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小专题——河流径流量的空间变化 (原卷版)
- 格式:docx
- 大小:426.17 KB
- 文档页数:8
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大纲卷)一、第I卷共5小题,每小题0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如图示意2008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1.(4分)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A.中国B.美国C.印度D.日本2.(4分)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A.单位GDP能耗B.碳排放量C.能源进出口量D.煤炭自给率某大河的一条支流与干流之间存在“吞吐”关系,如图示意该支流出口处1970~2000年间年净径流量(输出径流量与输入径流之差)和年净输沙量(输出泥沙量和输入泥沙量之差).根据图文资料和所学知识,完成3~5题.3.(4分)下列个时间段中,年净径流量与年净输沙量变化趋势最接近的是()A.1970年~1976年B.1977年~1984年C.1980年~1989年D.1989年~2000年4.(4分)该支流流入()A.黄河B.长江C.辽河D.黑龙江5.(4分)1983年以来,年净输沙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支流流域()A.建设用沙量增加B.兴修水库和森林覆盖率提高C.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加大D.连续干旱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据此完成6~7 题.6.(4分)该地可能位于()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B.地中海沿岸C.北冰洋沿岸D.澳大利亚7.(4分)A.正东、正西B.东南、西南C.东北、西北D.东南、西北如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完成8~9题.8.(4分)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纬度②河流③降水④地形.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9.(4分)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A.地形平坦B.水源充足C.陆路交通方便D.水陆交通枢纽如图示意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初某时的气压系统,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据此完成10~11题.10.(4分)24小时后甲地主要吹()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11.(4分)30﹣48小时之间,甲地可能经历()A.持续晴朗高温天气B.连绵阴雨天气C.强对流降雨天气D.沙尘暴天气二、第Ⅱ卷(非选择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2.第Ⅱ卷共4页,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12.(36分)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上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上商品棉销售,请解释原因.(3)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4)分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13.(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广州等地陆续发现了南越王墓等重要历史遗迹,这些发现对研究岭南历史有重要价值.材料一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开凿灵渠,攻打百越,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秦汉之际,中原战乱,秦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举兵兼并三郡,自称南岳武王,定居番禹(今广州市).于通向内地的各个关口屯兵,“绝道聚兵自守”刘邦称帝后,民生凋敝,无力南征,遂封赵佗为南越王,“与剖府通使”,命其“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开通关市.南岳国乘机发展,广泛使用铁器,海内外贸易也相当活跃.吕后执政,汉朝“禁南越国关市铁器”,赵佗遂自称南越武帝,举兵北犯,战争持续了一年多,吕后去世后,双方罢兵休战.赵佗又以财务收买附属于汉朝的闽越等部族,势力所及,“东西万余里”,“以兵威边”.赵佗以皇帝自居,“与中国侔(对等)”.汉文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谴使对赵佗“自立为帝”的行为予以谴责,赵佗迫于压力,表示“去帝制”,继续“为藩臣,奉贡职”.但在内部,“窃如故号名”.汉武帝决心彻底解决南越国问题,要求南越国赵兴入朝,“用汉法,比内诸侯”.南越国相吕嘉等杀汉朝使者及主张“内属”的南越王、王太后,“发兵守要害处”.公元前111年,汉军十万分数路越岭,平定南越并将其地分设为九郡,实行与内地统一的制度法令.﹣﹣据《史记》等材料二如图示意灵渠位置.(1)从军事角度指出秦开凿灵渠的主要目的,并说明原因.(2)说明灵渠的开凿对当时区域间联系的意义.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大纲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第I卷共5小题,每小题0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如图示意2008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1.(4分)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A.中国B.美国C.印度D.日本【考点】97:能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专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2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分析】材料题,呈现非常规知识,引导考生结合所学知识,迁移转化,阐释新鲜问题.该题应注意分析图文信息.【解答】解:结合图示中各国的煤炭消费量及本国的总人口数即可求出人均煤炭消费量。
高考地理小专题——河谷农业1.(2019·全国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
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
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
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
(1)指出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并推测耕地分布及数量的特点。
(2)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
(3)用水得到保障后,当地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业蓬勃发展,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
(4)以水果种植业为基础,提出宾川县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1)地形特点:山高谷深。
耕地特点:耕地主要分布在谷地和山间盆地,数量少(或面积小、占土地面积比重小)。
(2)宾川县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
(3)全年气温高,热量充足,热带、亚热带水果全年可以生长;(海拔高,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有利于水果品质提高(糖分积累)。
(4)吸引相关企业投资,发展水果加工业;引进并培育优良品种,树立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开拓水果销售市场;促进以水果种植为基础的旅游产业化;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
2.(2019·江西南昌二中高二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是衝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某考察队到素有新疆的“湿岛”之称的伊犁河谷进行了野外调查,通过对不同植被下土壤剖面的采样,分析发现了伊犁河谷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见下图)。
研究还表明,不同的气候条件、人类干扰强度,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以及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转化,从而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
高中地理小练习:河川径流
(附答案解析)
降雨到达地表后,转化为地表径流Q、壤中流Q2(在土壤空隙中流动的水)和浅层地下径流Q3。
三种径流成分汇集到河道中形成河流径流,最后流出流域出口。
图3示意一次暴雨后某流域出口处河流径流量变化过程。
据此完成1-2题。
1.该流域地表径流恰好全部流出流域出口的时刻是 A. TI B.T2 C. T3 D.T4
2.流域内植被覆盖率提高后,发生同样的降雨会导致A.Q1减少,Q2增加 B.Q2减少,Q3增加C.Q1增加,Q2减少 D.Q2增加,Q3减少
答案:1.B 2.A
解析:第1题,此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读懂示意图的含义,二是
明确设问问的是“地表径流”,不是全部径流。
图中实曲线表示径流总量,曲线下面表示某一时候不同类型径流的结构组成,由图知T1之前地表径流在不断增加,T1-T2地表径流在不断减少,直致T2时刻地表径流为0,即恰好全部流出流域出口。
第2题,植被覆盖提高,会使下渗增多、地下径流增多、地表径流减少,即Q1减少、Q2增加、Q3增加。
评价: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水循环原理考查充分。
地理味浓厚。
径流量变化特征1.以下图中湖泊为所在区域第一大咸水湖。
湖西部的阿拉山口是全国著名的风口,全年8级以上大风达165天,最大风速55m/s,多集中在4-6月。
20世纪50年代前,该湖有博尔塔拉河、精河、四棵树河、奎屯河等河流汇入,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
近代由于人为活动的加剧,目前该湖仅受博尔塔拉河、精河和局部地下水补给,面积变化于500-600平方千米之间。
读图,完成以下各题。
〔1〕3-5月入湖径流量较小,占全年径流量的14.8%,但相应时期的湖泊面积却较大,而6-9月为入湖径流量最大时期,占全年径流量的64.6%,但相应时期的湖面面积最小。
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1〕3-5月: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主该湖的封冻期,此间湖面温度较低,并被冰雪覆盖,湖面蒸发量相对要小得多,河流中上游地区根本不引水;随着3月份开始解冻,湖面面积不断增大,因此3-5月湖面面积较大。
6-9月:农田灌溉大量引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入湖径流主要靠地下水补给,补给量少;气温高,蒸发添,因此6-9月湖面面积较小。
2.读图文材料,答复以下问题〔26分〕。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图材料二根据自1818年以来的长期观测,第聂伯河封冻在10月。
春汛径流量占年内全部径流量的61%,夏季流量占24%.冬季只有15%。
材料三尼科波尔气候资料〔1961-2000年〕根据图文信息,分析第聂伯河年内径流量变化特征及成因。
〔10分〕【答案】特征:年内分配不均匀〔2分〕;春季流量大〔比重高〕,冬、夏季比重小〔2分〕。
原因:冬季漫长,雪量较大,春季冰雪融化,水量大〔2分〕;夏季降水少,气温高,蒸发强〔2分〕;冬季结冰期较长〔2分〕,所以水量少。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一滦河流域简图。
材料二近几十年来,滦河流域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和年径流量变化如以下图所示。
材料三滦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
分析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滦河年径流量呈下降趋势的原因。
高考地理小专题——河流径流量的空间变化典型例题一:(2019·四川邻水实验学校高二月考)阅读分析材料和图表,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古马里是13世纪-16世纪期间西非草原上繁荣的贸易帝国。
下图示意该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N国是非洲的人口大国,需要大量进口粮食。
近年来,中国与N国积极合作,在该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
下表表示N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构成。
(1)指出尼日尔河从P点到Q点河段的水量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2)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3)简述在N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将面临的限制性因素。
参考答案:(1)变化趋势:水量减少。
原因:该河段所处区域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流经半干旱、干旱地区);少支流汇入;河水下渗严重。
(2)主要差异:甲地降水明显多于乙地。
原因:甲地受来自海洋的西南气流和沿岸暖流影响,地处山地迎风坡地带,降水丰富;乙地地形平坦,西南气流受地形抬升不显著,并受离岸寒流影响,降水较少。
(3)水稻种植经验不足,生产技术落后;水利设施不完善,机械化程度低;传统生产观念和主食消费习惯的影响典型例题二:(2019·全国高三课时练习)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甲到乙河段的流量变化趋势,并简述其原因。
(2)读丙地河流流量的时间变化曲线图,阐述丙地在图示时间内河流流量变化的特点,并从天气角度分析原因。
(3)简述丁处建水库后对下游地区水文特征的影响。
参考答案:(1)变化趋势:水量逐渐减小。
原因:该河段所处区域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流经干旱地区);无支流汇入;河水下渗严重;沿岸取水。
(2)特点:两日的流量都呈波动变化趋势,且第一天的变化幅度大于第二天。
原因:该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河水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第一天天气晴朗(或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大,河水流量较大,且流量昼夜变化大;第二天为阴天(或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小,河水流量较小,且流量昼夜变化小。
高考地理小专题——河床侵蚀、堆积典型例题一:(2019·德惠市实验中学高三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钱塘江河口段河床高度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不同季节、不同河段河床受侵蚀或者堆积作用影响变化明显。
研究人员曾连续多年对闸口至澉浦段河床高度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枯水期仓前以西河段河床升高,以东河段河床降低。
历史上钱塘江河口潮强流急,河床宽且浅,冲淤幅度很大,导致主河道摆动频繁。
20世纪60年代以来,水利部门对钱塘江河口进行了治理,缩窄江道是其中的重要措施。
(1)简析缩窄江道前丰水期仓前以东河段河床的变化特征及原因。
(2)简述缩窄江道后钱塘江河口水文特征的变化。
(3)简析缩窄江道对该区域防洪的不利影响。
参考答案:(1)河床升高。
丰水期钱塘江流量大,输沙能力强;水流流至仓前以东后,河道变宽,加上受海水顶托作用的影响,流速变慢,泥沙堆积。
(2)水位升高,水位季节变化增大;流速变快,河流挟带泥沙量增加。
(3)滩涂减少,减弱了该区域的泄洪和蓄洪能力;入海口处海水顶托作用增强,泥沙沉积速度增加,不利于洪水下泄入海。
典型例题二:(2020·四川高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北坡,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中段由山口流向山前冲积平原,最终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消失。
下图为克里雅河中段距今百万年以来不同时期的河床宽度、相对高度示意图,甲、乙、丙代表从早到晚不同时期的河床。
(1)简述图示克里雅河河床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2)推测近百万年来克里雅河流域降水量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随时间变化河床宽度变小,河床深度增加,河床海拔降低。
(2)早期流域内降水量大,理由是早期河床宽阔,说明当时降水补给量大,河流流量大;后来流域内气候变干,降水量逐渐减少,理由是之后河床逐渐变窄,说明降水补给量减少,河流流量逐渐变小。
典型例题三:(2018·南昌市第八中学高三期中)左图为“华北地区简图”,右图为“我国汉江流域示意图”。
河流的航运价值(通航能力评价)【答题模式】
⑴河流径流量大小;
⑵河流径流量变化;
⑶落差大小;
⑷河流通航里程长短;
⑸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
⑹人口、城市、经济发达程度;
⑺联运(有无江海联运;河流与陆路交通联运)。
【高考真题】
甲省很多河流不利于发展河运。
请你结合图中信息说明两条自然原因。
甲省河流多为上游河段,水量较小(流速较快);甲省很多河流互不连通,未形成河运网络(甲省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大)。
【强化训练一】
材料一:多瑙河流域简图。
材料二:多瑙河是欧洲第2大河,也是欧洲极为重要的一条国际河道,流经10个中欧及东欧国家,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全长2857千米,流域面积81.7万平方千米,有大小300多条支流,平均流量为6500立方米/秒。
多瑙河年通货量巨大,高达上亿吨,请解释原因。
(8分)
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流量大;(2分)
干流流经盆地和平原,水流和缓,通航条件好;(2分)
流经国家多,通航里程长;(2分)
与欧洲其他河流有运河相通,经济腹地广。
(2分)
【强化训练二】
分析该国在甲平原大力发展内河航运的主要原因。
(12分)
该国农矿产品生产和消费的空间分布不平衡,货物运输量大(4分);水运运价低、运量大,适合大宗货物的运输(2分);甲平原河网密集(2分),且有运河相连(2分);河流流速较慢(2分)。
专题13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2021年浙江省6月高考真题)下表为2019年全国及四大地区人口增长幅度(与2012年相比)、三次产业结构统计表。
完成下面小题。
6.甲是()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D.东北地区7.四大地区中()A.主导丁地区发展的因素是高科技B.人口增幅最大的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C.吸纳外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丙、甲、丁、乙D.乙、丙地区第二产业比重较高,以重型工业为主(2021年山东省高考真题)敦煌莫高窟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开凿在大泉河西岸第四级阶地的砂砾岩崖壁上(下图)。
崖壁最高达50m,洞窟主要分布在10~40m高度之间,一般为2~3层。
由于洞窟开齿和长期自然作用的影响,洞窟所在崖体出现大量裂隙。
据此完成下面3-4题。
3.洞窟开凿在大泉河西岸崖壁,能够()A.降低开凿难度B.减弱风沙侵蚀C.减轻风化破坏D.方便生活取水4.与下层洞窟相比,对上层洞窟内壁画的破坏影响更大的因素是()A.构造运动B.太阳辐射C.大气降水D.人类活动(2021年河北省高考真题)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以采集和狩猎(围猎)为主要谋生方式。
20世纪70年代初,在我国北方某地发现一处旧石器中期古人类遗址(下图)。
该遗址地处山前冲积-洪积平原区,遗址北面为岩石裸露的山地(北山)。
研究表明,古人类在该遗址区生存阶段正值冰期。
(1)指出冰期气候对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生存的主要威胁。
(2)简析冰期气候下古人类选择该遗址区生存的原因。
(2020年全国Ⅱ卷高考真题)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
下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
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A.水文、地貌、植被B.地貌、水文、植被C.植被、地貌、水文D.水文、植被、地貌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A.风俗习惯改变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C.人口迁徙频繁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2020年浙江省7月高考真题)2018年9月,浙江省结对帮扶的青海省海西州率先实现整体脱贫。
高考地理小专题——河流径流量的空间变化(解析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考地理小专题——河流径流量的空间变化典型例题一:(2019·四川邻水实验学校高二月考)阅读分析材料和图表,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古马里是13世纪-16世纪期间西非草原上繁荣的贸易帝国。
下图示意该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 N国是非洲的人口大国,需要大量进口粮食。
近年来,中国与N国积极合作,在该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
下表表示N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构成。
(1)指出尼日尔河从P点到Q点河段的水量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2)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3)简述在N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将面临的限制性因素。
参考答案:(1)变化趋势:水量减少。
原因:该河段所处区域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流经半干旱、干旱地区);少支流汇入;河水下渗严重。
(2)主要差异:甲地降水明显多于乙地。
原因:甲地受来自海洋的西南气流和沿岸暖流影响,地处山地迎风坡地带,降水丰富;乙地地形平坦,西南气流受地形抬升不显着,并受离岸寒流影响,降水较少。
(3)水稻种植经验不足,生产技术落后;水利设施不完善,机械化程度低;传统生产观念和主食消费习惯的影响典型例题二:(2019·全国高三课时练习)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甲到乙河段的流量变化趋势,并简述其原因。
(2)读丙地河流流量的时间变化曲线图,阐述丙地在图示时间内河流流量变化的特点,并从天气角度分析原因。
(3)简述丁处建水库后对下游地区水文特征的影响。
(1)变化趋势:水量逐渐减小。
原因:该河段所处区域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流经干旱地区);无支流汇入;河水下渗严重;沿岸取水。
(2)特点:两日的流量都呈波动变化趋势,且第一天的变化幅度大于第二天。
原因:该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河水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第一天天气晴朗(或气温较高),昼夜温差大,河水流量较大,且流量昼夜变化大;第二天为阴天(或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小,河水流量较小,且流量昼夜变化小。
影响径流量大小的因素
【答题模式】
①河水的补给:降水量多少、冰雪融水多少。
②蒸发量的大小。
③集水面积:地形(平原、盆地),流域面积大小;支流多少,集水面积大小。
④土质疏松程度,下渗量大小。
⑤植被覆盖程度。
(季节)
⑥湖泊、水库、沼泽等。
(季节)
⑦人类生产生活用水量大小。
【高考真题一】
说明G 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水面积广。
【高考真题二】
指出尼尔尔河从P点到Q点河段的水量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8分)
【解析】考查区域自然地理概况.根据图中纬度(线)可知,该河段所处区域为副热带地区,由于受到副热带高原的控制,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加上少支流汇入;河水下渗严重,所以河流水量不断减少.
【答案】变化趋势,水量减少.原因:该河段所处区域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大(流经半干旱干旱地区),少支流汇入,河水下渗严重
【强化训练一】说明甲河径流量主要来自N市以上河段的自然原因。
(9分)
与N市以下河段相比,以上河段:支流较多,流域面积较大;(3分)降水较多;(3分)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3分)(若无比较,每点给2分)。
专题16 河湖水文水系特征及其演变河流和湖泊是陆地主要的水体,河流的供水、航运、灌溉、发电等功能使其地位突出,同时河流又是塑造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之一。
在近些年高考试题中,时间尺度下,河湖水系的演变是重要的考点,其体现的格局变化及地理过程能较好检验地理思维能力。
2023年山西卷(5)根据洪泽湖的特征,解释洪泽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出现时间常滞后的现象。
2022年山东18(2)说明左图中水系的演化过程。
2022年广东17(2)结合河流侵蚀的知识,分析图7(b)中虚线框所示区域水系演化过程与趋(6分)2022年广东17(3)从全球变暖的角度考虑,说明未来纳木错能够与仁错贯通的理由。
(8 分)一、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及其演化河流特征包括河流水文特征和河流水系特征。
河流特征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与区域的气候、植被、地形地势以及人类活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把握河流特征的原因,才能应对复杂的实际问题。
1.河流的水文特征【内流河水文特征】① 内流河大部分是季节性河流;① 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① 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山地降水也较多,河流的水量就较丰富,为丰水期;① 径流量小,流程短且变化大,冬季甚至断流。
【理解】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2.河流的水系特征6种常见的河流水系形状河流水系的演化河流水系一直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导致水系变化的因素主要有构造运动,气候变化,河流本身的侵蚀、沉积过程等。
因综合性思维较强,能较好的考察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近年来成为高考题的高频考察方向。
需要特别指明的是,河流水系的演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是在某一时期可能以某种因素为主。
【河流袭夺】:指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夺取了另一侧河流上游段的现象。
4.河流渠道化河流渠道化:将河道取直,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
河流裁弯取直的影响1.有利影响(1)改善航运条件河流截弯取直后,河流长度缩短,使得轮船通航时间缩短,提高航运效益;河道变得更笔直,水流速度加快,使得顺水航行的轮船速度加快,节约燃料。
专题04 地球上的水地球上的水主要包括水资源的利用、水循环、河流的补给类型、河流水文特征、水系特征以及洋流的相关知识;是人教版老教材第三章的内容。
地球上的水是在学习并掌握了大气运动的知识后学习的,大气运动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河流补给类型的判断以及河流水文特征的分析。
在高考中本考点也一直是高考中的考查重点。
本考点事高考五星高频考点,2021年北京高考的第14-15小题,2021年湖北高考的第18题,2021年湖南高考的第18题等都对本考点进行了考查。
一、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和地质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
补给类型补给季节主要影响因素我国主要分布地区雨水补给(最主要的类型)多雨季节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普遍,尤其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单向补给)春季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东北地区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单向补给)主要在夏季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水补给全年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普遍地下水补给全年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普遍一条河流往往有多种补给形式,判断其最主要的补给形式主要是分析径流量的变化特点。
(1)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雨水补给气候区补给时间径流特点热带雨林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年雨)流量大,径流量季节变化不大季风气候区当地夏季(夏雨)夏汛,径流量季节变化大热带草原气候区当地夏季(湿季)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地中海气候区当地冬季(冬雨)冬汛,径流量季节变化大①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回升——春汛——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小,季节变化较大。
②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气温最高——夏汛(冬季气温在0 ℃以下,河流出现断流)——河流径流量小,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小,季节变化较大。
(3)河流流量稳定——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①湖泊水补给:对湖泊以下河段起调节作用,延缓并削减洪峰。
2023年地理微专题复习——流水作用与地貌(经典高考真题汇总)边滩是由于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与河岸相连的泥沙质堆积体。
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边滩整体呈萎缩态势。
研究表明,长江中游某段河道河床泥沙起动流速在0.25~0.50m/s之间。
左图示意该段河道某断面在不同流量时的流速与水深情况。
右图示意该河道流量超过15000m³/s的持续天数与边滩面积关系。
据此完成问题。
1.由左图可知,当流量从14278m³/s降至6888m³/s时,该河段A.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扩大B.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缩小C.侵蚀主要发生在边滩体,深槽区扩大D.侵蚀主要发生在深槽区,边滩体缩小2.根据右图,近年来长江中游边滩整体萎缩的原因除侵蚀作用外,还可能是A.河道来沙量减少B.河道的水位升高C.河岸护坡工程建设D.河道洪峰流量增加下图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①引水灌溉,减少泥沙下泄②削山平地,减小坡面径流③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失④气候变暖,降低暴雨强度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起伏B.流域面积C.兴修水库D.水土保持下图显示黄河桃花峪附近花园口水文站监测的1958年7月、1996年8月两次洪水过程的水位与流量的关系。
读图,完成问题。
5.1958年7月洪水过程中,图中O、P两点水位变化趋势及两点流速相比A.O点水位上涨,流速较快B.O点水位回落,流速较慢C.P点水位上涨,流速较慢D.P点水位回落,流速较快6.图示资料表明,1996年8月比1958年7月A.洪水含沙量大B.洪峰水位低C.河床高D.洪峰流量大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
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
高考地理小专题——河流径流量的空间变化典型例题一:(2019·四川邻水实验学校高二月考)阅读分析材料和图表,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古马里是13世纪-16世纪期间西非草原上繁荣的贸易帝国。
下图示意该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 N国是非洲的人口大国,需要大量进口粮食。
近年来,中国与N国积极合作,在该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
下表表示N国主要粮食作物的构成。
(1)指出尼日尔河从P点到Q点河段的水量变化趋势,并分析其自然
原因。
(2)比较甲、乙两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原因。
(3)简述在N国推广高产水稻种植将面临的限制性因素。
典型例题二:(2019·全国高三课时练习)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甲到乙河段的流量变化趋势,并简述其原因。
(2)读丙地河流流量的时间变化曲线图,阐述丙地在图示时间内河流流量变化的特点,并从天气角度分析原因。
(3)简述丁处建水库后对下游地区水文特征的影响。
典型例题三:(2015·甘肃高三月考)读有关尼罗河的资料,回答问题。
(18分)
材料: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主要支流有白尼罗河、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等。
下图为尼罗河地理位置简图及青尼罗河阿特巴拉河尼罗河径流量构成示意图
(1)尼罗河上游流量巨大,下游则流量较小,分析其原因。
(6分)
(2)概述尼罗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6分)
(3)分析尼罗河枯水期径流主要来自白尼罗河的原因。
(6分)
典型例题四:(2015·宁夏高三月考)(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奥兰治河(Orange River)是南非径流量最大的河流,长2200公里,流域面积97万多平方公里。
其干流上的①地径流量是106.12亿立方米/年,②地径流量是105.83亿立方米/年。
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在金伯利附近死火山通道中发现了金刚石原生矿,并在奥兰治河入海口发现了规模大、品位高的金刚石砂。
(1)说出甲处理论蒸发量的数值,并简要分析原因。
(6分)
(2)简述①至②河段径流量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变化的自然原因。
(10分)
(3)按岩石成因,说出金刚石原生矿的岩石类型。
并简要描述奥兰治河入海口金刚石砂形成的地质过程。
(8分)
典型例题五:(2018·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高二期中)中巴经济走廊起点中国新疆喀什,终点
巴基斯坦瓜达尔深水港。
印度河是人类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沿岸灌溉农业发达,是巴基斯坦主要人口聚集区之一,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许多繁华的古代城市不断受到沙漠的蚕食。
下图是中巴经济走廊略图,图中显示了巴基斯坦南北两地气候资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简述巴基斯坦降水的变化特点。
(2)指出印度河从K处到河口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3)指出农业土地利用给印度河平原中造成的的主要生态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4) 简析瓜达尔港最主要的区位优势和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典型例题六:(2017·河南高三月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河发源于祁连山,流经河西走廊,最终注入内蒙古西部额济纳旗的居延海,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流河,黑河流域农牧业开发历史悠久,至今仍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瓜果蔬菜生产基地,发展农业导致该地区生态环境发生变化。
下图中a图为“西北某地区的干燥度分布示意图”,b图为“黑河流域部分地区示意图”,c图为“甲地地貌景观示意图”。
注:干燥度是某地一定时段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1)简述黑河从源头到下游径流量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2)判断甲地地貌类型并分析原因。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图中黑河流域发展商品粮、瓜果蔬菜生产过程中,如果用水不当造成的地理环境变化。
典型例题七:(2018·福建莆田八中高三期中)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罗讷河源自阿尔卑斯山脉,流经法国东南部,注入地中海。
罗讷河两岸约有200万人,农业发达。
自20世纪50年代起,法国采用高低坝方式进行多级开发。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法国核电在能源消费中比重大幅度上升,要求恢复罗讷河自然生态的呼声持续高涨,关于水电大坝拆与建的争论日趋激烈。
材料二:罗讷河流域示意图及a、b水文站径流量变化示意图;高低坝示意图。
(1)比较a、b水文站径流量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罗讷河流域修建了很多水坝。
其中在干流上主要修建低坝,而在其支流上主要修建高坝,试分析这样做的好处。
(3)对于罗讷河上大坝的拆建之争,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