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清IL-2、TNF-α和STNFR检测的临床意义
- 格式:pdf
- 大小:165.67 KB
- 文档页数:2
肺癌患者血液炎性指标的临床意义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是世界范围内高发的癌症之一。
炎性反应在肿瘤生长和转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炎性反应与肺癌发生和转移密切相关。
因此,炎性指标是评估肺癌患者疾病进展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对肺癌患者炎性指标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一、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血液炎性指标中最常用的一个,它反映了机体免疫炎症反应的程度。
肺癌患者的白细胞计数通常较高。
一些研究表明,白细胞计数与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的部位和肿瘤的转移有关。
白细胞计数高的肺癌患者常常存在炎症反应。
高白细胞计数与肺癌的疾病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患者治疗后白细胞计数下降,往往意味着病情好转,肿瘤得到了抑制。
因此,白细胞计数是肺癌患者预后评估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指标。
二、C-反应蛋白(CRP)C-反应蛋白是一种病理性免疫球蛋白,通常在机体遭受损伤或感染后上升。
慢性炎症或癌症患者往往有较高的CRP水平。
在肺癌患者中,CRP的升高可能是由于癌细胞产生的炎症性因子的作用。
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中性粒细胞是参与机体免疫炎症反应的主要细胞之一,淋巴细胞是体内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分。
NLR是指中性粒细胞数目和淋巴细胞数目的比值。
NLR是一种反映机体炎症状况和免疫状态的指标。
大多数研究表明,高NLR与肺癌的疾病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许多临床研究表明,NLR 是评估肺癌治疗效果和预后风险的有力工具。
治疗后NLR的下降往往意味着病情好转。
四、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是参与止血和血管功能调节的细胞。
血小板在血管壁上形成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初步步骤。
许多炎症和肿瘤患者往往有较高的血小板计数。
在肺癌患者中,血小板计数的升高可能是由于癌细胞产生的炎症性因子的作用。
总之,肺癌患者的血液炎性指标是评估疾病进展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正确地评估炎性指标的变化,对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预测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炎性指标的动态监控和应用。
肺癌患者血液炎性指标的临床意义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
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血液炎性指标是评估肺癌患者炎症反应程度、判断肿瘤进展和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肺癌患者血液炎性指标的临床意义。
1. 白细胞计数(WBC)
白细胞计数是评估机体炎症反应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肺癌患者中,白细胞计数常常升高,尤其是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
白细胞计数的升高与肿瘤的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许多研究表明,白细胞计数的升高与肿瘤的体积增大、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同时也与预后不良相关。
白细胞计数可以作为肺癌患者炎症反应和肿瘤进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3. C-反应蛋白(CRP)
4. 血沉(ESR)
5. 血小板计数(PLT)
血小板计数是评估机体炎症反应和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肺癌患者中,血小板计数常常升高。
血小板是一种重要的凝血因子,其增多反映了机体炎症反应和凝血功能的活化。
血小板也可以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和生长因子,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血小板计数可以作为评估肺癌患者炎症反应和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肺癌患者血液炎性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沉和血小板计数等,可以作为评估肺癌患者炎症反应程度、判断肿瘤进展和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监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及早发现肺癌患者的并发症和恶化情况,指导临床治疗和进行预后评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更加显著(P<0.01)。
说明电离辐射对T细胞转化有抑制效应,而激活了B细胞的转化能力,与文献报道一致[6]。
被丝裂原激活的T细胞表面的IL -2R,可以释放入体液中形成sIL-2R,与IL-2R 竟争结合IL-2,起封闭作用,机体免疫机能低下时,sIL-2R水平显著升高[7、8]。
本实验观察到食管癌患者sIL-2R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放疗结束sIL-2R接近正常。
说明放疗提高局部免疫反应,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释放IL -2增加,而TIL主要是CD+4(Ts)细胞。
CD+3细胞的变化不显著,抗-CD+3能激活CD+4和CD+8,导致细胞凋亡。
[9]本实验还没有证实这种现象需要专门研究。
本实验提示,食管癌患者细胞免疫抑制,体液免疫增强,放疗并没有改变这种异常,相反加速了免疫紊乱状态,只是提高了局部免疫反应。
体液免疫的增强,导致产生抗体增多,抗体固然可以协助杀伤肿瘤细胞,但它也是一种封闭因子,保护肿瘤细胞不受机体免疫细胞的攻击。
本实验结果初步解释食管癌局部难以控制及生存率不高的可能原因,作者拟分纯各亚群细胞(包括N K细胞),观察其单独以及混合N K细胞对靶细胞的效应,以期对食管癌生物学特性更确切的解释。
参 考 文 献1 汤钊猷.现代肿瘤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4552 Pillai R.Development of an immunological staging system to prog2 nosticate disease course in malignant cervical nepolasia.Gynecologic Oncology,1990,37(2):2003 苏燎原,刘克良,耿勇志,等.60Cor线对癌症病人淋巴细胞的效应.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986,6(3):1834 苏燎原,杜泽吉,刘克良,等.应用脂多糖激活人B细胞的研究.免疫学杂志,1996,12(4):2475 孙 忱,朱 勇,金伯泉,等.一种检测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夹心法EL ISA的建立.中国免疫学杂志,1991,7(6):3526 Peterson MJ.Recovery of immune competence following sublethal X irradiation of young and old mice,a model for studing age-related loss of immunologic homeostasis.Radiat Res,1982,89(1):537 Lissoni P,Barni S,Rovelli F,et al.The biological significace of solu2 ble IL-2receptor in solid tumors.Eur J Cancer,1990,26(1):338 Mariuo P,Cugno M,Preationi A,et al.Increased levels of soluble IL -2receptor in serum of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Br J Cancer, 1990,61(1):4349 McConky DJ,Hartzell P,Amador-periz J F,et al.Calcium depen2 dent killing of immature thymocytes by stimulation via the CD+3/T cell receptor complex.J Immunol,1989,143(7):1801(收稿:1998-01-15 修回:1998-04-06)(本文编辑:孙立杰)放疗中肿瘤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及其意义张旭光 姜 平 周凤娟 唐天友 陈兴国(肿瘤防治研究所)(第二附属医院同位素室) 摘要 目的 研究肿瘤患者在接受放疗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和作用。
细胞因子检测与临床意义细胞因子种类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趋化因子、肿瘤坏死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 家族、集落刺激因子或生长因子。
细胞因子检测临床应用:1.脓毒症目的:评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状态检测因子:TNF-a、IIL-1、IL-6、IL-12、IL-8、MIF、sCD74、HMGB1等IL-6临界值为52.6 pg/mL时可诊断败血症,当其超过348.92 pg/mL时可诊断败血症休克,且28天病死率明显增高。
TNF-α随着脓毒症疾病进展而升高,TNF-α的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
IL-8是强烈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在早期预测脓毒症有重要价值,其诊断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均比PCT高。
IL-8还可以预示脓毒症患者存在多器官功能障碍可能,可作为脓毒症患者的死亡风险指标。
IL-10是机体关键的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升高与脓毒症不良预后相关,持续高表达的IL-10反映脓毒症处于免疫抑制状态。
HMGB1可促进促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诱导中性粒细胞、DC等细胞活化。
HMGB1水平与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密切相关,HMGB1水平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HMGB1可作为脓毒症病情变化的重要监测指标。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是一种具有多效炎症介质功能的细胞因子,包括抑制巨噬细胞迁移、化学趋化作用及促进白细胞在炎症部位募集。
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血清中MIF浓度显著升高,并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2.感染炎症因子IL-6、TNF-α和抗炎因子IL-10等可用于急性感染的早期诊断、评价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
IL-6的升高早于CRP和PCT,其持续时间长,2h达到高峰。
IL-6>1000ug/L,提示预后不良。
IFN-γ:病毒感染患者主要升高的细胞因子,IFN-γ显著升高、伴随IL-6、IL-1β、IL-8、IL-10和TNF-α等因子升高,多提示为病毒感染。
IL-6和IL-10>正常值的10倍以上,考虑革兰阴性菌感染。
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许功林;刘家全
【期刊名称】《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4(29)1
【摘要】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40例肺部疾病患者血清中DNA聚合酶(D
NAP)、血清总唾液酸(TSA)、血清铁蛋白(SF)、甲胎蛋白(AFD)及癌胚抗原(CEA)水平。
肺癌组和良性肺病组间的DNA-P和AFP无差异(P>0.05);肺癌组的TSA、SF、CEA分别是614.98±68.08mg·L-1、364.39±137.22μg·L-1、21.08±13.33μg·L-1,均明显高于良性肺病组,两组间P<0.001。
单独检测血中TSA、SP、CEA,肺癌组的阳性率分别是60%(12/20)、70%(14/20)、65%(13/20);联合测定,以该3项指标中任2项阳性,可高度怀疑其肺癌的可能性,其敏感性为80%(16/20),特异性可达90%。
【总页数】3页(P16-18)
【作者】许功林;刘家全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4.204
【相关文献】
1.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和病理组织分型中的价值研究 [J], 朱晓红
2.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邢桂媛;王轩
3.胸水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张成宪;毛中圆;苏天雄
4.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和病理组织分型中的价值 [J], 王晨亮;彭丽姿;周兵
5.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匡萃峰;肖叙平;刘小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0、TNF-α的检测及临床意义54?体外循环手术患者血浆检测及临床意义李郝江华郑颖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8年4月第2卷第4期ChinaClinPracMed,Apr2008,V o1.2,No.4IL一8,IL一10,TNF—OL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了解体外循环手术对患者血浆中IL一8,IL.10,TNF—a含量的影响.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心脏瓣膜置换术前后患者血浆中IL一8,IL一10,TNF—a的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血浆IL一8,TNF—a,IL一10在体外循环开始后增高,P<0.01.结论CPB可引起细胞因子释放增加,IL一8,TNF—a,IL一10等细胞因子直接参与了整个炎性反应过程.【关键词】IL一8;TNF—a;IL一10;体外循环;血管麻痹综合征近年来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CPB)引起的血管麻痹综合征(V asoplegicsyndrome)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随着对血管麻痹综合征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CPB的诸多因素可对细胞因子产生影响,促进炎性反应,而细胞因子释放的增加在血管麻痹综合征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心脏瓣膜患者为研究对象行瓣膜置换术,通过对比研究血浆细胞因子IL一8,IL一10,TNF—a浓度变化,探讨其在里面的作用.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对象选用2004年9月至2006年3月湖北省襄樊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行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18 例,所有患者均随机,年龄,病种,术前心功能分级无差异,CPB中的人工循环管道,微滤,人工肺均用同一厂家同一型号产品,CPB时间,阻断时间无差异,严格按所置时间点采集标本,标本采集至贮存过程中试管材料,抗凝试剂,离心转数及时间均一致.1.2标本采集与贮存取以下8个时间点采集血标本:T1:诱导麻醉后;T2:CPB末(停机);T3:CPB后2h;T4:CPB后6h;T5:CPB后12h;T6:CPB后24h;T7:CPB后48h;T8:CPB后72h;于上述时间点采集动脉血6ml,经离心(4000r/min,10min),留取血浆统一编号,一2O℃贮存以备检测.1.3标本检测与方法1.3.1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1.3.2试剂盒IL一8,IL一10和TNF—a试剂盒:美国HOPE公司生产.1.3.3酶标仪BIO—RAD680型酶标仪(405nm/630nm).1.4统计方法所有资料均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均数差异的显着性以组间成对双尾t检验,统计处理用SPSS10.1软件,检验水准a:0.05,P>0.05表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血浆IL.8,IL一10,TNF—a浓度(±S),见表1,(单位pg/m1)表1血浆IL一8,IL一10,TNF—a浓度(±S),单位pg/ml2.2各时间点IL一8比较2.2.1P<0.O1:T1/T2;T1/T3;T1/T4;T1/T5;T2/T3;T2/T4;T2/T5;T2/T6;T2/1v7;T2/T8;T3/T4;T3/T5;T3/T6;T3/T7;T3/T8;T4/T5;T4/T6;T4/1v7;T4/T8;T5/T6;T5/1v7;T5/T8.2.2.2P<0.05:T1/T6;T6/r7;T6/T8;r7/T8.2.2.3P>0.05:T1/1v7;T1/T8.2.3各时间点IL一10比较2.3.1P<0.01:T1/T2;T1/T3;T1/T4;T1/T5;T2/T4;T2/T5;T2/T6;T2/1v7;T2/T8;T3/T4;T3/T5;T3/T6;T3/1v7;T3/T8;T4/T6;T4/T7;T4/T8.2.3.2P<0.05:T1/T6;T1/,丌;T1/T8;T2/T3;T4/T5;T5/T6;T5/r7;T5/T8.2.3.3P>0.05:T6/1v7;T6/T8;1v7/T8.作者单位:441000湖北省襄樊市第一人民医院实验中心(李郝);襄樊市中Ii,医院(江华郑颖)2.4各时间点TNF—a比较2.4.1P<0.O1:T1/'1"2;T1/T3;T1/T4;T1/T5;T2/T3;T2/T5;T2/T6;T2/1v7;T2/T8;T3/T4;T3/T5;T3/T6;T3/1v7;T3/T8;T4/T5;T4/T6;T4/1v7;T4/T8;T5/T6;T5/1v7;T5/T8;r6/1v7.2.4.2P<0.05:T1/T6;T1/T7;T1/T8;T2/T4.2.4.3P>0.05:T6/T8;1v7/T8.3讨论?自从CPB问世以来,CPB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越来越受关注,包括不同程度的肺,肾功能不全,出凝血紊乱,白细胞激活氧自由基释放,全身非特异性炎性反应,发热与血管收缩等.血管麻痹综合征又称血管扩张性休克,指脱离CPB 后早期出现的以严重低血压伴血流动力学高排低阻为特征. 类似脓毒血症暖休克变化的新现象,诸多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表明,其发病机制可能与CPB过程中释放化学介质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有关?"].IL一8是一种重要的粒细胞趋化因子.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8年4月第2卷第4期ChinaClinPracMed,Apr2008,V o1.2,No.4主要吸引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以及T细胞,是目前已知细胞因子中最强的炎性细胞趋化因子,能诱导中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蛋白水解酶,花生四烯酸等物质,造成组织损伤促进炎性反应形成.IL-8还可以通过其网络效应增强内皮细胞E—selectin,P—selectin的高表达,增加内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黏附,增加炎性反应的程度;其与结缔组织病的形成也有一定关系.IL一10是抗炎症细胞因子,主要由TH2细胞产生,能有效抑制TH1细胞和B细胞合成细胞因子.它通过改变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而选择性抑制有关细胞因子mRNA的合成.发挥抑制免疫应答的生物学效应'.体内及体外实验证实可抑制促炎症细胞因子TNF一0【,IL一6,IL-8的释放,并促进抗炎症细胞因子TNF一0【受体,IL一1受体拮抗剂的释放,抑制ICAM一1的表达,降低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作用.TNF是一类能直接造成肿瘤细胞死亡的细胞因子,分为TNF一0【和TNF—B两类.TNF一"主要由巨噬细胞产生,内毒素的脂多糖(LPS)是诱导其产生的强刺激物,其生物学效应主要表现为抗感染,引发炎性反应,抗肿瘤,大剂量则引起恶液质,它可介导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激活中性粒细胞,刺激诱导IL一1,IL-6,IL-8以及TNF本身生成增多.TNF一"还有放大效应,使炎症过程成倍增强'.CPB可导致术后细胞因子释放增加.这是CPB术后炎性反应的显着特征,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增加与CPB术后组织损伤,器官功能障碍相关].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血浆IL-8,TNF一0【,IL一10在体外循环开始后增高,说明了IL-8,TNF一0【,IL一10等细胞因子直接参与了整个炎症过程,表明CPB可引起细胞因子释放增加.因此针对CPB术后不良影响的发生如血管麻痹综合征,可以考虑通过减弱继发细胞因子的释放来减轻术后炎性反应.参考文献[1]施乾坤,陈鑫.体外循环后血管麻痹综合征.中华心血管外科杂志,2002,18(2):119-121.[2]KirklinJK,WestabyS,plementandthedamagingeffects ofcardiopulmonarybypass.JThoracCardiovascSurg,1983,86:857.[3]KennethM.SIRS?thesytlemicinflammatoryresponsesyndromeaf- tercardiacoperations.AnnThoracSurg,1996,61:1603—1606.[4]ButlerJ,eta1.Inflammatoryresponsetocardiopulmonarybypass. AnnThoracSurg,1993,55:552559.55?[5]FinnA,NaikS,eta1.Interleukinreleaseandneutrophildegranula—tionafterpediatriccardiopulmonarybypass.JThoracCardiovasc Surg,1993,105:234—241.[6]HenneinHA,EbbaH,eta1.Relationshipofthe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tomyocardialischemiaanddysfunctionafteruncomplicat—edcoronaryrevascularization.JThoracCardiovascSurg,1994,108: 626-635.[7]WanS,MarchantA,eta1.Humancytokineresponsestocardiac transplantationandcoronarya~erybypassgrafting.JThoracCardio—vascSurg,1996,111:469—747.[8]TabardelY,DuchateauJ,eta1.Corticosteroidsincreasebloodin—terleukin*10levelsduringcardiopulmonarybypassinmen.Surgerg, 1996,119:76-80.[9]RiegelW,SpillnerG,eta1.Plasmalevelsofmaingranulocytecom—ponentsduringcardiopulmonarybypass.JthoracCardiovascSurg,1988,95:1014—1019.[10]MarkewitzA,eta1.Successfulrestorationofcell—mediatedimmune responseaftercardiopulmonarybypassbyimmunomodulation.J ThoracCardiovascSurg,1995,105(1):15.[11]KalfinRE,EngelmanRM,eta1.Inductionofinterleukin一8expres* sionduringcardiopulmonarybypass.Circulation,1993,88:(suppl2):401-406.[12]王太重,李栋,等.心肌特异脂肪酸结合蛋白监测冠脉搭桥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比较研究.临床检验杂志,2001,19(1):42-44.[13]免疫学检验的热点与难点.临床检验杂志,2000,18(1):59_62.[14]王奇,高长青,李伯君,等.抑肽酶对小儿体外循环术后细胞因子的影响.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2,18(2):91—92.[15]刘正明,胡建国,尹帮良,等.抑肽酶对体外循环术后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其意义.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2,18 (2):110.[16]SpiekstraSW,ToebakMJ,Sampat—SardjoepersadS,eta1.Induc tionofcytokine(interleukin一1alphaandtumornecrosisfactor?al—pha)andchemokine(CCL20,CCL27,andCXCL8)alarmsig—nalsafterallergenandiEitantexposure.ExpDermatol,2005,14(2):109—116.[17]LitvinovD,TurpaevK.Extracellularcatalaseinducescyclooxygen—ase2,interleukin8,andstromelysingenesinprimaryhuman chondrocytes.Biochimie,2004,86(12):945—950.(收稿日期:2008-01—16)男性膀胱颈挛缩合并尿潴留的手术治疗虞立平司马衡史文华段建春戴国芳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男性膀胱颈挛缩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对15例膀胱颈挛缩合并急,慢性尿潴留的男性患者,8例行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TURBn),或加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另7例分别合并膀胱憩室,结石和肿瘤,行开放性手术.结果15例手术后均排尿通畅,1例有轻度尿失禁,提肛训练5d后好转.10例随诊6—24个月残余尿均<50ml,1例术后1个月出现排尿不畅,尿道扩张后好转.结论对男性膀胱颈挛缩合并尿潴留的患者均需手术治疗,TURBn或加TURP为最佳选择,对有膀胱憩室,结石,肿瘤等合并症者,可行开放手术治疗,但需彻底切除膀胱颈后唇增生的疤痕,获得足够大的膀胱颈出口,防止再缩窄.【关键词】膀胱颈挛缩;尿潴留;手术作者单位:213200江苏省金坛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肺癌患者血清IL-6、IL-8及TNF-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高伟;赵晓霞;郭绪晓【摘要】目的研究肺癌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肺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法检测45例肺癌患者血清IL-6、IL-8及TNF-α的水平,并与30例健康人做比较.结果肺癌患者血清中IL-6、IL-8及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肺癌患者血清中IL-6、IL-8及TNF-α的表达水平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而升高.结论 IL-6、IL-8及TNF-α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发展,检测其血清含量对了解肺癌患者体内免疫状态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detection of serum levels of interleukin-6 (IL-6) , interleukin-8 (IL-8) , tumor necrosis factor-a( TNF-a)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Methods The serum concentrations of IL-6, IL-8 and TNF-a from 45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and 30 healthy subjects were detected by ELISA. Results The serum levelsof IL-6, IL-8 and TNF-α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healthy subjects ( P <0. 01) . The serum levels of IL-6, IL-8 and TNF-a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were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umor' s TNM stages.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s of IL-6, IL-8 and TNF-a are in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IL-6, IL-8 and TNF-a are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and metastasis of lung cancer. The detection of the serum levels of these cytokin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understanding the patients' immunological status and evaluating patients' prognosis.【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12(034)004【总页数】2页(P487-488)【关键词】肺肿瘤;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作者】高伟;赵晓霞;郭绪晓【作者单位】250011 济南市,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250011 济南市,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250011 济南市,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不断上升,但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
白细胞介素(IL-2)检测及临床意义
一、概述
白细胞介素-2 (IL-2)又称T细胞生长因子。
主要由T细胞产生。
是在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重要的细胞生长因子,生理作用有刺激T细胞生长、诱导细胞毒作用和对B细胞的生长及分化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等
二、检测方法
IL-2主要检测方法为生物素亲合素系统的双抗体夹心ELISA 法。
三、临床意义
1、IL-2可提高人体对病毒、细菌、真菌和原虫等感染的免疫应答,促进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自然杀伤细胞(NK 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 细胞)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增殖,并使其杀伤活性增强,进而清除体内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等。
2、IL-2 还可以增加抗体和干扰素 (IFN)等细胞因子的分泌,在机体免疫应答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免疫增强剂,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
3、IL-2的表达异常与临床多种疾病有密切关系,尽管外周血、尿液中IL-2 水平,或激活淋巴细胞上清液中IL-2水平的异常没有疾病特异性,但是可作为相关疾病的辅助诊断、预后及疗效观察提供可靠数据。
4、IL-2升高:肿瘤、心血管病、肝病等疾病时均可使 IL-2 水平升高,在器官移植后早期排斥反应时也出现IL-2表达升高。
5、IL-2降低:在多种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时均可伴有 IL-2 水平降低,如 SLE、麻风和艾滋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