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线路损耗的方法及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303.00 KB
- 文档页数:18
10kV配电网的线损管理及降损措施分析
线损率是衡量配电网运行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10kV配电网来说,线损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电能的供应质量和经济效益。
对于10kV配电网的线损管理和降损措施的分析非常重要。
10kV配电网的线损管理包括对线路、变压器、开关设备等的巡检和维修,以及对配电设备的升级和优化。
通过定期巡检设备,发现并修复可能存在的故障和问题,可以减少因
设备故障导致的线损。
1. 优化线路规划:合理规划10kV配电网线路布局,减少线路长度,降低电阻损耗。
采用合理的线径和材质,减少线路电阻和功率损耗。
2. 提高变压器效率:选择高效率的变压器,减少变压器的铜损和铁损,提高变压器
能量传输效率。
3. 使用高质量的开关设备:使用高质量的开关设备,减少接触电阻和电弧损耗,提
高开关设备的工作效率。
4. 采用智能配电系统:利用智能监测和控制技术,实时监测线路运行状态和电能消
耗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调整,减少线路损耗。
5. 加强对用户侧的管理:通过普及用户侧的电能管理知识,引导用户合理使用电能,减少非正常用电和电能浪费,降低线损。
6. 推行“输配电一体化”改造:改造10kV配电网中老化和低效的设备,如替换老旧
的变压器、升级低效的开关设备等,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和供电质量,降低线损。
对于10kV配电网的线损管理和降损措施分析,需要从设备巡检和维修、优化线路规划、提高设备效率、智能配电系统、用户侧管理和改造升级等方面综合考虑。
这些措施的实施
可以有效地降低10kV配电网的线损率,提高供电质量和经济效益。
线损产生的原因及降低线损的有效措施线损是电力系统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它指的是输电线路中电能的损失,通常是由于电阻、电感、电容等原因所导致的。
线损不仅会影响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会导致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因此,降低线损是电力系统优化运行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线损产生的原因和降低线损的有效措施两个方面来阐述。
一、线损产生的原因1.传输距离电能的输送距离越远,线路电阻和电感就会越大,从而导致线损的增加。
因此,远距离的输电线路需要更大的电压和更高的电流来维持电能的输送,这也会增加线损。
2.电缆材料电缆的材料是影响线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材料的电缆具有不同的电阻率和电感,因此会对线损产生不同的影响。
此外,电缆的质量也会影响线损,例如,电缆的接头和绝缘材料的损坏会导致线损的增加。
3.电流负载电流负载是指电力系统中的电流大小。
当电流负载增加时,线路的电阻和电感也会增加,从而导致线损的增加。
因此,电力系统需要根据电流负载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线路和变压器。
4.环境条件环境条件也会影响线损。
例如,高温和潮湿的气候会导致电缆的电阻和电感增加,从而增加线损。
此外,大风和暴雨等自然灾害也会导致线路的损坏和线损的增加。
二、降低线损的有效措施1.提高输电电压提高输电电压是降低线损的有效措施之一。
通过提高输电电压,可以降低输电线路的电阻和电感,从而减少线损。
此外,提高输电电压还可以减少输电线路的损耗和成本。
2.优化电力系统结构优化电力系统结构是降低线损的另一个有效措施。
通过合理布置变电站、变压器和输电线路等设备,可以降低线路电阻和电感,从而减少线损。
此外,优化电力系统结构还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改善电缆材料改善电缆材料也是降低线损的有效措施之一。
通过使用电阻率低、电感小的电缆材料,可以减少线路的电阻和电感,从而降低线损。
此外,选择质量好、接头和绝缘材料完好的电缆,也可以减少线损。
4.控制电流负载控制电流负载是降低线损的重要措施之一。
试论电力营销管理中降低线损的有效措施随着现代社会对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电力营销管理中降低线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线损是指在输电、配电过程中因电能传输和电能转换而引起的能量损失。
线损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电力公司的运营成本和利润水平,因此如何有效降低线损成为了电力营销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管理、技术和监管等多个角度探讨降低线损的有效措施。
第一,管理措施。
在电力营销管理中,需要建立健全的线损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强化落实。
电力公司要加强对线路设备和变压器等设备的日常巡检和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导致线损的各类问题。
应建立并完善电能计量和数据分析系统,加强对线路损耗的监测和分析,从而及时发现并处理线损问题,降低损失。
第二,技术措施。
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提高输电、配电效率,减少线损。
比如通过建设新型输电线路,采用低损耗的材料和技术,提高线路的承载能力和输电效率,降低线损率。
加大对电力设备的更新改造力度,采用高效节能的电缆、电线和变压器等传输设备,减少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还可以采用智能电网技术,通过对电网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降低线损率。
监管措施。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电力公司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建立健全的线损监测和考核机制,对线损率较高的电力公司进行督促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政府还应加大对电力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减少违规行为对线损率的影响。
政府还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电力公司加大对降低线损的投入和研究力度,提高对降低线损的重视程度。
降低线损是电力营销管理中的重要课题,需要从管理、技术和监管等多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只有通过综合施策,健全管理制度,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加强对电力市场的监管,才能有效降低线损,提高电力运营效率,实现电力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引起人们对降低线损问题的重视,推动解决这一问题,为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降低线损的措施引言线损是电力系统中电能的损耗,它指的是在输电和配电过程中电能的损失量。
线损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电能资源,同时也会引起线路过热、电压波动等问题,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经济效益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线损是电力系统运行管理和电能节约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降低线损的措施,包括改善供电质量、提高输配电设备的效率、优化线路规划和管理的方式等,希望能对电力系统的线损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1. 改善供电质量供电质量的改善能够有效地降低线损。
以下是几个改善供电质量的措施:•频率和电压控制:保持合理的供电频率和电压水平,避免供电频率过高或过低以及电压波动过大的情况。
这可以减少线路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消除谐波和电磁干扰:通过合理的滤波和屏蔽措施,减少谐波和电磁干扰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提高供电质量。
•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加强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引入先进的保护装置和自动开关设备,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供电质量。
2. 提高输配电设备的效率输配电设备的效率是降低线损的重要因素。
以下是几个提高输配电设备效率的措施:•选择高效设备:在选购输配电设备时,优先选择能效等级高的产品,比如高效变压器、低损耗电缆等,减少能量损失。
•定期维护和检测:定期对输配电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测,及时发现和修复设备中的故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高效工作。
•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使用电力电子技术改进输配电设备的控制和调节方式,提高设备的效率。
3. 优化线路规划和管理线路规划和管理对于降低线损非常重要。
以下是几个优化线路规划和管理的措施:•合理划分供电范围:将供电范围划分合理,把用户负荷合理分配到不同的变电站,避免负荷过高导致线路过载和线损增加。
•考虑负荷特性:合理考虑负荷特性,选择合适的线路容量和电缆规格,降低线路传输损耗。
•动态调整线路载荷:根据负荷情况和季节变化,动态调整线路的载荷分配,合理平衡各个线路的负荷,减少线损。
降低线路损耗的方法及措施以下是一些降低线路损耗的常见方法及措施:1.选择合适的导线材料:选择低电阻率和低电感的导线材料可以减少电阻和电感损耗。
比如,铜是常用的导线材料,因为其电导率高,电阻较低。
铝也可以作为导线材料,但需要使用较大的截面积来弥补其较高的电阻率。
2.优化导线截面积:使用足够大的导线截面积可以减小电阻损耗。
较大的导线截面积可以减少导线电阻,从而减少电流流过导线时产生的能量损耗。
3.减小线路长度:线路长度越长,电阻损耗越大。
因此,最好将线路尽量缩短,并避免使用多个中间接头。
4.优化线路设计:合理设计线路可以降低线路的电感损耗。
例如,通过增加线路的绝缘间隙、增加绕组层数等方法,可以减小漏电感,从而降低电感损耗。
5.采用高频技术:高频技术可以减小电感损耗。
在高频条件下,电感的有效值较小,使得线路的电感损耗也相对较小。
6.在变压器中采用低阻尼绝缘:绝缘变压器可以减小变压器的漏电感,从而降低变压器的电感损耗。
7.线路的合理敷设:合理敷设线路可以减小周围环境对线路的干扰,减小电感损耗。
例如,尽量避免将线路与其他高电感或高干扰源靠近,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方式将线路固定。
8.合理控制线路负载:适当控制线路负载可以减小线路的电阻损耗。
避免过载使用线路,在可行的情况下分散负载,减小负载集中造成的电阻损耗。
9.使用经测试和验证的设备:选择经过测试、验证且高效的设备可以减小设备自身的能量损耗,并提高整体传输效率。
10.定期维护和检查线路设备:定期维护和检查线路设备可以确保线路正常运行,降低因设备老化或故障而引起的损耗。
综上所述,通过选择合适的导线材料、优化导线截面积、减小线路长度、优化线路设计、采用高频技术、合理敷设线路、控制线路负载、使用经验证的设备以及定期维护和检查线路设备等方法和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线路损耗,提高电力传输效率。
降低线路损耗的方法和措施1.选择合适的导线材料:导线的选择直接影响功率的传输效率和线路损耗。
优质的导线材料具有较低的电阻和较高的导电性能,如铜和铝等。
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和材料可以降低线路的电阻,减少线路损耗。
2.缩短线路长度:通过缩短电力传输线路的长度,可以减少线路阻抗和电阻,从而降低线路损耗。
可以通过合理规划电力网络,缩小变电站与用电地点之间的距离,选择最佳线路路线来实现。
3.降低电流负载:线路损耗主要是由于电流通过导线时产生的电阻损耗引起的。
因此,降低线路电流负载是降低线路损耗的有效方法。
可以通过提高线路电压等级、增加变压器容量、改进用电设备效率等方式来降低电流负载。
4.良好的绝缘和维护:线路绝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线路的损耗情况。
确保线路绝缘性能良好,减少绝缘损耗,可以有效降低线路损耗。
此外,定期进行线路维护和检修,及时处理线路故障和老化部件,可以降低线路接触电阻和电阻损耗。
5.平衡三相负荷:三相不平衡负荷会导致线路电流不平衡,从而增加线路损耗。
通过合理规划负荷分配,定期检查和调整负载平衡状态,可以降低线路不平衡损耗,提高电力传输效率。
6.采用高效变压器和电缆:在电力传输过程中,变压器和电缆也会产生一定的电阻损耗。
采用高效变压器和电缆,能够提高电能转换效率和传输效率,从而降低线路损耗。
7.使用智能监测系统:安装智能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线路运行状态、电流电压等参数,及时发现问题和异常情况,并进行调整和修复,以减少线路损耗。
8.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功率因数是电力系统的重要指标之一,与线路损耗紧密相关。
通过采用补偿装置等方法,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可以减少无功功率的流动,降低线路损耗。
综上所述,降低线路损耗需要综合考虑导线材料、线路长度、电流负载、绝缘维护、负荷平衡等多个因素,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来实施。
通过优化电力系统的结构和运行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线路损耗,提高电力传输效率。
10kV配电线路线损分析及降损措施
10kV配电线路线损是指线路中电能损耗的情况,主要由电阻损耗和电感损耗组成。
线损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线路绝缘不良、线路长度过长、负载不平衡、电压波动等。
线损不仅会使供电公司的电费增加,还会导致用户用电质量下降和线路过热,进而影响供电可靠性和安全。
为了降低线损,需要从线路设计、线路运行和负荷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在线路设计方面,应根据负载情况和线路长度合理选择线径,减小线路电阻;采用合适的导线材料,提高线路的导电性能;合理设计线路走向,减小线路的长度,降低电阻损耗。
应加强对线路绝缘的检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修复线路的绝缘不良问题。
在线路运行方面,应定期对线路进行巡检,发现线路接触不良、松动或损坏等问题,及时进行修复。
应保持线路的正常运行电压,避免电压波动过大,减小电感损耗。
还可以通过合理调整线路的运行方式,采取合理的负荷分配,减少线路过负荷运行的时间,降低线路的电阻损耗。
在负荷管理方面,应加强对用户用电行为的监管,鼓励用户利用电能优化技术,提高电能利用效率;对负载不平衡较严重的区域,进行负荷均衡调整,避免某一段线路过负荷运行,导致线路的过热和线损的增加。
降低10kV配电线路线损需要从线路设计、线路运行和负荷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通过合理设计线路和加强线路维护,保持线路的正常运行状态;合理调整负荷分配,避免线路过负荷运行;加强对用户的监管和鼓励用户利用电能优化技术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线损,提高供电质量和线路的可靠性。
供电所降损措施和做法是为了减少或避免供电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和效率下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供电所降损措施和做法:
1.优化供电系统设计:合理规划和设计供电系统,确保线路、变压器等设备的选型与负载
需求相匹配。
避免过长的输电距离和过小的导线尺寸等问题,以减少电阻损耗。
2.提高变压器效率:选择高效率的变压器,减少变压器的铁损耗和铜损耗。
定期进行变压
器的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和高效工作。
3.控制电缆损耗:使用合适的电缆规格和材料,减少电缆的电阻损耗。
确保电缆敷设的正
确、整齐,避免过度弯曲和损坏。
4.优化电力因数:通过安装电容器或调整电源的功率因数来改善电力因数。
提高电力因数
可以降低线路的有功功率损耗和电流损耗。
5.节能措施:采用节能设备和技术,如LED照明、高效电机等,减少电力消耗。
合理使用
和管理电力设备,避免不必要的能量浪费。
6.定期检修和维护:对供电设备进行定期的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高效工作。
清
洁设备、紧固接头、调整电压等操作可以降低能量损耗和提高系统效率。
7.使用智能监控系统:借助现代化的智能监控系统,对供电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
通过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避免能量损耗和效率下降。
8.增加电能质量管理:采取措施改善电能质量,如过滤谐波、稳压、降低电压波动等。
提
高供电质量可以减少能量损耗和设备故障的风险。
以上措施和做法都有助于降低供电所的能量损耗和效率下降,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然而,具体的降损措施应根据供电所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评估和制定。
降低线损的具体措施线损是电力系统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它代表了电能输送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线损不仅会造成电能的浪费,还会导致电网负荷不平衡、电压波动,甚至损坏设备。
因此,降低线损是电力系统运行和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降低线损的具体措施。
1. 定期巡检和维护设备定期巡检和维护设备是降低线损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定期巡检,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老化和损坏情况,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避免设备故障引起的线损增加。
同时,定期维护设备可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的效率,减少线损。
2. 合理设计和优化电网结构合理的电网结构设计和优化是降低线损的关键。
通过合理设计和优化电网结构,可以减少线路的长度和电缆截面积,降低线路电阻和电缆电阻,从而降低线损。
此外,还可以通过合理配置变电站和配电变压器,减少电网中的电流损耗。
3. 进行线路参数的计算和分析进行线路参数的计算和分析是降低线损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计算和分析线路的电阻和电抗等参数,可以确定线路的最佳运行条件,降低线路损耗和电压降。
此外,还可以通过计算和分析线路的负载率,合理调整负载,达到降低线损的目的。
4. 优化电能质量管理优化电能质量管理是降低线损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监测和分析电能质量,及时发现和处理电能质量问题,可以减少电能质量问题对线路的影响,从而降低线损。
此外,还可以通过采取电能质量改善措施,如安装电能质量装置、改进配电系统,提高电能的供给质量,减少能量损失。
5. 增加电网监控和管理技术的应用增加电网监控和管理技术的应用是降低线损的必要措施之一。
通过引入先进的监控和管理技术,如智能变压器、智能电表等,可以对电网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线路问题,减少线损发生的可能性。
同时,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优化电网运行,降低线损。
6. 加强员工培训和技术培训加强员工培训和技术培训是降低线损的重要保障。
通过培训员工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知识,提高员工对线损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使其能够熟练运用降低线损的方法和技巧,及时处理线损问题,减少能量损失。
输电线路无功损耗
输电线路无功损耗是指在输送电能的过程中,由于线路本身的电容、电感等因素,导致电能在传输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能量损耗。
无功损耗的存在会使电网的功率因数下降,导致电网能力减小、电能消耗增加、电网稳定性降低,同时也会使电网中出现电压不稳定、电力设备寿命缩短等问题。
为了降低输电线路无功损耗,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安装无功补偿装置:通过在输电线路中安装无功补偿装置,可以将线路的无功电流补偿回电网,从而减小无功损耗。
2. 优化输电线路设计:通过优化输电线路的设计,例如增加线路电容、减少线路电感等,可以减小线路的无功损耗。
3. 精细调控电网运行:通过对电网的精细调控,例如控制电压、功率因数等参数,可以减小输电线路的无功损耗。
对于电力系统的运营企业来说,降低输电线路无功损耗不仅能提高电网运行的效率与稳定性,还能节约能源、降低能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1 -。
2012届专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降低线路损耗的方法及措施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2012年4月降低线路损耗的方法及措施学生姓名:学号:所在函授站:班级:指导教师:完成日期:目录摘要引言1 供电网络线路损耗及影响2 降低线路损耗的技术方法2.1 负载中心供电法2.1.1 负载中心供电法功率损耗分析2.1.2 负载中心供电法电压损耗分析2.1.3 负载中心供电法实施措施2.1.4 实施负载中心供电法的基本原则2.2 调整供电电压及平衡三相负载法2.3 无功经济当量法2.3.1无功经济当量法的基本原理2.3.2无功经济当量法的具体措施3 实际操作中降低线路损耗的措施3.1 改善电网结构3.1.1 确定合理的供电半径3.1.2 选择合理的导线截面3.1.3 降低配电变压器的电能损耗3.2 改善施工水平4 从电网规划方面降低线路损耗参考文献致谢降低线路损耗的方法及措施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地的用电量都在逐年增长,在电网输送和分配电能的过程当中,各设备元件和线路所产生的电能损失也随之越来越大。
有效减小线路损耗,对电网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本文讨论了线路损耗的产生原因和减小线路损耗的基本原理。
介绍了降低电网供电线路损耗的有效方法,包括负载中心供电法、调整供电电压及平衡三相负载法、无功当量法,对各种方法的降耗原理和节能效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且归结了实际应用中减小线损的方法和措施,另外还从电网规划的角度讨论了减小线损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线路损耗;电网结构;负载中心供电;三相不平衡线损即线路损耗,是电网在输送和分配电能过程中,各设备元件和线路所产生的电能损失。
线损是衡量与考核供电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技术指标,也是实现经济运行、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因此加强电网线损管理,提出降损措施,对于加强供电企业的线损管理工作、降低网络损耗和供电成本有一定的意义。
随着我国电力企业体改革的不断深入, 电网经营企业将应运而生, 地区电网的规划、建设、改造工程将成为电网经营企业的主要工作。
各项工作都要考虑不断降低生产成本, 追求经济效益情况下, 来进一步降低供配电系统中的电能损耗, 电能损耗主要来自用电设备和供配电系统的电能损耗。
要使电气设备及供电线路处于最佳经济运行状态, 从而提高用电效益是很必要的。
1 供电网络线路损耗及影响在供电电网中, 电能损耗最大的要算低压电网即380/220伏电网。
据有关资料介绍, 低压电网的电能损耗约占整个供电电网总损耗的50% ~60% 。
众所周知, 线路的电能∆=,其中I为线路电流, R 为线路电阻, 现有低损耗2P I R∆=,线路的电压损耗为U IR压电网多为单端树干式结构, 随着用电量的增长, 线路电流增加, 其电能损耗△P 和线路的电压损耗△U 亦随之增大。
由于电流的大小受用户电量的制约不能随意变动, 为减小电能损耗, 唯一的办法是减小线路电阻, 即增大导线截面。
实践证明, 靠导线换粗来减小电阻实现降损的方案, 不但需要巨额资金, 大量人力物力, 且停电时间长, 影响生产和生活,诸多方面都有损失, 实施起来比较困难。
供电电网中因三相负载不平衡引起的中性线电能损耗约占整个低压线损 4. 5%~8% ,由于实际供电网当中,三相负载不平衡的情况不可避免,也进一步加剧了供电网的线路损耗。
而输电网功率因数偏低,不仅会增大输电线路的电能损耗,还会导致电网电压的降低,即电压损耗也会增大,因此功率因数偏低也是增大线路损耗的主要原因。
怎样才能大幅度地降低低压电网的线路电能损耗, 减少线路的电压损失, 保证供电质量以达到节能、减耗之目的,本文就这一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及相应的实施方案。
2 降低线路损耗的技术方法2.1 负载中心供电法2.1.1 负载中心供电法功率损耗分析图1 图2 如图1 所示的单端供电方式, 设5个等效负载Z 均匀分布, 每个负载的电流为I, 每段线路电阻为R,则各等效负载线路电能损耗:21222223224(2)4(3)9(4)16P I RP I R I RP I R I RP I R I R∆=∆==∆==∆==单端供电的总线损为: 22(14916)30D P I R I R ∆=+++=∑。
如果如图2 所示采取负载中心供电方式, 则各等效负载线路电能损耗:2122223224(2)4(2)4P I RP I R I RP I RP I R I R∆=∆==∆=∆==负载中心供电的总线损为: 22(1414)10Z PI R I R ∆=+++=∑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负载中心供电与单端供电线路电能损耗比为: 22/10/301/3Z D P P I R I R ∆∆==∑∑, 即当等效负载为5个时, 负载中心供电的损耗是单端供电的1/ 3,减小2/ 3。
同理,比较等效负载为2~7个的情况下的功率损耗,见表1, 可见, 并联负载数越多, Σ△PZ / Σ△PD 越小, 因而负载中心供电节能效果越显著。
表12.1.2 负载中心供电法电压损耗分析单端供电( 图1) 的电压损失:23410D U IR IR IR IR IR ∆=+++=∑负载中心供电( 图2) 的电压损失:23Z U IR IR IR ∆=+=∑负载中心供电与单端供电线路电压损耗比为/3/100.3Z D U U IR IR ∆∆==∑∑, 即负载中心供电的电压损失为单端供电的30% , 减小70%。
同理,等效负载为2~7 个的电压损失比较见表2, 可见, 并联负载数越多, Σ△UZ / Σ△UD 越小, 负载中心供电节能效果越明显。
表22.1.3 负载中心供电法实施方法对原电网上的负载进行等效集中: 等效集中是将自然分布的大小不一的负载, 按其计算功率集中成较大的负载上, 该负载的功率及产生的线路电压损失与实际的分布负载等效。
具体做法如下:1)沿线均匀分布的负载, 可集中于分布线段的几何中心, 如图3 中的均匀分布负载, 可得:图3121()/2()L L L L m =+-式中: L 为负载中心与电源间的距离, L1为第一个负载与电源间的距离, L2为最后一个负载与电源间的距离。
按图中数据, 可求出等效集中负载为40kW, 与电源间的距离L= 300m 。
2)分散在线路上的负载, 可用功率距法确定负载中心。
如图4 中, 设等效负载为P1+ P2, 当导线截面为常数时, 可根据功率距相等的原则得:图4121122()P P L PL P L +=+有112212/()L PL P L P P =++, 写成一般形式,则()(1,2,3...,)i i i PL L m i n P ==∑∑,其中i i PL ∑为线路上所有负载功率距之和( kW ·m),i P 为线路上某处的负载功率(kW) 。
按图中数据可得, 等效负载功率P= P1+ P2=42kW, 与电源间的距离L=175m 。
2.1.4 实施负载中心供电法的基本原则1)变压器及配电所应尽量设置在负载中心处。
视负载中心区域的分布情况, 可将变压器分散设置,使供电干线尽量以变压器为中心向四周辐射。
2)对采用干线、支线及分支线三级放射式供电的线路, 应基本保证前级向后级的供电点在后级的负载中心处。
3)对于单端供电的直线及环路布设的线路, 可断开原电源, 将其重新接入负载中心处即可。
2.2 调整供电电压及平衡三相负载法因为低压线路三相负荷平衡时的线损率远小于不平衡时的线损率,有资料表明低压线路三相负荷不平衡时的线损率是三相负荷平衡时线损率的3.67~9.00 倍,因此必须调整低压线路的三相负荷,使其经常保持均衡。
如果有不均衡现象,其不平衡度在配电变压器出口处不得超过10%,在低压主干线和主要分支线的首端不得超过20%,整体不平衡度不得超过15%。
三相负荷不平衡度计算公式为不平衡度=[(最大的一相电流-三相平均电流)/三相平均电流]×100%] 在理想的低压三相对称电路中, 由于三相电压、三相负载均对称, 其线路中的中性线电流为零。
按规程规定, 相电压偏移不得超过额定电压的- 5%~+5%;因三相负载不平衡产生的中性线电流不得超过额定电流的25% ;线路上不对称负载容量不得超过对称负载容量的15%。
中性线截面一般取相线截面的60% 左右。
据有关资料介绍, 线路上偏压偏负载越大, 产生的中性线电流也越大。
将电压偏移25%调整到偏移5%, 能降损96%; 将负载偏移40% 调整到偏移15% , 能降损85%。
因此, 在设计安装时, 应尽量使负载平均分布在各相上, 以使各负载正常工作时, 中性线中的电流尽可能的小。
以上两种降低低压电网供电线路损耗的措施,如果在新建和扩建低压电网时引起重视, 则不必为日后改造电网而投资, 可大大提高经济效益。
正常情况下, 在三相四线制低压电力网中, 由于各种单相负载的存在, 三相负载一般是不对称的。
因为: (1) 单相负载连接时, 三相负载分配很难做到平衡; (2) 即使在连接时三相负载分配很均衡, 但各个单相负载运行、停止时间也不会做到同时; (3) 即使在连接时三相负载分配得很均衡, 但在使用过程中各相都有可能增加负载。
在非正常情况下三相负载不对称的情况尤为严重, 其原因有: (1) 配电变压器高压侧线路发生一相或两相断线或接地故障; (2) 配电变压器调压分接开关接触不良, 或高、低压侧接头, 绕组故障; (3)配电变压器高、低压侧一相或两相熔断器熔断; (4) 低压电网一相或两相线路发生接地或断线故障; (5) 三相线路阻抗不相等, 或电动机三相绕组中有一相或两相发生故障; (6) 单相负载私拉乱接, 或为窃取电价差额,把高电价负荷接到低电价线路上。
低压三相负载不对称会使配电变压器损耗增大。
变压器的损耗包括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
正常情况下变压器运行电压基本不变, 即空载损耗是一个恒量, 而负载损耗则随变压器运行负载的变化而变化, 且与负载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当变压器输出相同容量的情况下, 不对称运行使变压器有功损耗增大。
由于变压器绕组结构是按对称运行情况设计的, 三相绕组结构性能一致, 其最大允许出力受每相额定容量的限制。
当不对称运行时, 负载轻的相就有富裕容量, 从而使变压器出力降低。
由于输出容量降低, 变压器的备用容量亦相应减小, 同时过载能力也降低。
另外由于三相配电变压器是按对称运行情况设计的, 三相负载对称时, 三相电流相等,则变压器的内部压降相同, 所以输出电压是对称的。
当三相负载不对称时, 各相电流不一致, 因此各相在变压器内部的电压降低就不相等, 造成三相输出电压不对称。
当变压器三相负载很不平衡时, 中性线电流较大,由于中性线具有较大的阻抗压降, 从而使中性点位移,引起各相电压畸变, 降低电能质量, 影响各相负载的正常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