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的使用”总结复习课程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5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显微镜知识点总结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显微镜知识点总结生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科目之一,而对于初一学生来说,了解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是他们学习生物课程的重要一步。
本文将对初一生物中的显微镜知识点进行总结,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显微镜的原理、分类和使用方法。
一、显微镜的原理显微镜是一种用来观察和放大微观物体的仪器。
它利用透镜或物镜将光聚焦在样本上,再利用目镜将物体放大到人眼可见的程度。
常见的显微镜由物镜、目镜、调焦机构、支架和光源组成。
1. 物镜:物镜是显微镜中的主要部分,它由多个透镜组成,根据其放大倍数的不同可以分为低倍物镜、高倍物镜和油境物镜。
2. 目镜:目镜是人眼观察物体时使用的镜片,通常具有10倍的放大倍数。
3. 调焦机构:显微镜的调焦机构用于控制物镜和目镜的焦距,使得观察者可以获取清晰的图像。
4. 支架:支架是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它用于支撑显微镜的各个部分。
5. 光源:光源提供照明,使得观察者可以看清样本。
常见的光源有自然光源和电源。
二、显微镜的分类根据使用光源不同,显微镜可以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两种。
1. 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是利用可见光来观察微观物体的显微镜。
它的分辨率较低,通常用于观察比较大的生物样本或者进行初步观察。
2. 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是利用电子束来观察微观物体的显微镜。
它的分辨率非常高,能够观察到更小的细胞和组织结构。
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使用显微镜观察样本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步骤,下面是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方法:1. 准备样本:将需要观察的样本放在载玻片上,并加上一滴适当的溶液。
2. 调整物镜:先用低倍物镜观察样本,然后逐渐切换到高倍物镜,直到获得清晰的图像。
3. 调焦机构:使用调焦机构调整物镜和目镜的焦距,直到得到清晰的图像。
4. 观察样本:使用目镜观察样本,可以通过移动载玻片或旋转物镜来调整视野。
5. 记录结果:如果需要,可以使用相机或手机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高一显微镜的知识点总结引言:显微镜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微小的物体和结构,对于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一生物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下面将对此进行总结。
一、显微镜的分类1. 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是使用可见光来观察物体的显微镜。
它由物镜、目镜、台、支架和光源等部件组成。
在使用光学显微镜时,需要调节物镜和目镜的倍数,并通过调节粗调和细调来获得清晰的图像。
2. 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是使用电子束来观察物体的显微镜。
它可以提供更高的放大倍数和更高的分辨率,可以看到更详细的结构。
电子显微镜分为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两种类型。
二、显微镜的原理1. 放大原理:显微镜通过物镜和目镜的组合来放大物体。
物镜放大物体的近距离图像,目镜再次放大物镜所得的图像,从而放大物体。
2. 分辨原理:分辨是指显微镜能够分辨两个接近物体的界限。
分辨度取决于波长和物镜的数值孔径。
波长越小,分辨度越高;数值孔径越大,分辨度越高。
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 准备样本:在使用显微镜之前,需要准备好要观察的样本。
样本可以是生物组织、细胞、昆虫等。
2. 调节光源:在观察样本之前,需要确保光线充足且均匀。
可以通过调节光源的位置和强度来获得最佳的观察效果。
3. 调节物镜和目镜:根据所需要的放大倍数,选择合适的物镜和目镜。
先用粗调将物镜与样本距离缩短至最近,然后用细调调节焦距直到得到清晰的图像。
4. 观察和记录:通过调节焦距和移动样本的位置,可以观察到不同角度和部位的图像。
在观察过程中,可以使用眼镜或手机等设备进行记录,以备后续分析和研究。
四、显微镜的应用1. 生物学研究:显微镜可以帮助生物学家观察生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显微镜的放大功能,我们可以了解细胞结构、细胞分裂和细菌等微生物的形态特征。
2. 化学分析:显微镜在化学领域的应用也很广泛。
例如,在纳米材料研究中,可以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纳米颗粒的形貌和尺寸分布,从而对其性质和应用进行分析。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1、高倍镜的使用步骤找(低倍镜下找到物像)移(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转(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调(调节光圈和细准焦螺旋,使视野明亮,物像清晰)2、实验原理:(1)放大倍数的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2)放大倍数的实质: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的长度或宽度,不是指面积或体积3、目镜与物镜(1)结构对比目镜(无螺纹)物镜(有螺纹)(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距离装片距离越近;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4、成像特点及装片移动规律(1)成像特点:放大倒立的虚像,倒立是指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相当于将实物水平旋转180度(2)移动规律:相对于视野中央,“偏向哪儿向哪儿移”。
(3)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方向和实际流动方向相同。
5、高倍镜与低倍镜的比较物像大小视野内细胞数目视野亮度物镜与玻片距离视野范围高倍镜大少暗近小低倍镜小多亮远大6、污点存在位置的判断:污物可能存在于物镜,目镜或装片上污物移动在装片上移动装片污物移动在目镜上污物不动转动目镜污物不动在物镜上7、显微镜下细胞数目的计算(1) 视野中的细胞呈一行排列,则视野中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成反比;比如:低倍镜下,视野中被m个细胞充满,在此基础上放大c倍,则视野中能看到个细胞。
(2) 视野中细胞充满排布,则视野中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比如:低倍镜下,视野中一行能看到n个细胞,在此基础上放大d倍,则视野中一行能看到个细胞。
8、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1)当标本颜色浅或染色较浅时,观察时视野要调暗,不可选用凹面反光镜和调大光圈,应选用平面反光镜和调小光圈。
(2)由于显微镜成的是,上下、左右倒立的像,若要将右上方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往右上方移动。
(3)在转换高倍镜后,不能用粗准焦螺旋,不能上升镜筒。
(4)在高倍镜的使用过程中,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进行微调。
“显微镜的使用”总结(一)制作细胞切片步骤:擦→滴→撕→展→盖→染→吸(二)显微镜使用步骤: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ﻫ1.安放:取镜时右手握镜壁,左手托镜座。
将显微镜平稳地放在接近光源、靠身体前略偏左的地方,使镜壁对着身体,切显微镜的底座一定要放平。
ﻫ2.对光——三对ﻫa.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
ﻫb.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
ﻫc.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使待检查部分位于通关孔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载玻片两端。
ﻫ4.调焦:两眼从侧面盯住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当其降至距标本0.5cm时停止。
然后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当看到物像时停止。
在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直至物像清晰为止。
ﻫ5观察显微镜基础知识和应用1、放大倍数=目镜X物镜2、显微镜放大的是长度和宽度,而不是面积。
3、放大的倍数变大,观察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变少扩张n倍(1)细胞单行排列——除以扩大的倍数除以n(2)细胞均匀分布——除以扩大的倍数的平方除以n24、经目镜物镜放大后得到的是放大的倒立的虚像。
5、倒立的物像与原玻片:上下左右相反,但是顺逆时针运转方向不变→①将原物体旋转180度②ABCD法6、物像移动问题:玻片移动的方向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结论:物像偏什么方向,玻片向什么方向移动欲将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需往物像所在的位置移动装片,遵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原则。
7、视野中污点的判断:目镜物镜玻片(1)转动目镜:污点移动,则污点在目镜上;(2)转动物镜:污点消失,则污点在物镜上;(3)移动拨片:污点移动,则污点在玻片上。
8、物镜与玻片的距离与放大倍数的关系: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玻片的距离越小。
9、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的正确操作方法是:两眼睁开,用左眼观察,右眼做记录或画图。
10、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11生理盐水浓度大于植物细胞内的水分浓度,所以会引起细胞失水,所以用清水。
一、引言显微镜实训课是生物学专业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在本次实训课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显微镜的神奇与魅力,以下是我在实训过程中的总结与反思。
二、实训目的与意义1. 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提高操作技能。
2. 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生物样本,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增强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激发创新思维。
三、实训内容与过程1. 实训内容本次实训课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显微镜的结构与原理(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3)观察不同生物样本,如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微生物等(4)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2. 实训过程(1)理论学习在实训前,我们首先学习了显微镜的结构与原理,了解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分辨率等参数,以及不同类型显微镜的适用范围。
(2)操作训练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显微镜的操作训练。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显微镜的组装、调节、观察等步骤,并熟悉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观察实验在实训过程中,我们观察了多种生物样本,如洋葱表皮细胞、口腔上皮细胞、细菌等。
通过显微镜,我们清晰地看到了细胞的结构、细胞器的分布以及微生物的形态。
(4)实验报告撰写在观察实验结束后,我们根据实验结果撰写了实验报告,总结了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四、实训心得与体会1. 提高了观察能力通过显微镜实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细微的生物结构,提高了自己的观察能力。
在观察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从宏观现象中发现微观规律,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 增强了实验技能在实训过程中,我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会了如何调节显微镜,以及如何观察生物样本。
这些实验技能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3.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分组进行实验,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这使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增强了我们的团队凝聚力。
高中必修一显微镜的使用方法知识点汇总
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简称“先低后高”;
高倍镜观察口诀:找、移、转、调:
①找: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
②移动装片,使目标位于视野中央;
③转: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
④调: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
(2)注意事项:
①必须先用低倍镜找到物象,然后移到视野中央,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②观察颜色深的标本时,光线应强;调节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观
察颜色浅的标本时,光线不宜太强,调节方法:缩小光圈。
2、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放大倒立的虚像
①显微镜成的像为左右相反、上下颠倒的虚像
②物像移动规律:偏哪往哪移
3、放大倍数与观察效果的关系
4、放大倍数与目镜、物镜的关系
①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的关系:
②目镜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反比,物镜放大倍数与镜头长度成正比;
物镜放大倍数与装片距离的关系:离装片距离越近,放大倍数越大;
③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④放大倍数的实质:指放大的长宽,不是指面积或体积;
5、野范围中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1)若视野中的细胞为单行,计算时只需要考虑长度和宽度,则:细胞数量=,N为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
(2)若视野中充满细胞,计算时要考虑面积的变化,则:
细胞数量=,N为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
6、污点位置的判断方法
污点可能存在的位置:装片、物镜、目镜。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结构:2、显微镜的使用过程:(1)显微镜的取送:①右手握镜臂;②左手托镜座;③置于胸前。
(2)显微镜的旋转:①镜筒朝前,镜臂朝后;②置于观察者座位前的桌子上,偏向身体左侧,便于左眼向目镜内观察;③置于桌子内侧,距桌沿5cm左右。
(3)对光: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然后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用手指转动遮光器(或片状光圈),使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向目镜内注视,同时转动反光镜,使其朝向光源,使视野内亮度均匀合适。
(4)低倍物镜的使用:①用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下降,同时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镜头,当物镜镜头与载物台的玻片相距2~3mm时停止。
②用左眼向目镜内注视(注意右眼应该同时睁着),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
如果不清楚,可调节细准焦螺旋,至清楚为止。
(5)高倍物镜的使用: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象,并调到视野的正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再换高倍镜。
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
观看的物体数目变少,但是体积变大。
(6)反光镜的使用:反光镜通常与遮光器(或光圈)配合使用,以调节视野内的亮度。
反光镜有平面和凹面。
对光时,如果视野光线太强,则使用反光镜的平面,如果光线仍旧太强,则同时使用较小的光圈;反之,如果视野内光线较弱,则使用较大的光圈或使用反光镜的凹面。
知识点拨:(1)进行显微镜对光时,应转动反光镜或是光圈,使视野明亮,便于使用高倍镜观察。
(2)制作临时装片时,如果观察的是植物细胞,在载玻片上滴加清水;如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需要滴加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3)无论选取动物组织细胞还是植物组织细胞,一定要量少,并且要在载玻片上将观察材料展开,以便于观察。
(4)观察时,要遵循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进行观察的顺序。
高中生物显微镜观察类实验复习显微镜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它能够放大细小的物体,帮助我们观察和研究微观世界。
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对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类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下面将以1200字的篇幅进行介绍和复习。
1.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显微镜主要由镜筒、目镜、镜身、台座以及聚光系统等部分组成。
镜筒上端安装有目镜,下端带有镜身。
镜身底部有聚光系统,可以调节聚光程度。
显微镜使用时,首先将待观察的物体放置在玻片上,再将玻片放置在显微镜台上。
调节聚光系统,使样本处于合适的焦距下。
通过目镜观察和调节焦距,最后可以看到放大的物体。
2.显微镜的调焦方法在使用显微镜时,经常需要进行调焦。
调焦首先需要用目镜观察准备好的玻片,使其对准目标。
然后,使用粗调焦轮向上或向下转动,使物体处于大致的焦距下。
最后,使用细调焦轮或旋钮进行微调,将物体完全调焦,使其清晰可见。
3.类实验-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植物细胞是显微镜观察的常见实验之一、为了进行植物细胞的显微镜观察,首先需要将植物样本切片,将薄片放置在玻片上,并加入适量的甘油。
然后将玻片放置在显微镜台上,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可以通过调节焦距和光线的亮度,观察到植物细胞的各种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叶绿体、细胞核等。
4.类实验-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观察相似,观察动物细胞的实验也需要进行切片。
常用的动物细胞切片有鱼鳃切片和口腔上皮切片。
切片完成后,将玻片放在显微镜台上,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可以观察到动物细胞的结构特点,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5.实验注意事项及问题在进行显微镜观察类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小心使用,避免碰撞和摔落。
-使用时应确保显微镜目镜和物镜清洁。
-观察时要避免晃动和颠簸。
-观察时要注意保持合适的焦距和光线亮度。
-切片时要小心操作,避免切伤手指。
-清洗玻片和显微镜时要使用温水和酒精等洗涤剂。
在实验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包括:-切片过厚使得观察困难。
高中生物:显微镜的使用知识总结(一)显微镜的基础知识:1.显微镜的成像:光源(天然光或人工光源)→反光镜→光圈→物体→物镜→在镜筒内形成物体放大的实像→目镜→把经物镜形成的放大实像进一步放大。
2.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是指物体的长度或宽度或直径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和体积的放大倍数3.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关系:目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
4.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载玻片移动的方向相反5.调节视野亮度的方法:①增强或减弱光源亮度;②增大或缩小光圈;③反光镜使用平面镜或凹面镜(二)使用低倍镜观察的步骤:1.取镜与安放:(1)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的前方稍偏左2.对光:(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2)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同时睁开。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3.低倍镜观察:(1)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从侧面看着物镜镜头与标本之间,防止两者相撞);(3)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像为止,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三)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1.操作步骤:(1)低倍镜观察(先对光,后调焦)(2)移动玻片,将要放大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3)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4)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5)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2.注意事项:(1)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要注视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到快接近(约0.5cm)时或者粗准焦螺旋不能再向下转动为止时停止下降(2)使用高倍镜观察时,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
“显微镜的使用”总
结
“显微镜的使用”总结
(一)制作细胞切片步骤:擦→滴→撕→展→盖→染→吸
(二)显微镜使用步骤:
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
1.安放:取镜时右手握镜壁,左手托镜座。
将显微镜平稳地放在接近光源、靠身体前略偏左的地方,使镜壁对着身体,切显微镜的底座一定要放平。
2.对光——三对
a.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
b.转动遮光器,让较大的一个光圈对准通光孔。
c.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使待检查部分位于通关孔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载玻片两端。
4.调焦:两眼从侧面盯住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当其降至距标本0.5cm时停止。
然后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当看到物像时停止。
在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直至物像清晰为止。
5观察
显微镜基础知识和应用
1、放大倍数=目镜X物镜
2、显微镜放大的是长度和宽度,而不是面积。
3、放大的倍数变大,观察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变少
扩张n倍(1)细胞单行排列——除以扩大的倍数除以n
(2)细胞均匀分布——除以扩大的倍数的平方除以n2
4、经目镜物镜放大后得到的是放大的倒立的虚像。
5、倒立的物像与原玻片:上下左右相反,但是顺逆时针运转方向不变→①
将原物体旋转180度②ABCD法
6、物像移动问题:玻片移动的方向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
结论:物像偏什么方向,玻片向什么方向移动
欲将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需往物像所在的位置移动装片,遵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原则。
7、视野中污点的判断:目镜物镜玻片
(1)转动目镜:污点移动,则污点在目镜上;
(2)转动物镜:污点消失,则污点在物镜上;
(3)移动拨片:污点移动,则污点在玻片上。
8、物镜与玻片的距离与放大倍数的关系:放大倍数越大,物镜与玻片的距
离越小。
9、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的正确操作方法是:两眼睁开,用左眼观察,右眼
做记录或画图。
10、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11生理盐水浓度大于植物细胞内的水分浓度,所以会引起细胞失水,所以用清水。
动物细胞用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的浓度刚好是动物细胞液的浓度。
例1.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正确的方法应是(A)
A.两眼睁开,用左眼观察B.两眼睁开,用右眼观察C.闭右眼,用左眼观察D.闭左眼,用右眼观察例2.有一台显微镜,其物镜是 45 ×,要使物像放大为所观察物体的540倍,那么应选用(D)下列哪种目镜
A.5×B.8× C.10× D.12×
例 3.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涂片。
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3—6所示。
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组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细胞数最多(D)
例4.在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物像时,物像被放大400倍是指放大物像的(A)的倍数。
A.长度和宽度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体积
例5.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
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视野中可检测到的分生组织细胞数为(D) A.2个 B.4个 C.8个 D.16个例6.如图,某学生在一个视野中看到了一行细胞。
此时显微镜镜头的读数是 10×和10×,
如果将镜头换成 10×和 40×,那么在一个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是(B)A.1个 B.2 个 C.4 个 D.32 个
例7.在显微镜下观察字母“FR”,如下图所示,可看到的物像是(B)
A.RF
B. B.FR D.
例8.用显微镜镜检人血涂片时,发现视野内有一清晰的淋巴细胞如图。
为进一步放大该细胞,首先应将其移至视野正中央,则装片的移动方向应是(A)
A.向右上方B.向左上方C.向右下方D.向左下方
例9 有一位同学用低倍镜观察一临时装片时,在视野内看到一个黑点,当他移动装片时,黑点不动,当他换用物镜时,黑点消失了,这一现象的最可能解释是
A 黑点在装片上
B 物镜上有污点
C 目镜需要清洁
D 反光镜上有黑点
例10下表中数据表示四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分析回答下列答案:
目镜物镜
A 10X 10X
B 5X 10X
C 16X 40X
D 16X 20X
(1)如果观察同一标本的同一区域,视野内细胞最少的是(C)
(2)如果观察同一标本的同一区域,视野最亮的是( A )
(3)物镜距离标本最近的是( C )
(4)物镜镜头最长的是(C)
例11 在观察显微镜时,如果载玻片朝左下方移动,视野中的物象向什么方向移动(B)
A 左下
B 右上
C 右下
D 左上
12.右图是某藻类细胞中叶绿体移动路线示意图,视野中的叶绿体位于液泡的下方,并绕液泡按逆时针方向移动,则实际上,该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和移动的方向分别为 ( AC )
A.位于液泡的上方 B.位于液泡的下方 C.逆时针 D.顺时针
13.酸味甜味都是植物细胞中的-----液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