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技术在肝胆外科疾病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肝胆外科新技术新项目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肝胆外科领域也涌现出了许多新技术和新项目。
这些新技术和新项目不仅为肝胆外科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同时也提高了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本文将就肝胆外科的新技术和新项目进行详细介绍。
一、肝胆外科新技术1、微波消融技术微波消融技术是一种通过微波能量来破坏肿瘤细胞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在不开刀的情况下,通过针头将微波能量传导到病变部位,从而破坏肿瘤细胞。
这种技术的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适用于肝脏、胰腺、肺部等部位的肿瘤治疗。
2、肝脏移植技术肝脏移植技术是一种通过手术将捐赠者的肝脏移植到受体身上的技术。
这种技术适用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的治疗。
肝脏移植技术的难点在于手术操作的复杂性和术后的抗排斥治疗。
但是,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肝脏移植技术的成功率也在不断提高。
3、介入治疗技术介入治疗技术是一种通过介入手段来治疗疾病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血管介入的方式,将药物、栓塞剂等直接注入到肝脏、胰腺等部位的病变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介入治疗技术的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适用于肝癌、胰腺癌等疾病的治疗。
二、肝胆外科新项目1、肝脏3D打印技术肝脏3D打印技术是一种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肝脏模型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加准确地了解肝脏的结构和病变部位,从而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肝脏3D打印技术的优点是可以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效果、缩短手术时间等。
2、肝脏自体干细胞移植技术肝脏自体干细胞移植技术是一种通过将患者自身的干细胞移植到肝脏病变部位来治疗肝脏疾病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提高肝脏再生能力,从而加速肝脏的修复和恢复。
肝脏自体干细胞移植技术的优点是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疗效好等。
3、肝脏切除术后支持治疗肝脏切除术后支持治疗是一种通过综合治疗手段来促进肝脏切除术后恢复的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营养支持、免疫调节、疼痛管理等方式来减轻术后不适感,加速术后恢复。
2023年肝胆外科出科小结2023年,肝胆外科取得了众多重要的成果和突破。
在技术、研究、诊疗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将对2023年肝胆外科的发展进行详细的小结和分析。
一、技术突破1.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
腹腔镜手术已经成为肝胆外科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2023年,腹腔镜技术进一步精益求精,实现了更加精确的手术操作。
微创技术的不断完善,使患者的痛苦减轻,术后恢复快,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治疗效果。
2.肝胆移植技术的进一步突破。
肝胆移植是治疗肝胆疾病的最后手段,也是目前治愈肝胆疾病的唯一有效方法。
在2023年,肝胆移植技术在器官获取、手术操作、免疫抑制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
特别是在器官获取方面,通过精确的评估和匹配,提高了移植的成功率,减少了器官排斥的情况。
3.介入技术的应用扩展。
介入技术作为一种微创治疗的手段,近年来在肝胆外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023年,介入技术在肝胆外科的诊断和治疗中有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例如,经导管放置、肝动脉栓塞和胆管内镜等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肝胆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二、研究进展1.肝胆疾病基因研究的深入。
肝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基因有着密切的关系。
2023年,肝胆外科研究人员对肝胆疾病相关基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一些与肝胆疾病相关的新基因,为肝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肝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取得突破。
肝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传统治疗方法效果不佳。
2023年,肝胆外科研究人员利用分子靶向治疗的思路,研发出了一些新的药物和疗法。
这些新药物具有针对性、副作用小的特点,为肝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三、临床诊疗进展1.肝胆疾病早期筛查的全面推广。
肝胆疾病的早期筛查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2023年,肝胆外科医生们加大了早期筛查的力度,推广了一些高效、准确的筛查方法和技术。
这使得更多的患者能够及早发现肝胆疾病,及时进行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
微创外科,临床医学发展新趋势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外科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的新趋势。
微创外科是一种利用微小切口或穿刺进入体内进行手术治疗的技术,相比传统开放手术来说,微创外科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因此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本文将就微创外科在临床医学中的发展新趋势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微创外科的兴起微创外科的发展离不开医学技术的革新和进步。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内窥镜和微创手术器械的发展,微创外科技术开始逐渐应用于临床医学。
1990年代,腹腔镜手术逐渐普及,成为微创外科的代表。
随着各种微创手术技术的不断出现和完善,微创外科在肝胆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风湿外科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创伤小:微创外科手术操作的切口小,通常只有数毫米到1厘米左右,相比传统的开放手术,切口更小,术后疤痕也更小。
2. 恢复快:由于微创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少,患者恢复得更快,一般术后就可以迅速站起来,行走。
3. 出血少:微创外科手术操作准确,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小,大大降低了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
4. 并发症少:微创外科手术的并发症明显低于传统的开放手术,如术后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5. 术中观察直观:微创外科手术下镜头直接观察,术中出现异常情况可以及时处理,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三、微创外科在各领域的应用1. 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在胆囊切除、阑尾炎切除、肝脏手术、肾脏手术等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3. 腹腔镜下妇科手术:目前,腹腔镜手术已成为妇科手术的主要手术方式,如子宫肌瘤切除、卵巢囊肿切除、宫外孕手术等。
4. 骨科微创手术:在骨科领域,脊柱内固定、关节镜手术、骨折复位等微创手术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四、微创外科的发展趋势1. 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将成为微创外科的新趋势。
机器人手术系统具有高精度、稳定性好、操作灵活等特点,可以大大提高微创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微创手术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外科手术技术,其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
以下是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与临床应用现状:
1. 发展历史:1987年,法国外科医生Mouret首次在人体胆囊摘除手术中使用腹腔镜,标志着微创手术的开创。
随后,各种类型的微创手术器械和设备不断更新改进,微创手术广泛应用于胆道、肝脏、胃肠、肺部、心脏等各种部位。
2. 技术分类:微创手术技术主要分为内窥镜手术和介入手术两类。
内窥镜手术利用内镜在体内进行操作,如腹腔镜手术、胸腔镜手术等;介入手术则是通过穿刺皮肤,将器械或药物送达到病灶位置,如支架植入、消融等。
3. 应用领域:微创手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胆囊疾病、肝脏疾病、胃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特别在肿瘤治疗方面,微创手术技术已成为常规手段。
4. 优势和不足:微创手术技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能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但是,微创手术需要更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操作风险较大,且器械和设备的成本也较高。
5. 未来发展: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将趋向个体化、精准化和智能化。
随着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微创手术的操作将会更加精准和安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手术体验和效果。
总的来说,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尤其在肿瘤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尽管还存在一定的挑战,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拓展,微创手术将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肝脏外科技术的发展【摘要】肝脏外科技术的发展在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微创肝脏外科技术的应用、机器人辅助肝脏手术的发展、影像引导下的肝脏手术技术改进、介入性肝脏治疗技术的创新以及基因编辑在肝脏外科技术中的应用等方面。
这些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为肝脏疾病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使手术更加安全、有效和精准。
肝脏外科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对于肝脏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肝脏外科技术的发展方向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治疗和定制化手术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治疗效果。
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和研究探索,相信肝脏外科技术将在未来取得更大的发展,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福音。
【关键词】肝脏外科技术,微创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影像引导,介入性治疗,基因编辑,发展前景,治疗意义,未来方向。
1. 引言1.1 肝脏外科技术的发展肝脏外科技术的发展是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肝脏外科手术技术也在不断地创新与发展。
传统的肝脏手术往往需要大幅度的切口和长时间的手术时间,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创伤和风险。
而现代微创肝脏外科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小切口和精细的操作,实现对肝脏病变的治疗,减少患者的术后疼痛和恢复时间。
除了微创技术,机器人辅助肝脏手术的发展也成为了肝脏外科领域的热点。
机器人在手术中的精准操作和稳定性,可以帮助医生完成更复杂的手术操作,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影像引导下的肝脏手术技术改进,使医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患者的肝脏结构,帮助他们做出更准确的手术计划,减少手术风险。
介入性肝脏治疗技术的创新和基因编辑在肝脏外科技术中的应用,也为肝脏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可能性。
通过不断地创新和进步,肝脏外科技术将会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为肝脏疾病的治疗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可能性。
2. 正文2.1 微创肝脏外科技术的应用微创肝脏外科技术是指通过微小的切口或穿刺入路进行肝脏手术的一种先进技术。
随着手术器械与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肝脏外科技术在肝脏疾病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外科微创技术在当今的医疗领域,外科微创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手术方法。
这种技术通过最小的创伤和最大程度的恢复,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
外科微创技术,也称为微创外科,是一种通过微小切口进行手术的方法。
它借助先进的成像技术和精细的手术器械,使医生能够在微观尺度上进行手术操作。
这种技术的特点在于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术后生活质量。
普通外科:微创技术可用于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疝修补术等常见手术。
心胸外科:微创技术可用于心脏手术、肺切除、食管手术等。
神经外科:微创技术可用于颅内肿瘤切除、脑血管病手术治疗等。
泌尿外科:微创技术可用于前列腺切除、肾脏手术、尿道手术等。
妇科:微创技术可用于子宫肌瘤切除、卵巢手术、输卵管手术等。
机器人辅助手术:随着技术的发展,机器人辅助手术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这种技术可以更精确地进行手术操作,减少医生的疲劳,提高手术效率。
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可以制造出精确的手术模型,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病变和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成功率。
复合手术室:复合手术室集成了影像诊断、手术治疗、术后监护等多种功能,可以实现一站式医疗服务,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外科微创技术是一种创新的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的特点。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技术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微创外科手术是一种通过最小化患者创伤和加快恢复速度来提高治疗效果的手术方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技术应运而生,并在医疗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技术的研究进展。
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技术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
当时,科学家们开始研究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可能性,并进行了早期的实验。
进入21世纪后,随着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机械设计技术的进步,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微创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由机器人主体、控制系统和传感器等组成。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微刨技术在肝胆外科疾病应用的进展翁以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微创外科由于其创伤小、不开腹、出血少、恢复快、效果好等优点深受患者的欢迎,已成为21世纪外科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
该技术在外科临床应用广泛,使大量肝胆疾病患者受益,同时也带来许多值得外科医师思考的问题。
微创手术——外科发展的方向传统外科由于手术操作方法的限制,无法克服小切口与充分显露的矛盾,而强调手术野充分暴露,手术造成的损伤有一半是花在制造切口上;病人在接受治疗的同时,经受到较大的手术创伤,疗效也大打折扣。
很多外科医生抱怨,内科、影像科通过内镜、介入诊治“抢走”了病人,其实正是因为应用了微创的理念。
减少生理和心理上的损伤是对身体最有效的保护,也是病人的需求。
因此,微创手术是外科发展的方向之一。
另外,人为地提高病人的应激能力,也会使其在遭受严重创伤或大手术打击时获益。
临床上,通过给予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调节皮质醇的反应分泌规律,可以明显地减轻重大手术创伤后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有利于手术后恢复。
外科微创化的基本观念,是通过各种手段减少外科医源性损伤,减轻外科创伤后发生的内环境紊乱,同时达到或超过传统外科的治疗效果,以利于病人康复。
随着内镜和相关技术的发展,有效地解决了手术入路微型化与充分显露的矛盾,外科前辈们主张或关注的充分显露的原则得到很好执行,使微创外科得以迅速发展。
微创技术发展概况和主要进展微创手术在肝胆外科疾病的应用和发展与腹腔镜技术的普及密切联系。
1901年,Kelling首用膀胱镜观察狗的腹腔。
1910年,Jacobaeus用腹镜检查人的腹腔。
1928年,Ott以额镜为光源,用陷凹镜观察孕妇腹腔。
1928年,Kalk用腹腔镜来诊断肝脏和胆囊疾病,并作肝活检J1938年,Veress发明安全气腹针。
上世纪50年代,Hopkin发明柱状透镜,提高了光导效率。
60~70年代,Semm配套设计了气腹机、冷光源、热凝装置及其他专用器材,并施行大量妇科手术。
肝胆外科趋势近年来,肝胆外科领域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伴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升和研究的深入,一系列的肝胆外科趋势逐渐显现。
首先,微创技术在肝胆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技术已经成为了肝胆外科手术的主流治疗方式。
相对于传统的开腹手术,微创手术具有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的优势,可以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手术成功率。
例如,经腹腔镜手术已经成为了胆囊切除术的首选方法,帮助患者快速恢复正常生活。
其次,肝移植手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提升肝胆外科的治疗效果。
肝移植是治疗末期肝疾病患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但由于供体的短缺和手术的复杂性,已经成为了肝胆外科领域的难题。
然而,随着器官捐赠率的提高和手术技术的不断创新,肝移植手术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预计将有更多的患者能够获得合适的供体,从而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此外,肝癌的综合治疗将成为肝胆外科的重要研究方向。
肝癌是人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使得肝胆外科医生不得不采用综合治疗的方式来应对。
随着药物疗法、放射治疗和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肝癌的治疗效果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未来,肝胆外科医生将更加注重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的个体化,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
最后,肝胆外科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趋势将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随着医疗信息化的推进,肝胆外科的手术过程、病历管理和数据分析都将实现数字化,并且通过智能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为医生提供更加准确的决策支持。
此外,虚拟现实技术也将被应用于肝胆外科手术的培训和模拟,帮助医生更好地进行手术规划和操作。
总之,肝胆外科领域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微创技术、肝移植手术、肝癌综合治疗和数字化智能化趋势将成为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这些趋势的发展将有力提升肝胆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为肝胆疾病的防治贡献更多力量。
内镜在肝胆胰外科中的应用【摘要】探讨研究内镜技术在肝胆胰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内镜技术现已经不只是一种诊断疾病的方法,更是一种微创专业治疗技术,内镜技术就是通过内镜消化、呼吸系统的疾病进行微创治疗的技术,内镜技术在消化、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上有着广大的发展前景[1]。
【关键词】内镜技术;肝胆胰疾病;微创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16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04-02内镜技术是21世纪医学史上的一次革命,是医学界的重要进展之一,到目前为止,内镜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肝胆胰等外科手术的诊治之中,肝胆胰内镜技术已经成为微创外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内镜技术的普及,以前需要剖腹手术治疗的疾病,可以采用内镜的技术进行治疗,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并且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水平。
1 内镜技术在肝脏外科中的应用1.1 内镜技术在良性肿瘤疾病上的应用腹腔镜切除的肝脏良性肿瘤包括血管瘤、肝多发囊肿等较常见的肿瘤。
有时候良性肿瘤做常规检查时不易被发现,而腹腔镜手术可以对肝脏做常规的检查,可以及早发现良性肿瘤,既能节约资源,又能减轻患者的负担和痛苦,同时还能减少因手术而产生的伤疤所带来的不便[2]。
内镜技术在肝脏恶性肿瘤方面的应用,目前,关于内镜技术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报告很少,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内镜技术治疗恶性肿瘤也要遵循肿瘤切除的外科原则。
有研究表明:内镜切除肿瘤手术,不能完全将肿瘤切除,距肿瘤边缘1/3的部分会剩余下来,这也是由于在手术中未能直接接触肿瘤的原因,所以,现在的内镜切除手术仅仅局限于肝脏表面的小肿瘤的原因。
只有用腹腔镜接触式超声仪可以对肿瘤的位置进行确定[3],并保证切除范围。
此外,在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时,腹腔镜手术有着特殊的指征,这些原因都限制了内镜技术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
熟悉肝脏手术知识、娴熟的操作技术和先进的医疗设备是完成手术的关键。
ICG在肝胆外科的临床应用随着吲哚菁绿(ICG)显像技术在肝胆外科的逐步应用,ICG荧光显像技术在精准肝切除、鉴别胆道系统、识别术中胆漏、肿物显影、识别占位、复杂解剖等微创肝胆外科领域已初见成效。
ICG 显影对复杂变异困难胆道的解剖亦变得可视化,使得胆漏等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提高肿瘤边界的识别度、提高隐匿肿瘤的发现率等有助于肝脏的精准切除。
综上所述,ICG荧光成像技术在腹腔镜肝脏外科手术中有积极意义,但在ICG注射时机、注射剂量与注射时间之间量化关系以及如何避免ICG显影假阳性和假阴性等问题依然需要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和解决。
目前荧光显影在肝胆科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胆道显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BDI)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尤其粘连较重、解剖变异复杂的胆囊切除手术中,胆管解剖结构的精确辨别对于预防术中胆管损伤有着重要意义。
术中使用胆道造影(IOC)可以避免胆管损伤,但由于其流程复杂、费用高昂、辐射伤害等缺点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术前外周静脉注射ICG后,ICG完全经肝脏代谢到胆汁,进而在胆道中通过激发光照射后显示荧光形成胆道造影。
和胆道造影(IOC)比较荧光造影能够在术中更快、更准确地识别胆道结构。
同时ICG荧光显影技术不仅可以应用于肝外胆道显影方面,而且可以进行肝切除创面胆漏情况和肝脏胆汁代谢情况的评价。
2、肝肿瘤定位目前,肝癌手术治疗有较多困惑:解剖性与非解剖性肝切除,肝肿瘤的切缘足够与残存肝组织的保护,腹腔镜肝切除过程中在缺乏直接接触情况下肝切缘的保障及肝断面的精准把握,特殊部位的病灶显露以及是否有残留转移灶。
因此,需要新方法或技术来帮助肝肿瘤定位精准把控肝切缘及术中及时发现转移病灶,以期提高手术效果及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ICG经静脉注射后,在正常肝组织中ICG入血后可被肝细胞迅速摄取,并在特定波长激发光的照射下显示荧光。
ICG经胆道系统逐渐被排泄,荧光显色强度也逐渐消退。
2024肝胆外科出科小结引言:2024年是医疗科技迅速发展的一年,肝胆外科作为外科学中的重要专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这一年里,肝胆外科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突破,并给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2024年肝胆外科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进行总结。
一、技术创新在2024年,肝胆外科在技术上取得了许多创新进展。
首先,微创手术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由于微创手术具有恢复快、创伤小等优点,越来越多的肝胆外科手术采用了微创技术进行。
其次,3D打印技术在肝胆外科中的应用逐渐普及。
通过3D打印技术,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精确制定手术方案,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此外,机器人辅助手术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
机器人手术具有高精确度和稳定性,可以帮助医生完成复杂的手术操作,大大提高手术效果。
二、疾病诊治2024年,肝胆外科在肝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首先,在肝癌的诊断方面,CT、MRI等影像学技术得到了显著改善,可以更准确地发现和分期肝癌,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其次,肝移植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在2024年,医生们成功实施了更多的肝移植手术,挽救了更多患者的生命。
此外,由于病理学研究的进展,医生们对肝胆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患者提供了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三、团队合作在2024年,肝胆外科的团队合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由于肝胆外科手术复杂难度大,需要多个专业的医生共同合作,因此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在2024年,肝胆外科团队进一步完善了多学科协作机制。
各科室之间加强了沟通与合作,共同制定了更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率。
四、患者管理2024年,肝胆外科在患者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首先,通过建立健全的患者管理体系,医生们能够更加关注患者的术后康复和病情变化。
其次,通过建立定期随访制度,医生们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提供必要的治疗指导和支持。
此外,通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医生们可以更好地预测患者的病情发展,提前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微创技术在肝胆外科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在肝胆外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本人2011年~2013年接触到的47例年龄在33~64岁的胆囊炎患者,平均年龄44岁,其中男的11例,女的37例,患者均不同程度的有上腹不适且伴有高热、恶心等症状,少数患者出现上腹部绞痛症状,临床诊断,其中胆囊多发性结石并慢性胆囊炎32例,其中5例为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胆囊息肉10例。
采用0度镜四孔法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结果47例中中转开腹1例,术后均使用抗生素3~6d,以预防感染,3例使用1~2次镇痛剂,结果术后胆瘘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住院45d,没有出现死亡病例,术后2例出现并发症,分别为创口感染,局部出血,经对症处理后,无大碍,其余病例均于术后当晚自行下床活动,术后第1d生活能自理,不需陪护,平均住院9d后治愈出院。
结论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不开腹、出血少、恢复快、效果好等优点,给病人带来了更优越、更经济的诊疗手段,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标签:微创技术;肝胆外科;临床治疗
微创技术在肝胆外科疾病的应用与腹腔镜技术的普及密切相关[1]。
随着腹腔镜应用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肝胆疾病外科已有1/3的传统手术被微创手术所取代,如腹腔镜胆囊切除、肝脏胰腺切除、以超声引导进行肝囊肿穿刺置管引流等。
有条件的医院,微创外科技术可完成70%~90%肝外胆管结石的治疗,成功率达到97.79%[2]。
肝胆疾病的微创外科技术得到了迅速推广,为肝胆外科微创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所作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探讨微创技术在肝胆外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人2011年~2013年接触到的47例年龄在33~64岁的胆囊炎患者,平均年龄44岁,其中男的11例,女的37例,患者均不同程度的有上腹不适且伴有高热、恶心等症状,少数患者出现上腹部绞痛症状,临床诊断,其中胆囊多发性结石并慢性膽囊炎32例,其中5例为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胆囊息肉10例。
1.2方法采用0°镜四孔法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术前做好常规检查,包括抽血化验、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心电图、胸片检查以及术前皮肤及肚脐准备,停用血管活性药物。
还要做常规影像学检查,探查患者胆囊的大小、胆囊壁厚度以及是否有结石、结石位置和大小等信息。
患者手术体位成头高、足低、仰卧位。
手术是气管内插管加上静脉全麻,以一种特制导管插进腹膜腔,先以手术刀在脐周作小切口,插入气腹针,注入二氧化碳约2~5公升,达到一定压力,为手术提供空间,再在腹部开4个0.5~1.5cm 的小洞,解剖胆囊三角区结构,离断并夹闭胆囊管、胆囊动脉,然后切除包括结石在内的整个胆囊。
如果发现胆囊壁较厚,胆囊张力高,抓钳无法牵引等情况,
要先进行胆囊减压。
胆囊体积过大,可将胆囊移至腹壁穿刺口,切开胆囊,吸引器吸出胆汁,或夹出结石,胆囊塌陷后于腹腔镜操作下,很仔细小心地取下胆囊。
如果胆囊三角部位粘连严重,解剖关系不清时,考虑可能肝硬化或急性炎症,可尝试进行胆囊逆行切除术。
整个手术需时约30min~1.5h,简单而安全。
术后所有患者均给与常规抗感染治疗[3]。
2结果
47例中中转开腹1例,术后均使用抗生素3~6d,以预防感染,3例使用1~2次镇痛剂,结果术后胆瘘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住院45d,没有出现死亡病例,术后2例出现并发症,分别为创口感染,局部出血,经对症处理后,无大碍,其余病例均于术后当晚自行下床活动,术后第1d生活能自理,不需陪护,平均住院9d后治愈出院。
虽然手术中有1例中转开腹,但并不代表手术的失败,是为了保证患者的绝对安全和手术的质量而采取的措施。
能及时、果断的在发生严重并发症之前中转开腹,恰恰是一个成熟的医生该做的决断。
3讨论
微创技术在肝胆外科疾病中的应用一般指的是非开腹状态下,利用影像学技术作为引导,进行疾病治疗的过程。
现代外科医学尤其是外科手术的发展趋势正逐步向着微创化、有限化、智能化的方向迈进。
纵观我国微创技术的发展历程,绝大部分的微创技术都是从腹腔镜基础上开始演变的[4]。
腹腔镜手术是借助摄像系统、光源及器械在电视监视下进行操作的手术方式。
通过小切口插入摄像镜头和各种手术器械,将摄像头所拍摄的腹腔内各种脏器的图像传输到电视屏幕上,医生通过观察图像,手术视野更宽阔,就可以利用器械在体外完成手术,而且镜头可深入腔穴内部,扩大了医生的可操作领域。
由于腹腔不被切开,整个手术操作过程是在密闭的腹腔内进行,所以减少了外科医源性损伤,减轻外科创伤后发生的内环境紊乱。
切口小不缝合,不拆线,术后不易发生感染、粘连。
医生通过电视直视操作手术,使得手术更精细、准确,切开、结扎、止血主要依赖电凝外科来完成,手术部位的异物明显少于传统手术。
同时手术过程在全麻的状态下进行,痛苦少,而且术后恢复快,对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没有太大的影响。
所以,腹腔镜应用在肝脏外科手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时至今日,腹腔镜手术已经从肝胆外科逐渐扩展到每个领域,基本上每个领域里面都有微创外科。
微创技术开创了”最小损伤外科”的新纪元,真正改变了肝胆外科的治疗格局[5]。
当然任何一项新技术的使用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微创技术也有它的局限性,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手术。
还是以腹腔镜为例,用腹腔镜作胆囊切除术有很多优点,但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只适用于局部炎症较轻,解剖清晰地胆囊疾病患者,局部炎症严重粘连明显等均不适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在不同的肝胆外科手术中的效果是有差异的,例如,肝囊肿的治疗中腹腔镜作为首选的方法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肝血管瘤和良性肿瘤,腹腔镜应用此病的治疗医学界存在分歧;肝癌在理论上被证实可以通过腹腔镜作肝癌切除术进行治疗,但临床应用很少;肝移植,腹腔镜作肝移植目前动物实验已经证实可行,但临床试验还在探索[6]。
微创技术虽然有它的局限性,但是,我想随着科技水平的提
高,经验的不断积累,微创技术将成为21世纪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段。
参考文献:
[1]秦国喜.论微创技术在肝胆外科疾病中应用的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477-478.
[2]翁以炳.微创技术在肝胆外科疾病应用的进展[J].中国乡村医药,2009,(04):4-5..
[3]陈晓鹏,张卫东,王东.微创时代肝胆外科的现状与思考[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1,23(04)269-271.
[4]贾志,商中华,张文晋.浅谈肝胆外科中微创技术的应用.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9(12)398.
[5]王子卫,孔宪炳,廖刚.微创外科技术在胆道外科中的应用及展望[J].肝胆胰外科杂志, 2008,20(02):77-79.
[6]陈晋.腹腔镜在肝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医学,2010,31(24):4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