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播音主持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4
创新与个性: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发展探析播音主持艺术是一门充满个性与创新的艺术,随着时代发展,其也在不断地演变与壮大。
本文将探析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历程,剖析其个性与创新的重要性,并提出进一步的发展策略。
一、播音主持艺术发展历程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宫廷音乐会和各种文教演出。
随着现代媒体的发展,各种电视和广播节目的播出,使得播音主持艺术逐渐成为一门重要的职业和艺术形式。
从早期的单一声音传递,到现在的多元化语言形式的传播,播音主持艺术在不断地与时代同步发展,一个时代的播音主持艺术,也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
二、个性与创新的重要性播音主持艺术的成功与否,除了技巧和语言表现力之外,更需要具备个性和创新。
在今天,不同的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同质纷呈,几乎所有的主播和嘉宾都按照一个标准模板来进行表演,没有独特的风格和特色,难以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兴趣。
只有播音主持人引入自己的个性和创新,才能够在众多的播音主持人中突出重围,成为观众喜爱和获得成功的主播。
形成个性化和独特风格的播音主持人,不仅仅能够展示其自己的风采和个性,还能够在观众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他们记忆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三、进一步的发展策略为了不断地发展播音主持艺术,需要从以下几个方向加强自身能力:1.观察力一个准确的观察、判断和抓住现场的能力,是成为一个优秀的播音主持人必备的素质。
在现场直播中,观察力能够让主持人更好地掌握主题内容和进展,更好地关注感性和跟踪问题。
2.表达能力流利、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非常重要,而且具有术业专长,也需要具备吸引观众和让他们产生共鸣的能力。
也就是说,表达能力不仅仅是说话,而是更重要的是如何让观众愉悦和感悟。
3.能言善辩播音主持人必须具备清晰的思路以及在与他人交流和讨论中运用恰当的语言沟通的能力,这对于净化舆论和塑造邪恶的言论至关重要。
4.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在现场直播过程中,突发事件总是时时刻刻准备发生,播音主持人需要具备一个冷静、警觉、稳定的心态来面对这些突发事件,同时,一定要与观众建立良好的互动、信息和信任。
探析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要探析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
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吟诵和说唱艺术,而在中国,古代的朗诵和吟唱都可以算是播音主持艺术的前身。
在古代,朗诵是一种以声音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通过朗读文学作品或诗歌来传达情感和意境,是古代文人雅士们的日常娱乐活动。
而说唱则是一种结合音乐和歌舞的表演形式,通过动作、音乐和声音来讲述故事和传达情感,是古代戏剧和文学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
这些古代的朗诵和说唱艺术,为后来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播音主持艺术逐渐成为一种专业化的表演艺术,传承了古代的吟诵和说唱的血脉,同时也融合了现代的表演技巧和传播方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和传统。
要探析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播音主持艺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变。
在传统的播音主持艺术中,主持人的表演方式和语言风格都是非常重要的,他们需要有一定的主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赞赏。
而在现代,随着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播音主持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主持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传达信息和情感,比如配音、直播、网络节目等。
这种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为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让主持人可以更灵活地表演和传播,同时也使观众可以更方便地接触和欣赏。
要探析播音主持艺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播音主持艺术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会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信息和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就需要播音主持艺术能够适应和满足这种需求,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节目和内容。
随着年轻一代的崛起,他们对于传统艺术形式的接受和理解也不同于上一代,他们更加追求创新和个性化,这就要求播音主持艺术能够更好地与时代接轨,不断更新自己的表现方式和内容选择,使之更加符合时代的潮流和观众的需求。
未来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趋势将会更加注重创新和个性化,更加关注观众的需求和反馈,使之能够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播音主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国内广播音乐产业的迅速发展,播音主持由70年代起,便开始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
近年来,电台、电视台和网络平台的出现,造就了更多的播音主持机会,这也引起了更多的热情参与者进入播音主持行业。
目前,播音主持行业已经发展到丰富多样的水平。
从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和报纸;到新兴媒体,如互联网、社交媒体,都为播音主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当今世界正处于信息爆炸时代,多媒体信息素养也开始成为人们学习主持的重要课题。
今后,播音主持行业将继续发展,它的内容将更加多样化。
新的媒体也将成为播音主持发展的关键。
未来播音主持的发展十分重要,而职业的要求也会随着技术的变化而更加严格,因此做好职业学习是把握发展趋势,保持有效的领先地位的最佳方法。
播音主持的历史发展播音主持的历史发展,真是个有趣的话题呢!一说到这个,脑海中就浮现出那些在广播电台里对着麦克风侃侃而谈的主持人。
嘿,他们可不是光会说话,背后可有不少故事呢!播音主持的历史还真是源远流长。
早在古代,人们就通过声音来传递信息,比如那些老祖宗们在广场上吆喝,卖菜的、说书的,那可都是在播音主持的雏形啊。
再往近了说,广播的出现真是个大新闻。
20世纪初,广播技术的出现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大家纷纷围着收音机,听那一个个热情洋溢的声音。
想象一下,那个时候可没有网络,没法像今天这样随时随地获取信息。
人们一听到广播,简直就像发现了新大陆,谁都想在家里围坐一圈,收听那些有趣的节目。
这些主持人啊,他们的声音就像是穿越时空的桥梁,把新闻、音乐、故事都带到每个角落。
而且啊,早期的播音主持可是个体力活。
那些大喇叭在空中吼,主持人得有多大的嗓门啊!可想而知,那个时候的主持人,得练就一身好嗓子。
真是不怕死的,声音能传到多远就得多远。
听众们一个个也乐得不行,跟着一起感受那种激情。
时间一长,大家渐渐发现,播音主持不仅是传声,更是一种艺术。
主持人的表现力、感染力,真的是让人耳目一新。
进入电视时代,播音主持迎来了新的春天。
人们不再满足于听声音,开始追求视觉享受。
主持人在荧幕上不仅要会说,还得会表演,真是一门综合艺术啊。
那些经典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总是活力四射,风趣幽默,仿佛能把每一个观众都拉入他们的世界。
你说,谁能抵挡得住那种魅力呢?他们的微笑、他们的眼神,简直能治愈一切烦恼。
这时候,播音主持的风格也是百花齐放,新闻主播严肃正经,娱乐节目主持人搞笑调侃,简直是一个个“百变大咖”。
这种多样化的风格,满足了不同观众的需求,简直就是一场听觉与视觉的盛宴。
听众们追着他们的节目,仿佛追星一样,乐此不疲。
每一个笑声、每一次互动,都是一种无形的纽带,把观众和主持人紧紧联系在一起。
再到后来,互联网的发展又给播音主持带来了新机遇。
各种各样的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主持人们从传统的电视台走到了网络上。
播音与主持艺术发展史
播音与主持艺术发展史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广播电台时代。
在20世纪40年代,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成立,这是中国最早的广播电台之一,也是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发源地。
在那个时候,播音员通过广播电台向全国播报新闻和宣传信息,主持艺术也开始萌芽。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逐渐普及,播音与主持艺术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958年,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开始。
随后,各地方电视台也相继成立,播音与主持艺术迎来了一个繁荣时期。
在电视时代,播音员和主持人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他们不仅要有良好的形象和气质,还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和技能。
随着电视节目的多样化,主持艺术也越来越丰富多彩,出现了不同类型的主持风格和流派。
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崛起,播音与主持艺术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新型业态涌现,为播音与主持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中国播音与主持艺术也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与其他国家的同行交流互鉴。
总之,播音与主持艺术发展史是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广播电台到电视时代,再到新媒体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始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为人们带来更多精彩的内容和体验。
中国的播音与主持艺术发展历史
中国的播音与主持艺术发展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广播电台时期。
1. 初期阶段(1920-1949):这一阶段被称为“广播时代”,中国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主要以新闻播报和广告为主,形式较为单一。
2. 发展阶段(1949-1978):这一阶段被称为“广播文艺时代”,随着广播电台的普及,播音与主持艺术开始涉及到更多的领域,如文艺、音乐、戏曲等。
3. 转型阶段(1978-1990):这一阶段被称为“电视时代”,随着电视的普及,播音与主持艺术开始从广播转移到电视,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4. 繁荣阶段(1990至今):这一阶段被称为“电视综艺时代”,播音与主持艺术开始涉及到更多的综艺节目,如谈话节目、娱乐节目、真人秀等。
在中国,播音与主持艺术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进步,更是社会文化的反映。
从最初的新闻播报,到后来的文艺、音乐、戏曲,再到现在的综艺节目,都反映了中国社会文化的变化和发展。
播音主持事业发展概说
播音主持是一项古老而年轻的艺术。
自人类开始通过口耳传播信息以来,播音主持便应运而生。
然而,作为一个专业领域,播音主持的发展历史并不长。
从20世纪初的广播媒体开始,播音主持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信息传递的重要一环。
在早期,播音主持的风格和形式相对单一,主要是新闻播报和文艺节目主持。
随着电视媒体的兴起,播音主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出现,使得播音主持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更成为了一种艺术形式。
进入21世纪,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播音主持行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除了传统的广播和电视媒体,网络直播、短视频、社交媒体等新兴平台为播音主持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与此同时,播音主持的风格和形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满足了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
如今,播音主持行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从业者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二是与数字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新媒体平台的发展为播音主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三是受众参与度提高,与节目的互动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四是行业标准逐渐形成和完善,对于从业者的要求也更加严格。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媒体形态的演变,播音主持行业将继续发展壮大。
一方面,行业将更加注重创新和个性化,以满足受众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行业将更加注重品质和规范,以提升整体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总之,播音主持作为信息传递和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在未来的发展中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从业者需要不断学习、创新和实践,以适应行业发展的变化和要求,为观众带来更加优质、丰富、多样的视听体验。
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风格的演变与创新作为传播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台一直扮演着信息传递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角色。
播音主持作为广播电视台的一大特色,其风格和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创新。
播音主持的语言、声音、风格等方面都受到了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变性。
本文将从历史上的演变出发,探讨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风格的变化和创新。
一、播音主持的演变随着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播音主持的风格也经历了多次演变。
早期的广播电视节目面临着技术条件落后、受众对声音的品质要求不高的情况,播音主持的风格主要以庄重、正式、朗朗上口为主。
主持人需要有独特的嗓音和语音表现力,以便在信号不太良好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传递信息。
早期的播音主持注重规范和规矩,对于规范的掌握和尊重是必备条件。
早期的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风格主要以传统的说话声音和主持风格为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播电视台也逐渐迈入了数字化和多媒体时代。
这个时代对于播音主持的要求也有了新的变化。
声音的品质、主持风格和语言的表达方式等方面都受到了更高的要求。
优质的声音和朗朗上口的表达风格不再是唯一的标准,更加注重主持人的情感表达和个性化的风格。
从此,播音主持的风格开始走向多元化,个性化和趋向年轻化。
一些具有艺术修养、音乐天赋的主持者开始涌现,他们的声音更加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一些主持人在节目中开始加入更多的情感元素和个性化的表达,与受众建立起更加亲和和互动的关系。
二、播音主持风格的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风格也在不断创新。
随着先进的语音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型的播音主持风格逐渐出现。
电子合成的声音技术使得一些广播节目不再需要真实的主持人,而是通过合成的电子声音来进行播音主持。
这种方式的出现对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风格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电子合成的声音技术不仅可以节省成本,而且还可以实现一些人类声音难以实现的效果和表现形式。
与传统的真人主持相比,电子合成的声音缺乏人性化和情感表达,这也成为其在播音主持领域的发展瓶颈。
我国广播播音主持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
阶段:萌芽期:主要代表人物有徐瑞璋、萧岩、孟启予(女)、齐越、丁一岚(女)、梅益等。
这个时期的广播播音研究主要
集中在解放区,因为广播是有力的宣传武器。
例如,1940年12月30日,陕北高原的革命圣地延安第一次发出“延安新华广播电台,XNCR,现在开始播音”的呼号。
同时,在这个阶段也开始出现一些关于播音工作的研究和规范,如齐越的《十天播音工作总结》详细记录了自己的播音错误和改进办法,对年轻播音员产生了深刻影响;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制定的《播音手续》《编播发稿工作细则》《口播清样送审办法》等,要求播音员“播音时必须严格依照稿件,不得错漏或更改一字”,“如发现错播,应立即重播”等,使播音工作更加责任化和规范化。
建国初期:新中国成立时,全国的广播电台已发展到40多座,并具备了一定的播音队伍。
随着广播事业
的蓬勃发展,人民播音也进入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大发展时期。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定名,北京新华广播电台更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在这个时期,广播事业飞速发展,同时也加强了对播音员的要求和培训。
中国播音学发展简史张颂(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摘要:本文将中国播音学发展历史进行了简单梳理,认为中国播音学的发展经过了以下四个时期:萌芽期(1923—1961),草创期(1962-1981),形成期(1982-1994),发展期:(1995—现在)。
本文认为,中国播音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及其内容主要包括:播音主持艺术基础理论,语言传播发声学和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体研究。
文章还列举了中国播音学研究的主要著作。
关键词:中国播音学;分期;研究主要方向及内容一、中国播音学研究的基本历程谈到播音学发展,我们不妨以已故播音艺术家、原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播音学研究会会长夏青先生在为张颂撰《研究播音理论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一文所作评述中的一段文字来开始,夏青说:“播音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但是,实践不能没有理论,实践性再强,也需要理论的概括和理论的正确指导。
由于一开始认识播音,只限于工作性质,尚缺少学科性质的认识条件,于是就产生某种偏颇,即‘播音重要,但无独立理论’。
从苏联播音经验中,又认识到播音同表演的相同之处,以表演理论解决播音实践问题就行了。
因此,长期以来,播音队伍中形成播音理论体系的独立学科意识相当淡漠。
”而“直到播音和教学两方面实践都提出了研究理论的问题之后,才开始起步,脱离经验总结阶段,向建立体系阶段进展"。
1夏青的话简单而准确的概括了播音学研究发展的基本历程。
(一)萌芽期(1923-1961)萌芽期还可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建国前与建国后。
1.建国前建国前的播音研究,又可以分为国统区与解放区两个部分。
国统区关于播音或涉及播音的文献较少,多散存于一些知名学者或作家的文章之中.叶圣陶于1932年12月23日的《申报·自由谈》上发表的《文明利器》一文,较为集中地论述了当时广播的传播状况,提出应正确利用现代广播“团结大众”、“传授知识"、“报告消息”,以发展其正面价值,认为“一切所谓‘文明利器’,其价值都不存在于本身,而存在于对于社会的影响。
浅谈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一、传承:弘扬传统播音主持艺术传统的播音主持艺术源远流长,它起源于古代朝廷宫廷的歌舞表演,从最初的朗诵、吟诵,到后来的演讲、主持,播音主持艺术一直在不断发展和传承。
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常常以骈文、吟诗等形式进行播音主持,不仅技艺高超,而且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传统播音主持艺术强调的是礼仪、规范和传统美德的传承。
在现代社会,传统的播音主持艺术在一些专业场合中仍然大放异彩,例如春晚、各种庆典活动等。
一些著名的主持人,如朱军、李思思等都是传统播音主持艺术的杰出代表。
他们以自己的真诚和艺术修养,将传统的播音主持艺术发扬光大,成为了时代的楷模。
传统播音主持艺术渗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至今,传统播音主持艺术一直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超的艺术水准,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创新:在数字时代开拓新天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播音主持艺术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和变革。
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给播音主持艺术带来了全新的舞台,使其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无论是网络直播、短视频,还是语音社交工具,都成为了播音主持艺术的新舞台。
在数字化时代,播音主持艺术通过利用新媒体平台、新技术手段,开拓了更多的表现形式。
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形式,播音主持人可以更加直接和观众互动,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观众的参与。
这种形式的创新不仅使传统的播音主持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也使其在当下流行的社交媒体平台上获得更多的传播和关注。
在数字时代,播音主持艺术也需要更加注重与时俱进,注重内容的创新和形式的变革。
播音主持艺术家需要更加关注观众的需求和反馈,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精准定位和差异化竞争,开发更具市场潜力的创新内容。
这样一来,传统的播音主持艺术就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下社会的需求,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下去。
三、传承与创新的结合:打造国际化的播音主持艺术传统播音主持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关系。
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风格的演变与创新广播电视是人们获取信息、娱乐和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
而播音主持作为广播电视节目的核心人物,他们的风格和表现直接影响到观众的收视和体验效果。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观众需求的变化,播音主持的风格也在不断变化和创新。
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风格主要以庄重、正式为主。
播音主持员以严肃、正经的语调和态度传递信息,让观众感受到一种庄重的氛围。
他们用文雅、淡定的语言真情实感地宣传政策、报道新闻,让观众感受到一种权威和可靠的感觉。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娱乐节目逐渐增加,并且开始出现了一些独立的娱乐主持人。
他们以活泼、幽默的风格来主持节目,通过幽默的语言和搞笑的动作吸引观众,让观众感受到轻松愉快的氛围。
这种风格的主持人通常会在演播室与观众开展互动,让观众参与进来,增加了节目的趣味性和可亲性。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播音主持的风格开始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一方面,一些主持人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观众进行互动,分享生活点滴,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增加了观众的粘性。
一些主持人开始注重独立思考和深入剖析,不再简单地传递信息,而是通过提问和讨论来引导观众思考,让观众在节目中获得更多的启示和思考。
近年来播音主持的创新也可以在一些综艺节目中看到。
综艺节目不仅注重娱乐性,还注重亲和力和感受力。
一些主持人通过真情实感的表演和接地气的形象,赢得观众的共鸣和喜爱。
不同的综艺节目也开始尝试跨界合作,引入一些互联网红人、明星、企业家等特殊身份的人参与主持,增加了节目的趣味性和悬疑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众需求的变化,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风格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
从庄重、正式到活泼、幽默,再到个性化和亲和力,播音主持通过不断变革自身的风格和表现方式,为观众提供更加多元化和丰富的视听体验。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观众需求的变化,播音主持的风格和创新还将继续发展。
浅谈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与未来发展【摘要】播音主持艺术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传统播音主持艺术注重声音的魅力和语言的表达,而现代播音主持艺术则更加注重情感的传递和互动的创新。
创新技术在播音主持艺术中的应用,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
未来,播音主持艺术有望在多媒体互动平台上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同时提升播音主持艺术水平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
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前景看好,希望社会能进一步支持和推动该领域的发展,以期望更多人能够欣赏并参与共同促进播音主持艺术的繁荣和创新。
【关键词】播音主持艺术、创新、未来发展、传统、新趋势、技术运用、发展方向、提升水平、发展前景、期待、支持、推动。
1. 引言1.1 播音主持艺术的重要性播音主持艺术是指通过声音的表现形式,进行信息传达和沟通的艺术形式。
它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
播音主持艺术是一种重要的传播工具。
通过播音主持,可以有效地传达各种信息,包括新闻、广告、文化活动等,让听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和体验。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播音主持艺术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筛选和理解信息,提高信息传达的效率和质量。
播音主持艺术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
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语调变化等技巧,播音主持可以更好地表达文字背后的情感,让听众在倾听的同时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这种情感表达不仅可以增强信息的感染力,也可以让听众更加享受沟通的过程。
播音主持艺术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创新手段。
通过传统的播音主持技艺,可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使之得以延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播音主持艺术也在不断创新,融入现代科技和艺术元素,形成新的表现形式,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播音主持艺术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作为传播工具,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也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手段。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关注这一艺术形式,为其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推动。
1.2 对播音主持艺术的关注对播音主持艺术的关注是社会对这一艺术形式的重视和重要性认可,也是对播音主持工作者的关心和支持。
探析播音主持的传承与发展杜雨函(作者单位:南充市广播电视台)摘 要:播音主持在我国仍属于一个比较新兴的行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领域需要播音主持的加入,从而使得播音主持可能成为未来的就业热点。
就目前的数据统计,我国设有播音主持专业的学校超过百所,并且每年都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播音主持人才。
就播音主持的传承和发展来讲,人们应该总结和学习传统播音主持当中的可取点,并弥补传统播音主持当中的不足,做到传承、发展,并实现播音主持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播音主持;传承;发展我国的播音主持行业有70多年的历史,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老一辈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影响着现在的播音主持从业人员,他们是现在的播音主持从业人员的学习榜样,也是这个行业的楷模。
对此,现在的播音主持从业人员应该学习他们的声音、语速以及腔调[1],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功底和播音技巧。
然而由于时代的不同,每种语言的表达都有其特定的时代特色。
因此,对于老一辈留下的经验和精髓,要取其精华,不断完善自身的播音主持技巧,展现当代的播音特色,使我国的播音主持艺术更加深入发展。
1 向老一辈的播音员学习和致敬老一辈播音员受制于当时的条件,并没有经过系统性的学习,同时没有较多的语言研究方法供其参考,只能通过自身的情感抒发以及经验来进行播音主持方式的总结,而最终呈现出的高语调、慢语气,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适合的,但是就现在的社会发展而言,显然已经不能适用[2]。
但是通过老一辈播音员对于语言的整理以及语速的运用,乃至语句的停顿等,均可以使人们感受到言语当中的韵味以及想表达的情感,所以即使其呈现的方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但就通过语言处理来表达情感这一播音的优良传统来讲,现在的播音主持从业人员需要不断地向其学习,并在最终的实践中不断进行完善和发展[3]。
语言的功力以及自身的热爱造就了播音主持这一艺术,只有保持优良的传统,有着为艺术献身的精神,才能使播音艺术不断发展。
中国播音主持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摘要:播音主持行业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兴职业,提高播音主持的艺术性,可以提高播音主持的收视率。
播音主持艺术是一门很综合和复杂的艺术。
科技的进步和文化多样性对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播音主持艺术;艺术创作;播报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为播音为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形成了创造了条件,也为播音主持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一、中国播音主持艺术形成
1940年,从革命圣地延安,发出了我国人民广播的第一声呼号。
从这第一声呼号开始,人民广播播音,包括后来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已经走过了近60年的光辉历程。
新中国的电视播音与电视主持作为两种既相互区别又彼此联系的传播样式,电视播音发源于1958年新中国电视事业建立之初, 电视主持则是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开始在新中国电视传播中频繁出现的一种传播形式。
播音与主持与整个新中国的社会历史发展紧密相关,为推动新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独有的贡献[1]。
当前在我国,播音与主持还是一个新兴的职业,伴随文化产业的发展,播音主持将会得到更多的关注。
播音主持从根本上说是一门沟通交流的艺术,所以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至关重要。
播音主持艺术的关键在一个“传”字,就是要求播音员要能够将信息内容顺利传播给大众,而生的传播必然少不了情感的渲染;而且播音主持人作为一种公众人物,他们本身的形态气质也是一种艺术。
赵忠祥作为我国第一代播音主持人的典型代表,他们主持风格严格按照播音规范要求播报,节目内容强调的是教育和宣传功能。
他们的这种“报新闻”播报方式影响了一代人对新闻的理解和审美能力,也是留给后来这些年青主持人的无形的财富。
第二代播音主持人以“说新闻”的形式进行播报,这种形式播报使得主持人或者播音员自由发挥的空间更大了,而且他们在语言上通俗易懂,幽默风趣,有别于过去那种严肃化的播音主持风格,这不仅仅是播音主持风格上的创新,更是一个很大的跨越。
随着一些民生访谈以及娱乐节目的日益增多,相比
于严肃的新闻来说,播音主持人有了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出现了一些轻松幽默的“无厘头”式的主持播音风格,这都充分地展示了播音主持人的语言功底和魅力,也体现了播音主持的艺术性。
从第一代的“报新闻”到“说新闻”以及现在的“聊新闻”,播音主持人的风格一直在变化着,特别是社会多样化和信息社会的多元化,人与人的交流对文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2]。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充分认识播音主持的发展规律,对促进播音主持艺术的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随着基因芯片使用范围的增加,其在疾病的早期诊断、分类、指导预后和寻找致病基因上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癌症的诊断上,医生们通常依靠检测一些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变化水平来进行诊断。
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对这些基因的检测,可以对以上疾病进行准确的早期诊断。
基因芯片技术还可用于病原菌的鉴定,通过构建多种细菌的抗原决定簇和毒力因子的基因芯片,可以用于诊断临床上不明确的感染性疾病的感染源。
除上述应用外,基因芯片技术还可以应用在新的病原菌的鉴定,流行病学调查及微生物的衍化进程等方面。
二、播音主持艺术发展的趋势
信息社会,信息来源渠道多,信息播出量较大,资讯传播速度加快,一些直播节目在变多,节目越来越独立,媒体之间竞争日益激烈。
这些都在影响着播音主持艺术的未来创作模式和发展趋势[3-6]。
1、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基本矛盾是“传与受”。
只要抓住这一矛盾,我们就能抓住播音主持生存和发展的规律。
“传与受”是随人类发展而产生的,随人类发展而发展,它不会因为媒体的更迭而消失,也不会改变“传”的主动性,“传与受”这一矛盾的基本性质并不会改变。
2、主持人和播音员之间的界限逐渐缩小。
主持人和播音员的共同特征是他们都是播音主持的创作者和传播者。
播音员和主持人所从事的创作活动越来越趋
于一致。
在未来播音员和主持人会慢慢地融合在一起,而且未来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是一专多能,从业人员由单一型变为复合型人才,同时具备多项技能。
3、播音员和主持人会部分脱离媒体。
未来,由于信息的多元化,媒体会日益增多这使得这个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再加上产业化的管理和市场化的运作,使得一些非新闻类播音员和主持人会首先离开某个媒体,伴随着节目独立走向市场,以便服务于更多的媒体。
4、播音员和主持人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在逐渐加强。
现代化的传播技术以及运作的市场化使得播音主持艺术需要有规范化和产业化的管理。
因此,播音主持越来越需要现代化、科学化和规范法。
而且播音主持事业正在逐步市场化,市场化需要更专业化和规范化的管理,这也同时要求播音主持事业更要职业化。
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立于市场的不败之地。
5、播音员和主持人的素质更高,个性会更鲜明。
由于网络和通讯方式的不断发展,电视台、通讯、网络等电子媒介相互融合,使得主持人、播音员会出现不止一种媒介上。
随着各种节目分类越来越细化,这使得主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
这就要求主持人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知识素养,同时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以及个性鲜明的人格魅力,只有这样才能胜任现在节目细化的主持工作。
信息社会,虽然创作主体的知识面加宽了,技术含量增多了,创作主体的素质能力增强了,但同时对创作主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
虽然使用了现代高科技技术,但运用语言进行播报的这个手段还没有变。
为了满足人们对节目越来越高的要求,播音主持的创作要依据多种因素,使稿件形式、音乐、画面变得多样化。
6、播音主持创作依据节目不同而不断变化。
播音主持创作会依据节目稿件、音乐、画面、音响等要素发生着不同层次的变化。
人们对节目的意识增强,使得节目的中心位置凸显。
一些节目会离开媒体走向市场。
播音主持艺术在发展中不断创新,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为播音主持带来了广阔的创新空间。
运用互联网技术后,稿件集文字、音响、声音、图像与一体,凸显了形式立体化和弹性化。
7、受众对有声语言的传播始终需求。
新的时期,受众素质越来越高,审美能力也越来越强,加上传播方式的多样性,使得播音主持分类更细,呈现出较强的主动性和选择性。
但是受众的接收规律没有变,审美心理没有变,受众者的地位并不会因为其自身主动性增强而发生改变。
播音主持艺术创作主体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创作要素的优化,必将使播音主持艺术创作进人更加广阔的天地。
8、播音主持艺术创作的观念将日益开放。
在时代的科技、经济、政治、文化促进传媒的发展和变革中,播音主持艺术创作主体应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政治文化素质,不断更新观念。
优化现代知识结构,使得创作状态更为主动,创作手段更为丰富,语言表达更加多样,副语言应用范围更广,创作分类的划分更细,增强掌握和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和工具的能力,提高语言功力和语言表达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播音主持艺术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
为了应对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播音主持艺术只有不断创新发展,才能保持自身的竞争力与活力。
参考文献
[1]吕娟,刘菲.浅谈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与分类[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10(5):44-45.
[2]王梓橙.论播音主持艺术——让播音主持更具有个性化、人格化与亲和力[J].科教文汇,2011(3):204-205.
[3]王云霞.浅析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前景[J].科技向导,2010(29):316-317.
[4] 钟垣漪. 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与创新[J]. 中国传媒科技,2012(10):67-68.
[5]蔡晨.关于播音主持艺术魅力的实践探索[J].今传媒,2013(7):131-133.
[6] 黄贵军. 谈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J].新闻论坛,2013(2):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