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 格式:docx
- 大小:11.24 KB
- 文档页数:3
【赞美荷花的诗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赞美荷花的诗句11、流水阶除静,孤眠得自由。
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
远忆荷花浦,谁吟杜若洲?良宵恐无梦,有梦即俱游。
徐玑《夏日怀友》2、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可念,况复两心同。
杜公瞻《咏同心芙蓉》3、燎沉香,消溽暑。
鸟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4、陆上百花竞芬芳,碧水潭泮默默香。
不与桃李争春风,七月流火送清凉。
《赞莲》5、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州。
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般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
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明文徵明《秋莲》6、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唐卢照邻《曲池荷》7、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
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
浮萍遮不合,弱荇绕犹疏。
半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
唐李群玉《新荷》8、十里荷花带月看,花和月色一般般。
只应舞彻霓裳曲,宫女三千下广寒。
宋杨公远《月下看白莲》9、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王昌龄《采莲曲》10、镜湖八百里何长,中有荷花分外香;蝴蝶正愁飞不过,鸳鸯拍水自双双。
明徐渭《荷花》11、酣红腻绿三千顷,总是波神变化成。
出自淤泥元不染,开於玉井旧知名。
暑天胜似凉天好,叶气过於花气清。
何事濂溪偏爱此,为他枝蔓不曾生。
宋释文珦《东湖荷花》12、霞包霓荷碧,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
重重青盖下,千娇照水,好红红白白。
每怅望,明月清风夜,甚低迷不语,妖邪无力。
终须放,船儿去,倩香深处住,看伊颜色。
宋苏东坡《荷花媚荷花》13、萧瑟秋风百花亡,枯枝落叶随波荡。
暂谢铅华养生机,一朝春雨碧满塘。
《残莲》14、西子湖边水正肥,鸳鸯双浴湿红衣。
蜻蜓立在荷花上,受用香风不肯飞。
宋崔复初《湖边》15、三千美女学宫妆,占断薰风水一方。
试问画工何处在,移来五月鉴湖凉。
高擎万柄绿参差,匹练横铺锦一机。
[山语丝0812]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唐代卢照邻《曲池
荷》欣赏
[山语丝0812]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唐代卢照邻《曲池荷》欣赏
中条山客
卢照邻的《曲池荷》诗是借花自怜、托物言志、情感真切自然的一首佳作。
当我们到一个新地方时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未睹物先闻其味,未见其形,先闻其香。
如进入厨房餐厅,先闻到菜肴的诱人味道;游花园,未见花朵,先嗅到了花的清香。
卢照邻游池荷正是这样,夏日荷塘泛着阵阵清香,荷花盛开,圆圆的荷叶覆盖着池面。
接着,笔锋一转,沿用屈原《离骚》句“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但又有所变化,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疾病缠身的感慨:“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大家知道,卢照邻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并为“初唐四杰”。
因患严重的麻疹疾病,身体变形,不堪重负,最后投水自尽!
《曲池荷》运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即荷花的遭遇和诗人的遭遇一明一隐,一实一虚。
诗中所创造的境界掩盖着、暗示着、朝向着另一个深邃的精神境界即诗人内心隐蔽的境界,最后完全融合。
通过这首短短的小诗,我们能够理解卢照邻那久被病体折磨的苦闷心境吗?
[原诗]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今译]
曲折的堤岸弥漫着荷花清幽的香气,圆圆的荷叶重重叠叠的覆盖在池塘上。
常常担心萧瑟的秋风来得太早,让人来不及欣赏荷花就凋落了。
2020年8月12日,星期三,上阳书院。
【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句】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卢照邻《曲池荷》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
——贺铸《眼儿媚·萧萧江上荻花秋》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
——李攀龙《送明卿之江西》小学描写秋景的诗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
——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赵嘏《长安晚秋/秋望/秋夕》萧萧落木不胜秋,莫回首、斜阳下。
——纳兰性德《一络索·过尽遥山如画》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李白《长相思·其一》秋风吹到江村,正黄昏,寂寞梧桐夜雨不开门。
——顾彩《相见欢·秋风吹到江村》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周邦彦《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
——薛昭蕴《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杜甫《禹庙》短篱残菊一枝黄。
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
——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寇准《书河上亭壁》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海畔尖山似剑,秋来处处割愁肠。
——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盘心清露如铅水,又一夜、西风吹折。
——张炎《疏影·咏荷叶》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韦庄《章台夜思》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杜甫《赠李白》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张耒《夜坐·庭户无人秋月明》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今日山城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李益《上汝州郡楼》秋菊有佳色,`露掇其英。
荷花功效特点诗词1、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出自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意思是:到底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它季节确实不同。
荷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杭州西湖六月美丽景色的诗。
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深情的眷恋。
2、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出自杨万里的《小池》。
意思是: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赏析: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
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
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
3、碧树凉生宿雨收,荷花荷叶满汀洲。
登高有酒浑忘醉,慨古无言独倚楼。
宫殿六朝遗古迹,衣冠千古漫荒丘。
太平时节殊风景,山自青青水自流。
出自唐彦谦《金陵怀古》。
第一句表面上是怀古吊今的嗟叹,其实隐含着历史朝代的兴衰更替具有必然性的思想。
后三句的前半部分都是对宋太祖夺取金陵统一全国的勋业的歌颂,后半部分则多为寄托兴亡的感慨,概括历代政权盛衰的规律。
4、处处虚堂望眼宽,荷花荷叶过栏干。
游人去后无歌鼓,白水青山生晚寒。
出自姜夔的《湖上寓居杂咏其四》。
此诗写西湖的静态美,寄寓诗人向往自然,追求宁静的心境。
前两句着意写静。
风怡月淡,明湖如镜,云景悠悠,好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
5、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出自卢照邻的《曲池荷》。
意思是:轻幽的芳香朗绕在弯曲的池岸,圆实的花叶覆盖着美丽的水池。
常常担心萧瑟的秋风来得太早,使你来不及饱赏荷花就调落了。
“浮香绕曲岸”,未见其形,先闻其香。
曲折的池岸泛着阵阵清香,说明荷花盛开,正值夏季。
“圆影覆华池”,写月光笼罩着荷池。
月影是圆的,花与影,影影绰绰,莫能分解。
写荷的诗作不在少数。
卢照邻《曲池荷》原文|译文|古诗鉴赏'《曲池荷》是唐代诗人卢照邻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首诗前两句写的是花好月圆,后两句突然借花之自悼,实写人之自悼。
此诗托物言志,情感真切自然。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曲池荷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唐代:卢照邻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译文轻幽的芳香朗绕在弯曲的池岸,圆实的花叶覆盖着美丽的水池。
常常担心萧瑟的秋风来得太早,使你来不及饱赏荷花就调落了。
注释⑴浮香:荷花的香气。
曲岸:曲折的堤岸。
⑵圆影:指圆圆的荷叶。
华池:美丽的池子。
⑶飘零:坠落,飘落。
“浮香绕曲岸”,未见其形,先闻其香。
曲折的池岸泛着阵阵清香,说明荷花盛开,正值夏季。
“圆影覆华池”,写月光笼罩着荷池。
月影是圆的,花与影,影影绰绰,莫能分解。
写荷的诗作不在少数。
而这首诗采取侧面写法,以香夺人,不着意描绘其优美的形态和动人的纯洁,却传出了夜荷的神韵。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是沿用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句意,但又有所变化,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早年零落的感慨。
卢照邻在去世前不久写的《释疾文》中说道:“春秋冬夏兮四序,寒暑荣悴兮万端。
春也万物熙熙焉感其生而悼死,夏也百草榛榛焉见其盛而知其阑,秋也严霜降兮殷忧者为之不乐,冬也阴气积兮愁颜者为之解欢。
圣人知性情之纷纠。
”这不免也有诗人自己的性格原因。
由于他被病痛所折磨,对事物变化的反映特别敏感。
如《释疾文》中所说:“神翳翳兮似灰,命绵绵兮若缕。
一伸一屈兮,比艰难若尺蠼,九生九死兮。
同变化乎盘古。
万物繁茂兮此时,余独何为兮肠邅回而屡腐?”“草木扶疏兮如此,余独兰騨兮不自胜。
”万物越是繁茂越是生机勃勃,他就越发感觉到自己的形象枯槁。
同时他对繁荣的万物是“感其生而悼死”,“见其盛而知其阑”也有对自己和他人盛时的回忆与感慨。
他的这种思想突出表现在他晚期的诗歌里。
《曲池荷》的前两句写的是花好月圆,而后两句突然转写花之自悼。
《曲池荷》原文|译文|古诗鉴赏'《曲池荷》是唐代诗人卢照邻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首诗前两句写的是花好月圆,后两句突然借花之自悼,实写人之自悼。
此诗托物言志,情感真切自然。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曲池荷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唐代:卢照邻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译文轻幽的芳香朗绕在弯曲的池岸,圆实的花叶覆盖着美丽的水池。
常常担心萧瑟的秋风来得太早,使你来不及饱赏荷花就调落了。
注释⑴浮香:荷花的香气。
曲岸:曲折的堤岸。
⑵圆影:指圆圆的荷叶。
华池:美丽的池子。
⑶飘零:坠落,飘落。
“浮香绕曲岸”,未见其形,先闻其香。
曲折的池岸泛着阵阵清香,说明荷花盛开,正值夏季。
“圆影覆华池”,写月光笼罩着荷池。
月影是圆的,花与影,影影绰绰,莫能分解。
写荷的诗作不在少数。
而这首诗采取侧面写法,以香夺人,不着意描绘其优美的形态和动人的纯洁,却传出了夜荷的神韵。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是沿用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句意,但又有所变化,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早年零落的感慨。
卢照邻在去世前不久写的《释疾文》中说道:“春秋冬夏兮四序,寒暑荣悴兮万端。
春也万物熙熙焉感其生而悼死,夏也百草榛榛焉见其盛而知其阑,秋也严霜降兮殷忧者为之不乐,冬也阴气积兮愁颜者为之解欢。
圣人知性情之纷纠。
”这不免也有诗人自己的性格原因。
由于他被病痛所折磨,对事物变化的反映特别敏感。
如《释疾文》中所说:“神翳翳兮似灰,命绵绵兮若缕。
一伸一屈兮,比艰难若尺蠼,九生九死兮。
同变化乎盘古。
万物繁茂兮此时,余独何为兮肠邅回而屡腐?”“草木扶疏兮如此,余独兰騨兮不自胜。
”万物越是繁茂越是生机勃勃,他就越发感觉到自己的形象枯槁。
同时他对繁荣的万物是“感其生而悼死”,“见其盛而知其阑”也有对自己和他人盛时的回忆与感慨。
他的这种思想突出表现在他晚期的诗歌里。
《曲池荷》的前两句写的是花好月圆,而后两句突然转写花之自悼。
五年级第一学期古诗学习资料题三闾大夫庙唐·戴叔伦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作者简介】字幼公,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
有《戴叔伦集》。
【注释】①三闾大夫庙:纪念屈原的庙。
屈原曾当过楚国的三闾大夫。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都在湖南省。
③屈子:屈原。
④何深:多么深。
⑤萧萧:风吹树叶的声音。
【参考译文】沅江和湘长长流不息,屈原的悲怨何等深沉!黄昏的江面刮起秋风,枫树林一片萧萧声音。
诗人以悲怨的心情悼念屈原,深沉的情感融入萧瑟的秋风之中。
台城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作者简介】晚唐,字端己。
从晚唐到五代,他是身兼两个时期、两个方面(宰相、词人)的作者。
【注释】①台城:六朝时的宫城。
②六朝:指中国古代在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建都的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③笼:笼罩。
【参考译文】暮春三月细雨蒙蒙,江岸边的水草长得郁郁葱葱,碧绿如茵。
曾繁华一时的六朝已像梦一样消失了,现在只能听见鸟儿在寂寥地啼鸣。
可台城的绿柳却是不管人间兴亡的,仍像以前一样烟雾迷蒙,笼罩着十里长堤。
送灵澈上人唐·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作者简介】长于五言律诗,时人称为“五言长城”。
有《刘随州诗集》。
【注释】①灵澈上人: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
②苍苍:这里指暮色。
③竹林寺:在江苏省镇江市南。
④杳杳:深远幽暗。
这里指从远处传来。
⑤荷:背着。
【参考译文】竹林寺一带树木苍翠,悠远的钟声响到晚。
背着斗笠披着夕阳,独自返回远处青山。
这首诗写的是傍晚送灵澈和尚回竹林寺的情景,表现出一种失意、闲淡的情怀。
归雁唐·钱起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作者简介】“大历十才子”之一。
工诗。
有《钱考功集》。
【注释】①潇湘:湖南有潇水、湘江。
湖南衡阳有回雁峰,相传北雁南飞,至此即回。
②等闲:随便。
唐诗|植物篇(三)导言:中国古诗词,文化蕴涵丰富,体类众多,将其梳理之后,多角度分类呈现,更能加深认识和理解。
这对于了解古人生存状态,理解古人思想和行为,汲取古人文化精髓,将会有所裨益。
当然,这也是提升自身文化修养,以智养性的绝佳途径。
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根据唐诗的主要内容和主体思想进行分类赏析,旨在传承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划分:人物、情感(喜怒、哀怨、愁悔、思念、思乡等),绘景、状物,动物、植物,地域、时令、节日,出行、送别、相逢、羁旅,生活即事、男女情事,物是人非,出世入世,国事民生等等。
本篇为唐诗分类第二十九篇,其它篇类详见本号主页文章,今后会定期更新剩余部分,欢迎喜欢的朋友们加关注噢~。
本期主题:植物(三)1、《辛夷坞》-唐·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芙蓉花译文:枝条最顶端的木芙蓉花,在山中绽放鲜红的花萼。
涧口一片寂静杳无人迹,纷纷扬扬独自开了又落。
赏析:辛夷坞,诗人王维别墅“辋川山庄”胜景之一,坞上植有辛夷,故名。
这首《辛夷坞》是王维《辋川集》诗二十首之第十八首。
这组诗全是五绝,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
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
辛夷花不同于梅花、桃花之类。
它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笔,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准确的。
芙蓉花含苞待放时,很象荷花箭,花瓣的颜色也近似荷花。
诗的前两句着重写花的“发”。
当春天来到人间,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蓓蕾,是那样灿烂,好似云蒸霞蔚,显示着一派春光。
诗的后两句写花的“落”。
这山中的红萼,点缀着寂寞的涧户,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纷纷扬扬地向人间洒下片片落英,了结了它一年的花期。
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
荷之韵古诗词摘选(一)荷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
周敦颐诗人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讲的就是荷花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
荷花素来是圣洁的代表,更是佛教圣神的象征。
其实古代描写形容荷花的诗句很多,让我们来品味咏荷的诗韵吧!1.《赠荷花》【唐】李商隐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译文:世上人们对花和叶的说法不同,把花栽在美观的金盆中,却不管花叶让它落在土里变为尘土。
只有荷花是红花绿叶相配,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衬托得那样完美自然。
荷花与荷叶长期互相交映,当荷叶掉落,荷花凋谢之时,是多么令人惋惜啊。
2.《子夜吴歌·夏歌》【唐】李白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译文:镜湖之大有三百余里,到处都开满了欲放的苛花。
西施五月曾在此采莲,引得来观看的人挤满了若耶溪。
西施回家不到一个月,便被选进了宫中。
3.《采莲曲》【唐】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译文:菱叶在水面飘荡,荷叶在风中摇曳,荷花深处,采莲的小船轻快飞梭。
采莲姑娘碰见自己的心上人,想跟他打招呼又怕人笑话,便低头羞涩微笑 ,一不留神,头上的玉簪掉落水中。
4.《曲池荷》【唐】卢照邻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译文:轻幽的芳香朗绕在弯曲的池岸,圆实的花叶覆盖着美丽的水池。
常常担心萧瑟的秋风来得太早,使你来不及饱赏荷花就调落了。
5.采莲曲二首【唐】王昌龄吴姬越艳楚王妃,争弄莲舟水湿衣。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译文:其一像吴国美女越国娇娘楚王妃嫔一样美丽的采莲女们,竞相划动采莲船,湖水打湿了衣衫。
来的时候莲花把她们迎进河口,采完之后明月把她们送回江边。
其二采莲女的罗裙绿得像荷叶一样,出水的荷花正朝着采莲女的脸庞开放。
曲池荷阅读答案导读:曲池荷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1)从写作手法看,这首诗是怎样写荷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两句传达出一种怎样的情怀?答案:解析:由意象引出景境(1)这首诗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写月光笼罩着荷池,曲折的池岸泛着阵阵清香,诗人不着意描绘荷花优美动人的`姿态,却传达出了夜荷的神韵。
(2)诗的前两句写花好月圆,而后两句突然转写花的自悼,实则写了人之自悼,含蓄地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早年飘零的感慨。
鉴赏这首《曲池荷》借咏荷以抒其情怀。
借物咏怀是卢照邻的强项,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言外有抱才不遇,早年零落之感。
”正可以用来评论该诗。
卢照邻,志大位卑,一生坎坷多舛。
他任新都尉时染上风痹病,辞职北返,“羸卧不起,行已十年”,痛苦不堪。
公元673年(咸亨四年),他写的《病梨树赋·序》中说:“癸酉之岁,余卧病于长安光德坊之官舍。
父老云是鄱阳公主之邑司,昔公主未嫁而卒,故其邑废,时有处士孙君思邈居之……余年垂强仕,则有幽忧之疾,椿囷之性,何其辽哉!”此时他虽求助于神医孙思邈,但对自己身体已经不抱什么希望。
常常“伏枕十旬,闭门三月。
”在《病梨树赋》中他写道:“怯衡飙之摇落”,忌炎景之临迫。
”这里的“怯摇落”与《曲池荷》诗中的“叹飘零”是一样的含意,其中深深寄寓着诗人一生的忧愤与感慨。
“浮香绕曲岸”,未见其形,先闻其香。
曲折的池岸泛着阵阵清香,说明荷花盛开,正值夏季。
“圆影覆华池”,写月光笼罩着荷池。
月影是圆的,花与影,影影绰绰,莫能分解。
写荷的诗作不在少数。
而这首诗采取侧面写法,以香夺人,不着意描绘其优美的形态和动人的纯洁,却传出了夜荷的神韵。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是沿用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句意,但又有所变化,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早年零落的感慨。
古诗曲池荷·浮香绕曲岸翻译赏析《曲池荷·浮香绕曲岸》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卢照邻。
其全文古诗如下: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前言】《曲池荷》是唐代诗人卢照邻晚期创作的一首小诗。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在诗中通过吟咏荷花以抒发其情怀。
《曲池荷》借咏荷以抒其情怀。
借物咏怀是卢照邻的强项,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言外有抱才不遇,早年零落之感。
”正可以用来评论该诗。
【翻译】荷花香气浮动盘绕在曲折的河岸,圆月笼罩着荷叶重重叠叠的覆盖在池塘上。
常常害怕秋风早早的吹来,到那时只有荷叶飘零,君也不知道了。
【赏析】卢照邻,志大位卑,一生坎坷多舛。
他任新都尉时染上风痹病,辞职北返,“羸卧不起,行已十年”,痛苦不堪。
公元673年(咸亨四年),他写的《病梨树赋·序》中说:“癸酉之岁,余卧病于长安光德坊之官舍。
父老云是鄱阳公主之邑司,昔公主未嫁而卒,故其邑废,时有处士孙君思邈居之……余年垂强仕,则有幽忧之疾,椿囷之性,何其辽哉!”此时他虽求助于神医孙思邈,但对自己身体已经不抱什么希望。
常常“伏枕十旬,闭门三月。
”在《病梨树赋》中他写道:“怯衡飙之摇落”,忌炎景之临迫。
”这里的“怯摇落”与《曲池荷》诗中的“叹飘零”是一样的含意,其中深深寄寓着诗人一生的忧愤与感慨。
“浮香绕曲岸”,未见其形,先闻其香。
曲折的池岸泛着阵阵清香,说明荷花盛开,正值夏季。
“圆影覆华池”,写月光笼罩着荷池。
月影是圆的,花与影,影影绰绰,莫能分解。
写荷的诗作不在少数。
而这首诗采取侧面写法,以香夺人,不着意描绘其优美的形态和动人的纯洁,却传出了夜荷的神韵。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是沿用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句意,但又有所变化,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早年零落的感慨。
卢照邻在去世前不久写的《释疾文》中说道:“春秋冬夏兮四序,寒暑荣悴兮万端。
春也万物熙熙焉感其生而悼死,夏也百草榛榛焉见其盛而知其阑,秋也严霜降兮殷忧者为之不乐,冬也阴气积兮愁颜者为之解欢。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赏析《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赏析》这首诗,哎呀,真的是一首充满情感的作品。
你想想,秋天一到,树叶纷纷飘落,真是让人感到一阵阵的凉意。
诗中的“常恐”,这个词一出,就让人觉得心里有点紧张。
秋风一来,谁能不担心呢?就像我们常说的“光阴似箭”,一眨眼,夏天就过去了,迎来的是冷风萧瑟的季节。
诗人在表达一种对秋天的忧虑。
这种感觉就像是老妈子在厨房里忙碌,突然看到你回家,嘴里嘟囔着“怎么不早打电话”一样。
心里总有一丝不安。
秋风啊,来得快,去得也快,正如人来人往,谁又能在这个季节里稳稳当当呢?大家都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但对于一些人来说,这也是一个让人感到孤独和惆怅的时刻。
想想看,那个阳光明媚的夏天,朋友们聚在一起,玩得不亦乐乎。
而如今,转眼间,秋风一吹,大家都各奔东西了,心里难免有些失落。
再看看那“早飘零”的说法,果然,秋天的脚步总是来得悄无声息。
想象一下,黄昏时分,夕阳洒在地面,风一吹,树叶就像小精灵一样在空中翩翩起舞。
可是,这舞蹈过后,树枝就空了,没了往日的热闹。
这种“飘零”,不仅是树叶,也是人心。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一些事,让我们不得不面对分离。
有时我们会想,既然知道会有离别,那为什么还要珍惜呢?哎,这就是生活的无奈。
不过,咱们说到赏析,不能光盯着悲伤。
这首诗其实也提醒我们,要在这个季节里寻找美好。
虽然树叶落了,但天上的云彩依旧漂浮,风依旧在耳边轻声低语。
是不是?人们常说“随风而行”,这不就是一种洒脱吗?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秋天的黄昏,大家围坐在一起,喝着热腾腾的茶,聊聊生活的琐事,虽然寒风在外,但心里却暖暖的。
更别提,秋天的美食了。
谁能抵挡得住一碗热气腾腾的南瓜粥呢?再加上一些糖炒栗子,哎呀,简直就是人间美味。
每一口都是温暖,都是对秋天的馈赠。
这些小确幸,让我们在面对冷风的时候,心里却能保持一份温暖与快乐。
说到底,诗里的情绪就像是一面镜子,照见我们的生活。
每当秋风起,我们不妨停下脚步,去看看身边的人,去感受这个季节带来的独特氛围。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的寓意》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这句诗的寓意。
这句诗呀,字面上说的是常常担心秋风来得太早,花儿飘落了,而你却不知道。
咱们来想象一下,一朵美丽的花,在枝头绽放得正艳。
可是它心里害怕秋风早早吹来,把它吹落,而那个欣赏它的人还没来得及看到它最美的样子。
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有个小女孩,精心种了一盆花。
她每天都盼着花开,花开了之后她特别开心。
可是秋天快来了,她就担心风会把花吹落,她的小伙伴还没看到这么美的花呢。
这就和诗里的心情有点像。
比如说,在学校里,咱们努力准备了一场表演,特别希望能在舞台上好好展现给大家看。
可是万一因为一些原因表演取消了,大家没看到我们的努力,我们心里是不是也会有点失落和担心?
这句诗其实也能比喻我们的青春时光。
青春就像那朵花,美好却短暂。
我们常常害怕时光匆匆,还没来得及实现梦想,还没让别人看到我们的闪光点,青春就过去了。
再比如,一个画画特别好的同学,他担心自己的作品还没被更多人欣赏,自己就毕业了。
它还能表达一种害怕被遗忘、被忽略的心情。
就像我们做了一件好事,希望得到表扬和认可,可是别人却不知道。
比如说,有的同学默默地为班级打扫卫生,但是老师和同学们一开始都没发现,他心里可能就会有这种“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的感觉。
同学们,这句诗让我们懂得要珍惜时光,抓住机会展现自己,让别人看到我们的好。
好啦,今天关于“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的寓意就讲到这儿,希望同学们都能珍惜自己的美好时光,勇敢地展现自己!。
曲池荷表现手法一、曲池荷的出处曲池荷是唐代诗人卢照邻的作品。
卢照邻在当时的诗坛也是很有名气的呢,他和王勃、杨炯、骆宾王一起被称为“初唐四杰”。
他的诗风比较独特,常常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或者是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这首曲池荷就很能体现他的风格特点。
二、注释1. 曲池:弯折的池塘。
2. 浮香:荷花的香气在水面上飘散。
3. 圆影:指圆圆的荷叶的影子。
4. 覆华池:覆盖在美丽的池塘上。
三、翻译曲折的池塘中荷花盛开,散发着幽幽的香气,圆圆的荷叶的影子覆盖着美丽的池塘。
常恐秋风早早地到来,那时候荷叶被吹走,只留下孤单的莲籽啊。
四、赏析1. 写景之妙这首诗的前两句“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描绘出了一幅很美的画面呢。
“浮香”写出了荷花香气的缥缈,它不是那种浓烈刺鼻的香,而是一种轻柔地绕着曲岸的香,就好像是一个温柔的女子,轻轻地走过,留下的那一抹淡淡的芬芳。
“圆影覆华池”里的“圆影”,我们一下子就能想到是荷叶的影子啦,“覆”字用得特别好,它给人一种荷叶很茂密的感觉,把整个华美的池塘都覆盖住了,就像一把把绿色的小伞在池塘上撑开了一样。
2. 抒情之深后两句“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就开始抒情啦。
诗人在这里突然一转,从前面美好的夏日荷花荷叶的景象,转到了对秋风的担忧。
他为什么会害怕秋风早来呢?其实啊,他是害怕美好的东西消逝得太快。
这荷叶、荷花在夏天的时候是那么美,可是一旦秋风来了,荷叶就会飘零,只剩下孤零零的莲籽。
这里面其实也寄托了诗人自己的情感呢。
卢照邻自己的人生也是充满了坎坷,他可能觉得自己就像这荷叶荷花一样,在美好的时候还好,可是一旦命运的“秋风”吹来,就会变得很凄惨,而且可能都没有人知道他的痛苦。
就像这荷叶飘零了,也许别人都不会在意一样。
3. 表现手法对比手法。
诗中把夏天荷花荷叶的美好和秋天的飘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夏天的时候,浮香绕岸,圆影覆池,是多么美好的景象啊。
可是一想到秋天,荷叶飘零,那种落差感就出来了。
通过这种对比,更能突出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担忧和惋惜。
「颜真卿楷书集字」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颜真卿楷书集字
《曲池荷》
【唐】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轻幽的芳香朗绕在弯曲的池岸,
圆实的花叶覆盖着美丽的水池。
常常担心萧瑟的秋风来得太早,使你来不及饱赏荷花就调落了。
这首诗作于永徽三年(652年),那一年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应该还不到二十岁,名门望族子弟,正应该是鲜衣怒马的少年,加上从小志向远大,才华横溢,生活应该十分的顺遂,这首《曲池荷》很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毕竟,对于秋风和飘零,少年人也就只会出现在诗里。
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年),二十岁左右的卢照邻步入仕途,为邓王李元裕府典签。
甫一亮相就是赞誉有加,被李元裕称赞“此吾之相如(司马相如)也。
”几年屡获升迁,新都尉任满,正是前程似锦时,却有劫难无端而来。
硬笔练习
因《长安古意》中的一句“梁家画阁中天起,汉帝金茎云外直”,卢照邻锒铛入狱。
出狱后不久染上风痹病,双脚萎缩,一只手也残废了,“羸卧不起,行已十年”,痛苦不堪。
终因疾病的痛苦,投颍水自杀。
回头再看此诗,如若早知有秋风的摧残,是不是就会更着意开花,用心照水,珍惜当下呢?生命是无法预知的,每个人都应有一份“飘零君不知”的惶恐……。
《曲池荷》原文|译文|古诗鉴赏《曲池荷》是唐代诗人卢照邻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首诗前两句写的是花好月圆,后两句突然借花之自悼,实写人之自悼。
此诗托物言志,情感真切自然。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曲池荷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曲池荷》原文唐代:卢照邻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曲池荷》译文及注释译文轻幽的芳香朗绕在弯曲的池岸,圆实的花叶覆盖着美丽的水池。
常常担心萧瑟的秋风来得太早,使你来不及饱赏荷花就调落了。
注释⑴浮香:荷花的香气。
曲岸:曲折的堤岸。
⑵圆影:指圆圆的荷叶。
华池:美丽的池子。
⑶飘零:坠落,飘落。
《曲池荷》鉴赏“浮香绕曲岸”,未见其形,先闻其香。
曲折的池岸泛着阵阵清香,说明荷花盛开,正值夏季。
“圆影覆华池”,写月光笼罩着荷池。
月影是圆的,花与影,影影绰绰,莫能分解。
写荷的诗作不在少数。
而这首诗采取侧面写法,以香夺人,不着意描绘其优美的形态和动人的纯洁,却传出了夜荷的神韵。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是沿用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句意,但又有所变化,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早年零落的感慨。
卢照邻在去世前不久写的《释疾文》中说道:“春秋冬夏兮四序,寒暑荣悴兮万端。
春也万物熙熙焉感其生而悼死,夏也百草榛榛焉见其盛而知其阑,秋也严霜降兮殷忧者为之不乐,冬也阴气积兮愁颜者为之解欢。
圣人知性情之纷纠。
”这不免也有诗人自己的性格原因。
由于他被病痛所折磨,对事物变化的反映特别敏感。
如《释疾文》中所说:“神翳翳兮似灰,命绵绵兮若缕。
一伸一屈兮,比艰难若尺蠼,九生九死兮。
同变化乎盘古。
万物繁茂兮此时,余独何为兮肠邅回而屡腐?”“草木扶疏兮如此,余独兰騨兮不自胜。
”万物越是繁茂越是生机勃勃,他就越发感觉到自己的形象枯槁。
同时他对繁荣的万物是“感其生而悼死”,“见其盛而知其阑”也有对自己和他人盛时的回忆与感慨。
他的这种思想突出表现在他晚期的诗歌里。
《曲池荷》的前两句写的是花好月圆,而后两句突然转写花之自悼。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出自唐代卢照邻的《曲池荷》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1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赏析“浮香绕曲岸”,未见其形,先闻其香。
曲
折的池岸泛着阵阵清香,说明荷花盛开,正值夏季。
“圆影覆华池”,写月光笼罩着荷池。
月影是圆的,花与影,影影绰绰,莫能分解。
写荷的作不在少数。
而这首诗采取侧面写法,以香夺人,不着意描绘其优美的形态和动人的纯洁,却传出了夜荷的神韵。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是沿用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句意,但又有所变化,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早年零落的感慨。
卢照邻在去世前不久写的《释疾文》中说道:“春秋冬夏兮四序,寒暑荣悴兮万端。
春也万物熙熙焉感其生而悼死,夏也百草榛榛焉见其盛而知其阑,秋也严霜降兮殷忧者为之不乐,冬也阴气积兮愁颜者为之解欢。
圣人知性情之纷纠。
”这不免也有诗人自己的性格原因。
由于他被病痛所折磨,对事物变化的反映特别敏感。
如《释疾文》中所说:“神翳翳兮似灰,命绵绵兮若缕。
一伸一屈兮,比艰难若尺蠼,九生九死兮。
同变化乎盘古。
万物繁茂兮此时,余独何为兮肠邅回而屡腐?”“草木扶疏兮如此,余独兰騨兮不自胜。
”万物越是繁茂越是生机勃勃,他就越发感觉到自己的形象枯槁。
同时他对繁荣的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