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七言绝句就背这首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19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全诗书法
《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一句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句,意为“胸中充满诗书的气息自然显现出来”。
这句诗也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博学多才,内心富有诗意和才华横溢的形象。
这句诗也可以用于书法创作,以字体和笔画的运用来表达腹有诗书之气的主题。
以下是一副以《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主题的全诗书法作品:
腹有诗书气自华,
心存雅正德乘驾。
墨香书卷展豪华,
笔力挥洒情意赋。
黛青宣纸镜花翳,
颜真骨瘦皮如纱。
吟诵古今千百家,
痕忆神州帝王家。
真诚笔墨凝心灵,
笔下文字如泉涌。
列宿翻飞鸿雁行,
神仙佳客应相共。
一字一画生命力,
一笔一画浑洪红。
腹有诗书气自华,
翰墨滋养千秋景。
这幅全诗书法作品既表现了作者对诗书的热爱,又展示了墨香书卷的豪华氛围。
字体运用自如,结构合理,墨色浓淡适度,横竖撇捺流畅有力,体现出诗人才华横溢的气息。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诗书的推崇和表达,展现了诗书气息自华的内在意义。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前一句是什么?这是一句经典的台词,用来形容饱读诗书的女子,知性优雅,浑身有书卷气质。
然而,这是写给贫寒学子的一首励志诗。
这句著名的话来自非著名的诗,《和董传留别》(宋)苏轼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先后在凤翔杭州等地任职,曾与董传相交好。
董传,贫寒学子,积极科举,1064年苏轼离开凤翔,以此诗赠给董传,临别祝福语!很多典故,看不懂,苏轼想说读书很重要,否则诗都读不通!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粗布衣服裹一生,然饱读诗书,气质自然美。
“生涯”化用庄子的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是对董传身处贫寒却勤奋读书的赞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厌倦贫寒生活,随学子一起参加科举考试。
“烹瓠叶”出自《诗经小雅》“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形容贪寒困苦的生活。
“踏槐花”唐代时“槐花黄,举子忙”,槐花落了,学子们要参加科举考试了。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囊中羞涩买不起赏春的马,但有机会能一举中第。
“寻春马”化用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诗句,“择婿车”唐代科举放榜时,很多富家千金便会宝马高车来选佳婿,就像抛绣球那样。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考中了便可向乡亲炫耀,黄榜黑字有你的名字。
“字如鸦”化用了卢仝“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最早的涂鸦出处了。
这是苏轼临别送给后辈书生的一首心灵鸡汤诗,谆谆善诱,不因出身而自轻自贱,饱读诗书而乐观积极,金榜题名便指日可待!“气”不仅是由内而外的儒雅之气质,更是为人处世的智慧。
读书很重要,改变一个人的气质,甚至改变命运,自古至今皆如此。
“腹书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读书,去世俗,明理通情,这是为人基本修为!“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学而优则仕”,读书,才能考功名,考公务员,这是改变命运的重要契机,尤其是贫寒学子。
腹有诗书气自华,七言绝句就背这100首春天1.春日宋代: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咏柳唐代: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泊船瓜洲宋代: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4.春雪唐代: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5.江南春唐代: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初春小雨唐代: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7.游园不值宋代: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夏天8.小池宋代: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9.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代: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0.约客宋代: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1.山亭夏日唐代: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秋天12.秋词唐代: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3.秋夕唐代: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14.秋思唐代:籍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
15.山行唐代: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6.枫桥夜泊唐代: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7.峨眉山月歌唐代: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8.秋夜曲唐代:王维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冬天19.雪梅·其一宋代: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读轼《和董传留别》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读轼《和董传留别》轼是北宋文坛的一代盟主,宋代最杰出的文学大家。
他才华横溢,创作力旺盛,著述宏富。
在文学艺术上有多方面的重大建树和深远影响: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与黄庭坚并称“黄”,开有宋一代诗歌的新风貌,而他被公认为可与屈原、渊明、白、杜甫比肩的诗坛巨擘;词与辛弃疾并称“辛”,为豪放词的开创者;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绘画与文同米一起建立了宋代文人写意画派。
轼对诗、词、文、书、画的艺术奥秘作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是有真知灼见的文艺理论批评家。
他还深谙园林艺术,精于鉴赏金石,又有博大精深的哲学与文化学术思想。
涉猎的领域如此广阔,并都取得高度的成就。
这样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举世罕见,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
《和董传留别》轼写於从凤翔回到长安时,轼在凤翔,董传曾与轼相从。
董传当时很贫困,衣衫朴素,但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平凡的衣着掩盖不住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骨。
嘉佑六年,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董传时与轼相随,轼次年回长安后作此诗。
和董传留别粗cū缯zèng大dà布bù裹guǒ生涯shēngyá,腹fù有yǒu诗书shīshū气qì自zì华huá。
厌yàn伴bàn老lǎo儒rú烹pēng瓠hù叶yè,强qi áng随suí举jǔ子zǐ踏tà槐花huáihuā。
囊náng空kōng不bù办bàn寻xún春chūn马mǎ,眼yǎn乱luàn行háng看kàn择zé婿xù车chē。
腹有诗书气自华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一句出自《国风·北风》的古诗,意为内心充满了诗书的气息,自然而然地展露出来。
这句诗表达了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文化气息和学识修养。
它也成为了后来描述知识渊博、文化底蕴深厚的人的词汇。
一个有诗书气的人,通常指的是一个学识渊博,文化修养深厚的人。
他们对于古代文学作品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理解,能够从中品味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他们对于当代文学也有着广泛的关注,能够理解和欣赏当代作家的思想和创作。
他们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往往超过了常人,能够写出有诗意和有文采的作品。
一个有诗书气的人,不仅在文学方面有所成就,在其他学科上也有一定的造诣。
他们可能是专门研究哲学、历史、艺术等学科的专家,也可能是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通才。
不管是哪种情况,他们在各个领域都能够展示出扎实的知识基础和深入的思考能力。
一个有诗书气的人,不仅在学术方面有所成就,在品格和修养上也有着高标准。
他们注重道德修养和人文关怀,通常具有高尚的品格和良好的素质。
他们能够理解并包容不同的观点,有着宽广的胸怀和从容的心态。
他们秉持着真善美的价值观,追求内外兼修,追求美好的生活。
那么,如何培养自己的诗书气呢?要有阅读的习惯。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通过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阅读力。
广泛阅读各种学科的书籍,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面和思考能力。
要注重学习和思考。
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思考和钻研,才能够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和更全面的知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积累基础知识,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见解和理论。
要善于思考和质疑,勇于挑战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
要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情感状态。
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使我们充满活力和创造力,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坚持不懈。
有良好情感状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感智慧和情感表达能力,使我们更有共情力和人文关怀。
腹有诗书气自华,其实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和境界。
一个有诗书气的人不一定要身穿华丽的衣服,也不一定要言辞华丽的辞章。
才华横溢润笔畅,饱读诗书锦绣藏七律(一)
胸中万卷未全贫,腹有诗书气自新。
一日不为天下计,百年能得几番春。
江湖浪迹真成梦,岁月惊心只此身。
莫道穷通无定据,古今多少可怜人。
(二)
胸有诗书气自华,笔端造化本无加。
一时事业随流水,千古风云付钓槎。
不是人间多富贵,何缘天下少英沙。
可怜此老真成梦,却向江湖问稻花。
(三)
胸中丘壑自天成,腹有诗书气不惊。
万卷纵横皆锦绣,一生辛苦是功名。
春风桃李花千树,夜雨松篁笋数茎。
我亦平泉旧游客,相逢何日话升卿。
(四)
胸中万卷不容窥,腹有诗书气自威。
笔底波澜翻巨浪,眼前风月入清微。
一生事业无穷尽,千古文章几是非。
我亦平原旧宾客,相逢莫惜醉如挥。
(五)
诗书气味自清新,不与世人争俗尘。
一卷经营真富贵,千秋事业属功臣。
青山有约常相对,白发无情更可亲。
我亦平生耽此乐,何时归去卧烟云。
腹有诗书气自华,七言绝句就背这100首春天1.春日宋代: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咏柳唐代: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泊船瓜洲宋代: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4.春雪唐代: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5.江南春唐代: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初春小雨唐代: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7.游园不值宋代: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夏天8.小池宋代: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9.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代: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0.约客宋代: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1.山亭夏日唐代: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秋天12.秋词唐代: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3.秋夕唐代: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14.秋思唐代:籍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
15.山行唐代: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6.枫桥夜泊唐代: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7.峨眉山月歌唐代: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8.秋夜曲唐代:王维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冬天19.雪梅·其一宋代: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读书的七言古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读书的七言古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读书的7句诗全文1、劝学唐代:颜真卿3更灯火5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每天3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少年不知道早起勤奋学习,到老了懊悔读书少就太迟了。
2、焚书坑唐代:章碣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译文:焚书的烟雾刚刚散尽,秦始皇的帝业也随之灭亡,函谷关和黄河天险,也锁守不住始皇的故国旧居。
焚书坑的灰烬还没冷却,山东群雄已揭竿起义,起义军领袖刘邦和项羽,原来都不读书!3、读书宋代陆游归志宁无5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2万言。
译文:归乡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5亩田园也依旧如故,读书的本意原是为了黎明百姓。
灯下读书,眼神已不比从前,却还是阅读完了两万的蝇头小字。
4、柏学士茅屋唐代:杜甫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5车书。
译文:观茅屋户外,那祥云如车盖1样密密地聚集,秋水顺着道路,如大水决渠1样地湍急流去。
自古以来荣华富贵必定从勤苦中得到,有识之男应当如柏学士1样去博览群书,以求功名。
5、清明宋代:王禹偁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译文:无花无酒的度过清明节,那萧索的兴致如同居于山野庙宇的和尚1样。
昨天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破晓时就在窗前点灯,坐下来潜心读书。
2.读书的古诗律诗读书的古诗 1、《劝学》唐·颜真卿 3更灯火5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白鹿洞诗》唐·王贞白读书不觉春已深,1寸光阴1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3、《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1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读书有所见作》清·萧抡谓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
腹有诗书的诗句和董传留别(1064年)北宋·苏轼七言律诗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誇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和人岁暮书怀北宋·张舜民七言律诗星回律变数将终,二十年前此邑中。
天令尚随新岁改,人颜那得旧时红。
家无妻妾仍多难,腹有诗书可屡空。
莫笑郑人欺子产,到头留得惠民功。
送王吉先兄弟赴试宋·郭印我闻乃翁学汪洋,曾游桂窟攀天香。
青袍蓝缕穷益刚,更无黄金遗诸郎。
大儿气质和而庄,腹有诗书言有章。
仲子标姿何昂昂,颇闻论议生锋铓。
两君游戏翰墨场,乘风鼓翻相翱翔。
飞上天庭仍引吭,俯视诸子如蜩螗。
□华煜煜春扬芳,绾绶归来慰北堂,坐令门地增辉光。
人日和同院其二宋·李正民七言律诗跳丸日月走虚空,又见曦轮参尾中。
冰雪侵凌伤暖律,芳菲排办待和风。
家无儋石犹能乐,腹有诗书未是穷。
酒后笑谈无畔岸,更将妙道问鸿濛。
赵岁寒昆季三人拉李学谕余同游南湖次岁寒韵宋·曾由基七言律诗紫麒麟楦岂身荣,腹有诗书气便清。
野酌雅宜招胜士,贵游大半是宗英。
主翁旧有登堂约,古树今知夹道迎。
剩欲索梅同一笑,却随画角弄初更。
酬在伯再用书事之韵南宋·赵蕃七言律诗西行险绝类中巴,东望悲凉底是家。
渺渺春风限啼鴂,悠悠落日送归鸦。
室盈幼稚为腰折,腹有诗书宜气华。
两日不亲颜色好,出门还恐滞泥沙。
杂咏其八南宋末·黄庚七言绝句人无气节何足道,腹有诗书自不同。
实学真才谁具眼,江湖难遇杜司空。
无题元末明初·李穑七言绝句公子风流自负多,虽然折节尚豪奢。
谁知蔬笋酸寒者,腹有诗书气亦华。
送罗仪范照磨赴肇庆明·杨荣五言律诗垂白方膺荐,之官逼岁除。
晨装趋驿路,昼锦过乡闾。
草绿辞家日,榕阴到郡初。
慎毋轻幕士,满腹有诗书。
留题蒋汝霖先生山居四首其三清·曹石七言律诗真对无怀与葛天,箨冠藤杖致如仙。
临风欲作苏门啸,拜石何妨米老颠。
“麤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苏轼《和董传留别》原文翻译与赏析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
不喜欢陪伴着老儒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
口袋里没有钱不置办那看花的马,但会看取令人眼花缭乱的择婿车。
考试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们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俺的名字。
【赏析一】《和董传留别》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由凤翔府回到长安时所作的一首七律。
苏轼在凤翔府任职时,董传曾与苏轼相从,当时董传生活贫困,衣衫朴素,但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平凡的衣着掩盖不住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骨。
苏轼在诗中一面称许了董传的志向,同时预祝他黄榜得中。
全诗巧于用典,蕴藉含蓄。
其中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广为传诵,脍炙人口。
【赏析二】苏轼的这首《和董传留别》可能不为普通读者所熟知,而其中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却广为传诵,原因就在于它经典地阐述了读书与人的修养的关系。
中国的读书人向来把读书视为积累知识、增长学问的有效途径。
读书的作用不仅在于占有知识,还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尤其是常读书,日积月累就会使人脱离低级趣味,养成高雅、脱俗的气质。
清代学者梁章钜说:人无书气,即为粗俗气,市井气,而不可列于士大夫之林。
事实证明,读书与不读书,读书多与读书少的人,所表现出的内在气质与素质是绝不相同的。
腹有诗书指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气可以理解为气质或精神风貌。
全句的重心在自上面,它强调了华美的气质是饱读诗书的必然结果。
就苏轼送别的这位朋友董传而言,气不应简单地指读书所带给人的儒雅之气,更指古代读书人所推崇的在面对人生的失意和困窘时的乐观豁达的态度。
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能不改其乐。
王勃在人生落魄时高唱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董传身处贫穷,却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追求着自己的人生目标,这可以从囊空不办寻春马一句看出。
显然,苏轼对董传的人生态度还是非常欣赏的。
在临别时送给朋友这一句,既是赞美,也是安慰。
用七言诗句形容诗歌1.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苏轼《和董传留别》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3.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
——黄庭坚《送王郎》4.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韩愈《符读书城南》5.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韩愈《符读书城南》6.十五好诗书,二十弹冠仕。
楚王赐颜色,出入章华里。
——颜之推《古意·十五好诗书》7.诗书读罢问耕牛,等得时来死便休。
——陈藻《中秋》8.子孙虽愚,诗书宜读。
——《名贤集》9.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10.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孔雀东南飞》11.叹诗书、万卷致君人,翻沉陆。
——辛弃疾《满江红·倦客新丰》12.且复考诗书,无因见簪笏。
——杜牧《池州送孟迟先辈》13.满案诗书尘蠹甚,故应疏懒过炎蒸。
——张耒《夏日三首·黄帘翠幕断飞蝇》14.吕子有奇气,少年事诗书。
——张耒《送吕安礼》15.人共仰,貔貅坐拥诗书将。
——王之道《千秋岁·熙熙台上》16.吾儿诗书不足教,亦以助力於耕犁。
——梅尧臣《依韵和永叔见寄》17.诗书自青矜,事业见白首。
——赵蕃《向监税以前韵见贻复用韵答之》18.子独治诗书,名声人所师。
——郑孝胥《李审言室赵孺人诗》19.客至皆相笑,诗书满卧床。
——姚合《武功县中作三十首》20.昭代人门,准备诗书,等候风云。
——卢挚《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21.当时枉被诗书误,惟有鲜卑贺狄干。
——苏轼《读后魏邦《贺狄干传》》22.诗书卧蓬荜,柴门昼方开。
——黄庶《谢刘簿李尉见访》23.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诗书。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24.信道守诗书,义不受一餐。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25.江海呼穷鸟,诗书问聚萤。
——高适《留上李右相》26.户牖深如窟,诗书乱似巢。
苏轼赠张生的七言诗《苏轼赠张生的七言诗》一、原文:《和董传留别》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二、衍生注释:“粗缯大布裹生涯”:粗缯大布,就是比较粗糙的布,说明穿着很朴素,这里指生活条件比较简陋。
“腹有诗书气自华”中的“气自华”,就是说因为肚子里有诗书学问,人的气质就自然而然地变得高雅起来。
“厌伴老儒烹瓠叶”,老儒就是老学者,烹瓠叶可能是比较简单清淡的饮食,表达一种厌倦单调的书斋生活。
“强随举子踏槐花”,举子是参加科举的考生,踏槐花是指他们参加科举考试的情景。
“囊空不办寻春马”,囊空就是口袋空空,寻春马是用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典故,这里说因为穷没办法像登科者那样潇洒。
“眼乱行看择婿车”,择婿车是说富贵人家挑选女婿的车子,这形容当时热闹的场景。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诏黄是皇帝的诏书,新湿字如鸦,说明诏书刚写好,字迹还未干,表达考中后的得意之情。
三、赏析:主题上,这首诗既是对董传生活与学问的写照,也是对他参加科举一种鼓励。
情感上,有一种赞赏他人腹有诗书、才华出众的倾慕之情,同时又有一种安慰董传虽然生活贫苦但学识气质不凡的意味,还有对他应考的一种期许。
从表现手法看,用了很多典故,像“寻春马”“择婿车”这些,都巧妙地化用古人的故事来增添诗的文化内涵和韵味。
用白描手法简单勾勒出人物的外形像“粗缯大布裹生涯”,和他的学识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对比,突出以学识为秀雅气质的来源。
四、作者介绍:苏轼,北宋大文豪。
这家伙可不得了,诗词文赋样样精通,书法那也是一绝。
他的一生充满了起起落落,被贬到各个地方,但正是这些经历让他的作品充满了丰富的情感和旷达的意境。
他生性乐观豁达,即使在困境中也能写出好词好句。
他为人友善,乐于结交朋友,这首送给张生(董传)的诗就体现出他对朋友的关怀和赞赏。
满腹诗书气自华对应句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下句是“厌伴老儒烹瓠叶。
”
“腹有诗书气自华”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和董传留别》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翻译:
我虽然身穿简陋的土布,用粗丝绑发,却满腹诗书,自然气质高华。
我厌倦了与老书生清谈,却鼓舞精神和众多士子共赴中制科考试。
兜里没钱,一双旧鞋已跟随我多年,出行全靠它;富贵人家的香车美女,让我眼花缭乱。
放榜以后我成绩好,得意洋洋来夸耀,看,黄纸诏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阐明了读书与高雅气质的必然联系,凝练概括,深得读者喜爱。
今天人们引用它来说明读书求知可以培养人高尚的品格和高雅的气质。
也用来赞美别人学问渊博、气度不凡。
关于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诗
《腹有诗书气自华》
尘世繁华激荡起,心中熔炉灵思焕。
犹如江河翻滚转,腹有诗书气自华。
从来披星戴月行,脚步不断游历远。
提携簇弦声入耳,真挚问候音信走。
心中的高义映山川,孜孜不倦到终老。
对琴话诗梦里品,世界因一颗心多。
北方醉梦长安道,春风得意天涯路。
把生命的精彩夸,腹有诗书气自华。
几度春秋已百年,醉歌流沙无边界,语言美妙山水间,古意盎然从心起。
把深情融入这片,映清辉在笔尖间。
一笔一划皆精湛,情怀传递于时光。
把唯美最精彩绘,腹有诗书气自华。
思想超越空间灵,笑颜开怀挥手兴。
责任永存境界里,立身处世的修养。
把认知智慧经久,大师的影子常随行。
辉煌灿烂只在今,品位自然得尊重。
谱写唯美的结局,腹有诗书气自华。
流年一去岁月深,太多无奈寄人间。
收获未尽前程远,灿烂之路任由翔。
把光阴赋予活力,才子佳人任情结。
青春歌唱多娇艳,精彩纷呈千古篇。
把梦想教心放飞,腹有诗书气自华。
真挚深情一样守,犹如燕子舞深山。
把精神盛开在梦,与时代携手并肩。
花开彼岸美妙乐,未定路途其乐融。
越过历史沧海桑,把心中诗词永记。
腹有诗书气自华,心中热情闻远方。
祝福山水相融汇,情谊和缘洗涤心肠。
腹有诗书气自华“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名言出自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赋得自华山策马归京》,意思是说胸怀诗书才华,气质自然华丽高雅。
这句话不仅表达了人内在的高尚情操,也揭示了诗书能给人带来的力量和影响。
诗书即指文学和知识。
腹中有诗书,表示一个人内心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修养,熟知典籍和文学作品,能够引领人们品味美和思考人生意义。
诗书不仅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性的表达和思想的传播。
只有腹中有诗书,才能够拓宽人的视野,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使人具备更深入的思考和更高尚的情操。
“气自华”则是指以诗书之气营造华丽高雅的气质。
气质是指一个人内在蕴藏的气质、气质外在的表现和展现,它是一个综合人的心理、思维和行为的身心整合体。
腹有诗书之气,意味着一个人的气质高雅、美好、出众,能够吸引人们的目光和关注。
一个拥有诗书气质的人,不仅内心丰富,而且外在表现出领导力、魅力和身份。
以诗书之气为中心,就像是把一座华山放在内心的深处,使得自己能够积聚智慧和思考力量,同时也能够散发出充满魅力和令人钦佩的气质。
这种气质的形成需要人长期积累和践行,通过阅读名著、学习经典,培养自己的情操和精神品质,使自己的生活更加有诗意和文采。
诗书气自华不仅意味着个人的修养,也意味着国家和民族的进步。
一位有诗书气质的人,心胸开阔,眼光独特,能够担当起引领社会潮流和推动社会发展的责任。
历史上的众多文化名人,他们的才学、智慧和气质都给予了后世巨大的影响力。
正因为他们腹有诗书气自华,所以才能成为时代的领袖和激励人们追求真善美的楷模。
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一种精神状态和境界,是一种人生追求和修炼。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信息爆炸,我们更需要追求内心的宁静和修养。
以诗书之气为中心,热爱阅读,不断学习,尊重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思考力量,培养出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实现人生价值和目标。
腹有诗书气自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追求美好和高尚的人生目标。
苏轼《和董传留别》翻译及赏析《和董传留别》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由凤翔府回到长安时所作的一首七律。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轼《和董传留别》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和董传留别》原文:苏轼麤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和董传留别》注释:1、董传:字至和,洛阳(今属河南)人。
曾在凤翔与苏轼交游。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卒。
2、麤(cū)缯:粗制的丝织品。
麤:同“粗”。
大布:古指麻制粗布。
《左传·闵公二年》:“卫文公大布之衣,大帛之冠。
”杜预注:“大布,粗布。
”裹:经历。
生涯:人生的境遇过程。
语本《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3、腹有:胸有,比喻学业有成。
诗书:原指《诗经》和《尚书》。
此泛指书籍。
气:表于外的精神气色。
华:丰盈而实美。
4、老儒:旧谓年老的学人。
唐牟融《寄周韶州》诗:“十年学道困穷庐,空有长才重老儒。
”瓠叶:《诗经·小雅》的篇名。
共四章。
根据诗序:瓠叶,大夫刺幽王也。
或以为燕饮之诗。
首章二句为:幡幡瓠叶,采之亨之。
5、举子:指被推荐参加考试的读书人。
槐花: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及花蕾。
夏季花开放或花蕾形成时采收,及时干燥,除去枝、梗及杂质。
前者习称“槐花”,后者习称“槐米”。
踏槐花:唐代有“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槐花落时,也就是举子应试的时间了,后因称参加科举考试为“踏槐花”。
6、囊空不办:引自《南史?虞玩之传》:“玩之为少府,犹蹑屐造席。
高帝取屐亲视之,讹黑斜锐,瓒断以芒接之。
问曰:‘卿此屐已几载?’玩之曰:‘初释褐拜征北行佐买之,著已三十年,贫士竟不办易。
’”引用孟郊诗而不直接引用其诗语,只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之诗意转化为“寻春马”;引用虞玩之因贫困而旧屐著三十年不办易的事典,而转化为“囊空不办”,引用二个典故融合为一句,语多转折。
腹有诗书气自华,七言绝句就背这100首春天1.春日宋代: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咏柳唐代: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泊船瓜洲宋代: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4.春雪唐代: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5.江南春唐代: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6.初春小雨唐代: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7.游园不值宋代: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夏天8.小池宋代: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9.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代: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0.约客宋代: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1.山亭夏日唐代: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秋天12.秋词唐代: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3.秋夕唐代: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14.秋思唐代: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5.山行唐代: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6.枫桥夜泊唐代: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7.峨眉山月歌唐代: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8.秋夜曲唐代:王维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冬天19.雪梅·其一宋代: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0.夜上受降城闻笛唐代: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21.对雪唐代:高骈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
22.稚子弄冰宋代: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爱情23.采莲曲唐代: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24.暮秋独游曲江唐代:李商隐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25.寄人唐代:张泌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26.写情唐代:李益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27.赠去婢唐代:崔郊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思乡2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代: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9.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唐代: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30.春夜洛城闻笛唐代: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1.逢入京使唐代: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32.除夜作唐代: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送别33.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5.赠汪伦唐代: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6.渭城曲唐代: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7.送柴侍御唐代: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爱国38.示儿宋代: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9.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代: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0.泊秦淮唐代: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代: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42.南园十三首·其五唐代: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43.扬子江宋代:文天祥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边塞44.凉州词二首·其一唐代: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45.出塞二首·其一唐代: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6.凉州词二首·其一唐代: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47.从军行·其二唐代:李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48.从军行七首·其四唐代: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9.陇西行四首·其二唐代: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怀古50.赤壁唐代: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1.乌衣巷唐代: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52.题乌江亭唐代: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53.西施唐代:罗隐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54.越中览古唐代: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55.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唐代: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励志56.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57.劝学唐代: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58.偶成宋代: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59.金缕衣唐代:佚名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60.白鹿洞二首·其一唐代:王贞白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哲理61.登飞来峰宋代: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62.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宋代: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63.题西林壁宋代: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4.城东早春唐代: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65.上堂开示颂唐代:黄蘖禅师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田园66.月夜唐代: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67.乡村四月宋代: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68.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宋代: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69.雨过山村唐代: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节日70.清明唐代: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7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代: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72.寒食唐代: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73.中秋月宋代:晏殊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74.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代: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75.清明宋代: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76.和端午宋代: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77.正月十五夜灯唐代:张祜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着词声。
78.元日宋代: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写景79.绝句唐代: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80.望庐山瀑布唐代: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81.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代: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82.望天门山唐代: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83.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唐代: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84.滁州西涧唐代: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85.早发白帝城唐代: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86.题临安邸宋代: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87.暮江吟唐代: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88.采莲曲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89.赠刘景文宋代: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写雨90.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宋代: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91.春日宋代:秦观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92.雨晴唐代: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里花。
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93.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唐代:李商隐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94.剑门道中遇微雨宋代:陆游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写花95.寒菊宋代: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