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概论第一章第三节地球及其运动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2.89 MB
- 文档页数:60
“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评估任务1、学生通过在地球仪上演示并观察地球的自转,能够说出地球自转的概念、周期、方向,特别是在不同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
2、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够说出地球的自转引起的昼夜更替现象,并理解其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3、学生生活实例的展示,能够理解地球的自转会导致时间的差异,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并理解其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估要点环节一新课导入学生观看视频教师播放视频,视频中提问太阳为何会东升西落,为什么会有白天黑夜,巴黎奥运会选手会在深夜比赛?学生能够通过视频,对这些现象有兴趣和思考。
环节二新课讲授-地球自转基本特征学生在课本找到地球自转的含义,绕转中心,周期和方向。
学生利用地球仪模拟地球的自转,并说出从侧面、北极上空、南极上空上看地球自转的方向。
(预设:学生可能会自东向西转动地球仪;也有可能不懂什么叫从北极上空看)因此教师在开始前,要给予正确的指导。
过渡:这些都是由于地球的自转造成的。
出示活动1: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21文本材料,说出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利用动画展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学生说出含义、旋转中心、周期和方向。
过渡:能不能利用地球仪换个角度看地球的自转?出示活动2:同桌互相利用地球仪演示,从北极和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并写下你们的观察记录。
教师出示模拟地球自转的步骤和观察思路:教师要不断巡视,看学生是否有错,应当及时纠正。
后利用动画效果,给予学生正确的反馈。
并利用口诀让学生记忆。
学生能根据课本文本材料,说出地球自转的含义,绕转中心、周期和方向。
学生能够动手演示地球仪的自转,并且根据指示观察在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的方向。
环节三新课讲授-地球自转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学生观察老师的模拟回答:①白昼,昼半球②黑夜,夜半球③晨昏线④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对于第4个问题学生不一定会回答到,没关系,教师引导即可。
学生观察教师拨动地球仪,能够观察到,白昼黑夜不断发生变化,能够所出这种现象叫做昼夜更替现象。
教案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学习目标:1.利用地球仪演示和多媒体动画,掌握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特征。
2.通过地球仪演示和讲解,并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从而加强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现象和读图分析,掌握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从而学会运用相关图表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黄赤交角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前边两节课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这节课我们将立足地球本身,探讨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板书)在初中时我们曾学过一些地球运动的知识,那么你知道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基本形式呢?学生回答:自转和公转运动。
我们先一起回顾地球的自传运动和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
(板书)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地球的自转(板书)由初中所学的知识我们了解到,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自转轴就是地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演示】教师转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
转换地球仪的观察角度,分别从北极和南极上方观察转动的地球仪。
【提问】描述从北极看和南极看到的地球自转状态。
学生回答【演示】利用多媒体动画再次演示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在图一中画出地球自转的正确方向.图一【提问】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呢?学生回答刚才同学回答的很好,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随观测参照物的不同而不同。
我们一般以太阳和天空中的恒星为参照物,相应的周期我们分别称之为太阳日和恒星日。
【演示和讲解】运用“太阳日和恒星日”多媒体动画分析“恒星日与太阳日图”中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关系。
图1 图2 图3如图1:假设遥远的恒星(小圆)和太阳(S)同时对着地球上的一点P,设地球只自转而不公转,那么地球在E1处自转一周(电脑显示P点绕圆运动一周)。
如图2先以恒星作参照,动画显示恒星日的长度。
“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运用动画演示地球的公转,体会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总结地球公转的旋转中心、方向和周期等;2.通过地球公转的相关视频,了解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利用示意图,分析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四季的变化、昼夜长度的变化、五带的划分等现象的内在联系。
评估任务1.自主阅读教材,观察公转动画,说出自转与公转的关系,总结地球公转的旋转中心、方向和周期;2.结合公转视频和相关示意图,归纳总结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四季的变化、昼夜长度的变化、、五带的划分等现象之间的规律。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估要点环节一新课导入我们知道地球是在自转的,哥白尼的日心说还提到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的公转。
那么,公转是怎么样的呢?能够结合自己的常识判断地球的形状。
环节二新课讲授活动探究1.观察公转动画,阅读教材,说出公转的旋转中心、方向和周期。
2.观看视频,说出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3.观察太阳直射点示意图,明确太阳直射点。
4.观察太阳直射点移动动态图和教材图1.21(二分二至日),辨认不同日期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
理解记忆北半球的四季月份,以及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5.观察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示意图,并自主动手绘出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
理解记忆不同区域,一年中太阳直射次数。
6.观察二分二至昼夜分布图和太阳直射点移动动态图。
回答相关问题,并归纳总结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昼夜长短变化之间的规律。
出示动画,演示地球公转。
公转的旋转中心、方向和周期是什么?播放视频:地球公转。
回想一下,由于地球公转产生了哪些现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四季变化、五带划分、昼夜长短、影子长短的变化。
追问:什么是太阳直射点呢?出示太阳直射点示意图。
(说明太阳高度角与太阳直射点)补充:太阳直射的热量更集中,辐射更强。
1.出示太阳直射点移动动态图和教材图1.21(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在不断的移动位置。
春分直射赤道,夏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直射赤道,冬至直射南回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