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5 光的折射 透镜的奥秘 (4)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3
光的折射透镜的奥秘
二、观察水和空气的分界面两侧的光的传播现象
㈠①利用激光器、水槽、滴几滴牛奶的水(或红墨水、肥皂粉水)、白板(或热水、喷烟雾等)等观察光从空气中进入水时的传播路线。
②投影(或媒体播放)光从空气中进入水时折射图的名词概念。
或(演示或播放光从空气中进入玻璃砖折射图中的名词概念。
)③学习画出光从空气中垂直进入水中的光路图。
学习画出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的光路图。
④学习画出一个物体从同一点
发出的两条光分别从空气中斜射
入水中的光路图。
⑤利用激光器、水槽、玻璃砖、
牛奶水、白板等观察光从空气
斜进入玻璃再斜进入水时的
传播路线。
⑥总结光从一种结构松疏的透明物质进入另一种较为致密的透明物质中传播的规律。
㈡观察光通过玻璃砖时的折射情况
①组织学生利用激光器、白板、玻璃砖探究光从空气中垂直射到玻璃又垂直射到空气中时的情况。
(也可以在暗室里用装有热水的烧瓶、激光器等完成此实验)
②组织学生利用激光器、白板、玻璃砖探究光从空气中斜射到玻璃又斜射到空气中时的情况。
③分别组织学生画出光从水中垂直射到空气中和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的光路图。
④用明胶片展示
上面两类光路图,学生学习小组可以准备激光器、牛奶、肥皂粉、白板,教师准备水槽、热水、折射用光具盘和半圆形玻璃砖、平板玻璃砖等,也可以准备多媒体软件等
教师准备暗室、热水、烧瓶、激光器等
教师准备明胶投影片。
第三章光的折射知识归纳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的现象。
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度,传播方向不变(在两种不同的介质中光传播的速度不一样)。
(容器无论把那边抬高水面始终水平,入射角、折射角不变)2.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空气中的角比较大(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实验要换用不同的介质进行多次实验。
潭清疑水浅: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发生折射,叉鱼对准看到的下方,用光照亮水下的石块,对准看到的方向照,只要发生折射,像都比物体位置偏高。
如果没有大气层,看到太阳比现在晚,落日比现在早。
从旁边看鱼缸中的鱼,可以看到四条鱼。
3.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远视眼镜4.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也叫发散透镜。
近视眼镜区别:用手摸、靠近物体看、正对太阳照。
如果透过水中的气泡看物体是缩小的像,因为以气泡中间分开,相当于两个凹透镜。
猫眼是凹透镜。
5.测凸透镜的焦距: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在它的另一侧移动光屏,直到找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出此时透镜到光屏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的焦距。
用红光和紫光测同一透镜的焦距,红光焦距长(红光的偏折程度比紫光弱),只能找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而不是一点,是因为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一样。
若果光屏上不是最小最亮的光斑,此时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可能大于f,也可能小于f,如果远离光屏光斑先变小后变大,则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小于f;如一直变大,则大于f。
(如果用点光源,移动光屏,光斑大小不变,点光源到透镜的距离为透镜的焦距,如果光屏靠近透镜光斑变小,则小于焦距,如果光屏靠近透镜光斑变大,则大于焦距。
6.凸透镜成像:(1)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u>v照相机的原理;(2)u=2 f倒立、等大的实像,v=2f,u=v,可以测焦距,f=1/2u=1/2v(3) 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u<v 幻灯机、投影仪的原理。
五、光的折射透镜的奥秘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折射规律,能从众多与光有关的现象中辨别出属于折射的现象,能用光彩夺目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2.通过探究,了解透镜对光具有会聚(或发散)作用的原因。
3.通过对有关光的折射现象的观察、猜测、检验、联想等活动,使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折射规律,能从众多与光有关的现象中辨别出属于折射的现象,能用光彩夺目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2.通过探究,了解透镜对光具有会聚(或发散)作用的原因。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认识光的折射规律,能从众多与光有关的现象中辨别出属于折射的现象,能用光彩夺目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教具:激光电筒、水槽、玻璃砖、两块三棱镜、水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利用课本上第九十四页上的卡通人物的一段对话引入本节所要探究的内容。
小男孩:透镜的成像是否与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有关?小女孩:为什么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爱因斯坦:这都是因为光的折射引起的。
二、进入新课活动:4。
7观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情况如图4-25所示,使一束激光射至空水槽的O点。
向水槽内注水,观察并思考: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方向是否发生偏折。
从空气中入射的光线与进入水中的光线是否在一个平面内?结论: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信息快递:能够传播光的物质,例如空气、水、玻璃、真空等,通常叫做光的介质。
活动:4。
8观察光通过玻璃砖时的折射情况猜一猜:如果光空气斜射入玻璃砖,进入玻璃砖后光束将向哪个方向偏折?当该光束从玻璃砖的另一侧面射出时,出射光线又会向哪个方向偏折?试在图中画出你的猜想情况。
知识点一第三单元 光的折射 透镜 知识梳理一、光的折射1、折射现象:(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基本概念:①入射光线:照射到两种介质分界面的光线AO知识点二①折射光线:光进入另一种介质被折射后的光线OB ①法线:过入射点且垂直于分界面的直线NN ' ①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α ①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γ2、折射的特点: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或减小)。
光垂直于介质表面的入射时,折射角等于零。
【方法规律】1、光的折射现象:(1)筷子“弯折”;(2)池水变浅;(3)海市蜃楼。
2、光在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除了发生折射以外,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还发生了反射。
3、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方向,即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方向,即折射角大于入射角;4、在折射现象中,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一、凸透镜和凹透镜1、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2、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3、光心(O ):主光轴上的一个特殊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改变。
凸透镜 凹透镜 4、焦点(F ):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一点。
这个点叫焦点。
平行光经过凹透镜会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凹透镜的虚焦点。
5、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凸透镜凹透镜6、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也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也叫发散透镜。
【方法规律】1、凸透镜有两个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2、放在凸透镜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发散光束,经过凸透镜折射之后变成平行光束,幻灯机、投影仪、舞台上的追光灯等仪器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3、凹透镜的虚焦点,“虚”表示该点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交点,而是逆着凹透镜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
教学设计第1节光的折射一、教学内容: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本节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是为下一章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
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二、学生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对光的折射现象造成的海市蜃楼比较了解,但对它的产生是陌生的,同时也是他们容易产生兴趣的现象。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动手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设计意图:学生刚学完光的反射,对光的现象已有一些简单的认识,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如入射角、法线等。
针对新课标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节采用实验、观察分析、探究、讨论法,通过学生猜想、做出假设,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动手实验和课件的观察,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课改精神。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了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会用光的折射知识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及总结规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光的折射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折射规律的探究过程,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
六、教学过程:一、介绍光的折射定义:回顾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当光在不同种物质中会如何传播?演示实验: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观察实验现象,结合课件明确什么是光的折射同时介绍线与角的名称。
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着重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及动手操作能力,再有就是根据自己所收集到的实验证据能够进行分析和概括。
教学设计第4章光的折射透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要求学生会较熟练画透镜光路图(会聚和发散)2、要求学生熟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3、会看凸透镜成像光路图,并能用其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过程与方法:1、掌握联想、比较、综合、归纳的复习方法。
2、掌握解释有关热现象这类题目的方法,明白举一反三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复习过程中领略物理的美。
2、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培养互相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光路图——会聚、发散、成像、光路可逆的光路图教学难点:利用凸透镜成像相关知识,来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教法和学法:教师突出问题,学生由此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拓展能力和思维能力。
再反过来达到巩固基础知识的目的。
复习过程:一、引入师:第四章已经全部学习完毕,本节课对其进行复习,请同学们回忆本章我们学习过的内容,四人一组讨论,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并把它列在纸上生:四人一组讨论后,两位学生上黑板板书。
二、教学过程师:请同学们比较两位同学的板书,看看谁的较好生:共同评价两组学生写的知识体系,指出不足之处。
构造对光的作用探究结论凸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照相机应用投影仪(幻灯机)透镜放大镜远视眼和远视镜构造透镜及其应用凹透镜对光的作用近视眼和近视镜生活中的透镜应用显微镜望远镜师:根据知识结构框图强调:一、凸透镜(会聚作用、会聚光路图)凹透镜(发散作用、发散光路图)生:练习:1、请同学们画出一束平行光入射凹、凸透镜(f=2cm)的光路图。
(忘记的同学跟老师画,其他同学自己画,使全部同学动手画,提及光路可逆——光经焦点入射透镜后平行出射)2、填适当的透镜。
师:请同学们画出通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的光线(f=2cm)(可以先提问后再画,照顾下层生)三条特殊光线:1平行于主光轴的,2过焦点的,3过光心的.生:画图生:完成练习——作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物距U 像的性质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应用U>2f2f>U>fU<f生:填表师:当物体由无穷远处靠近透镜时,像变大,且像远离透镜。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透
镜》知识点
透镜》知识点
1、光的折射
1、什么是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
2、折射规律1 折射光线、法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三线共面)2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两线分居)3 折射角和入射角不等。
(两角不等)注意:空气中的角大4 光线垂直射入介质表面是,传播方向不变。
(垂直不变)5 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光路可逆)
二、透镜
1、透镜的分类1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2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2、透镜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汇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到焦点上(2)过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跟主光轴平行(3)过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方向不变
4、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反向延长线过异面焦点。
(两个虚焦点)(2)过异面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3)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三、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像的情况倒立/倒立放大/缩小虚像/实像u >2f倒立缩小实像u =2f倒立等大实像f <u <2f倒立放大实像u = f不成像u < f正立放大虚像。
4.5 望远镜与显微镜体验性要求目标经历反应领悟1、以阅读活动和探究活动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阅读与探究等学习过程,体验科学力量的伟大,产生与科学发达国家进行科技竞争的愿望。
2、设置学习情境,加强对望远镜和显微镜产生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知识技能目标知识1、知道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2、知道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和发展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技能1、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培养从多途径进行学习的能力。
2、会用较为科学的方法探究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3、通过归纳,知道凸透镜成像的基本应用。
教学设计一、引课方法⑴:①大家一定知道外国有个情人节2月14日,你们知道为什么有人把7月7日叫做中国的情人节呢?②这儿有个望远镜,可以看到天上的“牛郎星”与“织女星”,今天晚上,谁想借去试着观察一下?③出示望远镜模型,啊,这样简单,说不定,学了今天的知识,我们每个人都就能用身边的器材自己制作一只望远镜呢?方法⑵:①大家都知道,在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历史上,找到象痢疾菌、伤寒菌、爱滋病病毒、非典病毒等样本是找到抑制或杀死这些细菌或病毒的关键。
②而透望天空、漫步宇宙是人类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那么,科学上进行这些显微、远望等探究的重要工具显微镜和望远镜是怎样的成像原理呢?③你们在七年级已经用过显微镜了,谁知道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属于凹透镜还是凸透镜?想不想自己制作一台显微镜呢?方法⑶:①播放一段“探索宇宙、微生物”方面的音像资料。
②下同⑵。
二、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①利用一个凹透镜和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不同的组合,再利用组合透镜分别观察较近和较远的物体。
②设计一个表格记录下较为准确地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目镜(f= cm)物镜(f= cm)目镜与物镜间的距离观察近处物体的结果观察远处物体的结果可以安排学习小组带望远镜或教师准备一只天文望远镜模型③发放一份关于望远镜和显微镜发展历史的读书卡给学生学习。
④组织学生按照课本要求,学生分组自制水滴显微镜。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知识梳理1.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是由物体而产生的。
停止,发声就停止。
声音不仅传递,还传递。
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用了法显示出物体振动。
2.声音的传播条件是。
声音可以在中传播,但声音在固体中的效果好。
声音不能在中传播,这个结论的出的方法是在的基础上得出的。
3.声音在空气中以的形式向外传播,我们称作。
其中把水波和弹簧中的波以及声波作对比是一种的实验方法。
4.一般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在不同介质中的速度不同。
在固体中传播最,在气体中传播最。
5.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应在时计时,声音传播一百米约需秒。
6.乐音的三个特性:、、。
频率是指,频率是表示振动的物理量。
单位为符号。
卡片在4分钟内振动了2400次,它的频率为。
7.声音的响度与有关,振幅越大,响度。
用刻度尺可以演示这个实验,应控制刻度尺,用的力弹拨。
声音的响度还与有关。
8.声音的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就。
用刻度尺做实验,用的力,刻度尺伸出桌子外的长度,刻度尺伸出桌子越长尺就振动的。
音调就越。
钟的数量多是为了获得丰富的。
9.不见其人便闻其声、辨别不同的乐器都是根据。
10.人们以为单位表示声音的响度。
11.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1)(2)(3)。
在传播途中又可以通过、、来控制噪声。
12.人耳可听声的频率范围为;超声波频率。
次声波频率。
超声波特点,应用举例;次声波特点,应用举例。
13.比较材料的隔音性能的好坏方法是,这种方法称为法。
14.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摄氏温标规定为0℃,为100℃。
温度计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待温度计内液面时读数,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的上表面。
体温计量程为分度值为15.汽化指物质由变为,汽化要热。
汽化的两种方式是和。
16.蒸发指发生的的汽化现象,在温度下进行,要热。
影响蒸发快慢得因素①②③④液体的种类。
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科学方法叫。
17.沸腾指。
在温度下进行。
沸腾前的现象是,沸腾时的现象是。
教学设计
第1节 光的折射
【知识点】:光的折射定义、光的折射规律、三棱镜对光线的作用、透镜的奥秘
【重点、难点】
重点:光折射概念和折射规律和运用规律分析解决生活中问题
难点: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从一种介质看另一种介质中的物体所看到的是虚像,折射角的概念
【教学流程】
1.光的折射
活动:①从上方观察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向_____(上或下)弯折
②把一只激光笔对准烧杯的左下部(在烧杯底留下一个光斑)然后往烧杯中加水,发现光斑往_____移
③让激光笔垂直照向烧杯底部,然后加水,光斑______(会或不会)移动
结论:光从一种介质____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______
活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器材:激光笔、水槽、一个可折叠的光屏和一块玻璃砖 过程:让激光笔发出的光沿光屏射入水中 ①观察折射光线、法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②比较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
③改变入射角大小,观察角的变化,然后保持入射光线不动, 转动光屏还能在光屏上找到折射光线吗? ④让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观察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变化 ⑤换用玻璃砖,将上面的试验过程重复一次 ⑥让光垂直射向玻璃砖,观察现象 结论:⑴光折射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______(在或
不在)同一平面上;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____(一侧或两侧) 折射角随______角的变化而变化, ①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_______(透明或 不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_____(大于或小于)
入射角;
②当光从水或玻璃等_______(透明或不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_____(大于或小于)入射角;
③当光垂直射向水或玻璃等_______(透明或不透明)物质时,传播方向_____(变或不变),此时 折射角、入射角都为0度
想一想:⑴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时,会反射吗,用什么办法来证明?
⑵若反射,发射角、折射角、入射角、法线有什么关系呢
⑶光发生折射时,光路可逆吗?
2.透镜的奥秘
活动:探究透镜的奥秘
器材:激光笔、两块三棱镜
过程:将激光笔发出的光射向三棱镜的顶部,
观察光通过三棱镜时,和离开三棱镜后的光路,
并在有边的图中画出光路
现象:一束光通过三棱镜后,
出射光线偏向三棱镜的__________
做一做:把两块三棱镜组合起来,
观察并画出平行光经过
折射后的出射光线的路径
结论:我们可以联想到透镜可看是有许多棱镜组成的,没个棱镜都使光线向地面偏折,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
【典型例题】
【例1】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
射,请判断: 是入射光线,玻璃在 (选
填“AB 面的左方”、“AB 面的右方”、“CD 面的上方”或“CD 面的下方”),并
标出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
【例2】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 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 现象
【例3】下列关于折射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有 ( )
A 、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
B 、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C 、光从水进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有可能不变
D 、光从水进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例4】完成光路图
【课后练习】 1.如图所示,光线在玻璃和空气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发生折射,此时折射角等于_________,分解面的_______方是玻璃
2.当光线从一种透明物质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线的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
B.光线的传播方向有时不发生改变
C.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到空气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D.当光线从玻璃中斜射入到空气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3.用气枪射击池水中的鱼,为了提高命中率,在射击时应该瞄准( )
30°° 练习1 练习4
A.看到的鱼
B.看到鱼的上部
C.看到鱼的下部
D.看到鱼的右边
4.完成光路图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