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常见疾病查体汇总-
- 格式:docx
- 大小:10.14 KB
- 文档页数:2
骨科体格检查引言概述:骨科体格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用于评估骨骼系统的功能和病变情况。
通过仔细观察和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医生可以确定骨骼系统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骨科体格检查的五个部分,包括外观检查、关节活动度检查、神经功能检查、特殊测试和影像学检查。
一、外观检查1.1体型和姿势:医生首先观察患者的体型和姿势,了解是否存在明显的异常。
例如,患者是否有明显的驼背、弯腰或偏斜等情况。
1.2步态:医生观察患者的步态,检查是否存在异常的行走方式。
例如,患者是否出现跛行、踮脚行走或摇摆步态等。
1.3皮肤变化:医生检查患者的皮肤是否有异常变化,例如红肿、瘀斑、破损或疤痕等。
这些变化可能与骨骼系统的病变有关。
二、关节活动度检查2.1活动度:医生检查患者各个关节的活动度,包括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等。
通过观察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可能存在的受限情况,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关节问题。
2.2关节稳定性:医生通过特定的手法检查关节的稳定性,例如前后抽拉、侧方抽拉和旋转等。
这有助于评估关节的结构完整性和韧带的稳定性。
2.3关节疼痛:医生询问患者是否存在关节疼痛,并观察患者在活动时是否有疼痛反应。
这有助于确定关节疼痛的原因,例如关节炎、韧带损伤或软骨磨损等。
三、神经功能检查3.1感觉:医生检查患者的感觉功能,包括触觉、痛觉和温度感觉等。
通过刺激特定的区域,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感觉是否正常。
3.2肌力:医生检查患者的肌力,通过让患者做一些特定的动作,评估肌肉的力量和功能。
这有助于确定是否存在肌肉损伤或神经问题。
3.3反射:医生检查患者的反射,例如膝反射、跟腱反射和肱二头肌反射等。
通过观察反射的强度和速度,医生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神经问题。
四、特殊测试4.1特殊体位测试:医生让患者采取特定的体位,例如仰卧位、俯卧位或侧卧位等,以评估特定部位的功能和病变情况。
4.2压痛测试:医生通过轻压特定的部位,观察患者是否有疼痛反应。
骨科体格检查引言概述:骨科体格检查是一种重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和诊断骨骼系统的疾病和损伤。
通过骨科体格检查,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因,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本文将从六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骨科体格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正文内容:1. 骨骼外观检查1.1 骨骼形态:观察骨骼的整体形态,包括骨骼的长度、曲线和角度等。
如下肢的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屈曲和伸展角度。
1.2 骨骼畸形:检查是否存在骨骼畸形,如脊柱侧弯、髋关节发育不良等。
1.3 骨骼变形:观察是否有骨质疏松、骨折或者关节畸形等。
2. 关节功能检查2.1 关节活动度:评估关节的活动度,包括关节的屈曲、伸展、旋转和外展等。
2.2 关节稳定性:检查关节的稳定性,如髋关节的稳定性测试、膝关节的先后抽屉试验等。
2.3 关节疼痛:观察关节是否存在疼痛、肿胀或者红肿等症状。
3. 肌肉力量检查3.1 肌力测试:评估肌肉的力量和功能,如肩部、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屈曲和伸展力量测试。
3.2 肌肉张力:检查肌肉的张力,如四肢的肌肉张力是否正常。
3.3 肌肉痉挛:观察是否有肌肉痉挛或者僵硬的现象。
4. 神经功能检查4.1 感觉检查:评估患者的感觉功能,如触觉、温度感觉和位置感觉等。
4.2 运动检查:检查患者的运动功能,如肌肉的协调性和运动的灵便性。
4.3 反射检查:观察患者的反射活动,如膝反射、跟腱反射等。
5. 步态检查5.1 步态分析:观察患者的步态,包括步态的稳定性、步幅和步伐等。
5.2 行走姿式:检查患者的行走姿式,如是否有跛行或者踮脚行走等异常现象。
5.3 步态异常: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步态异常,如外展步态、跛行等。
6. 特殊测试6.1 压痛检查:用手指或者其他工具对疼痛区域进行轻压,观察患者的疼痛反应。
6.2 稳定性测试:检查关节的稳定性,如踝关节的先后抽屉试验、髋关节的稳定性测试等。
6.3 拉伸测试:评估骨骼或者肌肉的柔韧性,如腿部的伸展测试。
总结:通过骨科体格检查,医生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骨骼系统状况,包括外观、功能、力量、神经功能、步态以及特殊测试等方面。
骨科单病种数据汇总一、引言骨科是医学中专门研究骨骼系统疾病和损伤的学科,涵盖了多种病种和疾病。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分析骨科领域的病种情况,本文将对骨科单病种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
通过统计和整理相关数据,我们可以获得对骨科病种的整体了解,并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二、数据来源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多个医疗机构的骨科病例数据库,包括医院、诊所和研究机构等。
这些数据涵盖了从过去五年内的病例,包括各种骨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转归等信息。
三、骨科单病种数据汇总与分析1. 关节炎关节炎是骨科领域最常见的病种之一,它可以分为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和感染性关节炎等不同类型。
根据我们的数据分析,关节炎患者的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上,其中女性患者较多。
常见的症状包括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等。
治疗方面,非甾体抗炎药和物理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手段。
2. 骨折骨折是骨科领域另一个常见的病种,它可以由外力直接作用于骨骼或由于骨质疏松等原因引起。
我们的数据显示,骨折患者的年龄分布广泛,包括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等各个年龄段。
常见的骨折类型包括股骨骨折、腕骨骨折和髋关节骨折等。
治疗方面,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法,具体根据骨折类型和患者情况决定。
3. 脊柱疾病脊柱疾病是骨科领域中较为复杂的病种之一,包括脊柱畸形、脊柱退行性疾病和脊柱感染等。
我们的数据显示,脊柱疾病患者的年龄分布广泛,包括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等。
常见的症状包括背痛、腰痛和下肢无力等。
治疗方面,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手段。
4. 关节置换术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骨科手术,用于治疗关节疾病的严重病例。
我们的数据显示,关节置换术主要应用于髋关节和膝关节疾病,其中以膝关节置换术最为常见。
手术后的恢复情况良好,患者的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5. 骨肿瘤骨肿瘤是骨科领域中较为罕见但重要的病种之一,包括良性骨肿瘤和恶性骨肿瘤。
根据我们的数据分析,恶性骨肿瘤的发病率较低,但对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有较大影响。
骨科体格检查标题:骨科体格检查引言概述:骨科体格检查是骨科医生在评估患者骨骼系统状况时所采用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全面检查,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骨骼结构、功能和病理状况,从而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骨科体格检查的相关内容。
正文内容:1. 骨骼结构检查1.1 骨骼外观检查:骨科医生会观察患者的骨骼外观,包括骨骼的形状、大小和对称性等。
异常的外观可能与骨折、畸形或者肿瘤等相关。
1.2 骨骼稳定性检查:医生会检查患者的骨骼稳定性,包括关节的稳定性和骨骼的稳定性。
通过检查关节的活动范围和骨骼的稳定性,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关节脱位或者韧带损伤等问题。
2. 功能性检查2.1 关节活动度检查:医生会评估患者关节的活动度,包括关节的屈伸、旋转和外展等。
通过检查关节活动度的限制程度,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关节僵硬或者关节炎等问题。
2.2 肌肉力量检查:医生会测试患者的肌肉力量,包括肌肉的收缩力和抗阻力能力。
通过检查肌肉力量的减弱情况,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肌肉损伤或者神经损伤等问题。
2.3 平衡和协调性检查:医生会评估患者的平衡和协调性,包括站立平衡和步态平衡等。
通过检查平衡和协调性的异常情况,可以判断是否存在神经或者平衡系统的问题。
3. 疼痛评估3.1 疼痛程度评估:医生会问询患者的疼痛感受,并使用疼痛评分工具进行评估。
通过评估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可以判断疼痛的原因和严重程度。
3.2 疼痛位置评估:医生会问询患者疼痛的具体位置,并进行触摸和压痛检查。
通过评估疼痛的位置和触摸反应,可以判断疼痛的来源和可能的病理情况。
3.3 疼痛的放射性评估:医生会问询患者疼痛是否向其他部位放射,并进行相关的检查。
通过评估疼痛的放射性,可以判断疼痛是否与神经根压迫或者放射性病变等有关。
4. 神经系统检查4.1 神经感觉检查:医生会评估患者的神经感觉功能,包括触觉、温度感觉和疼痛感觉等。
通过检查神经感觉的异常情况,可以判断是否存在神经病变或者神经根受压等问题。
1、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1.亚加森(Yargason)征:又称肱二头肌长头紧张试验。
嘱患者屈曲肘关节,前臂外旋(旋后)或让病人抗阻力地屈肘及前臂旋后,若二头肌腱结节间沟处疼痛为阳性,说明有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2.、梳头试验:梳头的动作为肩关节前屈、外展和外旋的综合动作。
若做此动作时出现疼痛和运动受限或不能运动,说明肩关节有疾患。
如冻结肩的早期、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韧带撕裂、关节囊粘连、三角肌下滑囊炎、上臂丛神经麻痹、腋神经麻痹等。
肩峰下滑囊炎、三角肌下滑囊炎、肩关节炎、肩关节粘。
3肱骨外上髁炎1、米尔(Mill)征:嘱患者将肘伸直一腕部屈曲,同时将前臂旋前,如果肱骨外上髁部感到疼痛即为阳性,对诊断肱骨外髁炎(网球肘)有意义。
2.伸肌紧张试验:又称柯宗(Cozen)试验。
让患者屈腕、屈指,检查者将手压于各指的背侧作对抗,再嘱患者抗阻力伸指及伸腕关节,如出现肱骨外上髁疼痛即为阳性,多见于网球肘。
4、肱骨内上髁炎屈肌紧张试验:让患者握住检查者的手指(示指至小指),强力伸腕握拳,检查者手指与患者握力对抗,如出现内上髁部疼痛即为阳性,多见于肱骨内上髁炎。
5、腕管综合征1、屈腕试验:将腕掌屈,同时压迫正中神经1-- 2min,若手掌侧麻木感加重,疼痛痛加剧并放射示指、中指,即为试验阳性,提示有腕管综合征。
2、叩触诊试验:又称Tlnel征。
轻叩或压迫腕部掌侧的腕横韧带近侧缘中点,若出现和患侧手指刺激及麻木异常感觉加剧时,即为试验阳性提示有腕管综合征。
3、举一手试验:患者仰卧,将患肢伸直高举,若出现上述两项表现,即为试验阳性,提示有腕管综合征。
4、压脉带试验:与测量血压的方法相似,仅需将血压升至收缩压以上。
若出现上述表现即为试验阳性,提示有腕管综合征。
6.中指试验:嘱患者肘、腕及指间关节伸直,掌心向下。
令其中指的掌指关节做背伸活动,检查者施以阻力。
若在肘屈纹以下两横指处(即挠侧腕短伸肌的内侧缘处)有疼痛,则为阳性,提示为腕管综合征。
肩关节脱位1.杜加斯(Degas)征:又称肩内收试验。
让病人屈曲患肢肘关节,然后用患肢的手去扣对侧肩部,若肘关节能贴近胸壁即为正常,否则为阳性,说明有肩关节脱位。
Dugas征阳性可有三种情况:①当手搭对侧肩部时,肘关节不能靠近胸壁;②当肘关节靠近胸壁时,手不能搭在对侧肩部;③手搭肩和肘靠均不可能。
2.卡拉威(Callaway)试验:用卷尺从肩峰绕过腋窝测其周握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
肩关节脱位时,肱骨头向前下方移位,因而与肩胛骨重叠,其前后径增宽,故周径增大。
3.汉密尔顿(Hamilton)征:又称直尺试验。
用一根直尺置于上臂外侧,先靠近肚骨外上解部,后靠近__七臂皮肤。
若上端贴于大结节即为正常(阴性);若不能靠近大结节,反而靠近肩峰时,即为阳性,说明肪骨头向前内脱位或肩脚骨颈部骨折。
因为正常者胧骨大结节在肩峰与肪骨外裸连线之外。
4.肪骨长轴延长线试验:沿肪骨长轴做一直线,肩关节脱立时,该线可通过患侧的眼睛。
5.布莱恩特(Bryant)征:肩关节脱位时,腋皱襞下降。
6.肩三角试验:肩峰、嚎突、大结节三点组成三角形。
脱位时,大结节位置变动,故所在三角与对侧不同。
肩锁关节脱位1.见肩胛骨颈骨折之耸肩试验。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2.见肩脾骨颈骨折之肩关节外展试验。
肩峰骨折及肱骨骨折见肩胛骨颈骨折之肩关节外展试验。
肩月甲骨颈骨折1.见肩关节脱位之汉密尔顿征。
2.耸肩试验:患者坐正,两臂自然下垂于身旁。
检查者站于患者背后,一双手分别按在其双肩上,然后让患者耸肩,对比两侧耸肩的力量有无差别。
耸肩无力者可见于锁骨骨折、肩锁关节脱位以及副神经损伤引起的斜方肌麻痹。
3.肩关节外展试验:病人取站立位,检查者站于前侧方,双手分别按在其双肩上,触诊肩胛骨的代偿活动。
然后,患者从中立位开始外展运动直至上举过头,并及时说明外展过程中肩痛何时开始、何时停止。
检查者注意其疼痛时的外展角度。
外展时肩部疼痛的临床意义:①患者刚开始外展即有疼痛,可见于肱骨骨折、肩胛骨颈部骨折、锁骨骨折、肩关节脱位、肩关节炎等。
专科检讨模板:颈椎病:神经根型病人颈部心理曲度消掉,活动受限;环枕部压痛(+);双侧肩井穴处按压痛苦悲伤(-),双侧颞部压痛:左(-).右(-),无眼震;叩顶实验(—),拔伸实验(—),背伸扭转实验(-),臂丛神经牵拉实验:左(+).右(-),椎间孔挤压实验:左(+).右(-),肱二头.三头肌反射:左(正常).右(正常),桡骨膜反射:左(正常).右(正常),双侧霍氏征:左(正常).右(正常),双侧上肢活动.感到.肌力:左(正常).右(正常).肩部毁伤:肩袖毁伤右肩关节局部无肿胀,外不雅无畸形,局部皮肤感到正常,压痛(+),未触及骨擦感及骨平常活动,肩关节自动外展30°,前屈30°,后伸40°,后伸可触及T11椎体高度,肩关节自动活动优越,右上肢落肩实验(-),右上肢末梢血循.感到活动可.肘部毁伤:左肱骨外上髁炎左肘外形正常,局部无红肿热痛,肱骨外上髁压痛(+),痛苦悲伤可放射至腕部,旋前时外上髁痛苦悲伤显著,局部未触及骨插感及骨平常活动,握拳抬腕时外上髁痛苦悲伤加重,左上肢末梢血循.感到活动可.腕部毁伤:舟骨骨折左腕部轻度肿胀,压痛(+),左腕关节活动受限,背伸40°,愚昧30°,桡偏10°,尺偏15°,手指感到可,末梢血液血循可,左侧桡动脉可触及搏动.腰椎间盘凸起症:L4/5.L5/S1病人无哈腰突臀征,轻度跛行,站立位前屈.背伸右侧下肢痛苦悲伤(+);仰卧位:屈颈实验(-),挺腹实验(-),咳嗽实验(-),腹部加压实验(-),骨盆分别及挤压实验(-),双侧“4”字实验(-);双侧曲髋屈膝实验:(-),直腿举高实验:左(-),右70°(+),增强实验:左(-).右(+);双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正常;下肢皮肤感到:左(正常).右(正常),踇趾背伸肌力:左(正常).右(正常),踇趾跖屈肌力:左(正常).右(正常),下肢肌张力.深浅感到正常,双侧髌阵挛.踝阵挛(-),双侧巴彬斯基征(-),肤温如常,未见下肢静脉曲张.俯卧位:脊柱无侧弯畸形,L4/5.L5/S1椎棘间隙.旁压痛(+).叩击痛(+),按压及叩击时无放射性痛苦悲伤.麻痹放射至右侧小腿.足部,腰背伸实验:(+);双侧股神经牵拉实验:左(-).右(-).强直性脊柱炎:下蹲艰苦,指地距30cm,胸廓扩大度4cm,枕墙距0cm,颈部柔软,活动受限,腰椎棘突及椎旁多选压痛,双髋关节愚昧100°,内收5°,外展15°,“4”字实验:左(+),右(+),骨盆分别挤压实验:左(+),右(+),左膝关节皮色红,皮温高,关节局部压痛,浮髌实验(+),左踝关节皮色红,皮温高,关节局部压痛,跖曲.背伸功效正常,左侧跖趾关节皮色红,皮温高,关节局部压痛,右侧跟腱附着点压痛,四肢肌力正常.类风湿性关节炎:颞颌关节压痛,张开艰苦,颈部柔软痛苦悲伤,活动受限,双肩局部压痛,抬举艰苦,双肘关节肿胀.愚昧畸形,局部皮温高,压痛显著,左肘愚昧30°-150°(正常150°-160°),双腕关节肿胀,局部皮温高,压痛显著,双腕关节背伸50°(正常70°),掌曲50°(正常80°-90°),桡偏20°(正常20°-30°),尺偏40°(正常50°),双手指鹅颈样畸形,双手指各小关节处有色素惊慌,双手 2.3.4.5掌指关节,2.3.4指近端指间关节压痛,双膝关节皮色红,皮温高,关节局部压痛,浮髌实验阳性,关节屈伸时有显著摩擦感,双踝关节皮色红,皮温高,关节局部压痛,趾曲.背伸功效正常,双侧跖趾关节皮色红,皮温高,关节局部压痛,左侧足趾关节变形,压痛,四肢肌力正常.骨质松散症:腰椎前屈50°,后伸10°,侧曲阁下各10°,T10-T12.L1-L5椎体棘突及两侧肌肉压痛.扣击痛.双上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活动正常,双下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愚昧.抬起.外展.内收活动正常,左髋关节轻度叩击痛,无肿胀压痛,活动度正常,右髋关节肿胀压痛叩击痛,活动度正常.双膝关节无肿胀,轻度压痛,可扪及骨擦感,双下肢皮温感到正常,双侧直腿举高实验(-),骨盆挤压实验(-),“4”字实验(-),足背动脉搏动正常.骨痛评分5分(VAS评分法).髋部毁伤:双侧股骨头坏逝世跛行显著,局部无肿胀,双腹股沟中点压痛显著,皮温不高,未触及骨平常活动和骨擦感,右下肢较对侧缩短1cm(相对长度),右下肢肌肉较对侧轻度萎缩,右髋关节活动规模:0°(伸)-95°(屈),10°(内收)-5°(外展),5°(内旋)-30°(外旋),左髋关节活动规模:0°(伸)-90°(屈),10°(内收)-10°(外展),0°(内旋)-40°(外旋),ALISS征阴性,双侧托马斯征阴性,双侧臀中肌承重机能实验阳性,双侧膝关节.足和踝关节活动根本正常,双足背动脉搏动尚可.双足趾血液轮回感到根本正常.膝部毁伤:双膝骨性关节炎行走跛行,双膝部肿胀,左膝较重,双膝关节呈内翻畸形,局部皮温正常,双下肢未见显著静脉曲张,双膝髌表里推活动度差,可闻及摩擦音,双膝浮髌实验:左(+),右(-),双膝髌骨研磨实验阳性,表里翻应力实验阴性,麦氏征阴性,抽屉实验及Lachman征阴性,左膝关节活动度:10°(伸)-100°(曲),右膝关节活动度:5°(伸)-11°(屈),双膝关节伸屈肌力5级,双下肢末梢血循.感到.活动未见显著平常,双下肢足背及胫后动脉可触及.。
常见骨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作为人体重要的支撑结构和活动器官,骨骼系统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疾病。
在骨科领域,常见的疾病包括骨骼肿瘤、关节炎、骨质疏松、骨折等,这些疾病都会导致患者身体功能的受限和活动能力的下降,严重的还会导致残疾和生命威胁。
本文旨在介绍常见骨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一、骨骼肿瘤骨骼肿瘤是指起源于骨骼的各种良性或恶性的肿瘤。
其中恶性骨肿瘤较为常见,如骨癌、骨肉瘤等,这些肿瘤生长较快,易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
骨骼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如有必要可以使用穿刺或骨髓活检等方式进行病理分析。
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疗等,具体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病理类型、年龄、全身情况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
对于良性骨肿瘤,手术切除的治愈率较高;对于恶性骨肿瘤,多种治疗手段结合使用可以提高生存率和治愈率。
二、关节炎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通常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等。
其病因比较复杂,与年龄、遗传、环境(如感染、外伤、骨质疏松等)等因素有关。
诊断关节炎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指标。
早期诊断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治疗方案多种多样,包括改善生活方式、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
生活方式改善包括控制体重、多运动、避免过度使用有问题的关节等。
物理治疗包括物理疗法、按摩、理疗等。
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青霉素类药物等。
三、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量减少和骨质变薄,易导致骨折。
骨质疏松通常与年龄、性别、遗传、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诊断骨质疏松通常采用骨密度测定,可以使用DXA、QCT等方法。
此外,血钙、磷、碱性磷酸酶等指标也可以作为参考。
治疗骨质疏松包括生活方式改善、药物治疗等。
生活方式改善包括增加日光浴时间、增加钙摄入、运动等。
药物治疗包括抗骨吸收药物、促进骨形成药物等。
四、骨折骨折是指骨骼的断裂或破碎,通常由外力作用引起。
骨科常用特殊检查法一脊柱常见疾病的特殊检查1. 颈部疾病常见特殊检查:颈椎病:Jackson压头试验:患者故端坐位,检查者双手重叠放置于头顶部,向下加压,如患者出现颈痛或上肢放射性痛即为阳性。
多见于颈椎病及颈椎间盘突出症。
压头试验(Spurling征):颈肩部疼痛患者,患者端坐,头后仰并偏向患侧,术者用手掌在其头顶加压。
出现颈痛并向患手放射者,称之为压头试验阳性。
常见于颈椎病患者神经根型.上肢牵拉实验(也称之为臂丛神经牵拉实验,eaton试验或Lasequard sign):病者取坐位,头向健侧偏,术者一手抵患侧头侧,一手握患腕,向相反方向牵拉。
因臂丛神经被牵张,刺激已受压之神经根而出现放射痛或麻木等感觉。
提示神经根型颈椎病、臂丛损伤或前斜角肌综合征。
颈椎分离试验(cervical separation test):检查者一手托在患者下颌部,另一手托住枕部,然后逐渐向上牵引头部,如果患者感到颈部和上肢的疼痛减轻,即为阳性。
提示神经根型颈椎病前屈旋颈试验:(Fenz sign)先令患者头颈部前屈,再左右旋转活动,若颈椎处出现疼痛即为阳性,提示颈椎骨关节病,表明颈椎小关节多有退行性病变。
旋颈试验:患者取坐位,头略微后仰并自动向左右旋转动作。
如患者出现头昏、头痛、视物模糊症状,提示椎动脉型颈椎病。
颈静脉加压试验(压颈试验,naffziger试验):患者取仰卧位,检查者双手指按压患者两侧颈静脉,如其颈部及上肢疼痛加重,为根性神经痛(包括颈椎或者腰椎),此乃因脑脊液回流不畅致蛛网膜下腔压力增高所致。
Addsion sign :患者坐位,仰首转向患侧,深吸气后屏住呼吸,检查者一手抵住患者下颌,一首摸患侧桡动脉,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则为阳性。
提示血管受挤压,常见于前斜角肌综合征。
腰椎疾病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 sign )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握住患侧足跟,另一手保持膝关节伸直,抬高患肢至患者疼痛,并记录其角度,在30~70度出现坐骨神经的放射性疼为阳性。
1.锁骨骨折2.肩锁关节脱位3.肩关节脱位4.肱骨外科颈骨折5.肱骨干骨折6.肱骨髁上骨折7.肘关节脱位8.前臂双骨折9.桡骨下端骨折10.手外伤11.断指再植12.髋关节脱位13.股骨颈骨折14.股骨转子间骨折15.股骨干骨折16.髌骨骨折17.髌骨脱位18.膝关节韧带损伤19.膝关节半月板损伤20.胫骨平台骨折21.胫腓骨骨折22.踝部骨折23.踝部扭伤24.跟腱断裂25.跟骨骨折26.跖骨骨折27.趾骨骨折28.颞下颌关节脱位29.脊柱骨折.30.脊髓损伤31.骨盆骨折32.周围神经损伤33.上肢神经损伤34.下肢神经损伤35.腰肌劳损36.棘上棘间韧带损伤37.滑囊炎38.狭窄性腱鞘炎39.腱鞘囊肿40.肱骨外上髁炎41.肩关节周围炎42.疲劳骨折43.月骨无菌性坏死44.髌骨软化症45.胫骨结节骨软骨病46.股骨头骨软骨病47.椎体骨软骨病48.腕管综合征49.肘管综合征50.旋后肌综合征51.梨状肌综合征52.脊柱骨折和脱位53.脊柱椎弓崩裂54.脊椎滑脱55.椎间盘突出56.腰扭伤57.腰背筋膜脂肪疝58.腰肌劳损.59.腰3横突综合征60.臀上皮神经炎61.椎管陈旧性骨折脱位62.椎管畸形63.硬脊膜囊肿64.脊柱结核65.脊柱骨髓炎66.强直性脊柱炎67.类风湿性关节炎68.软组织纤维质炎69.软组织筋膜炎70.血管炎71.神经炎72.蛛网膜炎73.硬膜外感染74.脊髓炎75.神经根炎76.腰椎骨关节炎77.小关节紊乱78.骨质疏松症79.椎体后缘骨赘80.椎管狭窄81.黄韧带增厚82.脊柱裂83.先天性脊柱侧弯84.退变性脊柱侧弯85.移行椎86.水平骶椎87.脊肌瘫痪性侧弯.88.脊膜膨出89.神经根和神经节变性90.脊椎血管畸形91.转移性肿瘤92.嗜伊红肉芽肿93.骨巨细胞瘤94.脊索瘤95.脂肪瘤96.纤维瘤97.脊髓和神经根肿瘤98.神经根型颈椎病99.脊髓型颈椎病100.椎动脉型颈椎病101.交感神经型颈椎病102.化脓性骨髓炎103.慢性骨髓炎104.局限性骨脓肿105.硬化性骨髓炎106.创伤后骨髓炎107.化脓性关节炎108.脊柱结核109.髋关节结核110.膝关节结核111.非化脓性关节炎112.骨关节炎113.类风湿性关节炎114.大骨关节病115.松毛虫性骨关节炎116.先天性畸形.117.先天性髋关节脱位118.平足症119.拇外翻120.脊髓灰质炎后遗畸形121.脉管肿瘤122.血管内皮瘤123.血管肉瘤124.淋巴管瘤125.血管外皮瘤126.恶性血管外皮瘤127.球瘤128.结缔组织肿瘤129.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30.韧带样纤维瘤131.纤维肉瘤132.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33.脂肪肉瘤134.恶性间叶瘤135.平滑肌瘤136.未分化瘤137.未分化肿瘤138.瘤样病变139.神经鞘瘤140.神经纤维瘤141.脊索瘤142.长骨造釉细胞瘤143.骨囊肿144.嗜酸性肉芽肿145.骨化性肌炎.146.巨细胞肉芽肿147.骨瘤148.骨样骨瘤149.骨软骨瘤150.软骨瘤151.骨巨细胞瘤152.骨肉瘤153.软骨肉瘤154.骨纤维肉瘤155.尤文肉瘤156.淋巴瘤157.骨髓瘤158.关节与腱鞘的瘤样病损和肿瘤【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骨科单病种数据汇总引言概述:骨科单病种数据汇总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对骨科疾病患者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本文将从骨科疾病的分类、常见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五个方面,详细介绍骨科单病种数据汇总的内容。
一、骨科疾病的分类1.1 骨折疾病:包括骨干骨折、骨关节骨折和骨骺骨折等。
1.2 关节疾病:如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等。
1.3 脊柱疾病:包括脊柱骨折、脊柱侧弯和脊柱退行性疾病等。
二、骨科疾病的常见病因2.1 外伤:如交通事故、摔倒和运动损伤等。
2.2 骨质疏松:主要由于骨密度减少引起的骨折。
2.3 长期过度使用:如运动员的过度训练和职业性劳损等。
三、骨科疾病的临床表现3.1 疼痛:是骨科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可以是持续性或者间歇性的。
3.2 运动功能障碍:包括关节活动度减少、肌力下降和步态异常等。
3.3 神经功能障碍:如感觉异常、肌肉萎缩和运动障碍等。
四、骨科疾病的诊断方法4.1 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CT扫描和MRI等,可以直观地显示骨骼结构和病变情况。
4.2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学、生化学和免疫学检查等,可以匡助判断病因和病情。
4.3 临床评估:通过病史问询、体格检查和功能评估等,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五、骨科疾病的治疗策略5.1 保守治疗:包括歇息、物理疗法和药物治疗等,适合于轻度和早期病例。
5.2 手术治疗:如内固定术、关节置换术和脊柱手术等,适合于严重和发展性病例。
5.3 康复治疗:通过康复训练和功能锻炼等,匡助患者恢复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总结:骨科单病种数据汇总是一项重要的医学工作,通过对骨科疾病的分类、常见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的详细介绍,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参考,匡助他们做出更好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同时,骨科单病种数据汇总也为骨科疾病的研究和防控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专科检查模板:
颈椎病:神经根型
病人颈部生理曲度消失,活动受限;环枕部压痛(+ );双侧肩井穴处按压疼痛(-),双
侧颞部压痛:左(-)、右(-),无眼震;叩顶试验(一),拔伸试验(一),背伸旋转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左(+)、右(-),椎间孔挤压试验:左(+)、右(-),肱
二头、三头肌反射:左(正常)、右(正常),桡骨膜反射:左(正常)、右(正常),双侧霍氏征:左(正常)、右(正常),双侧上肢运动、感觉、肌力:左(正常)、右(正常)。
肩部损伤:肩袖损伤
右肩关节局部无肿胀,外观无畸形,局部皮肤感觉正常,压痛(+),未触及
骨擦感及骨异常活动,肩关节主动外展30°,前屈30°,后伸40。
,后伸可触及
T11椎体高度,肩关节被动活动良好,右上肢落肩试验(-),右上肢末梢血循、感觉运动可。
肘部损伤:左肱骨外上髁炎
左肘外形正常,局部无红肿热痛,肱骨外上髁压痛(+),疼痛可放射至腕部, 旋前时外上髁疼痛明显,局部未触及骨插感及骨异常活动,握拳抬腕时外上髁疼痛加重,左上肢末梢血循、感觉运动可。
腕部损伤:舟骨骨折
左腕部轻度肿胀,压痛(+),左腕关节活动受限,背伸40°,屈曲30°, 桡偏10°,尺偏15°,手指感觉可,末梢血液血循可,左侧桡动脉可触及搏动。
L4/5、L5/S1
腰椎间盘突出症:
病人无弯腰突臀征,轻度跛行,站立位前屈、背伸右侧下肢疼痛(+);仰卧位:屈颈试验(-),挺腹试验(-),咳嗽试验(-),腹部加压试验(-),骨盆分离及挤压试验(-),双侧“4”字试验(-);双侧曲髋屈膝试验:(-),直腿抬高试验:左(-),右70°(+),加强试验:左(-)、右(+);双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正常;下肢皮肤感觉:左(正常)、右(正常),踇趾背伸肌力:左(正常)、右(正常),踇趾跖屈肌力:左(正常)、右(正常),下肢肌张力、深浅感觉正常,双侧髌阵挛、踝阵挛(-),双侧巴彬斯基征(-),肤温如常,未见下肢静脉曲张。
俯卧位:脊柱无侧弯畸形,L4/5、L5/S1椎棘间隙、旁压痛(+)、叩击痛(+),按压及叩击时无放射性疼痛、麻木放射至右侧小腿、足部,腰背伸试验:
(+);双侧
股神经牵拉试验:左(-)、右(-)。
强直性脊柱炎:
下蹲困难,指地距30cm胸廓扩张度4cm枕墙距0cm颈部僵硬,活动受限,腰椎棘突及椎旁多选压痛,双髋关节屈曲100°,内收5°,外展15°,“4”字试验:左(+),右(+),骨盆分离挤压试验:左(+),右(+),左膝关节皮色红,皮温
高,关节局部压痛,浮髌试验(+),左踝关节皮色红,皮温高,关节局部压痛,跖曲、背伸功能正常,左侧跖趾关节皮色红,皮温高,关节局部压痛,右侧跟腱附着点压痛,四肢肌力正常。
类风湿性关节炎:
颞颌关节压痛,张开困难,颈部僵硬疼痛,活动受限,双肩局部压痛,抬举困难,
双肘关节肿胀、屈曲畸形,局部皮温高,压痛明显,左肘屈曲30° -150。
(正常150° -160 °),双腕关节肿胀,局部皮温高,压痛明显,双腕关节背伸50°
(正常70°),掌曲50°(正常80° -90 °),桡偏20°(正常20° -30 °),尺偏40。
(正常50°),双手指鹅颈样畸形,双手指各小关节处有色素沉着,双手2、3、4、5掌指关节,2、3、4指近端指间关节压痛,双膝关节皮色红,皮温咼,关节局部压痛,浮髌试验阳性,关节屈伸时有明显摩擦感,双踝关节皮色红,皮温高,关节局部压痛,趾曲、背伸功能正常,双侧跖趾关节皮色红,皮温高,关节局部压痛,左侧足趾关节变形,压痛,四肢肌力正常。
骨质疏松症:
腰椎前屈50°,后伸10°,侧曲左右各10°, T10-T12、L1-L5椎体棘突及两侧肌肉压痛、扣击痛。
双上肢肌力、肌张力正常,活动正常,双下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屈曲、抬起、外展、内收活动正常,左髋关节轻度叩击痛,无肿胀压痛,活动度正常,右髋关节肿胀压痛叩击痛,活动度正常。
双膝关节无肿胀,轻度压痛,可扪及骨擦感,双下肢皮温感觉正常,双侧直腿抬高试验(-),骨盆挤压试验(-),“ 4”字试验(-),足背动脉搏动正常。
骨痛评分5分(VAS评分法)。
髋部损伤:双侧股骨头坏死
跛行明显,局部无肿胀,双腹股沟中点压痛明显,皮温不高,未触及骨异常活动和骨擦感,右下肢较对侧缩短1cm (相对长度),右下肢肌肉较对侧轻度萎缩,右髋关节活动范围:0°(伸)-95。
(屈),10°(内收)-5 ° (外展),5° (内旋)-30 ° (外旋),左髋关节活动范围:0°(伸)-90。
(屈),10°(内收)-10。
(外展),0° (内旋)-40。
(外旋),ALISS征阴性,双侧托马斯征阴性,双侧臀中肌承重机能试验阳性,双侧膝关节、足和踝关节活动基本正常,双足背动脉搏动尚可。
双足趾血液循环感觉基本正常。
膝部损伤:双膝骨性关节炎
行走跛行,双膝部肿胀,左膝较重,双膝关节呈内翻畸形,局部皮温正常,双下肢未见明显静脉曲张,双膝髌内外推活动度差,可闻及摩擦音,双膝浮髌试验:左(+),右(-),双膝髌骨研磨试验阳性,内外翻应力试验阴性,麦氏征阴性,抽
屉试验及Lachman征阴性,左膝关节活动度:10°(伸)-100 °(曲),右膝关节活动度:5°(伸)-11°(屈),双膝关节伸屈肌力5级,双下肢末梢血循、感觉、运动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足背及胫后动脉可触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