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化学3.1.1乙醇的组成、结构和性质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19.50 KB
- 文档页数:8
乙醇高中化学教案书主题:乙醇的性质和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乙醇的化学结构和性质;2. 掌握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 掌握乙醇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乙醇的化学结构及其性质、应用领域。
难点:乙醇的合成方法和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展示乙醇的分子式,引导学生思考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乙醇的化学结构和性质(15分钟)1. 给学生讲解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分子式;2. 分析乙醇的物理性质,包括溶解性、沸点和密度等;3. 探讨乙醇的化学性质,如氧化反应和酯化反应等。
三、乙醇的生活和工业应用(15分钟)1. 分析乙醇在饮料、药品、香水等生活用品中的应用;2. 探讨乙醇在工业生产中的用途,如燃料、溶剂等。
四、习题训练(10分钟)1. 给学生出一些乙醇相关的练习题,检测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互相校对答案。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学习重点;2.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思考,促进深层次学习。
师生互动与评价:1.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提高自主学习能力;3. 学生可以通过课后练习和作业来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
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乙醇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医药、化工等;2. 可以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操作合成乙醇的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乙醇的性质和应用。
祝愿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中化学《乙醇》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该能够:1. 了解乙醇的基本性质和化学结构;2. 理解乙醇的制备方法和工业应用;3. 掌握乙醇的理化性质及相关实验操作;4. 能够分析和解决与乙醇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简介;2. 乙醇的制备方法;3. 乙醇的工业应用;4. 乙醇的理化性质实验。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通过引入一些与乙醇相关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对乙醇的兴趣,引发思考。
步骤二:知识讲解1. 讲解乙醇的化学结构和基本性质,如分子式、分子量、密度等。
2. 探讨乙醇的制备方法,包括发酵法和水合乙烷法,并重点介绍其中一种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3. 分析乙醇的工业应用,如酒精饮料、溶剂、燃料等。
步骤三:实验演示1. 进行乙醇的理化性质实验,如密度测定、燃烧实验等,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引发对乙醇性质的思考和讨论。
步骤四:讨论和总结1. 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就乙醇的制备方法、工业应用和理化性质等方面展开讨论。
2. 结合实验结果和讨论,总结乙醇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实验操作技能: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技能掌握情况。
3. 讨论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讨论环节中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4. 总结能力:评估学生对乙醇相关知识的总结能力和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为了辅助教学,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 乙醇的化学结构和性质的PPT讲义;2. 乙醇制备方法和工业应用的示意图或实物样本;3. 乙醇理化性质实验所需实验器材和药品。
六、教学延伸为了拓展学生对乙醇的了解,可在课后推荐相关阅读资料、网站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探索乙醇的其他方面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
以上即为《乙醇》的优秀教学设计。
通过合理的教学步骤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乙醇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培养其实验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乙醇高中化学的教案
教学内容:乙醇
教学目标:
1. 了解乙醇的结构和性质;
2. 掌握乙醇的制备方法;
3. 了解乙醇的用途。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乙醇的结构和性质;
难点:乙醇的制备方法。
教学准备:
1. 乙醇模型;
2. 实验器材和药品:乙醇、浓硫酸、乙酸、氢氧化钠。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向学生展示乙醇的模型,引导学生思考乙醇的结构和性质。
二、讲解乙醇的结构和性质(10分钟)
1. 乙醇的结构:C2H5OH,是一种含有羟基的醇类化合物;
2. 乙醇的性质:具有可燃性、水溶性和挥发性等性质。
三、讲解乙醇的制备方法(15分钟)
1. 同时将乙醛和硼氢化钠还原即可得到乙醇;
2. 用浓硫酸催化乙酸和乙醇反应,得到乙醇。
四、讲解乙醇的用途(5分钟)
乙醇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可以用于制备乙醚、酯类等有机化合物,也可以用作溶剂和燃料。
五、实验演示(15分钟)
展示一种制备乙醇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讨论产物的性质。
六、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乙醇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及用途,强化学生的理解。
七、布置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乙醇的了解。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乙醇的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能够在实验中观察和探究乙醇的性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乙醇的知识。
《乙醇》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了解乙醇的物理系性质,掌握乙醇的结构及化学性质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乙醇,这是一种与生活联系密切,使学生时刻都能看到的,是学生感到熟悉、亲切,可以增加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本课时的内容介绍乙醇的基本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强调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从实验开始,组织教学内容,尽力渗透结构分析的特点,使学生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帮助学生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人事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依据本节内容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新课标中的要求,本节课主要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2)掌握乙醇的结构及化学性质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推理、归纳、对比等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学习乙醇的结构和性质;培养学生全面观察、分析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实验的规范操作,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增强环保意识,认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提高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让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难点:乙醇的催化氧化三、学生情况分析有机化学部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叫陌生,基本上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有机物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但学生往往忽视它的存在忽视,让学生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学生会在心理上有所抵触,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中可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如:实验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等,以学生的探究和讨论为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如在探究乙醇与金属钠、乙醇的催化氧化等反应实验中使用探究法,通过讨实验现象并进行解释,最后形成结论。
实验探究过程中,抓住“观察-分析-得出结论”这样的程序进行引导,有利于让学生把握探究要素,学会自主探究。
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乙醇姓名:工作单位:学科年级:高三化学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是典型的重要的烃的衍生物,对学生来说知识点较多,难度较大,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节的重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影响,建立“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本节课主要从日常生活出发,例如醉酒、酒驾检测以及乙醇汽油的使用,来学习乙醇的氧化反应。
乙醇的催化氧化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做好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是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通过对乙醇分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乙醇的结构和性质,了解乙醇的用途.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规范操作,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对现象的解析能力。
通过提问、讨论、实验等手段,学习对比、推断等多种探究方法。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
本节课的重点是乙醇的性质和用途,难点是乙醇的分子结构和乙醇的氧化反应,特别是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反应原理和实验)。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系统知识学习的能力,学会了分析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具备了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本单元知识十分贴近生活,都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质,学生会产生一种自然的探究欲望,这一点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将会大有帮助。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甲烷、乙烯、苯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主要化学性质及应用,并学会比较各种烃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也初步了解了有机基团与性质的关系,对于官能团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学生刚接触有机化学,知识掌握零乱不系统,且大多数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接受知识的能力有限,因此,本人设计教学时将本节内容设计成了两课时,第1课时重点研究乙醇的结构和乙醇的氧化反应,第2课时通过探究实验,研究乙醇与钠的反应。
四、教学过程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本节课的实验由学生分组演示,应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乙醇催化氧化的断键位置,因此需要多媒体设备,并做好乙醇的ppt演示文稿。
学习一、乙醇的组成和结构乙醇是极性分子,官能团是________,分子式为________,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分子中含有2种类型的氢原子。
二、乙醇的性质和用途1.物理性质乙醇是________色、有___________的________体,密度比水________,俗称________,易挥发,能够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能跟水以__________互溶。
2.化学性质(1)取代反应2CH3CH2OH+2Na―→________C2H5OH+HBr ________2C2H5OH ________(2)氧化反应C2H5OH+3O2_______2CH3CH2OH+O2________(3)消去反应考,按照老师引导的思路进行阅读,小组内讨论,代表回答.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CH3CH2OH浓硫酸170℃________3.用途用作燃料、饮料、化工原料;常用的溶剂;用于医疗消毒,乙醇溶液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4.工业用酒精约含乙醇________(质量分数),含乙醇________(质量分数)以上的酒精叫做无水酒精。
(1)乙醇的密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减小(与氨水类似)。
(2)在工业酒精中加入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便得到无水乙醇,可用________________来检验是否含水。
拓展延伸一、乙醇的消去反应实验【视频观看或演示乙醇的消去反应实验】1.实验装置:2.实验步骤:①将浓硫酸与乙醇按体积比3:1混合,即将15mL浓硫酸缓缓加入到盛5mL95%乙醇的烧杯中,再倒入长颈圆底烧瓶根据课堂内容进行知识的提升.通过对乙醇结构与化学性质原理的拓展,把零散的认300℃之间为宜。
⑤加热混合物时要迅速升高温度并稳定在170℃左右,温度在140℃时主要产物是乙醚.⑥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混在乙烯中的CO2、SO2等杂质。
二、乙醇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醇的化学性质主要由羟基官能团决定,C—O键和O—H键容易断裂,这是由于在醇分子中,氧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比氢原子和碳原子强,O—H键和C-O键的电子对都向氧原子偏移,因而醇在起反应时,O—H键和C—O键容易断裂。
一、素质教育目标知识目标: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1.与活泼金属的反应2.发生氧化反应3.发生消去反应)能力目标:学会由事物的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人人动手实验,规范学生操作,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通过收集乙醇用途的信息,培养学生通过网络收集信息、筛选信息的能力,以及合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和交流的能力德育目标:通过分析结构的特点,推断乙醇的化学性质,对学生进行结构是本质,性质是形象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的教育;通过分析乙醇在铜催化剂条件下,氧化生成乙醛,铜作为催化剂结论的得出,培养学生严谨的、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美育目标:学生自学发酵法制酒的发展历程以及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体会人类伟大的创造力,体会化学化工为人类社会创造了美。
另外,通过酒对人类社会的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危害,甚至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美与丑的辩证关系。
科学思想:通过对乙醇性质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物质的结构、性质之间关系的科学观点。
科学品质: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扩展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科学方法: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学生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和羟基的特性。
难点:乙醇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能从理性上探索事物变化的本质,发现事物变化的规律;强化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决方法:这节课在网络教室,其最大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作用,挖掘学生学习的最大潜力。
这是本节课一个很大的特点;学习化学的重要思路是:结构决定性质。
由乙醇的结构推测乙醇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课题3-1-2 醇类的结构与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羟基的特性,了解醇的同系物及其性质和用途。
2.了解乙二醇和丙三醇的结构、性质及用途。
过程与方法通过乙醇的化学性质的学习,推理出醇类物质的化学性质,提高分析有机物结构跟有机物性质的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的奥秘,体验科学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点1.醇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及分类2.醇的性质及递变规律教学难点理解醇的性质及递变规律教学设计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回顾与思考乙醇的性质与断键分析:反应类型实例断键消去反应取代反应与活泼金属反应与卤化氢反应分子键脱水酯化反应氧化反应燃烧催化氧化回顾、思考、讨论、代表回答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回顾,培养学生温故旧知的习惯和学习新知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
导入新课知道了乙醇的性质,与乙醇结构相似,具有醇羟基的有机物的性质、结构特点如何?聆听通过介绍,引入主题,使学生了解本节的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48~52,完成自主学习】一、醇的概念、分类及命名1.概念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
官能团为________。
2.分类(1)饱和烃基一元醇的分子通式为______________。
(2)乙二醇和丙三醇都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液体,都易溶于水和______,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3.命名二、醇的性质及递变规律1.物理性质表3-1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与烷烃的沸点比较思考,按照老师引导的思路进行阅读,小组内讨论,代表回答。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表3-2 含相同碳原子数不同、羟基数的醇的沸点比较(1)沸点。
①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相比,醇的沸点______烷烃。
②饱和一元醇随分子中碳原子个数的增加,醇的沸点_____。
③碳原子数目相同时,羟基的个数越多,醇的沸点_____。
(2)溶解性。
甲醇、乙醇、丙醇、乙二醇,丙三醇等低级醇可与水_________________。
高二化学乙醇教案高二化学《乙醇》教案 1一、教材该部分内容出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乙醇”这一部分涉及的内容有: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的化学性质、乙醇的结构。
在教学时要注意从结构的角度适当深化学生对乙醇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学情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乙醇有一定的了解,愿意探索物质的奥秘。
所以这节课从科学探究和实践经验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本质和反应,然后从结构的角度加深理解。
通过这种设置,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烃的衍生物;认识到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能说出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写出乙醇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通过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学习,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难点】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过渡:好的教学设计要应用好的教学方法。
接下来,我将重点谈谈我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升、小结作业。
我将会这样展开我的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在这一环节中我会以“乙醇汽油的利与弊”为话题,请学生谈一谈他们的想法,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警醒,培养学生的辩证意识。
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到乙醇是一种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的有机物,引入对乙醇的学习。
乙醇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二、乙醇的性质和用途
1.物理性质
乙醇是________色、有
HBr
OH ________
2 _______
①将浓硫酸与乙醇按体积比3:1混合,即将15mL
95%乙醇的烧杯中,再倒入长颈圆底烧瓶中,并加入碎瓷片防止暴沸
1.与金属钠反应断裂d键,化学方程式为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2.乙醇在发生消去反应时断裂a、c键,化学方程式为4.乙醇在发生酯化反应时断裂d键,化学方程式为
CH3COOH+C2H5OH 浓硫酸
△
CH3COOC2H5+H2O
5.乙醇与浓氢溴酸混合加热发生取代反应时,断裂c键。
化学方
1.为了检验无水乙醇中是否含水的试剂是(C) A.金属钠 B.溴水
请回答:
(1)实验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各装置中注入相应的试剂(如图所示
实验时,烧瓶中液体混合物逐渐变黑。
(2)能够说明乙烯具有还原性的现象是________
A.和金属钠作用时,键①断裂
B.和浓硫酸共热至170℃时,键②和⑤断裂
C.和乙酸、浓硫酸共热时,键②断裂
D.在银催化下和O2作用时,键①和③断裂
5.将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分别插入下列溶液中,放置片刻,铜片最终质量增加的是( C)
1.乙醇可以发生以下化学反应,在反应里乙醇分子断裂
失去羟基的是(BC)
A.乙醇跟金属钠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