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种风情与“鸟”说——论古代爱情诗词中的鸟意象
- 格式:pdf
- 大小:309.73 KB
- 文档页数:3
古诗中鸟的意象浅析摘要:诗的欣赏起兴于意象。
自古以来“飞鸟”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古典诗赋意象。
它内涵丰富,意境深远,而在诗歌中飞鸟不仅化作爱恨情仇的象征,还寄予着诗人迥异的心境与纷杂的世事。
关键词:诗歌;飞鸟;意象纵观中国古典诗词就会发现,诗歌与意象的关系紧密相连。
“意象是詩人主观情志的具体载体,是诗歌的灵魂,是我们探寻诗人内心世界的桥梁。
”在历史的长河中,以“飞鸟”为意象表达自身情感的篇目更是不计其数。
“飞鸟”本身就有深远的渊源。
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神话时代对飞鸟的崇拜。
古时候先民把飞鸟想象成开天辟地的英雄,(载于《山海经》的《精卫填海》)反映了先民们对理想的追求,对自然奥秘的探索,同时更是一种精神寄托。
后世又有“五柳先生”的“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用以歌颂精卫的精神。
诗人常借它展开丰富的想象:无论是喜出望外,还是痛不欲生。
不同的心境写出不同的诗歌,不同的诗歌反映不同的人生。
这些作品中的“飞鸟”或是带着比兴的色彩,或是运用象征的手法,或以飞鸟为隐喻表达爱情愁思的邈邈恋歌,或为实现人生理想的远大抱负,或为沉郁悲愤的国仇家恨,更或是闲世隐居的世外桃源。
中国古典作品本身风格迥异,而以“飞鸟”为意象的作品风格更不是单一的。
本文所要探讨的是“飞鸟”意象中的悲欢情爱、壮志难酬、郁愤愁思与归隐田园的四方面特征。
悲欢怨爱的爱情鸟在我国诗歌的源头《诗经》中,《周南·关雎》也曾出现过以“飞鸟”为意象的篇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雎鸠是一种鱼鹰类的水鸟,传说此鸟终生相守。
而此诗以雎鸠为隐喻,直率的引出下文,表达青年男子对女子的爱慕,并渴望永结为伴侣的憧憬。
它是一首恋曲,在此诗句中,以鸟朦胧优美的意象,抒发出对恋人的脉脉情思。
闻一多先生在《诗经通义》中解释“关关雎鸠”时,仍沿用“雌雄情意专一”、“尤笃于伉俪之情”之词,可见一斑。
正如《诗大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
鸟的爱情诗句古诗
1. “比翼双飞鸟,爱情甜如蜜。
”就像那对在枝头嬉戏的鸟儿,它们相互依偎,不离不弃,我们的爱情不也应如此甜蜜吗?比如公园里那对白发苍苍却还手牵手散步的老夫妻。
2. “鸟儿相陪伴,爱意永不断。
”瞧那空中飞翔的鸟儿,总是成双成对,这不就是爱情最好的模样吗?像那对年轻情侣,在海边欢笑追逐。
3. “鸟啼情深深,恋意如春水。
”鸟儿的啼叫都饱含着深情,我们对待爱情怎能不真挚呢?就如同那为爱人精心准备晚餐的女子。
4. “飞鸟情浓密,相伴永不弃。
”鸟儿们的感情是那么浓厚,一直相伴左右,这不正和那些历经风雨仍携手前行的夫妻一样吗?想想身边那些恩爱多年的伴侣们。
5. “鸟儿爱相守,真心到白首。
”看那鸟儿相互守着对方,我们对爱情不也该抱着这样的心直到白头吗?就像故事里那对为了彼此可以牺牲一切的恋人。
6. “鸟恋意翩翩,温暖满心间。
”鸟儿恋爱的样子多么美好,让人心间都充满温暖,不正如我们拥有美好爱情时的那种感觉吗?像那对在夕阳下拥吻的恋人。
7. “双鸟情依依,爱情甜如饴。
”那两只鸟儿情意绵绵,我们的爱情要是也如此该多好啊!比如那对一起努力创业的夫妻。
8. “鸟爱恒久远,深情永流传。
”鸟儿的爱可以长久,那我们的爱为何不能呢?就像那些为了爱情坚守一生的人们。
观点结论:鸟的爱情简单而纯粹,真希望我们也能拥有像鸟儿一样真挚美好的爱情啊!。
宋词中的动物意象与情感表达引言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以其婉约细腻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而闻名于世。
在宋词中,常常运用动物意象来描述人物形象或表达情感,这种手法使得诗词更具生动性和寓意深远。
本文将探讨宋词中常见的动物意象及其所代表的情感,带领读者一起领略宋词风采。
1. 鸟类在宋词中,鸟类是最常见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动物意象。
不同种类的鸟在宋词中代表着各自特定的情感:•孔雀:孔雀作为华美而高贵的鸟类,常被用来描绘女性美丽动人、婉约多姿。
•夜莺:夜莺被赋予了清脆悦耳的歌声,经常出现在思恋离别、相思寄托等主题中。
•鹧鸪:鹧鸪多生活在林间溪畔,善于奏出悦耳乐曲,因此常被运用来表达宁静和祥和的画面。
2. 虫类虫类在宋词中是另一个常见的动物意象,它们可以传递出不同的情感和意义:•蝶恋花:蝶子在花丛中飞舞,寄托着人们对爱情甜美和短暂的向往。
•蜻蜓点水:蜻蜓翩翩起舞时,在水面上留下晃动的倒影,常用来形容人们轻盈欢快、暂时停留的状态。
3. 鱼类鱼是宋词中隐藏着深刻内涵的一个动物意象:•金鳞岂是池中物:金鳞代表难得一见的珍贵之物,同时也象征了高洁不凡、非凡之色彩。
4. 其他动物除了以上三类,还有一些其他动物在宋词中也被广泛使用:•鹿:鹿通常被描绘成优雅而迅捷的形象,意味着高贵与纯洁。
•燕子:燕子以其高速飞行和天性迁徙而闻名,在宋词中经常用于述说离别和思乡之情。
结论通过探讨宋词中的动物意象与情感表达,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宋词的丰富内涵和美妙形象描绘。
这些动物意象使得宋词更具生动性、韵味和深度,同时也让读者在欣赏诗词之余体验到其中蕴含的感悟与情感。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宋词中的动物意象与情感表达必将持续影响并打动后世。
百鸟传情——赏析古诗词中鸟的形象陶灵龙徜徉在古诗词长廊中,会发现有许多可爱的鸟的形象,这些小生灵与人们的某种思想情感联系在一起,形成意蕴丰富的美好意象(意象的产生依托于事物的自然形象,却又因其寄寓着作者思想感情,从而升华为意蕴隽永的艺术形象,是为意象)。
在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篇目中,鸟类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如在语文版初中课本中,就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甫《江南春》),“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天净沙》、“明月别枝惊鹊”(辛弃疾《西江月》)、“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等等众多鸟类在诗词意境中形成的意象......因此,教师能否正确把握和深入辨析鸟的意象,就成为影响古诗词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鉴于此,笔者对古诗词中的鸟的意象做了初步的研究和探求,现就古诗词作品中几类最常见的鸟的意象简要赏析如下,以就教于同行。
一、雁雁在古诗词中出现最多。
大雁南飞引发了人们秋天悲凉的情绪。
“雁字”“锦书”在古典诗歌中用得很多,因此秋雁一般与哀伤忧愁,思念亲人,思念故乡的情感联系在一起。
唐代诗人王维《使至塞上》颔联云:“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即景设喻,以此自比,是叙事,又是写景。
落日黄云,大漠苍茫,诗人举目苍天,唯见长空孤雁,怅然之情,油然而出。
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首联“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兄弟古有“雁行”之称,兄弟分散,无异孤雁离群。
如今杜甫的一家大小虽然已经团圆,而兄弟却分割两地,此刻听到孤雁的哀鸣,如何不感物伤心,远念亲人?李清照《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秋风起了,北雁南飞,李清照自己亦是从北方来的,这大雁原来是“旧时相识”。
词人早年曾托鸿雁传书,“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如今,李清照的丈夫已不在人间,希望再寄锦书也无处投达,想到这里,女词人再也抑制不住伤心而泪下了。
可是,也有例外。
古诗词中关于鸟的意象雁(鸿)一·思乡怀亲在中国古代,鸿雁可作书信的代称。
“鸿雁传书”是中国古老的民间传说,因为鸿雁属定期迁徙的候鸟,信守时间,成群聚集,组织性强。
古人当时的通信手段较落后,渴望能够通过这种“仁义礼智信”俱备的候鸟传递书信,沟通信息。
史载,汉武帝时出使匈奴的苏武被反复无常的单于扣留达19年之久,称其已死。
昭帝即位后,了解到实情,让新派出的汉使对单于说:“汉朝天子猎到一只北来的大雁,雁腿上系着一封信,写着苏武正在北海牧羊。
”单于见谎言被拆穿,无法隐瞒,遂放苏武归汉。
“鸿雁传书”一词即由此而来由“鸿雁传书”引申而来。
常用于表达友人,夫妻,家人之前久别相思之情。
【唐】杜甫《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宋】李清照《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二·羁旅思归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常用“归雁”、“孤雁”【唐】赵嘏(音古,赵倚楼)《长安秋望》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宋】蒋捷《虞美人·听雨》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宋】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三·鸿形声。
从鸟,江声。
本义:大雁雁属中类似天鹅的大型种类旧时的泛称有“大”的含义陈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鹤一·道(最原本)鹤的意象主要由道家所起。
常用作道家无为而治的隐居思想象征。
《山居即事》【唐】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闲云野鹤闲:无拘束。
飘浮的云,野生的鹤。
旧指生活闲散、脱离世事的人。
鹤骨松姿清奇不凡的气质。
多指修道者的形貌。
二·品质高洁的君子鹤雌雄相随,步行规矩,情笃而不淫,具有很高的德性。
古人多用翩翩然有君子之风的白鹤,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贤能之士,把修身洁行而有时誉的人称为“鹤鸣之士”。
【唐】刘禹锡《秋词》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池鹤》【唐】白居易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
诗词中的花鸟读诗中感受唐诗中的花鸟意象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中的一颗明珠,承载着诗人的情感与思想。
而花鸟,作为唐诗中常见的意象元素,更是给人们带来无尽的遐想与美好。
读唐诗,感受其中的花鸟意象,仿佛置身于绚丽多彩的花海和清新鸟鸣之中。
在唐代的诗词中,花鸟常常被诗人用来表达思乡之情。
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中所提到的鹳雀楼,主题为离别之情。
而借用“鹳雀”这一意象,表达出作者对故土的思念,使整首诗在抒发情感的同时,增添了一种别样的韵味。
而在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铁马冯·萧萧几叶楼,楼顶秋莎吹落晚风。
灵禽佛泥嫩保福,繁英夜梦载僧弓。
”以秋夜的景象为背景,杜牧通过写鸟儿飞来飞去,描绘出夜晚的宁静与美丽。
鸟儿的飞行动态成为了整个诗歌情感的载体,诗人情思也因此表现得更加深远。
在白居易的《才调天然留得作》一诗中,“蜡炬使花红,粉墙佳气扑鼻香。
柔桑细叶缠珠履,金鷁雕环计雅装。
”白居易以瑰丽生动的词句来描绘花鸟的美好,在表现出细腻的描绘手法的同时,也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
这些描绘与赞美,使整首诗变得更加饱满而有深度。
在诗词中,花鸟意象更是常常被用来寄托诗人的情感与哲理思考。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对鹳雀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种感受,不仅使诗歌充满了情感色彩,还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心境。
另外,花鸟意象也经常与季节相结合,表达出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变迁。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通过写一株孤独寒冷的月下孤芳,表达出诗人寂寞、思乡的心情。
这首诗歌以寓情于景的方式,把花鸟的形象与人们的情感融为一体,为读者带来了一种强烈的共鸣。
读唐诗,感受其中的花鸟意象,就像是在花鸟园中游览,仿佛看到了花朵的烂漫和鸟儿的飞翔。
而在这些花鸟意象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他们对生活、对自然、对人性的思考和感悟。
鸟类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的象征寓意发布时间:2021-11-11T01:38:28.518Z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第17期作者:张汉波[导读] 本文总结鸟类在古代诗歌中所被赋予的象征寓意,将其分为时令、情爱、信使、归来、沧桑、惊梦、孤独、无争八种类型进行阐述,并列举具体的诗歌作品进行分析说明张汉波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浙江东阳 322118摘要:本文总结鸟类在古代诗歌中所被赋予的象征寓意,将其分为时令、情爱、信使、归来、沧桑、惊梦、孤独、无争八种类型进行阐述,并列举具体的诗歌作品进行分析说明。
关键词:鸟类飞禽诗歌象征意象中国古代诗歌中包罗了品种繁多的鸟类,既有现实存在的,也有神话传说虚构的。
有些鸟被写入作品的频率比较高,比如黄鹂、燕子、鸿雁、鸳鸯;有些鸟在诗歌中的象征寓意比较单纯,有些鸟则具有多种寓意,诗人在不同的情境赋予不同的解读。
本文是在各种鸟类自身所含意象的基础上,比较其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归纳具有共性的点,而得到对于古代诗歌中鸟类意象的一些整体上的认识。
这些点一共分为八类,兹分述于下。
一、时令1、莺啼燕语报新年黄莺,又名黄鹂、黄鸟、仓庚、流莺、抟黍等;燕子,又名玄鸟、乙鸟、乌衣等。
莺燕都是春天的使者、春光的代表,它们的出现意味着春天来临,它们的身影和叫声装点着春天的景色,它们的离去又意味着春天的消逝。
古代诗歌中莺燕出现的频率相当之高,足见古人对它们的喜爱,这里姑举两例供读者欣赏:【唐】杜审言的五律《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写美好的春光勾起游子归思,在几种春归迹象中,提到了黄莺的鸣叫: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宋】宋祁的词《锦缠道》,写百花盛开、欣欣向荣的春景和踏青寻芳人的陶醉心情,其中燕子的叫声如同唤起这明媚的春光:燕子呢喃,景色乍长春昼。
睹园林、万花如绣。
海棠经雨胭脂透。
柳展宫眉,翠拂行人首。
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
《诗经》中的飞鸟意象《〈诗经〉中的飞鸟意象》《诗经》就像一座古老而神秘的花园,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意象,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
飞鸟意象呢,那可是这花园里特别亮眼的存在。
一、飞鸟与爱情在《诗经》里,飞鸟常常和爱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你看那“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雎鸠这种鸟啊,它在那儿“关关”地叫着,就像一个热情的红娘。
它的叫声就像是在给小伙子加油打气呢,告诉那个君子,对面有个好姑娘,你得勇敢地去追求。
这种鸟的出现,让整个爱情故事都充满了生机。
就好像在说,爱情就像鸟儿的歌声一样自然而美好。
而且啊,鸟儿可以自由地飞翔,在天空中寻找自己的伴侣,就像人们在世间寻找自己的爱情一样。
这种自由而美好的感觉,通过飞鸟这个意象,完完全全地融入到爱情的描写当中了。
二、飞鸟与思念飞鸟还常常被用来表达思念之情。
比如说,鸟儿能够自由地飞到远方,可是思念的人却不能相见。
就像有一首诗里可能暗示的那样,一个人看着天空中飞翔的鸟儿,心里想着远方的亲人或者爱人。
鸟儿越飞越远,思念就越来越浓。
那种看着鸟儿飞走,自己却只能原地等待的感觉,真的很让人心酸。
飞鸟就像是一个带着思念的信使,可是它却不知道要把这份思念送到哪里去。
这种无奈和惆怅,通过飞鸟这个意象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就像我们有时候想念一个人,看着窗外的小鸟,就会想,小鸟啊,你要是能把我的思念带给他就好了。
三、飞鸟与生活飞鸟在《诗经》里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那时候的人们,每天都能看到鸟儿在天空飞过,在树林里栖息。
鸟儿的生活习性啊,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有着很多的关联。
比如说,鸟儿什么时候开始筑巢,什么时候开始南飞,这些都可能被人们看在眼里,写进诗里。
鸟儿就像是生活的一个小小标志,它们的存在让人们对季节的变换、对时间的流逝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燕子飞回来,就知道春天来了一样。
《诗经》里的人们也是这样,飞鸟的一举一动,都是生活中的一个信号。
而且啊,鸟儿在田野里觅食,人们在田野里劳作,大家都是大自然这个大家庭的成员。
南朝民歌婚恋诗中的“鸟”意象南朝民歌是由似黄鹂般纤巧的女子口中浅唱低吟,婉转而出的。
于是鸟也得到了她们更多的侧目。
因此南朝民歌中鸟出现的频率也是很高。
而且鸟的种类也较为丰富,有杜鹃、燕、鸿雁……杜鹃,是一种相传在配偶死后,昼夜哀鸣,直至啼血而亡的痴情鸟。
大多数的诗人也常借此来营造凄惨悲凉的氛围,而南朝民歌中杜鹃的出现,更多是表现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向往。
如《子夜四时歌·春歌》:“杜鹃竹里鸣,梅花落满道。
燕女游春月,罗裳曳芳草。
”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连杜鹃也不甘寂寞,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春色里欢快的歌唱,就像一个个春心萌动的少女,细心装扮,结伴踏出闺房去找寻意中人。
燕,是春天的信使,是早春常见的动物之一,南朝民歌中多次提到了燕这一意象,而且经常是以双燕的形象呈现在作品中。
如《子夜四时歌·秋歌》:“秋爱两两雁,春感双双燕。
兰鹰接野鸡,雉落谁当见?”又如《月节折杨柳歌·二月歌》“偏偏鸟入乡,道逢双飞燕,劳君看三阳。
”在这里燕是象征爱情的鸟儿,它们双宿双飞,尤其当女子看到成双成对的鸟儿,不禁感叹道,何时才能和自己心中的爱人恩爱不离,比翼双飞呢?女子内心充满对爱情的渴望,这一声声惊叹是女子强烈的求爱意识,是对美好婚姻的渴望与憧憬。
雁,雌雄相伴,从一而终,南北迁徙,从不失信。
具有诸多美好的品德,正是因为这样,人们常将大雁与婚姻联系在一起。
中国传统婚礼流程需要遵循“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看似繁缛的礼节,上可追溯到周代,时至今日也有人为添福沿用。
六礼中除了纳征之外,其它都是用雁作为信物,寓意吉祥。
所以自古大雁就被人们赋予爱情的象征。
如《子夜四时歌·秋歌》:“鸿雁搴南去,乳燕指北飞。
征人难为思,愿逐秋风归。
”看似明写鸿雁和乳燕,南北迁徙,相隔两地。
实则借雁写相爱之人,各在一方,思念心切,难以忍受相思之苦,只盼爱人能早日归来。
又如《读曲歌》:“日光没已尽,宿鸟纵横飞。
古代对心上人的暗喻
- 鸳鸯:鸳鸯是一种水鸟,经常成双成对出现,因此被用来比喻夫妻,如唐代诗人卢照邻《长安古意》中的“愿做鸳鸯不羡仙”,赞美了甜蜜的爱情。
- 大雁:大雁是一种候鸟,常常在春秋季节进行迁徙,它的飞行队列有时会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因此被用来比喻成对的情侣或夫妻。
- 比翼鸟:比翼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鸟名,此鸟仅一目一翼,雌雄须并翼飞行,故常比喻恩爱的夫妻。
除了上述意象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表达方式,如“红豆”“锦书”等,这些表达方式不仅体现了古人的浪漫情怀,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