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doc
- 格式:doc
- 大小:74.00 KB
- 文档页数:2
2016—2017年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分析报告作者:来源:《对外传播》2018年第02期为准确把握全球受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情况,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原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自2011年起连续开展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已成为国内重要的国家形象自主调研品牌,并产生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2017年5月至6月,第5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2016—2017)在全球22个国家同步开展,调查对象国在2015年调查覆盖的G20全部成员国(欧盟除外)基础上,新增西班牙、荷兰、智利3国,受访者达11000人。
调查内容在延续往年常规话题基础上,新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合作机制、全球治理表现、中医药与中餐文化体验等热点话题,调查规模和议题的广度深度等方面都得到进一步提升,更加详实、立体地呈现出2016年以来海外民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总体认知。
一、调查基本情况精选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共覆盖亚洲(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土耳其)、欧洲(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俄罗斯)、北美洲(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南美洲(巴西、阿根廷、智利)、大洋洲(澳大利亚)、非洲(南非)等世界主要区域的22个国家。
定量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遵循定量研究方法,严格执行在线调查的国际标准,采用在线问卷填答的方式,平均答题时长16-28分钟。
为保证每个国家抽样的代表性,总体采用随机抽样原则,同时兼顾人口分布平衡性因素(性别、年龄、居住区域分布等)。
最终受访者样本共计11000个,每个国家500个样本,覆盖18—65岁的当地居民,男女比例各占一半。
科学抽样调查。
本次调查通过L i g h t s p e e d Research全球样本库进行数据收集,通过高质量的样本库、科学的抽样手段和多样化的答题形式,从各个环节保障调查数据的严谨性和可靠性。
通过安排分批多次样本,控制发送节奏,确保覆盖不同日期和时间段。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xx》(以下简称报告)29日在京。
本次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联合华通明略和Lightspeed GMI联合开展,首次覆盖了G20中19个成员国(欧盟除外)。
调查的主要发现有:中国整体形象稳定提升;的国际影响力位居世界第二;海外受访者最为期待中国在经济和科技领域的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广受好评,高铁被认为是最突出科技成就;海外受访者来华意愿上升,北京、上海、成为首选城市。
中国整体印象得分为6.2分(总分为10分),比xx年提升了0.3分。
其中,开展中国家对中国的印象(6.9分)比兴旺国家(5.5分)明显更为积极。
相比年长群体,海外年轻人(18-35岁)对中国的了解程度更高,整体印象更好,对中国未来开展形势的看法也更为乐观。
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影响力占据首位,中国位居第二,其后依次是俄罗斯、英国和德国。
在海外受访者的印象中,中国历史悠久、充满魅力的东方大国形象最为突出,选择该选项的受访者比例到达43%,其中开展中国家的选择比例更是高达54%。
全球受访者对中国国民的印象普遍是正面积极的,勤劳敬业成为最突出的中国国民形象。
受访民众普遍认可开展的积极作用,并对中国的未来开展形势持乐观态度。
近一半的受访者认为影响力将会持续增长。
质量问题依然是阻碍中国品牌海外开展的重要因素,占到60%的比重。
但相比xx年,海外受访者在食品平安、售后效劳和价格方面的不满意度分别下降了6%、13%和9%,中国产品在售后效劳方面的进步尤为明显。
61%的海外受访者对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表示认可,甚至超过了中国受访者的评价(57%)。
半数的海外受访者对我国xx年科技成就有所了解,其中,认知“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到达1.9万公里,稳居世界高铁里程榜首”的受访者比例最高,到达21%。
在今后的全球治理中,海外受访者认为中国可以在经济领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64%),其次是科技领域(58%)。
2023年国家形象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2023年国家形象进行评估和总结。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声誉,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对外交往至关重要。
通过分析和评估国家形象的各方面表现,可以帮助国家确定发展方向,改善国家形象,提升国际竞争力。
2. 国家形象概述2023年,我国国家形象在多个方面有了显著的提升。
以下几个方面是本报告将重点分析和总结的:2.1 政治稳定我国政治稳定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23年,我国政治局势持续稳定,国内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得到广泛认可和赞扬。
政府的有效治理和国家的法治建设也为国家形象的提升做出了贡献。
2.2 经济增长2023年,我国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
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继续上升,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消费者信心和外商投资也呈现出积极的态势。
这些经济表现为我国国家形象增加了正面的影响力。
2.3 科技创新我国在2023年继续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
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等领域成为我国国家形象的亮点,国内外对我国科技创新实力和潜力的认可度进一步提升。
2.4 环境保护在2023年,我国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
通过减排、治理污染以及生态保护等措施,我国环境状况得到了改善,国际社会对我国环境保护成果给予了高度赞扬。
3. 国际形象影响因素分析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评估2023年我国国家形象的变化,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国际形象的影响因素。
以下几个因素对国家形象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3.1 媒体宣传媒体宣传是国家形象塑造和传播的重要手段。
通过有效的国际媒体宣传,我国国家形象在国际上得到宣传和普及,促进了国家形象的积极塑造和形象的传播。
3.2 外交交往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
积极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为我国赢得了更多的国际支持和合作机会,提高了我国国家形象的国际认可度。
3.3 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是国家形象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2023中国形象报告1. 引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形象和声誉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形象报告是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进行概述和评估的综合性报告。
本文将对2023年中国形象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更好地了解当前中国的国际形象。
2. 政治形象2023年,中国的政治形象得到了不断提升。
中国继续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全球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并推动一系列国际倡议,如“一带一路”倡议。
这些举措有助于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政治声誉和形象。
3. 经济形象中国的经济形象在2023年也取得了飞跃。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稳定了国内市场,并在全球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经济的繁荣和稳定给外界传递了一个强大的信号,即中国是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国家。
中国积极推动全球经济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为全球经济的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4. 文化形象中国的文化形象一直深受世界各地的关注和赞赏。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使得中国在国际上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
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和文学一直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并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另外,中国的电影、音乐和体育等领域也为世界所瞩目。
5. 社会形象中国的社会形象在2023年进一步展现了国家的魅力。
中国不断改善民生,实现了大规模的扶贫工作,并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福利。
中国人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这也为中国的国际形象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6. 科技形象中国的科技形象在2023年呈现出新的亮点。
中国在人工智能、互联网科技、无人驾驶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并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中心之一。
中国的科技实力不断增强,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中国的科技成就和创新能力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认可,并进一步树立了中国的科技形象。
7. 环境形象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进展,为国际社会树立了良好的环境形象。
大学生眼中中国国家形象的调查报告国家形象被认为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可以从一个方面体现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
因此,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深受各国政府的重视。
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其国家的“成长性”注定了中国已经并将继续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近年来,中国、中国人、中国元素、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符号、中国风等等,越来越频繁和突出地出现在全球媒介信息之中,共同建构了“中国形象”,为人们提供了对于中国历史、现状、自然、人文、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综合印象”,这种印象中既有对中国国家和民众行为的“反映”,也有感性和理性的“判断”,既有对中国的“认识”,更有对中国的“评价”。
一、调查目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我国政府在改善中国的国家形象上下了很大功夫。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知识精英,是最能够对我国国家形象产生重要影响的群体,是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主要施动者。
为了了解大学生对于我国的国家形象是否有全面、可观、清醒的的认知和定位,我们设计了问卷并进行了这次社会调查。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1、调查对象: 四川理工学院营盘校区大学生(由于调查的困难性,选取了校区进行调查)。
2、资料收集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
向所取得的样本中的个体发放问卷:《大学生眼中中国国家形象的调查》了解学生关于其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与定位的基本情况。
3、调查方法: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完成样本采集。
三、调查内容:(调查问卷附在最后一页)四、调查结果分析:大学生眼中中国国家形象的调查1.您的性别?()A 男B 女2.您的专业是______________3.您平时关注的信息大都来自?A官方媒体,人民网,新华网,青年文摘、环球等B南方系”社论,南方周刊、都市报,炎黄春秋等C五大门户网,腾讯网、新浪网、网易网、搜狐网、凤凰网D 外媒,路透中文网、联合早报,FT中文网从统计的结果来看,现如今的大学生更多是选择新媒体作为信息来源,渠道还是趋于主流,当然,传统的官方媒体并未退出舞台,在大学生的选择中也占据相当比例。
国家形象调查报告国家形象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国家形象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国家形象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外在形象,更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
为了解国家形象在全球范围内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项国家形象调查。
一、国家形象的定义和重要性国家形象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和声誉。
它包括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传统、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等方面。
国家形象对于吸引外资、促进贸易、推动文化交流、吸引人才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个良好的国家形象可以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二、国家形象的构成要素在国家形象调查中,我们发现国家形象主要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1. 政治制度:国家的政治制度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主、法治、公正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核心价值观。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普遍认为民主制度、法治社会和公正的司法体系是一个良好国家形象的基础。
2.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形象的重要指标。
调查显示,受访者普遍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是评价国家形象的重要标准。
创新能力、科技水平、产业结构等方面的优势对于国家形象的塑造起到重要作用。
3. 文化传统: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传统包括语言、宗教、艺术、文学等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普遍认为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软实力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4. 社会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政策是一个国家形象的重要体现。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普遍认为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政策、医疗保障和教育水平是评价国家形象的重要标准。
5.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一个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普遍认为一个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和环境质量是评价国家形象的重要标准。
三、国家形象调查结果根据国家形象调查结果,我们对各国的形象进行了排名。
以下是调查结果的一部分:1. 经济发展: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排名靠前。
2016-2017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近年来,中国国家形象好感度稳中有升。
与2015年相比,对中国形象打分涨幅最大的三个国家均为发达国家:意大利(上升0.5分)、加拿大(上升0.4分)、英国(上升0.4分)。
但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印象总体好于发达国家。
中国内政外交表现受好评中国对全球治理的贡献和国内治理的表现得分分别为6.5和6.2分,中国的国际贡献得到更多认可。
与2015年一致,发展中国家和海外年轻群体对中国内政外交表现的评价均高于海外平均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对中国国内治理表现的认可度增幅超过发展中国家。
中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在所有国家中位居第二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占据首位,中国位居第二,其后依次是俄罗斯、德国和英国。
影响力前3位的排名与2014、2015年的调查结果一致,受访者眼中各国参与国际事务的表现没有显著变化。
海外受访者对中国在科技和经济领域参与全球治理的表现尤为认可中国在科技(65%)、经济(64%)、文化(57%)等多个领域参与全球治理的表现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好评。
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在全球治理各领域的认可度都高于发达国家。
海外年轻群体对中国在全球治理各领域的认可度都高于年长群体。
第二部分中国国家与国民形象历史悠久、充满魅力的东方大国和全球发展的贡献者成为中国最突出的国家形象中国历史悠久、充满魅力的东方大国形象在海外受访者、尤其是发达国家中最受认可,选择该选项的海外受访者比例平均达到57%;中国作为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形象也较为突出,选择比例近四成,在发展中国家的选择比例更是接近半数。
勤劳敬业仍是最突出的中国国民形象海外受访者对中国国民的印象普遍积极正面。
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国民有更好的印象。
与2015年调查结果一致,认为中国国民勤劳敬业的海外受访者比例最高,其次是集体主义、热情友善和诚信谦虚。
部分海外受访者、尤其是发达国家受访者仍旧认为中国国民偏向传统保守,缺乏开放创新。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5》发布作者:张洪瑞来源:《中国报道》2016年第10期总体上看,中国整体形象稳步提升,国际事务影响力位居全球第二。
海外受访者更认可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对中国发展充满期待。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其认知的结合,是国家的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所给予的总体评价和认定。
较好的国家形象不但有助于形成公民对国家、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更有助于向外界展示一个鲜明的、一贯的国家形象。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国亟须对外展现大国的活力与风范。
为了更加科学、准确、客观地呈现出国际社会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2016年1至3月,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联合华通明略和Lightspeed GMI开展了第四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此次调查在延续往年话题的基础上,增加了全球治理目标、当今国际秩序等全球性议题,涵盖了中国整体形象与影响力、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国际形象与传播。
“调查旨在更加详实、立体地呈现出国际社会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为我们全面客观评估海外受众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提供科学依据,对提升中国国际传播的精准性和实效性提供重要的参考。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王刚毅说。
本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5》于8月29日在北京发布,此次调查首次覆盖了二十国集团(G20)中19个成员国(欧盟除外),涵盖亚洲(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欧洲(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土耳其),北美洲(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南美洲(巴西、阿根廷),大洋洲(澳大利亚),非洲(南非)等不同区域的公民。
每个国家500个样本,共计9500个。
调查由华通明略实施,遵循定量的研究方法,采用在线问卷填答的方式,通过Lightspeed GMI全球样本库进行数据收集,严格执行国际标准,实行在线调查。
按照需求,根据各国人口分布设置年龄、性别、收入软配额。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分析报告(2019)作者: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课题组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年第20期【摘要】开展民意调查是以数据形式获取民意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舆论引导和价值传播的有效途径。
2019年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数据较为客观全面地呈现了国际民众对中国政治、外交、文化等领域国际形象的最新认知与变化。
着眼后疫情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应以引领全球治理的大国形象为主要定位,以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为主要方向,以海外社交平台用户为主要对象,以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为主要路径,夯实中国形象的价值支撑,让中国大国形象赢得更多认可。
【关键词】国家形象民意调查“一带一路”【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DOI】10.16619/ki.rmltxsqy.2020.20.0092019年6月至9月,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开展了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2019)。
中国国家形象调查平台是由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等机构打造的国内首个定期、持续发布大型中国国家形象调研报告的自主调研平台,受到政府部门和国内外业界、学界、媒体界的广泛关注。
2019年度调查是该平台自2012年起开展的第7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
在延续往年常规话题的基础上,本次调查新增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主张、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中国国家形象评价等热点话题,涵盖了对中国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和科技等领域国际形象的多方面调查,更加立体、全面地呈现出国际社会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
调查基本情况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2019)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实施的第2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
本次调查覆盖亚洲(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土耳其)、欧洲(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俄罗斯)、北美洲(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南美洲(巴西、阿根廷、智利)、大洋洲(澳大利亚)、非洲(南非)等世界主要区域的22个国家。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调查调研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全球形象国家中国外文局发布了《201X年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
调查共覆盖了代表不同区域和经济发展水平的9个国家的民众:英国、巴西和俄罗斯。
中国形象的国际认可度稳步提升与201X年相比,中国形象正被愈来愈多的受访者所认可。
中国整体形象得分相比往年高出了0.8分。
在海外的8个国家中,俄罗斯民众对中国形象的打分最高,为7.6分;而日本民众的打分最低,仅为3.4分。
中国整体形象:经济发展迅速但贫富差距较大整体来看,海外受访者对中国形象认同率最高的描写是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较高,占46%的比例;但是与此同时,45%的受访者也会以为中国事一个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家。
海外民众看好中国未来发展情势关于中国的未来发展情势,20%的受访者以为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37%的人以为中国经济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20%的人以为中国经济会进进低速发展阶段;18%的人以为具有不确定性;只有6%的人以为中国经济会走向衰退。
相比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更为看好。
国内治理被以为是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至于中国未来发展道路上面临的挑战,发达国家受访者以为排在首位的是打击国内***、社会不公等题目,其次是进步国内人民生活水平;发展中国家则把进步国内人民生活水平和推动国内经济继续高速发展看做中国未来发展道路上的最大题目。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具有较高的国际认知度在9个国家的领导人中,习近平以70%的认知度位列第四。
着名度排在前三的领导人顺次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俄罗斯总统普京和英国首相卡梅伦。
中国领导人的治国理政能力遭到广泛认可不论是国内事务还是国际事务,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处理能力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在进行调查的9个国家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国内、国际事务处理能力认可度均排在第二位,仅次于201X年新当选的印度总理莫迪。
执政党形象:权利集中、有超强的组织动员能力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执政党的共同印象是:权利集中、有超强的组织动员能力、组织周密的。
国际形象问卷调查报告调查背景:本次国际形象问卷调查旨在了解不同国家在全球视野中的形象和印象。
通过此调查,我们希望能够获得参与者对各国形象的认知和评价,以及对国家形象在国际交流和合作中的重要性的看法。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在线问卷的方式进行,共计收集到XXX份有效问卷。
我们通过在各类社交媒体平台和网络论坛上发布调查链接,邀请各地的参与者进行填写。
问卷内容包括参与者对于不同国家的印象和评价,以及对国家形象的认知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调查结果:1. 各国形象评价根据调查结果,我们从参与者对各国形象的评价中整理出了以下结果:- 国家A:参与者普遍对国家A的形象持积极评价,主要认为国家A在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和自然景观等方面具有独特魅力。
- 国家B:参与者普遍认为国家B的形象较为中性,缺乏明显的特色和印象。
但也有人对国家B的历史和文化表示了浓厚的兴趣。
- 国家C:参与者对国家C的形象评价较为负面,主要原因是国家C的政治动荡和社会问题的报道较多,给人留下了不稳定和不安全的印象。
2. 国家形象认知参与者对国家形象的认知程度也成为调查的重要内容。
结果显示:- 大部分参与者在国家形象方面有一定的了解,且对形象在国际交流和合作中的重要性表示认同。
- 但也有一部分参与者对国家形象相对较为陌生,认为形象与个人与生活息息相关,但对于国家形象的具体影响和作用仍存在疑惑。
讨论与建议:基于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认为国家的形象在国际交流和合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们也可以透过这次调查了解到不同国家对外传播的需求和挑战。
因此,我们建议:- 国家应加强对外形象的塑造和传播,以展示自身的优势和特色。
- 同时,国家还应关注自身问题的解决,提高国家形象的积极性和可持续性。
- 对于个人公民而言,应加强对国家形象的了解和认同,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国家形象的建设做出贡献。
总结:本次国际形象问卷调查揭示了参与者对各国形象的评价和认知程度,以及对国家形象在国际交流和合作中的重要性的看法。
文扎找实力珂免2016年12月第4期第1卷STUDIES ON CUL Vol. 1. No. 4LTURAL Decem ber SOFT POWER 2016. 63-67D O I : 10. 19468/j . cnki . 2096-1987. 2016. 04. 008中® ®家彤表变化氙启矛基于《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2—2015年)何高平摘要:国家形象是他国公众对一个国家形象的总体认知和评论,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反映,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今天显得格外重要。
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和华通明略等联合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个类别的多个国家进行了持续4年的广泛地在线专业调查,每年发布《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
笔者从这四年的调查报告出发开展研究,研究发现:优势和劣势因素并行存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可一概而论。
建议落实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公共外交设计思路,以提升国家形象,维护国家利益。
关键词:中国国家形象调查报告变化启示一、《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概况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观念和形象往往会影响其对该国的政策和行为,进而影响国家间关系。
①所以要更加注重研究我国的国家形象,提升中国在海外民众心目中的国家形象,这是中国软实力发展的主要举措。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②等研究机构都曾经对中国国家形象做过舆情调查报告,但中国自主做的研究调查报告微乎其微,长期以来中国国家形象的话语权掌握在欧美的手里。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是中国自主做的国家形象调查报告的典型突出代表,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③和华通明略④等联合发布,尝试自主做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意欲改变中国国家形象调查话语权长期掌握在西方手里这一现状。
⑤2016年8月29日,在G 20领导人峰会前夕,发布了第四份《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有力地表达了中国提升国家形象这一强烈诉求。
一、背景与目的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家形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国在2023年度全球形象建设方面的成果与不足,分析国际社会对我国形象认知的变化,并提出未来改进方向。
二、2023年度全球形象建设成果1. 整体形象好感度上升:根据《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9》,2019年海外受访民众对中国的整体印象为6.3分,较2018年提升0.1分。
其中,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形象好感度较高,达7.2分,呈持续上升趋势。
2. 多领域认可度提升:在科技、经济、文化、安全、政治、生态等各领域参与全球治理表现的认可度均获提升。
其中,文化、安全领域认可度上升4个百分点,其他各领域均上升3个百分点。
3. 国际影响力增强:经济与科技并肩成为海外受访者最期待中国发挥更大作用的领域。
68%的海外受访者认为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强,高铁依然是认知度最高的中国科技成就。
4. 文化影响力扩大:中餐、中医药和武术被海外受访者认为最能代表中国文化。
5. 企业形象提升:根据2022年中国企业形象全球调查分析报告,全球受访者充分肯定中国经济发展对全球及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普遍认可中国企业的成功“维度形象”。
三、国际社会对我国形象认知的变化1. 对经济发展认可度提高:国际社会普遍认可我国经济发展对全球及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
2. 对科技创新期待增强:海外受访者对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表示认可,期待中国在未来发挥更大作用。
3. 对文化认知加深:中餐、中医药和武术等中国文化元素在国际社会中的认知度不断提升。
4. 对企业形象认可度提高:中国企业形象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企业的成功“维度形象”表示认可。
四、不足与挑战1. 对全球治理贡献需进一步提升:尽管我国在多个领域参与全球治理的认可度有所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2. 文化软实力有待加强:虽然中国文化元素在国际社会中的认知度不断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软实力仍有待加强。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中华食疗养生第一
1月5日,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联合知名调查机构共同完成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在京发布。
中医药在中国文化代表元素中位居第二。
报告显示,47%海外受访者认为“中医药”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占比位居第二,第一为中餐(52%),第三是武术(44%)。
中医药文化在调查中获得好评。
三成海外受访者接触过中医药文化。
发展中国家的接触比例高于发达国家。
在接触过中医药文化的人群中,64%的受访者给出好评,这一比例在发展中国家达到73%,在海外老年群体中达到70%。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最新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导读:本文是关于最新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希望能帮助到您!
本次调查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与华通明略合作开展,共覆盖了代表不同区域和经济发展水平的9个国家,包括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民众,也涵盖了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南非、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的民众。
每个国家的受访民众为500人,共计4500人。
总体来看,海外受访者对中国形象认同率最高的描述是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较高,占46%的比例;但是与此同时,45%的受访者也会认为中国是一个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家。
屏蔽此推广内容报告显示,对于中国提出的一系列发展理念和国际倡议,海外受访民众有较高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其中,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和依法治国是海外受访者最为熟知的内容。
在认可度方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被海外受访者接受的比例最高。
海外民众最熟悉的十大中国品牌依次为:联想、华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海尔、阿里巴巴、中兴、海信、TCL、中国银行和中国移动。
对中国产品的整体评价相较2013年有所提升,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依然是阻碍海外消费者购买中国品牌的主要因素。
此外,售后服务也是中国产品亟待改善的方向。
最新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与华通明略合作开展,共覆盖了代表不同区域和经济发展水平的9个国家,包括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民众,也涵盖了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南非、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的民众。
每个国家的受访民众为500人,共计4500人。
总体来看,海外受访者对中国形象认同率最高的描述是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较高,占46%的比例;但是与此同时,45%的受访者也会认为中国是一个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家。
屏蔽此推广内容报告显示,对于中国提出的一系列发展理念和国际倡议,海外受访民众有较高的认知度和认可度。
其中,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和依法治国是海外受访者最为熟知的内容。
在认可度方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被海外受访者接受的比例最高。
海外民众最熟悉的十大中国品牌依次为:联想、华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海尔、阿里巴巴、中兴、海信、TCL、中国银行和中国移动。
对中国产品的整体评价相较2013年有所提升,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依然是阻碍海外消费者购买中国品牌的主要因素。
此外,售后服务也是中国产品亟待改善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