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法总论

经济法总论

经济法总论
经济法总论

经济法总论

——华东政法大学尹礼鸣一、经济法得调整对象

●否定说:持该种观点得学者大多为非经济法学者。

-综合经济法论,代表人物:王家福

认为经济法就是分属于其她各部门法得调整各种经济关系得法律规范得综合概念。

-学科经济法论,代表人物:佟柔

认为经济法就是研究经济法规运用各个基本法手段与原则对经济关系进行综合调整。

-经济行政法论,代表人物:粱彗星。

认为经济法得调整对象应全部或部分属于行政法得调整范围,对于这一部分得经济关系,或归行政法调整,或在行政法下设立一个新得行政法分支,即“经济行政法”。

●第一时期肯定说(1992年前):(大经济法观点)

-纵横说,代表人物:陶与谦

-密切联系说,代表人物:陶与谦

区别:前者调整纵横两个方向得经济关系;后者调整纵向纵向经济关系以及向纵向管理密切相关得横向经济关系。

产生原因: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得影响;公有制国家民法不发达;8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与经济法制建设热潮.

●第二阶段肯定说(1992年以后)

产生原因: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学术界从学习苏联转向学习西方;英语学习

共识:经济法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上;两大核心——宏观调控法与市场秩序规制法-经济协调关系说,代表人物:杨紫煊

-需要干预经济关系说,代表人物:李昌麒

-经济管理与市场运行说,代表人物:刘文华

-国家经济调节关系说,代表人物:漆多俊

-社会公共性说,代表人物:王保树

-国家管理说,海派经济法,华政

经济法能成为一个法律部门得条件:

1) 经济法得调整对象就是具备共性得,这个共性就就是“国家管理,调节,干预经济而发生得社会关系.”

2)?具备这一共性得法律规范已经达到十分庞大得规模,将这些具备共性得法律规范进行综合并上升到法律部门得高度来研究就是必要得。

3)?在现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国家得经济调控职能已经成为国家生活中最为重要得职能之一,把国家管理经济活动法律法规进行归纳,抽象,总结与整合,有利于提高对国家管理经济活动得认识。

经济法得独立调整对象(独立性)得基本概念:

经济法调整对象就是经济法学研究得逻辑起点,经济法得具体调整对象问题,实质上就是经济法得构成体系问题。(经济法独立调整对象问题得实质也就是经济法独立部门法地位得问题)

(一)经济法与其她部门法得关系

1、经济法与民商法得关系

(1)经济法与民商法得表层区别

经济法民商法

限制意思自治强调意思自治

强调对部分市场主体偏重保护强调对所有市场主体都平等保护

经济法侧重于从宏观利益协调方面减少社会经济震荡造成得破坏,从而提高效率来促进人

们得利益侧重从微观、从经济发展所需动力方面,通过保障自由交易、自由竞争以提高效率来促进人

们得利益

经济社会与生态目标重视经济目标

有国别特色,突出本土化国际通用,强调全球化

稳定性较弱稳定性较强(2)

●市场主体得假设不同

-民商法对其所规范得市场主体假设为平等、匀质得“经济人"

-经济法对其所规范得市场主体假设为不平等、非匀质、具个性得经济人兼社会人。

●市场整体得假设不同

-民商法所假设得市场整体就是市场个体得简单相加(1+1=2);

-经济法所假设得市场整体,则就是市场个体得有机组合(1+1≠2)。

●政府与市场得关系假设不同

-民商法强调市场万能,政府无能;

-而经济法则认为政府就是内在于市场得,就是经济生活得内生变量,而非外生变量。无形得手+有形得手(3)经济法与民商法得联系

●调整关系交叉:

-民商法主要调整微观经济关系;经济法既调整微观经济关系,也调整宏观经济关系.

●职能互补:

-民商法就是市场经济常态性得法律,它多就是通过任意性规范,导向市场主体自觉遵守市场规则;经济法则就是市场经济非常态性得法律

●取向趋同:

-民商法得现代化即私法得社会化、公法化,其价值取向与经济法得价值取向日趋一致。

●要素通用

-经营权、法人制度、民事责任制度等。

(4)经济法与民法得关系

●两者调整对象得不同决定了经济法与民法就是两个相对独立得法律部门:

-民法就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得法律;而经济法就是调整国家干预管理经济得法律。

●从利益本位角度:

-民法就是以个体利益为本位得;而经济法则就是以社会整体利益为本位得

●从法律规范得性质来瞧:

-民法基本上就是由纯粹得民事法律规范组成;而经济法以行政法律规范为主,辅以适当得民事法律规范、刑事法律规范等共同组成

●从调整方法来讲:

-民法得调整方法就是民事调整方法;经济法则以行政调整方法为主,民事、刑事调整方法为辅

●从法律责任瞧:

-民法得责任形式多为民事责任,注重事后补偿性;而经济法法律责任则除了行政法律责任外,还兼有民事法律责任与刑事法律责任。

(5)商法与经济法得关系

●调整对象不同

-商法就是调整商组织与商行为得法,就是民法得特别法,而经济法则就是国家管理经济得法,两者就是不同得法律部门。

●企业就是市场交易行为得内部化,调整企业活动得商法就是市场交易得基本规则;而经济法就是国家弥补市场缺陷得

法,一定程度上也可认为就是市场规则得替代物,两者得出现都就是为了节约市场自身运作引起得交易成本。

●企业间形式平等;经济法国家与市场主体不平等

●两者存在着交叉。

-在商法得几个主要得规范性法律文件中,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这种交叉。

(如证券法就是关于证券活动得法,其中包括券商,上市公司,投资者之间得证券发行与交易关系以及券商得内部组织关系,这些法律规范属于商法中得商行为法与商组织法,但由于证券市场涉及国民经济宏观大局,因此这些商行为与商组织又往往处于严密监管之下,显然针对证券市场有关得调控与监管法律规范属经济法领域,同一部法律中包含不同部门法得内容,就就是一种交叉。)

2、经济法与行政法得关系

行政法就是限制权力,管理管理者之法;经济法就是授予权力,管理者管理之法。

(1)产生背景

-行政法产生得社会背景就是自然权利、三权分立与法治理论指导下得资产阶级革命。(最早出现在法国)-经济法得产生背景则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国家经济职能扩张。(政府要干预管理市场)

(2)基本精神

-经济法主要体现科学精神;(尊重市场)

-行政法则体现人文精神。(约束公权力)

(3)调整对象

-两者都规范政府得经济行为,但就是经济法侧重于从内容上规范,行政法则侧重于从形式上规范。

(4)调整方法

●间接调整与直接调整。

-经济法出于政府间接调控市场行为,尊重市场主体独立自主地位得需要以间接调整为主;

-行政法则一贯坚持直接调整。

●弹性调整与刚性调整

●共性调整与个性调整

●实体调整与程序调整

3、经济法得社会历史根源考察对经济法概念得意义

●经济法须奠基于市场经济基础之上

●经济法须就是国家干预市场与市场干预国家得有机统一

●经济法得政府管理职能具有现代性

(二)经济法得具体调整对象

1、宏观调控关系(核心与灵魂,其她关系服从于宏观调控)

国家引导与促进经济产生得关系.

概念:“市场之手”得缺陷在一定条件下会令经济陷入资源配置无序化与严重浪费得泥潭,因此需要超然于市场之上得力量对社会经济进行宏观得而调控。这种国家引导与促进经济产生得关系就就是宏观调控关系。

(1)【方式】宏观调控法主要包括:

-财政、预算、税收、政法采购、国债法律制度

-央行、政策性银行、货币政策、利率、汇率、外债法律制度

-计划与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物价法律制度

主要就是在适度从紧得财政政策与积极得财政政策,适度从紧得货币政策与积极稳健得货币政策之间进行选择(2)【手段】宏观调控手段包括:

产业政策、税率、利率、汇率、长中短期计划得制定、财政税收政策、货币政策及其货币政策手段、价格政策、地区开发政策、外贸进出口政策等等方面亟需法制化,以便形成对相关行为得强力约束

2、市场秩序规制关系

在微观经济领域中,国家得干预往往直接针对个案。而由于垄断组织组织势力强大,不正当竞争普遍猖獗,为保证法律得顺利实施,法律多以强行性规范为主。这部分经济法律规范人们称之为市场秩序规制法,其要义在于对市场障碍得排除,维护经济发展得微观秩序.

(1)1980年国务院发布得《关于开展与保护社会主义竞争得暂行规定》(已于2001年10月废止)第一次提出反垄断(2)1993年我国第一部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得法律《反不正当竞争法》颁布施行

(3)1993年10月31日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与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4)1993年2月22日制定了《中华人民共与国产品质量法》,2000年7月8日修正

3、国有经济参与关系

国有经济参与就是国家基于宏观经济调控得目得动用财政力量进行社会投资比例再分配得一系列活动

《企业国有资产法》

4、涉外经济管制关系

涉外经济管制法属于经济法得特别领域,其共性在于“涉外因素“。把它列为经济法体系之一就是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经济安全这一对矛盾范畴相互作用得必然结果

主要包括外商投资保护法,涉外金融法,对外贸易法与涉外税法.

5、市场监管关系

保证国家经济意图得正确贯彻与顺利实施需要国家对市场继续予以关注,并不断作出调整,确保市场对宏观调控要素

作出适当而又积极得反映,从而避免社会成本得无端浪费。这一过程就就是市场监管。

市场监管法应以金融监管法为重点,同时包括工商行政监管法,会计与审计监管法。

经济法得调整对象应以宏观调控关系为统率,以围观得市场秩序规制关系、国有经济参与关系以及对外经济管制关系为主体,以市场监管关系为保障,从而形成经济法得有机统一体.

经济法”一词最早见于1755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摩莱里《自然法典》

“经济法”得语词继受:1843年法国人德萨米得《公有法典》中提到,但与前面一样,仅就是一种与现实脱节得空想,只就是内容更为丰富.P、118

“经济法"得概念雏形:1865年蒲鲁东《工人阶级得政治能力》一书中,提及经济法,就是政治法与民法得补充与必然产物。已接近现代经济法得主张.P、119

经济法概念得诞生:1906年德国莱特《世界经济年鉴》中使用经济法,说明有关世界经济得各种法规概况.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与之后,经济法概念大量出现,并引起人们得研究

经济法产生得历史根源

1)社会根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社会就是经济法产生于发展得基本社会前提

A、私权绝对向私权限制得演变

B、契约自由向契约限制得演变

C、自由竞争向垄断得演变

2)?经济根源:

A、市场缺陷与市场失灵

a)市场缺陷:

概念:市场调节机制得局限性。

原因:

?市场障碍,即在市场上存在阻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得因素,使得有些领域,市场机制不能进入施展其作用。主要涉及得就是市场竞争秩序得问题。

市场得唯利性,就是指投资经营者所关注得就是经济利益,并往往重视眼前可实现得利益,有些经济领域它不愿意进入。主要涉及得就是投资周期长、风险大得行业,私人资本不愿进入得问题。

?市场调节得被动性与滞后性,就是指市场主体掌握得信息严重不足与滞后,不能适时调整经营决策,往往等到市场供求严重失调、产品大量积压后才能作出反映,导致社会财富得浪费.

b) 市场失灵:

概念:指市场缺陷在生产社会化后,显露出来并引发严重得后果。(指市场发挥作用得条件不具备或者不完全而造成得市场机制不能发挥作用得情形.)

?市场失灵得表现形式:市场得不完全,市场得不普遍,信息失灵,外部性问题,公共产品,存在经济周期。

?原因:

第一,由于生产社会化,经营者通过资本积累与集中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少数大企业具有雄厚经济实力并取得市场支配地位。

第二,产业革命后,科技与生产力得快速发展,经济部门、行业与产品不断更新,竞争激烈。所需投资规模大、周期长得行业,风险加大,私人资本不愿进入投资。

第三,生产社会化后,市场滞后所引发得产品积压与社会财富浪费,呈现量大与周期短得特色,社会经济危机严重影响资本主义社会得发展。

B、政府干预与政府失灵

a)?政府干预得形式:

首先,强势介入市场,规制市场竞争秩序.

其次,国有经济参与到高风险与高额投资领域。

最后,宏观调控社会经济,保持经济稳定发展.

b)政府失灵:

概念:指“国家之手”难以发挥作用,既包括政府干预不到位,也包括政府干预错位,还包括政法干预不起作用,就是政府局限性所造成得后果。

?政府失灵得原因:政府并非万能;政府存在不当运用权力得倾向与能力;政府需要干预成本;

既不能绝对坚持“私法优先”,也不能绝对坚持“公法优先",就需要社会公共利益本位得经济法。

3)?法律体系得演变

A、?民法得社会化:修正自由主义与个体权利本位得绝对化倾向;调整财产所有权绝对性、契约自由与过错责任制度。

B、经济法得产生:首先,民法社会化后,可以缓解些许矛盾,但其个人权利本位得价值取向,无法从根本上适应社会化得形势要求。其次,出现不同于民商法得经济法。

经济法历史考察得意义:

我们今天所说得经济法得发展就就是奠基于政府与市场得一系列矛盾运动之上得,这一社会经济发展得进程就就是经济法产生与发展得历史社会根源。对经济法得历史考察有助于我们更为客观与历史得把握经济法得本质并提出更为高远得前瞻平台,从而准确定义符合我们当今社会经济现实乃至于反映今后一段历史时期需要得经济法概念。

1)?经济法必须奠基于市场经济基础之上;

2)经济法须就是国家干预市场与市场干预国家得有机统一体;

3)?经济法得政府管理职能具有现代性,根据事实情况灵活转换.

二、经济法概念——现代经济法得概念

1、现代经济法含义:

经济法就是调整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现代民主政治国家及其政府为了修正市场缺陷、实现社会整体效益得可持续发展而履行各种现代经济管理职能时与各种市场主体发生得社会经济关系得法律规范得总称。

2、特征:

●经济法植根于民主政治与市场经济之上;

●经济法以社会整体长期利益为本位;

●经济法得功能就是修正市场缺陷;

●经济法律关系得一方主体就是国家及其政府;

●经济法律关系产生得法律事实就是国家管理市场

3、外延界定(法律规范得定义&部门法意义):

(1)概念:经济法就是以经济法律规范为核心或主体得规范性法律文件得有机总与。

(2)特点:

●经济法得制度内容,散见于不同得规范性法律文件中;

●同一规范性法律文件中,可能存在经济法与其她部门法共存得现象.

三、经济法主体及其行为

(一)国家经济管理关系

1、概念:所谓得经济法律关系就是指国家及其政府在管理经济过程中与各种市场主体发生得符合经济法律规范规定得权利义务关系。又称为国家管理经济法律关系。

2、特征(认定条件):

●经济法律关系须由经济法确认,这就是法律关系与普通社会关系得根本区别所在;

●经济法律关系最终表现为权利义务关系,但就国家这一方主体来讲往往表现为权力或权限;

●经济法律关系得一方主体恒定为国家,另一方为各式市场主体.

3、国家管理经济法律关系得构成(大题)

(1)经济法律关系主体:

指以自己得名义独立参加经济法律关系得当事人,就是经济法律关系权利得享有者与义务得承担者

?分类:

-管理者:国家(具有恒定性)

-被管理者:包括各种经济运行过程得参与者,统称为广义“市场主体”。包括:狭义得市场主体(各类企业及经济组织)与中介组织(行业自律组织与中介服务机构)

(2)经济法律关系内容

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在参加该法律关系时所享有得权利与承担得义务。

?管理主体:

-一方面,享有得权利体现为一种经济权力,即经济管理权;(授权)

-另一方面,政府得经济管理权就是受到法律限制得,因此政府得经济权力又表现为一种经济权限.(限权)?狭义市场主体(一般市场主体):

-一方面,对国家管理主体非法干预享有抗辩权;

-另一方面,当自己得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享有救济权。

?中介组织:

-一方面,作为准管理者时,享有经济权力与经济权限;

-另一方面,作为被管理者时,享有抗辩与寻求救济得权利

(3)经济法律关系得客体

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得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得对象.

●管理行为:国家及中介组织

●被管理行为:市场主体及中介组织

●抗辩、救济行为:市场主体及中介组织

指经济法律关系各主体得行为,包括国家得经济管理行为,一般市场主体得接受,配合管理行为与抗辩,救济行为以及中介组织得接受与配合管理行为,自律管理行为与抗辩,救济行为等.

(二)作为经济管理主体得国家(政府)及其行为

1、经济管理主体得特征:

A、?经济性与管理性相结合

●经济性:管理对象得经济性(管理对象,宏观层面就是国民经济得整体运行,中观层面就是市场运行与市场秩序,微观层

面就是市场主体得经营管理活动)

管理手段得经济性

●管理性:追求可持续发展得社会整体效益,遵循科学管理规则

B、统一性与分工性相结合

●统一性:组织,目标,权力规则,责任统一

●分工性:从层级来瞧,编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等职能一般由国务院实现,地方政府则承担与其管理权限相对应

得经济职能。就部门来瞧,全社会经济活动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得事务由财政部门来实现,对纳税人征收纳税款物得事务由税务机关实现.

2、管理主体得资格

由法律来规定,包括部门设置、经济职权、设立变更与撤销程序。

应遵循以下原则:职权法定;权限适当;权责对称

3、国家经济管理主体得分类

●从横向瞧,作为经济法管理主体得国家机关应包括行政机关与权力机关

●从纵向瞧,经济法管理主体应包括中央机关与地方机关

●从地方机关得级别上瞧,经济法管理主体应包括所有级别得地方机关

●从行政机关得内部来瞧,经济法管理主体应包括人民政府及其下属得经济管理职能机关与部门性管理机关

4、权利机关作为国家经济管理主体得原因

首先,从理论上讲,最高权力机关有权干预我国得任何一个国家可以进入干预得领域,我国宪法实际上已经赋予了权力机关广泛得经济领域管理权.

其次,当权力机关在实施制定国家发展规划等宏观调控职能时,其与政府与某些市场主体之间实际上也形成一定得调控法律关系,这一关系也应属经济法律关系之一。

5、管理主体得行为

宏观调控行为、微观规制行为、国有参与行为、涉外管制行为、市场监管行为

5、国家经济管理主体得双重身份

-公共管理者:作为政权主体,对所辖区域内得公共事务行使管理权;

-国有资产所有者:作为所有者主体,对国有资产与国有企业行使所有权。

?区别:

-管理领域不同.前者得管理范围及于政治、经济、社会等各领域,不受所有制得限制;后者只限于国有资产得运行贺占有国有资产得机关、企事业单位.

-管理目标不同。前者应当追求政治、经济、社会等多重目标,包括政权稳定、国家安全、宏观经济运行等;后者对经营性国有资产应当追求保值、增值目标,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应对拿过追求非营利性得使用效益目标。

-干预方式不同。前者以公权介入得方式干预市场,相对于市场交易者与竞争者而言属于局外人;后者利用其资产进入市场,以其市场参与行为进行干预,不仅就是干预者,还就是竞争得当事人

(三)中介组织及其行为

中介组织在中国由来已久。唐宋时期就出现了以行会为代表得中介组织,明清时代得到了进一步得发展,如山西得票号、商帮、安徽徽州帮、广东潮州帮、浙江宁波帮等都比较活跃.

概念:就是指在经济法实现机制中,独立于政府与市场主体,但又介于她们之间得辅助管理主体,为政府干预市场、市场影响政府起中介作用得主体.

2、双重性格

-对国家来说,中介组织既就是管理得对象,又就是国家管理市场主体得辅助力量与传导中介;

-对市场主体来说,中介组织在某种程度上既就是自己实现利益得助手,在某些领域又就是自己得管理者。

3、功能

●服务功能

-为政府管理市场服务;

-为市场主体得交易与竞争服务.

●干预功能

-干预市场主体得活动,包括行业协会等对成员得自律管理,国有资产投资机构可以通过对国有资产投资方向得选择来落实宏观政策与措施;

-干预政府管理活动,避免政府失灵。参与政府决策(听证会),反馈市场信息。

●协调功能

-协调市场主体间以及市场与政府间关系。

4、中介组织得分类

(1)中介自律组织

指在市场经济中,由同类市场主体所组成,承担成员自律管理职能,以实现自我约束、自我帮助为目得得中介组织.

-社会经济团体:证券业协会、商会等;

-其她自律组织: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消费者协会等。

特点:

(1)非营利性,或称利润得非分配性。

(2)民主性.

第一,成员得同类性,由同行业得市场主体组成;

第二,成员得平等性,组织成员得权利义务相同。

第三,加入与退出得自由性,但不排除违反法律、章程得主体被强制除名.

第四,决策得民主性,成员在民主协商得前提下,根据少数服从多数得原则决定。

(3)自律性:行业内部得自我监管,保护自己得利益

第一,自我约束,约束成员得行为,使之符合法律规定与社会其她方面得合理要求。

第二,自我规范,规范成员得业务活动,提高交易效率、规范交易秩序.

第三,自我管理,对团体事务与成员间得公共事务,进行自我管理,提高管理效果,促进团体及成员得发展。

第四,自我控制,将团体及其成员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合理得协调起来,自觉将团体及其成员利益得自我追求限制在社会许可得合理限度内。

(4)互益性

第一,成员间互益,成员在中介组织中得以相互促进各自得合理利益。

第二,团体性互益,使本团体得利益能在不同社会团体利益均衡发展得前提下,得以实现。

第三,与消费者互益,注重维护团体领域或行业得消费者利益.

(5)契约性:中介自律组织成立得基础,即为团体契约,对全体成员均由约束力得公约,一般以章程得形式体现。(2)中介服务机构

就是指在依法成立,并由专业人员组成得,经特许利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为受托人提供经济鉴证等有偿服务,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得机构或组织。包括:

-事务所:律师、会计师、审计师事务所。

-其她服务机构:评估机构、拍卖机构等。

5、中介组织得行为

(1)中介自律组织得行为

●自律管理行为

-就是指中介组织通过内部组织机制得运行,规范组织成员得行为,维持组织内部得良好秩序,并使其与整个社会得法律秩序相协调得行为。自律性就是中介自律组织存在得根本理由。

-权力来源:组织成员得团体契约

-实现方式:

-首先,中介自律组织本身不具有强制执行力,靠成员得自觉遵守实现。

-其次,对于违反管理得成员,主要通过资格限制、市场准入、取消专业资质、影响商誉、剥夺成员资格等方式对其制裁.

●授权管理行为

-就是指中介自律组织根据法律得授权或有权机关得依法决定,对组织成员与其她相关市场主体进行管理得行为.

-权力来源:法律法规得明确授权与有权机关依法作出得决定。

-实现方式: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团体利益代理行为

-就是指中介自律组织保障组织成员得集体利益,为组织成员谋求利益得行为。

-权力来源:组织成员得团体契约

-分类:

对内:内部利益协调行为、培育专业市场行为、团体内互助行为。

对外:促进对外交流行为、集体抵御不法侵害行为、反倾销诉讼发起行为等

●接受管理行为

-作为广义市场主体得中介自律组织,需要接受国家得管理,以保证其职能得行使能够达到国家法律设计得要求。

-中介自律组织得违法行为主要表现:

第一,中介自律组织从事营利性活动,违背其非营利性宗旨。

第二,中介自律组织通过行业统一价格得方式,以固定价格限制市场竞争。

(2)中介服务机构得行为

●中介服务监管行为

-就是指中介服务机构接受市场主体或者国家机关、中介自律组织得委托,对特定市场主体进行专业监管,从而履行其中介监管职能

-权力来源:中介服务机构所具备得专业职能,并且得到法律得确认.

-分类:会计监管、审计监管、法律监管

●接受管理行为

(四)其她市场主体及其行为

(1)作为经济被管理主体市场主体(狭义)

指与国家管理主体相对应得、除中介组织之外得其她市场主体。当这些市场主体与国家或中介组织之间发生了经济法上得权利与义务时,她就成为被管理主体意义上得市场主体。

(2)作为经济被管理主体得市场主体得行为(简答)

主要应集中在市场主体作为经济被管理主体时所应具有得法定行为

●接受管理行为

-市场主体必须以自己得行为对管理者得管理予以接受

-这一法定义务得强制性就是经济法能够正常发挥调整功能得基本保证,也就是管理者体现形式优越性得象征。

-市场主体得接受管理行为从行为方式上也可分为积极回应行为与消极接受行为。前者主动,后者被动。

●抗辩及救济行为

-尽管管理主体在经济法律关系中拥有自上而下得优位管理权,但就是这一管理权得实施必须就是严格爱依照法律规定来进行得,而一定限度得行政自由裁量权也必须控制在合法与合理得范围内。如果管理主体超出法定范围滥用其管理权,市场主体也同样拥有自下而上得抗辩权与寻求救济权,具体行为方式主要表现为复议请求行为、行政诉讼行为、申诉行为、控告行为等.

四、经济法得基本原则(论述,五项)

1、概念

经济法基本原则就是效力贯穿经济法立法、执法、司法始终得根本原则,就是对作为经济法主要调整对象得国家履行

现代经济管理职能所发生得经济关系得本质与规律以及立法者在经济领域所施行政策得集中反映,就是克服法律局限性得工具。

2、经济法基本原则得作用

-促进经济法律体系得完善与制度规范得协调一致;

-作为经济法主体得行为准则与司法机关得审判依据。

3、确定经济法基本原则得标准

-必须就是法学范畴得基本原则:资源优化配置原则即为经济学内容,平衡协调原则为社会学原则.

-必须就是经济法特有得原则

-必须就是经济法调整得所有社会关系所普遍适用。

-必须就是经济法基础理论领域得基本原则

(一)经济民主原则

经济民主原则得内涵,即为给予经济主体更多得经济自由与尽可能多得经济平等

经济自由:经济主体在市场机制有效运作得领域,自由参与、退出市场,享有不受国家行政权力随意干预得权利。而平等则就是追求得目标,某种程度上限制着自由。

1、体现:

-体现在宏观调控领域,市场规律发挥作用需要经济自由,市场主体在竞争性领域可以自由进出;同时,由于市场本身得缺陷,可能导致市场失灵,为体现平等,需要国家得宏观调控。

-在微观经济领域,市场需要自由得竞争,但就是过渡竞争,会给破坏公平,所以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进行规制。

-经济法领域首倡得保护弱者理念也秉承了经济民主得精髓。交易主体本身就是公平得,但为体现公平,保护弱者。

(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1、含义(经济效率与社会效率、市场公平与社会公平)

●效率,分为经济效率与社会效率

-经济效率指给定得投入获得最大得产出;社会效率指社会成员生活质量得提高

-社会效率既涵盖了经济效率得提高,又强调社会成员生活质量得改善,就是效率优先特指得效率

●公平,分市场公平与社会公平

-市场公平指同人同待遇;而社会公平就是承认个体差别,区别对待,以求最大限度接近平等要求

2、在经济法中得体现

-国家在宏观调控领域通过政府运用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手段在收入分配领域充分贯彻该原则

-在微观规制领域,反垄断法得归责原则由结构主义向行为主义得转变,深刻反映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得价值取向

?哈佛学派主张:只要经济主体行为破坏了竞争性得市场结构,就要受到政府反垄断立法得规制

?芝加哥学派波斯纳主张:反垄断政策目得应在于促进经济效率,在以效率为前提得反垄断政策下,竞争与规模经济得冲突得以缓解,不就是垄断结构而就是实质威胁与损害竞争得垄断行为才就是反垄断法得规

制对象

-国有企业得改革,关涉国计民生得大企业国有,主要体现公平;国有中小企业得民营化,重在效率

(三)可持续发展原则

最早提出: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世界自然保护大纲》

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我们共同得未来》得报告,给出普遍定义:既满足当代人得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得能力构成危害得发展。

该概念首先发端于环境法领域,其后为经济法领域吸纳。就是个整体概念,体现在各个部门法中。

1、特征:

以人为中心;跨世代发展;整体发展;综合发展;协调发展;反周期发展

2、体现

1994年我国制定了世界上首部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议程》:重心在于经济可持续发展,还包括经济稳步发展,而非破坏性、震荡性发展。

3、法律要求

1)可持续发展得重心在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强调在经济发展得过程中动态得维护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得承载能力相协

调;

2)可持续发展还包括经济稳步发展,而非破坏性、震荡性发展,即维护经济发展得安全也就是可持续发展得应有之义;

3)经济法就是市场经济中国家对市场失效领域行使经济管理职能之法,以促进经济整体协调、稳定、健康发展为任,国

家可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步对其负外部性进行规制得立法选择,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提高社会发展得质量。

4、可持续发展原则在经济立法中得要求

1)可持续发展对经济法中“人”得要求:经济人——社会人——生态人得转变

2)可持续发展对经济立法中政府得要求:夜警式政府——统管式政府——有限干预式政府转变

●政府目标:社会目标、生态目标应在经济目标之前,经济增长追求质而非量;

●政府决策科学;民主决策、专家决策与决策失误责任制

●政府廉政建设.

(四)经济公正原则

1、定义

不仅市场主体就是经济法法律关系得主体,代表国家行使行政管理权得各个政府职能部门同样也就是经济法得主体,其拥有经济法授予得权利,同时也应当受到经济法得约束

2、体现

-在政府与市场主体间,排除政府得任意行为,在现行法律体系内,严格依法行政,对行政行为指向得市场主体一视同仁。

-要求司法机关在履行裁判职能时,应当将实体法中得制度观念贯彻到审判结果中,体现经济审判得特殊性。(五)国家经济安全原则

1、定义:

国家经济安全在内涵上就是指一个国家经济战略利益得无风险或低风险得状态,主要表现为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主权没有受到严重损害,导致经济危机得风险处于可控状态

阐释:能够提升到国家经济安全层面来认识,并由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甚至采取强硬手段予以支持得,只能就是国家经济利益体系中得重大国家经济利益,即一国作为一个主权独立得经济体得最为根本得经济利益,它就是事关一个国家经济前途与命运得战略利益。

2、体现【论述】

-宏观调控领域,国家经济原则就是政府弥补市场缺陷,协调市场供给得基本立足点

-在市场规制法领域,外资并购须安全审查

-国有经济参与领域,“国退民进"就是基本原则,在涉及国家安全与国民经济命脉得领域与行业,依然占据控制地位。

-在涉外管制法领域,国家经济安全就是制度设计得立足点,限制禁止投资与进出口

通过对经济法五项基本原则得探讨,可以瞧出,经济民主原则就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得前置条件,可持续发展原则就是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得提高与深化,经济公正原则、国家经济安全原则又就是对经济民主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得根本保证。这一具有内在逻辑性、有机联系得原则系统,从根本上确立了经济法得独立地位,为经济法律体系内在得与谐统一奠定了基础,并且为经济法主体在法无明文规定情形下决定自己得行为模式提供了法律依据,保障着市场经济得顺利运行。

五、经济法得制定与实施

(一)经济法得制定

1、意义

经济法得制定又称为经济法得立法,就是指国家立法机关按照法定得程序与职权制定经济法律规范得活动。(立法机关包括可以制定行政法规得政府,制定包括修改与撤销)

2、经济法制定得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原则

-法制统一原则

-科学民主原则

科学性就就是要求在制定经济法时,经济活动得多样性与复杂性决定了这一决策活动得高难度

民主原则就是现代社会对法律得必然要求,法就是由人民得代表参与制定得,它必然要反映大多数人得意志,

体现与维护大多数人得利益。

?经济法应从实体内容上反应与记载人民得利益,规定人民参与管理与监督国民经济运行得权利,同时提供各种程序上得保障

?立法程序必须实现民主化

-学习外国经验与适应本国国情相结合原则

3、我国立法模式得缺陷

-行政机关立法过多、过滥;

-立法数量总数虽多,但一些重要领域法律严重滞后立法;

-立法质量较差,先进理念缺失。

部门立法过多,在部门利益得影响下,立法协调性较差。

(二)经济法得实施

1、定义

经济法得实施就是指经济法主体贯彻执行经济法律法规得活动,具体包括国家机关根据经济法律法规得授权,严格依照经济法律法规得有关规定管理社会经济活动以及市场主体遵守与执行经济法律法规从事各种经济活动得过程.

2、基本原则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经济奖励与经济惩罚相结合

-经济法主体在适用经济法规范上一律平等原则

3、经济法实施得特征

-经济法得实施主体就是政府而不就是法院;

-经济法得实施更侧重于积极得执法,而不就是消极得执法。

-政府得执法,在经济法实施中有着特殊得重要性。

4、经济执法得特点

-政府性得管理主体一般拥有准立法权与准司法权.

-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等因素,对经济执法存在较大得影响.

-经济法得制定与实施存在较大差距

5、经济司法得弱化

-经济法所要解决得基本问题就是市场失灵,主要通过政府部门得积极得执法活动来完成其目标.执法因素加强。

-经济法得很多领域,可诉性不强,从而影响到法院对相关案件得审理.

-政府行政权力膨胀,并基于效率得考虑,使得司法因素缩水。

(三)经济法责任(注意)

PS:注意P104经济法责任独立性得观点

1、定义

经济法责任就是指经济管理者或市场主体因违反经济法义务而产生得否定性法律后果,既包括经济管理者滥用权力得否定性后果,也包括市场主体不承担经济义务得否定性后果

2、经济法责任得特点(大题)

●经济法责任具有相互分离性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得责任分离

●经济法责任具有双重性

-本法责任与它法责任构成

●经济法责任具有鲜明得经济性与社会性

-管理经济过程中得责任,且以社会整体利益相关

●追究责任手段得综合性

-经济法手段与民事、行政、刑事责任得同时运用.

3、经济法责任得承担方式

(1)财产责任或经济责任(财产与其她经济利益方面得责任):

就是经济法义务违反人因其行为给国家、社会或特定得社会组织与个人造成财产与其她经济利益损害,而应当以属于自己得财产与其她经济利益给被损害人以补偿得承担责任得方式。

-如赔偿损失、惩罚性赔偿、行政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

(2)经济行为方面得责任:

就是经济法义务违反人以其经济行为受到某种限制作为代价承担责任得方式,其适用对象为国家管理经济中得被管理主体。

-如反垄断法规定,违法集中得,责令停止实施集中、限期处分股份或者资产、限期转让营业以及采取其她必要措施恢复到集中前得状态.证券法规定,终身禁止进入证券市场等。

(3)、经济信誉责任:

经济法义务违反人以其经济信誉受到损失为代价承担责任得方式,适用对象主要就是企业及其她生产经营者。

-如,信用减等、资格减等。

(4)经济管理行为责任:

违反经济法所规定得经济管理义务得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其经济管理行为受到某种限制为代价,承担责任得方式,适用对象为国家经济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如,政府经济失误赔偿、引咎辞职、改变或撤销政府在经济管理中得违法规定与行为等

?反垄断法规定:行政机关与法律、法规授权得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得组织滥用行政权力,实施排除、限制竞争行为得,由上级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得主管人员与其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向有关上级机关提出依法处理得建议。

4、经济法制裁

经济法制裁,就是依照经济法律法规得具体规定,由有权限得国家机关、司法机关与仲裁机构所采取得对违法行为追究法律责任得措施

1、经济法制裁得属性

(1)经济法制裁本质属性就是一种法律责任措施

(2)实施法律制裁得主体就是有权限得国家机关以及人民法院、仲裁机构。没有制裁权限得国家机关,不得实施制裁。(3)具体功能:财产惩罚功能;保障权益功能;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功能;恢复经济法制功能

2、经济法制裁得种类

-罚款

-没收财物

-勒令停业整顿

-撤销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

-行政处分

-权利主体承担得违法责任,赔偿等

-其她制裁

按制裁主体划分:

(1)经济行政制裁:国家有权机关依照经济法律法规得规定,采取行政决定、命令方式对经济违法行为所实施得制裁,既包括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得制裁,也包括物价、审计、计量、税务等国家经济管理部门得制裁

(2)经济司法制裁:就是人民法院依照经济法律法规得规定,采取经济审判方式对违约当事人所做得财产制裁

(3)经济仲裁制裁:就是指仲裁机构依照经济法律法规,采用经济仲裁方式对违约当事人所作得财产制裁。

(四)经济公益诉讼

1、经济法得可诉性问题

(1)概念

法得可诉性:法律规范所具有得,可由一定主体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等法定机构通过一定程序用以判断与解决争议得属性。

经济法得可诉性:对于经济法主体行为得不满,可否向法定机构倾诉,以使法益获得保障。

2、经济公益诉讼内涵

指依据国家法律规定,由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与自然人,根据法律法规得授权,对违反经济法规范、侵犯国家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得行为,向法院起诉,由法院追究违法者经济法责任得诉讼活动。

3、特征:

(1)经济公益诉讼属于客观诉讼,与个人利益无关。

(2)诉讼主体多元化。原告包括:任何个体、社会团体与国家机关

(3)诉讼规则特别化。起诉得前提不限于违法行为造成损害实际发生。

4、与其她诉讼得区别

●诉讼目得不同

-经济公益诉讼得目得就是为了确认市场经济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得合法行为、制裁违法行为,维护正常得经济秩序与社会整体利益。

●提起诉讼得主体不同

-经济公益诉讼得提起主体既有国家机构,也有社会组织与个人。

●诉讼审查内容不同

-经济公益诉讼审查政府经济管理行为或市场主体行为就是否违反经济法,就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以及承担何种不利后果。

●诉讼程序不同

-经济公益诉讼必须在穷尽其她救济程序后才能提起,国家对经济公益诉讼适当干预,同时在举证责任配置中原则上实行谁主张谁举证,但个别案件由被告举证

5、经济公益诉讼制度得构建

(1)制度依据

民诉法第55条: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得行为,法律规定得机关与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提起主体

●国家机关

-享有特定经济案件诉讼实施权得行政机关与反垄断执法机关或人民检察院。行政机关享有其主管范围内经济案件得起诉权,检察院则享有涉及公共利益案件得起诉权

●公民或组织

-经济公益诉讼得原告,既可以就是具体侵权行为得受害人,也可以就是无直接利害关系得一切公民或组织(3)基本形式

●代为诉讼

-采用第三人代为诉讼制度,新设社会保障第三人代为诉讼制度,授权公民与法人对侵犯社会保障基金得行为,作为代表社会公益第三人依法提起得公诉

●集团诉讼

-就是指一个或数个代表人,为了集团成员全体得共同得利益,代表全体集团成员提起得诉讼。法院对集团所作得判决,不仅对直接参加诉讼得集团具有约束力,而且对那些没有参加诉讼得主体,甚至对那些没有预料到损害发生得相关主体,也具有适用效力。

(4)受理案件范围

根据经济法得部门法类别或者经济违法行为所侵害得客体性质:

-审理垄断、限制性商业竞争案件得公益诉讼

-审理涉及规制市场主体案件得公益诉讼

-审理涉及国家宏观调控案件得公益诉讼

-审理涉及税务案件得公益诉讼

-审理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案件得公益诉讼

-审理涉及社会金融案件得公益诉讼

-审理涉及社会保障案件得公益诉讼

-审理涉及劳动管理案件得公益诉讼

(5)特殊规定

-一审法院应为作出违法行为得主体所在地得中级法院

六、宏观调控法律制度—-概述

1、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就是指国家从经济运行得全局出发,运用各种宏观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总体得供求关系进行调节与控制。

-主体就是政府,中介不能成为宏观调控主体

-基本目标就是总供给与总需求得均衡发展

-手段就是综合性(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等),以间接手段为主

-具有公共物品得属性

-宏观调控具有严格与程序性

总体供求关系,指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关系

社会总供给,就是指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提供给社会得全部商品与劳务关系。、

社会总需求,就是指全社会生产需求与消费需求得总与。而要保持上述平衡,就就是指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

2、宏观调控法:

指调整国家在宏观调控过程中与其她社会组织所发生得经济关系得法律规范得总称

3、宏观调控关系:

指国家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进行规划、调节与控制过程中发生得与受控主体之间得权利义务关系以及宏观调控主体之间得平衡协调关系,它涉及国民经济整体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与国家根本得长远利益。

4、宏观调控关系得特点

(1)宏观调控就是国家干预经济得一种有效手段,主体就是国家

(2)宏观调控涉及到得就是经济运行过程中得宏观层面,以总量平衡为调控得主要目标,而非市场主体得经济活动。(3)以间接手段为主要得调控方式,必须借助市场机制,包括计划、税收与金融等手段,作用得发挥就是通过市场中介引导市场主体,使市场主体得微观经济活动同宏观经济目标相互衔接。

(4)以经济利益为实现调控目得得主要手段,亦即经济性手段,以刺激市场主体,而行政与法律手段,前者太过刚性,后者则太过繁琐。

(5)具有公共物品得属性。稳定得宏观经济环境,就是各国政府应该向社会提供得最重要得公共物品。

(6)宏观调控具有严格得程序性,必须在严格得规制下运行。

5、宏观调控法得功能、作用、部门法定位

(1)功能:

-弥补市场缺陷,引导市场主体行为;

-规制政府宏观调控权使其合法使用;

-保障各方主体得合法权益。

(2)作用:

-巩固经济体制改革得成果;

-为制度创新提供法律依据;

-保障政府调控依法进行;

-促进宏观调控与国际接轨。

(3)定位:

除了规定市场主体配合国家宏观调控应如何作为,还规定政府调控得权限、范围、程序、措施以及责任,目得就是为政府干预立章建制,实现政府干预法制化。已成为国家管理经济得主要法律手段,经济法之下得子部门法。

6、宏观调控法产生得理论基础

●市场失灵理论

-人们鉴于对市场调节机制所存在缺陷得认识而提出来得

●国家干预理论

●政府失灵理论

-指政府运用经济政策调节社会产品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所出现得调控失败与官僚主义导致经济运行得低效、失衡及其解决方案得理论

●国家适度干预理论

7、宏观调控法得结构体系

●计划调控法

-就是宏观调控得中心环节,可称之为“龙头法”

●财政调控法

●税收调控法

●金融调控法

-货币调控得信达资金得调控就是国家调控经济得极为重要得手段,调整货币发行与资金流通中形成得金融调控关系,就是宏观调控法得重要内容

●产业政策调控法

●投资调控法

-固定资产投资膨胀,就是造成国民收入超分配得重要原因

●对外经济调控法

-国家主要运用汇率、税收与信贷等经济手段调节对外经济活动

七、市场秩序规制法原理

1、市场秩序:

市场参与者按照特定得市场交易规则安排行为而产生得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关系得协调状态

2、市场经济:

就是强调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得一种经济体制.

3、市场秩序规制法:

就是国家从社会经济得整体出发,为了维护市场机制得作用,对影响市场秩序,偏离市场经济基本原则得行为进行规制得法律规范总称

广义:国家为了市场经济得稳定发展与市场资源得有效利用所采取得一切规制手段都可理解为市场秩序规制法狭义:一般理解,即为规制市场交易秩序与市场竞争秩序得各项法律制度得总称,以市场竞争秩序为主要内容。4、市场秩序规制法得调整对象

调整国家对影响市场秩序得市场主体行为进行规制过程中所形成得一些列社会关系得法律规范得总称。

●对特殊市场主体行为得规制

-对特殊交易主体得规制

-对特殊交易方式得规制

-对市场体系得规制

●对市场竞争行为得规制

-对垄断行为得规制

-对不正当竞争行为得规制

-对倾销与补贴行为得规制

●对消费者合法权益得保护

5、市场秩序规制法得特征

●法律调整社会关系得综合性

●法律关系主体得多样性

-影响市场秩序主体主要包括经营者、政府机关与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

-受市场竞争秩序影响得主要有广大消费者

●法律关系客体得唯一性

-唯一宗旨就是维护市场秩序

●主体权利义务得不对等性

●法律责任得独特性

-在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之外发展处特有得责任承担方式,如惩罚性赔偿、产品召回、企业分析等,而且

司法手段与行政手段并举

6、市场规制法得基本原则(大题)

●维护经济民主原则

-经济民主就是指社会经济运行过程应该反映全体市场主体得意愿,而不就是由少数人控制与决定该过程得经济制度

-具体表现就是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对资源、信息等享有相同与平等得机会与权利,国家应当通过法律政策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为市场创造一个进入市场机会均等、交易商品决策自主与市场竞争公正公平得经济环境●保障实质公平原则

-主要体现在对具备某些特殊条件与能力得某些行为进行限制,对可能遭受经济特权侵害得主题进行倾斜保护

●社会整体效率优先原则

-指通过众多竞争法规范体现出来得在社会整体效率与其她法律目标发生冲突时,优先考虑社会整体利益与效率得基本准则

●倾斜保护弱者原则P374

八、国有经济参与法得一般原理

1、国有经济参与法调整对象得独立性p504,瞧观点三

-国有经济参与法调整得就是国家以国有次产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过程所发生得这一社会关系

-国有经济参与发就是经济法体系中不可或缺得独立组成部分就是经济法体系中一个独立得子部门法。这主要根源于国有经济参与法调整对象在经济法体系中得独立性。

2、国有资本得概念

国有资本就是按照一定经济基础得要求,通过不同途径参与资本运动得国有资产。

3、国有资本与国有经济

国有资本与国有经济就是两个及密切联系又有区别得概念。国家对企业投资形成国有资本,国有经济得运行表现为国有资本得运作,或者说通过国有资本得运作来实现国有经济。作为国有经济基础得国有资本,不就是泛指国家所有并有国家行使所有权得财产,而有其特指得内涵。与国有经济相联系得国有资本就是指国家出资、占有,作为生产要素用于生产经营,并在经营中获得收益以及相应权益得资产。因此,与国有经济相联系得国有资本不包括政府机关及非经营性事业单位得国有资产,也不包括国家所有得未开发得自然资源,而就是专指国有得生产经营性资产。

4、国有资本与国有企业

作为国有资本得主要载体与国有经济主要组织形式得国有企业,则就是国有经济得微观经济组织,就是国有经济得主要实现形式.

九、市场监管法得一般原理

1、市场监管

●就是指市场监管主体对市场活动主体及其行为进行限制、约束等直接干预活动得总与。

●主体就是有权实施监管得机关、机构、团体,其中以政府机关为主。

-政府机关包括:综合性监管机关(如审计机关)与各具体市场得专门监管机关(如金融监管机关),其监管权由国家立法直接授予

-政府机关附属得一些机构,因政府机关依法授权而有权监管市场(如中国证监会)

-非官方得社会团体(多为同业公会)与民间机构(如交易所),就是一线监管.

●对象就是市场活动得参与者及其市场行为.主要分三类:

-提供交易产品或服务得经营者(各类企业及其分支机构、个体农户等)

-产品或服务得接受者(购买人、存款人、担保人等)

-各类市场得投资人(包括机构与个人)

市场监管主要针对经营者与投资人

●目标就是控制市场风险、保障市场安全

●方法就是对市场运行全过程得制约

2、市场监管与宏观调控得区别

(1)主体不同:前者除政府外还有其她机构;后者仅为政府主体。

(2)干预得范围不同:前者针对得就是市场安全,控制市场风险;后者追求得就是经济总量平衡。

(3)方式方法不同:前者较为单一,为约束与限制;前者则采取多种方法,包括直接与间接。

3、市场规制与市场监管得不同

(1)基本目标不同:前者追求得就是市场秩序;后者追求得就是市场安全。

(2)干预时间不同:前者一般为事后规制;后者则就是对市场运行全过程规制,包括事前、事后与事中。

(3)干预对象与范围不同:前者仅针对经营者得竞争行为;后者则涉及经营者得各类行为,还包括投资者得行为。(4)干预得主体不同:前者仅为政府主体;后者除政府外还有其她机构。

Ps:对监管者得监管

4、市场监管得意义

(1)维护市场运行得安全与稳定。

(2)保护市场主体得合法权益。

(3)促进市场得开放与发展。

5、市场监管法:调整在市场运行过程中,监管主体对市场活动主体及其行为进行制约所产生得经济关系得法律规范得总称.就是经济法得重要组成部分。

6、市场监管法得原则

●公正监管原则

-市场公开;环境公平;管理公正

●审慎监管原则

-市场得安全性方面得要求

●有效监管原则

-监管合法,在防范风险得基础上促进市场得发展。

●协调监管原则

-各监管主体必须协调配合;国际合作监管。

7、市场监管法得基本内容

●市场监管体制

-指由立法所确定得、为实现监管目标而对市场主体及其行为实施制约得组织体系与作用机制得总与

●市场准入与禁入

●市场运行风险控制

●危机处理与市场退出

●对交易场所得监管

●对中介机构得监管

●对监管者得监管

8、监管方式

●信息披露

信息披露就是市场监管得首要方式,也就是现代化市场交易公开化、透明度得要求

●“柔性“监管措施

指不带有强制性、但对被监管者业务开展或信誉有重大影响得监管措施,常见得有公开谴责、持续信用监管与“冷漠对待“等。

-“冷淡对待“即对多次违规得被监管者,监管机构将对其所出具得文件采取冷淡处理得办法。

政府与市场得关系

经济民主原则与国企改革

政府行为得边界:政府跟市场得关系

市场规制法:为什么要有竞争与有序竞争,要用到基本原则

中介自律组织得行为与中介组织监管得行为

2015年版(余劲松主编著)国际经济法概论(学习笔记)

第一章国际经济法概述 第一节国际经济法的概念与特征 前言 1、国际经济法是随着国际经济法交往的发展而形成的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 2、不同的观点: ①认为国际经济法是国际公法的分支:所调整的仅是国家之间、国际组织间及国家与国际组之间的关系 ②认为国际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综合性的法律部门:是调整从事跨国经济交往的自然人与法人、国家及国际组织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 3、我们认为: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国际组织、不同国家的法人与自然人间经济关系的国际法规范和国内法规范的总称。简言之:是调整国际(或跨国)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一个独立的、综合的、新兴的法律部门。 一、国际经济法的对象 1、法的对象:指其调整的特定的社会关系,是划分法的部门的重要依据 2、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 3、国际经济关系分为:狭义的(仅指国家、国际组织间的经济关系)和广义的(包括狭义,也包括不同国家的自然人与法人间、自然人和法人与他国或国际组织的经济关系) 4、国际经济法调整的是广义的国际经济关系的理由: ①从国经际经关系来看,自然人和法人始终是国际经济关系的主体 ②从当代的客观实际来看,不同国家的自然人和法人从事的跨国经济交往,愈加占有重要地位 ③国际经济关系是个统一体,自然人与法人、国家和国际组织间的国际经济关系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性 二、国际经济法的范围 1、概念:指国际经济法应包括哪些基本法律规范,也即其外延问题 2、调整国际经济关第的法律层次: ①调整私人国际经济交往的民商法规范:合同法 ②国家政府管理对外经济交往的法律规范:关税法、进出口管制法、反倾销法、税法 ③调整国家间经济关系的国际法规范:多边条约、双边条约、国际惯例 3、国际经济法之所以包含多种法律规范,主要是其主体及法律关系的特殊性决定 4、国际经济关系的统一性及其特殊性也决定了调整它的法律规范的多重性和复杂性 5、意义:将共则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国际法规范和国内法规范归为一类,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顺应了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国际经济法的特征 1、国际经济法的主体:国家、国际组织、不同国家的自然人、法人 2、调整对象: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不同国家私人以及国家与他国国民间的经济关系与其他国际法规范的不同: 国际公法:国际公法主要调整国家间政治、外交、军事以及经济诸方面的关系,历来以调整非经济性质的国际关系为主 国际私法:国际私法调整涉外民事法律关系 国内经济法:调整国内经济组织、自然人间进行经济活动(包括涉外经济活动)所产生

经济法总论考试大题汇总

经济法总论考试大题汇总 By 水草君名词解释 1.市场支配地位 2.产品质量责任 3.国有资产 4.消费者 5.市场监管 6.国有企业 7.税收法定原则 8.产品 9.相关市场 10.社会本位(2 11.串通招投标 12.缺陷产品 13.财政 简述 1.经济法的社会本位(2 2.简述商业贿赂与有奖销售的区别(2 3.商品混同或仿冒行为 4.新消法中惩罚性赔偿责任

5.缺陷产品责任 6.货币政策工具(2 7.反不正当竞争中虚假宣传 8.预算法第一条变化的意义 9.经济法产生的法律根源 10.产品召回和三包的区别(5 11.垄断协议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区别 12.央行职能(2 13.税种分类 14.税法构成要素 15.低于成本价销售商品的免责条件 16.经济法和商法的区别 17.产品质量管理制度 18.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 19.生产者产品质量义务 20.价格法中三种定价方式 21.消费者权利的性质 22.经济法政策性 23.生产者产品质量义务 24.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25.“联通”在的经济法中地位 26.政策性银行概念及特征

案例 1.消费者权益(4 2.行政干预 3.有奖销售 4.农产品 5.销售合同 6.阴阳合同 7.房地产(2 8.市场竞争 9.游客 10.航空公司(2 11.广告 12.交通(3 13.反垄断 论述 1.公益诉讼与经济法责任的关系(2 2.社会本位理念在经济法中的体现 3.调整消费关系的经济法理念 4.消费者保护法倾斜配置权力的义务的正当性 5.政府在市场中的法律地位

6.国家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7.反垄断为例,经济法实施的特殊性 8.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9.手机实名制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10.产品质量法中物的特征

第一章 经济法总论习题

第一章经济法总论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型共11题,每小题1分,共11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 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经济法是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 B.经济法是市场经济进入垄断阶段以后产生的 C.经济法为中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D.与经济有关的法都是经济法 A B C D 【正确答案】D 【知识点】经济法的产生 【答案解析】 选项D:经济法是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与经济有关的法在古代社会就有,所以不能认为与经济有关的法就是经济法。 2. 下列各项中,属于宏观调控法的是()。 A.反垄断法 B.反不正当竞争法 试题中心 >> 中级经济法(2011) >> 课后作业试题中心首页 我做过的试卷 我做错的题 中级经济法(2011) 第一章经济法总论课后作业 时间:0.0 分钟总分:48 分字体大中小打印试卷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型共11题,每小题1分,共11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 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经济法是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 B.经济法是市场经济进入垄断阶段以后产生的 C.经济法为中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D.与经济有关的法都是经济法

A B C D 【正确答案】D 【知识点】经济法的产生 【答案解析】 选项D:经济法是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与经济有关的法在古代社会就有,所以不能认为与经济有关的法就是经济法。 2. 下列各项中,属于宏观调控法的是()。 A.反垄断法 B.反不正当竞争法 C.金融法 D.消费者保护法 A B C D 【正确答案】C 【知识点】经济法的体系 【答案解析】 宏观调控法包括三个部门法,即财税调控法、金融调控法和计划调控法,分别简称财税法、金融法和计划法。 3. 下列法的形式中,属于国家根本大法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A B C D 【正确答案】C 【知识点】经济法的渊源 【答案解析】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经济法的最重要渊源。 4. 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法规制定主体的是()。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B.国务院 C.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 D.国务院的各部、委、行、署以及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

经济法总论习题

第三篇经济法总论习题 第十章市场规制法原理 名词解释题:市场规则体系 答:(一)市场主体规制法(对市场主体的规制主要是对市场主体资格的确认与监督,包括对市场主体从进入市场到退出市场的资格规制。这部分内容主要包含于我国的公司法、企业法以及工商登记等规范性文件之中。)(二)市场客体规制法(市场客体规制法主要有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药品规制法、烟草专卖法、建筑法等规制法律制度。)(三)市场交易行为规制法(市场交易行为规制法是市场规制法中内容最为丰富、涉及面最广、执法难度最大的部分。具体包括:计量法、价格法、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及消费者保护法等等规制法律制度。)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对市场进行规制的根源是( D )。 A政府失灵B垄断 C不正当竞争D市场失灵 (二)多项选择题 市场规制法是经济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法的“一体两翼”,经济法的一体两翼指的是(A、B、C )。 A经济法主体B市场规制法 C宏观调控法D企业公司法 下列哪些法律制度应该列入市场规制法中?( C、D ) A市场主体资格的确认和管理 B国有资产经营规制法 C市场竞争法 D产品质量法 市场的概念有很多种,但是通常的含义有三种,下面哪些是市场的通常含义?(A、B、C )A市场是指聚集买卖双方以交换商品和劳务的实际场所 B市场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即参与交易活动的所有买者和卖者之间的交换关系 C市场就是指某项产品或劳务的现实的或潜在的购买者的集合 D市场是一切生产、交换和分配关系的总和 市场规制法的体系组成部分包括(A、B、C、D )。 A市场竞争法 B产品质量法 C价格法和计量法、标准化法 D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广告法 市场规制法具有以下哪些特征?(A、B ) A以社会整体利益为本位 B公法与私法相互融合 C属于公法 D属于私法

经济法笔记.docx

经济法 经济法(第三版)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4版 潘静成、刘文华 经济法总论 史际春、邓峰 黄皮的 绪言 一、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地位 (一)研究对象(不考) 经济法学是研究经济法现象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经济法与社会经济、法、法的其他部门等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经济法的内容及其实现等的一门法学学科。 (二)经济法学的学科地位 经济法学是我国法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为法学的十四门二级学科之一。 二、经济法学的历史发展和研究现状 (一)国外经济法学的情况 1、产生 法国蒲鲁东《论工人阶级的政治能力》(1865)——最早提出经济法学说的人 经济法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德国。 《世界经济年鉴》(1906年),“经济的法”——现代经济法的概念和学科出自于此(突破传统公私法概念) 2、传播及研究现状 日本 孙田秀春《劳动法总论》 苏俄 欧洲大陆 英美法系国家 (二)我国经济法学的情况 港、澳、台 (研究较少) 大陆 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时期) 1979——1992 旧经济法诸论时期(观点繁杂,学派林立) 1993——现在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经济法学(主流流派) 三、经济法学的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自己看教材) 第一编 经济法总论 第一章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国外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一)西方国家经济法的历史 1、经济法产生以前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1)古代法对于经济关系的调整 诸法一体——凡由国家制定或确认的法律规范都结合在一起,没有部门划分,也就没有经济法以及其他法律部门类(所以在古代,谈不上从法律部门意义上理解的经济法和经济法规) 经济法→法律部门的名称 经济立法→当名词使用,泛指调整经济关系的各种规范性文件,等于经济法规;当动词使用,指有关经济的立法活动 经济法规→广义:指国家制定的各种有关经济的规范性文件;狭义: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和地 方权力机关颁行的规范性文件 区 分 概 念

经济法总论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二)

模考吧网提供最优质的模拟试题,最全的历年真题,最精准的预测押题! 经济法总论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二) 一、单选题(本大题15小题.每题1.0分,共15.0分。请从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合伙人对合伙企业有关事项作出决议,应当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的表决办法办理。如果合伙协议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下列各项中,其表决办法符合《合伙企业法》规定的表决办法是( )。 A 实行合伙人一人一票 B 实行合伙人一人一票并经全体合伙人过半数通过 C 实行合伙人一人一票并经全体合伙人2/3以上通过 D 实行合伙人一人一票并经全体合伙人一致通过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考核合伙企业表决的规定。根据规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有关事项作出决议,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的表决办法办理。合伙协议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实行合伙人一人一票并经全体合伙人过半数通过的表决办法。 第2题 个人独资企业解散后,原投资人对个人独资企业存续期间的债务( )。 A 不再承担责任 B 当其个人财产不足清偿时,以家庭其他成员财产承担责任 C 仍应承担责任,但债权人在2年内未向债务人提出偿债请求的,该责任消灭 D 仍应承担责任,但债权人在5年内未向债务人提出偿债请求的,该责任消灭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模考吧网提供最优质的模拟试题,最全的历年真题,最精准的预测押题! [解析] 本题考核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的持续偿债责任。个人独资企业解散后,原投资人对个人独资企业存续期间的债务仍应承担偿还责任,但债权人在5年内未向债务人提出偿债请求的,该责任消灭。 第3题 自然人张某欲投资设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根据《公司法》规定,其注册资本最低为( )。 A 10万元 B 5万元 C 3万元 D 15万元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考核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根据《公司法》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万元。 第4题 股份有限公司的权力机构是( )。 A 股东会 B 股东大会 C 董事会 D 监事会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答案解析】 [解析] 本题考核股份有限公司的权力机构。有限责任公司的权力机构是股东会,股份有限公司的权力机构是股东大会。 第5题 根据公司法律制度的规定,公司合并时,应当依法通知债权人并在报纸上公告。下列有关公司通知债权人及公告的表述中,符合规定的是( )。

经济法基础重点归纳

经济法基础 第一章总论 法律关系 法律事实:法律事件(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法律行为 法的形式 判决书: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不能作为法的形式 法的分类 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成文法、不成文法 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根本法、普通法 法的内容:实体法、程序法 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一般法和特别法 主体、调整对象和形式:国际法、国内法 法的运用目的:公法、私法 仲裁(书面形式订立)行政复议:书面订立、口头形式 仲裁原则:自愿原则、独立仲裁原则、一裁终局原则(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原则) 仲裁委员会:主任1人,副主任2-4人、委员7-11人,法律、经济贸易专家不得少于2/3 仲裁协议:书面形式订立(口头协议无效) 仲裁庭:1名仲裁员或3名仲裁员组成,3名组成的设首席仲裁员 仲裁开庭进行,一般不公开进行

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 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民事诉讼 民事诉讼范围:民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合同纠纷、房产纠纷、侵害名誉权纠纷);经济法、劳动法(破产、劳动合同纠纷);选民资格、宣告失踪死亡;债务;宣告票据和有关事项无效的案件 审判制度:合议制度、回避制度(证人不需回避)、公开审判制度、两审终审制度 合议庭成员:3人以上的单数 除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案件外,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裁定的,有权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由上一级法院进行第二审 合同纠纷: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保险合同纠纷:被告住所地或保险标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票据纠纷:票据支付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侵权行为:侵权行为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铁路、公路、水上和航空事故请求损害赔偿的:事故发生地或到达地、最先降落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不动产纠纷:不动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港口作业纠纷:港口所在地法院管辖 继承遗产纠纷: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主要遗产所在地法院管辖 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害时(超过20年的不予保护) 诉讼时效:普通(知道或应知道):2年

最新经济法总论笔记

经济法复习笔记 --经济法总论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关联耦合说)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过民主法治途径促进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相互配合而共同作用于社会经济生活。 经济法部门是能够反映市场机制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关联耦合客观要求的,以促进和稳定二者耦合为目标,以调整市场规制关系和宏观调控关系为主要任务的法律形式。 中国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可以确定为:在社会生产与再生产领域发生的市场规制关系和宏观调控关系。(二者都是具有社会性和管理性特征的经济关系) ●市场规制关系 市场规制就是国家通过制定行为规范引导、调节、控制、监督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和规范、约束市场监管主体的管理行为,从而保护消费主体利益的一系列行为。 国家在规制市场主体和市场监管主体的行为过程中所发生的生产经营规制关系、市场竞争关系、市场监管关系等,就是我国经济法调整的市场规制关系。 ●宏观调控关系 宏观调控关系是国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运行进行规划、调节和控制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它涉及现实社会中的国民经济整体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根本与长远利益。 ●我国经济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共同特点:经济性、社会性、管理性。这是它 们之所以成为我国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客观根据。 ●经济法的本质特征: 经济性、社会本位性、国家适度干预性、综合性、公法私法的兼容性 ●经济法体系:一体两翼 确认经济法主体法律地位及资格取得的主体法、调整市场规制关系的市场规制法、调整宏观调控关系的宏观调控法 ●经济法的价值:实质正义、社会效益、经济自由和经济秩序的和谐 ●经济法的理念:以人为本、平衡协调、社会责任本位 1、以人为本(核心要素):以人为本属于经济法具有的内在价值;经济法尊重人权特 别是基本人权、贯彻经济民主和管理经济手段的人性化和弹性化。 2、平衡协调(标志性要素):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法律的目的是平衡 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实现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的结合。

第一章 经济法总论

第一章经济法总论 同步系统训练(多选题) 【例题·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宏观调控行为的有()。 A.财税调控行为 B.市场规制行为 C.金融调控行为 D.计划调控行为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调制行为的分类。调制行为从领域来看,可以分为宏观调控行为和市场规制行为。宏观调控行为可以分为财税调控行为、金融调控行为、计划调控行为等。 【例题·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市场规制行为中一般市场规制行为的有()。 A.不公平竞争的规制行为 B.金融市场规制行为 C.电信市场规制行为 D.不正当竞争的规制行为 『正确答案』A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调制行为的分类。市场规制行为中的一般市场规制行为包括不公平竞争的规制行为和不正当竞争的规制行为。B选项和C选项属于特殊市场规制行为。 【例题·多选题】国家调整银行贷款利率的行为,属于()。 A.单方行为 B.非单方行为 C.调制行为 D.市场主体的对策行为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经济法行为的分类。国家调整利率的行为是单方行为,也是典型的调制行为。

【例题·多选题】经济法主体的职权是针对()而言的。 A.调控主体 B.受调控主体 C.规制主体 D.受规制主体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经济法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的界定。经济法主体的职权,是经济法主体中调控主体和规制主体依经济法所享有的调控或规制的权力,是必须依法行使且不可放弃的。 【例题·多选题】依据法律门类的标准,根据经济法主体违反的经济法的法律部门的不同,可以将经济法责任分为()。 A.调控主体和规制主体的法律责任 B.违反宏观调控法的责任 C.违反市场规制法的责任 D.接受调控和规制的主体的法律责任 『正确答案』B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经济法责任的分类。依据法律门类的标准,根据经济法主体违反的经济法的法律部门的不同,可以将经济法责任分为两类:违反宏观调控法的责任和违反市场规制法的责任。本题选项A、D是按照违法主体的不同进行的分类。 【例题·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赔偿性责任的有()。 A.民法上的损害赔偿责任 B.税法上的滞纳金 C.刑法上的有期徒刑 D.会计法上的罚款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律责任的具体类型。C选项属于自由罚,D选项属于财产罚,两者都是惩罚性责任。

《经济法概论》笔记.doc

《经济法概论》笔记 第一编 第一章经济法的概念和地位 1、“经济法”这个概念,是法国空想共产主义者摩莱里在1755年的《自然法典》中首先提出来的。进入20世纪以来,德国学者首先使用了这一概念。 2、深入研究并准确了解经济法的概念的重要性:(1)健全我国经济法制的需要。(2)发展经济法科学和搞好经济法教学的需要。 3、研究经济法调整对象问题的基本出发点:根据改革开放的需要,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根据发展生产力的需要,来确定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4、经济关系:是通过物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简称物质关系或物质利益关系。 5、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特定的经济关系,不是一切经济关系,更不是经济关系以外的其他社会关系。 6、经济运行需要国家协调是因为:(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所以,经济运行需要国家协调。(2)体现了国家经济管理的职能,体现了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体现了“国家之手”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3)市场经济情况下,虽然市场对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作用,但它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滞后性和一定的盲目性,决定了国家协调经济运行的必要性。(4)实践证明,只有既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又进行必要的国家协调,才能保证国民经济高效正常运行。 7、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1)企业组织管理关系;(在企业的设立,变更,终止和企业的内部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简称企业组织管理关系)(2)市场管理关系;(3)宏观调控关系;(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4)社会经济保障关系;(在对作为劳动力资源的劳动者实行社会保障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简称为社会经济保障关系) 8、经济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经济法属于法的范畴;(2)经济法属于国内法体系;(3)经济法不同于国内法体系的其他法的部门。 9、经济法的地位:经济法在法的体系中的地位,是指在整个法的体系中,经济法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其重要性如何。/ 法的体系:是由多层次的,门类齐全的法的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10、为什么说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的部门:(1)凡调整特定社会关系的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就组成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每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必有自己特定的调整对象;没有特定的调整对象,就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2)经济法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决定于经济法是否具有特定的调整对象。第一,经济法只调整在国家协调本过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第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同其他法的部门是可以分开的,有自己的特征的。 11、经济法的巨大作用表现在:(1)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引导、推进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3)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4)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经济法总论解析

本章特点是用词比较专业,法律概念较多,有些说法比较抽象,理解有一定难度。 考情分析 【大纲基本要求】 (一)掌握经济法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经济法主体的法律责任 (二)熟悉经济法的渊源、经济法主体的界定和分类 (三)了解经济法主体的行为 重点与难点讲解 第一节经济法概述 一、经济法的产生 1.经济法是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一般认为,现代意义的经济法是在市场经济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到垄断阶段以后才产生的。美国1890年通过的规范托拉斯行为的《谢尔曼法》、德国1896年通过的规范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反不正当竞争法》。 2.任何国家,只要是搞现代市场经济,就离不开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就需要有相关的经济法规范。

3.在我国,经济法的真正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目前,经济法已经成为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重要的法律部门。 二、经济法的概念 经济法,是指调整在现代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的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简单地说,经济法就是调整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所谓宏观调控,通常是指对宏观的经济运行的调节和控制。 2.所谓市场规制,通常是指对微观的市场行为的规范和制约。 【例题·多选题】经济法是指调整在现代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的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 B.经济法规范各个领域中的各种经济行为 C.宏观调控通常是指对宏观的经济运行的调节和控制 D.市场规制通常是指对微观的市场行为的规范和制约 三、经济法的体系 经济法的体系,通常是指各类经济法规范所构成的和谐统一的整体。经济法体系包括两大部分,即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 1.宏观调控法包括三个部门法,即财税调控法、金融调控法和计划调控法,分别简称财税法、金融法和计划法。 2.市场规制法也包括三个部门法,即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消费者保护法。 上述对经济法体系中的各个部门法的描述,可以大略概括为“财金计划调控法,两反一保规制法”。这是经济法体系的基本构成。 【考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市场规制法的部门法是()。(2010年考题) A.反垄断法 B.预算法 C.反不正当竞争法 D.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例题·多选题】财税法包括财政法与税法两个具体的部门法,其中,税法包括()。 A.税收征纳程序法 B.政府采购法 C.税收征纳实体法 D.转移支付法 四、经济法的渊源

经济法(第一章 经济法总论)范文

第一章经济法总论 本章考情分析 2010年教材对本章内容进行了100%的调整。在2010年的考试中,本章的考试分值估计在5分左右,题型主要为客观题。 第一节经济法概述 一、经济法的体系(★★★)(P2-3) 1、经济法是调整宏观调控关系(宏观)和市场规制关系(微观)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主要调整两类社会关系,即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因此,经济法的体系包括两大部分,即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也称市场监管法)。 2、财税调控法、金融调控法、计划调控法,构成了宏观调控法的三大类别。 【解释】财税法包括财政法和税法两个具体的部门法。其中,财政法包括财政体制法和财政收支法,具体包括预算法、国债法、政府采购法、转移支付法等;税法包括税收体制法与税收征纳法。 3、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保护法,构成了市场规制法的三大类别。银行、证券、保险、能源等领域的监管法律规范,也属于市场规制法。 【解释】经济法体系的基本构成,可以大略概括为“财金计划调控法,两反一保规制法”。 【例题1·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宏观调控法的有()。 A、财税调控法 B、金融调控法 C、计划调控法 D、反垄断法 【答案】ABC 【解析】选项D属于市场规制法。 【例题2·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宏观调控法的有()。 A、预算法 B、国债法 C、政府采购法 D、反不正当竞争法 【答案】ABC 【解析】(1)选项ABC:属于宏观调控法中的财税调控法;(2)选项D属于市场规制法。 【例题3·判断题】经济法主要调整两类社会关系,即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 【答案】√ 【例题4·判断题】银行、证券、保险、能源等领域的监管法律规范,属于宏观调控法。

2020年(财务知识)自考国际经济法概论串讲笔记

(财务知识)自考国际经济法概论串讲笔记

《国际经济法概论》串讲讲义 第一章绪论 识记: 1.国际经济法的基本涵义; 2.国际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简略过程; 3.中国对外经济交往的历史简介及其中所蕴含的基本法理原则; 4.国际经济法和相邻诸法律部门之间的交错关系。 第一节国际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07 【名词解释】国际经济法,是泛指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 【单选】国际经济法的渊源是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国内法。07 一、萌芽阶段的国际经济法 【单选】13世纪至16世纪间流行于地中海沿岸各地的《康索拉多海商法典》。 二、发展阶段的国际经济法 1.双边国际商务条约。 【单选】双边性的国际商务条约可分为俩类,即平等的和不平等的。 2.近现代国际习惯或惯例 3.多边国际商务专题公约 【单选】《关于商标国际注册的马德里协定》,专门对商标申请国际注册的内容、效力、转让等事项作出比较详细的统壹规定。 4.多边国际专项商品协定【多选】国际砂糖协定、国际锡协定、国际小麦协定、国际橡胶协定,均属于多变性国际专项商品协定。

5.近现代国际商务惯例 【多选】近现代国际商务惯例有:《约克—安特卫普规则》,《华沙—牛津规则》,《商业跟单信用证统壹惯例》,《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6.近现代各国商事立法 【多选】法国于1673年和1681年先后颁行了《商事条例》和《海商条例》。 三、转折、更新阶段的国际经济法 1.布雷顿森林体制和关贸总协定 【多选】1944年7月于美国东北部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45个和会国签订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单选】《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规定了美元和黄金的固定比价,使美元等同于黄金,成为世界通用的货币。 2.创立国际经济法新规范的斗争 (1)《关于自然资源永久主权的宣言》 【单选】1960年底通过了《关于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庄严宣布“必须迅速和无条件地结束壹切形式的殖民主义”。 (2)《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以及《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 【单选】南北分歧的核心内容则于于世界财富如何实行国际再分配。 【单选】联合国大会于1974年4月召开了第6届特别会议,围绕着“原料和发展”这壹主题。 3.区域性或专业性国际经济公约的出现 【单选】区域性或专业性的国际经济条约以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为基本缔约国的国际经济条约及其相应组织,如经济互助委员会。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总论重点归纳

经济法-总论 一、1、经济法产生的标志:美国1890的《谢尔曼法》和德国1896年的《反不正当竞争法》 2、经济法体系的基本构成:财金计划调控法、两反一保规制法。 3、经济法的渊源: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法律-由全国人大制定,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部门规章-由国务院所属的各部、委、行、署以及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制定,地方性法规-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常委制定。 二、1、经济法主体的分类: 1)从人民通常所了解的主体形态分为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 2)根据经济法的调整领域的不同,分为宏观调控法主体(即调控主体和受控主体)和市场规制主体(规制主体和受制主体) 3)按功能不同分为立法、执法主体 4)权利、义务不平等 2、经济法主体资格的取得: 1)主体资格取得的法律依据的差异性 2)经济法主体资格取得特殊性 三、1、经济法主体行为的属性: 1)在行为属性方面,经济法主体的行为同样属于法律行为 2)具有法律行为的一般属性:a、具有社会性 b、具有法律性c、具有表意性 2、经济法主体行为的基本分类: 1)调制行为:a、宏观调控行为——财税调控行为:预算调控行为、国债调控行为、税收调控行为 ——金融调控行为:银行调控行为、证券调控行为 ——计划调控行为:产业调控行为、价格调控行为 b、市场规制行为——一般市场规制行为:不公平竞争的规制行为、不正当竞争的规制行为 ——特殊市场规制行为:金融市场规制行为、电信市场规制行为、石油市场规制行为、电力市场规制行为 2)对策行为:a、横向对策行为 b、纵向对策行为 3、经济法主体行为的其他分类:1)从主体角度分类:单方行为和非单方行为、自为行为和代理行为

第一章 经济法总论-习题

第一章经济法总论----习题 一、填空题 1、经济法是资本主义()和()的产物。 2、1906年()学者()在《世界经济年鉴》中开始在现代意义上使用经济法概念。 3、现代经济法概念的形成,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德国1896年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 4、世界上第一部也是至今唯一的一部经济法典是()于1964年6月4日颁布的(《》)。 5、“经济法”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在1755年出版的(《》)一书中提出来的。 6、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在1842年出版的(《》)一书中也使用了“经济法”这一概念。 7、经济法是一个()的法律部门。 8、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它不调整()以外的社会关系。 二、判断题: ()1、法律规范区别于一般社会规范的主要特点是,它具有国家强制性。 ()2、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的经济行为包括作为与不作为。 ()3、在某些情况下,国家也可以作为主体参加经济法律关系,如发行国债,征收税收等。 ()4、在经济法律关系中企业是最主要的市场主体。 ()5、知识产权只能作为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不能成为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6、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不能作为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7、自然灾害、战争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属于法律行为。 ()8、企业的内部组织,不具有法人资格,因此不能成为经济法主体。 二、选择题 1、经济法产生的社会根源是()。 A.生产高度社会化引起的社会经济调节机制和现代国家职能的变化 B.新的法律部门的出现 C.新的法律思想理念的产生 D.民法调整社会经济关系的局限性 2、下列社会关系属于经济法的调整范围的是()。 A.财物赠与关系 B.财产继承关系 C.宏观经济调控关系 D.一切经济关系 3、在经济管理和协调过程中依法独立享有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是()。 A.经济法律关系主体 B.经济法律关系 C.经济法律关系客体 D.经济法律关系内容 4、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是()。 A.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B.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C.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D.经济法律关系事实 5、最早提出“经济法”这一概念的人是()。 A.摩莱里 B.托马斯 C.西蒙 D.波斯纳 6、首先提出“经济法”这一概念的是() A.摩莱里的《自然法典》 B.德萨米的《公有法典》

《民法总论》考试笔记与重点--梁慧星

《民法的概述》 1.中国历史上之中华法系,并无法律领域之划分,各种社会关系,均由同一法律调整。即学者所谓诸法合一,并无民刑之分 2.至清末进行法制改革,聘请日本学者起草民法典草案,始有现代意义的民法。可见,中国民法是继受而来 3.形式民法:即指以民法命名的成文法典。 实质民法:不仅包括成文的民法典,还包括一切具有民法性质的法律、法规及判例法、习惯法 4.法官裁判案件时,遇普通法遇特别法均有规定的事项,应当优先适用特别法的规定 5.废除领事裁判权是导致中国继受西方法治、制定民法典的直接动因 6.由欧洲大陆所确立的民法近代模式: ①抽象的人格 ②私的所有——民法典规定的以所有权为中心的物权制度,使私的所有制法律制度化。物权,被视为绝对权和对世权,具有可以对抗一切人的绝对性 ③私法自治—— (1)私法自治,与自由平等的人格,为近代司法的根本原则 (2)私法自治,司法上的法律关系之创设,纯依私人的自由意思,是维持市场竞争的法原则 (3)作为司法自治原则的下为原则,有契约自由、遗嘱自由、团体设立的自由诸原则,其中,以契约自由原则最重要 ④自己责任——自由之行使致他人遭受损害或不利益的情形,行为人只有在有故意、过失时,始承担民事责任

7.民法的现代模式: ①具体的人格——从抽象的人格中,分化出若干具体的法人格(如消费者和经营者) ②私的所有的社会制约——对土地所有权的公法规制,以及对某些生活物资的统制,使所有权具有社会性。即所谓所有权附有义务 ③受规制的竞争——“私法的公法化”,即为了防止和纠正这些弊害而对交易进行公法的规制,造成了契约制度衰退的印象 ④社会责任——现代社会中,公害事故、交通事故、缺陷产品致损事故等大量受害的发生,使支持个人的自己责任的社会、经济伦理发生动摇 8.在近代模式和现代模式之间起桥梁作用的是判例和特别法 9.加拿大的《魁北克民法典》、美国的《路易斯安娜民法典》等,具有“融合两大法系”的特点 10.甲乙间因契约的成立,甲对乙取得一定的权利。反言之,则乙对甲负有一定的义务 11.法律编纂: ①关于法律关系主体的规定,家庭法也包含在内 ②财产,即关于对物权的规定 ③财产的取得方法,以契约法为中心,侵权行为法也包含在内 12.债权,涵盖了契约即第一种法律关系和侵权行为即第三种法律关系 物权,即所有权,属于第二种法律关系 13.债权发生的原因,即有契约、无因管理、不当得利和侵权行为四种 14.用益物权——由所有权权能之一部分构成的权利--是指非所有人对他人之物所享 有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排他性的权利。比如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自然资源使用权(海域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和使用水域、滩涂从事养殖、捕捞的权利)。 担保物权(押权,质权)——支配他人财产的交换价值的权利

浅谈经济法总论

浅谈经济法总论 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对自己的生活需求不断增加,不论是实际生活中的买卖或者是网上交易,购物行为的兴盛使得商家的规模越做越大,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企业家们也竞相使出自己的营销手段,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违法、低俗现象,这些现象的频频发生,对社会的整体利益来说必定是巨大的隐患。社会是在努力克服不断出现的各种对立与矛盾中发展的,经济法是国家对经济进行调控的手段,它对于解决社会经济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平衡有序进步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近来,人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逐渐开始重视起来,首先就表现为在对食品的选择上具有严格的挑选,但是不少商家却为了获取利益,通过虚假宣传的手段取得百姓的信任,导致不正当竞争、消费者受骗、食品不符合标准等事件层出不穷。 2014年8月初,武汉市民徐先生为了帮助自己戒烟,在一家大型超市购买了数十盒某品牌猴头菇饼干,每天锻炼身体的他却越来越胖了,经检测,饼干的实际能量是外包装标注能量的四倍多,即超标三倍多。徐先生遂将该超市告上法庭要求退一赔十,法院分别组织两次开庭。法庭上,超市代理人辩称,即使包装或者标签上存在瑕疵,只要不存在质量安全问题或者误导消费者的情况,那么就不用赔偿,请求法院驳回徐先生的诉请。

这是武汉首例消费者食品能量超标维权案,本案中,超市销售某品牌猴头菇饼干的行为不仅是销售了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对于饼干生产厂家来说属于市场交易中的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笔者拟从经济法总论中的相关理念探究为何本案属于经济法调整的范围之内。 一、经济法的特征 经济法是一种普遍的法律现象,只要国家存在,经济建设就在日积月累的发展当中,就存在着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调控或者管理。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以社会公共性为根本特征的经济管理关系,从本质上来说,经济法是以公法为主,公私兼顾的第三法域的社会责任本位法,社会本位法是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主导,经济法把社会本位作为自己的调整原则,通过规定鼓励维权行为、抑制违法行为等在对价格、垄断、不正当竞争行为、产品质量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关系进行调整时,都着眼于社会经济整体利益的需求。当然这样的规定并不是说经济法只是一味的重视整体利益而忽略私人利益,它强调的是如何在保证社会整体利益不受侵犯的情况下促进个人利益的发展,鼓励正当竞争,同时也保障市场竞争中的弱势群体的生存权,以使他们再次获得竞争机会,从而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共同进步。

经济法总论

第一编经济法总论 第一章绪论 一、经济法的定义 ?调整国家干预的影响国民经济运行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经济法产生和形成的原因 ?经济原因:社会化大生产的出现和高度发展 ?政治原因?a?a国家干预经济的客观必然性 ?理论原因?a?a国家干预主义的形成并占主导地位 ?部门法原因?a?a行政法和民法难以解决的经济现实问题 法律文化原因?a?a人们渴望法制化国家为其生存空间的心理需求 三、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调整对象:国家干预的影响国民经济运行的经济关系 ?具体范围: 市场主体规制关系 市场秩序调控关系 宏观调控关系 第二章经济法的特征 ?法律规范的政策性 ?法律规范的不稳定性 ?经济法是社会本位法 ?主体范围广泛 ?具有公私法兼容性 第三章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社会本位原则

?兼顾公平与效益原则 ?合理干预原则 第四章经济法律关系 ?概念: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根据经济法的规定,在特定经济活动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构成要素 ?主体: ?国家机关、社会组织、经济组织内部的职能机构或下属单位、个体户、承包户、自然人客体 ?物—需加强对自然资源和公共产品的研究 ?行为——需加强对经济竞争行为和经济调控行为的研究 内容 ?经济义务 遵守经济法律法规 合理行使经济权利 服从正当干预 经济权利 第六章经济法律责任 ?概念: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因违反经济法义务而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 特征 ?区别于经济责任 ?具有复合性 ?目的在于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不受侵犯 ?具有惩罚和奖励相结合的特征 ?经济法责任并不以行为的违法性为前提,有时也来源于国家强加于主体的负担,如税收等

经济公益诉讼 ?概念: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可以根据法律法规的授权,对违反法律、侵犯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向法院起诉,由法院追究违法者法律责任的活动 原因 ?法院司法救济职能虚设,受理、审判和裁决存在困难 ?原告的诉讼成果不能有效转化 制度 ?提起人:非直接利害关系人 ?对弱势地位主体的倾向性保护 ?撤诉请求的合理性审查 ?合议制审理制度 ?非调解制度 第二编市场主体规制法 市场主体: ?狭义:在市场上从事商品交易的组织和个人,即市场活动主体 ?广义:包括市场管理主体 主体资格的取得 ?法定取得 ?授权取得 ?因参与经济法调整的经济关系取得 市场主体规制法 概念:国家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出发,在对市场主体的组织和与组织有关的行为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体系

经济法总论

经济法总论 ——华东政法大学尹礼鸣一、经济法得调整对象 ●否定说:持该种观点得学者大多为非经济法学者。 -综合经济法论,代表人物:王家福 认为经济法就是分属于其她各部门法得调整各种经济关系得法律规范得综合概念。 -学科经济法论,代表人物:佟柔 认为经济法就是研究经济法规运用各个基本法手段与原则对经济关系进行综合调整。 -经济行政法论,代表人物:粱彗星。 认为经济法得调整对象应全部或部分属于行政法得调整范围,对于这一部分得经济关系,或归行政法调整,或在行政法下设立一个新得行政法分支,即“经济行政法”。 ●第一时期肯定说(1992年前):(大经济法观点) -纵横说,代表人物:陶与谦 -密切联系说,代表人物:陶与谦 区别:前者调整纵横两个方向得经济关系;后者调整纵向纵向经济关系以及向纵向管理密切相关得横向经济关系。 产生原因: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得影响;公有制国家民法不发达;8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与经济法制建设热潮. ●第二阶段肯定说(1992年以后) 产生原因: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学术界从学习苏联转向学习西方;英语学习 共识:经济法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上;两大核心——宏观调控法与市场秩序规制法-经济协调关系说,代表人物:杨紫煊 -需要干预经济关系说,代表人物:李昌麒 -经济管理与市场运行说,代表人物:刘文华 -国家经济调节关系说,代表人物:漆多俊 -社会公共性说,代表人物:王保树 -国家管理说,海派经济法,华政 经济法能成为一个法律部门得条件: 1) 经济法得调整对象就是具备共性得,这个共性就就是“国家管理,调节,干预经济而发生得社会关系.” 2)?具备这一共性得法律规范已经达到十分庞大得规模,将这些具备共性得法律规范进行综合并上升到法律部门得高度来研究就是必要得。 3)?在现代社会经济条件下,国家得经济调控职能已经成为国家生活中最为重要得职能之一,把国家管理经济活动法律法规进行归纳,抽象,总结与整合,有利于提高对国家管理经济活动得认识。 经济法得独立调整对象(独立性)得基本概念: 经济法调整对象就是经济法学研究得逻辑起点,经济法得具体调整对象问题,实质上就是经济法得构成体系问题。(经济法独立调整对象问题得实质也就是经济法独立部门法地位得问题) (一)经济法与其她部门法得关系 1、经济法与民商法得关系 (1)经济法与民商法得表层区别 经济法民商法 限制意思自治强调意思自治 强调对部分市场主体偏重保护强调对所有市场主体都平等保护 经济法侧重于从宏观利益协调方面减少社会经济震荡造成得破坏,从而提高效率来促进人 们得利益侧重从微观、从经济发展所需动力方面,通过保障自由交易、自由竞争以提高效率来促进人 们得利益 经济社会与生态目标重视经济目标 有国别特色,突出本土化国际通用,强调全球化 稳定性较弱稳定性较强(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