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现代文复习》听课心得体会
- 格式:docx
- 大小:16.44 KB
- 文档页数:2
高三《现代文复习》听课心得体会(共2篇)第1篇:高三《现代文复习》听课心得体会高三《现代文复习》听课心得体会市教研室组织的高三语文一轮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我校张老师和补习学校的陈老师,各上了一节观摩课。
两位老师的课都是针对必修五现代文的复习来进行,都以积累、运用基础知识和挖掘、运用课内素材为教学目标,不同的是陈老师的课还突出了语句的品读赏析。
观摩结束后,市教研员王国宏老师立即就这两节课带领老师们进行研讨。
最后王老师综合了近段在各校视导的情况,就下一步高三课堂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
他的发言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一、一轮复习要注重基础知识、教材的挖掘,要联系高考,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有效地、高效地进行教学。
二、要加强集体备课,重视导学案的编写;无论是电子备课,还是纸媒备课,都要规范。
三、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①安排好时间,要节省时间。
②内容的安排:哪些内容该讲或重点讲,哪些内容不该讲或简要讲要把握好;容量大小要适中。
③课堂教学语言要精练,语速不要太慢。
④警惕伪方法的总结。
四、要重视作文的批阅。
必要时面批,三言两语击中要害;尤其是不要让希望老师给与指导的一部分学生老是糊涂。
五、以内涵促发展,要重视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的观摩研讨,我有四点感悟:一、要进一步研究高考,研究学情,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
两位老师的课,都有链接高考的环节:张老师有高考作文对课内素材挖掘和运用的示例;陈老师有高考阅读题关于语句的品读和赏析。
她们的课堂教学都指向高考,力图通过平时的复习,破解未来应考所面临的问题,我想,在这一方面,我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二、要进一步加强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努力践行有效课堂教学。
在听两位老师的课时,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问题。
王老师也专门就这个问题谈了自己的意见,我很受启发,感觉高三课堂能不能进行师生互动,至关重要。
只有师生活动,才会有双向反馈,老师的讲解才能讲到点上。
高中语文听课心得体会3篇语文一直是整个教学阶段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科目,高中语文教学同样占了高中教学工作的很大比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高中语文听课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高中语文听课心得体会范文110月27——29日三天时间,我在禹城观摩了市教研室组织的“高中语文听课心得体会语文教学能手评驯活动。
每一堂课都是具有学习意义,但都各有特色。
对于正在语文教学的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这次观摩学习使我产生很大的思想震动,当然收获也很多。
我谨将自己的所得所获所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一、注重指导学生朗读,恰当点评学生的发言。
还给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在语文课堂中应让学生多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入境界,并且还要生发联想,才能更有感情的朗读,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意。
要达到这一步,学生应建立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老师讲解分析的基础上,学生靠阅读读懂、品析文章,可以形成自己的能力,如果靠老师讲解分析那永远是接受现成的分析成品,不能形成自己的能力,所以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己阅读。
在这次语文课堂上,都将阅读贯穿始终,对学生的读书通常做了如下安排:1、观其大意,谓之粗读,只要求将课文读通,了解其大意,2、参照有关注释和有关资料,细嚼慢咽,谓之细读,可提出疑难,请求解决。
3、在已然把握文章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品析美句美词,4、细赏其文理构思,享受美文,谓之美读(或范读),通过这四步既发挥了学生的客观主动性,又在学生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注重学习习惯培养。
很多老师会在课件上给学生出示“学习方法”,名字多样“温馨提示”,如王晓林老师在执教《五柳先生》品读课文环节是这样设计的: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括号中是这样提示的:(提示:如性格、爱好、生活状况、人生追求……)。
让学生收获一种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
高中语文听课心得体会范文一、概述语文是学生中流砥柱,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学科,也是高中阶段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老师是引领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导师,他们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学期的语文课堂中,我认真听课,详细记录,积极思考,总结经验教训,岂止是为了走出高考的迷境,更是为了走进人生的康庄大道。
下面,我将围绕几个关键问题,总结自己的语文课堂听课心得。
二、感悟课文,悟出人生1. 精读与泛读的辨证关系在课堂中,老师常常提到精读与泛读的辩证关系。
精读是指深入研究一篇文学作品,分析剖析,理解深入,掌握精髓。
而泛读则是指广泛涉猎各类文学作品,积累大量的阅读经验和阅读素材。
这两者的辩证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精读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感悟文学作品中的美学价值和人生哲理,而泛读则能够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增加我们的阅读素材,从而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学习高中语文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精读层面,更要注重泛读,将阅读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习惯,持之以恒,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2. 哲学视野与人生境界语文课堂中的文学作品总是让我们不禁陷入深思。
它们不仅带给我们审美的愉悦,更能启迪我们的思维,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
在学习高中语文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懂得分析文学作品的形式美和内容美,还要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去思考人生的真谛。
文学作品是作者深入思考的结果,是作者心灵的表达,也是我们自己思考的起点。
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学会善于提问,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拓宽我们的视野,不断丰富我们的内涵,从而使自己的人生更加有意义。
三、提高阅读能力,提升写作能力1. 阅读技巧的运用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老师常常会教给我们一些阅读技巧。
比如,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要注意熟悉其时代背景、历史文化,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在阅读近代文学作品时,要注意关注作品的社会现实和文学风格,把握作品的时代特点。
高中语文老师听课心得体会及感受高中语文老师听课心得体会及感受在学校的精心安排下, 我有幸观摩了任晓慧,赵艳珍,高晓莉等几位教师的专业课,她们讲得十分出色,通过观摩这几节课,使我受益匪浅。
下面是我在观摩这节课后的教学收获和自我反思。
1.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准备充分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
这几天几位教师讲的课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
她们讲得通俗易懂,让我深受启发。
教学设计是老师为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
从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从基础知识目标、思想教育目标到能力目标,都体现了依托教材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观。
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处理也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高中语文老师听课心得体会及感受。
2.注重教学导入为什么每位做课的老师都充分为她的课做准备,但却产生不同的效果呢?这几位老师,能把学生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非常热烈,互动效果也很好。
引人注目的开场白和活动设计,集趣味性和启发性为一体,不仅能引人入胜,而且能发人深思。
一个好的导入可以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产生学习兴趣,觉得数学课有趣,减少焦虑和恐惧心理,重塑自信。
3.注重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教学理论联系实际4.教学过程结构精密,时间分配恰当高中语文老师听课心得体会及感受。
从每一位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经过了精心准备的,从导入新课到布置作业课后小结,每一句话都很精炼、每一个问题的设置都恰到好处、多媒体设计也充分体现了专业知识的结构体系。
每位教师能根据自己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在知识深难度的把握上处理得很好,基本上都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5.教师自身的良好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
我们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不断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这项工作。
各位老师就充分表现了这点,不仅教师基本功十分扎实,语言清晰,语速适中,声音洪亮,而且无论从制作的课件还是上课的技巧来讲,构思非常得好,让学生在这种非常轻松愉快的情景中学习。
听课心得感想(优秀10篇)听课心得感想篇1纵观整节课,无论是教师后教环节的循循善诱还是学生自学环节的激烈讨论都恰到好处,学习气氛浓烈,可以说听这样一节课是一种享受。
首先,杨老师的课堂充满激情,学生也总是学习热情高涨。
只有充满激情才能唤起孩子们内心的共鸣,才能让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变得生动而有趣,变得有滋有味。
其次,教师教学环节衔接得当,教学语言干脆利落。
特别是导入环节的设计十分巧妙,两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学生直接进行口算,然后相继出示两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题,通过对比的方式引出课题,既使得导入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又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衔接,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第三,学习目标确定准确,可谓是既精准又简洁,简简单单8个字——掌握方法,正确计算,就把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需要掌握的程度显现出来。
第四,自学指导设计准确,做到了有内容,有方法,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学多长时间,为学生的自学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
自学指导是学生学习的导航标,正确合理的自学指导能使学生的自学变得更加轻松更加有的放矢。
特别是教师心思缜密,把自学过程中重要的字词用不同的颜色标记出来,既醒目又能为学生的自学起到点拨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有法可依,有法可行。
建议:1、学习目标的出示时教师应对学生做以简洁明了的诠释,虽然学习目标以精简为主,但教师的适时解释能使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方向更为明确。
所以我想教师何不妨浪费半分钟的时间对学习目标做简要的诠释。
2、后教环节对于学生的放手力度不够。
学生自学检测后虽然能及时的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但是出于对学困生的关注,不敢相信学生,以至于频频的讲解,频频引导。
3、合理整合时间,本节课的后续练习部分处理的过于浮躁,如果能合理整合时间,相信不会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
听课心得感想篇2感谢青园学校为我们家长提供了这个十分难得的学习机会,参加完青园学校5月13日组织的家庭教育课后,自己觉得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课》教案本文教学目标是通过读标题、提出疑问、回答疑问和模式答题等步骤,让学生学会读懂文章,把握文章中心。
在第一步中,学生需要读标题,提出疑问;在第二步中,学生需要回答谁忽略了什么这个问题,找出文章的中心;在第三步中,学生需要按照答题模式回答问题。
通过训练,学生可以做到准确、规范、全面的答题。
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母亲忽略了孩子坚信花盆里的小瓜苗会长成西瓜的信心。
耀武扬威”不能删掉,因为它是修饰紫罗兰的形容词,用来描述它在夕阳下的美丽景象。
夕阳斜照在玻璃窗上,再反射到阳台上的瓷砖上,幻出一片红光,美丽极了。
孩子坐在椅子里,凝视着阳台上沐浴着夕阳的花盆,夕阳的光芒洒向花盆中的紫罗兰,使得本来就很美的紫罗兰更加美丽。
但孩子的心思全不在这里,他只顾痴痴地看着花盆中紫罗兰叶下几根嫩绿色的小瓜苗。
几天前,孩子在吃西瓜时无意中把西瓜籽吐进了花盆中,没想到它们居然生长出了瓜苗。
要是瓜苗慢慢地长出小西瓜来,那该多好啊!”孩子兴奋地说着,满眼的憧憬。
母亲走过来,孩子忙把母亲拉到花盆前,开心地告诉她花盆里长了好多小苗苗,以后它们会长成大苗苗,XXX给他吃。
那些瓜苗过几天就会死的,根本长不出西瓜。
”母亲皱了皱眉头,告诉孩子这些瓜苗不可能长成西瓜。
孩子咬了咬嘴唇,但随后又笑了,眼中充满了坚定的信心:“会的,小瓜苗会长成西瓜的,我会天天照顾好它们的。
”母亲听了,笑了笑,转身离开了。
孩子则继续注视着花盆中的瓜苗,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5.请你对文章进行改写,使之更加简洁明了。
孩子回家后发现花盆里的瓜苗不见了,只剩下一株紫罗兰。
母亲解释说她拔掉了,因为瓜苗会影响紫罗兰的生长。
孩子很失望,但仍然关注着花盆里的紫罗兰。
他想过要把它拔掉,但最终没有。
几天后,孩子画了一幅画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珍视。
老师给他满分,母亲也很高兴。
故事以夕阳的美景结尾,表达了孩子的愉快心情和对生命的热爱。
高中语文听课心得体会2024年作为一名高中生,在过去的一年里,我都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认真听课并做了一些总结和心得体会。
我觉得高中语文课程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文字知识,更是一种思考、表达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在这里,我将分享我对高中语文课堂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觉得语文课堂是一个让我了解和感受世界的窗口。
在语文课上,老师会给我们讲解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比如《红楼梦》、《西游记》等,通过学习这些作品,我能够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方式。
同时,语文课也会介绍一些现代文学作品,如《草房子》、《茶馆》等,通过这些作品,我能够更好地了解现代社会的变化和人们的生活状况。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开阔了眼界,也培养了自己的审美和感知能力。
其次,语文课堂教会了我倾听和表达的技巧。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常常会进行讨论和辩论。
通过这样的活动,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观点并进行有效的对话。
同时,在课堂上,老师也会提供一些表达的技巧,比如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等。
通过学习这些技巧,我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这些技巧无疑会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语文课堂还培养了我对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的兴趣。
通过学习语文,我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明白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人文精神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在语文课上,老师会给我们讲解一些经典的人文故事,比如《孟子》中的“梁惠王”故事,这些故事不仅让我感到震撼,也让我对人的价值和人性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通过学习语文,我明白了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并会一直关注和传承这些价值观。
最后,语文课堂也教会了我如何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经常会进行各种阅读和分析,通过分析文本,我们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解决问题时,我会想到多个角度,进行多面思考,并借助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这种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不仅在语文课堂上有用,在其他学科和实际生活中也同样适用。
高考语文复习心得体会5篇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力量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互相沟通思想等的工具。
下面是我带来的有关高考语文心得体会,盼望大家喜爱高考语文心得体会1一、两个根本——阅读和写作1.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
抓住了阅读,也就抓住了语文学习的根本,从而也就扼住了语文高考的命门。
让阅读成为一种学习习惯,从而成为一种生活常态。
措施:①抓好课外阅读,连续读书文化节活动,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上好阅读课,拓宽同学眼界,提升思想高度。
②落实课内阅读,通过专题训练,把握做题技巧,规范答题步骤,提高阅读理解力量。
2.写作,是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之一。
措施:①两周一次大作文,第一周写作,其次周升格,可以整体升格,也可针对某个点升格。
②每周两次新闻短评,跨界阅读,跨界写作,训练同学思辨力量。
③每月一篇读书感悟,读写结合,加深理解,增加思想厚度。
二、两个阶段——前期和后期1.前期9月:连续复习课本文言文必修五、中国古代诗歌散文观赏系统梳理教材,落实背诵默写,把握文言实词推断、文言虚词应用、文言断句、文言文翻译等考点。
2.后期10月——1月底:依据《考试说明》和高考命题方向,按专题复习高考考点。
详细见附表三、双线推动——明线和暗线1.明线:上面两个阶段提到的内容。
依托课本和《创新设计》,依据高考命题方向,设计导学案。
2.暗线:基础、默写、素材积累。
①基础:基础学问重在平常积累。
字音、字形、词语利用早自习背诵《厚积薄发》《创新设计》上的相关学问;病句、标点通过专题讲解与训练,形成学问网络;通过老师们自己细心编制的“每天语文”,每天对所积累的基础学问进行稳固检测。
②默写:将考纲规定的必背篇目印制给同学,每天早自习背诵并当堂检测。
③素材积累:首先,上好阅读课,催促同学做好读书笔记。
每读一本书,同学要深化了解并能将之转化成论据,写一篇读后感并能积累几个好句子。
高三《现代文复习》听课心得体会
高三《现代文复习》听课心得体会
市教研室组织的高三语文一轮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我校张老师和补习学校的陈老师,各上了一节观摩课。
两位老师的课都是针对必修五现代文的复习来进行,都以积累、运用基础知识和挖掘、运用课内素材为教学目标,不同的是陈老师的课还突出了语句的品读赏析。
观摩结束后,市教研员王国宏老师立即就这两节课带领老师们进行研讨。
最后王老师综合了近段在各校视导的情况,就下一步高三课堂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
他的发言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一轮复习要注重基础知识、教材的挖掘,要联系高考,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有效地、高效地进行教学。
二、要加强集体备课,重视导学案的编写;无论是电子备课,还是纸媒备课,都要规范。
三、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①安排好时间,要节省时间。
②内容的安排:哪些内容该讲或重点讲,哪些内容不该讲或简要讲要把握好;容量大小要适中。
③课堂教学语言要精练,语速不要太慢。
④警惕伪方法的总结。
四、要重视作文的批阅。
必要时面批,三言两语击中要害;尤其是不要让希望老师给与指导的`一部分学生老是糊涂。
五、以内涵促发展,要重视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的观摩研讨,我有四点感悟:
一、要进一步研究高考,研究学情,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
两位老师的课,都有链接高考的环节:张老师有高考作文对课内素材挖掘和运用的示例;陈老师有高考阅读题关于语句的品读和赏析。
她们的课堂教学都指向高考,力图通过平时的复习,破解未来应考所面临的问题,我想,在这一方面,我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二、要进一步加强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努力践行有效课堂教学。
在听两位老师的课时,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问题。
王老师也专门就这个问题谈了自己的意见,我很受启发,感觉高三课堂能不能进行师生互动,至关重要。
只有师生活动,才会有双向反馈,老师的讲解才能讲到点上。
而进行师生互动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那就是有效提问。
只有有效提问,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展示的欲望,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从而打造一个富有生机的高效课堂。
三、要进一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益。
写作教学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作文的批阅,这个环节本身就应是一个对话交流的过程。
而面批作文,实际上让这种对话交流显性化,从某种意义上看,更能触及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的实质。
因此,不但要重视作文面批,而且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让面批作文起到应有的效果。
四、要进一步加强教学反思,不断提高个人的教学水平。
高三教学任务重,时间紧,但这不应成为不及时进行教学反思的借口,相反,更应该科学安排时间,及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以此不断提高个人的教学水平。
总之,本次观摩研讨,收获很大,希望虚心再虚心,努力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