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徐克尊-原子分子物理的研究前沿和某些最新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47 MB
- 文档页数:101
原子核物理的新发展
张焕乔
【期刊名称】《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3()z1
【摘要】概述了原子核物理发展简况 ,着重介绍了 2 1世纪前期核物理发展趋势 ,
即超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研究、原子核内强子和夸克自由度研究、原子核高自旋研究、超重元素合成和放射性核束物理等领域的前景。
最后。
【总页数】4页(P34-37)
【关键词】原子核物理;发展趋势;北大技物系贡献
【作者】张焕乔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57
【相关文献】
1.原子核物理学:南开大学奇异性核物理的理论研究 [J], 宁平治
2.原子核物理学:奇异性核物理前沿问题 [J], 党蕾
3.原子核物理学:清华大学物理系原子核物理研究的新进展 [J], 朱胜江
4.聚焦核物理研究前沿领域探究核物理学科新的生长点——《核能与核技术出版工程》丛书之《原子核物理新进展》 [J], 张琼
5.兰州大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国家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核物理研究所所长、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胡碧涛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单原子分子测控的进展
徐春凯;陈向军;徐克尊
【期刊名称】《物理学进展》
【年(卷),期】2001(21)4
【摘要】单原子分子测控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实验技术 ,其操作对象是单个的原子或分子。
完整的单原子分子测控包含了对单原子分子的成像、识别、操纵和组合分解四个方面。
本文分别对这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综述 ,介绍了国内外相关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总页数】25页(P423-447)
【关键词】单原子分子测控;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扫描探针显微镜;扫描隧道谱;成像;识别;组合分解
【作者】徐春凯;陈向军;徐克尊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选键化学开放实验室,原子分子物理实验室,合肥23002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561;O562
【相关文献】
1.原子力显微镜研究聚丙烯酸的单链力学性质——聚丙烯酸的单分子力谱 [J], 李宏斌;张希;沈家骢
2.清华大学单原子分子测控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简介 [J], 马万云
3.典型双原子分子晶体的高压解离和单原子相 [J], 李全;马琰铭
4.有机分析研究进展——单原子、单分子、单细胞的分析进展 [J], 袁倬斌;姚鑫;王亮;胡建平
5.单原子存储和单分子逻辑开关技术获突破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最近10年在原子物理领域研究取得的成就以及意义摘要:一、引言二、中国原子物理领域近10年的主要成就1.核物理基础研究2.核能利用技术3.核物理应用研究4.国际合作与交流三、这些成就的意义1.提升我国在国际原子物理领域的地位2.推动国内相关产业和技术发展3.为国家能源战略和安全战略提供支撑4.促进青年科学家成长和人才培养四、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五、结论正文:在中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原子物理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
近10年来,我国在原子物理领域的研究不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突破,而且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引言原子物理研究作为现代物理学的基础领域,关乎国家科技实力的提升。
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科研人员不懈努力,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原子物理领域近10年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
二、中国原子物理领域近10年的主要成就1.核物理基础研究在核物理基础研究领域,我国科学家在核结构、核反应、核聚变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例如,在核质量精确测量方面,我国的实验精度已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
2.核能利用技术在核能利用技术方面,我国自主研发了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并成功实现了cap1400示范工程的建设。
此外,高温气冷堆、钠冷快堆等先进核能系统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3.核物理应用研究核物理在医学、环境、材料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例如,放射性药物的研发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途径,核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
4.国际合作与交流近10年来,我国在原子物理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密切。
通过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如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等,我国在国际原子物理领域的地位不断提升。
三、这些成就的意义1.提升我国在国际原子物理领域的地位我国原子物理领域的突破性成果,使我国在国际原子物理领域的地位不断提高,为国际科技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2.推动国内相关产业和技术发展原子物理研究的成果为国内核能、核技术应用等相关产业和技术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助力我国实现能源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
我国原子分子物理研究的一些新进展
1. 高能量激光研究:我国科学家通过高能量激光技术,实现了超高密度等离子体的控制,成功实现了等离子体射流的形成和控制。
这项技术在高速粒子加速,核能研究和等离子体闪电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
2.固体材料中的原子行为研究:我国科学家通过穿透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固体材料中原子的行为。
这项研究为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的新材料研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并促进了固体材料的性能优化和控制。
3. 原子与光子交互作用研究:我国科学家通过自主研发的高灵敏度探测器技术,成功观测到了光子与原子之间的弱交互作用现象。
这项技术为光子控制的原子科学和量子光学等领域提供了基础研究支撑。
4. 低能量原子碰撞性质研究:我国科学家通过自主研发的束流装置技术,研究了低能量原子碰撞的性质。
这项研究为原子分子反应动力学和量子动力学等领域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和实验数据。
5. 单个分子光谱学研究:我国科学家利用单分子光谱学研究限制性酶和蛋白质的结构动力学特性,为生物医学研究和新药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综上所述,我国的原子分子物理研究在高能激光、固体材料、原子光子交互、低能量原子碰撞和单个分子光谱学等领域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这些研究为物理学、
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数据,有助于推动我国的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
中国科大在量子计算研究中获重大突破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年(卷),期】2009()11
【摘要】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教授杜江峰领导的研究小组和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刘仁保合作,通过电子自旋共振实验技术,在国际上首次通过固态体系实验实现了最优动力学解耦,极大地提高了电子自旋相干时间。
【总页数】1页(P7-7)
【关键词】量子计算;中国科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自旋共振;香港中文大学;国家实验室;物质科学;实验技术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N33;O413
【相关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评选出2000年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国科学院举行奖学金奖教金颁发仪式/中国科学院召开2001年工作会议/中国科学院体制创新的重大突破/《院士科普书系》第二辑出版/曙光3000超级服务器通过鉴定/周光召考察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发布2001年"科学与社会"系列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获赠法律服务卡/中国科技大学纳米研究获重要进展/我国人类遗传病基因克隆研究获重大进展/杨福家院士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组织"科技下乡西部行"活动 [J],
2.我国科学家在量子计算研究中获重大突破 [J],
3.“甲烷高效转化研究获重大突破”入选201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J], ;
4.中国科大在体外生产红细胞研究中获进展 [J],
5.中国科大钴基催化剂在二氧化碳加氢反应中的活性物相研究获进展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21卷 第4期物 理 学 进 展Vol.21,No.4 2001年12月PRO GRESS IN PH YSICS Dec.,2001文章编号:1000Ο0542(2001)04Ο0423Ο25收稿日期:2001Ο05Ο28单原子分子测控的进展徐春凯 陈向军 徐克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选键化学开放实验室、原子分子物理实验室,合肥 230027)摘 要: 单原子分子测控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实验技术,其操作对象是单个的原子或分子。
完整的单原子分子测控包含了对单原子分子的成像、识别、操纵和组合分解四个方面。
本文分别对这四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综述,介绍了国内外相关技术的发展和现状,并对其未来做了展望。
关键词: 单原子分子测控;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扫描探针显微镜;扫描隧道谱中图分类号: O561;O562;TB383;TN16 文献标识码: A0 引 言在1959年12月召开的美国物理年会上,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费曼在题为“There′s a plenty of room at the bottom”的演讲中为人们描述了这样一个梦想:“如果有一天可以按人的意志安排一个个原子,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奇迹?…这些物质将有什么性质?这是十分有趣的物理问题。
虽然我不能精确地回答它,但我绝不怀疑当我们能在如此小尺寸上进行操纵时,将得到具有大量独特性质的物质。
”按人的意愿实现对单原子分子的测控,即按照一定的目的性组合和排列单个原子、分子,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
这种单原子分子测控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成像(利用一定手段看到单个原子分子)、识别(识别所看到的是何种原子分子)、操纵(对单原子分子的捕获、移动及转动)和组合分解(将不同的单个粒子重新排列组合以形成新的分子或器件,或者将单分子分解为多个粒子)。
实现了单原子的测控,我们就有可能构造出新的分子或我们所希望的新的纳米级乃至原子级的功能器件,如超高密度数据存储材料、量子逻辑器件等,在材料科学、量子计算机等领域均有十分诱人的前景。
前沿原子物理研究进展一、量子力学与原子物理学的关系原子物理学作为物理学的重要分支,研究原子及其结构、性质、相互作用等方面的问题。
而量子力学则是理论物理学的基石,描述微观领域中粒子的行为规律。
两者之间的关系紧密而不可分割。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原子物理学的研究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二、量子非常规探测技术量子非常规探测技术是原子物理学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之一。
传统的非常规探测方法在探测精度和灵敏度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而量子非常规探测技术的出现,则打破了这一限制。
例如,利用冷原子系统实现的原子钟比传统的钟表更加精确,这在GPS导航系统、通信网络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此外,原子干涉仪的应用也成为量子非常规探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利用干涉效应进行精密测量,可以用来测量物质中微弱的相位变化或微小的物理效应,如引力、旋磁效应等。
三、原子量子计算机的发展原子量子计算机作为一种全新的计算方式,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
原子量子计算机利用原子和分子的量子态来进行信息的存储和处理,具有超高的运算速度和强大的计算能力。
在原子物理学领域的研究中,人们已经成功实现了对原子量子态的控制,开辟了实现原子量子计算的可能性。
原子量子计算机被认为是未来计算机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有望突破传统计算机的物理极限。
四、量子纠缠与量子隐形传态量子纠缠是量子力学中最为神奇的现象之一。
它描述了一对或多对粒子之间的关联,即使它们之间的距离远离,依然能够通过纠缠态进行信息传递。
量子隐形传态则利用量子纠缠的特性,实现了信息的瞬时传输。
这一现象引发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并在通信、加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研究量子纠缠和量子隐形传态,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为未来的基础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五、原子与准粒子的相互作用在原子物理学的研究中,原子与准粒子的相互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准粒子是指不是自由粒子,而是系统中的激发态,可以用来描述物质的一些特性。
中国最近10年在原子物理领域研究取得的成就以及意义中国在原子物理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这些成就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中国在原子物理领域近10年的主要成就和意义:1. 首次实现了千亿电子伏特(GeV)级别的线加速器。
线加速器是用来加速带电粒子的装置,因其高能、高精度的特点在高能物理和核物理研究中非常重要。
中国的千亿电子伏特级别线加速器将有助于更深入地研究基本粒子和宇宙起源等重要科学问题。
2. 实现了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的高倍频。
自由电子激光是一种同步辐射源,具有非常高的亮度和极短的脉冲时间,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和化学等领域的研究。
中国的高倍频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将提供更高能量、更短脉冲和更细分辨率的激光,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前沿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3. 实现了原子核物理实验的突破。
中国成功研制了超高能质子-质子对撞机和等离子体聚变实验设备,为原子核物理研究提供了更强的实验条件。
这些实验设备的建设和运行有助于深入理解原子核结构和性质,探索核能与聚变能的可持续发展,为核能技术和能源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4. 成功实现了量子通信卫星的发射和运行。
中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并建立了全球首个地面-卫星量子保密通信示范网。
该系统利用量子纠缠和量子密钥分发等量子力学原理,实现了绝对安全的通信,具有重大意义。
这将推动信息安全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为未来量子通信网络的发展奠定基础。
这些成就表明了中国在原子物理领域的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并具有深远的意义。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解决基础科学问题提供了重要突破口,还为相关领域的应用开发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此外,中国在原子物理领域的发展还有助于推动国内科技实力的提升,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物理学前沿研究十大方向一、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是当代物理学的研究前沿,被誉为21世纪物理的基石和重要的核心领域。
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属于将量子特性和计算整合的一项有机统一的新的学科,它的研究着重于利用量子现象作为现代计算功能的基础,探索量子特性为计算带来的新的可能性,以实现新的高速,低耗能计算机性能与操作功能,从而彻底改变计算与信息处理机制。
目前,该领域正在努力构建以量子上下文为基础的全新计算机结构,以及量子算法和量子模拟,以解决具有挑战性的计算难题。
二、量子调控和量子传感量子现象在实验室可以直接控制,建立“量子的实验室模拟”,丰富了量子力学的研究领域。
量子调控将量子态的可编程性作为计算组件的核心,致力于建立一个完整的低复杂度量子态处理模型和技术,以满足复杂多阶段计算任务的需求,以加速计算过程。
此外,量子调控和量子传感也在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量子调控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作为未来积极的信息和通信行业的基石,对现实生活的发展起着显著的影响力,也为数字化的未来信息安全生态的科学服务。
三、量子物质结构量子物质是一种最基本的物质,它可以表示某种物质的最基本结构。
该领域致力于研究如何使用量子物质结构来表示物质性质真正的物理现象,例如强极化和电导性,而多尺度过程和相关力学量子模拟方法将有助于实现量子科学研究与应用实践之间的有效衔接,以更快速,更准确地描述和估计发现新物质性质的实验方案。
四、量子液体量子液体是由原子构成的,处于低温的生物系统,具有温度可控性等过渡态的等特性。
而实现量子液体的关键步骤是实现低温量子液体的稳定,这一研究领域目前在努力探索量子效应如何被稳定,以及它能够构成复杂的结构等量子话题,以期望达到超材料、可控制调节光子结构等领域的实用应用,在应用有理性材料发展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五、量子仿真量子仿真是为了使对复杂粒子系统的编程仿真更准确、更全面的实践,以模拟这些系统的行为,掌握系统的分子运动规律。
我国原子分子物理研究的一些新进展原子分子物理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原子和分子的结构、性质和相互作用。
近年来,我国在原子分子物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进展,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方面。
一、量子计算量子计算是一种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计算方式,具有高效性和安全性等优点。
我国科学家在量子计算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例如,2019年,中国科学家成功实现了量子计算机的“量子霸权”,即用量子计算机完成了一个超级计算机无法完成的任务。
这一成果标志着我国在量子计算领域的领先地位。
二、冷原子物理冷原子物理是研究低温下原子的行为和相互作用的领域。
我国科学家在冷原子物理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例如,2018年,中国科学家成功实现了一种新型的冷原子钟,其精度是目前最高的。
这一成果对于精确测量时间和地球重力场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三、量子模拟量子模拟是利用量子计算机模拟量子系统的行为和相互作用。
我国科学家在量子模拟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例如,2020年,中国科学家成功实现了一种新型的量子模拟器,可以模拟具有超导性质的物质。
这一成果对于研究超导材料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四、量子通信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力学原理实现信息传输的一种方式,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我国科学家在量子通信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例如,2016年,中国科学家成功实现了卫星量子通信,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实现卫星量子通信。
这一成果对于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在原子分子物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进展,这些成果不仅对于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对于国家的经济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相信,在未来的研究中,我国的科学家们将会取得更多的成果。
电子分子碰撞中一种新的符合测量方法
朱林繁;李文斌;刘小井;苑震生;成华东;徐克尊
【期刊名称】《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年(卷),期】2004(021)0z1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在电子分子碰撞中应用的新的符合测量方法,其主要思想是利用符合测量中计数率低的散射电子去挑选所需要的离子信号,从而去除大量与真实事例无关的正离子和电离电子,达到保护探测器的目的.同时从时序上采用延时电路完全去除电离电子本底的影响,使得测量负离子成为可能.
【总页数】3页(P175-177)
【作者】朱林繁;李文斌;刘小井;苑震生;成华东;徐克尊
【作者单位】合肥微尺度国家实验室(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合
肥,230026;合肥微尺度国家实验室(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合肥,230026;合肥微尺度国家实验室(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合肥,230026;合肥微尺度国家实验室(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合肥,230026;合肥微尺度国家实验室(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合肥,230026;合肥微尺度国家实验室(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合肥,23002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562.5
【相关文献】
1.Z7snoRNA:酿酒酵母中一种新的核仁小分子RNA [J], 屈良鹄;陆勇军
2.频标比对中一种新的测量方法 [J], 于建国;周渭;陈明;刘畅生
3.电子分子碰撞中一种新的符合测量方法 [J], 朱林繁;李文斌;刘小井;苑震生;成华东;徐克尊
4.酿酒酵母中一种新的反义snoRNA分子的鉴定 [J], 陆勇军;赵锦
5.电子-原子弹性碰撞中一种交换势模型的研究 [J], 孙金锋;芶清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脉冲电压STM的单原子识别预研究装置
徐春凯;田保利;陈宇林;魏征;陈向军;徐克尊
【期刊名称】《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年(卷),期】2004(21)B04
【摘要】建立起一套工作于真空环境下的基于脉冲电压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单原子识别预研究装置。
该装置主要由脉冲发生器、真空系统和STM系统三部分组成,能够在5×10-5Pa的真空环境下进行快脉冲STM实验。
利用此装置,进行了单个快脉冲诱导的石墨表面超大周期结构的脉冲实验以及脉冲偏压不破坏STM 针尖和样品表面的阈值实验。
【总页数】2页(P329-330)
【作者】徐春凯;田保利;陈宇林;魏征;陈向军;徐克尊
【作者单位】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合肥23002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562.4
【相关文献】
1.基于图像预识别的数字识别研究 [J], 张磊
2.基于脉冲电压STM的单原子识别预研究装置 [J], 徐春凯;田保利;陈宇林;魏征;陈向军;徐克尊
3.基于STM32的FDC2214手势识别装置 [J], 李彬;谢清涛;蔡玉颖
4.基于STM32的嵌入式智能视觉数字识别实验装置 [J], 李华霖;肖玮;吴开志
5.基于STM32的液体识别装置设计 [J], 龚江涛;魏丽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乙烷分子价壳层电离能谱和动量谱测量
陈向军;田善喜;贡昌春;虞孝麒;杨炳忻;徐克尊
【期刊名称】《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年(卷),期】1998(0)S1
【摘要】利用多通道电子动量谱仪测量了乙烷价壳层的电离能谱和电子动量谱,并与现有的实验和理论进行了比较。
结果与理论符合较好,尤其是3a1g轨道的动量分布,在0.55a.u.处观察到了理论所预言的明显的极小值。
【总页数】3页(P52-54)
【作者】陈向军;田善喜;贡昌春;虞孝麒;杨炳忻;徐克尊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561.3
【相关文献】
1.甲烷分子价壳层电子动量谱和束缚能谱研究 [J], 陈向军;陈淼华
2.乙烷分子价壳层电离能谱和动量谱测量 [J], 陈向军
3.He原子电离能谱和He的ls电子动量谱测量 [J], 庞文宁;陈向军
4.CH3CN分子价壳层轨道电子动量分布的理论研究 [J], 周丽霞;燕友果;刘超卓
5.异二氯乙烯价壳层轨道电子结构的电子动量谱研究(英文) [J], 王忆纯;牛珊珊;唐亚国;张钰;单旭;徐春凯;陈向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