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作文叙事:一道数学题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六年级叙事作文:让人哭笑不得的数学考试_600字
星期三下午,上课铃一响,小梅和几个女生飞快往教室跑,刚坐到自己的座位上,气喘吁
吁的小梅还没来得及把课本拿出来,数学老师已经走进教室。
数学老师表情严肃地站在讲台上,随手把试卷往讲台上一放,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小声地
议论了起来,“怎么搞的,又考试,上周不是刚测试过了吗?”,“哎,这次我都没有复习肯
定得考砸……”小梅心里很是忐忑不安,她最怕考数学了,每次都挣扎在及格与不及格的死
亡线上,这还没考呢,她的头脑已经开始发蒙了。
面无表情的数学老师开始发试卷,发完
试卷老师拿过一张椅子端坐在讲台上,拿到试卷的同学开始答题,只有小梅看着试卷上那
一道道数学题,头脑一片空白,她两手摸着试卷,两眼望着青天,嘴里小声地嘀咕着:“怎么办,这考的都是我不会。
”这时坐在她旁边的同桌,一个成绩比她还烂的男生,小声
说道:“怎么搞的一题也填不出来,谁让你上课不好好听讲,这下好了吧,你填不出来也
就算了,还害得我没得抄,哼,有你这个同桌,我算是倒了八辈子的霉了,我这次没考好,都要怪你。
”一听这话,哭笑不得的小梅竟一时不知该怎么反驳同桌。
坐在前面的一个男
生趁老师没注意回过头来,又补了一句:“抄她的没用,抄别人的,她的答案说不定是错
的呢!”小梅抬头瞪了一眼那个男生,便开始埋头做题。
一番冥思苦想之后,小梅做完了一些简单的计算题,后面一些比较复杂的应用题,她绞
尽脑汁也做不出来,下课铃一响,她便把试卷交了上去,心想,这次妈妈的这顿“藤条焖
猪肉”肯定是躲不过去了。
六年级:郑楚贤。
一道数学题作文关于一道数学题作文六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
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一道数学题作文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道数学题作文篇1早上,我做完暑假学伴,妈妈看了看,问我其中一道题目是怎么做出来的?这一问,我心里可乐啦,“事实证明,看课外书是有好处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这道题我认识,它是一个斐波那契数列。
我看过一本课外书,书中讲到它有一个特性,要想得到下一个数,需要把前两个数加起来。
这是一个意大利的数学家列奥纳多发现的,斐波那契是他的笔名,于是人们把他的这个发现称作“斐波那契数列”。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斐波那契数列,比如,自然界中的一朵完整的雏菊花瓣,其花瓣个数就符合斐波那契数列,通常是13,21或者34,我们拿雏菊玩个游戏,揪掉第一片雏菊时说“喜欢我”第二片说“不喜欢我”这样交替下去,那么有13或者21片花瓣的雏菊最后的结果是“喜欢我”。
而如果是34片的大雏菊,我们最好先从“不喜欢我”数起,要不然,最后的结果是“不喜欢我”这肯定不是我们想要的,这种大雏菊通常生长在田野里,花园里不常看到;还有在松树叶中,松针总是2个,3个或者5个为一小簇生长的,这些数字都是斐波那契数列中的数;当你切开水果,观察一下它们的内部构造,很可能也能找到斐波那契数列。
自然界真是好神奇呢!认识了斐波那契数列,我轻松的做完了这道题,我跟妈妈说了这个斐波那契数列的故事后,妈妈表扬了我,真开心!一道数学题作文篇2昨天,老师布置了一面数学习题,其中,有道题特别地难!这道题目是这样出的:两个数相等,这两个数的近似数也相等,这种说法是对的吗?刚看到题目时,我的脑子里就在打转转,我想:这种说法应该是对的吧!因为如果两个数都等于五百六十七万,它们的近似数都约等于六百万,是相等的,不是吗?是的!于是我填的是对。
这时,我的脑子里又冒出一个奇怪的想法。
数学难题作文400字
《数学难题》
有一次上数学课,老师出了一道难题,可把我难住啦!
题目是这样的:小明去买苹果,一个苹果 3 元,他买了 5 个,给了老板 20 元,老板应该找给他多少钱?
我想来想去,一会儿抓抓脑袋,一会儿咬咬铅笔。
同桌都做完了,我还没想出来。
就在我着急的时候,我突然想到,可以先用 3 乘 5 算出买苹果一共花了 15 元,再用 20 减去 15 不就知道老板该找多少钱了嘛!
我赶紧写下答案,交给了老师。
老师看了看,笑着说我答对啦!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通过这次经历,我知道了遇到难题不能着急,要认真思考,总会找到解决办法的!
《数学难题》
前几天,数学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道特别难的题目。
那道题是: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 60 千米,5 小时到达。
返回时每小时多行 15 千米,几小时能回到甲地?
我一看这题,脑袋都大了。
想了半天,也不知道该怎么算。
后来,我想到老师讲过的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先算出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60×5 = 300 千米,返回时的速度是 60 + 15 = 75 千米/小时,再用300÷75 = 4 小时,就算出返回的时间啦。
当我算出答案的时候,心里特别有成就感。
原来数学难题也没那么可怕,只要认真思考就能解决。
一道数学题的奇思妙解作文《一道数学题的奇思妙解一有一次数学考试,里面有一道题可把我给难住了。
题目是这样的:一个大长方形里面有好几个小图形,有的是三角形,有的是小长方形,还有几个不规则的四边形,然后让求其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这阴影部分啊,七扭八拐的,看起来特别复杂。
我一开始用常规的方法,想把每个能算出来的图形面积都算出来,再去减掉那些空白部分,但越算越乱,那些数字像是在我脑袋里打架。
这时候我就有点着急了,眼睛紧紧盯着那道题,仿佛要把试卷看出个洞来。
突然,我脑子一闪,想到了一个很奇妙的点子。
我发现这个大长方形其实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那些空白部分和阴影部分组合起来不就是这个大长方形嘛。
然后我看到有一个小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大长方形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还有三角形的底和高也和大长方形的长和宽能联系上。
我就假设这个大长方形的长是a,宽是b,然后算出大长方形的面积是ab。
接着,利用那些空白图形与大长方形的这种比例关系算出空白部分的面积是多少,最后用大长方形的面积减去空白部分面积,很轻松就得到了阴影部分的面积。
我当时可兴奋了,心里就像中了奖一样,特别有成就感。
二又一次家庭作业也是数学题,这道题乍一看真是让人头疼。
题上说,有一个圆柱形容器,底面半径是3厘米,高是10厘米,里面装满了水,然后把一部分水倒入一个底面半径是2厘米的圆锥形容器中,直到圆锥形容器装满,这时候圆柱形容器中水面下降了2厘米,问圆锥形容器的高是多少。
常规的算法就是先算出圆柱形容器里倒出去的水的体积,也就是底面半径为3厘米,高2厘米的圆柱的体积,用公式一算,得到这部分水的体积。
再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去算圆锥的高。
可是我当时不知道怎么搞的,就是觉得这公式算起来有点麻烦。
然后我就开始动脑筋想巧办法。
我就想象啊,如果把圆柱形容器和圆锥形容器的底面放在一个水平面上,那这两个容器里面水的体积有个特别好玩的关系。
我画了个特别简单的示意小图在草稿纸上,把圆柱里下降的那部分水想象成一个小圆柱,而圆锥里的水想象成和这个小圆柱等体积的圆锥。
语文作文举例碰到一道数学难题片段那天上语文课,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个作文题目:“遇到困难时,你怎么办?”我一看,心里就犯嘀咕,这题目不就是给我量身定做的嘛。
前两天数学考试,碰到了一道几何题,把我难住了。
题目是这样的:“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条直角边长为3,斜边长为5,求另一条直角边。
”我一看这题,心里就开始嘀咕:“这不是勾股定理嘛,3²+?²=5²,这不就是9+?=25嘛,?不就是16嘛,16开根号不就是4嘛。
”我兴冲冲地把答案写上去,心想这回肯定对了吧。
结果卷子发下来,我一看,傻眼了。
那道题旁边打了个大大的红叉,旁边还批注了几个字:“勾股定理用错了。
”我一看,心里就开始犯嘀咕,这勾股定理怎么就用错了呢?我拿着卷子去找数学老师,数学老师一看,乐了:“你这勾股定理用得没错,但你没看清楚题目。
题目说的是‘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你这画的是个钝角三角形。
”我一听,心里就开始犯嘀咕,这题目明明说的是直角三角形,我怎么就画成钝角三角形了呢?
我拿着卷子回到教室,心里就开始犯嘀咕,这回我可得仔细看题目了。
我拿着尺子,在草稿纸上画了个直角三角形,把已知条件都标上去,然后开始算。
这回我可不敢大意了,算了一遍又一遍,生怕再出错。
算到最后,我一看,这回总算对了。
我拿着卷子去找数学老师,数学老师一看,乐了:“这回对了。
”我一听,心里就开始犯嘀咕,这回我可算是把这道题给做对了。
那天晚上,我坐在书桌前,看着那篇作文题目,心里就开始犯嘀
咕。
我想,遇到困难时,我该怎么办呢?我想了半天,最后得出一个结论:遇到困难时,我得仔细看题目,不能大意。
有趣的数学问题快开学了,天气也渐渐转凉了,妈妈说要到商场给我买衣服。
商场可真热闹啊!我发现到处都是打折的促销活动。
不管是新款还是老款,打折促销可真是花样繁多:有的上面写着:“季末大甩卖”;有的写着“清仓大处理”;“跳楼价”还有的干脆写着一个字“甩”,哎哟,真是看的我眼花缭乱。
听妈妈也经常说过,她买衣服都是几折几折的,一看脸上那幸福的表情肯定是买着便宜了呗。
我想:打折肯定是便宜、优惠了。
但是,花花绿绿的衣服上面有的标牌上写着“5折,6折、9折”还有满100送50;满100减50;满200减100;买一赠一……哎哟妈呀,这么多“折”给我弄迷惑了。
这打折到底能便宜多少钱呢?我问妈妈。
妈妈说:“几折就是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百分数你们还没有学到,等你们学到了你就知道了。
但是,你可以用小数表示哦。
”我似懂非懂。
咦?这件衣服挺漂亮,上面写着打九折。
我赶紧叫着妈妈。
妈妈,这件便宜,买这件吧!它打九折呢!妈妈听我这么一说,觉得我还是没有理解,笑着说:打折越高它的价格便宜不了多少。
比如商品标明打6折,那就是商品的原价乘以0。
6就是打折后的价格了。
嗯,这时的我感觉有点明白了。
那还有满100送50,满100减50,满200减100,买一赠一,这些是不是会更便宜一些呢?我问妈妈。
“其实,要从表面上看,打五折和满100减50,满200减100差不多,都是减了一半。
实际上,付出的钱并不一定是一样的。
举个例子来说吧:比如一件衣服320元,在各种优惠条件下,我们应该付款为:打5折:320×0。
5=160元;满100减50:320-3×50=170元;满200减100:320-100=220元比较一下,哪个划算?当然是打五折比较划算喽!我说。
“可以看出,各种看着相同的优惠,实际上付出的钱是不相同的,直接打折比较划算。
但我们不管他怎样打折,都不要被打折迷惑住哦,要看自己是否需要。
如果这件商品经常要用,也可以趁着打折多买点;如果不经常用,我们就不要贪那小便宜,买了不但浪费,还占地方,你说呢?”也是呀!我想:这就是商家的伎俩吧!生活中真是处处蕴藏着有趣的数学问题啊!看起来这数学一定要学好呀!。
三一文库()六年级叙事作文
数学小故事_300字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
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
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
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
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
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5050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
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20 × 20。
三一文库()六年级叙事作文
一道有趣的数学题_550字
下午,来到学校,在学校里兴奋地玩耍着,专心地听讲着。
体育课过去了,我们有的坐在教室里吹风,有的又跑出去疯玩一顿了。
而我静静地坐在椅
子上,一动不动地等着上课的铃声,忽然一阵
微风拂过我的脸颊,上课铃声“叮、叮、叮”
地响起。
我心想:“时间过得真快,就像刚才
拂过的微风。
”
数学老师带着严肃的面孔来到讲台上,目
不转睛地盯着我们。
过了一会儿,老师从嘴里
吐出几个字来:“同学们自己做作业。
”有些同
学眉开眼笑,有些同学愁眉苦脸,有些同学左
顾右盼、东张西望,而我却是兴高采烈地做起
数学作业,我做着做着,碰到了一道难题,这
道题确实有点难,就连“数学百科”—陈诺,
也不会做呢。
我左想想,右想想,还是做不出来。
正当
我垂头丧气的时候,突然脑子一转,想到了解
决办法。
我立刻动起笔来,“唰、唰、唰”地
20 × 20。
六年级数学日记400字:巧解几何难题
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
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
求它的体积。
我见了,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
这可怎么入手啊!
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妈妈的一个同事来了。
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
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
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
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
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
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
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
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
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
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
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被一道数学题难住了作文
《被数学题难住的我呀》
哎呀呀,今天可真是让我碰上了一道超级难的数学题呀!
下午我正坐在书桌前写作业呢,本来一切都挺顺利的,那些题目都被我轻松解决了。
可突然,一道数学题就像个小怪兽一样跳了出来,拦住了我的去路。
题目是这样的: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 12.56 厘米,高是 5 厘米,求它的侧面积。
我一开始还信心满满地想着,这有啥难的呀。
于是我就开始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我想着先把底面周长求出来,可算着算着,我就感觉自己脑袋里好像有一团乱麻似的,怎么都理不清楚了。
我一会儿抓抓头发,一会儿又皱皱眉头,嘴里还嘟囔着:“这到底该咋算呀!”我试了好几种方法,可每次算出来的结果都不一样,哎呀,真是把我给愁死了。
我就这么和这道题较上劲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感觉自己都要被它打败了。
我甚至都开始怀疑自己的数学能力了,怎么连这么一道题都搞不定呀!我看着那道题,它好像在得意地冲我笑呢,仿佛在说:“嘿嘿,你就是解不出来我。
”我那个气呀,可又没办法。
就在我都快要绝望的时候,我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老师讲过的一个知识点,我赶紧又拿起笔重新算了起来。
嘿,还真让我给算出来了!那一刻,我简直高兴得要跳起来了,就像打败了一个大怪兽一样开心。
现在想想,这道数学题可真是把我难住了好一会儿呀,不过好在我最后还是战胜了它。
看来以后遇到难题可不能轻易放弃,得多多开动脑筋才行呢!哎呀呀,这被数学题难住的经历,可真是让我印象深刻呀!。
数学日记六年级300字:一道数学题(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学资料,如数学资料、英语资料、语文资料、历史资料、地理资料、生物资料、物理资料、政治资料、美术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teaching materials, such as mathematics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Chinese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art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数学日记六年级300字:一道数学题通过写数学日记,同学们可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一文库
一道数学题_550字
"今天我们来做一道数学题。
”说着老师打开了文件。
“啊?这不是《新状元作文》吗?怎么要做数学题呢?”听了我的提问,老师没有回答,只是读了一遍题目:“某服装厂第一车间计划25天生产1275套校服,前5天生产了195套,要在计划时间内完成任务,以后平均每天要比计划每天多生产多少套?”我根本没有理睬老师,粗略地看了一遍就开始胸有成竹地做了起来,前五天生产了19讨要去掉195,25天中也要去掉5天。
我的笔在纸上迅速地写出一道潦草的算式——(1275-195)/(25-5)=54(套)。
我开始高枕无忧了,背靠在后面的桌子上,嘴里不时地说:“这对我来说真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哈哈哈哈!”不一会儿功夫祁琪也做好了,他的眼睛想我的答案瞟了一眼:“45?你没看见是‘多生产’吗?”我赶紧回过神来,一字一句地仔细读着题目。
起初我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之后我慢慢深入,渐渐理解……“啊!我知道了,答案应该是15!”我苦思冥想了十分钟,终于思考出来了。
“好!都应该做好了。
”老师拍了拍手,和蔼可亲地说,“答案应该是3。
”“3?”不仅是全军覆没,大家还觉得这个答案很离谱。
老师仔细的分析道:“题目最后说‘平均每天要比计划每天多生产’,注意,这里有两个关键词——计划和多生产。
”我顿时恍然大悟:自己只抓住了1个关键词。
这节课虽然只上了一道算式,但让我明白了许多:做题不能被许多信息冲昏头,抓住其中的关键,一切就能迎刃而解。
在生活中也一
(第1 页共2 页)
20 ×20 = 400。
一道数学题作文精选一道数学题作文4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
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一道数学题作文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道数学题作文篇1在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一到小小的数学题让我体会到了如山般严肃的父爱。
记得那是一个宁静的夜晚,在明亮的灯光下,我正奋笔疾书,突然一道我没见过的数学题如同一堵厚实的墙,挡住了我的“去路”,我急得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我想快点冲破这道阻碍,但是又无可奈何。
头上的汗珠一滴滴滚落下来,我如坐针毡,绞尽脑汁的去想,可这道“墙”好像就是跟我对着干似的,就是不让我过去。
百般无奈,我只好跑去问爸爸。
我轻轻打开父亲的房门,问道:“爸,这道题怎么做,教教我吧。
”“自己想去。
”正在埋头看书的爸爸头也不抬。
我愣住了,像被冷水浇了一样,好半天才回过神来:“哼,谁要你教,我自己也做的出来!”我把房门“砰”的一关,用愠怒的眼光看着那道可恶的数学题……沉思片刻,脑袋里好像出现了两个小人在争论。
其中,一个人说:“父亲之所以这么说,是想让你独立思考,不依赖别人。
这样你才能真正懂得那道题的解法。
”想到此,我的心豁然开朗。
我冷静下来,不一会儿,这道难题就被我“攻克” 了。
当我兴高采烈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父亲时,父亲笑了,笑得是那样灿烂……一道对常人来说微不足道的数学题,让我懂得了那如山般深沉而又严肃的——父爱。
一道数学题作文篇2最近我参加了体训队,每天早晨下午都要训练,虽然很累,但从未听到有人说放弃。
我们尽情的挥洒汗水,在跑道上勇往直前。
看着同学们奔跑的身影,这让我想起了一道曾经困扰着我的数学题:在300米的环形跑道上,甲、乙俩人同时同向并排起跑,甲每秒跑5米,乙每秒跑4.4米。
两人起跑后的第一次相遇在起跑线前多少米?正当这时,我看见长跑组的几位同学正在跑1500米。
最快的一个男生冲过起跑线,一步,两步,三步……他超过了跑在最后的女生一圈。
一道震惊世界的数学题六年级作文
记得在读五年级时的一个星期天,我因为做不出一道很难的解方程题,毁了一个本来可以尽情玩耍星期天。
我本来打算星期六做完全部作业,然后星期天在家里玩,或者约同学去玩。
但是就因为这道该死的数学题毁了我一个星期天。
虽然这道数学题的内容渐渐在我的记忆中淡忘,但是我绝不会忘记那个星期天的`。
从早上8点多,我就开始想那道数学题了。
我苦思冥想但总是想不出来。
在这重紧急关头之下,我只能去问身边的人了。
我问了好多人,但他们都不知到。
有些人是懒,不想和我‘分享’这道数学题,但有些人是真的不知道,可能是他们学历低的原因,也可能是他们忘记了该用什么方法来教我。
大约到了晌午9:30,我对这道数学题的研究终于有了一些进展,我左顾右盼,想早些盼到做完题目的那一刻。
虽说我的那‘研究’有了一些进展,但是接下来的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了。
我还是在那里想下一步该怎么做。
时间差不多到了10点钟,但是我还是没有想出来,这时候我只能用我的绝招了,就是去问我的小外婆了。
她在我们家工作,我有时候做不来的题目就会拿去问她。
小外婆向我解说了一番后,我也半信半疑,就又去问了一下别人,有些人说对的,有些人说错的,但还是说对的占多办一些。
现在已是下午2点时刻,我也不得不验算一遍就把答案给写上去了。
就这样,我几乎一整天的时间都花在了这道数学题上,这难道是我做错了什么事了,这时上天给我的惩罚,还是‘另有原因。
’我心里不得不在想:颜宗祺,赶紧去玩吧,给你玩的时间不多了,别再想其它东西了……。
一道数学题的争论“不对,不对!这样做题太复杂!”望着一脸困惑的爸爸,我抓住机会“狠狠地”批驳了他一次。
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加减法,是这学期我们新学的内容,也是这学期数学特别需要掌握的难点。
这不?一道分数比较大小的题,就让一贯“自信满满”的爸爸与我争得不可开交。
晚饭后,爸爸还像往常一样,拿起我的数学作业本认真地检查起来。
“数学作业自己检查一遍没有?等会我检查到错题的话,不要让我的手被打痛了哦!”什么呀!明明是错一题,他用自己的手打我一个手板,把我打痛了,还“诬陷”说把他打痛了,真是“蛮横无理”!“怎么回事?6/13、7/26和8/25比较大小,你怎么写成了168/364、168/624和168/525,分母的通分全计算错了!哈哈,伸手出来。
打一个!”看着爸爸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我却理直气壮地说:“什么呀!你看清楚没得哦?我自己早把所有的题都反复检查过。
这题没错!”“没错?!13与26通分是26,26与25通分是650。
可你写的全错了!”听了爸爸的责问,我一下明白了,他一定是“老观念”,不知道我们老师教的“通分子比较大小法”。
于是我只好耐心地给他“上一课”了。
但他还是“顽固不化”。
没办法,只好使用了我的“杀手锏”——以其矛击其盾,我微笑着问道:“1/2、1/3和1/4你能一眼就看出它们的大小吗?”爸爸蔑着嘴说:“那还不容易,肯定是1/2大于1/3,1/3大于1/4。
”“对了哦!它们的分子不是一样都为相同数1吗?不就可以看着是通了分的吗?”“哎呀!我怎么没有反映过来呢?”这样彼此的争论、彼此的劝说,虽然时常在我和父母之间简单地发生,但正因为有了这些简单的争论、劝说,我的学习才不断进步,我的知识才不断巩固。
就让这些简单的争论、劝说再多一些吧!。
一道数学题作文精选一道数学题作文三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一道数学题作文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道数学题作文篇1从刚进小学到现在,我做过了无数到奥数题,但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道我想了大约2个多小时才想出来的,那道题是这一段:小花、小丽、和小霞三人都要从甲地到乙地。
早上6时小华和小丽两人一起从甲地出发,小华每小时走5千米,小丽每小时走4千米,而小霞上午8时才从甲地出发。
傍晚6时小华和小霞同时到达乙地。
问小霞是什么时间追上小丽的?当我想到第一步时我觉得这道题就比较简单了。
首先要先求出小霞的速度,然后用追及问题的思路求出小霞在什么时候追上小丽的了。
由小华和小霞同时到达乙地,就可求出小霞的速度。
小华从甲地到乙地共用了18—6=6(千米/小时),甲、乙两地间距离是5×12=60(千米),小霞每小时走60÷(18-8)=6(千米/小时)当然也可以用另一种方法:5×2÷(18-8)=1(千米/小时),求出小霞和小华的速度差,然后求出小霞的时速为:5+1=6(千米/小时)。
再根据小丽先走的路程和求出小霞的速度,可以算出小霞追上小丽所需的时间。
所以这道题目应该这样写:5×2÷(18-8)+5=6(千米/小时)4×2÷(6-4)=4(时)8+4=12(时)这时我们就知道了结果:小霞追上小丽的时间就是中午12时。
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好棒!一道数学题作文篇2记得在临近期末考试的一天,放学后,我在家里进行复习,为考试作准备。
妈妈给了我一张数学练习试卷,让我在四十分钟内完成。
开始时有些紧张,但我想起爸爸说过的一句话:“把每一次考试当作一次练习,把每一次练习当作一次考试,前提是认真对待。
”想到这,我便很快地调整好心态,当作正式考试,认真地做着每一道题,并工工整整的书写。
六年级叙事作文关于数学700字关于速度一向学习成绩不好的我,在无意中发现了一道题,并且给做出来了,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下吧!在2008年春运期间,我国南方出现大范围冰雪灾害,导致某地电路断电。
该地供电局组织电工进行抢修供电局距离抢修工地15千米。
抢修车装载着所需材料先从供电局出发,15分钟后电工乘吉昔车从同一地点出发,结果他们同时到达抢修工地,已知吉普车速度是抢修车速度的1。
5倍,求这两种车的速度。
解:1。
设抢修车的速度为x千米/时,则吉普车的速度为1。
5x千米/时.由题意走相同路程15千米,吉普车比抢修车快15分钟(即0。
25小时)得方程15/X-15/1。
5X=0。
25解得X=20千米/小时,则1。
5X=30千米/小时答:抢修车的的速度为20千米/时,吉普车的速度为30千米/时.2。
因为走的路程(S=15KM)一样,人用的时间是X。
材料用的时间是X+15,即(15÷X)÷(15÷(X+15))=1。
5,一元一次方程,得X=30分钟,即0。
5小时,那么吉普车的速度就是30KM/H,抢修车20KM/H答:抢修车的的速度为20千米/时,吉普车的速度为30千米/时.3。
设吉普车用的时间为x小时。
根据题意得:x+15=1。
5x解得:x=30所以,吉普车的速度为15÷30=0。
5千米每分=30千米每时抢修车的速度为15÷30+15=3÷1千米每分=20千米每时。
经过计算这道题,让我明白了只要坚持就会取得成功。
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不放弃。
小学六年级作文我这个音乐迷“头戴耳机,手握音响,坐在阳台,摇头晃脑,月下吟唱,哎……”妈妈一脸无奈的表情,单手扶额,指着陶醉在乐曲中的我,冲着爸爸抱怨“你看她,又开始当起艺术家喽!”如你所见,我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就是听各种音乐。
无论是热情奔放的摇滚、活力向上的流行乐、还是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民谣和古典风,这些曲目都是我的囊中之物,就像是各人的私属品一样,我总是对这些鲜活的音符十分吝啬,不肯将它们分享出去。
六年级作文叙事:一道数学题
;今天我们来做一道数学题。
”说着老师打开了文件。
“啊?这不是《新状元作文》吗?怎么要做数学题呢?”听了我的提问,老师没有回答,只是读了一遍题目:“某服装厂第一车间计划25天生产1275套校服,前5天生产了195套,要在计划时间内完成任务,以后平均每天要比计划每天多生产多少套?”我根本没有理睬老师,粗略地看了一遍就开始胸有成竹地做了起来,前五天生产了19讨要去掉195,25天中也要去掉5天。
我的笔在纸上迅速地写出一道潦草的算式——(1275-195)/(25-5)=54(套)。
我开始高枕无忧了,背靠在后面的桌子上,嘴里不时地说:“这对我来说真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哈哈哈哈!”不一会儿功夫祁琪也做好了,他的眼睛想我的答案瞟了一眼:“45?你没看见是‘多生产’吗?”我赶紧回过神来,一字一句地仔细读着题目。
起初我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之后我慢慢深入,渐渐理解……“啊!我知道了,答案应该是15!”我苦思冥想了十分钟,终于思考出来了。
“好!都应该做好了。
”老师拍了拍手,和蔼可亲地说,“答案应该是3。
”“3?”不仅是全军覆没,大家还觉得这
个答案很离谱。
老师仔细的分析道:“题目最后说‘平均每天要比计划每天多生产’,注意,这里有两个关键词——计划和多生产。
”我顿时恍然大悟:自己只抓住了1个关键词。
这节课虽然只上了一道算式,但让我明白了许多:做题不能被许多信息冲昏头,抓住其中的关键,一切就能迎刃而解。
在生活中也一样,要在许多不良的人和事中,挑出对自己有益的,使自己成为更加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