
- 文档页数:38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容器和保护地育苗容器和保护地育苗容器和保护地育苗§1111--1 容器育苗一、容器育苗的概况1、20世纪50年代西方国家开始容器苗的生产,一些国家的容器苗已经占到全国产苗量的80-90%。
先进国家已经形成一套从种子处理、苗木培育到造林的 科学育苗体系。
2、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容器苗生产,但大规模应用于生产只有20多年的历史。
①20世纪50年代后期,广东省用容器培育桉树、木麻黄、马尾松等苗木②20世纪70年代,我国南方已经广泛用于国外松、木麻黄、黑荆树、相思、银合欢等树种。
③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北方开始用容器苗造林。
④“七五”期间,建成了华南、西北、东北地区年产100万株容器苗实验工厂并进行了相关研究:中科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研制开发了新型塑料大棚,广西林科所研制出了容器育苗装播作业线。
⑤目前,华南地区容器苗约占全部苗木的25—30%,主要热带常绿树种的工程造林几乎全部用容器苗。
二、容器苗的特点及应用条件㈠ 容器苗的优点1、苗木可以形成完整的根团且带土栽植,苗木活力强,操作时不伤根,造林质量高,栽植后无缓苗期,成活率高,对造林地适应性强,可以不受造林季节限制,延长了造林时间。
2、容器苗的培养基质经过精心配置且多在大棚或温室内培育,生长迅速,3—6个月即可出圃造林,育苗周期短,利于速生丰产。
3、容器育苗节省种子,培育出的苗木整齐、健壮。
4、容器育苗便于实现育苗全过程机械化。
㈡ 容器苗的不足1、育苗成本高。
2、育苗技术复杂。
3、容器苗个体较小,造林后容易受杂草欺压。
4、容器苗容易出现根系在容器内盘旋生长的现象,造林后易窝根,影响林木生长和稳定性。
㈢ 容器苗的应用优势1、用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低的干旱地区采用容器苗可获得成功。
2、土壤瘠薄、气候条件恶劣的立地用容器苗造林成功率高。
3、容器苗造林不受季节限制,用于造林地补植方便。
三、容器的种类1、按容器的材料分类①可分解的容器(造林时不用取下,造林后一年内在土壤中分解)包括纸容器、泥容器、聚酯类塑料容器。
《园艺植物良种繁育学》(8038)考试大纲一、本课程性质与设置的目的(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园艺植物良种繁育学是研究园艺植物(果树、蔬菜和花卉)繁殖方法的理论和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
主要内容包括园艺植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理论和技术、微体繁殖、无病毒繁殖、人工种子等新的繁殖方法的理论与技术;园艺植物种子及苗木检验、分级、加工、及包装运输等方法;品种退化的原因和提纯复壮的方法和程序。
本课程以植物学、遗传学、园艺植物栽培学等为理论基础。
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在生产实践中接触运用的机会比较多,要特别强调其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
(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与作用园艺植物良种繁育是高效农业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从事园艺事业的必备基础。
在我国大力开展农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的时期,发展园艺作物是一条极为有效的增收增效的途径,而本课程就是为学生提供园艺植物良种繁育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本课程的任务是:为种子结实的理论与技术、种子繁殖、种子检验、有性和无性苗木的培育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先进技术,使理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培育技术与经营管理相结合,以便提供品种丰富、品质优良的种子和苗木,提高园艺植物种子和种苗的纯度,达到优质、丰产稳产的目的。
对自学者要严格按照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课程的要求进行水平合格考试。
目的是检测课程应试者是否达到课程合格水平,是否掌握从种子结实、种子检验到苗木培育、园艺植物良种繁育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并初步具有独立进行选种、良种繁育、嫁接、扦插、苗圃设计及田间试验设计,从事上述工作的能力。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理论知识方面①园艺植物种子结实与繁殖的理论②嫁接等无性繁殖的基本原理③无性繁殖苗木脱病毒的基本原理④品种退化及品种复壮的基本原理2.实践技能方面①繁殖基质及其设施–1–②嫁接、扦插等无性繁殖技术③种子的繁殖、收集及其贮存④种子质量检验检测⑤苗圃的选择、区划及建立(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主要学习园艺植物良种繁殖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较为紧密。
容器育苗引言:容器育苗是一种将种子或幼苗直接培养在容器中的育苗方式。
相比于传统的地面直播育苗,容器育苗具有许多优势,如节约空间、方便管理和控制生长环境等。
在现代农业中,容器育苗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育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蔬菜、花卉和果树的苗圃生产中。
本文将介绍容器育苗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希望对从事育苗工作的农民和园艺爱好者有所帮助。
一、原理容器育苗的原理是将种子或幼苗培养在容器中,通过控制养分、水分、温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为苗木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促进其生长和发育。
容器育苗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进行,不受季节和气候的限制。
二、步骤1. 选择合适的容器:选择透气性好、透明度较高、易清洗的容器作为育苗容器。
常用的容器有塑料盒、花盆、培养皿等。
2. 准备育苗介质:选用适合育苗的介质,如蛭石、腐叶土、珍珠岩等。
育苗介质应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水性,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 种子处理:根据种子的特性,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如浸泡、消毒或催芽等。
种子处理的目的是促进种子的萌发和生长。
4. 播种:将种子均匀地撒在育苗容器中,根据种子的大小和育苗容器的尺寸,控制好种子的密度。
对于大粒种子,可以适当埋在介质中;对于小粒种子,可以适当撒在介质表面。
5. 保持湿度:播种后,及时浇水保持适宜的湿度。
避免土壤过干或过湿,以免影响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6. 给予适宜的温度:根据不同种子的要求,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
一般而言,25℃左右的温度对大多数种子和幼苗的生长都比较适宜。
7. 提供光照:幼苗需要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促进生长。
根据不同植物的需求,提供合适的光照条件。
一般来说,大多数植物需要充足的光照才能正常生长。
8. 育苗管理:定期检查苗床的湿度和温度,及时调整。
防止病虫害的发生,进行必要的防治工作。
定期修剪苗木,促进其侧枝的生长和分枝。
9. 移栽苗木:当幼苗长至一定程度时,可以将其移栽到大苗床或花盆中继续生长。
移栽时要注意保持苗木的根系完整,避免损伤。
阐述林业育苗容器技术一、林业育苗容器技术人们普遍认为容器育苗造林因为容器可以完整地保护根系,应当有很好的造林效果,但长时期以来并没有认识到容器苗在培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低劣根系问题。
采用根系不正常的苗木营造的林分,是没有前途的林分。
科学的育苗容器技术改善了传统的育苗技术和方法,使育苗成活率达到新高。
1. 容器育苗的根本和发展趋势。
传统上,在林业育苗中人们认为采用各种容器育苗是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
但是,容器育苗更根本的理念是培育平衡根系、空气切根(形成根愈伤组织)、繁殖材料幼化等。
现在大多数种类的育苗容器已经淘汰,单体、易穿透、易分解、不回收的容器已成为主流。
各国大规模使用的只剩下几种,从技术角度考虑,以法国的Fertiss无纺布容器最为先进。
最新出现的压缩饼圆型容器也正日渐推广。
这种容器在制作时已在基质中加入了缓释全肥,经干燥、压缩后,体积很小(类似压缩毛巾),所以非常便于远距离运输和销售。
2. 容器育苗技術操作技把关。
做好容器摆放苗床,整齐地排放容器,以便管理;保证基质装满容器,保证基质湿润,基质要采用肥沃的森林土;保证苗木不失水,在装填苗木的过程中,要假植好苗木,始终要保持苗木根系湿润;保证苗木根系舒展、不窝根,保证苗木根系不外露,剪掉苗木太长的根系;及时供水,容器装填好后,要有水源保证,要及时浇水以保证苗木不缺水,保证苗木湿润。
通过在实践中把好以上几关,做好以上苗期的及时正确的管理,那么就会最大程度的保护好育苗的根系,提高育苗的成活率,使我国改变林业育苗方面的不足,林业育苗技术得到了有效改善。
3. 科学的育苗容器技术。
容器成型机有一个大料斗,供进基质之用;有一个成型筒,筒内是推进螺杆,筒外卷有无纺布,其上有一只电烙铁块,成型筒端部有一个斜形开口,无纺布被螺杆送料应力拉动过程中被自动折边重合,烙铁块同时予以粘合。
无纺布卷挂在成型筒下部。
被填料、粘合、成型后的容器在被从机内推出时,由数控电子部件控制,用一个气动无齿锯片按设定长度将其切段,并被堆放在出口台面上,这时工人即可捡拾装箱。
《林木种苗生产技术》容器育苗(一)一、实验实训目的: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基质配制、育苗和管理技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二、实验实训内容(一)容器育苗容器育苗是在装有营养土的容器里培育苗木的方法。
所培育出的苗木称为容器苗。
它具有育苗时间短,单位面积产量高,可以延长造林季节,造林成活率较高等优点。
容器的种类及规格容器分两大类,一类是可以连同苗木一起栽植的容器,如营养砖、泥炭器、稻草泥杯、纸袋、竹篮等;另一类是栽植前要去掉的容器,如塑料薄膜袋、塑料筒、陶土容器等。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塑料袋、硬塑料杯、泥容器和纸容器。
⒈塑料薄膜袋一般用厚度0.02~0.04mm的农用塑料薄膜制成,圆筒袋形,靠近底部打孔8~12个,以便排水。
规格:一般高12~18cm,口径6~12cm。
建议使用根型容器,以利于苗木形成良好的根系和根形,在栽后迅速生长。
这种容器内壁有多条从边缘伸到底孔的楞,能使根系向下垂直生长,不会出现根系弯曲的现象。
塑料薄膜容器具有制作简便、价格低廉、牢固、保湿、防止养分流失等优点,是目前使用最多的容器。
⒉硬塑料杯(管)用硬质塑料压制成六角形、方形或圆锥形,底部有排水孔的容器。
此类容器成本较高,但可回收反复使用。
泥容器包括营养砖和营养钵,是直接用基质制成的实心体。
⑴营养砖用腐熟的有机肥、火烧土、原圃土添加适量无机肥配制成营养土,经拌浆、成床、切砖、打孔而成长方形营养砖块,主要用于华南培育桉树等苗木。
⑵营养钵用具一定粘滞性的土壤为主要原料,加适量沙土及磷肥压制而成,主要用于华北低丘陵地区培养供雨季造林的油松、侧柏等小苗。
⒋纸容器目前使用效果较好的是蜂窝纸杯。
该容器是用纸浆和合成纤维制成的无底六角形纸筒,侧面用水溶性胶粘结,多杯连结成蜂窝状,可以压扁和拆开。
栽植后纸杯分解,不阻碍新根向外伸展。
容器的大小取决于苗木种类、苗木规格、育苗期限、运输条件及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等。
在保证造林成效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小规格容器,以便形成密集的根团,搬动时不易散坨。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育苗容器的基本知识,包括容器的种类、特点、材质等。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育苗容器进行植物种植。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育苗容器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方面的作用。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二、教学对象初中生物或农业科学课程学生三、教学时长2课时四、教学资源1. 育苗容器若干(塑料、陶瓷、纸等材质)2. 种子若干(蔬菜、花卉等)3. 肥料、土壤、铲子、水壶等种植工具4.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育苗容器相关知识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育苗容器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关注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播放多媒体视频,展示育苗容器的种类、特点及使用方法。
2. 实践操作(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发放材料:每组发放育苗容器、种子、肥料、土壤、铲子、水壶等种植工具。
(3)教师讲解种植步骤:选种、浸泡、播种、覆土、浇水、施肥等。
(4)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 交流分享(1)各小组汇报种植成果,分享种植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教师点评各小组的种植成果,指出优点和不足。
4. 总结提升(1)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育苗容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育苗容器进行植物种植,提高产量和质量。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育苗容器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对环保意识的提高。
4. 学生对农业生产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现代园林育苗技术—容器育苗车庆华现代园林苗木繁育的宗旨是在有限的土地上,运用现代科技,大规模、专业化、高效率地生产出优质、标准化园林苗木,为生产优质园艺产品服务。
园艺生产大国荷兰是世界上玻璃温室面积最大的国家,其特点是进行大规模专业化育苗,育苗场只负责育苗,不进行生产栽培,生产栽培农场也不育苗,所需苗从育苗场购置。
荷兰育苗场生产苗木除供应本国外,还出口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
当今世界园艺生产国都逐步推行园艺苗木的标准化、设施化、机械化、工厂化、规模化的生产。
日本、我国台湾,以及一些东南亚国家,从过去的分散经营逐渐趋向农民联合体(农会)进行集中育苗、供苗。
一、现代化育苗的概况现代育苗技术是指在育苗方式、方法和规模上,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现代的设施和现代的经营理念进行园林苗木繁育,以满足园艺植物生产的苗木需求,如要求质量高、种性一致、不分季节等。
以植物组织培养试管苗为代表的现代育苗技术有别于传统的育苗技术(嫁接、扦插和压条等),其要点是育苗技术科学化,育苗操作管理省力化、机械化和自动化苗木及生产标准化。
二、现代化育苗的特点1.高效、快速、省力现代育苗技术通过自动化系统,自动科学地调节苗的生育环境条件和应用现代机械,显著提高育苗效果。
2.节约土地现代育苗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育苗数量。
工厂化育苗可节省土地30%~50%。
3.提高繁殖率使原来难以繁殖的材料在控制条件下繁殖成功。
因人为提供了生长发育的最佳条件,使在常规条件下难以成苗的珍贵材料能高速度地大量繁殖。
4.缩短育苗周期现代育苗技术提高苗木质量。
一般实生木本花卉苗木,需8~12个月才能出圃。
而容器育苗,因苗木生长在配方合理的营养土和其他的良好环境条件下,只需3~4个月就能出圃。
5.大规模育苗能根据生产要求进行工厂化育苗,提供不同季节、不同栽培方式所需要的不同种类、苗龄的大批幼苗。
6.移栽成活率高容器苗为全根、全苗,所以绿化、栽培成活率一般都很高,在90%以上,尤其是土地条件差的地区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