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复习纲要(201606)
- 格式:docx
- 大小:33.93 KB
- 文档页数:11
语言学概论复习提纲1 什么是语言?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2中国、印度、希腊和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3 中国传统语文学——“小学”。
研究文字、音韵、训诂。
4公元前4世纪巴尼尼的《梵语语法》是迄今为止最早的语法著作。
5、语言学的功用:1)、是掌握科学技术、提高文化水平的基础;2)、是制定语文政策的依据;3)、是新兴技术发展的需要。
6、语言和言语的关系语言是一种封闭的系统,而言语是开放的。
语言属于全体社会成员,而言语是属于个人的。
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
语言规则是有限的,言语作品是无限的。
而语言规则是从言语作品中归纳出来的。
语言研究就是从言语作品中找出这些规则。
语言和言语是紧密联系且互为前提的。
1+1+1+1+1+1+……=集体模型语言1“+1”“+1”“…”+1“‟…‟…”“言语7、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1、人类的交际工具——文字、旗语、代码、数学符号、物理和化学公式…(语言代用品)图画、手势、表情、身姿…(副语言)击鼓、鸣金、军号、烽火、红绿灯…语言2、语言和文字文字能使语言传之远方,留于后代;传播文化,传承文明,对人类有极大的贡献。
然而文字的基础是语言,它只是辅助语言的工具。
3、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8、语言符号的特点1、任意性语言中声音和意义的结合完全是任意的,是约定俗成的。
语言约定俗成以后,则具有强制性。
2、线条性语言符号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一个符号依次出现。
语言不同于图表。
图表可以是二维的。
语言只能是一维的。
9、如何认识语言符号的系统性?提示:语言的层级性;组合关系;聚合关系语音部分1、什么是语音?语音与自然界的声音区别何在?语音即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符号系统的载体。
它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负载着一定的语言意义。
生理属性和物理属性是语言的自然属性。
语音还具有社会属性。
2、语音的四要素:•音高、音重、音长、音质。
语言学概论复习大纲导言一、解释以下概念,并指出语言学、语言学和文学之间的差异二、语言学理论在指导语言实践上有哪些作用?第一章,第一节,名词解释语言的主观性2,例子1、语言的两大社会功能2.信息传递中接受存在的方式三、论述:语言是人类社会传递信息第一性的、最重要的手段第一章,第二节,名词解释语言能力二、举例说明:语言的民族性三、简答1.语言与思维的关系2、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基础3、聋哑人的语言问题与思维特点四、论述1.儿童语言习得与思维发展过程基本一致。
2.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第二章第一节一、名词解释1、征候2.心理现实二、辨析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定义区别相同点分点答题)1、语言和言语2、征候与符号3、语言与符号三、简答1.语言符号与心理现实之间的关系(逐点回答,无例)。
如何理解“人们的心理现实在不断增加”第二章第二节一、名词解释1.语言符号的线性2。
语言符号的组合关系3。
语言符号的聚合关系二、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三、论述1.语言符号系统是一个分层设备2、语言层级装置靠语言单位的组合和替换来运转第二章第三章1。
名词解释语言能力2。
简短回答1、人的语言能力是先天具备的,但后天的语言环境决定着人的语言能力的现实和维持2、语言是其他动物与人类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三、论述人类语言符号与其他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第三章第一节一、名词解释1、音标2、国际音标二、语音学与音乐学的区别、区别与联系III.简短回答1、语音与自然界声音的异同2、语音学研究的诸方面第三章,第二节I,名词解释1,纯音2,乐音3,噪音4,音高5,伴奏6,基频7,共振频率2,简要回答1、语音四要素中哪个要素是基本的?为什么?2.如何理解音高、重量和长度的变化是相对的,音质的变化是绝对的?3.声学分析软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第三章第三节一、名词解释1、元音舌位图2、基本元音3、颤音4、闪音二、简答1.为什么人能灵活地发出复杂多变的声音,而动物却不能?2、近音与半元音的异同点是什么?3、各民族发音的共性和特性怎样?三、绘制元音舌位图第三章第四节I.例1。
语言学概论纲要复习重点汇总(详细)(精细排版)1.语文学阶段中国传统语文学包括文字(字形),音韵(字音),训诂(字义)三个方面的成就。
2.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形成标志着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3.普通语言学:关于语言一般规律的研究。
4.共时语言学:分别描写语言每个子系统在某一特定时期和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关联。
5.历史语言学:研究语言每个子系统在不同时期所发生的变化及其变化中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关联。
6.在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身体姿势等非语言形式独立传递的信息有限,且大多数是辅助语言来传递信息,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旗语则是建立在语言或文字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
因此,语言是人类社会信息传递第一性的,最基本的手段。
7.逻辑学关注思维的基本形式,心理学关注思维的心理过程,认知神经科学关注思维的生理机制。
认知神经语言学是语言学、认知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的结合。
一门跨学科的学科,专门研究语言、思维和大脑神经网络之间的关系。
9.当人出生后过了一定的期限,如果没有后天的正常的社会环境,其语言习得和心智发展失去了发展的潜力。
这个时期叫做临界期。
10.符号包括形式和意义。
11.语言系统分为音系和语法两个层面,在这两个层面上都有最小单位和小单位组成大单位的多级组织结构,这是语言系统最重要的特点,即语言系统的两层性。
12.组合关系:符号与符号组合,形成更高层次的结构。
高层结构中的每个符号称为结构的组成部分,结构中每个组成部分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
13.聚合关系:如果一些语言符号或更大的单位在组合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并且替换后结构关系不会改变,那么这些符号在结构中就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的聚集成群,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就叫做聚合关系。
14.音素:从音质角度划分的最小语音单位,以及根据语音的自然属性划分的最小语音单位。
15.音位:具体语言中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从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的最小语音单位。
《语⾔学概论》复习资料详细语⾔学概论第⼀章语⾔与语⾔学第⼀节绪论(语⾔学及其地位)语⾔学,顾名思义,是研究语⾔的科学。
语⾔是语⾔学的研究对象,所以,我们说,语⾔学是以语⾔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门社会科学。
语⾔和⾔语的区分德·索绪尔(瑞⼠):20世纪最著名、影响最远的语⾔学家之⼀。
他的学说被誉为“哥⽩尼式的⾰命”,导致了欧美结构主义语⾔学派的诞⽣和发展,并使语⾔学成为⼀门真正独⽴的、⼗分专门的科学。
现代语⾔学的历史,正是从他这⾥开始的。
索绪尔被称为“现代语⾔学之⽗”;索绪尔在《普通语⾔学教程》中对语⾔和⾔语的区分作了系统的理论阐述。
其⽬的是为了纯化语⾔研究对象。
“语⾔”是说话所使⽤的⼀套符号系统;“⾔语”指说出来的话。
(语⾔和⾔语的关系:①抽象和具体的统⼀。
②⼀般和个别的统⼀。
③客观和主观的统⼀。
④稳定性和灵活性的统⼀。
)两者之间的联系(索绪尔称为的“第⼀个⼗字路⼝”)第⼀,没有⾔语就没有语⾔。
⾔语是第⼀性的,语⾔是第⼆性的。
第⼆,语⾔来源于⾔语⼜反作⽤于⾔语,起着决定性的规范作⽤。
区分的意义⾸先,它使语⾔的研究精确了范围;其次,对语⾔学习具有指导意义。
再则,知道了这⼀道理,就会对⽇常⽣活中许多含混的概念重新建⽴较为清醒的认识。
语⾔的存在形式:⽂字产⽣以前,语⾔只有⼀种存在形式—⼝语。
⽂字产⽣以后,⼈们⽤⽂字把语⾔记录下来,产⽣了书⾯语,在书⾯语的基础上⼜产⽣了⽂学语⾔。
⼝语就是⼈们通过发⾳器官发出声⾳以表达意义的⾔语体系,这是语⾔的原始存在形式。
对于⼈类来说,在⽂字产⽣以前⼈们使⽤语⾔进⾏交际只使⽤⼝头形式。
书⾯语就是长期使⽤⽂字记录⼝语后所形成的书⾯⾔语体系。
⼝语和书⾯语的联系:(1)⼝语是书⾯语产⽣的基础。
(2)书⾯语是⼝语的加⼯和创造。
⼝语和书⾯语的区别:(1)存现形式不⼀样,表现风格不同。
(2)物质基础不⼀样,发展速度不同。
⾔语的形式:外部⾔语:⼈们可以听到或看到的话语。
内部⾔语:⼈们听不到的内⼼独⽩(⽤看不见的肌⾁说话)两种形式都是运⽤语⾔的过程和结果。
语言学概论教学内容复习提要教学内容复习提要本课程各个部分的复习要求,要注意参考《语言学概论考核说明》,这是考试命题和复习的重要文件。
这个文件按照重点掌握、一般掌握、一般了解对各个章节的教学内容作了不同的层次要求,有助于大家复习。
考核说明收录在《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指导》一书中,复习可以重点参考。
导言部分本部分内容都作一般要求掌握。
一、语言学、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1.语言学是以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以人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
语言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语言的规律,具体地说,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性质、作用、结构,语言的发展变化,使人们懂得有关语言的理性知识,从而提高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水平。
2.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3.我国的小学:小学是我国古代语文学的统称,由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三部分组成。
4.语言交际的过程:语言交际过程可分“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
二、语言学的基本类别根据研究的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从一个横断面描写研究语言在某一个时期的状态的语言学是共时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以一种具体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是专语语言学。
三、语言学流派语言学流派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即可,如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情况。
重要流派的代表人物。
关于语言学流派的具体内容阐述,不作考试要求。
参加网络考核试点的教学班,导言部分不做考试要求。
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第一,交际工具,纽带;第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第三,思维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
1.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
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桥梁和纽带,是为社会成员互相之间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协调社会成员行动一致的工具。
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间就无法沟通,彼此无法交流思想,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无法进行生产活动,社会就会因此而崩溃。
语言学概论复习提纲语言学概论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4×5’)(1)能指与所指用甲事物代表乙事物,而甲乙两事物之间没有必要的联系,甲事物就是乙事物的符号。
其中甲事物就是符号的能指(形式),乙事物就是符号的所指(内容、意义)。
二者关系是人为约定的。
(2)语言与言语广义的语言包括语言系统、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狭义的语言只指语言系统,而言语则包括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
语言系统包括语音、语义、语汇、语法四个子系统。
言语活动是语用语汇材料和语法规则交流思想的活动,简言之就是说话。
(3)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若干较小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较大的语言单位,其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就是组合关系,又称线性序列关系;具有相同组合功能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就是聚合关系,又称联想关系。
(4)词法类型和句法类型从词法的角度给语言划分出的类型叫语言的词法类型,又叫形态类型,一般分为四种:词根语、屈析语、粘着语、编插语;从句法的角度给语言分类叫语言的句法分类。
语言的句法分类最常见的是根据句子的基本成分主语(S)、动词(V)、宾语(O)在简单陈述句中的位置来分类,一般分为SVO,SOV,VSO三种类型语言。
(5)内部语言学与外部语言学内部语言学又称为本体语言学或微观语言学,它主要研究语言的内部结构。
外部语言学又称宏观语言学或边缘语言学。
它主要研究语言与其他相关现象的关系。
(6)音质音质指声音的性质、特色,它是语音最重要的属性。
其变化决定于: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器形状。
(7)音系学是对语言的语音系统的研究。
它从语言的社会功能出发,把许多从生理和物理角度分析出来的不同的语音单位归纳成数目有限的、有辨义作用的语音单位——音位。
(8)实验语音学20世纪20年代以后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一个语音研究的分支学科。
使用实验仪器或电子计算机对语音的各种特性进行实验研究,研究对象涉及语音的各个方面,研究手段和方法涉及多门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
(9)音素与音位音素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语言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语言的主观性: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
(互动的另一方面包括受话人受到影响,做出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
)2.语言能力:人的抽象思维能力与灵活发音的能力有机结合。
人的语言能力的生理基础相同。
3.心理现实:贮存在人脑的人对客观现实认知的成果,是关于客观现实的各种知识信息。
其来源:①感官对客观现实的直接感知,经脑神经综合处理转化为记忆信息;②对语言文字的接收处理。
4.颤音:舌尖或小舌连续颤动而发出的音。
(是舌尖、小舌这两个柔软的尖状物处在十分放松并有气流的冲击的状态下连续颤动而发出的音。
)例如:俄语中的Р(如РУка,手)是舌尖颤音[r]。
5.闪音:舌头颤动一次发出的音。
例如:英语very中的处于弱读音节的r[ʃ]。
6.区别特征:具体语言中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
每一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不同的区别特征。
例如汉语普通话/ɑ/音位有不圆唇和舌位低两个发音特征;某个音位利用哪些特征和其他音位对立,这由该特征在音位系统中所处的地位而定。
例如:英语音位用清/p/浊/b/对立而不同于汉语普通话的用是否送气来区别。
7.语言节奏:语言的节奏是狭义的节奏,是语流中某些超音段要素在时间上等距离地、周期性地交替出现。
相当于音乐节拍但不如音乐规整严格。
包括音节(或韵素)型节奏和音步型节奏。
8.成句范畴:语气(陈述、疑问、祈使、感叹)、情态、时、语态等句子功能意义类别。
成句范畴有一定的表达形式,例如疑问句语气可以用语调或虚词表达。
9.黏着语:只以黏着语素替换作为表示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的语言。
例如土耳其语、维吾尔语、芬兰语等。
10.概念结构:词义之间的相互关系叫做一种语言的概念结构,词义的形成以现实现象为基础,同时也受制于本语言词义的相互关系(概念结构)。
不同的语言对现实有不同的切分,也就具有不同的概念结构。
11.中心意义:离开上下文后人们最熟悉的意义,它大多同本义一致,有时同本义不一致。
导言一、解释以下概念并指出其区别语言学语文学小学二、语言学理论在指导语言实践上有哪些作用第一章第一节一、名词解释语言的主观性二、举例说明1、语言的两大社会功能2、信息传递中接受存在的方式三、论述:语言是人类社会传递信息第一性的、最重要的手段第一章第二节一、名词解释语言能力二、举例说明:语言的民族性三、简答1、语言和思维的关系2、语言思维功能的生理基础3、聋哑人的语言问题与思维特点四、论述1、儿童语言习得与思维的发展过程基本一致2、思维能力的普遍性和思维方式的特殊性第二章第一节一、名词解释1、征候2、心理现实二、辨析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定义区别相同点分点答题)1、语言和言语2、征候与符号3、语言与符号三、简答1、语言符号与心理现实之间的关系(分点答题不举例)2、怎么理解“人的心理现实是不断增量的”第二章第二节一、名词解释1、语言符号的线条性2、语言符号的组合关系3、语言符号的聚合关系二、举例说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三、论述1、语言符号系统是一种分层装置2、语言层级装置靠语言单位的组合和替换来运转第二章第三章一、名词解释语言能力二、简答1、人的语言能力是先天具备的,但后天的语言环境决定着人的语言能力的现实和维持2、语言是其他动物与人类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三、论述人类语言符号和其他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第三章第一节一、名词解释1、音标2、国际音标二、辨析区别和联系语音学和音乐学三、简答1、语音与自然界声音的异同2、语音学研究的诸方面第三章第二节一、名词解释1、纯音2、乐音3、噪音4、基音5、陪音6、基频7、共振频二、简答1、语音四要素中哪个要素是基本的为什么2、怎么理解音高、音重、音长的变化是相对的,音质的变化是绝对的3、声学分析软件运行的基本原理是怎样的第三章第三节一、名词解释1、元音舌位图2、基本元音3、颤音4、闪音二、简答1、为什么人能灵活地发出复杂多变的音而动物不能2、近音与半元音的异同点是什么3、各民族发音的共性和特性怎样三、绘制元音舌位图第三章第四节一、举例说明1、音位的定义2、什么是音位变体它有哪些种类它同音位的关系是怎样的3、举例分析音质音位与非音质音位的区别4、举例分析音位理论的实践意义二、论述划分和归并音位的根据是什么为什么要根据它们划分和归并音位第三章第五节一、名词解释1、区别特征2、音位聚合群二、论述1、音位聚合群区分双向的聚合与单向的聚合有何意义2、英语音位系统与汉语因为系统在利用音位区别特征方面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第三章第六节一、名词解释1、音峰2、音谷3、音节辅音4、复辅音5、语言节奏6、停延段7、语调段二、为什么用汉语转译外语往往要增加音节的数目三、举例说明:语流音变第四章第一节一、名词解释1、成句范畴2、语法形式3、语法意义二、外国学生说汉语容易犯的语法错误有和特点Why三、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由哪两种规则构成Why四、两种语法规则的特点怎样第四章第二节一、辨析1、屈折词缀与派生词缀2、构词语素与变词语素3、自由语素与黏着语素4、组合的层次性与递归性二、举例说明1、两种词法2、层次分析的作用3、句法结构图(树形层次图)三、简答:人为什么能创造无限新句四、论述:类的配列、形态的一致性配合和虚词是表达五种基本结构意义的语法形式第四章第三节一、论述:词类划分的形态原则和功能原则是基本一致的二、举例说明1、常见的几种词形变化2、语法范畴的共同特点三、论述:语法范畴(如:印欧语系的词形变化)第四章第四节一、名词解释1、变换2、句法同义3、句法多义二、举例说明:变幻的作用第四章第五节一、名词解释1、黏着语2、复综语二、世界上的语言可以根据哪些标准划分语言类型三、什么是孤立语举例说明其特点四、什么是屈折语举例说明其特点五、为什么语法结构不能分优劣六、一切语言都有的语法结构的普遍特征有哪些七、很多语言都有的语法结构的普遍特征有哪些第五章第一节一、举例说明1、一个人可以从不同角度使用同一词汇中的词2、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中的区别3、词的两种意义4、词义的构成二、简答:怎样看待“上帝”“天堂”这类词的词义三、论述:词义的概括性第五章第二节一、名词解释1、概念结构2、中心意义3、义素4、语义场二、简答:多义词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会产生三、举例说明1、词的中心意义与本义的区别2、词义派生的基础3、隐喻和转喻的区别4、同音词产生的方式5、同义反义是对立的统一6、语义特征的二分标记法7、义场的层级关系8、义场的交叉关系9、不同语言中的上下位关系会有不同表现10、词义聚合的民族特点第五章第三节一、名词解释1、个体印象2、人类经验3、人类经验的印象4、人称5、时6、指示7、语气8、情态二、举例说明1、词义的组合通过词语的搭配(组合)来实现2、词义在组合中会凸显(增添)和隐去一些语义特征3、句子的语义结构4、蕴含的真值推导式三、论述1、语义角色2、句法语义范畴第五章第四节一、名词解释1、语境2、语境义3、物理语境4、话语语境5、背景知识6、话题的有定性二、举例说明1、话题和说明2、话题的句法表现3、焦点的标示手段4、言内意外的表现方式5、言语行为的三个环节三、简答1、话题与主语2、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的言内意外3、言语行为的类型第六章第一节一、名词解释文字二、简答1、文字在人类历史上的作用2、怎么理解文字的基本性质3、汉文和英文相比有何特点第六章第二节一、名词解释1、实物记事2、结绳3、讯木二、简答1、为什么一般认为图画记事是文字的前身2、世界有名的刻画符号有哪些它们有何特点3、纳西族东巴文属于那类文字它们有何特点。
语言学概论复习纲要(2016.06)一、引言1.语言是什么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2.语言研究简史语文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19世纪以前)(19世纪初)(20世纪初/索绪尔)(20世纪中期/乔姆斯基)传统语言学现代语言学○语文学仅限于书面语,不重视口头语言的研究;目的是校勘古书,释经解义,忽略语言本身结构的发展;研究地位低下,是其他学科的附庸,不能形成独立的科学。
因此,称之为语文学而非语言学。
中国直到清代末年还把文字、音韵、训诂等方面的研究称之为“小学”,是“经学的婢女”。
虽然语文学存在局限,但却为语言学的建立准备了材料。
一般认为,印度、希腊、中国是语文学的三个源头。
○历史比较语言学建立比较法,注意古今语言、当代不同语言的对比,重视“活”语言;运用进化论观点考察历史来源和亲属关系,对语言作了谱系分类。
从历史比较语言学开始,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研究方法都有别于传统的语文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建立,使语言研究从此摆脱了经学的附庸地位,标志着真正独立的语言科学诞生。
这一阶段的语言研究,侧重古语及其发展的探讨,对口语的重视仍然不够;忽视语言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忽略语言整体的系统性考察,逐渐不能适应语言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结构主义语言学1916年,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的出版,标志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诞生。
该学派主张对语言进行系统的研究,强调语言是一个完整的符号系统,认为每种语言都有一套独特的关系结构;重视共时语言的研究和口语的研究。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又发展出了布拉格学派(结构—功能学派)、丹麦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美国结构主义学派)三个主要的结构主义学派,其中,美国的描写语言学派是结构主义语言学中发展最完善,最重要的一个学派。
这一学派后来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死胡同,过于追求形式,忽视了语句的具体内容;将形式和意义割裂开来。
只能描写语言事实而不能解释原因。
○转换生成语言学这是最近几十年西方语言学最有影响的一个学派,它是在批判和修正美国描写语言学理论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1957年,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句法结构》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转换生成语言学的诞生。
乔姆斯基不满足于观察语言行为的表面现象,而要求探索人类内在的语言能力:不仅描写语言行为,还要研究体现在人脑中的认知系统和普遍语法;揭示人的语言习得机制,分析人的大脑能是如何自动创造和理解句子的;采用现代数理逻辑的形式化方法,根据有限的规则演绎无限的句子,研究人的语言生成能力,即怎样用有限的成分和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
目标是提出一个能产生所有句子的语法系统,它主要包括生成和转换两个方面。
这种学说适合计算机的应用,克服了结构主义语言学只重表层结构忽视深层结构的不足,为语言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子和方向,促进了认知科学的发展;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特别是人机翻译和对话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转换生成语言理论是建立在理性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的,不同于建立在经验主义基础上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在欧美语言学理论中最具影响力,因此被称之为“乔姆斯基革命”。
二、语言的本质1.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有两种:口语和书面语。
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先有口语,然后才有书面语,而且大多数语言在其存在的历史上只有口语而没有相应的书面语。
任何一种书面语都只能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多数情况下,书面语与口语是基本一致的,所谓基本一致,指的是基本的语言成分,也就是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
如果书面语跟口语严重脱节,那么或迟或早最终还是要适应口语的演变而发生变化。
当然,历史上也曾存在着口语已经发成了巨大变化而书面语长期保持古代语言面貌不变的现象,如中国的文言文和西方的拉丁文就是典型的“言文脱节”的例子,但这种现象是极个别的情况,只有在社会发展滞后、教育很不普及、交通和通讯极不发达、且只有极少数人掌握书面语的社会里才可以勉强维持,到了现代社会是无法再维持下去的,所以“五四”运动以后,在现代汉语的基础上产生的白话文最终替代了跟口语严重脱节的文言文。
因此,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尽管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但书面语既不是口语绝对忠实的记录,也不是口语机械的复制品,书面语的产生具有重大的社会历史意义。
一方面,口头交际行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语言坏境中进行的,而且交际双方或各方在进行口头交际的同时,常常伴有各种面部表情、手势和体态,还有各种不同的口气和语调,而书面语一般没有记录这些成分,而只是记录了词语,也就是口语传递信息和思想感情的关键成分,这样书面语就比口语少了一些内容,与此同时,书面语写作大多有比较充分的时间来推敲琢磨,因此,书面语一般都会比口语显得更精练、更精确。
另一方面,口语交际因为有语境、面部表情、手势或体态等的帮助,常常可以省略某些语言成分而不至于影响理解和交际,而书面语在表达时就不得不补上某些省略以后影响理解的成分,这样看来,书面语又比口语多了一些成分。
正因为如此,就不能简单地说书面语是口语绝对忠实的书面记录,也不能说书面语是口语机械的复制品,确切地说,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
在一个只有口语而没有书面语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范围是极其有限的,并且只能口耳相授,在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都受到严格限制,因此,经验和知识的传授和积累都是极其缓慢的。
书面语的产生就打破了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极大地加快了人类社会经验和知识积累的速度和传播的范围,从而大大加快了社会发展的步伐。
还需要注意的是,书面语一旦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相对独立的发展史。
由于克服了口语在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上的局限,书面语就有可能积累起比口语更加丰富的词汇,更精密复杂的语法结构,更多样化的表达方式,从而反过来影响和促进口语的发展。
由此看来,世界各国都把书面语的产生作为文明史的开端就绝不是偶然的。
2.语言与言语的区别与联系区别:(1)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
语言是使一个人能够理解和被他人理解的全部的表达习惯,是言语活动中社会成员约定俗成共同使用的部分,是言语活动的社会部分。
言语则总是具有某些个人特色,因为每个人说话发音、遣词造句等方面都会与众不同,而且每个人每一次说话都可能不相同,这些都是言语现象或言语要素,不属于全社会约定俗成的“语言”。
但是这种个人特点是不能违反他所运用的语言的总归约的。
也就是说,每个个体的各式各样的句子中,都必须具备社会共同理解和一般遵守的规定。
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而言语则是含有个人要素或个人杂质的说话行为和说出来的话(包括写出来的话)。
(2)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
语言是一个抽象的实体,它的的规则和材料是一种抽象的体系,是从言语活动中抽象出来的全社会约定俗成的均质的系统,有内在一致的规律;而言语是异质的,我们听到的都是具体的言语,很难找到内在一致的规律。
(3)语言是封闭的,言语是开放的。
语言材料和规则,例如全部的词、元音辅音、语法规则等都是有限的,但一个人一生究竟要用这些有限的材料和规则组成多少语句实在是无可估量的,更不必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古往今来世世代代究竟要说出多少句子。
可以说,只要人类社会存在下去,社会交往就不会中断,语言交际就要不断持续,新的语句就要不断出现,所以言语是无穷尽的。
联系:一方面,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是语言的存在形式,没有言语就无所谓语言,即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
另一方面,言语是运用语言的行为和结果,言语只有以语言为规范,才能成为有条理、可理解的东西,即言语总是以语言的共同规则作为活动的基础,而语言则在言语运用中得以存在和发展,并对言语运用起着规范的作用。
区分语言和言语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首先,这种区分有助于科学地认识语言。
以往由于人类对语言的认识是模糊的,把言语当作语言,看不出它们的区别来,即把工具和使用工具的过程及使用工具过程中的附加物等混为一谈,造成了许多误解和不必要的争论,语言与言语的区分,有助于认清语言的客观存在。
其次,有助于确定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语言学真正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重点应是语言。
第三,有助于理解语言与言语的不同性质和特征。
语言是全民统一的交际工具,它是没有阶级性的,各阶级的人之间都可以使用语言进行交际,而不同阶级的政治、经济、法律、道德、思想、哲学等都是有鲜明的特征的,因而言语具有阶级性。
3.语言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语言具有系统性,是一个组织严密、互相制约的复杂系统,由语音、语义、词汇和语法四个要素组成,这四个要素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其中语音是语言得以存在的物质形式,语义是语言表达的内容,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
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是一种语言的存在基础。
4.语言的外部功能(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首先,语言是交际工具。
社会交际的需要是语言的生命,是语言产生和存在的前提与条件,也是语言发展的原因和动力。
正是由于社会交际需求的发展,才使得人类逐渐具备了产生语言的基本条件。
离开了人类社会的交际需求,语言也就从产生;脱离了人类社会的交际需求,等待语言的也只能是消亡,因而也就谈不上发展演变了。
汉语、英语等语种之所以发达,根本原因在于这些语言的交际能力越来越强,交际范围越来越广泛,从而其生命力也就愈加旺盛,而巴比伦语、满语、鲜卑语等之所以逐渐消亡,就是因为逐渐不起交际作用的缘故。
其次,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社会生活五彩缤纷,极其丰富多彩,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并不限于语言这一种交际工具。
在具体的言语活动中,人们还使用一些辅助手段来帮助语言进行交际,其中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至于旗语、电报代码之类则是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用于特殊领域的辅助性交际工具,一旦脱离了语言或文字,它们不但不可能使人了解,而且也根本不可能产生和存在。
身势语等伴随动作尽管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用途,依然属于辅助性的非语言的交际工具,因为它们的使用要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一般也都要以语言的交际为基础,所以也不能与语言相提并论。
而语言所负载的信息量几乎是无限的,几乎适用于一切生活领域,是人类社会一天也不能缺少的交际工具。
再次,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际工具。
抽象思维能力与灵活发音能力的相互结合,表现为人类的语言能力。
这种能力是人类的祖先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经过许多代的艰苦磨练才形成的,在共同的劳动实践中又有了交流思想的需要,于是就产生了语言。
可以说,语言是人类独有的,是动物不可逾越的鸿沟,与其他动物的所谓“语言”有着本质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