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张拉计算表
- 格式:xls
- 大小:259.00 KB
- 文档页数:2
预应力张拉力计算表关键信息1、预应力张拉力计算的目的和适用范围2、计算所依据的规范和标准3、计算所涉及的材料参数4、计算方法和公式5、计算结果的精度要求6、计算结果的验证和审核程序7、责任与义务8、协议的变更和终止条件9、争议解决方式11 协议目的本协议旨在明确预应力张拉力计算的相关要求和流程,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满足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需要。
111 适用范围本协议适用于涉及预应力结构的各类工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桥梁、建筑、水利等领域中预应力构件的张拉力计算。
12 依据的规范和标准在进行预应力张拉力计算时,应遵循以下规范和标准:121 具体规范和标准名称 1122 具体规范和标准名称 2123 其他相关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程13 材料参数131 预应力钢筋的规格、强度等级和弹性模量。
132 锚具的类型和性能参数。
133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弹性模量。
14 计算方法和公式141 采用的张拉力计算方法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并明确所使用的具体公式。
142 考虑预应力损失的计算,包括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损失、预应力钢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损失、混凝土的弹性压缩损失、预应力钢筋的松弛损失等。
15 计算结果的精度要求151 预应力张拉力的计算结果应精确到规定的小数位数,一般为具体小数位数。
152 对于重要的工程项目,应进行多次计算并对比结果,以确保精度满足要求。
16 计算结果的验证和审核程序161 计算完成后,应由具备相应资质和经验的人员进行验证。
162 验证内容包括计算过程的准确性、公式的应用是否正确、参数的取值是否合理等。
163 审核人员应对验证结果进行审核,并签署审核意见。
17 责任与义务171 计算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本协议的要求进行计算,并对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负责。
172 审核人员应认真履行审核职责,确保计算结果符合工程要求。
173 若因计算错误或审核不严导致工程质量问题,相关责任人员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预应力张拉计算表
序号张拉断面预应力杆径张拉力计算值(MPa)
1 A1 d1 F1 σ1
2 A2 d2 F2 σ2
3 A3 d3 F3 σ3
4 A4 d4 F4 σ4
5 A5 d5 F5 σ5
说明:
- 张拉断面:预应力张拉所选用的断面形状,如圆形、矩形等。
- 预应力杆径:预应力张拉所选用的钢筋直径。
- 张拉力:预应力材料在钢筋张拉上用来产生预应力的力的大小。
- 计算值:根据相关公式及计算方法得出的张拉计算值。
- σ:计算值代表的是预应力张拉所选用杆材的应力值。
在进行预应力张拉计算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计算,上述表格中的内容仅为示例。
预应力张拉计算的基本步骤如下:
1. 确定预应力杆的张拉断面形状和尺寸。
2. 根据工程需求和设计要求,确定预应力杆的直径。
3. 计算预应力杆的张拉力,可以根据杆的应力平衡条件进行计算。
4. 根据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计算出预应力杆的应力值。
5. 将计算结果填写到预应力张拉计算表中,便于整理、比对和记录。
预应力张拉计算表的使用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进行预应力张拉设
计和计算工作,确保所选用的预应力杆满足工程要求和安全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工程中,预应力张拉计算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如混凝土强度、预应力钢筋的超张强度等,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
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细化和调整。
以上是关于预应力张拉计算表的简要介绍和示例,希望能够对你有
所帮助。
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25m箱梁预应力张拉和理论伸长量计算一、张拉力计算〔校核图纸〕1、钢绞线参数Øj钢绞线截面积:A=140mm2,标准强度:R b y=1860Mpa,弹性模量E y=1.95×105Mpa2、张拉力计算a、单根钢绞线张拉力P=5 R b y×A=5×1860×106×140×10-6Knb、每束张拉力(中跨梁)N1~N2〔4索〕:P总=1×4=Kn〔标准〕*1.02= KnN3~N4〔3索〕:P总=1×3=Kn〔标准〕= Knc、每束张拉力(边跨梁)N1~N4〔4索〕:P总=1×4=Kn〔标准〕Kn二、设计图纸中钢绞线中有直线和曲线分布,且有故P≠P P(1)中跨箱梁1.1:N1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187〔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1: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2:N2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187〔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2: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3:N3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187〔为弧度〕竖弯和平弯1.4:N4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4: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2〕、边跨箱梁1.1:N1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187〔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1: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2:N2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187〔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2: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3:N3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187〔为弧度〕竖弯和平弯1.4:N4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4: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备注:以上终点力P P〔KN〕、ΔL〔mm〕伸长量根据以下公式计算P〔1- e-(kx+μθ)〕〔1〕、P P= kx+μθP P L〔2〕、ΔL= A P E P35m箱梁预应力张拉和理论伸长量计算一、张拉力计算〔校核图纸〕1、钢绞线参数Øj钢绞线截面积:A=140mm2,标准强度:R b y=1860Mpa,弹性模量E y=1.95×105Mpa2、张拉力计算a、单根钢绞线张拉力P=5 R b y×A=5×1860×106×140×10-6Knb、每束张拉力(中跨梁)N1~N5〔4索〕:P总=1×4=Kn〔标准〕*1.02= Knc、每束张拉力(边跨梁)N1、N5〔4索〕:P总=1×4=Kn〔标准〕*1.02= KnN2~N4〔5索〕:P总=1×5=Kn〔标准〕*1.02= Kn二、设计图纸中钢绞线中有直线和曲线分布,且有故P≠P P〔1〕、中跨箱梁1.1:N1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100〔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1: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2:N2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100〔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2: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3:N3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100〔为弧度〕竖弯和平弯1.4:N4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4: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5:N5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5: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2〕、边跨箱梁1.1:N1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100〔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1: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2:N2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100〔为弧度〕竖弯和平弯1.3:N3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100〔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3: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4:N4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4: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1.5:N5钢绞线经查表:k=0.0015 μ5根据图纸计算角度θ〔为弧度〕竖弯和平弯N5:理论计算值〔根据设计〕备注:以上终点力P P〔KN〕、ΔL〔mm〕伸长量根据以下公式计算P〔1- e-(kx+μθ)〕〔1〕、P P= kx+μθP P L〔2〕、ΔL= A P E P。
预应力张拉计算样表预应力张拉计算样表1. 引言预应力张拉计算是建筑结构中常用的一种设计方法,通过施加预应力,可以增强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详细的预应力张拉计算样表,以供参考使用。
2. 张拉计算参数2.1 预应力钢束参数在进行预应力张拉计算之前,需要确定预应力钢束的参数,包括钢束的数量、直径、截面积、抗拉强度等。
2.2 结构参数除了钢束参数,还需要考虑结构的几何参数,包括跨度、有效高度、截面形状等。
这些参数将直接影响到预应力设计结果。
3. 预应力计算方法3.1 张拉力计算预应力张拉计算的核心是计算张拉力的大小,这取决于预应力钢束的参数以及结构的几何参数。
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张拉力计算公式、杆系模型等。
3.2 应力分析预应力张拉计算还需要进行应力分析,包括提拉段、应力锚段、锚固段等不同段落的应力分析。
通过合理的应力分析,既能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预应力效果。
4. 计算示例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预应力张拉计算方法,本文档提供了一份详细的计算示例,包括具体的计算步骤、计算公式和计算结果。
5. 结论基于以上的张拉计算方法和计算示例,可以得出结论:预应力张拉计算是一种高效、可靠的设计方法,能够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
附件:本文档所涉及附件如下:- 张拉计算示例图纸- 预应力钢束实验数据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如下:- 预应力:一种施加在结构上的初始应力,用于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
- 预应力钢束:用于传递预应力的钢结构件,通常由优质钢材制成。
通过本文档,读者可以了解预应力张拉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掌握如何应用于实际工程设计中。
中交一公局海威公司遂平制梁场
32m预应力箱梁钢绞线理论伸长量计算书
一、根据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附录G 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的计算公式:
平均张拉力 Pp=p(1-e-(kx+μθ))/(kx+μθ)
二、根据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12.8.3-1公式:
理论伸长量ΔL=Pp*L/(Ap*Ep)
`
三、根据设计图纸通桥(2008)2322-II-006预应力筋位置图(二),对钢绞线理论伸长值采用分段计算,最后求和的方法,复核图纸设计的伸长量(按图纸设计参数计算),结果与图纸设计一致。
按照此计算方法,我们引入公式Pz=Pe-(kx+μθ),即前一线段的终点力作为下一段的起点力,依次类推,计算平均张拉力Pp.对于既有平弯又有竖弯的孔道,应分别计算;在平弯里线段是斜线或直线的,在竖弯里是圆弧的线段,应按圆弧计算。
千斤顶的工作长度现场量测,取值67cm.这一段的理论伸长量由于在啦叭口外,我们可认为力在传递过程中不变,即k,μ均取为0,张拉力取锚外控制力进行计算。
各束预应力筋分段见下表:
附:
1、预初张拉理论伸长值计算表
2、终张拉理论伸长值计算表。
20m箱梁预应力钢束张拉计算表一、计算公式:△L=PpL/AyEg式中:△L—理论伸长值Pp—平均张拉力(N)L—预应力钢材长度(cm)Eg—预应力钢材弹性模量(N/mm2)Ay—预应力钢材截面面积(mm2)平均张拉力Pp的计算公式Pp=P[1-e-(kx+μθ)]/(kx+μθ)式中: P—预应力钢材张拉端张拉力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μ—预应力钢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见(图纸)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见(图纸)二、计算参数的选取:Eg=1.962×105(实验数据),Ay=140mm2。
k=0.0015,μ=0.23三、曲线预应力钢绞线束平均张拉力的计算中梁曲线段N1、N2钢绞线束(n×φj15.24)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曲线段孔道长度为两永久锚固端间各段曲线段纯孔道长度之和,如下表:⑴曲线段每束钢绞线平均张拉力的计算=9.413(m)xN1=7.935(m)xN2=2.067(m)xN3=5.5°×2×π/180=0.19197(rad)θN1=5.5°×2×π/180=0.19197(rad)θN2=1.4°×2×π/180=0.04887(rad)θN3在N1钢绞线束曲线段张拉时平均张拉力计算:Pp= P[1-e-(kx+μθ)]/(kx+μθ) =758874(N)在N2钢绞线束曲线段张拉时平均张拉力计算:Pp= P[1-e-(kx+μθ)]/(kx+μθ)=569781(N)在N3钢绞线束曲线段张拉时平均张拉力计算:Pp= P[1-e-(kx+μθ)]/(kx+μθ)=581719(N)在N1钢绞线束(4根)张拉时各阶段理论伸长值计算:ΔL= PpL/ApEp=64.42(mm)在N2钢绞线束(3根)张拉时各阶段理论伸长值计算:ΔL= PpL/ApEp=54.37(mm)在N3钢绞线束(3根)张拉时各阶段理论伸长值计算:ΔL= PpL/ApEp=14.46(mm)⑵直线段预应力钢绞线束平均张拉力中梁直线段=PPP直线段理论伸长值计算直线段预应力钢绞线束有效张拉长度:L=L 直线段1(两永久锚固端间钢绞线直线段长度)+ L 直线段2(千斤顶工作长度)×2各参数如下表:L 直线段钢绞线束理论伸长值计算N1:ΔL= PL/ApEp=15.32mmN2:ΔL= PL/ApEp=36.14mmN3:ΔL= PL/ApEp=118.83mm中跨箱梁20m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束张拉计算成果表通过以上计算数椐并根据各阶段千斤顶和对应油表的检定线性回归方程(附:千斤顶及对应压力表鉴定证书及鉴定结果,含检定线性回归方程)得出张拉成果表如下:注:1#千斤顶对应1#油表号为:0L0701249542#千斤顶对应2#油表号为:0L0214中跨箱梁⑴中跨箱梁N1钢绞线束(4根)张拉计算成果表回归方程式:1、1#顶,表号070124954,方程式:F=33.451P+21.73;2、2#顶,表号0214,方程式:F=33.529P-2.79;四、1.曲线预应力钢绞线束平均张拉力的计算边梁曲线段(非连续端)N1、N2钢绞线束(n×φj15.24)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曲线段孔道长度为两永久锚固端间各段曲线段纯孔道长度之和,如下表:⑴曲线段每束钢绞线平均张拉力的计算x=7.753(m)N1=6.299(m)xN2x=1.880(m)N3=5.5°×2×π/180=0.19197(rad)θN1θ=5.5°×2×π/180=0.19197(rad)N2θ=1.4°×2×π/180=0.04887(rad)N3在N1钢绞线束曲线段张拉时平均张拉力计算:Pp= P[1-e-(kx+μθ)]/(kx+μθ) =759811(N)在N2钢绞线束曲线段张拉时平均张拉力计算:Pp= P[1-e-(kx+μθ)]/(kx+μθ)=760632(N)在N3钢绞线束曲线段张拉时平均张拉力计算:Pp= P[1-e-(kx+μθ)]/(kx+μθ)=775734(N)在N1钢绞线束(4根)张拉时各阶段理论伸长值计算:ΔL= PpL/ApEp=53.13(mm)在N2钢绞线束(4根)张拉时各阶段理论伸长值计算:ΔL= PpL/ApEp=43.21(mm)在N3钢绞线束(4根)张拉时各阶段理论伸长值计算:ΔL= PpL/ApEp=13.15(mm)2. 曲线预应力钢绞线束平均张拉力的计算边梁曲线段(连续端)N1、N2钢绞线束(n×φj15.24)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曲线段孔道长度为两永久锚固端间各段曲线段纯孔道长度之和,如下表:⑴曲线段每束钢绞线平均张拉力的计算=9.413(m)xN1=7.935(m)xN2=2.067(m)xN3θ=5.5°×2×π/180=0.19197(rad)N1=5.5°×2×π/180=0.19197(rad)θN2=1.4°×2×π/180=0.04887(rad)θN3在N1钢绞线束曲线段张拉时平均张拉力计算:Pp= P[1-e-(kx+μθ)]/(kx+μθ)=758874(N)在N2钢绞线束曲线段张拉时平均张拉力计算:Pp= P[1-e-(kx+μθ)]/(kx+μθ)=759708(N)在N3钢绞线束曲线段张拉时平均张拉力计算:Pp= P[1-e-(kx+μθ)]/(kx+μθ)=775625(N)在N1钢绞线束(4根)张拉时各阶段理论伸长值计算:ΔL= PpL/ApEp=64.42(mm)在N2钢绞线束(4根)张拉时各阶段理论伸长值计算:ΔL= PpL/ApEp=54.37(mm)在N3钢绞线束(4根)张拉时各阶段理论伸长值计算:ΔL= PpL/ApEp=14.46(mm)⑵直线段预应力钢绞线束平均张拉力中梁直线段=PPP直线段理论伸长值计算直线段预应力钢绞线束有效张拉长度:L=L 直线段1(两永久锚固端间钢绞线直线段长度)+ L 直线段2(千斤顶工作长度)×2各参数如下表:L 直线段钢绞线束理论伸长值计算N1:ΔL= PL/ApEp=27.01mmN2:ΔL= PL/ApEp=39.43mmN3:ΔL= PL/ApEp=111.90mm中跨箱梁20m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束张拉计算成果表通过以上计算数椐并根据各阶段千斤顶和对应油表的检定线性回归方程(附:千斤顶及对应压力表鉴定证书及鉴定结果,含检定线性回归方程)得出张拉成果表如下:注:1#千斤顶对应1#油表号为:0L0701249542#千斤顶对应2#油表号为:0L0214边跨箱梁⑴边跨箱梁N1钢绞线束(4根)张拉计算成果表⑵边跨箱梁N2钢绞线束(4根)张拉计算成果表⑶边跨箱梁N3钢绞线束(4根)张拉计算成果表回归方程式:1、1#顶,表号070124954,方程式:F=33.451P+21.73;2、2#顶,表号0214,方程式:F=33.529P-2.79;中建二局新兴产业示范区廊坊项目经理部二0一一年八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