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 学习指导书习题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1.91 KB
- 文档页数:7
《统计学》(教育部教材)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统计概述一、填空题1.数量方面定量认识2.统计总体同质性差异性大量性3.总体单位数量标志品质标志不变标志可变标志4.总体指标名称指标数值5.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数量指标质量指标静态指标动态指标二、单项选择题1.B 2.C 3.A 4.B 5.B三、多项选择题1.ABDE 2.ABC 3.ABCD 4.ABD 5.ABD四、问答题1.什么是指标?指标和标志有何区别和联系?①统计指标简称指标,是指综合反映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
②指标与标志有两点区别:一是说明的对象范围不同,即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二是具体表现的表示方式不同,即指标的具体表现都用数值表示,标志的具体表现只有数量标志用数值表示,品质标志则用文字表示。
③指标与标志有密切联系:一是标志表现是计算指标数值的基础;二是两者随研究目的不同具有转化关系。
2.指标有哪些具体分类?指标按表现形式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按性质或内容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按时间状况分为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
3.什么是指标体系?设置指标体系有何意义?指标体系是指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指标组成的整体。
单项指标的局限性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复杂性,决定了在统计中必须科学地设置指标体系,以便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反映现象的全貌和事物间的联系。
4. 统计工作过程分哪几个阶段?如何理解统计“质—量—质”的认识过程?统计工作过程大致分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相对独立、相互衔接的阶段。
四个阶段基本体现了统计“质—量—质”的认识过程。
统计首先要对现象进行初步的定性(质的)认识,作出统计设计;然后根据设计要求去进行量的调查和整理;最后通过统计分析,揭示现象的本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性,达到高一级的质的认识,实现统计之目的。
第二章统计调查一、填空题1.准确及时全面(系统或经济)2.调查项目3.全部工业生产设备每台工业生产设备每个工业企业4.单一表一览表表头表体表脚5.调查得到的统计数字客观现象实际数量表现登记性代表性二、单项选择题1.A 2.C 3.C 4.C 5.B三、多项选择题1.BCDE 2.BCDE 3.ABD 4.ABCDE 5.ACE四、问答题1.什么是统计调查?统计调查有哪些种类?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设计的要求,采用科学的方式和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总体单位登记其有关标志表现,以获取统计研究所需要的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第一章思考题1.1什么是统计学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一门学科,它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来自各个领域的数据并从中得出结论。
1.2解释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描述统计;它研究的是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它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1.3统计学的类型和不同类型的特点统计数据;按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分;(定性数据)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定性数据)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它也是有类别的,但这些类别是有序的。
(定量数据)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统计数据;按统计数据都收集方法分;观测数据:是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的。
实验数据: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统计数据;按被描述的现象与实践的关系分;截面数据:在相同或相似的时间点收集到的数据,也叫静态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按时间顺序收集到的,用于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也叫动态数据。
1.4解释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答案同1.31.5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对一千灯泡进行寿命测试,那么这千个灯泡就是总体,从中抽取一百个进行检测,这一百个灯泡的集合就是样本,这一千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参数,这一百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统计量,变量就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如说灯泡的寿命。
1.6变量的分类变量可以分为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型变量。
变量也可以分为随机变量和非随机变量。
经验变量和理论变量。
1.7举例说明离散型变量和连续性变量离散型变量,只能取有限个值,取值以整数位断开,比如“企业数”连续型变量,取之连续不断,不能一一列举,比如“温度”。
《统计学》第四版 第四章练习题答案4.1 (1)众数:M 0=10; 中位数:中位数位置=n+1/2=5.5,M e =10;平均数:6.91096===∑nxx i(2)Q L 位置=n/4=2.5, Q L =4+7/2=5.5;Q U 位置=3n/4=7.5,Q U =12 (3)2.494.1561)(2==-=∑-n i s x x (4)由于平均数小于中位数和众数,所以汽车销售量为左偏分布。
4.2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年龄出现频数最多的是19和23,故有个众数,即M 0=19和M 0=23。
将原始数据排序后,计算中位数的位置为:中位数位置= n+1/2=13,第13个位置上的数值为23,所以中位数为M e =23(2)Q L 位置=n/4=6.25, Q L ==19;Q U 位置=3n/4=18.75,Q U =26.5(3)平均数==∑nx x i600/25=24,标准差65.612510621)(2=-=-=∑-n i s x x(4)偏态系数SK=1.08,峰态系数K=0.77(5)分析:从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来看,网民年龄在23-24岁的人数占多数。
由于标准差较大,说明网民年龄之间有较大差异。
从偏态系数来看,年龄分布为右偏,由于偏态系数大于1,所以,偏斜程度很大。
由于峰态系数为正值,所以为尖峰分布。
4.3 (1(2)==∑nx x i63/9=7,714.0808.41)(2==-=∑-n i s x x (3)由于两种排队方式的平均数不同,所以用离散系数进行比较。
第一种排队方式:v 1=1.97/7.2=0.274;v 2=0.714/7=0.102.由于v 1>v 2,表明第一种排队方式的离散程度大于第二种排队方式。
(4)选方法二,因为第二种排队方式的平均等待时间较短,且离散程度小于第一种排队方式。
4.4 (1)==∑nx x i8223/30=274.1中位数位置=n+1/2=15.5,M e =272+273/2=272.5(2)Q L 位置=n/4=7.5, Q L ==(258+261)/2=259.5;Q U 位置=3n/4=22.5,Q U =(284+291)/2=287.5(3) 17.211307.130021)(2=-=-=∑-n i s x x4.5 (1)甲企业的平均成本=总成本/总产量=41.193406600301500203000152100150030002100==++++乙企业的平均成本=总成本/总产量=29.183426255301500201500153255150015003255==++++原因:尽管两个企业的单位成本相同,但单位成本较低的产品在乙企业的产量中所占比重较大,因此拉低了总平均成本。
第一章绪论(一)判断题1.√2.√3.×4.×5.×(二)单项选择题1.②2.②3.④4.④5.①6.③(三)多项选择题1.②③④⑤2.①③⑤3.②③⑤4.②③⑤5.②③④6.②④(四)填空题1.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2.数量性3.同质大量差异同质4.总体单位品质数量5.总体数量数字第二章统计调查(一)判断题1.√2.×3.×4.√5.√(二)单项选择题1.②2.③3.②4.②5.③6.④(三)多项选择题1.①③④2.①②③④⑤3.①③④4.①②④⑤5.②③④6.②③⑤ 7.①③⑤(四)填空题1.定期统计报表专门调查2.总体单位在总体中所处的地位不同3.明确调查目的4.调查项目的承担者调查资料的报送者第三章统计整理(一)判断题1.√2.×3.×4.√5.×(二)单项选择题1.④2.④3.②4.③5.①6.③ 7.②8.①(三)多项选择题1.①③2.①②④3.①②③⑤4.②⑤5.③④6.①② 7.①⑤8.①②④⑤(四)填空题1.分组汇总2.汇总制表3.统计调查统计分析4.同质性差异性5.分组标志6.主词宾词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一)判断题1.×2.√3.√4.×5.√(二)单项选择题1.④2.②3.④4.④5.③(三)多项选择题1.①②③2.①②③⑤3.②③⑤4.①②③④⑤5.①③④⑤6.③④ 7.①②③④8.②③④⑤(四)填空题1.总体总量标志总量2.时期指标时点指标3.价值单位劳动量单位4.性质不同但有联系 5.相对指标 平均指标 6.水平 累计 7强度(四)计算题1.因为2000年计划完成相对数是110%,所以实际产值=1188%1101080=⨯=⨯计划完成相对数计划产值 2000年计划产值比1999年增长8%, 所以1999年的计划产值=1000%811080=+那么2000年实际产值比1999年计划产值增长=%8.181%10010001188=-⨯ 2.(1)%100⨯=计划数实际数计划执行进度从第四年第四季度到第五年第三季度这一年的时间,实际上这一年的产量达到 176********=+++ 则%5.103%100170176%100=⨯=⨯=计划数实际数计划执行进度这一题规定年末产量应达到170,所以提前时间按照水平法来算。
统计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统计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作为学习统计学的学生,课后习题是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提供一些统计学课后习题及其答案,希望对学习者有所帮助。
1. 描述性统计习题:给定以下一组数据:10, 15, 12, 18, 20, 22, 16, 10, 14, 19。
请计算该组数据的均值、中位数和众数,并解释它们的含义。
答案:均值:计算方法是将所有数据相加,然后除以数据的个数。
对于给定的数据,均值为(10+15+12+18+20+22+16+10+14+19)/10 = 16.6。
中位数:将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找出中间的数。
对于给定的数据,中位数为16。
众数:出现频率最高的数。
对于给定的数据,众数为10。
这些统计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
均值是所有数据的平均值,中位数是数据的中间值,众数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值。
在这个例子中,均值告诉我们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是16.6,中位数告诉我们大约一半的数据小于16,一半的数据大于16,众数告诉我们10是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2. 概率习题:一个骰子有6个面,每个面上的数字分别是1、2、3、4、5、6。
如果投掷一次骰子,求得到奇数的概率。
答案:奇数的个数为3个,即1、3、5。
骰子的总个数为6个。
所以得到奇数的概率为3/6 = 1/2。
概率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在这个例子中,奇数的个数是3个,总个数是6个,所以得到奇数的概率是3/6,即1/2。
3. 抽样与估计习题:某市有1000名居民,你希望了解他们对某项政策的态度。
你打算进行一次调查,抽取10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这个调查结果能否代表整个市民的态度?为什么?答案:这个调查结果不能代表整个市民的态度。
原因是抽样的方式可能引入抽样误差。
如果抽取的100名居民在某些特征上不具有代表性,比如年龄、性别、职业等,那么调查结果可能会偏离整个市民的态度。
目录第一章统计学与基本概念2第二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4第三章统计表与统计图7第四章数据的描述性分析9第五章参数估计13第六章假设检验17第七章方差分析21第八章非参数检验24第九章相关与回归分析27第十章多元统计分析32第十一章时间序列分析36第十二章指数39第十二章指数39第十三章统计决策43第十四章统计质量管理46第一章统计学与基本概念1.1 统计的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1.2 统计学的内容(统计学分类: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1.3 统计学的发展史(学派与主要代表人物)1.4 数据类型(定类、定序、定距和定比;时间序列、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绝对数、相对数、平均数)1.5 变量:连续与离散;确定与随机1.6 总体、样本与个体1.7 标志、指标与指标体系1.8 统计计算工具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推断统计学研究( D )。
(知识点:1.2 答案:D)A.统计数据收集的方法B.数据加工处理的方法C.统计数据显示的方法D.如何根据样本数据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2. 在统计史上被认为有统计学之名而无统计学之实的学派是( D )。
(知识点:1.3 答案:D)A.数理统计学派 B.政治算术学派 C.社会统计学派 D.国势学派3. 下列数据中哪个是定比尺度衡量的数据( B )。
(知识点:1.4 答案:B)A.性别 B.年龄 C.籍贯 D.民族4. 统计对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认识是(C )。
(知识点:1.6 答案:C)A.从定性到定量B.从定量到定性C.从个体到总体D.从总体到个体5. 调查10个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是(C )。
(知识点:1.6 答案:C)A.10个企业B.10个企业职工的全部工资C.10个企业的全部职工D.10个企业每个职工的工资6. 从统计总体中抽取出来作为代表这一总体的、由部分个体组成的集合体是( A ).(知识点:1答案:A)A. 样本B. 总体单位C. 个体D. 全与总体.7. 三名学生期末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80分、85分和92分,这三个数字是( D )。
第一章统计学及基本概念 3第二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0第三章统计表与统计图19第四章数据的描述性分析25第五章参数估计37第六章假设检验49第七章方差分析62第八章非参数检验70第九章相关与回归分析78第十章多元统计分析89第十一章时间序列分析101第十二章指数108第十二章指数108第十三章统计决策120第十四章统计质量管理128第一章统计学及基本概念统计的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统计学的内容(统计学分类: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统计学的发展史(学派与主要代表人物)数据类型(定类、定序、定距和定比;时间序列、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绝对数、相对数、平均数)变量:连续与离散;确定与随机总体、样本与个体标志、指标及指标体系统计计算工具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推断统计学研究()。
(知识点:答案:D)A.统计数据收集的方法B.数据加工处理的方法C.统计数据显示的方法D.如何根据样本数据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2. 在统计史上被认为有统计学之名而无统计学之实的学派是()。
(知识点:答案:D)A.数理统计学派B.政治算术学派C.社会统计学派D.国势学派3. 下列数据中哪个是定比尺度衡量的数据()。
(知识点:答案:B)A.性别B.年龄C.籍贯D.民族4. 统计对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认识是()。
(知识点:答案:C)A.从定性到定量B.从定量到定性C.从个体到总体D.从总体到个体5. 调查10个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知识点:答案:C)个企业个企业职工的全部工资个企业的全部职工个企业每个职工的工资6. 从统计总体中抽取出来作为代表这一总体的、由部分个体组成的集合体是().(知识点:答案:A)A. 样本B. 总体单位C. 个体D. 全及总体7. 三名学生期末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80分、85分和92分,这三个数字是()。
(知识点:答案:D)A. 指标B. 标志C. 变量D. 标志值8. 以一、二、三等品来衡量产品质地的优劣,那么该产品等级是()。
统计学原理学习指导与练习答案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统计学原理学习指导与练习》(第三版)吴惠荣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各章复习演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总论(P4—P9)一、判断题1.×2.√3. ×4.√5.×6.×7.×8.×二、填空题1. 统计成果统计实践2. 品质数量标志3. 每个人品质4. 离散连续总体单位统计总体5. 统计分组法统计模型法6. 品质男女7. 时间期限空间范围指标名称指标数值计量单位8. 相对数平均数绝对数三、单项选择题四、多项选择题五、简答题(略)第二章统计调查(P15—P23)一、判断题1.×2. ×3.√4. ×5.×6. √7.×8.×9.× 10.× 11.√ 12.×13.√ 14.√ 15.×二、填空题1. 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经济性2. 该市所有科研机构该市每一个科研机构该市每一个科研机构3. 单一表一览表4. 统计报表专门调查;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经常性调查一次性调查5. 原始记录统计台账企业内部报表6. 标准时间重复或遗漏7. 重点调查8. 解剖麻雀划类选典9. 抽样调查随机原则三、单项选择题1. A四、多项选择题五、简答题(略)第三章统计整理(P33—P44)一、判断题1. √2.×3.√4.√5.×6.×7. ×8.×9.× 10. √二、填空题1. 审核 分组 汇总2. 总体单位 总体数量特征3. 统计分组 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4. 统计分组5. 变量分配数列 各组变量值 )(X 各组次数)(f 或频率 )f f (6. 开口组7. 对称分布8. 重叠9. 钟形分布 U 形分布 J 形分布 10. 图示法 直方图 折线图 曲线图 11.简单表 简单分组表 复合分组表 12.次数密度13. 集中汇总 超级汇总 逐级汇总 三、单项选择题2. A 四、多项选择题6. ACD 五、简答题(略) 六、计算题 1、编制等距数列2、(1) 编制等距数列(2)绘制直方图及次数分布折线图直方图及次数分布折线图3、某工业局所属各公司的资料按下列要求整理如下: (1)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2)按企业的工人人数分组4、根据2008年某化工厂工人每月工资分布如表的要求:(1)计算各组频率和累计频率(较小制)5、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1958年和1949年的产量按统计分组的原理和编制统计表的规则做成的复合分组统计表如下:其中:靠左边的三列为主词,右边的四列为宾词第四章 综合指标(P51—P59)一、判断题1.×2.√3.×4.×5.×6.√7.×8.×9.× 10.× 二、填空题1. 总量指标 相对指标 平均指标2. 总体单位总量 总体标志总量3. 数量对比4. 计算总量指标5. 正 逆6. 集中 离中7. 分别计算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8. 中间 最多 位置9. 57.14% ( 解题过程: 4765)(222=-=-=x x σ ,%14.57%10074%100=⨯=⨯=xV σσ)三、单项选择题四、多项选择题五、简答题(略)六、计算题1、2、 %3、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96% 即:甲种产品单位成本实际比计划降低了4%4、提前一个月完成全年计划5、(1)该产品第五年完成程度为:% 超额完成计划的%(2)由水平法:从第四年的第二季度到第五年的第一季度连续一年的产量为:10+11+12+12=45(吨)。
第1章1.什么是统计学?怎样理解统计学与统计数据的关系?2.试举出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统计数据及其规律性的例子。
3..一家大型油漆零售商收到了客户关于油漆罐分量不足的许多抱怨。
因此,他们开始检查供货商的集装箱,有问题的将其退回。
最近的一个集装箱装的是2 440加仑的油漆罐。
这家零售商抽查了50罐油漆,每一罐的质量精确到4位小数。
装满的油漆罐应为4.536 kg。
要求:(1)描述总体;(2)描述研究变量;(3)描述样本;(4)描述推断。
答:(1)总体:最近的一个集装箱内的全部油漆;(2)研究变量:装满的油漆罐的质量;(3)样本:最近的一个集装箱内的50罐油漆;(4)推断:50罐油漆的质量应为4.536×50=226.8 kg。
4.“可乐战”是描述市场上“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激烈竞争的一个流行术语。
这场战役因影视明星、运动员的参与以及消费者对品尝试验优先权的抱怨而颇具特色。
假定作为百事可乐营销战役的一部分,选择了1000名消费者进行匿名性质的品尝试验(即在品尝试验中,两个品牌不做外观标记),请每一名被测试者说出A品牌或B品牌中哪个口味更好。
要求:(1)描述总体;(2)描述研究变量;(3)描述样本;(4)一描述推断。
答:(1)总体:市场上的“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2)研究变量:更好口味的品牌名称;(3)样本:1000名消费者品尝的两个品牌(4)推断:两个品牌中哪个口味更好。
第2章统计数据的描述——练习题(1) 指出上面的数据属于什么类型;(2)用Excel制作一张频数分布表;(3) 绘制一张条形图,反映评价等级的分布。
解:(1)由于表2.21中的数据为服务质量的等级,可以进行优劣等级比较,但不能计算差异大小,属于顺序数据。
(2)频数分布表如下:服务质量等级评价的频数分布服务质量等级家庭数(频数)频率%A1414B2121C 32 32D 18 18E 15 15 合计100100(3)条形图的制作:将上表(包含总标题,去掉合计栏)复制到Excel 表中,点击:图表向导→条形图→选择子图表类型→完成(见Excel 练习题2.1)。
第一章(一)判断题1.(√)2.(√)3.(×)4.(×)5.(×)(二)单项选择题1.②2.②3.④4.④5.①6.③(三)多项选择题1.②③④⑤2.①③⑤3.②③⑤4.②③⑤5.②③④6.②④(四)填空题1.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2.数量性3.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同质性4.总体单位;数量、品质;数字、文字5.总体数量;数字(五)简答题1.社会经济统计是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其理由有二。
第一,因为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对立统一,任何事物的量都依存于一定的质,而任何事物的质都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为一定的量。
第二,社会经济统计量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以数字为语言,研究事物的量。
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使统计能够成为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
2.总体是指在某种共性的基础上由许多个别事物所组成的整体。
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叫做总体单位。
总体和总体单位都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是统计研究的客体。
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标志可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
也可以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
4.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指标和标志的区别有二。
一是指标用于说明总体,标志则用于说明总体单位。
二是指标只说明总体的数量特征,所有指标都要用数字表示,但标志却说明总体单位的品质特征和数量特征;品质特征用文字表示,数量特征才用数字回答问题。
指标和标志的联系主要表现在许多指标的数量是由总体各单位某种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汇总而得出来的;品质标志本身虽无数值,但许多指标却是按品质标志分组计算出来的。
此外,由于一个客体是作为总体还是总体单位可随统计研究任务的变换而变换,故指标和数量标志亦可在一定条件下转化。
第二章(一)判断题1.(√)2.(×)3.(×)4.(√)5.(√)(二)单项选择题1.②2.③3.②4.②5.③6.④(三)多项选择题1.①③④2.①②③④⑤3.①③④4.①②③④⑤5.②③④6.②③⑤7.①③④⑤(四)填空题1.定期统计报表、专门调查2.总体单位在总体中所处的地位3.确定调查目的和任务4.调查项目的承担者,调查资料的保送者第三章(一)判断题1.(√)2.(×)3.(×)4.(√)5.(×)(二)单项选择题1.④2.④3.②4.③5.①6.③7.②8.①(三)多项选择题1.①③2.①②④3.①②③⑤4.②⑤5.③④6.①②7.①②8.①②④⑤(四)填空题1.分组、汇总2.汇总、编表3.统计调查、统计分析4.同质性、差异性5.分组标志6.主词、宾词第四章(一)判断题1.(×)2.(√)3.(√)4.(×)5.(√)(二)单项选择题1.④2.②3.④4.④5.③(三)多项选择题1.①②③2.①②③⑤3.②③⑤4.①②③④⑤5.①②③④⑤6.③④7.①②③④8.②③④⑤(四)填空题1.总体总量、标志总量2.时期指标、时点指标3.价值单位、劳动量单位4.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5.相对、平均6.水平法、累计法7.强度(五)计算题1.18.8%2.(1)77.65% 6个月(2)100% 3个月第五章(一)判断题1.(√)2.(√)3.(×)4.(√)5.(×)6.(√)7.(√)8.(×)9.(√)10.(×)11.(×)12.(×)(二)单项选择题1.①2.①3.②4.③5.④6.④7.④8.③9. ③10. ②11. ②(三)多项选择题1.③④⑤2.①②④3.①③④4.①②③④⑤5.①②③④⑤6.①③7.①②③8.③④⑤9.②③10.①②③④11.②④⑤(五)计算题1. (1)6 (2)5.542. 5.33 73. (1)101.23% (2)96.4%4. 64.85 65 65.22 正态分布5. 第二组工人加工零件数的变异程度大。
统计学学习指导书安徽财经大学2012.02第一章绪论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统计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明确统计与统计学的涵义、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特征、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方法等一些基本问题;重点理解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难点释疑:掌握以下基本概念: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标志与指标、统计指标体系。
要掌握这些重要概念的联系与区别、特点、表现形式及其基本分类等。
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其顺序号填入括号内)1.“统计”一词的基本含义是( )。
①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②统计设计、统计分组、统计计算③统计方法、统计分析、统计预测④统计科学、统计工作、统计资料2.要了解某市国有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
①该市国有全部工业企业②该市国有每一个工业企业③该市国有某一台设备④该市国有工业企业全部生产设备3.有200个公司全部职工每个人的工资资料,如要调查这200个公司职工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为()。
①200个公司的全部职工②200个公司③200个公司职工的全部工资④200个公司每个职工的工资4.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①调查单位②总体单位③调查对象④填报单位5.构成统计总体的那些个体(总体单位)必须至少在某一方面具有()。
①差异性②同质性③相关性④可加性6.调查某大学2000名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
①2000名学生②2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③每一名学生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7.要了解某市职工收入状况,其总体单位是( )。
①该市所有职工②该市每名职工③该市所有职工的收入④该市每名职工的收入8.某城市进行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①该市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②该市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③该市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④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9.下列总体中,属于无限总体的是()。
①全国的人口总数②水塘中所养的鱼③城市年流动人口数④工业中连续大量生产的产品产量10.总体与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是指()。
第一章概论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用规范性的语言解释统计学中的名词。
1. 总体和总体单位:凡是客观存在的并至少具有某一相同性质而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当它作为统计的研究对象时,就称为统计总体,简称总体。
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事物,就称为总体单位。
2. 标志和标志表现:标志是与总体单位相对应的概念,它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标志表现是标志的属性或数量在总体各单位的具体体现。
3. 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品质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的质的特征的名称。
数量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的量的特征的名称。
4. 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无论是品质标志还是数量标志,同一总体中各个总体单位上表现都一样的标志就称为不变标志。
同一总体中各个总体单位上表现不尽相同的标志就称为可变标志(或称变动标志)。
5. 指标和指标体系: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综合数值,故又称为综合指标。
所谓统计指标体系,就是若干个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特征的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整体。
二、填空题根据下面提示的内容,将适宜的名词、词组或短语填入相应的空格之中。
1. 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学2. 总体性、社会性、数量关系、数量界限3. 数量性、具体性4. 数量、概率论、大量观察法5. 总体、方法论6. 信息、监督、信息7. 质量8. 统计数学模型、统计逻辑模型9. 静态统计推断、动态统计推断10. 同质、相对11. 离散变量、连续变量12. 品质标志、数量标志13. 数量、外延、质量、内涵14. 物质、模糊性15. 定性规范、指标数值三、选择题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正确的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1. D2. B3. C4. C5. A6. C7. AB8. BD9. AB 10. A11. A 12. A 13. A 14. A 15. C16. C 17. C 18. ABCD 19. C 20. ABC四、判断改错对下列命题进行判断,在正确命题的括号内打“√”;在错误命题的括号内打“×”,并在错误的地方下划一横线,将改正后的内容写入题下空白处。
第1章统计与统计数据一、学习指导统计学是处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和技术,它几乎被应用到所有的学科检验领域.本章首先介绍统计学的含义和应用领域,然后介绍统计数据的类型及其来源,最后介绍统计中常用的一些基本概念.本章各节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点如下表所示。
二、主要术语1. 统计学: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科学。
2. 描述统计:研究数据收集、处理和描述的统计学分支.3. 推断统计: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分支。
4. 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5. 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6. 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
7. 观测数据: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
8. 实验数据: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9. 截面数据: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
10. 时间序列数据:在不同时间上收集到的数据。
11. 抽样调查: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的数据收集方法.12. 普查: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
13. 总体:包含所研究的全部个体(数据)的集合。
14.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15. 样本容量:也称样本量,是构成样本的元素数目。
16. 参数: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17. 统计量: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
18. 变量: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
19. 分类变量:说明事物类别的一个名称。
20. 顺序变量:说明事物有序类别的一个名称。
21. 数值型变量:说明事物数字特征的一个名称.22. 离散型变量:只能取可数值的变量.23. 连续型变量: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区间中取任何值的变量.第2章数据的图表展示一、学习指导数据的图表展示是应用统计的基本技能.本章首先介绍数据的预处理方法,然后介绍不同类型数据的整理与图示方法,最后介绍图表的合理使用问题。
本章各节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点如下表所示。
统计学教材部分参考答案(第三版)教材习题答案第3章用统计量描述数据3.2详细答案:3.3 详细答案:3.4 详细答案:通过计算标准化值来判断,,,说明在A项测试中该应试者比平均分数高出1个标准差,而在B项测试中只高出平均分数0.5个标准差,由于A 项测试的标准化值高于B项测试,所以A项测试比较理想。
3.5详细答案:3种方法的主要描述统计量如下:方法B 方法C方法A平均165.6 平均128.73 平均125.53高且离散程度较小。
第5章参数估计5.3详细答案:第6章假设检验6.3详细答案:,,,不拒绝,没有证据表明该企业生产的金属板不符合要求。
6.4 详细答案:,,,拒绝,该生产商的说法属实。
6.6详细答案:设,。
,=1.36,,不拒绝,广告提高了平均潜在购买力得分。
第7章方差分析与实验设计第8章一元线性回归8.1详细答案:(1)散点图如下:产量与生产费用之间为正的线性相关关系。
(2)。
检验统计量,,拒绝原假设,相关系数显著。
8.4 详细答案:(1)方差分析表中所缺的数值如下:方差分析表变差来源 df SS MS F Significance F回归 1 1422708.6 1422708.6 354.277 2.17E-09残差 10 40158.07 4015.807 ——总计 11 1642866.67 ———(2)。
表明汽车销售量的变差中有86.60%是由于广告费用的变动引起的。
(3)。
(4)。
回归系数表示广告费用每变动一个单位,销售量平均变动1.420211个单位。
(5)Significance F=2.17E-09第10章时间序列预测10.1 详细答案:(1)时间序列图如下:从时间序列图可以看出,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额大体上呈指数上升趋势。
(2)年平均增长率为:。
(3)。
10.2 下表是1981年—2000年我国油彩油菜籽单位面积产量数据(单位:kg / hm2)年份单位面积产量年份单位面积产量1981 1451 1991 12151982 1372 1992 12811983 1168 1993 13091984 1232 1994 12961985 1245 1995 14161986 1200 1996 13671987 1260 1997 14791988 1020 1998 12721989 1095 1999 14691990 1260 2000 1519(1)绘制时间序列图描述其形态。
附录:教材各章习题答案第1章统计与统计数据1.1〔1〕数值型数据;〔2〕分类数据;〔3〕数值型数据;〔4〕顺序数据;〔5〕分类数据。
1.2〔1〕总体是该城市所有的职工家庭〞,样本是抽取的2000个职工家庭〞;〔2〕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抽取的“2000b家庭计算出的年人均收入。
1.3〔1〕所有IT从业者;〔2〕数值型变量;〔3〕分类变量;〔4〕观察数据。
1.4〔1〕总体是所有的网上购物者〞;〔2〕分类变量;〔3〕所有的网上购物者的月平均花费;〔4〕统计量;〔5〕推断统计方法。
1.5〔略〕。
1.6〔略〕。
第2章数据的图表展示2.1 〔1〕届丁顺序数据。
〔2〕频数分布表如下效劳质量等级评价的频数分布效劳质量等级家庭数/频率频率/%A1414B2121C3232D1818E1515合计100100条形图〔略〕〔4〕帕累托图〔略〕2.2 〔1〕频数分布表如下40按销售收入分组/万元企业数/个频率/%向上累积向下累积企业数频率企业数频率100以下512.5512.540100.0 100〜110922.51435.03587.5 110 〜1201230.02665.02665.0 120 〜130717.53382.51435.0 130 〜140410.03792.5717.5 140以上37.540100.037.5合计40100.0————某管理局下届个企分组表按销售收入分组/万元企业数/个频率/%先进企业1127.5良好企业1127.5一般企业922.5落后企业922.5合计40100.0频数分布表如下按销售额分组/万元频数/天频率/%25 〜30410.030 〜35615.035 〜401537.540 〜45922.545 〜50615.0合计40100.0直方图(略)。
2.4茎叶数据个数18 8 9320 1 1336888999123 1 3 5 6 954 1 2 3 6 6 7650 12 742.5 (1)排序略。
第一章
(一)判断题
1.(√)
2.(√)
3.(×)
4.(×)
5.(×)
(二)单项选择题
1.②
2.②
3.④
4.④
5.①
6.③
(三)多项选择题
1.②③④⑤
2.①③⑤
3.②③⑤
4.②③⑤
5.②③④
6.②④
(四)填空题
1.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科学
2.数量性
3.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同质性
4.总体单位;数量、品质;数字、文字
5.总体数量;数字
(五)简答题
1.社会经济统计是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其理由有二。
第一,因为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对立统一,任何事物的量都依存于一定的质,而任何事物的质都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为一定的量。
第二,社会经济统计量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以数字为语言,研究事物的量。
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使统计能够成为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
2.总体是指在某种共性的基础上由许多个别事物所组成的整体。
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叫做总体单位。
总体和总体单位都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是统计研究的客
体。
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标志可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
也可以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
4.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
指标和标志的区别有二。
一是指标用于说明总体,标志则用于说明总体单位。
二是指标只说明总体的数量特征,所有指标都要用数字表示,但标志却说明总体单位的品质特征和数量特征;品质特征用文字表示,数量特征才用数字回答问题。
指标和标志的联系主要表现在许多指标的数量是由总体各单位某种数量标志的标志值汇总而得出来的;品质标志本身虽无数值,但许多指标却是按品质标志分组计算出来的。
此外,由于一个客体是作为总体还是总体单位可随统计研究任务的变换而变换,故指标和数量标志亦可在一定条件下转化。
第二章
(一)判断题
1.(√)
2.(×)
3.(×)
4.(√)
5.(√)
(二)单项选择题
1.②
2.③
3.②
4.②
5.③
6.④
(三)多项选择题
1.①③④
2.①②③④⑤
3.①③④
4.①②③④⑤
5.②③④
6.②③⑤
7.①③④⑤
(四)填空题
1.定期统计报表、专门调查
2.总体单位在总体中所处的地位
3.确定调查目的和任务
4.调查项目的承担者,调查资料的保送者
第三章(一)判断题
1.(√)
2.(×)
3.(×)
4.(√)
5.(×)
(二)单项选择题
1.④
2.④
3.②
4.③
5.①
6.③
7.②
8.①
(三)多项选择题
1.①③
2.①②④
3.①②③⑤
4.②⑤
5.③④
6.①②
7.①②
8.①②④⑤
(四)填空题
1.分组、汇总
2.汇总、编表
3.统计调查、统计分析
4.同质性、差异性
5.分组标志
6.主词、宾词
第四章(一)判断题
1.(×)
2.(√)
3.(√)
4.(×)
5.(√)
(二)单项选择题
1.④
2.②
3.④
4.④
5.③
(三)多项选择题
1.①②③
2.①②③⑤
3.②③⑤
4.①②③④⑤
5.①②③④⑤
6.③④
7.①②③④
8.②③④⑤
(四)填空题
1.总体总量、标志总量
2.时期指标、时点指标
3.价值单位、劳动量单位
4.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
5.相对、平均
6.水平法、累计法
7.强度
(五)计算题
1.18.8%
2.(1)77.65% 6个月(2)100% 3个月
第五章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二)单项选择题
1.①
2.①
3.②
4.③
5.④
6.④
7.④
8.③
9. ③
10. ②
11. ②
(三)多项选择题
1.③④⑤
2.①②④
3.①③④
4.①②③④⑤
5.①②③④⑤
6.①③
7.①②③
8.③④⑤
9.②③
10.①②③④
11.②④⑤
(五)计算题
1. (1)6 (2)5.54
2. 5.33 7
3. (1)101.23% (2)96.4%
4. 64.85 65 6
5.22 正态分布
5. 第二组工人加工零件数的变异程度大。
6.甲组工人加工零件的质量比较稳定。
7.乙品种值得推广
8.(1)4100
(2)79
(3)298.997
(4)4100
9.3251.52
第十章(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二)单项选择题
1. ②
2. ③
3. ①
4. ②
5. ③
6. ④
7. ①
8. ③
(三)多项选择题
1. ②③④⑤
2. ②③④
3. ③⑤
4. ①②③⑤
(四)填空题
1. 资料所属时间,一定时间条件下统计指标值
2. 相对数,绝对数,平均数
3. 时间长短可比
4. 本期发展水平-去年同期发展水平
5. 14.87%
6. 20
7. 1.9998
(五)计算题
1.(1)7.424%
(2)61.05%
2.(1)514.265亿元
(2)1.488%
(3)7960.76元
3.2.7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