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高压氧舱安全管理与应用规范 2018年版
- 格式:pdf
- 大小:486.45 KB
- 文档页数:32
高压氧舱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一、按强电不进舱的原则,严禁在舱内使用强电。
舱内的电气设备,其工作电压不得大于24V。
舱内必须敷设的电缆、电线均应经过高压绝缘试验,接头必须按规定焊接并相互错开,线路必须按规定穿金属管固定敷设。
舱内除通讯及信号传感元件外,不得设置任何电器。
严禁在舱内装设熔断器、继电器、转换开关、镇流器、电气及动力控制器好有感应线圈的电铃等可能产生电火花的电气元件。
若因治疗确需进舱的电器,必须能够承受舱压,并应在舱外配备电流过载保护装置。
纯氧氧舱进舱电气设备总功率不应大于0.5W。
所有电气开关应一律设在舱外。
除婴儿舱外,舱内必须设人体静电接地装置。
严禁任何电路和设备的接地线与高压氧舱系统相连或共用防雷、防静电接地装置。
氧舱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Ω。
二、应采用舱外照明方式照明,在舱外观察窗部位设置光源解决舱内照明问题。
同时必须在舱外配置应急照明系统。
氧舱供电中断时,应急照明系统必须自动投入,持续照明时间一般不应小于____分钟。
严禁在舱内采用普通日光灯或其他普通照明灯具。
三、严禁在舱内安装普通家用空调,舱内空调装置的电机及控制装置必须是设置舱外。
家用空调的电气装置按普通环境设计,在舱内工作压力下启动或停机时,极易产生火花。
目前安全性能较高的空调方式有两种,一时采用管道式空调系统,将空调的制冷好制热装置直接连接在通风管道上,在通风换气的同时实施温度调控;二时将空调的电动机风轮改为气动风轮,利用储气罐中的净化压缩空气(0.3~0.4MPa)为动力驱动风轮,空调主机的遥控板设在舱外操作台上。
这两种方式均勿需在氧舱内敷设电气设施设备,安全可靠。
四、监控摄像头应安装在舱外观察窗口处。
传输信号的导线应敷设在舱外。
五、通常氧舱的工作压力为0.2~0.25MPa,故多数氧舱将工作压力上限设定为0.25MPa。
安全阀的启跳和回座压力值应在设备本体安全限度之内,并处于该阀的最佳性能区间。
多人医用氧舱舱体上的安全阀应选用带扳手的弹簧直接载荷式安全阀。
医疗机构医院医用高压氧治疗技术管理规范(2019年版)目录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2)二、人员基本要求 (3)三、技术管理基本要求 (5)四、培训管理要求 (9)为规范医用高压氧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颁发的《医用氧舱安全管理规定》,结合我省高压氧治疗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广东省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高压氧治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高压氧治疗技术是指在医用高压氧舱内通过吸入高分压氧以治疗有关疾病的技术。
医用高压氧舱包括医用空气加压舱及氧气加压舱。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高压氧治疗技术水平应当与其功能、任务和技术能力相适应。
(二)医用氧舱的购置、安装、使用、管理、维修、改造以及检验等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以及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
(三)医用氧舱场地设置以及配套设备。
1.安装医用氧舱的场地应通风良好,远离高压配电房、易燃易爆物源(氧舱配套的供氧、储氧装置除外)、火源、热源以及各种空气污染源。
2.高压氧科(室)不应过分远离急诊科(室)和住院病区,应建有方便患者治疗的运送通道。
3.高压氧治疗区应实行封闭式管理。
根据氧舱类型和用房条件,设置相应的高压氧治疗室、设备间、候诊室、工作人员办公室、更衣室、吸氧用具清洁存放区域以及卫生间等。
4.高压氧治疗区应配备急救车,备好必要的急救药品和器材。
抢救药品参照临床科室急救药柜配置,器材至少应包括舱外吸氧装置、负压吸引器、呼吸器、血压计以及听诊器等。
有条件者宜配备多功能监护仪(包括心电、血压、脉搏、呼吸、氧饱和度等)、气管插管箱、气动呼吸机以及除颤器等设备。
5.医用氧舱应配备必要的氧舱消毒设备及用品。
须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的有关规定,做好氧舱清洁消毒,吸氧用具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7年)》规定执行,严防氧舱内交叉感染。
医用高压氧舱安全管理与应用规范医用高压氧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医疗设备,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病症,如烧伤、创伤、糖尿病、中风等。
但是,高压氧舱也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因此,医疗机构应该建立起安全管理与应用规范,以确保高压氧舱的安全使用。
1.设备维护与保养医用高压氧舱使用频繁,需要进行定期检查和保养,以确保其正常运转。
设备管理人员应该定期检查设备的液压油、电池、灯管、安全阀、压力表等部件的运行状况,防止发生故障而危及病人安全。
2.使用规范高压氧舱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安全规范:a.病人应该进行身体检查,如检测氧气以及压力敏感等,确保没有使用高压氧舱的禁忌症状。
b.禁止在高压氧舱内使用带弹簧或带金属件的物品。
c.操作人员应该定期进行培训,熟悉高压氧舱的使用程序,并在使用前检查设备的安全阀,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d.使用中应该始终保持耐心以及冷静,病人需要全程监护。
e.使用时应该遵守氧气治疗的质量要求,确保氧气纯度达到规定的标准,如避免因二次污染引起过敏反应等。
3.应急处理程序一旦出现高压氧舱使用中的紧急情况,我们需要立即进行应急处理。
防范措施包括:a.开启氧气面罩,让病人吸氧。
b.关闭高压氧舱门以减少氧气的浪费,以及避免因缺氧导致的意外伤害。
c.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如医生、设备管理人员或应急救援队伍等。
d.不要移动病人,防止因动作过度导致装置移位而危及病人安全。
综上所述,医用高压氧舱是极为重要且有用的医疗设备,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确保其安全使用,应该建立起安全管理与应用规范,包括设备维护与保养、使用规范以及应急处理程序等,从而为高压氧舱的安全使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医用高压氧舱安全管理与应用规范范本(doc 49页)部门: xxx时间: 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医用高压氧舱安全管理与应用规范前言随着高压氧医学的迅速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氧舱设备标准、管理规范、技术规程等文件,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于2013年10月在全体委员会议上讨论决定对《医用高压氧舱管理与应用规范》(简称《规范》)进行修订。
此次修订是在2004年版《规范》的基础上,依照国家现行的各种法规、标准,参照国内外有关规范,结合近年来国内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对原有内容进行了部分修改和补充,旨在使高压氧治疗的临床应用与安全管理于一体,体现医疗安全与设备安全并重的理念,冀希望新修订的《规范》成为从业人员在高压氧医学工作中遵循的准则。
修订《规范》过程中,在广泛征询了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全体委员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常委会讨论,对《规范》内容和条文进行了审修,增加了安全管理和资料保管制度、高压氧治疗中并发症的处理、舱内护理技术、氧舱使用单位安全管理基本要求,修改了氧舱消毒隔离制度等。
在此,谨向支持和参与这项工作的同仁们致以诚挚的谢意!随着医疗技术及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新的文件出台和新问题的出现,《规范》还需要继续完善修订。
希望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依靠全体从事高压氧医学的同仁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规范》,保障高压氧医学质量,使高压氧医学事业健康发展。
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二〇一五年七月目录第一部分工作人员职责高压氧科(室)主任(负责人)职责高压氧科(室)医师职责高压氧科(室)护士长职责高压氧科(室)护士职责高压氧科(室)主任技师、高级工程师职责高压氧科(室)工程技术人员职责婴儿氧舱工作人员职责操舱人员职责陪舱人员职责高压氧从业人员卫生保障第二部分科室建制与管理制度高压氧科(室)工作人员配备高压氧科(室)安全管理制度空气加压氧舱治疗患者进舱须知氧气加压舱治疗患者进舱须知婴儿氧舱治疗患儿家属须知氧舱消毒隔离制度高压氧科(室)资料保管制度机房管理制度供氧间管理制度液氧储槽管理制度储气罐与配套压力容器管理制度配电屏和配电箱管理制度氧舱设备保养与维修制度一、日常保养制度二、维修工作制度氧舱设备中修和大修具体内容氧舱使用单位安全管理基本要求第三部分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空气加压氧舱操作规程氧气加压舱操作规程婴儿氧舱操作规程递物筒操作规程高压氧舱内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空气加压氧舱紧急情况处理应急预案氧气加压舱紧急情况处理应急预案婴儿氧舱紧急情况处理应急预案第四部分临床应用适应证一、急症适应证二、非急症适应证禁忌证一、绝对禁忌证二、相对禁忌证常用高压氧治疗方案一、成人常规高压氧治疗方案二、婴幼儿高压氧治疗方案三、减压病治疗方案四、高压氧治疗中并发症的处理(一)惊厥型氧中毒(二)气压伤(三)减压病第五部分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用空气加压氧舱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用氧气加压舱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用氧舱用电化学式测氧仪四、高压氧临床应用技术规范五、医用氧舱安全管理规定(氧舱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六、关于停止医用高压氧舱从业人员集中培训工作的函七、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第一部分工作人员职责高压氧科(室)主任职责一、在院长和职能部门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本科室的医疗、教学、科研、安全及行政管理工作,并做好医德医风教育。
医用高压氧舱安全管理与应用规范前言随着高压氧医学的迅速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氧舱设备标准、管理规范、技术规程等文件,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于2013年10月在全体委员会议上讨论决定对《医用高压氧舱管理与应用规范》(简称《规范》)进行修订。
此次修订是在2004年版《规范》的基础上,依照国家现行的各种法规、标准,参照国内外有关规范,结合近年来国内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对原有内容进行了部分修改和补充,旨在使高压氧治疗的临床应用与安全管理于一体,体现医疗安全与设备安全并重的理念,冀希望新修订的《规范》成为从业人员在高压氧医学工作中遵循的准则。
修订《规范》过程中,在广泛征询了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全体委员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常委会讨论,对《规范》内容和条文进行了审修,增加了安全管理和资料保管制度、高压氧治疗中并发症的处理、舱内护理技术、氧舱使用单位安全管理基本要求,修改了氧舱消毒隔离制度等。
在此,谨向支持和参与这项工作的同仁们致以诚挚的谢意!随着医疗技术及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新的文件出台和新问题的出现,《规范》还需要继续完善修订。
希望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依靠全体从事高压氧医学的同仁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规范》,保障高压氧医学质量,使高压氧医学事业健康发展。
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二〇一五年七月目录第一部分工作人员职责高压氧科(室)主任(负责人)职责高压氧科(室)医师职责高压氧科(室)护士长职责高压氧科(室)护士职责高压氧科(室)主任技师、高级工程师职责高压氧科(室)工程技术人员职责婴儿氧舱工作人员职责操舱人员职责陪舱人员职责高压氧从业人员卫生保障第二部分科室建制与管理制度高压氧科(室)工作人员配备高压氧科(室)安全管理制度空气加压氧舱治疗患者进舱须知氧气加压舱治疗患者进舱须知婴儿氧舱治疗患儿家属须知氧舱消毒隔离制度高压氧科(室)资料保管制度机房管理制度供氧间管理制度液氧储槽管理制度储气罐与配套压力容器管理制度配电屏和配电箱管理制度氧舱设备保养与维修制度一、日常保养制度二、维修工作制度氧舱设备中修和大修具体内容氧舱使用单位安全管理基本要求第三部分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空气加压氧舱操作规程氧气加压舱操作规程婴儿氧舱操作规程递物筒操作规程高压氧舱内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空气加压氧舱紧急情况处理应急预案氧气加压舱紧急情况处理应急预案婴儿氧舱紧急情况处理应急预案第四部分临床应用适应证一、急症适应证二、非急症适应证禁忌证一、绝对禁忌证二、相对禁忌证常用高压氧治疗方案一、成人常规高压氧治疗方案二、婴幼儿高压氧治疗方案三、减压病治疗方案四、高压氧治疗中并发症的处理(一)惊厥型氧中毒(二)气压伤(三)减压病第五部分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用空气加压氧舱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用氧气加压舱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用氧舱用电化学式测氧仪四、高压氧临床应用技术规范五、医用氧舱安全管理规定(氧舱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六、关于停止医用高压氧舱从业人员集中培训工作的函七、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第一部分工作人员职责高压氧科(室)主任职责一、在院长和职能部门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本科室的医疗、教学、科研、安全及行政管理工作,并做好医德医风教育。
医用高压氧舱管理与应用规范医用高压氧舱管理与应用规范1. 在院领导和医务部门直接领导下开展各项管理工作。
2. 由资装办负责氧舱设备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
3. 高压氧工作场所,如治疗厅室。
氧气间。
机房等,需备消防器材,并严禁吸烟。
4. 设有消防安全员,定期检查消防器材和安全状况,及时消除隐患,确保氧舱各部安全。
5. 爱护氧舱设备不得随意搬动、拆卸或外借仪器设备。
6. 保持氧舱厅室整洁安静,禁止无关人员入内,维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7. 非本科室人员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进入本科室参观。
参观者必须由指定人员陪同,并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一、氧舱消毒隔离制度1. 压缩空气和氧气必须符合卫生学标准。
2. 每人专用一次性吸氧面罩,损坏或污染请及时更换。
3. 每次治疗结束后应通风换气,及时清扫、拖地,舱内用在紫外线照射30min(须遮盖观察窗有机玻璃)。
也可用臭氧放声器或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
4. 舱内使用的痰盂。
便盆、垃圾桶应每天进行清洗。
5. 氧舱体表应定期清洁,内壁应定期用消毒液擦抹。
6. 患者专用衣服、鞋子,每疗程应更换一次。
7. 确诊未气性坏疽、破伤风、芽孢杆菌感染患者、严禁与带有伤口的其他人员同时进舱。
患者出舱后,舱室必须进行严格终末消毒处理。
(1)空气消毒:每100m3 体积用乳酸12ml熏30min,通风后,再用紫外线消毒30 min(须遮盖观察窗有机玻璃);(2)舱室内壁、地板和舱内物品用1%过氧乙酸溶液擦拭;(3)舱室经彻底扫除消毒后,作空气培养,3次阴性方可供他人使用;(4)被服用1%-2%过氧乙酸溶液浸泡120 min,煮沸60 min 再送洗衣房洗涤方可使用;(5)所有敷料彻底烧毁。
8. 每周清洗消毒呼吸三通管及吸排氧软管一次,以1:200“84” 消毒液浸泡后,用洗衣粉溶液擦洗,再用清水冲净,晾干备用。
9. 每月进行舱内空气培养。
10.传染病患者应贩毒开舱治疗,严禁与其他患者同舱治疗。
治疗后应进行消毒处理。
医用高压氧舱安全管理与应用规范随着高压氧医学的迅速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氧舱设备标准、管理规范、技术规程等文件,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于2013年10 月在全体委员会议上讨论决定对《医用高压氧舱管理与应用规范》(简称《规范》)进行修订。
此次修订是在2004 年版《规范》的基础上,依照国家现行的各种法规、标准,参照国内外有关规范,结合近年来国内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对原有内容进行了部分修改和补充,旨在使高压氧治疗的临床应用与安全管理于一体,体现医疗安全与设备安全并重的理念,冀希望新修订的《规范》成为从业人员在高压氧医学工作中遵循的准则。
修订《规范》过程中,在广泛征询了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全体委员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常委会讨论,对《规范》内容和条文进行了审修,增加了安全管理和资料保管制度、高压氧治疗中并发症的处理、舱内护理技术、氧舱使用单位安全管理基本要求,修改了氧舱消毒隔离制度等。
在此,谨向支持和参与这项工作的同仁们致以诚挚的谢意!随着医疗技术及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新的文件出台和新问题的出现,《规范》还需要继续完善修订。
希望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依靠全体从事高压氧医学的同仁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规范》,保障高压氧医学质量,使高压氧医学事业健康发展。
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二〇一五年七月目录第一部分工作人员职责高压氧科(室)主任(负责人)职责高压氧科(室)医师职责高压氧科(室)护士长职责高压氧科(室)护士职责高压氧科(室)主任技师、高级工程师职责高压氧科(室)工程技术人员职责婴儿氧舱工作人员职责操舱人员职责陪舱人员职责高压氧从业人员卫生保障第二部分科室建制与管理制度高压氧科(室)工作人员配备高压氧科(室)安全管理制度空气加压氧舱治疗患者进舱须知氧气加压舱治疗患者进舱须知婴儿氧舱治疗患儿家属须知氧舱消毒隔离制度高压氧科(室)资料保管制度机房管理制度供氧间管理制度液氧储槽管理制度储气罐与配套压力容器管理制度配电屏和配电箱管理制度氧舱设备保养与维修制度一、日常保养制度二、维修工作制度氧舱设备中修和大修具体内容氧舱使用单位安全管理基本要求第三部分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空气加压氧舱操作规程氧气加压舱操作规程婴儿氧舱操作规程递物筒操作规程高压氧舱内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空气加压氧舱紧急情况处理应急预案氧气加压舱紧急情况处理应急预案婴儿氧舱紧急情况处理应急预案第四部分临床应用适应证一、急症适应证二、非急症适应证禁忌证一、绝对禁忌证二、相对禁忌证常用高压氧治疗方案一、成人常规高压氧治疗方案二、婴幼儿高压氧治疗方案三、减压病治疗方案四、高压氧治疗中并发症的处理(一)惊厥型氧中毒(二)气压伤(三)减压病第五部分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用空气加压氧舱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用氧气加压舱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用氧舱用电化学式测氧仪四、高压氧临床应用技术规范五、医用氧舱安全管理规定(氧舱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六、关于停止医用高压氧舱从业人员集中培训工作的函七、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第一部分工作人员职责高压氧科(室)主任职责一、在院长和职能部门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本科室的医疗、教学、科研、安全及行政管理工作,并做好医德医风教育。
医用高压氧舱安全管理与应用规范随着高压氧医学的迅速进展,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氧舱设备标准、治理规范、技术规程等文件,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于2013年10 月在全体委员会议上讨论决定对《医用高压氧舱治理与应用规范》(简称《规范》)进行修订。
此次修订是在2004 年版《规范》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现行的各种法规、标准,参照国内外有关规范,结合近年来国内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对原有内容进行了部分修改和补充,旨在使高压氧治疗的临床应用与安全治理于一体,体现医疗安全与设备安全并重的理念,冀期望新修订的《规范》成为从业人员在高压氧医学工作中遵循的准则。
修订《规范》过程中,在广泛征询了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全体委员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常委会讨论,对《规范》内容和条文进行了审修,增加了安全治理和资料保管制度、高压氧治疗中并发症的处理、舱内护理技术、氧舱使用单位安全治理差不多要求,修改了氧舱消毒隔离制度等。
在此,谨向支持和参与这项工作的同仁们致以诚挚的谢意!随着医疗技术及治理要求的持续提升,以及新的文件出台和新咨询题的显现,《规范》还需要连续完善修订。
期望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依靠全体从事高压氧医学的同仁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规范》,保证高压氧医学质量,使高压氧医学事业健康进展。
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二o 一五年七月名目第一部分工作人员职责高压氧科(室)主任(负责人)职责高压氧科(室)医师职责高压氧科(室)护士长职责高压氧科(室)护士职责高压氧科(室)主任技师、高级工程师职责高压氧科(室)工程技术人员职责婴儿氧舱工作人员职责操舱人员职责陪舱人员职责咼压氧从业人员卫生保证第二部分科室建制与治理制度高压氧科(室)工作人员配备高压氧科(室)安全治理制度空气加压氧舱治疗患者进舱须知氧气加压舱治疗患者进舱须知婴儿氧舱治疗患儿家属须知氧舱消毒隔离制度高压氧科(室)资料保管制度机房治理制度供氧间治理制度液氧储槽治理制度储气罐与配套压力容器治理制度配电屏和配电箱治理制度氧舱设备保养与修理制度一、日常保养制度二、修理工作制度氧舱设备中修和大修具体内容氧舱使用单位安全治理差不多要求第三部分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空气加压氧舱操作规程氧气加压舱操作规程婴儿氧舱操作规程递物筒操作规程高压氧舱内护理技术操作常规空气加压氧舱紧急情形处理应急预案氧气加压舱紧急情形处理应急预案婴儿氧舱紧急情形处理应急预案第四部分临床应用适应证一、急症适应证二、非急症适应证禁忌证一、绝对禁忌证二、相对禁忌证常用高压氧治疗方案—、成人常规高压氧治疗方案二、婴幼儿高压氧治疗方案三、减压病治疗方案四、高压氧治疗中并发症的处理(一)惊厥型氧中毒(二)气压伤(三)减压病第五部分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一一医用空气加压氧舱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一一医用氧气加压舱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一一医用氧舱用电化学式测氧仪四、高压氧临床应用技术规范五、医用氧舱安全治理规定(氧舱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六、关于停止医用高压氧舱从业人员集中培训工作的函七、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治理方法第一部分工作人员职责高压氧科(室)主任职责一、在院长和职能部门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本科室的医疗、教学、科研、安全及行政治理工作,并做好医德医风教育。
医用氧舱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医用氧舱的安全使用,规范医用氧舱安全管理工作,根据《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及____赋予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的职责,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医用氧舱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和改造必须符合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中的医用氧舱是指:(一)医疗用空气加压舱和氧气加压舱;(二)兼作高压氧治疗用途的多功能载人压力舱。
本规定中的医用氧舱不包括飞行器、船舶、海洋上作业的载人压力容器。
第四条医用氧舱包括:舱体,配套压力容器,供、排气系统,供、排氧系统,电气系统,空调系统,消防系统及所属的仪器,仪表和控制台等。
第五条地(市)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章设计第六条医用氧舱的设计实行设计文件审批制度,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以下简称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锅炉局)负责审批。
申请医用氧舱设计的单位,须将设计申请报告及设计文件(包括:舱体设计图样、计算书,各系统设计图样)向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锅炉局提出。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锅炉局委托认可的机构,对医用氧舱设计文件进行审查。
经审查批准的设计文件,由审批部门在医用氧舱设计总图和各系统设计图样上加盖审批标志。
第七条医用氧舱设计单位应有专业配套和稳定的设计队伍,必备的设计规范、标准资料,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制度。
第八条医用氧舱的设计应符合本规定的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
第九条医用氧舱舱体及配套压力容器的设计应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以下简称《容规》)及GB150《钢制压力容器》的有关规定。
对超标准的大开孔、观察窗、中间隔舱壁等特殊结构,可参照国内外有关标准、规范进行设计,没有相应国内外标准、规范的,其设计应由设计单位技术总负责人批准。
第十条医用氧舱观察窗、照明窗及舱体采用有机玻璃材料时,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外观质量应不低于GB7134《浇铸型工业有机玻璃板材、棒材和管材》中I级品的要求。
医用高压氧舱管理与应用规范1. 在院领导和医务部门直接领导下开展各项管理工作。
2. 由资装办负责氧舱设备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
3. 高压氧工作场所,如治疗厅室。
氧气间。
机房等,需备消防器材,并严禁吸烟。
4. 设有消防安全员,定期检查消防器材和安全状况,及时消除隐患,确保氧舱各部安全。
5. 爱护氧舱设备不得随意搬动、拆卸或外借仪器设备。
6. 保持氧舱厅室整洁安静,禁止无关人员入内,维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7. 非本科室人员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进入本科室参观。
参观者必须由指定人员陪同,并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一、氧舱消毒隔离制度1. 压缩空气和氧气必须符合卫生学标准。
2. 每人专用一次性吸氧面罩,损坏或污染请及时更换。
3. 每次治疗结束后应通风换气,及时清扫、拖地,舱内用在紫外线照射30min(须遮盖观察窗有机玻璃)。
也可用臭氧放声器或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
4. 舱内使用的痰盂。
便盆、垃圾桶应每天进行清洗。
5. 氧舱体表应定期清洁,内壁应定期用消毒液擦抹。
6. 患者专用衣服、鞋子,每疗程应更换一次。
7. 确诊未气性坏疽、破伤风、芽孢杆菌感染患者、严禁与带有伤口的其他人员同时进舱。
患者出舱后,舱室必须进行严格终末消毒处理。
(1)空气消毒:每100m3 体积用乳酸12ml熏30min,通风后,再用紫外线消毒30 min(须遮盖观察窗有机玻璃);(2)舱室内壁、地板和舱内物品用1%过氧乙酸溶液擦拭;(3)舱室经彻底扫除消毒后,作空气培养,3次阴性方可供他人使用;(4)被服用1%-2%过氧乙酸溶液浸泡120 min,煮沸60 min再送洗衣房洗涤方可使用;(5)所有敷料彻底烧毁。
8. 每周清洗消毒呼吸三通管及吸排氧软管一次,以1:200“84” 消毒液浸泡后,用洗衣粉溶液擦洗,再用清水冲净,晾干备用。
9. 每月进行舱内空气培养。
10.传染病患者应贩毒开舱治疗,严禁与其他患者同舱治疗。
治疗后应进行消毒处理。
二、机房管理规则1. 无关人员不得擅自进入机房。
医用高压氧舱事故分析与安全管理探讨摘要:我国高压氧医学发展特点是起步晚,发展迅速。
自1964年我国第一台医用高压氧舱投入使用至今,全国现有氧舱数量稳居世界前列,在巨大的成就背后,隐藏着氧舱设备和使用管理中的安全危机。
高压氧治疗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现被广泛应用于各临床学科。
高压舱是高压氧治疗的关键设备,属于压力特种设备,使用危险性较大,一旦忽视安全管理,就易发生严重的医疗事故,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关键词:医用;高压氧舱;事故分析;安全管理高压氧治疗是安排患者在高于大气压的密闭高压氧舱中吸收纯氧治疗疾病。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这种治疗方法可以增加血氧含量,增加血氧分压;增强血氧扩散能力,扩大氧气有效扩散范围,有效改变人类缺氧现状;此外,这种治疗方法还可以提高人类造血能力,增加白细胞含量,抑制厌氧菌的繁殖,增强治疗效果。
目前,这种治疗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疾病。
但医用高压氧舱的安全性不容忽视,从而有效地保证了临床治疗效果。
1医用高压氧舱的工作原理对于人来说,氧气是用来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血液中会携带氧气,而氧气的溶解与环境压力有关。
正常来说,人们生活在大气压环境下,空气中有1/5的氧气,所以人血液中溶解的氧气并不多,基本上很难满足人体需求。
氧气容易进入红血球,然后与红血球一起移动,对于人来说,虽然溶解在血液中的氧量较小,但这些氧气十分重要。
因为红细胞携带着比血液中高几十倍的氧气,所以正常人的吸氧量可以得到满足。
1956年,荷兰科学家进行了高压氧舱的实验。
实验表明,人在高压氧舱中溶解在血液中的氧气会随着氧舱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2高压氧舱火灾事故分析(1)可燃物分析。
高压氧舱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极易燃烧的物质,主要包括4类:(1)病患穿戴的衣物;(2)极易挥发的物质,如病患涂抹的各种药品和消毒剂等;(3)极易自燃的物质,如供气系统中的滤芯及活性炭等,这些物质在吸附一些油性或可燃性细小物质后成为极易自燃的物质;(4)转化为非阻燃的物质,主要包括装修材料老化或变质后,转变为非阻燃物质。
医疗机构医院医用高压氧治疗技术管理规范(2019年版)目录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2)二、人员基本要求 (3)三、技术管理基本要求 (5)四、培训管理要求 (9)为规范医用高压氧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颁发的《医用氧舱安全管理规定》,结合我省高压氧治疗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为广东省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高压氧治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高压氧治疗技术是指在医用高压氧舱内通过吸入高分压氧以治疗有关疾病的技术。
医用高压氧舱包括医用空气加压舱及氧气加压舱。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开展高压氧治疗技术水平应当与其功能、任务和技术能力相适应。
(二)医用氧舱的购置、安装、使用、管理、维修、改造以及检验等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以及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
(三)医用氧舱场地设置以及配套设备。
1.安装医用氧舱的场地应通风良好,远离高压配电房、易燃易爆物源(氧舱配套的供氧、储氧装置除外)、火源、热源以及各种空气污染源。
2.高压氧科(室)不应过分远离急诊科(室)和住院病区,应建有方便患者治疗的运送通道。
3.高压氧治疗区应实行封闭式管理。
根据氧舱类型和用房条件,设置相应的高压氧治疗室、设备间、候诊室、工作人员办公室、更衣室、吸氧用具清洁存放区域以及卫生间等。
4.高压氧治疗区应配备急救车,备好必要的急救药品和器材。
抢救药品参照临床科室急救药柜配置,器材至少应包括舱外吸氧装置、负压吸引器、呼吸器、血压计以及听诊器等。
有条件者宜配备多功能监护仪(包括心电、血压、脉搏、呼吸、氧饱和度等)、气管插管箱、气动呼吸机以及除颤器等设备。
5.医用氧舱应配备必要的氧舱消毒设备及用品。
须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的有关规定,做好氧舱清洁消毒,吸氧用具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7年)》规定执行,严防氧舱内交叉感染。
医用高压氧舱安全管理制度医用高压氧舱安全管理制度医用高压氧舱是按照《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及GB150《钢制压力容器》的有关规定设计与制造的特殊医疗设备。
通过输入介质——压缩空气或氧气,在密闭舱体内形成一个大于一个大气压的高压环境,病人在此高气压环境下进行吸氧治疗。
固而被称之为高压氧舱。
高压氧舱由舱体、液氧储罐、压缩空气储藏罐、供排气及排氧系统、控制系统和辅助设备等构成。
高压氧舱发生事故主要有氧浓度超标、静电引发的火灾等。
事故往往是由氧舱自身的不安全隐患和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所引起的。
要防止发生事故,就要加强安全管理,规范操作人员行为,消除不安全因素。
氧舱的安全管理,是当前医院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医疗安全。
为保障医用氧舱的安全使用,规范医用氧舱的安全管理工作,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卫生部颁布了《医用氧舱安全管理规定》。
参照《医用氧舱安全管理规定》,根据氧舱的特殊性和医院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制定并采取了一系列安全管理措施。
在分管院长领导下,由设备科负责,并确定由一名本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具体分管技术工作,明确责任。
一、氧舱专责管理人员的职责:1、贯彻执行《医用氧舱安全管理规定》及相关文件;2、参加氧舱的验收和试运行工作;3、监督检查氧舱的操作和维护情况;4、根据定期检验制度,编制氧舱检验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定期向有关部门报送执行情况。
5、负责制定氧舱维护、检修规程和氧舱改造、检验、修理及报废等技术审查工作;6、负责氧舱档案的制定、登记、管理、维护及技术资料的管理工作。
二、做好高压氧舱防雷、防静电设施的安装和检测由于我院地处丘陵地带,雷雨较多,做好高压氧舱的防雷、防静电工作是保障医疗安全和设备安全的条件之一。
我院在建设高压氧舱前,防雷、防静电设施由苍山县防雷中心进行了审查。
在施工中请防雷中心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指导。
安装完毕后,由苍山县防雷中心进行了检测,并一次性通过验收。
三、建立氧舱技术档案,制定技术档案管理制度氧舱在使用前必须建立技术档案,建立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医用高压氧治疗技术管理规范为规范医用高压氧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医用高压氧治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本规范所称医用高压氧治疗技术是在医疗机构范围内运用高压氧舱特种治疗设备使患者或接受该项治疗的人员能在高于当地压力的环境中,吸入高于当地大气氧浓度的氧来治疗疾病或者解决其健康问题的特种医学方法,包括单人氧气加压舱和多人空气加压舱的高压氧治疗技术。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一)医疗机构应当是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核定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上的机构,且开展高压氧治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和技术能力相适应。
(二)具有卫健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与开展该技术相关专业的诊疗科目,配置了单人氧气加压舱或多人空气加压舱的高压氧治疗设备。
(三)医疗机构在氧舱建造前医院应提供高压氧科(室)安全医疗出入流程管理平面布局图以评估高压氧治疗场地的安全诊疗出入流程;同时,医院应接受氧舱选址的环境安全评估。
在医用氧舱进入临床使用前均须按照国家规定经过医疗机构组织的临床验收,凭医用氧舱临床启用验收报告等资料取得《特种设备使用证》等相关资质证明文件。
(四)管理要求按照国家规定实行医用氧舱包括工程设备和临床医疗两方面的院科三级管理要求,并以医院文件的方式加以明确。
1.一级管理者为医疗机构及其主要负责人,作为氧舱的使用安全管理负责人。
2.二级管理者为医疗机构工程技术部门的负责人和临床医务及护理管理部门的负责人作为氧舱安全管理负责人。
3.三级管理设备管理者为实行氧舱具体维护和保养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氧舱的安全管理员,担负氧舱的使用安全管理和维护保养、年度检查等工作。
三级管理医疗管理者为高压氧科负责人:负责高压氧科临床安全医疗工作。
(五)规模要求医疗机构仅配置单人氧气加压氧舱的总数量不得超过3台;多人空气加压氧舱的单舱额定进舱人数不得超过18人(含18人,包括患者、陪护人员以及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