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计算机技术)招生简章、复试线、参考书目、考试范围等
- 格式:docx
- 大小:59.59 KB
- 文档页数:2
2020-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复试线、招生人数育明教育506大印老师联合名校导师及考研状元联合整理2019年9月20日星期日【温馨解析】院校选择也很重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是成功的关键,但是考生信息有限,很难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在这里,大家可以直接联系我,我免费给大家做规划和咨询。
育明教育从2006年开始办学,校长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夏教授,北京总部负责人是北京大学政管院博士,主打专业课一对一辅导。
到现在已经有十年的时间,在我们育明教育,每年都有成功学员积累的一些经验可供各位考生参考。
育明教育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研成功的基础保障。
我们的辅导包括前期的报考指导,中期的核心参考书的讲解、专题(真题、出题老师论文专著、最新时事)讲解、模拟考(答题技巧框架、创新点的讲解)。
后期还会有教务老师时事根据上课情况,对考生进行查缺补漏,进行答题技巧的辅导。
在我们育明教育,前期咨询师、后期教务与辅导老师三方对您的上课负责,所以每年我们的通过率一直都是有保证的。
目录一、2019-2020年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笔记二、2020-2021年院校考研复习技巧三、2020-2021年考研专业课答题技巧内容一、2019-2020年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笔记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
195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
2004年8月,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学校位于中国北京城东古运河畔,校园占地面积46.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88万平方米。
中国传媒大学坚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相互支撑”的学科建设思路,充分发挥传媒领域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形成了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文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体系。
2018中国传媒大学计算机学院复试通知复试时间复试分数线复试经验启道考研网快讯:2018年考研复试即将开始,启道教育小编根据根据考生需要,整理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计算机学院考研复试细则,仅供参考:一、复试科目(启道考研复试辅导班)二、复试通知(启道考研复试辅导班)根据《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务工作规定》(教学〔2016〕10号)、《北京教育考试院关于做好2017年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的补充意见》文件要求,2017年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要坚持“按需招生、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进一步提高招生选拔质量;继续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深入推进信息公开,不断加强监督管理,切实严明招生纪律,确保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科学公正、规范透明。
为做好2017年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组织管理成立学校、学部(直属学院)两级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
学校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校长担任,成员由纪检、研究生院等职能部门人员组成;各学部(直属学院)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研究生工作的领导担任,成员由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相关专业或研究方向的学科带头人等组成。
学部(直属学院)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的职责:1.执行我校复试办法,组织复试各环节工作。
2.负责本单位相关专业或研究方向硕士生复试考核小组的组建。
每个复试考核小组成员人数应不少于五人,组长一人,组员四人或四人以上,另安排记录员一名。
3.负责组织专业面试考核中试题的命制及评卷工作;负责对同等学力加试科目试题的命制、评卷等组织工作。
4.负责各专业复试考核小组的复试记录和复试结果的审核。
5.负责参加复试考生的政审工作。
6.负责拟录取名单的确定。
7.负责受理所属专业考生的投诉及对考试过程出现问题的处理。
二、参加复试考生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符合《中国传媒大学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生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规定分数线的考生(含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考生),复试资格审查合格后,均可参加复试。
中传考研复试班-中国传媒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考研复试经验分享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
195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
2004年8月,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学校位于中国北京城东古运河畔,校园占地面积46.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88万平方米。
中国传媒大学的校训是:立德、敬业、博学、竞先。
中国传媒大学坚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相互支撑”的学科建设思路,充分发挥传媒领域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形成了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文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体系。
目前,学校设有6个学部、1个协同创新中心,5个直属学院。
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两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拥有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传播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动画学4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0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0个专业硕士类别,87个本科专业。
专业介绍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是计算机的一种学科分系,主要研究对象是现代的计算机及其相关的现象。
现在也作为一种学校的学科进行授课学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现代计算机及其相关的现象。
研究方向01分布式系统软件技术02智能信息处理03云计算技术与软件招生人数与考试科目复试时间地点与复试内容复试材料《中国传媒大学考点现场确认预约单》和相关材料复印件须按下列顺序提前装订好,现场确认完成后提交给考点留存。
1.互联网应用技术方向随着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和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加快,促进了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互相融合的新媒体业务应用。
本方向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现代计算机网络理论,利用现代软件工程技术的各种理论和方法,研究在网络融合基础上新媒体应用支撑技术,具备基于相关技术研发网络新媒体应用系统的能力。
经过多年发展,本方向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下一代互联网(NGN)、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NGB)与三网融合、无线网络和移动终端、云计算、互动网络媒体开发、网络安全和网络性能评估、数字版权管理等。
本方向旨在为下一代互联网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的融合应用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
本方向毕业生发展空间广阔,政府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监管单位、企业新媒体业务集成与研发机构、广电运营商、互联网服务商以及电信运营商都对此类人才具有持续旺盛的需求。
2.媒体信息数据化技术方向媒体信息数据化技术方向是研究面向数字媒体信息的计算机应用技术。
培养学生掌握数字媒体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与管理的先进计算机理论与方法。
主要包括新媒体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先进的数字媒体信息系统系统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高级网络技术,视频/图像编解码技术,媒体内容制作支撑技术,媒体信息分析与管理技术。
使学生具有新媒体技术、新媒体内容设计制作、数字媒体内容分析与检索、广播影视机构的信息化及数字业务整体化管理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开发的能力。
本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媒体资产管理、媒体内容智能分析、海量媒体内容检索与集成、电台与电视台业务综合管理等。
本方向面向广播电视运营、新闻出版、互联网内容提供、媒体信息服务等产业部门,培养学生成为数字媒体信息制作、管理与应用领域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3.数字娱乐与动画技术方向数字娱乐与动画技术方向主要研究领域是电子游戏技术,这是一个基于计算机软件技术、并与艺术和创意完美结合的研究方向。
本方向学习的内容与特点是多层次、多平台和多领域,其中多层次是指学习内容涵盖游戏底层技术(游戏引擎)与游戏上层应用技术;多平台是指学生需要掌握多种常见平台的游戏开发技术,比如PC游戏、控制台游戏、手机游戏等;多领域是指熟悉游戏技术在的多种应用领域的开发特点,比如娱乐游戏、教育游戏、基于游戏技术的虚拟现实及仿真、游戏电影等。
中国传媒大学招生简章(精选3篇)中国传媒大学招生简章篇1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35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18号)以及《教育部关于做好x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1号),结合中国传媒大学人才培养目标,x年我校继续开展自主招生工作,面向全国选拔理想信念崇高、思想品德高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人才。
一、招生计划学部专业及招考方向招生人数高考科类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广播电视学 30 文理兼招广播电视学(国际新闻传播方向) 30广播电视学(电视摄影方向) 20编辑出版学(新媒体方向) 15新闻学院新闻学(数据新闻报道方向) 25理工学部广播电视工程 20 理工注:①专业及招考方向以下统称为“专业”。
②上海、浙江的考生报考广播电视工程专业选考科目限选物理,其他专业不限制选考科目。
二、报考条件1. 符合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年度招生工作规定中的报名条件;2. 理想信念崇高、思想品德高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3. 身体条件应符合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4. 报考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学(国际新闻传播方向)、广播电视学(电视摄影方向)、编辑出版学(新媒体方向)的考生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高中阶段在省级(含)以上各类竞赛(包括学科竞赛、科学研究、文学创作、外语、摄影、创意创新、社会实践)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奖项;(2)有与所报专业相关的出版物或在省级(含)以上刊物发表作品;5. 报考新闻学(数据新闻报道方向)的考生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高中阶段在省级(含)以上数学、物理、信息学、英语、人文社科及创新类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奖项;(2)有与所报专业相关的出版物或在省级(含)以上刊物发表的作品;6. 报考广播电视工程的考生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 高中阶段在省级(含)以上数学、物理、计算机或信息类竞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奖项;(2) 对所报专业有浓厚兴趣并在相关领域确有突出特长、取得过优秀成绩、展示出创新潜质,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2020-2021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考研参考书、招生目录、考研经验、复试分数线汇总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吴老师对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专业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中国传媒大学的介绍,学院专业的介绍,考研科目介绍,考研参考书目,近三年录取情况分析,及中传传播学专业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为了顺应高等教育发展潮流、符合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中国传媒大学于2013 年7 月上旬进行了学部制改革,成立了“四个学部,一个中心”,即新闻传播学部、艺术学部、理工学部、文法学部和协同创新中心。
新闻传播学部机构构成:电视学院、新闻学院、传播研究院、亚洲传媒研究中心(挂靠)、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挂靠)、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挂靠)一、中传传播学招生目录招生专业:传播学(050302)研究方向:01理论传播与传播史02应用传播学03媒介与女性04国际传播05媒介素养06传播研究方法07传播心理学08传媒政策与法规09媒介与全球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招生人数:53人,其中推免16人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202俄、203日选一③713传播历史与理论④816传播实务学制:3年二、参考书《传播学总论》胡正荣清华大学出版社《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罗杰斯上海译文出版社《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赛佛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传播学基础框架、历史与外延》段鹏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1世纪大众传播发展战略研究》胡正荣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传播政治经济学》文森特上海译文出版生《政治传播:历史、发展与外延》段鹏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媒介研究技巧》伯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大众传播研究方法导论》陈阳中国人民出版社三、复试参考书:四、中传传播学复试分数线2018年2017年政治/英语:53 专业课:80 总分:365 2016年五、新闻传播学考研真题中国传媒大学2017年新闻传播学考研学硕真题新闻学史论712一、名词解释1.媒介素养2.邵飘萍3.媒介事件4.扒粪运动5.刻板印象二、简答题1.涵化理论2.为什么说黄远生是报界奇才3.影响新闻价值取向因素4.新中国成立前范长江的新闻活动和贡献三、论述题1.从信息和新技术发现的角度评价莫个人的话,大意就是信息和新技术使得人人都成为记者,单人位记者的权利和义务······就会消失是不对的2.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新闻传播活动的特点和政府的规制策略中国传媒大学2017年新闻传播学考研学硕真题传播历史与理论一、名词解释1.《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2.休眠效果3.议程设置4.自变量5.大数据二、简答题1.符号学代表人物及其理论2.印刷术的发展对人类传播的意义三、论述题1.用意识形态理论对“网购”的新闻式广告的文本进行分析2.网络舆情的演变及特征,用具体实例分析3.论述媒介暴力内容的研究,在中国此研究领域的意义。
2020—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工商管理)招生简章、复试线、
一、招生简章
二、初试参考书目
数学
《MBA.MPAcc联考同步复习指导系列:数学分册》袁进等机械工业出版社
《MBA.MPA.MPAcc 联考综合能力数学高分指南》陈剑主编北航出版社
《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数学高分一本通》朱杰上海交通出版社
《MBA.MPA.MPAcc联考数学历年真题名家详解》陈剑主编北航出版社
逻辑
《逻辑精点》赵鑫全等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逻辑分册》孙勇等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海滨逻辑:考点精讲》胡海滨机械工业出版社
写作
《MBA MPA MPAcc写作分册》赵鑫全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MBA.MPA.MPAcc联考综合能力写作高分指南》陈君华编北航出版社
大纲解析
《管理类联考考试大纲解析》管理类联考大纲配套教材专家委员会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三、复试分数线
四、复试参考书目
五、复试同等学力加试
考研真题以及答案。
中传考研复试班-中国传媒大学数据科学与技术考研复试经验分享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
195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
2004年8月,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学校位于中国北京城东古运河畔,校园占地面积46.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88万平方米。
中国传媒大学的校训是:立德、敬业、博学、竞先。
中国传媒大学坚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相互支撑”的学科建设思路,充分发挥传媒领域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形成了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文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体系。
目前,学校设有6个学部、1个协同创新中心,5个直属学院。
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两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拥有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传播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动画学4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0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0个专业硕士类别,87个本科专业。
专业介绍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英文名Data Science and Big Data Technology),简称数据科学或大数据,旨在培养具有大数据思维、运用大数据思维及分析应用技术的高层次大数据人才。
掌握计算机理论和大数据处理技术,从大数据应用的三个主要层面(即数据管理、系统开发、海量数据分析与挖掘)系统地培养学生掌握大数据应用中的各种典型问题的解决办法,实际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将领域知识与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技术融合、创新的能力,能够从事大数据研究和开发应用的高层次人才。
中传考研复试班-中国传媒大学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计算机技术考研复试经验分享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
195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
2004年8月,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学校位于中国北京城东古运河畔,校园占地面积46.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88万平方米。
中国传媒大学的校训是:立德、敬业、博学、竞先。
中国传媒大学坚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相互支撑”的学科建设思路,充分发挥传媒领域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形成了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文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体系。
目前,学校设有6个学部、1个协同创新中心,5个直属学院。
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两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拥有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传播学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动画学4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0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0个专业硕士类别,87个本科专业。
专业介绍计算机技术的内容非常广泛,可粗分为计算机系统技术、计算机器件技术、计算机部件技术和计算机组装技术等几个方面。
计算机技术包括:运算方法的基本原理与运算器设计、指令系统、中央处理器(CPU)设计、流水线原理及其在CPU设计中的应用、存储体系、总线与输入输出。
研究方向01网络多媒体技术02传媒信息安全03数字娱乐与动画技术04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招生人数与考试科目复试时间地点与复试内容复试材料《中国传媒大学考点现场确认预约单》和相关材料复印件须按下列顺序提前装订好,现场确认完成后提交给考点留存。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致力于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出版、报刊等传媒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
中国传媒大学以大传播的理念、全媒体的视野,植根广播电视,面向传媒界,为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网络、出版及新媒体竭诚服务,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相互支撑”的学科建设思路,充分发挥传媒领域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形成了以新闻传播、广播影视艺术、信息科学与技术为龙头,文学、工学、管理学、法学、经济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体系。
继续教育学部是中国传媒大学下属学部之一,主要承担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及非学历培训教育任务。
现拥有网络远程、函授、夜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培训等多种教学形式。
一、招生对象与报名条件中国传媒大学现代远程教育面向社会招收从业人员和其他人员(不接受港澳台及外籍人员报名)。
报考高中起点本、专科的考生,须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或同等学力;报考专科起点本科的考生,须持有国民教育系列高等专科或高等专科以上毕业证书。
考生须遵纪守法、身体健康并具有计算机网络学习条件。
二、报名方式预报名中国传媒大学网络教育的朋友,请联系中国传媒大学学习中心三、入学方式1.免试入学:持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或以上学历毕业证书者免试入学。
2.考试入学:凡不符合上述免试入学条件者,均须参加由中国传媒大学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的入学考试。
入学考试形式为计算机上机实时考试或纸质试卷考试。
3.考试科目:高中起点本、专科考语文、英语;专科起点本科考大学语文、大学英语。
四、加分条件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照顾10分录取。
1.少数民族考生。
2.年满25周岁以上者。
符合两项照顾条件的考生,照顾分数不累加。
五、学习方式被录取的考生完成选课、交费、报到注册手续后课程开通,即可开始学习。
在学习期限内,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能力和工作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度,随时选择学习课程,自学文字教材和网上教学资源,参加网上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