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 作的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 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勤劳勇敢
一个民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表 现出来的不惧艰难的精神
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的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 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自强不息
一个民族所具有的独立、奋发向上、 不断进取的精神
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神 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 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材料三 从中国的历史来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 鸣中,民族精神的价值取向就已基本形成。以后各个历史时期, 民族精神不断地充实发展和创新。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对民族精神的丰富与 发展,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雷锋精神、载人航 天精神……
(3)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一成不变的吗? 答案:不是。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既是长期历史积淀的
团结统一
凝聚全民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同 心同德、维护统一、顾全大局的互助
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都能迸发 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
合作精神
企图都不能得逞
一个民族在同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平
爱好和平
等相待,友好相处,求同存异,团结合 作,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而努力的精神
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1.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1)依据:按照当今 时代 的特点和要求。 (2)对象: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 内涵 和陈旧 的 表达形式 。 (3)做法:予以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 内涵和新的 呈现形式 。 (4)目的: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 协调 。
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文化依据 (1)文化具有重要的功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具有重 要的意义,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 性发展有利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经济、政治决定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和政治的变化,文化的内 涵、形式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 性发展,才能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形式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适合 当今时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