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 格式:doc
- 大小:75.50 KB
- 文档页数:30
中医骨伤科常见疾病包括骨折、脱位、软组
织损伤、肌肉拉伤、筋膜炎、骨质疏松症、
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中医骨伤科的治疗主要
包括针灸、中药、推拿按摩等方法,针灸和
中药是中医骨伤科治疗的两个主要手段。
1. 针灸
针灸是中医骨伤科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针灸可以刺激人体的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缓解疼痛等症状。
常用的
针灸疗法包括:罗盘针法、火针、电针、艾
灸等。
针灸治疗的具体过程包括:根据患者的病情,
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刺激;将针头插入穴位,调整好针头的深度和方向;通过旋转、抽插
等方法进行针灸治疗;将针头拔出,完成针
灸治疗。
2. 中药
中药是中医骨伤科治疗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中药可以通过口服、外用等多种方式进行治疗,常用的中药包括桂枝、白芍、川芎等。
中药治疗的具体过程包括: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相应的中药进行治疗;将中药煎煮后,
通过口服、外用等方式进行治疗。
3.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是中医骨伤科治疗的另一个常见方法。
通过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等症状。
常用的推拿按摩方法包括:推拿、拨筋、拔罐等。
推拿按摩治疗的具体过程包括: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相应的推拿按摩方法进行治疗;通过推拿、拨筋、拔罐等手法进行治疗;根据情况适当调整按摩力度和时间。
总之,中医骨伤科的治疗方法多样,具有独特的疗效。
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同时注意安全和卫生问题。
门诊部医生的骨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骨科常见疾病的诊疗指南是门诊部医生不可或缺的工具。
作为骨科门诊部的医生,需要准确诊断和治疗各种骨科疾病。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包括骨折、关节炎和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及相应的诊疗指南。
一、骨折骨折是指骨骼的完整性被破坏,通常是由于外力作用引起的。
常见的骨折类型包括闭合骨折和开放骨折。
1. 闭合骨折的诊断与处理闭合骨折是指骨折发生后,伤口未直接与外界相通。
在诊断闭合骨折时,医生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可以使用X光片、CT等影像学检查。
治疗上,关键是保持骨折部位稳定,通常采用石膏固定或外固定器固定。
2. 开放骨折的诊断与处理开放骨折是指骨折发生后,骨块直接露在体外。
在处理开放骨折时,应先进行伤口清创,防止感染。
然后进行骨折复位和固定,最后进行伤口缝合,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二、关节炎关节炎是一类关节疾病的总称,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受限。
常见的关节炎类型包括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
1. 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与处理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关节。
诊断风湿性关节炎需要满足相应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标准。
治疗上一般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和疾病修饰抗风湿药物等。
2. 骨性关节炎的诊断与处理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主要由于关节软骨的损伤和退化引起。
诊断骨性关节炎需要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治疗上,除了控制疼痛和炎症外,还可以进行康复训练和使用辅助器具。
3.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与处理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多个关节,还可能伴有全身症状。
诊断类风湿关节炎需要依据特定的疾病标准。
治疗上,除了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免疫抑制剂,还可以进行物理治疗和生物制剂治疗。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的核心物质向椎管内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症状。
常见的症状包括腰痛、下肢放射痛和肌力减退。
b江西鄱阳湖医院骨科诊疗指南江西鄱阳湖医院骨科目录1、肱骨干骨折-------------------------------------------------------------------22、股骨干骨折-------------------------------------------------------------------73、股骨转子间骨折------------------------------------------------------------114、胫腓骨骨折------------------------------------------------------------------175、锁骨骨折---------------------------------------------------------------------206、半月板损伤------------------------------------------------------------------247、股骨颈骨骨折---------------------------------------------------------------288、股骨头坏死------------------------------------------------------------------339、膝骨性关节炎---------------------------------------------------------------4110、前交叉韧带损伤-----------------------------------------------------------5011、骨质疏松伴病理性压缩骨折--------------------------------------------5512、腰椎管狭窄症--------------------------------------------------------------6213、腰椎滑脱症-----------------------------------------------------------------7014、腰椎间盘突出症-----------------------------------------------------------7715、颈椎病-----------------------------------------------------------------------8516、拇指多指畸形--------------------------------------------------------------9317、踇外翻-----------------------------------------------------------------------9618、手部掌、指骨骨折--------------------------------------------------------99肱骨干骨折【ICD-10编码】S42.302肱骨干骨折系指肱骨外科颈以下1~2厘米至肱骨髁上2厘米之间的骨折。
中国骨科病诊疗指南(2024版)
简介
中国骨科病诊疗指南(2024版)是由中国骨科专家组进行编写的权威指南,旨在提供最新的骨科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指导临床实践。
目标
本指南的目标是提供简单而有效的策略,以便医生能够独立作出决策,并在治疗骨科疾病时避免法律复杂性的问题。
内容
本指南覆盖了多种骨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骨折的分类和处理方法
2. 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3. 脊柱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4. 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5.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
6. 骨科手术的常见风险和并发症
本指南强调简单而有效的策略。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临床经验和最新的医学研究,选择适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更新
为了保持指南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中国骨科病诊疗指南将定期进行更新。
医生和医疗机构应定期查阅最新版本的指南,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
请注意,本文档中的内容仅供参考,并不代表最终医疗建议。
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判断而定。
---
*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指南内容请根据需要进行编写。
*。
骨科前20种疾病诊疗指南(手足显微部分)科雷氏骨折【定义】科力氏骨折是指桡骨远侧端3cm范围内松质骨骨折,且向背侧移位者。
是人体最常发生骨折之一,好发于中年及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诊断依据】一、有明显外伤史。
科力氏骨折多位间接暴力所引起,常见于跌到,肘部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手掌部着地致伤。
应力作用于桡骨远端,使之发生骨折。
一、临床症状体征:(一)腕部部剧烈疼痛,肿胀明显,常波及手背及前臂下段。
(二)移位严重者,出现餐叉样畸形,腕关节及前臂旋转活动障碍,手指活动因疼痛而受限。
(三)桡骨远端压痛明显,有纵轴叩击痛,触之有骨擦音。
尺骨茎突较桡骨茎突更向远侧突出。
三、特殊检查(无)四、辅助检查:多x线正侧位片可作出诊断,表现出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多有以下表现:桡骨远端骨折块向背侧桡侧移位,骨折端向掌侧成角,桡骨短缩,骨折背侧骨质压缩嵌插,桡骨远端骨折块旋后。
【分类】根据关节面损伤,下尺桡关节损伤,尺骨远端是否骨折,将骨折分为八类。
一、关节外骨折,无尺骨远端骨折。
二、关节外骨折,有尺骨远端骨折。
二、关节内骨折波及桡腕关节但无尺骨远端骨折。
三、关节内骨折波及桡腕关节,合并尺骨远端骨折。
四、关节内骨折波及下尺桡关节但无尺骨远端骨折。
五、关节内骨折波及下尺桡骨节,合并尺骨远端骨折。
六、关节内骨折波及桡腕关节及下尺桡关节,但无尺骨远端骨折。
八、关节内骨折波及桡腕关节及下尺桡关节,合并尺骨远端骨折【治疗】一非手术治疗(一)单纯夹板或石膏固定。
1、适应证:无移位骨折或裂纹骨折。
2、操作方法:超腕夹板或石膏托固定。
(二)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固定。
1、适应证有移位骨折或陈旧骨折仅向掌侧成角,或陈旧骨折愈合尚未牢固,经行闭合折骨术后。
2、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患肢前臂旋前,手掌朝下。
一助手握其前臂,术者握其腕部,拇指置于骨折远端背侧,其余四肢置于腕掌部,顺势拔伸牵引,矫正重叠及嵌插。
将前臂远端旋前,顺纵轴方向猛抖,同时尺偏掌屈腕关节,使之复位。
骨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1. 前言
本指南将为骨科专业人士提供骨科常见病的诊疗指南。
指南旨在帮助医生进行正确的病情评估、诊断和治疗,以提供最佳的病患护理。
2. 常见病列表
以下是常见的骨科疾病列表(但不限于):
- 骨折
- 关节炎
- 腰椎间盘突出症
- 骨刺
- 手足麻木
- 骨肿瘤
- 韧带损伤
- 脱位
- 骨质疏松症
- 骨科感染
3. 诊断准则
针对不同的骨科疾病,以下是一些诊断准则的示例:
3.1 骨折
- 临床表现:疼痛、肿胀、变形等
- 影像学:X光、CT扫描等
- 诊断标准:骨折线、位移程度等
3.2 关节炎
- 临床表现: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
- 影像学:X光、MRI等
- 诊断标准:关节退变、滑膜炎症等
4. 治疗方法
根据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4.1 保守治疗
- 休息和限制活动
- 物理疗法和康复训练
- 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止痛药等
4.2 手术治疗
- 内固定手术:使用钢板、螺丝等
- 关节置换手术
- 脊椎手术:如椎间融合手术等
5. 后续护理
根据不同疾病和治疗方式,以下是常见的后续护理措施:
- 需要定期复诊
- 进行康复训练
- 注意饮食和生活惯
- 忌烟酒等不良惯
6. 参考文献
请参考以下文献获取更多详细信息:
- 文献1
- 文献2
以上是一份完整版骨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提供了骨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指导。
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医生应选择适当的诊断准则和治疗方法,以确保对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
中医骨伤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本文档旨在介绍中医骨伤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的目的和重要性。
中医骨伤科是一门传统中医学的重要分支,关注诊断和治疗与骨骼、关节和肌肉有关的疾病和损伤。
该领域的疾病种类繁多,包括但不限于骨折、关节炎、软组织损伤等。
针对这些疾病,中医骨伤科提供了一套独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中医骨伤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的目的是为临床医生提供权威和专业的指导,以确保对患者进行精确和有效的诊断以及个性化的治疗。
该指南通过整合中医经典理论和实践经验,提供了针对不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和方案。
本指南的编制是基于广泛的临床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
经过专家组的多轮讨论和审核,确保了指南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中医骨伤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的发布将有助于规范中医骨伤科的诊断和治疗实践,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对于临床医生和从事中医骨伤科领域的研究者而言,掌握中医骨伤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将极大地提升其临床实践能力和研究水平。
同时,患者也能从中受益,获得更精准、有效和安全的中医骨伤科治疗。
总之,中医骨伤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是中医骨伤科领域的重要参考资料,通过提供详细、系统和科学的指导,旨在促进中医骨伤科的发展和进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本部分将简要介绍中医骨伤科常见的疾病,包括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
本文介绍中医骨伤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在中医骨伤科中,诊疗工作要遵循以下原则:辨证施治:中医骨伤科注重全面分析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通过辨证施治方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达到调理和平衡身体的目的。
重视整体观察:中医骨伤科强调全身的整体观察。
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头面色、舌苔、脉象等,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以帮助诊断和治疗。
个体化治疗:中医骨伤科诊疗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
每个患者的症状、体质和生活惯等都可能不同,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案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综合疗法:中医骨伤科常常采用综合疗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按摩、理疗等多种治疗手段的结合运用。
江西鄱阳湖医院骨科诊疗指南目录1、肱骨干骨折-------------------------------------------------------------------22、股骨干骨折-------------------------------------------------------------------73、股骨转子间骨折------------------------------------------------------------114、胫腓骨骨折------------------------------------------------------------------175、锁骨骨折---------------------------------------------------------------------206、半月板损伤------------------------------------------------------------------247、股骨颈骨骨折---------------------------------------------------------------288、股骨头坏死------------------------------------------------------------------339、膝骨性关节炎---------------------------------------------------------------4110、前交叉韧带损伤-----------------------------------------------------------5011、骨质疏松伴病理性压缩骨折--------------------------------------------5512、腰椎管狭窄症--------------------------------------------------------------6213、腰椎滑脱症-----------------------------------------------------------------7014、腰椎间盘突出症-----------------------------------------------------------7715、颈椎病-----------------------------------------------------------------------8516、拇指多指畸形--------------------------------------------------------------9317、踇外翻-----------------------------------------------------------------------9618、手部掌、指骨骨折--------------------------------------------------------99肱骨干骨折【ICD-10编码】S42.302肱骨干骨折系指肱骨外科颈以下1~2厘米至肱骨髁上2厘米之间的骨折。
骨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一、骨折1.1 骨干骨折急性期处理:1. 及早将骨折段复位。
2. 确定骨折部位的血循环状态,对于供应血液有困难的部位,宜及时诊治。
3. 饮食或高蛋白饮食以补充营养,促进愈合。
4. 应用适当镇痛剂减轻疼痛。
稳定期处理:1. 监测骨折处的生理状态,饮食及运动量等。
2. 积极应用理疗、运动疗法促进骨折愈合。
3. 积极预防钙、磷等营养素不足。
1.2 关节骨折处理:1. 关节面复位,恢复正常的髋内旋和外旋功能。
2. 禁止步行,无痛条件下活动髋关节,避免关节僵硬。
3. 应用支具、理疗等措施以促进骨折愈合。
二、半月板损伤2.1 半月板损伤初期治疗1. 采取绝对休息,禁止活动,采取卧床休息。
2. 应用冰敷,消除肿胀炎症。
3. 应用支具以固定膝关节。
4. 应用按摩以促进半月板损伤的愈合。
2.2 半月板损伤后期恢复1. 逐步恢复正常的活动量,包括逐步进行走路和跑步的活动。
2. 应用理疗,有利于肌肉和膝关节软组织的恢复。
3. 逐步地重返体育活动。
三、脊柱损伤3.1 脊柱损伤早期处理1. 采取背板固定,以保持患者脊柱位置的稳定。
2. 注射肌肉松弛剂,以减轻肌肉张力。
3. 应用制动和牵引,以减小脊柱压力。
3.2 脊柱损伤后期治疗1. 应用手术矫正椎间增生并稳定脊柱。
2. 应用理疗和康复治疗,帮助肌肉组织恢复,促进神经恢复。
3. 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日常惯让其加重局部疼痛。
四、骨关节炎4.1 骨关节炎早期处理1. 应用理疗、康复治疗、运动疗法等增强患者肌肉、韧带和关节周围的血液循环以促进关节的营养和修复。
2. 合理地锻炼,适当地运动,促进关节的恢复和健康。
3. 使用中药或药物治疗,以减轻炎症和疼痛。
4.2 骨关节炎后期治疗1. 应用手术矫正或置换,当病情变得非常严重时,以消除疼痛和恢复功能。
2. 应用理疗、康复治疗,帮助肌肉组织恢复,促进神经恢复。
3. 接受专业的物理治疗,如止痛电流、超声波、磁疗等。
骨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1.引言本文档旨在为骨科医生提供一份骨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以确保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准确和标准的操作。
本指南涵盖了骨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重点关注骨折、滑膜炎、韧带损伤和关节疾病等。
2.诊断步骤收集病史:仔细询问患者症状、病程和相关的医疗历史。
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观察患者外伤部位的肿胀、红肿、疼痛程度等情况,进行相关特殊检查,如MRI、X光片等。
应用临床评分系统: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采用评分系统来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
3.治疗方案3.1 骨折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对干净的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如石膏固定;对复杂骨折或骨折不稳定的情况,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内固定、外固定等。
疼痛控制:可以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口服或注射镇痛剂,如NSAIDs和阿片类药物。
术后康复治疗:通过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来促进骨折恢复。
3.2 滑膜炎给予非手术治疗:如休息、应用冰袋、局部按摩等;药物治疗:如NSAIDs、糖皮质激素等;关节注射:可考虑给予适当剂量的关节注射糖皮质激素。
3.3 韧带损伤保护性治疗:如限制活动、使用轻度固定等;康复治疗:通过物理治疗锻炼肌肉、增强韧带的稳定性;手术治疗:对严重韧带损伤可考虑手术修复。
3.4 关节疾病保守治疗: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手术治疗:对无效的保守治疗可考虑手术,如关节镜手术、关节置换等。
4.操作注意事项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确保患者的同意和知情;严格按照手术操作程序进行操作;操作过程中注意细节和安全性;对手术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5.结论本文档提供了骨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希望能为骨科医生提供准确和规范的操作指引。
在临床实践中,骨科医生应严格按照本指南的要求进行操作,以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以上仅为指南,骨科医生在实践中还需根据具体情况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医疗决策和操作。
骨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1. 背景
骨科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人体骨骼系统的疾病和损伤诊疗。
骨科常见病包括骨折、关节炎、脊柱疾病等。
为了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骨科常见病,本指南提供了完整的诊疗指南。
2. 骨折
2.1 诊断
骨折通常通过X射线或CT扫描来确定。
常见的骨折表现包括骨折部位的肿胀、疼痛以及活动障碍。
2.2 治疗
骨折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包括固定、石膏包扎、物理治疗等;手术治疗适用于骨折不稳定或无法通过保
守治疗恢复的情况。
3. 关节炎
3.1 诊断
关节炎通常通过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
常见的关节炎表现包括关节疼痛、红肿、活动受限等。
3.2 治疗
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
治疗可以缓解疼痛和减轻炎症;物理治疗包括物理疗法、康复训练等;手术治疗适用于关节破坏严重的情况。
4. 脊柱疾病
4.1 诊断
脊柱疾病通常通过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
常见的脊柱疾病包括脊柱骨折、脊柱侧弯、腰椎间盘突出等。
4.2 治疗
脊柱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包括
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手术治疗适用于脊柱疾病严重或无
法通过保守治疗缓解的情况。
5. 结论
本完整版骨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提供了骨折、关节炎和脊柱疾病
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鉴于个体差异和病情复杂性,患者在接受治疗
前应咨询专业医生,结合具体情况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2023年骨科诊疗指南骨科是医学中专门研究与治疗骨骼系统疾病和其他相关疾病的学科。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骨科诊疗指南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介绍2023年骨科诊疗指南的一些重要内容。
一、骨科疾病的分类和诊断骨科疾病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式有以下几种:创伤性骨科疾病、退行性骨科疾病和先天性骨科畸形。
每一种疾病都有其特征性的症状和体征,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可以进行准确的诊断。
创伤性骨科疾病主要包括骨折、脱位和软组织损伤等。
在诊断中,应该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必要时进行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损伤的位置、范围和严重程度。
退行性骨科疾病主要包括骨质疏松、骨关节炎和腰椎间盘突出等。
在这类疾病的诊断中,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症状,进行相关的影像学检查如X线、MRI、超声等,以确定病变的位置、程度和类型。
先天性骨科畸形主要包括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和脊柱侧弯等。
在诊断过程中,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确定畸形的类型、程度和影响范围。
二、骨科疾病的治疗方法骨科疾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情况,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保守治疗主要适用于轻度的骨科疾病,如骨折的保守治疗可以通过石膏固定或使用外固定器来固定骨折部位,促使骨折愈合。
而骨关节炎的保守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运动疗法等,以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严重的骨科疾病,如复杂的骨折、严重的骨关节炎和畸形等。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恢复骨骼的结构和功能。
康复治疗是骨科疾病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包括物理治疗、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等。
通过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骨骼系统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三、骨科疾病的预防与保健预防骨科疾病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锻炼来增强骨骼的健康。
第一章骨折一、锁骨骨折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5%左右,幼儿更多见。
【概述】按解剖部位分类:①内侧1/3骨折,由直接暴力引起。
可以合并第11前肋骨折;②中1/3骨折;③外侧1/3骨折。
大约80%的锁骨骨折发生在中1/3部位。
外侧1/3锁骨骨折义可分成两型:①无移位:啄锁韧带未断。
②有移位:喙锁韧带已断。
【诊断】1.临床表现(1)典型表现:有明确外伤史,以间接暴力多见。
骨折部位肿胀、淤血、疼痛、患肩及上臂拒绝活动。
(2)查体:骨折部位肿胀、淤血、外观可有凹陷畸形.可触及骨擦感.锁骨有叩痛。
幼儿可根据外伤史;检查时,头倾向患侧.下颏部转向健侧.从撇下托起或提拉上肢出现哭闹或痛苦面容,提示可能有骨折。
2.检查X线片可湿示骨折及移位情况,对疑有喙锁韧带损伤者,可加拍对称持重时的X线片判定,即双手持4kg左右之重物譬垂直状态下拍双肩正位片。
如喙突与锁骨间距加大及骨折端移位程度加剧,则表明喙锁韧带断裂。
【治疗】1.内侧1/3骨折三角巾悬吊上肢4~6周。
2.中1/3骨折(1)儿童无移位骨折,用“8”字绷带外层用宽胶布加固,固定:3~4周。
(2)有移位者先行手法复位,然后做“8”字形石膏固定,固定时间为4~6周。
老人、粉碎性骨折应延长固定期,疼痛消失.两上臂高举过头时不痛,并可摸到锁骨内侧亦有动作,说明骨折部位已有连接。
锁骨中1/3骨折不强调解剖复位,即使畸形愈合,亦不影响上肢功能。
多次复位会产生骨不连接。
锁骨中段骨折手术指征为:①开放性骨折;②有血管神经损伤;③骨不连接;④追求美观或早期活动要求手术治疗等情况。
内固定方法有髓内针固定和接骨板螺丝钉固定。
3.外侧1/3骨折依据骨折线与喙锁韧带的关系可分为3型:I型:骨折在喙锁韧带和肩锁韧带间,骨折相对稳定,无移位,最为常见。
治疗上可选择三角巾悬吊保护6周左右。
II型:喙锁聊带与锁骨近端分离,骨折中度移位。
因骨折段与喙锁聊带分离,骨折移位小易手法复位,原则上考虑切开复位及内周定治疗。
第一章骨折一、锁骨骨折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5%左右,幼儿更多见。
【概述】按解剖部位分类:①内侧1/3骨折,由干脆暴力引起。
可以合并第11前肋骨折;②中1/3骨折;③外侧1/3骨折。
大约80%的锁骨骨折发生在中1/3部位。
外侧1/3锁骨骨折义可分成两型:①无移位:啄锁韧带未断。
②有移位:喙锁韧带已断。
【诊断】1.临床表现(1)典型表现:有明确外伤史,以间接暴力多见。
骨折部位肿胀、淤血、难受、患肩及上臂拒绝活动。
(2)查体:骨折部位肿胀、淤血、外观可有凹陷畸形.可触及骨擦感.锁骨有叩痛。
幼儿可依据外伤史;检查时,头倾向患侧.下颏部转向健侧.从撇下托起或提拉上肢出现哭闹或苦痛面容,提示可能有骨折。
2.检查X线片可湿示骨折及移位状况,对疑有喙锁韧带损伤者,可加拍对称持重时的X线片判定,即双手持4kg左右之重物譬垂直状态下拍双肩正位片。
如喙突与锁骨间距加大及骨折端移位程度加剧,则表明喙锁韧带断裂。
【治疗】1.内侧1/3骨折三角巾悬吊上肢4~6周。
2.中1/3骨折(1)儿童无移位骨折,用“8”字绷带外层用宽胶布加固,固定:3~4周。
(2)有移位者先行手法复位,然后做“8”字形石膏固定,固定时间为4~6周。
老人、粉碎性骨折应延长固定期,难受消逝.两上臂高举过头时不痛,并可摸到锁骨内侧亦有动作,说明骨折部位已有连接。
锁骨中1/3骨折不强调解剖复位,即使畸形愈合,亦不影响上肢功能。
多次复位会产生骨不连接。
锁骨中段骨折手术指征为:①开放性骨折;②有血管神经损伤;③骨不连接;④追求美观或早期活动要求手术治疗等状况。
内固定方法有髓内针固定和接骨板螺丝钉固定。
3.外侧1/3骨折依据骨折线与喙锁韧带的关系可分为3型:I型:骨折在喙锁韧带和肩锁韧带间,骨折相对稳定,无移位,最为常见。
治疗上可选择三角巾悬吊爱护6周左右。
II型:喙锁聊带与锁骨近端分别,骨折中度移位。
因骨折段与喙锁聊带分别,骨折移位小易手法复位,原则上考虑切开复位及内周定治疗。
骨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第一节儿童肱骨髁上骨【概述】肱骨髁上骨折是最常见的儿童肘部骨折,约占全部肘关节损伤的50% ~ 70%,常见于3一10岁的儿童,以5 ~7岁的男孩最多见,肱骨髁上骨折多发生在手的非优势侧。
早期处理不当可致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导致V olkmann挛缩,造成终身残疾。
骨折畸形愈合形成肘内翻,影响患儿的肘关节外观,需行截骨术矫正畸形。
因此,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的严重损伤。
【影像检查】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以普通X线片检查为主。
因肘关节肿胀和疼痛,不能完全伸直肘关节,拍标准的肘关节正侧位片困难。
怀疑肱骨髁上骨折时应拍肱骨远端正侧位片。
若怀疑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而正侧位片未发现骨折线,应拍斜位片。
建议术前加照对侧肘关节,对于粉碎性骨折和陈旧性骨折常规行CT检查。
【分类】根据远端骨折块移位方向,可分为伸直型与屈曲型骨折。
远端骨折块向后上移位者为伸直型骨折,向前上移位则为屈曲型骨折;伸直型骨折又可细分为伸直尺偏型(远端向尺侧移位);伸直桡偏型(远端向桡侧移位)。
伸直尺偏型多见(75 % ),可能与肌肉轴线偏内侧和受伤时多处于伸肘、前臂旋前位有关,易合并肘内翻。
伸直桡偏型虽仅占伸直型骨折的25 %,但易伴发血管、神经损伤。
Gartland依据骨折块移位程度,将伸直型骨折细分为三型:1、I型骨折无移位;2、Ⅱ型仅一侧皮质断裂,通常后侧皮质保持完整,骨折断端有成角畸形。
3、Ⅲ型前后侧皮质均断裂,骨折断端完全移位。
【诊断】严重移位骨折容易诊断,但要注意有无其他伴发骨折和神经血管损伤。
约5%的患儿同时伴发同侧其他骨折(通常为桡骨远端骨折)。
因而对诊断肱骨髁上骨折的患儿,应作详细检查,以免漏诊。
查体可见肘关节肿胀,髁上处有环形压痛,肘伸屈时可及异常活动。
肿胀严重者,肘后三点触摸不清。
检查时应注意有无合并神经血管损伤,并详细记录。
早期检查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这是由肱动脉被骨折近端前侧皮质压迫绷紧所致。
可试行轻柔手法复位,以解除对动脉的压迫。
【鉴别诊断】严重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需同肘关节脱位及其他类似损伤相鉴别,如肱骨远端骨骺分离、Milch II型肱骨外髁骨折。
肘关节脱位相对少见,多见于大年龄儿童,且多伴发肱骨内上髁撕脱骨折。
肱骨远端骨骺分离多见于2岁以下患儿,国外文献报道约50%为虐待损伤。
侧位片肱骨髁上骨折线位于鹰嘴窝,呈横形或短斜形,肱骨外髁骨折线稍远,仅带有小的干骺端骨块。
在正位片,Milch I型外髁骨折肱桡关系破坏,Milch II型骨折肱桡关系可看似正常,但肱尺关节可有半脱位。
无明显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肿胀轻微,有时难于同轻度移位的肱骨外髁骨折、内上髁骨折和桡骨颈骨折相鉴别。
此时需仔细检查,肱骨髁上骨折内外侧均有压痛,外髁骨折和内上髁骨折压痛部位分别位于外侧和内侧,桡骨颈骨折压痛部位在桡骨颈后外侧。
【治疗】1.无移位骨折单纯前臂中立位肘后长石膏托固定3周即可。
伤后48小时内抬高患肢,使手高于肘,肘高于心脏水平。
伤后3一7天拍片复查骨折有无再移位。
固定3周复片示有骨痂生长后,去石膏托开始功能锻炼。
2.有移位的Ⅱ型骨折通常闭合整复即可使骨折复位,屈肘石膏托或经皮克氏针固定。
3.完全移位骨折(1)目前对此类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是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石膏托固定。
(2) 尺骨鹰嘴牵引:骨牵引住院时间长,不易解剖对位,且有发生针眼感染的危险。
目前仅用于粉碎骨折,或多次整复、肿胀严重的骨折,暂时牵引,待消肿后再行整复和经皮克氏针固定。
(3) 切开复位:切开复位的指征包括:血管损伤,骨折复位后血运仍不恢复者;开放骨折;不可复位骨折或整复后对位不理想的骨折。
复位后残留矢状面轻度成角、冠状面轻度移位及冠状面轻度外翻为可接受的对位。
冠状面内翻尤其伴矢状面过伸或健侧携带角小者易产生肘内翻畸形,需重新整复。
怀疑血管神经损伤时,取前内外侧切口探查,骨折位置较低的单纯切开复位可取肘前方皮纹横切口。
4.术后可用止血药和促进骨愈合的药及维生素。
局部创伤重,甚至有张力性水泡的骨折及粉碎性骨折复位困难,术中可视情况安放引流管,手术时间长的骨折术前半小时可预防用抗生素(一代头孢),术后24小时内可再用一次。
开放性污染重的骨折和有感染的骨折抗生素使用时间可适当延长。
【并发症】近期并发症包括切口裂开、感染、骨折再移位、血管损伤、神经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远期并发症包括畸形愈合、肘关节僵硬、骨化性肌炎等。
肱骨髁上骨折处理不当可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导致V olkmann缺血性挛缩。
因此,必须仔细检查旱期缺血的征象,其典型表现为:(1)出现与损伤程度不成比例的剧烈疼痛,尤其是手指被动牵拉痛;(2)前臂肿胀、张力高;(3)感觉异常。
如有以上发现,应立即行前臂切开减张术,以多个小切口减张为宜。
【健康指导和门诊随访】1. 加强护理和营养,多吃含蛋白质和钙高的食物,如肉类,蛋和牛奶;2.提高患肢消肿,观察手指血循和活动情况。
若有不好,及时就诊;3.1~2周骨科门诊随访X片了解恢复情况。
第二节儿童髋关节暂时性滑膜炎【概述】儿童髋关节滑膜炎又叫髋关节一过性(暂时性)滑膜炎,是儿童骨科常见病。
3-10岁左右的儿童易患髋关节滑膜炎,其中以男性较常见,大多数患儿发病突然。
发病高峰3~6岁,右侧多于左侧,双侧髋关节发病的占5%。
发病原因可能与病毒感染、创伤、细菌感染及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有关。
是预后良好的自愈性疾病。
【临床表现】起病急,约半数患者起病前近期内可有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等感染病史,突发髋、膝部不同程度的疼痛,髋关节活动受限,严重者可伴屈髋姿势畸形,痛性跛行,全身情况良好,体温正常或低热。
查体患儿跛行步态,患侧髋关节活动受限,尤以内旋活动受限明显,“4”字试验阳性,Thomas 征可阳性,周围软组织不肿胀,皮温正常,髋关节前份可有压痛。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并非特异性,主要用于鉴别诊断,主要检查项目为:血常规、抗“O”+CRP+RF、血沉、病毒4号及大小便常规。
白细胞和血沉、C-反应蛋白血清内风湿因子多数正常或轻度升高,抗“O”多为正常范围,无论体温是否升高,血培养阴性,病毒抗体滴度可有阳性升高,大小便常规多正常。
【物理学检查】1.B超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有较大意义,多提示髋关节滑膜增厚,关节间隙增宽、积液,周围软组织无明显肿胀及炎性改变。
2.X线检查:骨盆平片蛙式位片X线检查均无骨性病损,如关节积液较多可表现为关节间隙增宽,股骨头可向外侧移位,主要用于鉴别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3.如怀疑髋关节其它病变,必要时可行CT或MRI检查。
【诊断标准】1.病史特点:3-10岁左右的儿童,近期内可有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等感染病史,突发髋、膝部不同程度的疼痛,痛性跛行;体征:患儿跛行步态,患侧髋关节活动受限,尤以内旋活动受限明显,“4”字试验阳性。
2.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和血沉、C-反应蛋白、血清类风湿因子均为阴性,抗“O”多为正常范围,病毒抗体滴度可有阳性升高。
3.物理学检查:B超检查示髋关节滑膜增厚,关节间隙增宽、积液,髋关节X线检查均无骨性病损。
【鉴别诊断】1.滑膜型髋关节结核:慢性起病,无原因的髋关节疼痛、跛行,休息后好转,反复发作,髋关节X线检查无异常,须结合结核病接触史,肺部有无结核病灶、有无全身结核症状、定期髋关节X线片检查以明确。
2.急性化脓性髋关节炎:急性起病,局部症状和体征较滑膜炎严重,全身症状突出,体温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髋关节各方向活动均受限,Thomas征阳性,白细胞升高,关节穿刺液为脓性,镜下见大量脓细胞,血培养或关节穿刺液培养可见致病菌。
3.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临床表现和X线片检查与滑膜炎相似,难以鉴别,滑膜炎病程长达3周无好转者,可通过MRI、ECT等检查鉴别有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对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者,其患肢会有短缩,萎缩等异常,X线也会出现明显缺血坏死改变,易于鉴别。
【治疗与预后】治疗方法简单,预后良好,一般不复发、不留后遗症。
避免负重、卧床休息,因多数患儿年幼无知,很难坚持此治疗,建议予以住院治疗,患肢皮肤牵引,如近期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病毒抗体阳性者,可用抗病毒药物,局部TDP 理疗,局部扶他林(非甾体类抗炎药)应用,疗程一周左右,复查B超了解关节滑膜炎症及关节积液情况,如好转可予出院。
【随诊指南】出院后继续卧床休息一周,门诊随访复查B超了解关节滑膜炎症及关节积液情况,如无异常可嘱正常负重行走。
个别病例3-6个月后可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每3个月门诊复查X线片,连续3次可确定或排除诊断。
第三节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概述】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原称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小儿骨科三大先天性畸形疾病之一,致残率较高。
女多于男,左侧比右侧多。
在我国发病率较高,早期诊断及早治疗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病因与病理】有多种病因学说,出生时婴儿关节囊较松弛,但无其它解剖异常情况,生后发生髋臼变浅,方向朝向后上,关节囊和髋臼软骨组成的盂唇增厚、内翻;股骨头发育迟缓、小、不规则,骨股颈前倾角增大,晚期关节囊被牵位、增厚、变形、粘连、髂腰肌、内收肌、臀中肌等出现挛缩。
【临床症状】(一)新生儿:<6月1、双下肢皮纹不对称;2、双下肢不等长;3、髋部弹响(外展外旋时);4、下肢活动受限或一侧肢体少动。
(二)、较大儿童:6月-12月以上1、跛行步态(鸭步、落降步);2、套叠试验(望远镜试验);3、川德伦堡试验(Trendelenburg);4、尼来登线(Nelaton线)。
【体征】1、股动脉搏动减弱;2、外展试验阳性;3、Allis或Galeazzi征;4、Ortolani征:入口弹跳;5、Barlow征:出口弹跳;6、Thomas试验。
【辅助检查】小于6个月,B超测定α,β角,>6月X片检查可确诊。
(一)、X线检查:测量如下:1、波金象限:(Perkin Square)双侧全脱位特殊情况:正常股骨头骨化中心位于内下象限,半脱位位于外下象限,全脱位位于外上象限。
2、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正常:20°~25°半脱位:25°~30°全脱位:>30°3、中心边缘角(C.E角)(正常约20°, 半脱位时<15°,主要用于大儿童半脱位的诊断)4、兴登氏线(Shenton线)Shenton线不连续or中断5、罗伸(V on Rosen)摄片法:小于4月的婴儿DDH时交点位于L5 s1平面以上双下肢外展45°并极度内旋位摄片(二)、B超:早期诊断DDH有重要意义;<6月(三)、关节腔造影(关节镜);(四)、CT检查:术前测量前倾角,有利于确定术中股骨截骨旋转与否及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