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教程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2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国防建设的基本情况,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
2. 使学生掌握军事理论基础知识,包括军事思想、军事战略、军事技术等。
3.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国防热情,提高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1. 我国国防建设概述2. 军事思想3. 军事战略4. 军事技术5. 国防法规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国防建设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 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如何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二、我国国防建设概述1. 介绍我国国防建设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和现状。
2. 分析我国国防建设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三、军事思想1. 介绍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发展历程。
2. 分析我国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如人民战争思想、积极防御思想等。
3. 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军事思想在国防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四、军事战略1. 介绍军事战略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发展历程。
2. 分析我国军事战略的指导思想、基本内容和主要任务。
3. 结合国际战略格局,探讨我国军事战略的发展趋势。
五、军事技术1. 介绍军事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发展趋势。
2. 分析我国军事技术在国防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3. 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军事技术在战争中的作用。
六、国防法规1. 介绍国防法规的基本概念、作用和分类。
2. 分析我国国防法规的主要内容,如兵役法、国防动员法等。
3. 引导学生了解遵守国防法规的重要性。
七、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如何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军事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通过考试检验学生对军事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国防建设的成就、军事思想、军事战略、军事技术等内容。
《军事理论教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军事理论教程/ Military Theory Course课程编码:课程类型:公共基础必修课适用范围:专科生考核方式:考试(开卷)学时数:18学时学分数:1学分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作用和任务:军事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军事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国防与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服务。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课堂教学,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国防的历史和现代化国防建设的现状,熟悉国防法规的基本内容,明确国防动员和武装力量建设的内容与要求;(2)使学生了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初步掌握我军军事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我军的性质、任务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3)使学生掌握战略基本理论,了解世界战略格局的概况,正确分析我国的周边环境,增强国家安全意识;(4)使学生了解军事高技术概况,明确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激发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5)使学生了解信息化战争的特点,明确科技与战争的关系,树立为国防建设服务的思想。
本课程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1)要整体把握军事理论属军事学学科体系,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广泛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众多学科领域。
因此,教学时,要使学生在认真听课的基础上,通览全书,从整体上把握军事理论课的脉络。
只有理解和掌握全书的整体结构的基础上对重点内容,进一步拓宽。
(2)使学生学会创造性思维进行战争必须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对敌情、我情、地形、天气等诸多作战因素进行分析与综合、比较与类推、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等逻辑加工,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制定周密的作战计划。
军事理论教程(第六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军事理论教程(第六版)第一章“军事理论概述”,具体内容包括:军事理论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以及其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军事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解军事理论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军事理论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军事理论的基本研究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军事理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发展历程。
难点:军事理论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具体体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科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现代战争中军事理论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军事理论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军事理论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以及其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3. 例题讲解:分析具体战争案例,让学生了解军事理论在实际战争中的具体运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现实中的军事案例,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军事理论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展开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军事理论概述、军事理论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现代战争中的作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分析一次现实中的军事案例,阐述军事理论在其中的作用。
2. 答案: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分析现实中的军事案例,从战略规划、战术指导、指挥控制等方面阐述军事理论在其中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阅读军事理论相关的书籍和文章,提高学生的军事理论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军事理论教程(第六版)第一章“军事理论概述”,具体内容包括:军事理论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以及其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大学军事理论教程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和目标课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需要,军队建设成为国家的重要任务之一。
军事理论是指关于战争的规律和原理、军事科学的基础理论、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理论知识,是军队各级干部必备的基础知识。
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中坚力量,其军事素质的提高和军事意识的增强是必要的。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课堂讲授、阅读、讨论和实践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1.了解军事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演变;2.掌握国防政策、军事战略和军事组织的基本知识;3.了解现代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情况;4.培养学生的军事素质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国际视野和国防意识。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军事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演变;2.国防政策、军事战略和军事组织的基本知识;3.现代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情况;4.军事素质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教学方法1.讲授:教师通过教材或其他参考资料讲解军事理论的基本概念、历史演变、国防政策、军事战略和军事组织等知识点;2.阅读:要求学生读相关综合性文章,包括期刊、报纸、专著等,加深对军事理论的了解和理解;3.讨论:组织学生针对某一主题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学习、交流,提高他们的理解和思考能力;4.实践:组织学生参观军事博物馆、军事基地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军事历史和现代军事技术,提高他们的军事素质和国防意识。
三、教学评价和考核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包括注意力、作业完成情况、参与度等);2.学习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3.实践成绩(包括参观实践、小组讨论、写作等)。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50%,实践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
四、教学进度和教学资源教学进度本课程共15周,按照以下进度进行:周次教学内容1 军事理论概述2-3 军事理论的历史演变4-5 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6-7 军事组织和武器装备8-9 现代军事技术与战争形态10-11 军事力量运用与防御战12 和谈、停战、裁军、军控问题13-15 军事素质与国防意识教学资源1.教材:《军事理论导论》;2.参考资料:《中国军事百科全书》;3.实践资源:军事博物馆、军事基地等。
大学生军事理论教程1、国防的定义: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和统一、领土完整与安全有关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和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和其他活动。
国防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安全保障。
2、国防的基本要素:1.国防主体2.国防目标3.国防目的4.国防手段3、国防的对象是指国防所要的防备、抵抗和制止的行为。
国防的对象一是“侵略”二是“武装颠覆”。
4、国防的目的:1.捍卫国家主权2.维护国家统一3.维护国家领土完整4.维护国家安全5、国防的手段定义:指为实现国防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我国的国防手段包括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6、国防的基本类型:扩张(美国)、自卫(中国)、联盟(欧盟)、中立(瑞士)7。
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1.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2.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体系。
3.战争潜力能否转化为战争实力,是现代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
4.现代国防既是国家行为,也是国际行为。
8、国际战略环境:它是指世界主要国家和政治集团在一定时期内通过战略互联、互动和斗争所形成的总体世界环境。
9、最值得关注的国际战略环境的范围:(1)时代特征(2)世界战略格局(3)主要国家战略趋势(4)当代世界战争与和平趋势(5)周边安全形式10、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基本特征:(1)国家安全地处大国地缘战略利益交汇区,大国战略竞争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很大。
(2)它幅员辽阔,有陆地和海洋。
同时,它也面临着来自陆地和海洋的战略压力。
(3)邻国人口众多,人口密集,差异巨大。
(4)中国周边的领土争端加剧。
(5)冷战后中国与邻国关系全方位改善。
(6)恐怖主义对中国安全构成严重危害。
11.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主要挑战:(1)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冷战思维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影响是综合性的长期的。
(2)日本将我国视为假象敌国,对我国安全构成的潜在威胁呈上升趋势。
(3)俄罗斯对我国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
新编军事理论教程教学设计介绍新编军事理论教程是一门关于军事理论的课程,它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包括历史、战略和战术等方面的知识。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军事理论的基本原则和概念,了解战争的本质和规律,掌握军事行动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军事素质和军事观念,以及提高实战能力。
本文旨在设计一套新编军事理论教程的教学方案,以满足学生对军事理论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 1. 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和概念,包括历史、战略和战术等方面的知识; 2. 帮助学生掌握军事行动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实战能力; 3. 提升学生的军事素质和军事观念。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1. 军事理论的基本原则和概念; 2. 战争的本质和规律; 3. 军事行动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以下几种: 1. 板书和讲解(理论); 2. 讨论和案例分析(实战); 3. 课堂演示和模拟(模仿)。
教学流程本课程的教学流程大致如下: 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应的教学材料(包括课程大纲、教学PPT、课堂笔记等),为学生打下学习基础; 2. 第一阶段:介绍军事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包括军事行动的目的、方法和规律等; 3. 第二阶段:讲解战争的本质和规律,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战争和它们的特点; 4. 第三阶段:具体介绍军事行动的方法和技巧,包括作战计划的制定、兵力部署、作战实施等方面的内容; 5. 第四阶段: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分析典型战争案例,掌握军事理论在实战中的应用; 6. 第五阶段:课堂演示和模拟,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际作战情况,练习应对不同情况的能力; 7. 第六阶段:课程总结和反思,让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方法进行总结和反思。
教学评价和反馈为了衡量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情况,我们将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评价和反馈:1. 考试成绩; 2. 课堂表现; 3. 课程报告。
一、国防概述国防,顾名思义就是国家的防务。
他是人类社会安全与发展需要的产物,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安全保障,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和民则的兴衰。
(一)国防与国家国防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与国防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建设和巩固国家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国防伴随国家产生而出现;国防为国家利益服务;国防受国家性质、制度和政策的制约。
(二)国防的基本类型不同性质、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政策的国家,有着不同目标和不通特征的国防。
目前,世界上的国防类型主要有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和中立型四大类。
(三)国防的地位和作用国防在国家只能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其强弱与国家安危、融入和兴衰息息相关。
国防是国家去安全的重要保障;国防是国家独立的基本前提;国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条件。
(四)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1、安全防务的整体性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科技的进步,国家安全利益不断扩展,国家发展利益不断延伸。
2、国防力量的综合性现代国防力量是以综合国力为基础的综合国防力。
3、国防手段的多元性国家利益的威胁来自诸多方面,除了兵戎相见的“硬对抗”外,还有各种“软伤害”的威胁。
4、国防建设的系统协调性现代国防建设是一个以科技为龙头,以经济为骨干,通过总体性的战略运筹,谋求总和国防效益的有机系统。
5、国防事业的社会性国防是只是“军防”,而是关系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和每个公民的共同事业,与整体社会密不可分。
(三)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发展经济是富国强军的基础;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科技进步是国防发展的动力;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第二节二、国防法规的特征(一)调整对象的军事性(二)司法适用的优先性(三)处罚措施的严厉性三、国防法规体系按立法权限区分为四个层次:法律、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四、公民的国防权利和义务(一)公民的国防权利:1、提出建议权2、制止和检举权3、获得补偿权(二)公民的国防义务:1、兵役义务:服现役、服预备役、参加学生军事训练;2、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3、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4、保守国防秘密的义务5、支持国防建设、协助军事活动的义务6、国防勤务第四节国防动员国防动员是将国防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的和重要举措,是实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重要形式,是坚强国防建设、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
军事理论教程第六版PPT大纲contents •军事理论概述•战争与战略•作战指挥与协同作战•武器装备与信息化战争•国防建设与国家安全战略•国际安全形势与中国军事外交目录01军事理论概述军事理论定义与重要性军事理论是研究战争和军队建设规律的科学,是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理论体系。
军事理论为战争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帮助决策者制定正确的战略和战术。
军事理论为军队建设提供理论指导,推动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
军事理论服务于国家战略,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提供理论支撑。
军事理论定义指导战争实践推动军队建设服务国家战略A BC D军事理论发展历程古代军事理论以《孙子兵法》为代表,强调计谋和策略在战争中的运用。
近现代军事理论以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为代表,强调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注重战略和战术的运用。
中世纪军事理论以骑士精神和城堡攻防战为主,重视勇气和忠诚。
当代军事理论以信息化战争和网络中心战为主,关注非对称威胁和非常规作战。
战略学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和指导战争的方略。
战役学研究战役的规律和指导战役的方略。
战术学研究战斗的规律和指导战斗的方略。
军队指挥学军事运筹学军事心理学军事社会学研究军队指挥的规律和指挥艺术的科学。
研究军人在战争环境中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对军事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和优化决策的科学。
研究军事与社会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
02战争与战略战争本质及分类战争本质战争是一种集体、集团、组织、民族、国家之间通过暴力、攻击、杀戮等手段实现政治、经济、领土等利益的暴力行为。
战争分类按照战争性质可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按照战争规模可分为全面战争和局部战争;按照战争形式可分为常规战争和非常规战争等。
战略概念及层次划分战略概念战略是指为达成特定目标而制定的全局性、长远性、纲领性的谋划和方案。
战略层次划分国家战略、军事战略、战役战略、战术战略等。
其中,国家战略是最高层次的战略,涉及国家整体利益和发展方向;军事战略是指导武装力量建设和运用的战略;战役战略是指导战役实施的战略;战术战略是指导战斗实施的战略。
一.选择题。
1、国防的基本要素是( )。
A.政治要素
B.经济要素
C.科技要素
D.自然要素
E.军事要素
2、现代国防的基本类型是( )。
A.侵略扩张型;
B.自卫防御型;
C.互相联盟型;
D.不独不统型;
3、1989年江泽民同志出任中央军委主席,提出坚持走( )的国防建设之路。
A.大打,
B.精兵,
C.利器,
D.合成,
E.高效
4、当前国际战略格局主要表现为( )
A.世界呈多极化趋势,但美国单边主义有恃无恐;
B.霸权主义对第三世界国家实施围堵;
C.国际恐怖活动猖獗,对国际安全影响严重
D.世界军备竞赛加剧,对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5、军事战略的特点( )
A.立足于威慑;
B.立足于核战争
C.立足于长期竞争;
D.立足于长期竞争
6、中国安全政策的目的是( ),确保国家安全。
A.巩固国防;
B.捍卫国家主权
C.维护领土完整;
D.抵御侵略
7、精确制导武器为直接摧毁概率超过( )的制导武器。
A 0060 B 0070 C 0050 D 0090
8、导弹与精确制导弹的主要区别是( )
A 前者有机翼,而后者没有;
B 后者有机翼,而前者没有;
C 前者有动力装置,而后者没有;
D 后者有动力装置,而前者没有;
9、一颗静止卫星可以覆盖大约地球表面( )的区域。
A 0060 B 0050 C 0040 D 0030
10、20世纪90年代,一场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打击伊拉克军队的海湾战争,向人们提出了战争的( )这一重大命题。
A 机械化
B 信息化
C 精确化
D 立体化
11、海湾战争发生于( )年。
A 1990
B 1991
C 1999
D 2003
12、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军队规模将向( )方向发展。
A 大型化
B 一体化
C 小型化
D 立体化
二.填空题。
1、中国的国防历史包括( )( )( )等三个阶段。
2、( )年( )月( )日( )时,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中国从此有了自己的核威慑力量。
3、毛泽东所强调的“二十一方针”是:()()()()()。
4、军事战略是指()和()战争全局的方略。
5、所谓多极格局,是指多种战略力量既()又(),既相互合作又()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战略关系。
6、中国是一个陆海大国,位于欧亚大陆的南部,陆疆面积()万平方公里,有()万多公里的陆地边界。
同时,中国又是一个有()多平方公里的海洋权益的大国,东临太平洋,海岸线长()万多公里,拥有便利的海上通道和丰富的海洋资源。
7、当代高技术包括六大高技术群,即()群、()群、()群、()群、()群和()群。
8、军事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概括起来就是()化、()化、()化、()化、()化。
9、导弹的本体一般由()、()、()和()四部分组成。
10、1991年的海湾战争和随后发生的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不仅向人们提出了战争的“信息化”这一重大命题,而且逐步孕育了一个全新的战争形态()。
11、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已经发生了()次信息革命。
12、未来信息化战争中,战争的目的将由“消灭敌人、保存自己”转变为()、()。
三.简答题。
1、国防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2、国防的职能包括哪些?
3、简述国际战略格局的基本特点。
4、简述产生恐怖活动的主要原因。
5、激光武器对目标造成破坏的主要效应有哪些?
6、隐身兵器对作战有哪些影响?
7、信息化战争的内涵是什么?
8、C4ISR系统中的C4指的是什么?
四.论述题。
(任选一题,不少于300字。
)
1、作为当代大学生,谈谈如何增强国防观念为祖国做贡献?
2、通过军事理论课程学习及军训活动,谈谈自己的主要收获与体会。
3、简论高技术发展与军事变革的关系。
4、信息化战争的构成要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