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的净化作用》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获奖案例)
- 格式:docx
- 大小:1.69 MB
- 文档页数:6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为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安排了“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有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探究提示,既创设了问题的情境,又为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初步设计探究方案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这一节内容特别注重体现技能方面的目标。
在上一节了解了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后,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去探究并确认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对生物确实有很大的影响。
既培养了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使其深刻体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又为下一节的拟定保护生态环境计划奠定了意识基础。
二、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以酸雨为例,说明人类的破坏性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
技能目标:⑴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创新实践、发散思维、小组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环保意识,增强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三、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确认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对生物确实有很大的影响,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将这种认识转变成真正的行动。
教学难点:设计并完成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用具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启发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探究实验用具,多媒体。
五、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学情分析: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于实验探究有了较多的经验,但初一学生没有进行过探究方案的设计,对这方面还缺少经验。
学法指导:根据学生的情况,可充分地运用小组合作的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放手让学生设计探究方案,通过小组讨论来完成方案设计和探究过程。
教师不对学生做出限制,只作一些必要的完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内容设计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1)搜集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图片、资料,有关酸雨的成因、危害的图片、资料。
模拟探究《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的净化作用》实验说课稿一、使用教材本实验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关于水污染的拓展创新实验。
二、实验器材水蚤、水蕴草、硝化细菌制剂、洗衣粉、洗洁精、洗手液、蒸馏水、250mL烧杯、10mL 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棉絮、载玻片、电子称、药勺、镊子、数码显微镜、计数器。
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教材第七章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前半部分内容围绕大气污染安排模拟探究活动“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我国的水污染情况及水污染防治措施。
受“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实验的影响和启发,不少学生要求再试一试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为了满足学生的探究热情,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并实施实验“探究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有一组学生在实验方案中提出“水草能不能净化污水?”的问题,受到该组学生的启发,教师将实验拓展到“生物对污染水质的净化作用”,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本实验充分体现了学习中教学相长的乐趣。
由于这个实验是学生自己“要来的”实验,学生自主性强,参与度高,积极参与共创最优实验方案。
从发现问题、选取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思路,再到数据统计和作图分析等,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运用理性思维,实现了在教材基础上的深度学习。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一)实验一:探究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家庭洗涤类污水是学生最常见的污水,本实验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选取洗涤剂溶液(洗衣粉、洗手液、洗洁精)模拟洗涤污水。
选取水蚤作为水污染指示生物,水蚤身体透明,对污染物敏感,在短时间内就能表现出变化,是污染生态学领域的模式生物。
选取水蚤,受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启发,也为该实验积累经验。
(二)实验二:探究生物对污染水质的净化作用结合家庭养鱼的经验,选取沉水植物、硝化细菌制剂对模拟污水进行净化,观察水蚤的心率变化。
《水的净化》说课稿一、使用教材北京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最常见的液体-水》第一节《水的净化》二、实验器材1.模拟自来水厂水净化实验长颈漏斗、具上下嘴抽滤瓶(250mL)、抽滤瓶(250mL)、抽滤瓶(125mL)、注射器(100mL)、输液器、胶塞、乳胶管、止水夹、磁力搅拌器、微型水泵、微型气泵。
氯化铁溶液、高锰酸钾溶液、活性炭(粉末)、石英砂(40-70目)、次氯酸钠溶液、棉花、滤膜、纱布。
2.简易蒸馏实验漏斗(截去下端玻璃管且封口,外径9cm)、烧杯(250mL)、烧杯(10mL)、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火柴。
三、实验改进要点1.模拟自来水厂水净化的思路来源于自来水生产工艺,把复杂的工艺流程转化为简易的装置进行模拟演示。
装置主要包含搅拌池、澄清池、过滤吸附池、消毒池、清水池五部分,配有微型水泵和气泵。
装置所用仪器主要选用化学实验室的常用仪器,例如:磁力搅拌器,长颈漏斗、抽滤瓶等;还有生活中常见物品,例如:注射器、输液器、微型水泵、微型气泵。
该模拟实验的步骤与自来水厂水净化(如图1)的步骤是一一对应的,每一步骤可学习1-2种净化方法。
在搅拌池中初步认识过滤和混凝,在澄清池中学习沉降,在过滤吸附池中学习过滤和吸附,在消毒池中学习消毒,最后对所得水进行初步检测。
整个实验装置简约化、微型化、可视化,给予学生三维表现力的体验。
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图1图22.简易蒸馏实验的思路来源于野外生存时制备饮用水的方法,利用蒸馏原理简化蒸馏装置,课堂教学用于学习蒸馏净化水的方法。
所用仪器全部是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包含漏斗、烧杯、酒精灯、石棉网。
将漏斗(截去下端玻璃管且封口,外径9cm)里面放入冰块(或冷水)作为冷凝装置,相当于实验室常用蒸馏装置的冷凝管。
大烧杯盛放待蒸馏液进行加热,相当于实验室常用蒸馏装置的蒸馏烧瓶。
将小烧杯放在大烧杯内(漏斗下端正中),盛接所得液体,相当于实验室常用蒸馏装置尾接的锥形瓶。
水体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水是生命之源,对于地球上的所有生物而言,水是不可或缺的。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水体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水体污染对生物的健康和生存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水体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污染问题的方案。
1. 毒害生物水体污染中的化学物质和有害物质会对生物造成直接的毒害。
例如,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和有机化合物会积累在生物体内,对其造成严重的损害。
这些物质可导致疾病、行为异常、生殖问题等。
此外,农业和家庭废水中的农药和清洁剂也会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
2. 扰乱生态平衡水体污染还会对生物的生态平衡产生负面影响。
水体中的有毒物质可能导致某些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同时,这些物质可能改变食物链的结构,导致生物链中的其他物种数量失衡。
例如,大量杀虫剂使用会杀死有益昆虫,进而导致害虫数量激增,破坏作物产量。
3. 破坏水生生物栖息地水体污染可引起水生生物栖息地的破坏。
河流和湖泊被废水和污染物源头所污染,使得水质下降,水生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
这不仅对物种多样性造成损害,还会对渔业、旅游等水生生物相关产业造成负面影响。
4. 传播疾病水体污染可导致疾病的传播。
污染的水源中可能存在病原体和细菌,进而传播疾病,危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这种情况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尤为严重,缺乏安全的饮用水使得水传播疾病成为常态。
解决水体污染问题是保护生物和人类健康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1. 加强污水处理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确保废水达到国家环保标准。
政府和企业应投入更多资源来改善废水处理的技术和设施。
2. 减少化学物质使用减少工业和农业中有害化学物质的使用,推广环保替代品,以降低对水体的污染。
3. 制定严格的法律和监管措施加强水体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建立相关监管机构和监测网络,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和评估。
4. 加强宣传和教育加强公众和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大众参与水体污染防治的行动。
生物对水资源污染与净化的影响与治理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对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水资源遭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污染的水资源对生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生物也具有一定的净化水资源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生物对水资源污染与净化的影响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的治理措施。
一、生物对水资源污染的影响1. 水生生物的死亡和消失水资源污染对水生生物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有毒化学物质的排放使得水中的鱼类、浮游生物等生物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这不仅破坏了生物多样性,也使得水生生态系统失去了平衡,对于水生态环境产生了长期的影响。
2. 生物链的紊乱水生生物之间形成复杂的食物链。
当某个环节的生物数量减少或灭绝时,会导致食物链的紊乱。
比如,某个水域中破坏了鱼类的数量,导致其所捕食的浮游生物过度繁殖,进一步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
3. 水生生物的突变和畸形水资源污染不仅影响生物数量,还会导致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以及身体的生理结构畸形。
这使得某些物种无法正常繁衍,也进一步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二、生物对水资源净化的影响1. 生物的自净能力一些特定的微生物具有分解有机物和重金属的能力,可以将污染物降解为无害物质。
同时,某些植物如菖蒲、荸荠等也能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质,净化水质。
这些生物的存在为水资源的净化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2. 水生植物的保护作用水生植物如浮萍、水葱等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盐,并抑制水中浮游植物过度生长,从而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
同时,水生植物也为水中的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了水资源的自净。
3. 生物的生态平衡调节作用水资源中的生物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生态平衡。
通过保护各类生物,维持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使得水资源得到较好的净化。
比如,某些鸟类依赖于特定的水生生物为食,在捕食能力较强的情况下,能够帮助控制水生生物的数量,减少水源污染的风险。
三、对生物对水资源污染与净化的治理措施1. 加强水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是治理水资源污染的首要措施。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说课稿大家好,我叫杨耀龙。
我说课的题目是《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设想。
一、说教材《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中的第二节内容。
在前一节了解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破坏后,在本节通过探究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既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又增强了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使其深刻体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又为下一节的拟定保护生态环境计划奠定了意识基础。
二、说学情七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探究能力较弱,不过这时期的学生的求知欲望强,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心,因此可以通过有趣的探究活动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以酸雨或废电池为例,说明人类的破坏性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危害。
能力目标:⑴设计并完成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及表达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提高环保意识,增强关心爱护生物圈的情感。
四、说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确定为:教学重点: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确认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对生物确实有很大的影响,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将这种认识转变成真正的行动。
教学难点:设计并完成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说教法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之后,如何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就尤其重要。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根据这一理念,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启法引导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系统辅助教学。
七、说学法学法指导:根据多媒体播放的有关的图片、资料,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新知。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说课稿一、使用教材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内容。
二、实验器材石灰石盐酸100W电灯数字测温仪黑色卡纸植物种子废旧电池黑藻天平蝌蚪紫外线灯紫外线强度显示卡紫外线检测仪水质检测笔臭氧仪洗洁精烧瓶集气瓶培养皿烧杯纱布三、教学目标本节位于本书最后一章,主要起点题,升华的作用,意在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教材内容不多,有很大的开放性供师生发挥创造。
创新班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化学知识,能熟练应用电脑检索信息,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喜欢探究。
(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环境污染对生物有不良影响(二)能力目标:1.设计并完成相应的实验,培养学生合作与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
2.进行表达与交流,培养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验实验探究,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创新的精神。
2.认同环境污染对包括人在内的生物有不良影响,形成环保意识。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在本节课设计上教师力求充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与合作者,为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提供机会,搭建平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指导下亲历探究过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意义,并将所学知识用于生活实践。
五、实验创新要点/改进要点(一)根据教师给出的材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探究主题,自己尝试设计和实施探究实验。
从实验材料的选择到实验方案的确定再到实验的实施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
三个小组分别就三个不同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究,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了当前主要的环境问题以及对生物的影响。
(二)学生还就自己所探究的主题进行了拓展,针对当地的环境进行了简单的检测,做到了学以致用,将教材内容本土化,切实增加了学生与环境的关联感,激发了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心。
六、教学内容课前各个学习小组收集好资料,提交设计方案并且完成实验过程,将相关的资料整理成课件。
2024《水的净化》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要给大家说的是《水的净化》这个课程内容。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水的净化》是2024年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水的循环和水资源利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水的净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水的净化的重要性,了解水的净化的方法和原理。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水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的意识,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
3、教学重难点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解水的净化的方法和原理,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难点是:如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探究式学习法。
通过让学生参与观察、实验和讨论,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同时,我也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学材料、实验器材和实验用水等,以配合教学内容的呈现和实验的开展。
同时,我还准备了相关的教学辅助材料,如课堂练习题和实践活动指导书,以巩固学生的知识并提供实践机会。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交流,因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启发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在课堂开始时,我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关于水污染的问题,如何解决水污染问题。
通过这样的引入,让学生产生疑问和思考,激发他们对水的净化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环节二、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发现我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观察水的净化过程和各种净化方法的效果。
通过学生的观察和实验,引导他们发现水的净化方法和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的净化作用》说课稿
一、使用教材
本实验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关于水污染的拓展创新实验。
二、实验器材
水蚤、水蕴草、硝化细菌制剂、洗衣粉、洗洁精、洗手液、蒸馏水、250mL烧杯、10mL 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棉絮、载玻片、电子称、药勺、镊子、数码显微镜、计数器。
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
教材第七章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前半部分内容围绕大气污染安排模拟探究活动“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后半部分则介绍了我国的水污染情况及水污染防治措施。
受“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实验的影响和启发,不少学生要求再试一试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为了满足学生的探究热情,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并实施实验“探究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有一组学生在实验方案中提出“水草能不能净化污水?”的问题,受到该组学生的启发,教师将实验拓展到“生物对污染水质的净化作用”,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本实验充分体现了学习中教学相长的乐趣。
由于这个实验是学生自己“要来的”实验,学生自主性强,参与度高,积极参与共创最优实验方案。
从发现问题、选取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思路,再到数据统计和作图分析等,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运用理性思维,实现了在教材基础上的深度学习。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
(一)实验一:探究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家庭洗涤类污水是学生最常见的污水,本实验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选取洗涤剂溶液(洗衣粉、洗手液、洗洁精)模拟洗涤污水。
选取水蚤作为水污染指示生物,水蚤身体透明,对污染物敏感,在短时间内就能表现出变化,是污染生态学领域的模式生物。
选取水蚤,受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启发,也为该实验积累经验。
(二)实验二:探究生物对污染水质的净化作用
结合家庭养鱼的经验,选取沉水植物、硝化细菌制剂对模拟污水进行净化,观察水蚤的心率变化。
(三)小组合作设计并实施实验
学生小组根据兴趣选择模拟洗涤污水的种类及净化生物(见表1),体现了实验的开放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选取同种模拟洗涤污水的小组之间可共享实验数据,不仅节省了重复实验的时间,还可进行生物净化效果的横向对比。
表1 学生分组实验
(四)收集和分析数据
在数码互动实验室组织实验观察,收集水蚤在培养液、模拟污水及净化水中的心率变化,
进一步在Excel 中完成作图分析,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有三个亮点:一是运用数码显微镜的实时拍摄技术,突破水蚤心率计数难点;二是有助于教师实时反馈各小组的实验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三是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共享和交流。
五、实验教学目标
(一)设计并实施模拟探究活动,分析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污染水质的净化作用。
(二)在探究活动中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三)关注生活中的污染问题,从爱护生物圈的角度,提升改进生活习惯,减少生活排污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小组合作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
六、实验教学内容
(一)配置模拟污水梯度溶液 选取一种生活洗涤用品(见图1),根据预实验(以出现水蚤致死效应为界)确定污水浓度梯度,如洗衣粉选取四个浓度:0.25%、0.5%、1%、2%。
图1 配置模拟污水梯度溶液
(二)第一次水蚤心率计数
观察水蚤在对照组(培养液)和实验组(模拟污水)中的心率变化,具体操作如下:用胶头滴管吸取培养液中的水蚤置于载玻片中央,撕取少量棉絮置于液滴中,静置1分钟后置于数码显微镜下观察,用计数器辅助记录水蚤心率;吸干载玻片上的培养液,迅速向水蚤滴加污水,静置1分钟后置于数码显微镜下观察,记录水蚤心率(见图2)。
图2 水蚤心率计数
(三)生物净化处理
选取沉水植物(水蕴草)或硝化细菌制剂或两者混合进行污水净化,分别向200mL 污
水中加入20g水蕴草或2mL硝化细菌制剂,静置24小时(见图3)
图3 生物净化
(四)第二次水蚤心率计数
方法同步骤二。
(五)数据处理与绘图
将水蚤在培养液、模拟污水、净化水中的心率记录整理在Excel实验报告里,绘制折线图(见图4)。
图4 用Excel绘制水蚤心率变化图
(六)分析数据
对比分析水蚤在三种溶液中的心率变化,以下以水蕴草净化洗衣粉溶液为例(见图5)。
图5 水蚤心率变化图
其他模拟洗涤污水(洗洁精、洗手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与洗衣粉溶液相似,生物净化效果也相似。
实验结果显示,生活洗涤类污水(洗衣粉、洗洁精、洗手液等)对水蚤心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生物净化后的污水对水蚤心率的抑制作用减弱。
七、实验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第一课时
导入针对课前学生提出的问题,汇
总各组讨论结果,一起探索实
验材料:
1.从哪里收集被污染的水用于
实验?
2.选取何种生物作为水污染的
指示生物?
全班讨论,达成共识:
1.选取家庭洗涤类污水,以
洗涤剂溶液模拟洗涤污水。
2. 分析不选绿豆种子、金鱼
的原因,最终确定对污染物
敏感、在短时间内就能表现
出变化的水蚤作为水污染
指示生物。
拓展思路
激发兴趣
深度学习
探究1: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实验方案讨论——
1.只选用一种模拟污水浓度可
行吗?
2.是否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如
何设计?
3.如何保证在对水蚤心率进行
计数时污水不被培养液稀释?
4.只选取一只水蚤记录心率,
结果准确吗?
5.为方便记录心率,如何限制
水蚤的运动?
6.只做一组模拟污水实验,结
果可靠吗?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思考讨论,全班达成共识:
1.参考酸雨实验,设置模拟
污水浓度梯度。
2.将培养液作为对照组,模
拟污水作为实验组。
3.先将载玻片上的培养液吸
干,再迅速向水蚤滴加污
水。
4.每组至少选取三只水蚤计
数,取平均值。
5.撕取少量棉絮平铺在液滴
中。
6.需做重复实验,小组之间
可形成重复组。
分组操作,运用数码显微镜
的实时拍摄技术,观察记录
水蚤在培养液和模拟污水
中的心率变化
引发学生思
维碰撞
全员参与共
创最优实验
方案
小组成员分
工合作
探究2:生物对污染水质的净化作用针对学生小组提出的问题:水
草能否净化被污染的水?启发
全班进一步探究生物对污染水
质的净化作用,引发学生思考
选取何种生物用于污水的净
化?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小组讨论:结合家庭养鱼的
经验,确定选取沉水植物和
硝化细菌制剂进行污水净
化
分组操作,完成生物的净化
联系生活
创新设计
第二课时
探究2:生物对污染水质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通过数码互动实验室系统发放
分组操作,运用数码显微镜
的实时拍摄技术,观察记录
水蚤在净化水中的心率变
化
汇总实验数据,在Excel中
组内分工
组间合作
教学流程:
实验回顾,导入新课
发现问题,引发探究欲望
联系生活,师生共创最优方案
小组合作,探究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小组合作,探究生物对污染水质的净化作用
汇总全班数据,得出结论
情感升华,保护生物圈
八、实验效果评价
学生受“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实验的影响和启发,提出“探究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探究设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合作设计解决方法,进而利用科学、技术、数学等知识解决问题,并运用理性方法验证解决效果。
从实验设计到实施,班级成员汇聚集体的理解、努力和分工来寻求问题的解决。
总的来说,本实验的创新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源于生活
关于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相对于大气污染而言,家庭洗涤类污水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本实验选取洗涤剂溶液作为模拟生活污水,模拟探究水污染对生物产生的影响,同时调动学生家庭养鱼经验提出污水净化方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二)创新思路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生活中的真问题出发,改进已有研究方法用于解决新问题,组内分工、组间分享,从模仿“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所做的“探究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到进一步“探究生物对污染水质的净化作用”,拓展出全新的实验。
同时,借助数码互动实
验室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率,体现出技术创新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三)深度学习
生活中的问题往往是复杂的问题,本实验立足于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下通过合作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小组合作、充分运用理性思维共同完成实验的设计、实施、分析和交流,并进一步深刻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这种深度学习正是学生成长所需要的。
(四)感悟责任
通过对本实验的探究过程,学生直接观察到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现象,感悟到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习惯也有可能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需要做一些改进。
从小处说,这是个人习惯的小改变,从大处看,如果人人都自觉践行环保生活,那么人类对生物圈产生的负面影响一定会大大降低,由此增进学生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