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le生物全奖PhD+1,祝贺来自复旦的世毕盟学员!!!
- 格式:docx
- 大小:217.06 KB
- 文档页数:4
执教全美Top 50大学的中科大毕业生======麻省理工学院(私立)3人文晓刚,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Full Professor,物理系82届(772),1981年CUSPEA全国状元/physics/facultyandstaff/faculty/xiaogang_wen.html/~wen/刘洪,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Assistant Prof,近代物理系93届(894)/physics/facultyandstaff/faculty/hong_liu.html林间,WHOI-MIT Joint Program教授,WHOI Associate Scientist with Tenure,地球与空间科学系(777)/dept/profile.go?id=294/oceanus/viewArticle.do?id=4009======斯坦福大学(私立)5人王善祥,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与材料科学系,Full Professor,物理系86届(812)/research/layout.php?sunetid=sxwan骆利群,斯坦福大学神经生物学系,Full Professor,少年班86届(81少)/profiles/Liqun_Luo/范汕洄,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Assistant Prof,00班92届物理(8800)/~shanhui崔屹,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Assistant Prof,化学系98届(9312)/about_faculty/mse_fac_profile2.php?sunetid=yicui崔便晓,斯坦福大学化学系,Assistant Prof,高分子系98届(9314)/dept/chemistry/department/news/archives/2007/04/new_faculty_mem_1.html======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公立)7+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公立)2人(注:后者常被认为是前者的医学院)刘奋勇,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公共卫生学院,Full Professor,生物系86届(818)/~microbes/faculty/liu.html周强,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系,Associate Professor,生物系86届(818)/faculty/BMB/zhouq.html肖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闻学院,Lecturer(该院教师都是Lecturer),地球物理86届(817)/program/newmedia/faculty/罗坤忻(女),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系,Associate Professor,生物系86届(828)/faculty/CDB/luok.html郭新(女),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工业工程与运筹学系,Assistant Prof,数学系92届(871)/People/Faculty/xinguo.htm杨培东,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化学系,Associate Professor,应用化学系93届(8812)/faculty/Yang/Peidong-Yang.html陈路(女),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系,Assistant Professor,生物系93届(898),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天才奖”得主/faculty/NEU/chenl.html汤超,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生物医药系,Full Professor,力学与机械工程系82届(775)/dbps/faculty/pages/tang.html刘立民,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癌症中心,Assistant Professor,生物系86届(818)/people/liu_limin.php======哈佛大学(私立)7人王家槐,哈佛大学医学院,Associate Prof,63届/WhitePagesPublic.asp?task=showperson&id=177271374174279373178273&a=hms&r=96&kw=wang,,,/Collaborators/Wang.html黄旭东,哈佛大学医学院,Assistant Prof,化学87届(823&8212)/staff/xudongHuang.htm/cagn/Faculty/huang.html王瑛(女),哈佛大学医学院,Assistant Prof,应用化学91届(8612)/wang_y.htm/people.php?people_id=767庄小威(女),哈佛大学物理系和化学系,Full Professor,少年班91届物理专业(87 少),女,少年班,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天才奖”得主,美国Searle学者奖得主。
Cornell全奖大神说申请中“不忘初心”才是最大的成长与收获Cornell全奖大神说,申请中“不忘初心”才是最大的成长与收获(世毕盟学员)背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GPA Ranking9/30 GRE1501703.0 雅思7分录取结果Economics 全奖PhD Cornell,U Wisconsin-Madison 1、写在前面去年的今天,在美国交换的我结束了最后一门考试。
飞机从纽约起飞的那一刻,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有机会回到那里去继续追求年轻的梦想。
一年过去,无数次做梦也未曾预见的机遇,拼了命似的废寝忘食专心研究,把那个曾迷茫焦虑的我送到常春藤名校去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
这一年的成长,似乎比以往每一年都要更多,更有分量。
2、申请带给我了什么关于申请的具体技术性操作(GT,CV, PS等),世毕盟的大牛学姐学长们都给出了许多非常棒的建议。
回顾这一年,所有申请的细节虽然繁琐,但的确也是锻炼自己时间管理和心态调整的不可多得的好机会。
而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会让自己更加了解内心的想法,让自己进入全身心投入研究的状态,即使还不清楚未来的模样但依然相信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这种“为了梦想不服输再苦也不停止脚步”的坚定的信念,大概是最弥足珍贵的吧。
记得去年夏天和mentor第一次meeting时,他听过我讲述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做过的研究,以及为什么要读博士之后,他对我说“,我听下来觉得很感动,你真的很适合读博士。
“在我最迷茫的时候,这般的认可和鼓励给了我太大的力量。
这句话,给我的动力足够支撑我度过那几个月考GT、钻科研、查资料、改文书、做网申忙的快要飞起来的申请季。
现在回想起来依旧内心暖暖,我认准了以后做学术的目标,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一些创新的成果,能够为这个世界带来一点点改变,让它变得更美好。
我想这个信念会一辈子都扎根在我心里,未来还会有许许多多以前不曾经历的挑战,但是为了学术这个真爱,就一定会全力以赴。
[转载]华⼈⾦融学家第⼀⼈——罗闻全原⽂地址:华⼈⾦融学家第⼀⼈——罗闻全作者:东北财经⼤学出版社罗闻全教授在西⽅⾦融学界,罗闻全(Andrew Wen-chuan Lo)是赫赫有名的⾦融学家。
然⽽,对于我国⾦融专业的⼤多数师⽣来说,这个名字却是相当陌⽣的,如其著作《⾦融市场计量经济学》的中⽂版居然将其名字译为“安德鲁•W•罗”,即便是在7年之后的2010年,⼀本关于对冲基⾦的书上仍将其译为“安德鲁•罗”,因此这⾥有必要详细介绍⼀下罗闻全。
罗闻全于1960年4⽉18⽇出⽣于⾹港,此后曾在中国台湾地区居住。
5岁那年,罗闻全全家从台湾移民到纽约。
他的母亲Julia Yao Lo(约1927—)是⼀位伟⼤的⼥性,在她的悉⼼教导下,罗闻全的姐姐和哥哥先后获得了有“少年诺贝尔奖”之称的“西屋科学天才少年奖” 。
后来,⽼三罗闻全从8年级跳级进⼊著名的Bronx科学⾼中,经过刻苦学习,也获得了这⼀奖项。
真可谓天才之家,⼀时传为佳话。
后来三⼈⼜都获得了世界性的学术声誉,与其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关于罗闻全的姐姐和哥哥,我们知之甚少。
在Peter L. Bernstein所著的Capital Ideas Evolving(中⽂译名《投资新⾰命》)中,称他的姐姐是⼀个分⼦⽣物学家,哥哥是⽕箭科学家。
译者考证推测他的姐姐是Cecilia Wen-ya Lo(简称Cecilia W. Lo,⾳译罗闻雅,约1951—),她也是⼀位伟⼤的⼥性。
她先后于1974年获⿇省理⼯学院理学学⼠学位,1979年获洛克菲勒⼤学细胞与发育⽣物学博⼠学位。
1980年,她在哈佛⼤学药学院从事博⼠后研究,此后历任宾⼣法尼亚⼤学⽣物系教授,美国国⽴卫⽣研究院⼼、肺和⾎液研究所(NHLBI)发育⽣物学实验室主任,遗传学与发育⽣物学中⼼主任。
她现任匹兹堡⼤学药学院发育⽣物学系教授,是著名的分⼦⽣物学家和先天性⼼脏病学家。
她的丈夫段崇智(Rocky S. Tuan)是世界著名的肝细胞⽣物学家和组织⼯程学家,有着与她相似的游历和教育经历。
我的专业我代言,从医学背景到Yale流行病学全奖PhD的横扫之路(世毕盟学员)基本背景本科: 北医预防医学专业(5年制)GPA: 3.71/4.0 (WES);GRE: 155+166+3.5;TOEFL: 109/26AdmissionYale PhD Epi (最终去向)/Columbia MPH Epi (Sexual, Reproductive Health)/Emory MSPH Epi/UW MPH Epi(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track)/Umich MPH Epi/Yale MPH Epi (Chronic Disease Epidemiology)/USC MPH时间过得飞快。
去年12月之前拼搏奋斗的日子仿佛还在眼前,然而转眼早已进入2018年。
总结自己的留学经历,可以说由努力、GGU的帮助以及幸运三部分组成。
我定出国的目标其实挺早的,但大一大二时总是各种借口忙啊,考试啊,老觉得时间还长啊,推迟了很多。
好在大一大二的成绩还可以,没有拖后腿,给我之后的申请准备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GPA至少没有处于劣势。
大二时参与了大创立了项。
第一次咨询GGU是在我大三下的时候,其实这个时间可以说是很晚了。
那个时候P老师给了很多指导性的意见,开始着手准备英语考试。
以往学长学姐都会很潇洒地说,三个月GRE突破,三个月TOEFL脱产。
可惜我不是神人,觉得自己无法保证短时间内突破英语成绩,结果也确实如此,我的GRE和TOEFL全拿下来大概花了快2年。
到现在还记得去年4月份时托福卡在90+的瓶颈自己一个人躲在厕所里嚎啕大哭了一个多小时,两只手抹的一把鼻涕一把泪。
现在想来,能早做准备就要早准备,毕竟英语成绩尤其是托福是一条死线,很多学校的要求是托福至少100分,如果申请之前达不到这个分数,虽然也有成功申请的案例,但那种忐忑感真的不好受。
在大三到大四那个短暂的暑假,只有短暂的一个月,我参与了学校的QUT 项目,增加了一段经历。
获颁巴克利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获得求是杰出科学家奖;2016年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2017年被评为2016年度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科技创新人物”;2017年任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院长;2019年入选“中国海归70年70人”榜单;2020年获得菲列兹·伦敦奖、北京市突出贡献中关村奖、复旦—中植科学奖。
接受媒体采访时,薛其坤自喻为“一艘从沂蒙山区驶出的小船”。
作为山大校友,他还常常是“山大故事”的主角。
薛其坤院士的主要研究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项目14项。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等荣誉。
获国家发明专利侯凡凡谦逊地说:“中国慢性肾脏病患者数约为1.3亿,肾脏病人数在全球位居前列。
我定当全力以赴,为降低肾脏而拼搏!”方向为扫描隧道显微学、表面物理、自旋电子学、拓扑绝缘量子态和低维超导电性以及各种表面分析手段研究各属、半导体表面晶体结构、化学性质、异/同质结薄膜外延和低维纳米结构的生长动力学和控制。
研究兴趣包括稀磁半导体的分子束外延生长和自旋注入、低维纳米结构的磁性和在自旋电子学中的应用、量子效应对低维纳米结构电子性质的影响(比如催化)等。
截至2011年,薛其坤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一※文/卞文志21演讲等奖和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奖项。
2012年12月,薛其坤团队在真实材料中发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我国科学家发现的重要科学效应之一。
若这项发现能投入应用,超级计算机将有可能成为iPad大小的掌上笔记本,手机和电脑的内存也许会超过目前最先进产品的上千倍,可以几个月不充电,且使用中不会发热,不会速度变慢。
这项研究成果为未来信息技术革命提供了全新的原理,使我们能做出低能耗晶体管和电子元器件,还可以用它和超导一起去做量子计算机,科幻电影中的强人工智能就可能真正地在现实生活中实现。
2013年,薛其坤带领他的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招聘背景:陈颉院⼠系加拿⼤⼯程院院⼠,国际电⼦电⽓⼯程院(IEEE)院⼠、加拿⼤国家纳⽶技术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加拿⼤阿尔伯塔⼤学终⾝教授、上海千⼈、复旦⼤学讲座教授。
陈院⼠发明⼀种基于阻抗技术的便携式芯⽚,测试灵敏度能达到尿液中1ng尿酸蛋⽩或⾎清中1nmol核酸的⽔平且能实现与⼿机集成的床旁检测,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与市场应⽤前景。
⽬前,陈院⼠拟在复旦⼤学建⽴中加合作实验基地,发展基于阻抗芯⽚技术应⽤于代谢产物,癌症,环境和⾷品快速检测技术。
应课题进展需要,拟通过复旦⼤学⽣命科学院招聘博⼠后1名。
招聘要求:具有⽣物化学或基础医学或纳⽶材料⼯程学背景,博⼠毕业2年之内,今年7⽉份即将毕业的应届博⼠也可考虑。
相关待遇:请参见复旦⼤学博⼠后的标准。
应聘⽅式:请感兴趣的同学发送简历,jc65@ualberta.ca,并注明“陈院⼠博⼠后招聘”,谢谢!陈颉院⼠简介:陈颉院⼠,现为加拿⼤⼯程院院⼠、国际电⼦电⽓⼯程院(IEEE)院⼠、加拿⼤国家纳⽶技术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加拿⼤阿尔伯塔⼤学终⾝教授、上海千⼈,复旦⼤学讲座教授。
荣获2015年度加拿⼤教授Killam奖(此⼀奖项是颁发給加拿⼤教授的荣誉之⼀),2016年度阿尔伯塔⼤学教授McCalla奖,加拿⼤国家创新基⾦领军⼈物、加拿⼤阿尔伯塔健康署(AHS)⾸席科学家、IEEE杰出(DistinguishedLecture)、2016年Innobay宁波杭州湾新区国际创新创业⼤赛⼀等奖(共300多项⽬参赛)、2016年教育部“111”计划团队成员、中加教授协会2012年度奖等荣誉称号。
先后受邀担任国际学术期刊副主编,多次参与组织国际会议,担任会议共同主席并发表主题演讲。
陈颉院⼠在基于阻抗的微液流代谢物测量芯⽚,低功耗电路及纳⽶器件设计,⽣物医学超声电路设计⽅⾯具有开拓性创新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近10年中作为项⽬负责⼈或者核⼼⼈员,承担或参与科研项⽬共计50多项,经费总计1千2百万加元;学术期刊和会议发表论⽂超过180篇,⾕歌学术中的i10-index为62;出版著作2部,授予⼗项美国发明专利,取得了较⼤的国际学术影响⼒。
美利菲尔德博士简介
他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就像个充满好奇的探险家。
他对那些微观的东西有着浓厚的兴趣,就像小朋友对糖果的喜爱一样纯粹。
他整天都沉浸在自己的研究世界里,试图揭开那些隐藏在生物分子之间的秘密。
你知道吗?他做研究的时候那股子执着劲,就像小蚂蚁搬东西,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放弃。
有时候可能连续好几天都在实验室里捣鼓那些瓶瓶罐罐,也不会觉得厌烦。
他的研究成果呢,可给大家带来了不少的惊喜。
就好像他在科学的大花园里种下了一颗神奇的种子,然后这颗种子慢慢长大,结出了对人类健康有益的果实。
他的发现对医学领域就像是一阵清新的风,吹进了那些正在寻找新治疗方法的医生和科学家们的心里。
他这个人啊,还特别乐意跟别人分享他的知识和经验。
就像一个热情的邻居,手里拿着刚烤好的小饼干,挨家挨户地去分享一样。
他会耐心地给年轻的学者讲解那些复杂的概念,把那些枯燥的科学知识变得像故事一样有趣。
而且他也不是那种只埋头做研究的书呆子哦。
他也很关心生活中的小细节,在生活里就像一个温暖的长辈。
他会在工作之余去参加一些社区活动,和大家一起欢笑,一起度过愉快的时光。
他对待周围的人充满了友善和关爱,让每一个跟他接触过的人都能感受到他的热情。
他的经历就像是一部精彩的电影。
从他刚开始踏上科研之路的迷茫,到一点点取得突破的兴奋,再到现在被大家所认可的欣慰,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故事。
他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在科学的天空
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让我们这些后来者都敬仰不已呢。
我是如何以北大数院中等背景强势拿下Yale生物统计PhD录取的前言我在大一刚刚进入北大的时候就已经决定在本科毕业之后出国读书。
然而那时的我除了有一个出国读书的决定其他地方根本没有为留学做任何了解和准备。
我不知道master和phd的区别,我不知道数学下面还有哪些专业,我不知道本科毕业出国还要考GRE,我甚至以为美国大学的招生也像高考一样要通过一次考试来决定。
浑浑噩噩地读完了大一之后,也通过一些渠道多多少少了解了一些关于出国准备的信息。
我也意识到,要想进入美国的名校读书,必须要让他们看到身上比别人强的地方,让那些名校的招生老师有理由选择你而不是别人。
但是在进入大学一年之后,我并没有为我的出国准备开好头。
拿成绩来说,我当时的平均成绩不到85分,这对想去一些不错项目的我来说,是肯定不够的。
决定出国,选择GGU所以,从大二开始,我放弃了所有课外活动。
既然选择了出国留学,就不能让它仅仅停留在一个想法上。
同时,我也从已经出国留学的学长那里了解到,在准备申请的过程中,一个好的留学机构可以起到很大的帮助从而改变一个人的申请结果。
这样,到了大二下学期,我有意识地参加一些留学机构的讲座。
在我参加的所有留学讲座中,GGU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而且在之后去GGU的免费留学咨询中我也能感受到GGU确实是一个负责任的留学机构。
所以,我果断选择了GGU。
当时我选择了金融工程硕士作为我的申请目标。
确定方向和目标大二结束,我的成绩相比大一有了不小的进步,但是我的英语都还没有考,科研也没有起步,没有任何实习经历,更糟糕的是,我用了一个学期才发现我真正的兴趣是统计而不是金融工程:因为数院的金融数学系在大三上也要修一些概率统计的课,我从中意识到统计才是适合我的学科。
但是如果转方向,意味着我之前为申请做的准备有部分浪费了,而我要重新开始我为统计专业申请的准备。
在大三上这个关键的学期,我向我的培训师提出了转申请方向。
出乎我意料的是,我的培训师胖老师在听到我想转方向的决定后,居然支持我的主张,并为我耐心地讲述了申请统计phd的大概框架。
世毕盟专访|揭秘复旦双胞胎姐妹花,被哈佛录取背后的故事(世毕盟学员)这个申请季复旦双胞胎姐妹花双双被【哈佛大学】录取的消息毫无疑问成了最大的新闻犹记得他们拿到offer的心情有多么惊喜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女神的养成记:曾经从南外保送复旦的她们是这样的这样的以及,这样的对于这种又萌又美又瘦又有才的姑娘,我只想说然而曾经的南外+复旦姐妹花如今在微博变成了这样的这样的以及,这样的萌萌点进姐妹花的微博是这样的——哎?等等,好像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
啊咧?!就这么遭到表扬了么!!!幸福来得太突然!!!哇哈哈哈哈哈!!!!(噗)复旦姐妹花圆梦哈佛的故事让人羡慕的同时,也令人好奇她们是如何申请到了哈佛?为此,萌萌特地采访了世毕盟留学的Hannah老师和Gong老师也从他们这里了解到了姐妹花申请到哈佛背后的故事。
萌萌:当初是如何和姐妹花结缘的呢?Hannan老师:“那是15年我们在复旦的第一场讲座,现场的座位都坐满了,结束时候的答疑环节也围了很多同学来咨询。
期间我就看到门外有2位同学一直在耐心的等着,当时也没注意长得是不是像。
直到我答疑完,才知道她们已经等了半个多小时了。
这就是我对姐妹花的第一印象,真的很有礼貌。
然后和姐妹俩聊天的时候,我才注意到,这两个小姑娘们长得好漂亮(原谅我这个外貌协会)。
当晚回去和世毕盟复旦的学员聊天,才知道双胞胎原来这么有名。
当时和姐妹花聊过申请定位和申请策略之后,她们都很赞同我提出的建议,还约了第二天就和家长见面。
然后第二天,我不仅见到了双胞胎,还见到了她们的妈妈(妈妈好年轻!允许我花痴一下)。
妈妈跟我讲述了孩子的大概情况,也表达了她们想要去美国顶尖名校深造的愿望。
她提到世毕盟的战绩在国内非常突出,正巧前一天碰到我们的宣讲会,简直一拍即合,感觉特别投缘,所以当时就决定签约。
我记得那时候因为在咖啡厅见面没有打印机,孩子妈妈还麻烦双胞胎去复旦打印了合同。
(偷笑)萌萌:姐妹花加入后,都做了哪些申请上的准备Hannan老师:在采集了姐妹花的所有信息之后,我和Gong老师分析总结的问题有几个:1、两个孩子背景非常相似,从小到大上的学校、参加的竞赛活动都类似,近乎一模一样的背景在申请时会存在互相竞争的关系; 2、两个孩子各种课外活动非常的丰富,兴趣爱好也很广,但是实习和科研经历比较欠缺,特别是和申请专业相关的经历。
从复旦物理到Stanford,我的申请之路背景复旦物理,GPA 3.53,G 149+164+3.0,T100 (20)申请方向:物理\电子\材料Offer:Stanford MS Applied Physics, U SC EE PhD, UMD MSE PhD,UCLA MSE PhD在去年五月份的时候,我还什么都没有准备,GPA依然不好,T只有80+,G 没考过,没有交流经历,实验室只跟着学长做了一点点很trivial的重复性工作。
我仍然记得我和我在世毕盟的mentor第一次Skype的时候,我难以压制住的焦躁的心态和口吻。
即便是现在,我回国头来看这半年,依旧是感觉过的兵荒马乱,时不时的紧张焦躁几天。
我虽然很早就有了出国的念头,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也不知道我要出国是想要干什么。
我觉得大家在申请之前一定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以后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这个问题很难考虑清楚,我甚至一个月就会有一个新的想法。
但是无论如何,我觉得这是必须要考虑/开始考虑的,因为这才是大家申请出国的最终目的。
我写这篇申请总结主要是对于理工科的PhD申请来讲的。
同样,我觉得要申请PhD的同学一定要先认清楚这么一点。
为什么要读PhD?我认为, 想做research和愿意做research是唯一的理由,唯一“正确”的理由。
我大一的时候,想当然的觉得PhD又有奖学金,而且感觉比MS“高级”,但是实际不然,我觉得为了出国而出国和为了奖学金去读PhD都是很愚蠢的行为。
仅凭懵懂入行,如同自取灭亡。
首先,PhD虽然会有奖学金,但是相较于MS,会意味着多付出三到五年不等的时间,在更大的尺度上来看,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一样都是成本,时间甚至更加昂贵。
其次,PhD不意味着将来更多的薪水。
等你PhD毕业的时候,和你一起入学的MS都工作了好几年了,很有可能薪水比你高。
再次,如果没有做research的决心和热情,可能PhD的五年会过的很痛苦。
对于想好了要读PhD的PhD申请者来说,我觉得首先要认识到的一点是:PhD 不再是单纯的学生,有些时候PhD更像一份工作。
复旦大学设奖奖励全球顶尖科学家复旦大学15日披露,在即将举行的第二届“复旦科技创新论坛”上,首届“复旦-中植科学奖”将授予生物医学领域的杰出科学家,获奖科学家将获得300万人民币奖金。
据介绍,即将颁出的“复旦-中植科学奖”由复旦大学和中植企业集团于2015年4月合作设立,以表彰在数学、物理学和生物医学三个学科领域做出原创性杰出贡献的全球科学家。
该奖项旨在通过搭建科技创新的国际研讨、交流和分享平台,集聚全球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提升中国科技竞争力,为世界顶级科技奖项储备人才。
校方告诉记者,“复旦-中植科学奖”每三年在数学、物理学和生物医学三个学科领域中轮流评奖。
据介绍,奖项的评选坚持“优中选优、宁缺毋滥”原则,奖项候选人须为在世的相关领域科学家,不限国籍,其原创性、基础性和突破性的科研成果应能显著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生活素质及精神文明,并能代表当今全球科技创新的最前沿水平。
据悉,奖金来源于中植企业集团的专项捐赠基金。
在同一研究方向做出同等重大贡献的学者,可共同分享该奖项和奖金。
在当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2016年4月,由14位国际知名学者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确定:其中,分别来自数学、物理学和生物医学三个学科领域的6位成员组成资深评审委员会,8位成员组成遴选委员会。
据透露,资深评审委员会中,来自于物理和生物医学领域的4位资深评委为诺贝尔获得者,来自数学领域的1位资深评委为菲尔兹奖获得者,另1位资深评委为前国际数学学会主席。
今年遴选委员会的8位委员为生物医学领域院士级别的国内外知名专家。
评奖理事会还邀请了130余位海内外生物医学领域专家组成提名委员会。
据介绍,2016年5月起,评奖理事会向全球广泛提名,共征集到50余位候选人的信息,他们均为在生物医学领域取得突出科研成果的国际知名科学家;其中不乏拉斯克奖、盖尔德纳奖等生物医学国际顶尖奖项的获奖人。
17日起将举行的第二届“复旦科技创新论坛”由复旦大学主办、复旦大学高等学术研究院承办。
有所饶益,欢喜无悔(世毕盟学员)背景:PKU 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GPA: 3.34TOEFL: 108(S23)GRE: 153+170+3.0录取结果:(Master)AD/Offer:BME: Columbia, Cornell, CMU, NorthwesternPublic Health: Yale, JHU, ColumbiaWaiting list:BME: JHU, Duke开始申请之前时的想法受六岁时大家普遍“想要成为科学家”这股积极的社会风气影响,我在进入大学之前一直认为自己会按部就班地认真上课、积极搬砖,然后以一个还不错的 GPA 和一篇还不错的 paper 申请到一个还不错的 PhD 项目,最后在28岁顺利毕业,成为一个在名片上印着“PhD”的高级知识分子,再来思考是做个教授还是进企业研发部门工作。
此时我对于科研的理解基本上还停留在教科书上的描述、小说电视中的形象这个层次中,我看到的是灵光一闪喊出“尤里卡”的激动,对爱因斯坦以及相对论、测不准原理等名词烂熟于心(而并不懂具体内容),对科幻小说中科学家们从事着超前的研究而备受世人冷漠、但在几百年后名声大噪的情节喜爱不已。
总之科学在我心目中是一个崇高的形象,围绕其崇高的还有如下几个关键词:非功利、纯粹、奉献等。
随着把“科学”不断神圣化的同时,我也不自觉地开始贬低其他的职业,进而发展成另一种极端的倾向——追求“无用”。
在这种成见的影响下,我一直以来的想法都是在生物医学工程这个领域选一个最基础、最前沿,换言之最不容易立刻投入使用的方向申请PhD。
Ph.D.还是Master然而当自己真正进入大学之后,我又因为自己的喜好去做了很多跟申请 PhD“无关”的事情,比如没有好好学数学和编程,修了中文双学位,接受了一个社团等等,总之无论从成绩单上来看、还是从待在实验室的时间来看,都不像是一个合格的 PhD 候选人。
与此同时,各种“劝退生物坑”、“条条大路通码农”、“劝退PhD”的说法开始蔓延,我开始被迫去反思:也许“科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崇高,而也仅仅是一份职业?去掉我自己给“科学家”加的光环,我还想要去做科研吗?最重要的是,我真的适合这个职业吗?好在我还没有到直接面对选择职业的时候,因此还有思考以上问题的时间,但另一个问题则更要直接:放下对 PhD 的执念之后,我到底还要不要继续申请它?Master确实比 PhD 要容易申请,但这是否意味着它一定比 PhD 要差呢?或者说,到底哪一个更适合我?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仅有我个人观念转变的原因,还有许多更为现实的因素,而这些都是我以前追求“无用”而刻意忽略了的。
以报效祖国为己任争创国内制药行业新辉煌——记复旦大学
生物医学研究院表观遗传实验室蓝斐教授
马云川
【期刊名称】《海峡科技与产业》
【年(卷),期】2013(000)011
【摘要】他,2008年博士毕业于哈佛大学;他,只有十几年的科研生涯,却成绩斐然,参与了第一个去甲基化酶的发现,博士毕业时获哈佛医学院院长提名嘉奖;工作后,他主导了多个药物研发项目,在多个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
【总页数】2页(P79-80)
【作者】马云川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演绎承续魅力开启制药新章——记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表观遗传实验室蓝斐教授 [J], 黄雪霜;张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膜生物学的开拓者——杨福愉院士——庆贺杨福愉院士
八十华诞
黄有国;林其谁
【期刊名称】《生物物理学报》
【年(卷),期】2007(23)5
【摘要】@@ 在这金秋宜人时光,我们怀着极其敬重与喜悦的心情迎来了杨福愉院士的80华诞.值此庆贺寿辰之际,我们非常高兴地在这里回顾杨福愉先生50年来的科研活动,探讨他的学术思想,了解他的研究成果,这不仅是对杨福愉先生寿辰的最好庆贺,也是从事生物膜研究的同事、同仁们对生物膜研究领域中共同感兴趣的热点问题深入开展学术交流的一个良好机会,特别是对进一步激励有志于生物膜研究的年轻一代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页数】3页(P330-332)
【作者】黄有国;林其谁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和细胞学研究所,上海20003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热烈祝贺杨福愉先生八十华诞 [J], 《生物物理学报》编委会;《生物物理学报》编辑部
2.杨福愉教授与我国的生物膜研究 [J], 黄有国;匡廷云
3.恭祝陈俊愉院士九十华诞 [J], 刘青林
4.陈俊愉院士九十华诞祝寿会在北京林业大学举行 [J],
5.庆贺我国著名化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正名教授八十华诞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Yale生物全奖PhD+1,祝贺来自复旦的世毕盟学员!!!
来自复旦大学的世毕盟学员
斩获美国耶鲁大学
生物学博士全奖offer!!!
学员感言
耶鲁大学
耶鲁大学简称耶鲁(Yale),是美国东北部老牌名校联盟“常青藤联盟”的成员,也是八所常春藤盟校中最重视本科教育的大学之一。
作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私立大学之一,耶鲁大学是美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三所大学,其本科学院与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本科生院齐名,历年来共同角逐美国大学本科生院美国前三名的位置,位列2016-17年US News美国大学本科排名第3,与芝加哥大学并列。
耶鲁大学的教授阵容、课程安排、教学设施方面堪称世界一流。
截至2017年,耶鲁大学的教授和校友获得了58个诺贝尔奖(排名世界第10)和5个菲尔兹奖(排名世界第12)。
耶鲁大学图书馆拥有1500万册藏书,在美国大学图书馆系统中排名第二。
耶鲁校园的260座建筑物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的设计风格,曾被一名建筑评论师誉为“美国最美丽的城市校园”。
来自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学子共同创建, 定位于美英顶尖名校申请的高端留学咨询机构和个人发展的平台。
<成功案例>
2018 Fall部分申请结果:普林29枚,哈佛43枚,MIT 53枚,斯坦福64枚,伯克利90枚,CMU 82枚,剑桥18枚,牛津 12枚......连续五年申请辅导结果遥遥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