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维修设备电子教程第一章 (2)
- 格式:ppt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74
机械维修技术培训手册第一章基础知识 (2)1.1 机械维修基本概念 (3)1.2 常用工具与设备 (3)1.3 机械零件识别与分类 (3)第二章机械原理与结构 (3)2.1 机械传动原理 (4)2.2 常见机械结构 (4)2.3 机械部件的安装与拆卸 (4)第三章零部件检测与维修 (5)3.1 零部件检测方法 (5)3.2 零部件故障诊断 (5)3.3 零部件维修技巧 (6)第四章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6)4.1 常用金属材料 (6)4.1.1 钢材 (6)4.1.2 铸铁 (6)4.1.3 非铁金属材料 (6)4.2 热处理工艺 (6)4.2.1 正火处理 (7)4.2.2 淬火处理 (7)4.2.3 回火处理 (7)4.3 金属材料的焊接与修复 (7)4.3.1 焊接方法 (7)4.3.2 焊接修复工艺 (7)4.3.3 修复后的处理 (7)第五章润滑与密封 (7)5.1 润滑原理与方法 (7)5.2 常用润滑材料 (8)5.3 密封技术与材料 (8)第六章电气设备维修 (8)6.1 电动机维修 (8)6.1.1 电动机概述 (8)6.1.2 电动机维修流程 (9)6.2 控制系统维修 (9)6.2.1 控制系统概述 (9)6.2.2 控制系统维修流程 (9)6.3 电气故障检测与排除 (10)6.3.1 故障检测方法 (10)6.3.2 故障排除流程 (10)第七章液压与气动系统 (10)7.1 液压系统原理与维护 (10)7.1.1 液压系统原理 (10)7.1.2 液压系统维护 (11)7.2 气动系统原理与维护 (11)7.2.1 气动系统原理 (11)7.2.2 气动系统维护 (11)7.3 液压与气动元件维修 (12)7.3.1 液压元件维修 (12)7.3.2 气动元件维修 (12)第八章故障诊断与排除 (12)8.1 故障诊断方法 (12)8.1.1 询问法 (12)8.1.2 观察法 (12)8.1.3 测量法 (13)8.1.4 逻辑分析法 (13)8.2 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 (13)8.2.1 电气故障 (13)8.2.2 机械故障 (13)8.2.3 液压故障 (13)8.3 故障预防与保养 (13)8.3.1 设备保养 (14)8.3.2 操作规范 (14)8.3.3 维修管理 (14)第九章维修安全管理 (14)9.1 安全操作规程 (14)9.1.1 总则 (14)9.1.2 操作前的准备 (14)9.1.3 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5)9.1.4 操作后的处理 (15)9.2 维修现场安全管理 (15)9.2.1 维修现场环境要求 (15)9.2.2 维修现场人员管理 (15)9.2.3 维修现场设备管理 (15)9.3 应急处理与预防 (15)9.3.1 应急处理 (15)9.3.2 预防 (15)第十章技术创新与未来发展 (16)10.1 机械维修技术创新 (16)10.2 智能化维修技术 (16)10.3 机械维修行业发展趋势 (16)第一章基础知识1.1 机械维修基本概念机械维修是指在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或功能下降时,对其进行检测、诊断、维修和恢复功能的一系列技术活动。
机械设备维修操作手册第一章机械维修基本知识 (4)1.1 维修工具及使用方法 (4)1.1.1 扳手 (4)1.1.2 钳子 (4)1.1.3 锤子 (4)1.1.4 钻头和钻床 (4)1.1.5 铣刀和铣床 (4)1.2 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 (4)1.2.1 传动系统故障 (4)1.2.2 润滑系统故障 (5)1.2.3 电气系统故障 (5)1.2.4 液压系统故障 (5)第二章设备维修流程 (5)2.1 维修前的准备工作 (5)2.1.1 维修人员资质确认 (5)2.1.2 维修工具及设备准备 (5)2.1.3 安全防护措施 (5)2.1.4 设备停机及断电 (5)2.1.5 故障原因分析 (6)2.2 维修操作步骤 (6)2.2.1 故障部位定位 (6)2.2.2 拆卸故障部件 (6)2.2.3 故障部件修复或更换 (6)2.2.4 零部件清洗与润滑 (6)2.2.5 零部件组装与调试 (6)2.3 维修后的验收与试运行 (6)2.3.1 设备外观检查 (6)2.3.2 设备功能测试 (6)2.3.3 设备运行稳定性测试 (6)2.3.4 设备安全功能检查 (6)2.3.5 验收合格后交付使用 (6)第三章零部件维修与更换 (7)3.1 零部件损坏原因分析 (7)3.2 零部件维修方法 (7)3.3 零部件更换流程 (7)第四章传动系统维修 (8)4.1 传动系统常见故障 (8)4.2 传动系统维修方法 (8)4.3 传动系统部件更换 (8)第五章液压系统维修 (9)5.1 液压系统故障诊断 (9)5.1.2 故障原因分析 (9)5.1.3 故障诊断方法 (9)5.2 液压系统维修要点 (9)5.2.1 维修前的准备工作 (10)5.2.2 维修操作流程 (10)5.3 液压系统部件更换 (10)5.3.1 液压泵更换 (10)5.3.2 液压马达更换 (10)5.3.3 液压缸更换 (10)5.3.4 密封件更换 (10)5.3.5 液压油更换 (11)第六章电气系统维修 (11)6.1 电气系统故障分析 (11)6.1.1 故障类型及原因 (11)6.1.2 故障诊断方法 (11)6.2 电气系统维修方法 (11)6.2.1 更换损坏元件 (11)6.2.2 修复线路故障 (11)6.2.3 接触不良处理 (12)6.3 电气系统部件更换 (12)6.3.1 更换电源模块 (12)6.3.2 更换电机 (12)6.3.3 更换传感器 (12)第七章驱动系统维修 (12)7.1 驱动系统故障诊断 (12)7.1.1 故障现象 (12)7.1.2 故障原因分析 (13)7.1.3 故障诊断方法 (13)7.2 驱动系统维修方法 (13)7.2.1 故障处理 (13)7.2.2 维修步骤 (13)7.3 驱动系统部件更换 (14)7.3.1 更换部件的种类 (14)7.3.2 更换部件的注意事项 (14)第八章检测与调试 (14)8.1 检测设备的使用 (14)8.1.1 检测设备的选择 (14)8.1.2 检测设备的操作步骤 (15)8.2 调试方法与技巧 (15)8.2.1 调试前的准备工作 (15)8.2.2 调试方法 (15)8.2.3 调试技巧 (15)8.3 故障诊断与排除 (15)8.3.2 故障排除方法 (16)第九章维修安全管理 (16)9.1 安全操作规程 (16)9.1.1 维修人员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电动机维修自学教程电机维修教程第一章、电动机维护检修进行规范1、电动机完好标准1零部件质量1外壳完整,无明显缺陷,金属表面油漆色调一致,铭牌清晰。
2润滑油脂质量符合要求,油量适当,不漏油。
3电动机内部无积灰和油污,风道畅通。
4外壳防尘能力或防爆性能良好,既符合电动机交车标准,又符合周围环境的要求。
5定转子绕组及铁芯无老化、变色和松动现象,槽楔、下部垫块及绑线齐全紧固。
6定转子间的间隙符合要求。
7风扇叶片齐全,角度适合,固定牢固。
8外壳有良好而明显的接地(接零)线。
9各部件的螺栓、螺母齐全紧固,正规合适.10埋入式温度计齐全,接线完整,测温表计手令正确1.1起动装置好用,性能符合发电机要求。
12通风系统完整,防锈漆无脱落,风道不漏风,风过滤器、风冷却器性能良好,风机运行正常。
13励磁装置运行稳定可靠,直流电压、电流能满足电动机要求。
14操作盘油漆完好,部件齐全,接线正规,标示明显。
15保护、测量、信号、操作装置齐全,指示正确,动作灵活可靠。
16电动机基础完整无缺。
17 电源公交线路接线正确牢固,相序标志分明,电缆外皮有良好的接地(接零)线。
2运行状况1在额定电压下运行,能达到铭牌数据要求,各部位温升不超过表所列允许值。
表1电动机的最高允许温升(环境温度为40~C时) ℃绝缘等级A级绝缘E级绝缘B级绝缘F级绝缘H级绝缘测量方法温度计法电阻法温度计法电阻法与绕组接触的铁芯及其他部件60 ——75 ——80 ——100 ——125 ——集电环或整流子60 —— 70 —— 80 —— 90 —— 100 ——滑动轴承 40 —— 40 —— 40 —— 40 —— 40 ——滚动轴承55 —55 —— 55 —— 55 —— 55 ——电动机绕组 50 60 65 75 70 80 85 100 105 1252电动机的振动值(两倍振幅值),一般须不大于表的规定。
对于Y系列电动机,空载振动、速度的有效值应不能超过表3所列数据。
机械工程制图教程第一章第二讲工程第一章制图的根本知识(1)正六边形由于正六边形的对角线长度就是其外接圆直径,因此作图时可以利用其外接圆作为辅助线绘制。
具体作图见图1—25所示。
正五边形作图方法见图1—26所示。
1)等分半径OB,得中点M。
2)以M为圆心,MC为半径画弧交AO于N。
3)以为弦长依次截取圆周,得正五边形。
用一个半径的圆弧光滑地连接相邻两线段(直线和圆弧)的作图方法,称圆弧连接。
(1)圆弧连接的作图原理圆弧连接在机件的轮廓上经常出现,作图时,应首先求出连接圆弧的圆心和切点,表1—5所列说明了圆弧连接的作图原理。
(1)斜度斜度是指一直线(或平面)对另一直线(或平面)的倾斜程度。
其标注形式见图1—27所示。
锥度是指正圆锥的底圆直径与圆锥高之比。
其标注形式见图1—28所示。
(1)用同心圆法画椭圆的作图步骤见图1—29。
(1)定形尺寸确定平面图形中几何要素形状大小的尺寸,称为定形尺寸。
例如:线段的长度、角度的大小,圆弧的半径。
圆的直径等都是定形尺寸,如图1—31中R10、Φ20、R15、R12、15、Φ5等。
确定平面图形中几何要素相对位置关系的尺寸,称为定位尺寸。
如图1—31中的8、75。
标注定位尺寸时,首先应确定标注尺寸的起点,这个起点即为尺寸基准,平面图形的长度和高度方向都至少应该确定一个基准。
定位尺寸一般选择对称线、中心线、图形的边界线等作为尺寸基准,如图1—31中的A和B。
2.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平面图形中的线段(直线或圆弧),根据定位尺寸的完整与否,可分为三类(由于直线连接作图比拟简单,这里只介绍与圆弧连接有关的作图问题):(1)圆弧具有定形尺寸(半径)和圆心两个定位尺寸的圆弧,称为圆弧。
(2)中间圆弧具有定形尺寸(半径)和圆心一个定位尺寸的圆弧,称为中间圆弧。
(3)连接圆弧具有定形尺寸(半径)而缺少圆心定位尺寸的圆弧,称为连接圆弧。
3.平面图形的绘图方法和步骤(1)准备工作1)对平面图形进行尺寸和线段分析;2)确定绘图比例,选用图幅,固定图纸;)画出边框线、标题栏等。
机械设备维修教材(DOC52页)机械设备维修教材(DOC 52页)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机械设备维修(机修钳工)1.专业概述1.1专业名称:机械设备维修1.2专业代码:中级:0108-4高级:0108-31.3培养目标:中级:培养从事通用设备的安装、维护及操作的中级技能人才。
高级:培养从事通用设备安装、维修并能进行零件加工的高级技能人才。
1.4学习年限:中级:初中毕业生3年。
高级:初中毕业生5年或取得中级职业资格人员2年。
2.职业能力2.1通用职业素质:中级: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职业;了解企业生产流程,严格执行机械设备操作规定,遵守各项工艺规程,并能解决一般性专业问题。
高级: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意识和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社会;熟悉企业生产流程,严格执行机械设备操作规定,遵守各项工艺规程,并具有独立解决非常规问题等基本能力;能够指导他人进行工作或协助培训一般操作人员。
2.2专业能力:1.能掌握本专业安全文明生产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能读懂设备说明书及施工图样。
3.能通过修前检查确定设备的修复件、更换件。
4.能进行设备的就位、调平及安装。
5.能进行组合夹具的组装。
6.能及时排除通用设备机电方面的常见故障。
7.能对一般运动副进行修复,对圆形孔及圆形导轨进行刮削。
8.能对常用设备进行几何精度检查、设备运用精度的检查。
高级:1.能对作业组内其他成员的安全准备进行检查和监督。
2.能根据施工作业计划、修理及安装工艺,对操作施工步骤进行分解。
3.能完成精密、大型、复杂、成套、高温、高压和数控设备的搬迁和安装。
4.能通过设备二级保养对零部件的机械磨损进行修理。
5.能设计并制造机械设备的通用夹具。
6.能通过不同形式的设备外观检查判断设备机电方面的主要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