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3
简述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一、引言四等水准测量是地形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其观测方法有多种,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二、四等水准测量的概念四等水准测量是指利用水准仪在地面上进行高程测量,并按照一定的精度要求将所得结果分为四等级。
其中,第一等级为最高精度要求,第四等级为最低精度要求。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1. 基本观测方法(1)单程直接观测法:即在两个点之间直接观测高差。
(2)闭合回路法:即通过一个闭合回路来检查误差,并对误差进行调整。
(3)三角高程法:即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出高程。
2. 附加观测方法(1)辅助点法:即在主线上设置一些辅助点,通过这些点来增加观测数据,并提高精度。
(2)检查点法:即在主线上设置一些检查点,通过这些点来检查误差,并对误差进行调整。
(3)交错观测法:即在两个相邻的点之间交替观测,以减小误差。
四、四等水准测量的实施步骤1. 前期准备(1)确定测区范围和测线路线。
(2)选择合适的水准仪和三角架。
(3)制定详细的观测计划和程序。
(4)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并进行校正。
2. 实施观测(1)按照观测计划进行观测,并记录数据。
(2)对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检查数据的正确性和精度,并进行误差调整。
3. 后期处理(1)绘制高程图或高程网格图。
(2)计算出各个点的高程值,并绘制等高线图或数字地形模型。
(3)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包括精度评价和误差分析。
五、四等水准测量的注意事项1. 仪器应保持水平状态,避免震动和干扰。
2. 观测时应注意气压、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并进行修正。
3. 观测时应避免夜间观测,以免影响精度。
4. 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观测,避免出现误差。
六、总结四等水准测量是地形测量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其观测方法包括基本观测方法和附加观测方法。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仪器保持水平状态、气压、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并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观测,以保证结果的精度和准确性。
四等水准测量标准一、观测准备仪器准备:四等水准测量需要使用精密水准仪,根据需要选择合适型号和精度的仪器,确保仪器各项指标正常,无故障。
观测场地选择:选择适合的观测场地,要求场地坚固、平坦、视野开阔,无遮挡物,避免大风、阳光直射等影响观测结果的因素。
观测路线设计: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合适的观测路线,确定转点、测站和观测顺序。
观测人员组织:组织具备相应测量技能和经验的观测人员进行观测,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观测计划制定:根据观测任务和要求,制定详细的观测计划,包括观测时间、地点、人员、仪器设备等。
二、观测方法观测步骤: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往返测法进行观测,具体步骤如下:a. 在起点设置水准仪,粗平仪器后瞄准水准尺,读取后视尺上的读数;b. 沿着观测路线前进,每经过一个转点时,都要进行尺垫的放置和精平仪器的操作;c. 瞄准水准尺并读取前视尺上的读数;d. 返回起点后重新进行尺垫放置和仪器精平;e. 再次瞄准水准尺并读取后视尺上的读数。
观测精度要求: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需要满足以下指标:a. 水准仪的精度等级应不低于DS1级;b. 水准尺的精度等级应不低于2m;c. 观测时视线长度应不超过50米;d. 前视和后视尺在同一标尺上所读取的同一位置读数误差应小于0.5mm。
观测注意事项:a. 在观测过程中要保持仪器稳定,避免震动和移动;b. 瞄准水准尺时要消除视差,确保读数的准确性;c. 在每个测站观测时需要进行尺垫的放置和仪器的精平操作;d. 在观测过程中要保持前后视尺在同一标尺上。
三、成果处理数据整理:将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包括原始数据和处理后的数据,整理成表格或文件形式进行保存。
数据计算:根据四等水准测量的计算方法,对数据进行计算和处理,得出最终的高程和平面坐标。
数据检核:对计算结果进行检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发现异常数据或错误,应及时进行重新观测和处理。
成果提交:将最终的成果提交给相关部门或客户,以供后续工作使用。
四等水准测量控制测量方法一、啥是四等水准测量呢?简单来说,四等水准测量就是一种比较精确测量高差的方法啦。
在工程建设、地形测绘这些领域可少不了它。
就像我们要给一块地“量身高”,还得量得比较准的时候,就用得上四等水准测量啦。
二、测量前的准备。
测量之前啊,那可得把工具都准备好。
水准仪得检查检查,看它是不是能正常工作,就像出门前检查手机有没有电一样重要。
水准尺也得瞅瞅,刻度是不是清晰,有没有损坏啥的。
还有脚架,要稳稳当当的,可不能是个“软脚虾”,不然测量的时候晃来晃去,数据就不准喽。
三、测量的过程。
1. 选点。
要找那些比较合适的点来进行测量。
一般是选择在坚实、稳定的地面上,像那种软乎乎的泥巴地就不太好。
而且点和点之间的距离也要合适,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
太远了测量误差可能就大了,太近呢又有点浪费时间和精力。
2. 安置水准仪。
把水准仪放在脚架上,要把它调平哦。
这就像把一碗水端平一样,要是没平的话,测出来的高差肯定不对。
通过调整脚螺旋,看着圆水准器里面的气泡,让它乖乖地跑到中间去。
3. 读水准尺。
这个可是个关键步骤呢。
前后视都要读水准尺的刻度。
读的时候眼睛要平视,可不能歪着脑袋看,不然读出来的数据就会有偏差。
而且要估读到毫米,这就要求咱们得特别细心啦。
比如说,看到刻度在1米23和1米24之间,那就要根据刻度的位置估读一个数,像1米235之类的。
4. 计算高差。
根据前后视的读数就可以计算高差啦。
高差就是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
这个高差算出来之后呢,就可以知道两点之间的高度差是多少啦。
四、测量的注意事项。
1. 要多测几次。
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同一个点的测量可不能只测一次就完事儿了。
多测几次,然后取平均值,这样误差就会小很多。
就像我们做一件事,多检查几遍总是好的嘛。
2. 避免干扰。
测量的时候要尽量避免外界的干扰。
比如说,要是有人在旁边走来走去,可能会引起地面的震动,这就会影响水准仪的稳定,进而影响测量结果。
所以测量的时候最好是找个相对安静的环境。
等水准测量1 .四等水准测量的概念2 .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3 .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步骤4 .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5 .四等水准的测量的计算6 .四等水准测量的注意事项1.四等水准测量的概念我们将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的高程控制点称为水准点。
水准点记为BM (BenchMatk)。
三、四等水准测量,常作为小地区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和施工测量的高程基本控制。
高程测量时测量工作三大基本内容之一。
水准测量是高程测量的一种方法。
四等水准测量与普通水准测量的异同点: (1)相同点:都需要拟定水准路线、选点、埋点和观测等程序。
(2) 不同点:四等水准测量必须使用双面尺观测,记录计算,观测顺序,精度要求不同。
2.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道路布设,尽量避开土质松软地段,水准点间距一般为2~4Km,在城市建筑区为1~2Km。
水准点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和便于观测的地点。
3.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步骤(1)测量方法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稳定的情况下进行。
(2)观测步骤(2)观测步骤引入K值得概念:K 为双面水准尺的红面分划与黑面分划的零点差(常数4.687m 或4.787m),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读数差不能超过3mm。
四等水准测量中,水准尺必须成对出现。
观测步骤:后—后-前—前或黑—红—黑—红① 在测站上安置仪器,使圆水准气泡居中,后视水准尺黑面,用上、下丝读数,记入记录表中(1)和(2);用中丝读数,记入表中(3)。
② 翻转水准尺,后视水准尺红面,用中丝读数,记入表中(4)。
③前视水准尺黑面,用上、下丝读数,记入表中(5)和(6),前视水准尺黑面,用中丝读数,记入表中(7)。
④翻转水准尺,前视水准尺红面,用中丝读数,记入表中(8)4.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大地水前进方向BM.A详解步骤:4.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四等水准测量观测记录手簿5 .四等水准测量的计算(1)测站计算根据前、后视的上、下丝读数计算前、后视的视距: 后视距离:(9)=100*{(1)-(2)} 前视距离:(10)=100*{(5)-(6)} 计算前、后视距差(11):(11)=(9)-(10)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11)不得超过±3m计算前、后视距累计差(12):(12)=上站(12)+本站(11)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12)不得超过± 10m (2)水准尺读数检核假设后视红面水准尺K1=4.687m ,后视水准尺黑面与红面读数差的检 核:测点后尺上丝 前尺上丝 方向及 尺号 水准又读数K+黑-虹 (.碱 高差 中数 备注下丝下丝 黑色面 缸色面 后距 前距 前后视距差累猊差(1) (5) 后⑶ (4) (13) (18)(2) (6) 前⑺(8) (in (?)(10) 后-前(15)(15)(17)(11)(12)后前后-前(13)=(3)+K1-(4)前视水准尺黑面与红面读数差的检核:(14)=(7)+K2-(8)K2=4.787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读数差不得超过±3mm(3)高差计算与检核按前、后视水准尺红、黑面中丝读数分别计算该站高差:黑面高差(15)=(3)-(7)红面高差(16)=(4)-(8)红黑面高差之差(17)=(15)-{(16)±100}=(13)-(14)对于四等水准测量,(17)不得超过±5mm高差中数计算:当上述计算符合限差要求时,可进行高差中数计算:(18)={(15)+(16)±100}/2在计算(17)时,如果(15)>(16),则+100;反之,如果(15)<(16),则-100。
四等水准测量总结1. 引言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用于确定地面的高程差。
它可以用于修建道路、铁路、水利工程和建筑物等项目中。
本文将总结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步骤以及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2. 基本原理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测量两个点之间的水平线的高差。
在测量过程中,使用水准仪测量起点和终点的高程,通过分析测量结果,可以确定两个点之间的高差。
3. 测量步骤四等水准测量的步骤如下:3.1 设置基准点首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基准点,作为整个测量过程的起点。
基准点应该具备以下要求:地势相对平坦、稳定、不受地质变化影响等。
3.2 设置测点在需要测量的点上设置测点,可以使用铁钉或其他固定的标志物。
测点应该固定在地面上,并且能够保持平稳的高度。
3.3 放置水准仪将水准仪放置在测点上,确保水准仪的水平仪处于水平状态。
根据需求,可以选择自动水准仪或者经纬仪。
3.4 观测通过观测水准仪的读数,记录起点和终点的高程数据。
在观测过程中,应该保持水准仪的稳定,并且尽量减少人为误差的影响。
3.5 数据处理将观测得到的高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两个点之间的高差。
常见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差值法、闭合差检查法等。
3.6 修正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如果发现观测结果存在误差,可以进行相应的修正。
常见的修正方法包括使用校准曲线进行修正或者进行闭合差检查。
4.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4.1 水准仪的读数不准确如果发现水准仪的读数存在偏差,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检查水准仪是否放置平稳,重新调整水平仪。
•检查水准仪是否受到振动干扰,避免在风大、地面不平稳的情况下使用水准仪。
•检查水准仪的刻度是否清晰,需要及时进行刻度清洁和维护。
4.2 数据处理错误如果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出现错误,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仔细检查数据输入是否准确,包括记录的起点和终点的高程数据,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咨询专业人士或者查阅相关资料。
四等水准测量注意事项测量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无论是在科学领域还是其他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测量并不容易,需要注意很多细节,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测量时,特别是四等水准测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保证测量仪器的准确性。
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设备非常关键。
在四等水准测量中,常用的工具有水准仪、水准杆、三脚架等。
在使用之前,需要检查这些仪器的工作状态,确保其准确度和正常工作。
如果有损坏或故障,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其次,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时间。
尽量选择天气晴朗、无风的时候进行测量,避免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
这样可以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此外,要对测量地点进行仔细选择。
测量地点应尽量平整、稳定,避免有坑洼、起伏或倾斜的地形,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同时,还要避免有高大建筑物、树木等遮挡物,并且要保证测量地点的周围环境安静,减少外界噪音对测量的干扰。
在测量中,要保证测量线的拉直。
测量线应该具有足够的张力,并且要保持水平和直线。
如果测量线有松弛或弯曲现象,会导致测量结果的误差。
因此,在进行测量之前,要仔细检查测量线的状态,并及时调整,确保其拉直和水平。
最后,还需要进行数据处理和校正。
测量完成后,要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校正,以便得到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在处理数据时,需要考虑到测量仪器的精度、环境因素、人为误差等因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综上所述,四等水准测量是一项需要注意很多细节的工作。
在进行测量时,需要保证仪器的准确性、选择合适的测量时间和地点、保持测量线的拉直和水平,并进行数据处理和校正。
只有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测量,并注意这些细节,才能得到准确和可靠的测量结果。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一、序言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是地理信息领域的一项重要测量工作,其结果直接影响到地图及地理信息产品的质量和精度。
为了保证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国家相关部门对这一测量活动进行了规范,确立了一系列测量规范。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定义和分类三四等水准测量是指用水准仪进行的高程测量,主要用于控制三角网测量和工程测量,精度要求较低。
按照测量精度的不同,可以将三四等水准测量分为三等和四等。
三、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观测目标点的高程值与参考点的高程值的差值,从而确定目标点的高程。
在观测过程中,需要考虑自然地形的影响,进行合理的高程校正。
2.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主要包括单基准测量和闭合回程测量两种。
单基准测量是在一个已知高程的基准点附近进行测量,闭合回程测量是在一个封闭的环路内进行测量。
四、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测量设备和精度要求1.测量设备三四等水准测量所需要的测量设备主要包括水准仪、测台、水准尺和高程校正器。
这些设备应具备精度高、稳定性好的特点,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精度要求三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一般为1:5000~1:20000,其中三等水准的精度要求较高,为1:10000~1:20000,而四等水准的精度要求较低,为1:5000。
五、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测量步骤和操作流程1.布设测站在开始测量之前,需要选择合适的测站位置,并进行测站布设。
布设测站时应考虑地形和测量范围,选择平整、稳固的位置。
2.观测测量观测测量包括目标点的高程观测和高程校正观测。
在观测过程中需要注意仪器的校正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以保证观测结果的准确性。
3.数据处理测量完成后,需要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校正、数据平差和误差分析等步骤,以得到最终的测量结果。
4.结果验证对测量结果进行验证,与历史数据和其他测量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简述四等水准路线的观测顺序和方法四等水准路线是指按照国家测绘标准,级别最低的用于测量地形高差、地面高程等参数的一类测量路线。
四等水准路线的观测顺序和方法是非常关键的,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四等水准路线的观测顺序和方法。
一、四等水准路线观测方法四等水准路线使用的观测方法主要包括直接观测法和闭合路线观测法。
其中直接观测法是将测量点按照线路顺序逐一连接形成直线路线,然后逐个观测测点高程值,最终计算出该路线的高程差;闭合路线观测法则是将测点进行环形连接,利用闭合环形路线观测测点的高程值,然后计算出闭合环形路线的高程差。
二、四等水准路线的观测顺序四等水准路线的观测顺序一般是根据路线的实际情况从起点到终点依次进行观测,并且始终应该保持一定的顺序性和连续性。
具体而言,其观测顺序为:起点高程-》第1测点高程-》第2测点高程-》……-》第n-1测点高程-》终点高程。
三、四等水准路线中的观测参数在四等水准路线的观测过程中需要测量的参数主要包括高程、测站坐标、记录时间、温度、气压等。
其中高程是四等水准路线观测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而测站坐标等参数则主要用于后续的数据处理和计算之中。
四、四等水准路线的观测前准备在进行观测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
需要确定好观测路线和测点位置,然后进行现场勘测和测站的校正。
还需要检查观测仪器的性能,并对仪器进行校准,以确保所测量的数据准确可靠。
五、四等水准路线的现场观测步骤在现场进行四等水准路线的观测时,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安装观测仪器,设置观测参数,进行观测测点,记录观测数据并及时进行数据处理。
六、四等水准路线观测前的测试在进行四等水准路线的观测前,需要进行一些测试以确保仪器的性能与精度。
这些测试包括检查气泡稳定度,测量重新布线错误,检查温度、气压数据的正确性等。
七、四等水准路线的观测精度和误差控制四等水准路线是测量高程和地形高差的重要测量方法,其测量精度和误差的控制对结果的影响非常重要。
四等水准测量控制测量除了要完成平面控制测量外,还要进行高程控制测量。
小区域地形测图或施工测量中,多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作为高程控制测量的首级控制。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leveling)的技术要求1、高程系统:三、四等水准测量起算点的高程一般引自一、二等水准点,若测区附近没有水准点,也可建立独立的水准网,这样起算点的高程应采用假定高程。
2、布设形式:如果是作为测区的首级控制,一般布设成闭合环线;如果进行加密,则多采用附合水准路线或支水准路线。
三、四等水准路线一般沿公路、铁路或管线等坡度较小、便于施测的路线布设。
3、点位的埋设:其点位应选在地基稳固,能长久保存标志和便于观测的地点,水准点的间距一般为1—1.5km,山岭重丘区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一个测区一般至少埋设三个以上的水准点。
4、三、四等及五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列于表中。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及稳定的情况下进行。
一般采用一对双面尺。
1、三等水准一个测站的观测步骤:(后-前-前-后;黑-黑-红-红)(1)照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1)、(2)、(3)。
(2)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4)、(5)、(6)。
(3)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4)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8)这四步观测,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黑一黑一红一红)”,这样的观测步骤可消除或减弱仪器或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规允许采用“后一后一前一前(黑一红一黑一红)”的观测步骤。
2、一个测站的计算与检核:观测记录参看书本表7-11。
①视距的计算与检核后视距(9)=[(1)—(2)]X100m前视距(10)=[(4)—(5)]Xl00m三等≯75m,四等≯l00m前、后视距差(11)=(9)—(10)三等≯3m,四等≯5m前、后视距差累积(12)=本站(11)+上站(12)三等≯6m,四等≯l0rn②水准尺读数的检核同一根水准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前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13)=(6)十K—(7)后尺黑面与红面中丝读数之差(14)=(3)十K—(8)三等≯2mm,四等≯3mm(上式中的K为红面尺的起点数,为4.687m或4.787m)③高差的计算与检核黑面测得的高差(15)=(3)—(6)红面测得的高差(16)=(8)—(7)校核:黑、红面高差之差(17)=(15)—[(16)±0.100]或(17)=(14)—(13)三等≯3mm,四等≯5mm高差的平均值(18)= [(15)+(16)±0.100]/2在测站上,当后尺红面起点为4.687m,前尺红面起点为4.787m时,取十0.100,反之,取—0.100。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一、引言三四等水准测量是国家测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地球形状和地球重力场的测量。
其精度和精密度要求高,对全国测绘工作及相关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国家对三四等水准测量工作的规范十分重视,制定了相关的测量规范,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定义和目的三四等水准测量是指对地球表面高程的测量,通常在大地测量网中进行。
其目的是确定地表上任意点的高程数值,为工程测量、地质勘探、测绘建设等提供高程控制,为国家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三、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分类和特点1.三等水准测量三等水准测量是对地球表面高程的高精度测量,其精度要求高,通常用于巨细地貌、测量较高精度的建筑工程等需要高精度高程控制的领域。
2.四等水准测量四等水准测量是对地球表面高程的中等精度测量,其精度要求适中,通常用于一般地貌、普通建筑工程等需要一般精度高程控制的领域。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特点包括:(1)精度高:三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高,是国家有关部门对测绘工作的严格要求;(2)数据量大:由于测量需要覆盖较大范围的地域,因此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数据量较大;(3)工作量大:三四等水准测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定数量的测量人员及设备;(4)成本高: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成本较高,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
四、三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1.大地水准面大地水准面是一个理想的参考曲面,它与地球的真实形状比较接近。
大地水准面是地球的等势面,它控制着地球表面上任意点的高程。
2.高程测量高程测量是对地球表面上任意点的高程数值进行测量。
常见的高程测量方法包括水准测量、高程传感器测量等。
水准测量是通过在不同地点设立水准点,用水准仪观测两个水准点之间的高程差,从而确定各个水准点的高程。
3.大地水准面的建立大地水准面的建立是通过连接各个水准点,确定它们之间的高程差,为地球表面上任意点的高程提供基准。
同时,大地水准面的建立还需要考虑地球的形状、重力场、潮汐等因素。
四等水准测量的步骤一、引言四等水准测量是一种常见的测量方法,它可以用于测量地表的高程差。
本文将介绍四等水准测量的步骤,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方法。
二、准备工作进行四等水准测量前,需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站点,确保其地理位置准确。
其次,需要准备好测量仪器,如水准仪、测量杆等。
同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测量计划,确定测量的起点和终点。
三、设置测量基准点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需要设置测量的基准点。
基准点是一个已知高程的点,可以通过国家或地方提供的基准点数据来确定。
在实际测量中,可以选择离测量线较近且高程相对稳定的位置作为基准点。
设置基准点后,需要使用水准仪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四、测量控制点在进行四等水准测量时,需要设置一系列控制点,以确定测量线的方向和距离。
这些控制点可以是地面上的固定点或物体,也可以是测量杆上的刻度。
通过测量控制点的高程差,可以计算出测量线上其他点的高程差。
五、测量中间点在设置好控制点后,需要在测量线上选择一些中间点进行测量。
中间点的选择应尽可能均匀分布,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在测量中间点时,需要使用水准仪对测量杆进行读数,并记录下相应的高程数据。
六、计算高程差测量完所有中间点后,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处理,计算出各个测点之间的高程差。
计算高程差时,可以使用传统的手工计算方法,也可以使用计算机辅助工具进行处理。
无论使用何种方法,都需要保证计算的准确性和精度。
七、绘制测量曲线根据计算出的高程差数据,可以绘制出测量线的曲线图。
绘制测量曲线有助于直观地了解测量线的变化趋势,同时也可以帮助分析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在绘制曲线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和坐标轴刻度,以使曲线图更加清晰明了。
八、数据分析和报告完成测量和绘制曲线后,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并撰写测量报告。
报告应包括测量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以便他人理解和应用测量数据。
在撰写报告时,需要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句子,以提高报告的可读性。
四等水准测量步骤简述一、目的和要求(1)进一步熟练水准仪的操作,掌握用双面水准尺进行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与计算方法。
(2)熟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掌握测站及线路的检核方法。
视线高度:三丝能读数;视线长度w 80m前后视距差w 3m前后视距累积差w 10m红黑面读数差w 3mm ;红黑面高差之差w 5mm观测次数:与已知点联测是往返各一次,闭合路线是往一次;附和或闭合路线闭合差往返较差:± 20V L二、水准测量原理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一条水平视线,对竖立的两观测点上的水准尺进行读数,来测定地面两点之间的高差,再由已知点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
如下图,欲测定A B两点上的高差h,可在A B两点上分别竖立水准尺,并在A、B两点之间安置一台水准仪。
根据仪器的水平视线,在A尺上读数,设为a,在B尺上读数,设为b,则A、B两点之间的高差为h=a-b水准测量原理三、仪器和工具DS水准仪1台,双面水准尺2支,尺垫2个供参考四、方法与步骤1、了解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双面尺法四等水准测量是在小地区布设高程控制网的常用方法,是在每个测站上安置一次水准仪,但分别在水准尺的黑、红两面刻划上读数,可以测得两次高差,进行测站检核。
除此以外,还有其他一系列的检核。
2、四等水准测量的实验(1)从某一水准点出发,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
路线长度200~400米,设置4~6站,视线长度50m以内(2)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用步测使其相等。
在每一测站,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后视水准尺黑色面,读上、下丝读数,精平,读中丝读数;前视水准尺黑色面,读上、下丝读数,精平,读中丝读数;前视水准尺红色面,精平,读中丝读数;后视水准尺红色面,精平,读中丝读数(3)记录者在“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中按表头表明次序⑴~⑻记录各个读数,⑼~ (16)为计算结果:后视距离⑼=100 X {⑴-⑵}前视距离⑽=100 X {⑷-⑸}视距之差(11)二⑼-⑽前、后视距累积差(12)=上站(12) +本站(11)前视尺黑红面读数差(13) =K前+ (6) - (7) 后视尺黑红面读数差(14) =K后+ (3) - (8) 红黑面差(13) =(6) +K-⑺,(K=4.687 或4.787 )(14) =(3)+K-⑻黑面高差(15)=⑶-⑹红面高差6 =⑻-⑺高差之差(17) =5 - (16) =(14) - (13) 土0.1平均高差(18) =1/2{5 +(16)}每站读数结束(⑴〜⑻),随即进行各项计算(⑼~16)),并按技术指标进行检验,若各项满足限差要求,可搬站进行下一站的观测,否则,此测站必须进行重测。
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一、测量目的和要求1. 目的:三四等水准测量是为了获取地面上各点的高程数据,为地面工程建设提供精确的高程控制。
2. 要求:三四等水准测量应以高精度、高可靠性为目标,测量结果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
二、测量仪器和设备1. 三四等水准测量应使用具有足够精度和稳定性的水准仪和附件。
2. 仪器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稳定性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三、测量流程和方法1. 测距:测量过程中应采用适当的测距方法,如直接测距法、斜距测距法或其他精确的测距方法。
2. 视线:测量视线应选择地势高低变化较小的区域,并尽量避开遮挡物。
3. 视平差:视线长度较长的情况下,应进行视平差处理,消除视线偏离垂直线的影响。
4. 换站:测量过程中,应根据需要设置合适的换站点,以确保测量路线的连续性和控制点的准确性。
5. 观测:观测过程中应遵循准确的观测方法和操作规范,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精确度。
6. 记录:测量结果应准确、清晰地记录在测量表格中,并按要求标注各测点的编号和高程数值。
7. 数据处理:测量数据应进行适当的校正和处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四、质量控制和验证1. 测量任务的质量控制应包括仪器的校准、观测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以及数据处理和质量验证等环节。
2. 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应进行验证,可采用多次观测平均法、闭合差检核法等方法检验数据的可靠性。
五、安全注意事项1. 测量过程中,人员应佩戴必要的安全装备,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2. 对于地势较陡峭的区域,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人员滑倒或坠落。
3. 对于需要跨越河流、湖泊等水域的测量,应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如设置浮桥或船只等。
六、成果报告1. 测量完成后,应及时编制测量成果报告,详细记录和说明测量路线、测点及其高程数据,报告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格式和要求。
2. 测量成果报告应以书面形式提交给相关部门或工程项目负责人,并确保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实验五(2)四等水准测量一、目的和要求(1)掌握用DS3水准仪进行四等水准测量的步骤。
(2)四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的限差:前、后视距值≤80m,前后视距差≤±5m,黑红面读数差≤±3mm,黑红面所测量高差之差≤±5mm。
(3)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
二、仪器和工具DS3水准仪1台,水准尺2根,尺垫2个,记录板1块。
三、实验内容用DS3水准仪按照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测量一条闭合水准路线。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选定施测路线在地面上选取一点作为高程起始点,选择一定长度、有一定起伏的路线组成一条闭合水准路线,该闭合水准路线包含4个或6个测站。
2.四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的观测程序(1)安置整平仪器,照准后尺黑面,调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器严密居中,依次读取上、下丝及中丝读数,并将数据依次记入四等水准测量观测手簿中(1)、(2)、(3)的位置(见表1-2)。
(2)转动水准仪,照准前尺黑面,调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器严密居中,依次读取上、下丝及中丝读数,并将数据依次记入四等水准测量观测手簿中(4)、(5)、(6)的位置(见表1-2)。
(3)前尺变红面朝向仪器,使符合水准器严密居中,读取中丝读数,并将数据记入四等水准测量观测手簿中(7)的位置(见表1-2)。
(4)后尺变红面,仪器照准后尺红面,使符合水准器严密居中,读取中丝读数,并将数据记入四等水准测量观测手簿中(8)的位置(见表1-2)。
以上观测顺序简称为:后-前-前-后,或黑-黑-红-红。
3.四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的计算与检核在记录的同时,应及时进行计算及检核,不能等待观测完再计算,发现问题及时提醒观测员进行补救。
计算内容如下。
•视距部分:后视距离:(15)=(1)-(2)≤80m;前视距离:(16)=(4)-(5)≤80m;前、后视距差:(17)=(15)-(16)≤±5m;视距累积差(18)=本站(17)+前站(18)≤10m。
•高差部分:前尺红黑面读数差:(9)=(6)+K-(7)≤±3mm;后尺红黑面读数差:(10)=(3)+K-(8)≤±3mm;两尺黑面高差:(11)=(3)-(6);两尺红面高差:(12)=(8)-(7);黑面高差与红面高差之差(13)=(11)-(12)±0.1=(10)-(9)≤±5mm高差中数:(14)=[(11)+(12)±0.1]/2。
四等水准测量一、水准路线形式一个已知点和三个未知点组成的闭合水准路线(见图1),水准路线总长约为400米。
二、仪器工具1、DS3水准仪2、2m 水准尺两把(黑红双面尺)和2个尺垫 ,黑面从0开始,红面一把底端为4.687m ,另一把底端为4.787m 。
注意:两者相差0.1m 。
三、操作(一个测站的观测程序) 既可按“后 前 前 后” 也可按“后 后前 前”(技术规范要求按“后—— 后 ——前—— 前”进行,国赛评分标准未对观测顺序作要求)1、已知点BM 点作为后视点,转点作为前视点,在后视点(BM )和前视点(转点)用步量,找出中间点架设仪器。
2、照准后视尺,调整焦距:○1读取后视黑面上丝读数,记录(1); ○2读取后视黑面下丝读数,记录(2); 图1 闭合水准路线示意图1A 4A 3A○3读取后视黑面中丝读数,记录(3);○4将后视尺转为红面,读取红面中丝读数,记录(4)。
3、松开制动螺旋,照准前视尺:○1读取前视黑面上丝读数,记录(5);○2读取前视黑面下丝读数,记录(6);○3读取前视黑面中丝读数,记录(7)。
○4将前视尺转为红面,读取红面中丝读数,记录(8)。
总结:读取8个数(按读取顺序计入表格相应位置),前后视尺黑面各读上、下、中丝读数,而红面只读中丝读数。
三、计算1、后视距离(9)=100*{(1)-(2)}=100*(后视上丝读数-后视下丝读数)2、前视距离(10)=100*{(5)-(6)}=100*(前视上丝读数-前视下丝读数)3、视距之差(11)=(9)-(10)=后视距离-前视距离≤5m(技术要求)4、∑视距差(12)=上站(12)+本站(11)≤10m(技术要求)5、后尺红黑面差(13)=后视黑面中丝读数+K-后视红面中丝读数=(3)+K-(4)≤3mm(技术要求)6、前尺红黑面差(14)=前视黑面中丝读数+K-前视红面中丝读数=(7)+K-(8)≤3mm(技术要求)注:以上K为常数,且为后尺、前尺分别对应的常数(K1、K2)。
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三、四等水准测量施测方法、有关规定及注意事项1、一个测站上的观测顺序(1)瞄准后视尺黑面,读取上丝(1)、下丝读数(2)读取中丝读数(3);(2)瞄准后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4);(3)瞄准前视尺黑面,读取上丝(5)、下丝读数(6);中丝读数(7)。
(4)瞄准前视尺红面,令气泡重新准确符合,读取中丝读数(8)。
以上四等水准每站观测顺序简称为后(黑)——后(红)——前(黑)——前(红)。
2、测站上的计算及校核(1)视距部分后距,,(1)项—(2)项,×100,记入第(9)项;前距,,(5)项—(6)项,×100,记入第(10)项;后、前距差d,(9)项—(10)项,记人第(11)项;后、前距差累积值?d,本站(11)+前站(12),记入第(12)项。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2)高差部分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双面水准尺,因此应根据红、黑面读数进行下列校核计算:A、理论上讲,同一把水准尺的黑面读数十K值减去红面读数应为零。
即:后视尺(3)项+K—(4)项,(13)项;前视尺(7)项+K—(8)项,(14)项;其中K为水准尺红、黑面起始读数的差值,系一常数值。
在本例中47号尺的K,4.787米;46号尺的K,4.687米。
由于测量有误差,(13)项和(14)项往往不为零,但其不符值不得超过?3毫米(三等水准不得超过?2毫米)。
B、理论上讲,用黑面尺测得的高差与用红面尺测得的高差应相等。
(3)项—(7)项,(15)项(黑面尺高差);(4)项—(8)项,(16)项(红面尺高差)。
因为两把尺的红面起始读数各为4.787米和4.687米,两者相差0.1米,所以理论上在(16)项上加或减去0.1米之后与(15)项之差应为零,但由于测量有误差,往往不为零,其不符值不得超过?5毫米(三等水准不得超过?3毫米),并记入第(17)项。
(17)项,(15)项—,(16)项?0.1米,表中第(17)项除了检查用黑、红面测得的高差是否合乎要求外,同时也用作检查计算是否有误,这是因为:(17)项,(15)项—,(16)项?0.1米,,(13)项—(14)项当以上计算合格后,再按下式计算出高差中数:高差中数(18)项,((15)项+(16)项?0.1米)3、注意事项1)四等水准测量比工程水准测量有更严格的技术规定,要求达到更高的精度,(其关键在于: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用步测使其相等。
三、四等水准测量施测方法、有关规定及注意事项
1、一个测站上的观测顺序
(1)瞄准后视尺黑面,读取上丝(1)、下丝读数(2)读取中丝读数(3);
(2)瞄准后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4);
(3)瞄准前视尺黑面,读取上丝(5)、下丝读数(6);中丝读数(7)。
(4)瞄准前视尺红面,令气泡重新准确符合,读取中丝读数(8)。
以上四等水准每站观测顺序简称为后(黑)——后(红)——前(黑)——前(红)。
2、测站上的计算及校核
(1)视距部分
后距=[(1)项—(2)项]×100,记入第(9)项;
前距=[(5)项—(6)项]×100,记入第(10)项;
后、前距差d=(9)项—(10)项,记人第(11)项;
后、前距差累积值∑d=本站(11)+前站(12),记入第(12)项。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
(2)高差部分
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双面水准尺,因此应根据红、黑面读数进行下列校核计算:
A、理论上讲,同一把水准尺的黑面读数十K值减去红面读数应为零。
即:
后视尺(3)项+K—(4)项=(13)项;
前视尺(7)项+K—(8)项=(14)项;
其中K为水准尺红、黑面起始读数的差值,系一常数值。
在本例中47号尺的K=4.787米;46号尺的K=4.687米。
由于测量有误差,(13)项和(14)项往往不为零,但其不符值不得超过±3毫米(三等水准不得超过±2毫米)。
B、理论上讲,用黑面尺测得的高差与用红面尺测得的高差应相等。
(3)项—(7)项=(15)项(黑面尺高差);
(4)项—(8)项=(16)项(红面尺高差)。
因为两把尺的红面起始读数各为4.787米和4.687米,两者相差0.1米,所以理论上在(16)项上加或减去0.1米之后与(15)项之差应为零,但由于测量有误差,往往不为零,其不符值不得超过±5毫米(三等水准不得超过±3毫米),并记入第(17)项。
(17)项=(15)项—[(16)项±0.1米]
表中第(17)项除了检查用黑、红面测得的高差是否合乎要求外,同时也用作检查计算是否有误,这是因为:
(17)项=(15)项—[(16)项±0.1米]=(13)项—(14)项
当以上计算合格后,再按下式计算出高差中数:
高差中数(18)项=((15)项+(16)项±0.1米)
3、注意事项
(1)四等水准测量比工程水准测量有更严格的技术规定,要求达到更高的精度,其关键在于: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用步测使其相等。
前后视距相等(在限差以内);从后视转为前视(或相反)望远镜不能重新调焦;水准尺应完全竖直,最好用附有圆水准器的水准尺。
(2)每站观测结束,已经立即进行计算和进行规定的检核,若有超限,则应重测该站。
全线路观测完毕,线路高差闭合差在容许范围以内,方可收测,结束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