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答题技巧18--地理事物分布图类
- 格式:docx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7
高中地理18类题型规范答题模板一、地形特征描述型问题答题模板特征描述型按对象可分为对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对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和对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特点的描述,是高考中的常设题型。
地形特征描述类题目,虽然难度不大,但考生答题经常出现抓不住重点,失分较多的情况。
【答题建模】二、气候特征类题目的答题模板气候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直接描述某地(种)气候类型的特征;二是分析造成某地(种)气候特征的原因或主要影响因素;三是比较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定要注意从气温和降水两个角度考虑。
【答题建模】三、河流水文特征类题目的答题模板河流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描述某条河流的水文特征或水系特征;二是分析某条河流水文特征的成因(侧重于气候因素)或水系特征与地形的关系;三是比较两条河流水文特征或水系特征的差异。
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定要区分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然后再针对具体水文(水系)特征进行描述。
【答题建模】四、外力作用地貌成因类题目的答题模板外力作用地貌成因类问题一般有三种:一是判断影响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因素(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二是分析形成该地貌的成因,强调外力是怎样影响的;三是描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侧重时间先后顺序。
在高考中多以判断地貌类型、描述成因等设问形式呈现。
【答题建模】五、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应用类题目的答题模板该类型问题多以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某要素的变化为切入点,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其答题思路是先确定自然地理要素是什么,其次是该要素对其他要素有什么影响,及什么要素对该要素有什么影响。
【答题建模】六、人口迁移类题目的答题模板1.人口迁移类题目常以各种图表为载体,结合热点问题和时事材料,贴近现实,尽管图文材料提供的信息量大,但考生审题障碍不大。
只要把握材料和题干中的关键字词,便可准确快速联系教材知识组织答案。
2.背景材料多变,设问角度不同,但考查的知识一直比较平稳,如对人口迁移状况及其影响的考查。
高考地理18类题型规范答题模板高考地理规范答题模板——18类题型各位同学:现将高考地理中常见的一些问答题的规范答题模板印发给你们,希望各位同学要认真识记,并在平时的做题中对应答题模板,规范答题、严格运用地理术语、书写规范、字迹清晰、条例明确,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争取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一、地形特征描述型问题答题模板特征描述型按对象可分为对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对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和对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特点的描述,是高考中的常设题型。
地形特征描述类题目,虽然难度不大,但考生答题经常出现抓不住重点,失分较多的情况。
【答题建模】二、气候特征类题目的答题模板气候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直接描述某地(种)气候类型的特征;二是分析造成某地(种)气候特征的原因或主要影响因素;三是比较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定要注意从气温和降水两个角度考虑。
【答题建模】三、河流水文特征类题目的答题模板河流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描述某条河流的水文特征或水系特征;二是分析某条河流水文特征的成因(侧重于气候因素)或水系特征与地形的关系;三是比较两条河流水文特征或水系特征的差异。
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定要区分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然后再针对具体水文(水系)特征进行描述。
【答题建模】四、外力作用地貌成因类题目的答题模板外力作用地貌成因类问题一般有三种:一是判断影响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因素(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二是分析形成该地貌的成因,强调外力是怎样影响的;三是描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侧重时间先后顺序。
在高考中多以判断地貌类型、描述成因等设问形式呈现。
【答题建模】五、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应用类题目的答题模板该类型问题多以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某要素的变化为切入点,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其答题思路是先确定自然地理要素是什么,其次是该要素对其他要素有什么影响,及什么要素对该要素有什么影响。
六、人口迁移类题目的答题模板1.人口迁移类题目常以各种图表为载体,结合热点问题和时事材料,贴近现实,尽管图文材料提供的信息量大,但考生审题障碍不大。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点拨高考】近年来高考试题中对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的描述有增多的趋势,而学生在这类题目的答题中,往往把握不准角度,失分现象严重;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
一般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图文材料为载体,通过对图表或材料的分析、提取加工,论证回答地理事物分布特征、过程特征、变化特征等。
【知识梳理】一、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试题通常以某一区域图为背景图来呈现点状事物的分布状况,在读图时要注意从点的大小、疏密、组成的形状来观察点状事物代表的含义。
描述的角度:疏密+数量+极值+方位。
具体描述:①总体分布特征(疏密状况,是否均衡;如果不均,哪多,哪少);②极值区位置名称(最多、最少、最集中的地带在哪,沿什么线分布,或者说出最稠密或最稀薄区的地区名称等。
)③点组成的形状——反应什么规律。
其他——大小,代表的含义(如城市等级),点的动态变化等。
当然,描述时要看图说话,突出重点,因题而异(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点状分布的地理事物很多,描述语言一般有“众星拱月状”“沿某个方向较稀或较密”“该地理事物在区域地图中的分布方位”等。
其常用答题模板如下表所示。
二、线状地理事物的描述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山脉、等值线等。
带箭头的表示动态,不带箭头的表示静态。
线段的长短、粗细可能表示量的大小(或标上数值)。
具体可分为两类:(1)描述一条线(通常为等值线)的分布情况这类试题只要求描述某一特定线条的地理事物,如年等降水量线、等温线等,可从走向、延伸方向去考虑。
读图时注意观察曲线“拐点”的位置,以便分段描述。
这类题目大部分都需要分段描述;如“我国一月0 ℃等温线”分布,可描述为:东段大致东西走向,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西段大致东北——西南走向、近似于与青藏高原东缘山麓平行。
线状地理事物分布图以等值线图居多,其他也有,如交通线分布图等。
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技巧及答题模板一、高考地理综合题解题步骤•审题目(中心词、限定词、指令词)•列模板(地理要素全方面)•读信息(图例、图表、注记)•细筛选(决定要点的去留)•整语言(地理术语、要点顺序)(一)、审题目(中心词、限定词、指令词)操作步骤:1.先划分题干的“句子结构”2.找出“中心词”、“限制词、指令词”例1:试评价该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例2、简述井冈山旅游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例3:松花江是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河流,请描述该河流的水文特征。
(二)列模板(地理要素全方面)例如:河流水文特征要素:1.补给水源(降水、地面积雪、冰川积雪、地下水)2.流量大小、流量变化情况(汛期时间、长短)3.流速、水能大小(上中下游)4.含沙量大小5.结冰期(有无、长短)6.凌汛(哪些河段?)(四)细筛选(决定要点的去留)修饰词:1.把握答题方向(自然、人为)2.界定答题范围(时间、空间;异?同?)3.注意地区特点(位置)4.结合具体地理事物(农作物、工厂)(五)整语言(地理术语、要点顺序)要求做到:1.要点全面:不遗漏、无多余2.顺序合理:先主要后次要;先自然后人文3.富有逻辑:前因后果、有理有据4.点面结合:提出论点、结合实际5.地理术语:使用地理专业词语6.简洁精炼:不啰嗦、不拖沓7.书写工整:格式整齐,不涂画8.格式整齐:编“序号”或用“分号”二、综合题的设问类型:1、特征类设问2、判断类设问3、原因分析类设问4、比较类设问5、对策措施类设问6、辩证评价类设问7、意义作用类设问三、不同类型综合题的答题方法(一)、特征类设问:1、设问形式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
高考中特征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
的特点”“描述。
的分布状况”,“简述。
的特征”,从。
等方面归纳。
的“主要特征”等。
如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河流的“主要特征”。
地理特征和分布规律的描述分类:根据属性分为自然地理事物的特征人文地理事物的特征某区域的地理特征2、解答特征描述类试题应注意以下两点:(1).要正确解答特征描述类试题,就要掌握描述的方向和角度,即从哪些方面去分析(2).描述语言的组织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A、明确要描述什么,即描述的方向,主要是将地理问题和地理原理相对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B、描述的全面性,即描述的角度和层次是否完整;C、描述的专业性,关键词不能丢而且要准确,尽量使用学科术语而不能口语化等。
高考地理规答题模板——18类题型各位同学:现将高考地理中常见的一些问答题的规答题模板印发给你们,希望各位同学要认真识记,并在平时的做题中对应答题模板,规答题、严格运用地理术语、书写规、字迹清晰、条例明确,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争取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一、地形特征描述型问题答题模板特征描述型按对象可分为对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对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和对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特点的描述,是高考中的常设题型。
地形特征描述类题目,虽然难度不大,但考生答题经常出现抓不住重点,失分较多的情况。
二、气候特征类题目的答题模板气候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直接描述某地(种)气候类型的特征;二是分析造成某地(种)气候特征的原因或主要影响因素;三是比较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定要注意从气温和降水两个角度考虑。
三、河流水文特征类题目的答题模板河流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描述某条河流的水文特征或水系特征;二是分析某条河流水文特征的成因(侧重于气候因素)或水系特征与地形的关系;三是比较两条河流水文特征或水系特征的差异。
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定要区分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然后再针对具体水文(水系)特征进行描述。
四、外力作用地貌成因类题目的答题模板外力作用地貌成因类问题一般有三种:一是判断影响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因素(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二是分析形成该地貌的成因,强调外力是怎样影响的;三是描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侧重时间先后顺序。
在高考中多以判断地貌类型、描述成因等设问形式呈现。
五、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应用类题目的答题模板该类型问题多以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某要素的变化为切入点,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其答题思路是先确定自然地理要素是什么,其次是该要素对其他要素有什么影响,及什么要素对该要素有什么影响。
【答题建模】六、人口迁移类题目的答题模板1.人口迁移类题目常以各种图表为载体,结合热点问题和时事材料,贴近现实,尽管图文材料提供的信息量大,但考生审题障碍不大。
高考地理事物分布特征描述综合题答题技巧【第一部分 方法指导】地理事物可以分为点状地理事物,如聚落、机场、站点等;线状地理事物,如交通运输线、等值线等;面状地理事物,如区域、自然保护区等。
不同的地理事物,其分布特点描述有所不同,需要做好区分。
其基本描述均从“空间分布”和“发展变化”两个角度展开。
一、线状地理事物分布特征描述线状地理事物的水平分布,试题通常以某一区域图为背景图来呈现线状事物的分布状况,其描述角度:(1)分布的趋势——看延伸方向、看增减方向(2)分布的范围——看数值(3)分布的疏密——看疏密(4)分布的凸变——看弯曲(5)分布的极值——看闭合(6)其他:分布的发展变化等(用动态的眼光看)线状地理事物的垂直分布,试题通常以统计图来呈现,其描述角度:(1)看数值最大的点、数值最小的点和转折点( “拐点” )(2)看变化的趋势:上升或下降、陡或缓、波动变化二、点状地理事物分布特征描述试题通常以某一区域图为背景图来呈现点状事物的分布状况,在读图时要注意从点的大小、疏密、组成的形状来观察点状事物代表的含义。
描述的角度:疏密+数量+极值+方位。
具体描述:(1)总体分布特征(疏密、数量状况,是否均衡;如果不均,哪多,哪少);(2)方位:面上分布即分布在图中什么位置;线上分布即与图中其它地理事物的联系(如沿河流、沿交通线分布等)(3)极值区位置(最多、最少、最集中的地带在哪,沿什么线、图中什么方位分布,或者说出最稠密或最稀薄区的地区名称等。
)(4)其他:大小—代表的含义(如城市等级),点的动态变化等。
当然,描述时要看图说话,突出重点,因题而宜(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三、面状地理事物分布特征描述(1)说明位置;(2)延伸方向;(3)形状;(4)面积大小。
(5)集散状况。
例题1(2023·全国·高三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邮政服务是向所有公民提供基本通信需求的统一规范、低价普意的普遍服务,而快递服务主要是为社会特殊需求和有支付能力的部分成员提供个性化、限时送达的商业服务。
初二生地会考中的地理图表分析技巧地理是中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地理考试又是学生面临的一项挑战。
在地理考试中,图表分析常常是一个关键环节。
掌握地理图表分析的技巧,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二生可以使用的地理图表分析技巧,帮助他们在地理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理解地理图表的种类在地理考试中,常见的图表类型有流程图、地图、气候图、统计图等。
学生需要了解每种图表的特点和用途,这样才能在遇到相应的图表时准确分析。
流程图主要用于描述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发展过程,通过箭头和文字展示事件的顺序和关联。
学生可以通过仔细观察箭头指向和文件的排列,了解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和原因。
地图是地理学中最基本和重要的图表类型之一。
学生需要熟悉地图上的符号、比例尺和方位,准确地理解和解读地形、地貌和地理位置信息。
气候图用于展示一定地区在不同时间段内的气候特征。
学生需要注意图表中的温度曲线、降水量柱状图等信息,以便分析和比较不同季节和地区的气候变化。
统计图包括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用于展示数据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学生需要仔细观察图表中的刻度、标签和比例,找出关键信息,进行准确的比较和分析。
二、分析图表前的准备工作在分析地理图表之前,学生需要先做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仔细阅读题目,理解图表的主题和目的。
其次,观察图表的整体布局和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
最后,寻找有关的背景信息,了解图表所描述的地理现象的背景和相关知识。
三、理解图表中的数据和趋势学生在分析地理图表时,需要仔细观察和理解图表中的数据和趋势。
首先,要注意图表中的数据单位和范围,确保比较和分析时的准确性。
其次,关注图表中的数字和百分比,以便找出关键数据。
此外,学生还需要注意图表中的趋势和变化,找出规律和异常。
四、进行图表比较和综合分析在分析地理图表时,学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图表之间的数据和趋势,进行深入的综合分析。
例如,可以比较不同地区的气温曲线,找出相似和不同之处,推测出地理原因和影响。
高考地理18类题型规范答题模板现将高考地理中常见的一些问答题的规范答题模板分享给你们,希望各位同学要认真识记,并在平时的做题中对应答题模板,规范答题、严格运用地理术语、书写规范、字迹清晰、条例明确,减少不必要的失分,争取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一、地形特征描述型问题答题模板特征描述型按对象可分为对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对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和对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特点的描述,是高考中的常设题型。
地形特征描述类题目,虽然难度不大,但考生答题经常出现抓不住重点,失分较多的情况。
二、气候特征类题目的答题模板气候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直接描述某地(种)气候类型的特征;二是分析造成某地(种)气候特征的原因或主要影响因素;三是比较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定要注意从气温和降水两个角度考虑。
三、河流水文特征类题目的答题模板河流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描述某条河流的水文特征或水系特征;二是分析某条河流水文特征的成因(侧重于气候因素)或水系特征与地形的关系;三是比较两条河流水文特征或水系特征的差异。
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定要区分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然后再针对具体水文(水系)特征进行描述。
四、外力作用地貌成因类题目的答题模板外力作用地貌成因类问题一般有三种:一是判断影响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因素(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二是分析形成该地貌的成因,强调外力是怎样影响的;三是描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侧重时间先后顺序。
在高考中多以判断地貌类型、描述成因等设问形式呈现。
五、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应用类题目的答题模板该类型问题多以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某要素的变化为切入点,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其答题思路是先确定自然地理要素是什么,其次是该要素对其他要素有什么影响,及什么要素对该要素有什么影响。
六、人口迁移类题目的答题模板1.人口迁移类题目常以各种图表为载体,结合热点问题和时事材料,贴近现实,尽管图文材料提供的信息量大,但考生审题障碍不大。
高考地理规范答题模板——18类题型各位同学:现将高考地理中常见的一些问答题的规范答题模板印发给你们,希望各位同学要认真识记,并在平时的做题中对应答题模板,规范答题、严格运用地理术语、书写规范、字迹清晰、条例明确,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争取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一、地形特征描述型问题答题模板特征描述型按对象可分为对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对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和对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特点的描述,是高考中的常设题型。
地形特征描述类题目,虽然难度不大,但考生答题经常出现抓不住重点,失分较多的情况。
二、气候特征类题目的答题模板气候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直接描述某地(种)气候类型的特征;二是分析造成某地(种)气候特征的原因或主要影响因素;三是比较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定要注意从气温和降水两个角度考虑。
三、河流水文特征类题目的答题模板河流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描述某条河流的水文特征或水系特征;二是分析某条河流水文特征的成因(侧重于气候因素)或水系特征与地形的关系;三是比较两条河流水文特征或水系特征的差异。
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定要区分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然后再针对具体水文(水系)特征进行描述。
四、外力作用地貌成因类题目的答题模板外力作用地貌成因类问题一般有三种:一是判断影响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因素(流水、风力、冰川、海浪等);二是分析形成该地貌的成因,强调外力是怎样影响的;三是描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侧重时间先后顺序。
在高考中多以判断地貌类型、描述成因等设问形式呈现。
五、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应用类题目的答题模板该类型问题多以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某要素的变化为切入点,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其答题思路是先确定自然地理要素是什么,其次是该要素对其他要素有什么影响,及什么要素对该要素有什么影响。
【答题建模】六、人口迁移类题目的答题模板1.人口迁移类题目常以各种图表为载体,结合热点问题和时事材料,贴近现实,尽管图文材料提供的信息量大,但考生审题障碍不大。
地理综合题的答题指导●一、要答好地理题,要熟记以下地图,这是做题的基础。
1.经纬网:各大洲、重要国家和主要地形区的经纬网图,高考经常给出带有经纬线的区域图,考查同学们的读图、区域定位的能力。
2.世界海陆轮廓图,包括主要河流、湖泊、海洋、海峡、岛屿、半岛分布图。
3.世界地形图4.世界气候分布图、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季风示意图5.世界洋流分布图6.全球板块构造图7.世界主要工业区、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图8.世界文化圈分布图、中国地域文化区分布图9.中国行政区划图、中国地形图(中国主要地形区经纬网图)10.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中国温度带分布图、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11.中国主要农作物分布图、我国四大农业区、中国主要工业区分布图12.各类等值线图:等高线地形图、等温线(等气温线、等水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太阳辐射量线、等太阳高度线、等日期线等等。
图像类型:①统计图表②等值线图③地理区域图④地理示意图⑤变式组合图●二、地理综合题常规答题思路整理:(一)简答式综合题可分为三种类型:A:描述性简答题:特征、分布、规律等;B:阐释原理的简答题:成因分析、分析评价、区位分析、区域比较;C:开放型简答题:问题措施、建议1) 原因(自然、人为)自然因素包括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地形、气候(光、热、水)、河流、土壤、水源、洋流、植被、资源(原料)、能源(燃料)、土地等;人为因素包括人口、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政策、资金、工农业基础、发展历史等。
2) 条件(有利、不利)3) 影响(正面、负面)4) 区位(自然、社会、经济)5) 效益(经济、社会、生态)6) 措施(生物、工程、技术、管理)7) 重大工程意义(两端、中间)或(政治、经济、国防)8) 要素(总量、结构)9) 评价( 积极、消积)(二)特征描述类答题思路:(三)描述分布规律类问题:从总体上把握是"点""线""面"哪种分布趋势:1. "点"状分布:①总体是均匀分布还是差异分布;②哪里密集、哪里稀疏;③地理事物是轴向(沿河、沿交通线)分布还是趋势分布(沿海、分布在平原)。
降龙十八掌18损则有孚---地理事物分布图类
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杨开鸿(ykhbisu)
☆点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描述方法:
第一,分布不均,这句话是必写的,不会有分布均匀的事物让我们来描述。
第二,怎么分布,包括数量多少的变化和空间多少的变化,或者由什么地方向什么地方变多变少。
第三,极值区域,什么地方分布最多最集中,什么地方分布最少。
再加一条,
第四,有时候我们还可以描述出点状事物分布的形状,比如呈环状、呈线状条带状等。
比如我们教材上对塔里木盆地中城镇分布特点的描述,呈串珠状。
☆面状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方法:和点状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方法大同小异,依然要第一点要说出分布不均,第二点是说分布在哪儿和怎么分布,第三点是分布形状(什么状、沿什么、面积大还是小、成片还是碎片等)几个方面。
地理事物分布图类(一)
例题1.(2020石景山期末)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1分)
图7为北美洲局部区域图。
图中纽芬兰岛附近海域的甲为世界著名渔场。
图7
描述乙半岛聚落的空间分布特点。
(3分)
参考答案:
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或沿海多,内陆少);东南、东部沿海密(多),西部、北部沿海疏(少)。
例题2. (2020西城期末,16)读图“我国某地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说明图示区域不同地形条件下交通与聚落的特点。
(6分)
参考答案:
平原地区交通线路数量多、密度大,聚落规模大;山区交通线路数量少,聚落规模小、分散。
地理事物分布图类(二)
例题3.(2020石景山期末)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1分)
小洋山深水港是距上海最近的深水良港,距国际主航线45海里,经东海大桥与上海浦东新区芦潮港相连通,它的建成结束了上海没有深水泊位的历史,大大提高了上海港的航运中心地位。
东海大桥全长32.5公里,大桥两侧建有10万千瓦风电场。
图13为上海及周边区域图。
据图归纳从唐代到现代崇明岛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4分)
参考答案:
变化:岛屿面积不断扩大;向北向东(东南)扩展的趋势明显。
(2分)
原因:长江输沙量大,泥沙在河口堆积,导致岛屿面积扩大;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崇明岛北部堆积更明显。
(2分)
例题4.(2020顺义一模)(20分)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
概括图中城市的分布特点。
(4分)
参考答案:
分布不均,沿海地区数量多,内陆地区少;主要沿海、沿河、沿交通线分布。
备用题
下图为中国省级行政区淘宝网店铺数量分布图(不含港、澳、台)。
描述淘宝网店铺数量空间分布特点。
(3分)
分布不均匀(第一条,分布不均),西部省级行政区较少,东部省级行政区较多(第二条,怎么分布),尤以沿海经济发达省级行政区数量最多、最密集(第三条,极值区域)。
下图示意2016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
【答案】分布不均衡。
西北部的省区总部数量较少,东部沿海省市多;以环渤海地区(或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
下图为德国和日本的城市分布状况。
比较德国和日本城市的等级和分布特点。
【答案】德国以中小城市为主;分布比较均匀。
日本大中城市多,百万人口以上城市多;城市分布极不均匀(第一条,分布不均);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中部山地和北部(或北海道)城市少(第二条,怎么分布);集中在太平洋沿岸(第三条,极值区域);城市毗连构成带状的巨型城市带(第四条,分布形状)。
例题4:[2016课标Ⅱ,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
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
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
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答案】(1)20世纪70 年代(1976 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变化特点也主要是从三方面来描述。
一是面积或者数量的变化,二是形状变化,三是位置的变化。
例题5:[2013四川卷,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是甲国地图。
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
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指出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
(3分)
答案】城市分布较密集(2分);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或湖、海沿岸及其附近)(2分);多等级较高的城市(2分)。
提示:本题没有考查图示区域城市的分布特点,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该区域东西城市分布的差异,说出西部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
侧重考查图示信息的获取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
注意从疏密和城市等级两角度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