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主题活动"树"的活动实践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9.74 KB
- 文档页数:4
幼儿园主题活动“树”活动实践教案第一章:主题活动概述1.1 主题活动背景:本主题活动的背景是为了让幼儿了解和认识自然界中的树木,培养幼儿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通过观察、体验、探索和创作,让幼儿对树木的特点、生长环境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
1.2 主题活动目标:认识不同种类的树木,了解树木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培养幼儿对自然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学会爱护和保护树木。
促进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1.3 主题活动内容:观察树木:通过户外观察,让幼儿了解不同种类的树木,观察树木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树木绘画:让幼儿用画笔表达自己对树木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树木保护意识:通过故事、讨论和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树木的重要性,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团队合作:通过小组活动和游戏,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第二章:第一节活动观察树木2.1 活动目标:让幼儿通过户外观察,了解不同种类的树木。
培养幼儿对自然的观察力和认知能力。
2.2 活动准备:准备一些树木的照片或实物,用于展示给幼儿。
准备户外观察的场地,选择不同种类的树木供幼儿观察。
2.3 活动过程:开场:教师向幼儿介绍本节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引导幼儿对树木产生兴趣。
观察树木:教师带领幼儿户外观察不同种类的树木,让幼儿观察树木的外观特点,如树干、树叶、树皮等。
分享观察结果:教师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心得,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对树木的认识。
总结:教师对幼儿的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强调树木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4 活动延伸:邀请家长参与:邀请家长陪同幼儿参与户外观察活动,加强家庭与学校的互动。
观察记录: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观察到的树木特点,如绘画或写作。
第三章:第二节活动树木绘画3.1 活动目标:让幼儿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树木的认识和感受。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3.2 活动准备:准备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颜料等。
准备一些树木的图片或实物,供幼儿参考。
树木中班主题活动方案活动简介本次树木中班主题活动旨在通过一系列以树木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帮助幼儿了解树木的重要性、生长过程以及树木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环境意识。
通过亲自参与活动,幼儿将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界中的树木,并从中体验到与自然亲近的乐趣。
活动目标•培养幼儿对树木的兴趣和关注•帮助幼儿了解树木的重要性和生长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幼儿的环境意识和保护意识活动内容活动一:艺术创作——树木手印画活动时间:30分钟活动材料:画纸、颜料、水盆、毛笔、湿巾、水杯活动步骤: 1. 准备画纸、颜料和水盆。
2. 将每位幼儿的手印蘸上颜料,并在画纸上按下,形成树木的树干和枝干。
3. 使用毛笔在幼儿的手印下方画上树叶和花朵的形状。
4. 幼儿用湿巾擦拭手印。
5.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使用毛笔在画纸上添加树木的细节。
6. 挂起幼儿的手印画,并鼓励幼儿向家长讲解作品背后的意义和创作灵感。
活动二:亲子活动——浇水养树活动时间:20分钟活动材料:花盆、土壤、树苗、水壶活动步骤: 1. 将花盆放在适当的位置,保证阳光照射和通风良好。
2. 将土壤填充到花盆中,用手轻轻拍平。
3. 将树苗轻轻取出,放置在花盆的中央,用土壤将其固定。
4. 教导幼儿使用水壶轻轻浇水,让树苗得到充足的水分。
5. 鼓励幼儿观察树苗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例如每天的高度变化或新生叶子的数量。
6. 引导幼儿倾听树木的声音,感受树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活动三:科学实验——观察树叶的变化活动时间:40分钟活动材料:不同种类的树叶、透明胶带、放大镜、白纸活动步骤: 1. 收集不同种类的树叶,并在白纸上整齐地排列。
2. 给每个幼儿分发一片树叶,并用透明胶带将其固定在放大镜上。
3. 引导幼儿观察树叶的形状、颜色和纹理,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细节。
4. 让幼儿用画笔轻轻触摸树叶,并观察树叶的反应。
5.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树叶的特点和触感,并记录下来。
幼儿园中班综合活动树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认识树的结构,了解树的基本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3. 培养幼儿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1. 图片:各种不同种类的树2. 纸张:彩纸、绿色卡纸3. 剪刀、胶水、彩笔等手工材料4. 户外活动场地三、活动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不同种类的树,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树的作用,如净化空气、提供栖息地等,让幼儿认识到保护树木的重要性。
3. 制作:教师发放手工材料,引导幼儿合作制作树的手工作品。
4. 展示:教师组织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四、活动延伸:1. 环境教育:组织幼儿户外植树,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2.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家附近的树,了解树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五、活动反思: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对整个活动的组织进行反思,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幼儿对树的认识和环保意识的培养,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活动内容:1. 学习树的种类和特点:通过观察图片,让幼儿学习不同种类的树,如松树、苹果树、柳树等,并了解它们的特点。
2. 树的生长过程:教师向幼儿讲解树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长出叶子、开花、结果等。
3. 树的生态作用:让幼儿了解树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如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提供栖息地等。
七、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树的种类和特点。
2. 讲解法: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幼儿讲解树的生长过程和生态作用。
3. 实践操作法:让幼儿参与植树活动,亲身体验树木的生长过程。
八、活动步骤:1. 学习树的种类和特点:教师展示各种树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树的生长过程:教师讲解树的生长过程,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回答相关问题。
幼儿园小班以树木主题的教案活动目标:1. 认识几种常见的树木,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树木的外形和颜色。
3. 培养幼儿观察力和爱护树木的情感。
活动准备:1. 树木图片或实物(如:苹果树、柳树、松树等)。
2. 彩色笔、画纸。
3. 树木生长记录本。
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谈话导入:“你们知道我们周围有哪些树木吗?”让幼儿自由发言。
2. 展示几种常见的树木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二、认识树木(10分钟)1. 教师讲解每种树木的基本特征,如树干、树枝、树叶等。
2. 幼儿观察实物或图片,用彩色笔简单画出树木的外形,并涂上相应的颜色。
3. 每位幼儿选择一种树木,尝试向全班小朋友介绍它的特点。
三、了解树木与大自然的关系(10分钟)1. 讲述树木如何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提供阴凉等作用。
2. 提问:“如果我们没有树木,生活会怎么样?”引导幼儿思考树木的重要性。
3. 幼儿分组讨论并记录自己在树木生长记录本上。
四、创意绘画:我心中的树木(15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想象自己心中的理想树木,可以是色彩斑斓的、高耸入云的等。
2. 幼儿自由绘画,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发挥想象。
3. 绘画完成后,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要介绍创作灵感来源。
五、总结与延伸(5分钟)1. 回顾今天学到的关于树木的知识,强调树木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的重要性。
2.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树木,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3. 布置课后作业: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种一棵树苗,并记录它的成长过程。
幼儿园中班活动教案-树活动名称:我爱大树年级:幼儿园中班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对大树的兴趣和感知能力。
2. 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1. 大树图片和相应的故事书。
2. 大树的部分实物,如树皮、树叶和树枝。
3. 绘画工具和纸张。
4. 活动区域准备。
活动流程:1. 导入(10分钟)分享大树的图片和故事书,激发幼儿对大树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向幼儿询问他们对大树的认识和了解。
2. 观察(10分钟)让幼儿观察和感受真实的大树实物,例如树皮、树叶和树枝。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触摸树皮的质地,感受树叶的形状和颜色,用手指摸摸树枝的纹理。
3. 制作大树(3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份树枝、树叶和绘画工具。
教师示范如何用绘画工具在纸上绘制大树的形状,然后让幼儿模仿自己绘制大树。
4. 装饰大树(20分钟)给幼儿提供各种装饰材料,如彩纸、彩笔、贴纸等,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意装饰自己的大树。
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大树上可以有哪些动物、花草以及其他的东西。
5. 分享(10分钟)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自己制作和装饰的大树,并向其他小组分享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鼓励幼儿互相欣赏和表扬。
6. 活动总结(10分钟)与幼儿一起回顾本次活动,询问他们喜欢这个活动的原因,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保护大树和环境。
可以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活动延伸:1. 可以组织户外参观活动,带幼儿近距离观察大树,并让他们亲自感受大树的气息和质地。
2. 可以引导幼儿了解大树的功能和意义,例如提供氧气、净化空气等。
3. 可以在课后继续讨论大树和环境保护的话题,并与家长一起进行相关的活动和实践。
活动评价:本次活动通过观察真实的大树实物和参与制作大树的活动,激发了幼儿对大树的兴趣和感知能力,同时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展示了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加强了小组间的合作和交流。
通过活动的总结和延伸,幼儿对大树和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意识。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树》关于树的主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树》。
教材的章节内容为《大自然中的树》。
详细内容包括树的种类、树的结构、树的功能以及如何保护树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不同种类的树及其特点,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表达树木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大自然,懂得保护树木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树的结构和功能。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关爱大自然,懂得保护树木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大树图片、树叶、果实、树干等实物或模型。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带领幼儿去幼儿园附近的公园或绿化带,观察周围的树木。
(2)请幼儿用语言描述他们看到的树木,引导幼儿关注树木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向幼儿展示大树图片,讲解不同种类的树。
(2)通过实物或模型,让幼儿观察树的结构,了解树的功能。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请幼儿用画笔和彩泥制作自己喜欢的树木。
(2)引导幼儿描述自己制作的树木,分享给其他小朋友。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复述树的种类、结构和功能。
(2)强调保护树木的重要性,引导幼儿关爱大自然。
六、板书设计1. 《树》2. 内容:(1)树的种类:松树、柏树、枫树等。
(2)树的结构:树叶、果实、树干等。
(3)树的功能:提供氧气、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棵你最喜欢的树,并用语言描述它的特点。
2. 答案示例:我喜欢松树,因为它高大挺拔,树叶四季常青。
松树可以提供氧气,净化空气,还能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树木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开展户外活动,实地观察树木。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树》关于树的主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树》,教材章节为《大树的故事》。
详细内容包括树的组成部分、树的生长过程、树的作用以及如何爱护树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树的组成部分,认识不同种类的树。
2. 培养幼儿对树木的关爱意识,提高环保意识。
3.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树的组成部分、生长过程、作用以及爱护树木的方法。
难点:不同种类树的识别、树木的作用以及环保意识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大树模型、挂图、PPT、视频、实物(树叶、果实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内的树木,让幼儿说说他们眼中的树木。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与树木相关的趣事。
2. 教学内容呈现(10分钟)(1)通过PPT展示树的组成部分,引导幼儿认识不同种类的树。
(2)播放视频,介绍树的生长过程。
(3)讲解树木的作用,如净化空气、防风固沙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大树模型,让幼儿观察并说出树的组成部分。
(2)结合挂图,引导幼儿识别不同种类的树。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讨论,让幼儿谈谈如何爱护树木。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幼儿补充。
(2)布置作业,让幼儿课后观察身边的树木,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1. 树的组成部分2. 树的生长过程3. 树的作用4. 爱护树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树木,记录它们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答案示例:(1)杨树:高大,叶子宽大,生长在路边。
(2)柳树:枝条细长,叶子细小,生长在河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讨论等形式,让幼儿对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课后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植树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同时,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大自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幼儿园大班社会保护小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小树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关爱环境的意识。
2. 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了解小树的作用: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提供氧气等。
2. 学习保护小树的方法:浇水、施肥、修剪、防治病虫害等。
3.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关爱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小树的作用,学会保护小树的方法。
难点:培养幼儿关爱环境,自觉保护小树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小树模型、浇水工具等。
2. 环境:户外植树区或室内模拟植树环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周围的小树,引导幼儿谈论小树的作用。
2. 讲解: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具,讲解小树的作用和保护小树的方法。
3. 实践: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进行保护小树的实践活动,如浇水、修剪等。
4.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保护小树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关爱环境的意识。
5. 拓展: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其他植物,引导幼儿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参与程度,引导幼儿积极发言、动手操作。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与人合作。
3.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确保教学效果。
4.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安全,在进行实践活动时,确保幼儿不会受到伤害。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保护小树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能够主动关爱环境,是否能够自觉保护小树。
3. 通过课后访谈或问卷调查,了解幼儿对本次教学活动的满意度及建议。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幼儿提高保护小树的能力。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各种各样的树》二、主题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知道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树,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树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主题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画纸、画笔、彩泥、树叶标本等。
2. 经验准备:让幼儿观察过周围的树木,了解它们的外观特征。
四、主题活动过程:1. 导入:让幼儿观察教室里的树叶标本,引导他们发现树叶的多样性。
2. 基本部分:a. 让幼儿自由发挥,用画笔和彩泥创作出自己喜欢的树。
b. 引导幼儿互相欣赏、交流,学会欣赏别人的作品。
c. 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3. 延伸部分:组织幼儿户外观察树木,让他们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好。
五、主题活动反思:本次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了各种各样的树,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作品丰富多彩。
但在活动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树木的观察不够细致,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户外观察环节的安排,让幼儿更加亲近大自然,提高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幼儿的观察能力培养,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各种各样的树》七、主题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知道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树,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树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八、主题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画纸、画笔、彩泥、树叶标本等。
2. 经验准备:让幼儿观察过周围的树木,了解它们的外观特征。
九、主题活动过程:1. 导入:让幼儿观察教室里的树叶标本,引导他们发现树叶的多样性。
2. 基本部分:a. 让幼儿自由发挥,用画笔和彩泥创作出自己喜欢的树。
b. 引导幼儿互相欣赏、交流,学会欣赏别人的作品。
c. 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3. 延伸部分:组织幼儿户外观察树木,让他们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好。
幼儿园主题活动“树”活动实践教案第一章:主题活动概述1.1 主题背景本主题活动以“树”为主题,旨在帮助幼儿了解树木的特点、生长过程以及树木对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1.2 主题目标认知目标:让幼儿知道树木有不同的种类,了解树木的基本结构和生长过程。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树木、描绘树木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树木的喜爱之情,提高环保意识。
1.3 主题内容树木的种类树木的结构树木的生长过程树木对环境的重要性第二章:主题活动安排2.1 第一周:认识树木教学活动:学习树木的种类、特点。
实践活动:户外观察不同种类的树木,记录观察结果。
2.2 第二周:了解树木的结构教学活动:学习树木的结构,如树干、树枝、树叶等。
实践活动:通过手工制作树木模型,加深对树木结构的理解。
2.3 第三周:探索树木的生长过程教学活动:学习树木的生长过程,如种子发芽、树干长粗等。
实践活动:观察一颗树木的生长过程,记录变化。
2.4 第四周:感受树木对环境的重要性教学活动:学习树木对环境的作用,如净化空气、防风固沙等。
实践活动:制作环保标语,呼吁大家保护树木。
实践活动:举办“我眼中的树”绘画比赛,展示幼儿对树木的理解和喜爱。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策略3.1 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幼儿形象地认识树木。
3.2 户外观察法:组织幼儿户外观察树木,增加实践体验。
3.3 动手操作法:通过手工制作、绘画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第四章:评价与反馈4.1 过程性评价:关注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4.3 家长反馈: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5.1 教学图片:收集各种树木的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5.2 实物模型:制作树木模型,帮助幼儿直观地认识树木。
5.3 绘画材料:准备画纸、画笔、颜料等,供幼儿绘画使用。
幼儿园主题活动“树”活动实践教案一、主题活动背景:幼儿园主题活动“树”活动实践教案,以大自然中的树为主题,让幼儿通过观察、体验、探索等方式,了解树的特征、生长过程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培养幼儿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主题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树的基本特征,如树的组成部分、树皮、树叶、树枝等。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树木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3. 帮助幼儿了解树木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4. 引导幼儿关注生态环境,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主题活动内容:1. 树的组成部分:介绍树干、树枝、树叶、树皮等。
2. 树木的生长过程:讲述树木从种子到成熟的过程。
3. 树木与生态环境:讲解树木对环境的作用,如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
4. 观察树木:组织幼儿户外观察不同种类的树木,记录它们的特征。
5. 保护树木:教育幼儿关爱树木,不乱砍乱伐,节约用纸等。
四、教学活动安排:1. 第一周:学习树的组成部分,了解树的基本特征。
2. 第二周:讲述树木的生长过程,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
3. 第三周:讲解树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4. 第四周:组织幼儿户外观察树木,记录树木的特征。
5. 第五周:总结所学内容,进行保护树木的教育。
五、教学活动方法:1. 故事法:通过讲述树木的生长过程,引导幼儿了解树木的重要性。
2. 观察法:组织幼儿户外观察树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3. 游戏法:设计有关树木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树木的知识。
4. 讨论法:引导幼儿讨论如何保护树木,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评价设计:1. 观察幼儿在户外观察树木时的参与程度,观察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2. 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评估幼儿对树木与生态环境的认识和环保意识。
3. 收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如绘画、手工制作等,以评估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准备:1. 图片或实物模型:准备各种树木的图片或实物模型,用于教学讲解和幼儿观察。
一、主题活动名称: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各种各样的树》二、主题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和认识不同种类的树,知道树的基本结构和生长过程。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描述树木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主题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各种树木的图片、视频、实物等。
2. 环境准备:室内外环境布置,营造一个自然、舒适的氛围。
四、主题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各种树木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树木的名字。
2. 主题活动一:认识树木的结构a. 教师展示一颗树木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树木的各个部分,如树干、树枝、树叶等。
b. 教师讲解树木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树木是如何生长的。
3. 主题活动二:比较不同种类的树木a. 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树木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和不同之处。
b.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4. 主题活动三:树木的重要性a. 教师讲解树木对环境的重要性,如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提供氧气等。
b.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保护树木和环境。
5. 主题活动四:创意树艺术a. 教师引导幼儿用废旧材料制作树的艺术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环保意识。
b. 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幼儿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五、主题活动反思:六、主题活动六:探索树的生长环境1. 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校园或周边的自然环境,观察树木的生长环境,如土壤、气候等。
2.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树木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让幼儿了解树木的生长需求。
七、主题活动七:树木与动物的关系1. 教师展示树木与动物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如鸟类、昆虫等在树木上的生活习性。
2. 教师讲解树木对动物的重要性,如提供栖息地、食物等。
八、主题活动八:树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 教师展示树木与人类生活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木材、果实等的使用。
幼儿中班主题教案详案《树》主题:树适用年龄:3-4岁教学时间:2周一、教学目标:1. 认识树的外形特征,了解树木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通过涂色、剪纸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4. 启发幼儿的思维发展,培养其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周:1.导入(1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周围的树木,并引导幼儿发表自己对树的感受。
教师可以问一些问题,如“树是什么颜色的?”,“树上有什么东西?”,“树叶是什么形状的?”等等。
2.认识树的外形特征(20分钟)教师用PPT向幼儿展示不同种类的树,并让幼儿观察树的外形特征,如树干的高低、树叶的形状等。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描述树的特征,如“这棵树的树干很高,叶子很大,是不是很高大呢?”等等。
3.认识树的重要性和作用(15分钟)教师与幼儿交流树对人类的重要性和作用,如提供氧气、空气净化、防止水土流失等。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树的作用。
4.活动一:涂树叶(30分钟)准备一些白纸和彩色笔,让幼儿在纸上画出树叶的形状,并用彩色笔给树叶上色,可以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涂色。
教师可以提供参考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种类的树叶的形状和颜色。
5.活动二:剪纸树(30分钟)准备一些彩色纸和剪刀,让幼儿剪出树的形状,并用不同颜色的纸剪出树叶,粘贴在树上。
教师可以提供示范,引导幼儿剪出不同形状的树叶。
第二周:1.复习上节课内容(10分钟)教师与幼儿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树的外形特征和作用。
2.活动三:观察树皮(30分钟)带领幼儿到校园或公园,观察不同种类的树皮。
教师可以让幼儿触摸树皮的质地,比较不同树皮之间的差异。
3.活动四:制作树干(40分钟)准备一些纸管和颜料,让幼儿用颜料涂抹在纸管上,制作出树干的外观。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树干的纹理和颜色,尽量让幼儿制作出生动的树干。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树》关于树的主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树》,涉及教材的第三章《大自然中的树》以及第五节《各种各样的树》。
详细内容包括树的组成部分、树的生长过程、树的种类及特点,通过观察和分析,让幼儿了解树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各种不同的树,能够说出几种常见树的名称和特点。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树的种类及特点的认识,树的生长过程的了解。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树的观察和表达能力,激发幼儿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大树模型、各种树的图片、视频资料、教学课件。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周围的树木,让幼儿说一说他们看到的树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大树模型和树的图片,引导幼儿认识各种不同的树,讲解树的组成部分和生长过程。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树进行观察,然后向其他组介绍他们所观察的树的特点。
4. 主题活动(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我为大树穿新衣”的绘画活动,让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树。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让幼儿说出他们所画的树的名称和特点。
六、板书设计1. 《各种各样的树》2. 内容:树的组成部分树的生长过程常见树的名称和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树,画一幅树的画,并标注树的名称和特点。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树进行绘画和标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植树活动,让幼儿亲身参与植树,增强他们对树的了解和保护意识。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共同培养幼儿对自然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易懂性4. 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 使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大树模型、各种树的图片、视频资料等,使幼儿能直观地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幼儿园主题活动“树”活动实践教案第一章:主题活动概述1.1 主题活动目标:了解树的基本特征和生长过程。
培养幼儿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1.2 主题活动内容:树的种类和特征树的生长过程树木的重要作用树的绘画和手工制作1.3 主题活动时间:共计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第二章:教学准备2.1 环境创设:布置一个充满树的氛围教室,可以在墙上贴上树的图片,摆放一些树相关的模型或图书。
2.2 教学材料:各种树的图片和书籍绘画纸张、颜料、画笔手工制作的材料,如彩纸、树枝、胶水等第三章:教学过程3.1 第一课时:树的种类和特征引入:让幼儿观察教室里的树模型或图片,引导他们说出树的名称和特征。
讲解:教师简要介绍不同种类的树,如松树、苹果树、柳树等,并讲解它们的特点。
活动:幼儿分组讨论并画出自己喜欢的树,并分享给大家。
3.2 第二课时:树的生长过程引入:教师通过图片和简短讲解介绍树的生长过程,如种子发芽、树干生长、树叶茂盛等。
活动:幼儿观察一颗树的成长图片,并用颜料和画笔描绘出树的生长过程。
3.3 第三课时:树木的重要作用引入:教师讲解树木对环境的重要性,如净化空气、提供栖息地等。
活动:幼儿分组讨论树木的作用,并制作手工作品展示给大家。
3.4 第四课时:树的绘画和手工制作引入:教师展示一些树的绘画和手工制作作品,激发幼儿的兴趣。
活动: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绘画或手工制作,展示自己的创作。
引入: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主题活动所学的内容,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活动:幼儿将自己的绘画和手工作品展示给大家,并进行简单的介绍。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目标:观察幼儿对树的种类、特征、生长过程和作用的认知程度。
评估幼儿在绘画和手工制作中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考察幼儿对主题活动的参与程度和兴趣。
4.2 评价方法:观察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幼儿的表现,并记录在教案中。
作品评价:教师对幼儿的绘画和手工作品进行评价,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树》关于树的主题教案一、主题的产生:冬去春来,小朋友在一次餐后散步时惊喜的发现幼儿园樱花林里的樱花树一改冬季光秃秃的模样,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悄悄地萌出了点点嫩芽,可在它旁边的法国梧桐树还是枝光叶秃,一片沉寂。
于是,孩子们饶有兴致地开始讨论并比较各种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生成了一个新的主题——树。
二、主题的价值:1、结合绿色环保教育,幼儿了解树给我们人类带来的益处以及树与人类的关系,懂得树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应该从小爱护树木。
2、树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幼儿园内外有不同种类的树达几十种,幼儿在研究的过程中便于就地取材。
3、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对树的变化随时进行观察、记录、研究,可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提高幼儿的观察力以及研究的持续性。
三、主题网(附后)四、主题总目标:1、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了解树的不同名称、种类、外形特征及作用,了解树与人类的关系。
2、认识常绿树和落叶树,通过对比树叶,初步了解秋天落叶树要落叶,常绿树不落叶的简单道理。
3、幼儿能具体认识柳树、马尾松等常见树种及其各部分的名称及特征,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及观察的顺序性。
4、幼儿能用多种美术技能,利用废旧材料制做出不同树的形态及特征。
五、活动准备及提供活的帮助:1、活动区提供材料:(1)美工制作区:易拉罐、各色皱纹纸、铁丝、彩带、瓦楞纸、废旧报纸等废旧材料。
(2)图书区:有关树的图书、图片。
(3)益智区:树的迷宫。
1——10的大树图卡及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
(4)表演区:柳条、树的模型。
(5)建构区:废旧纸盒2、家长提供的帮助:(1)上网查询有关树的资料。
(2)协助幼儿寻找搜集树的图书、图卡。
(3)引导孩子随时观察身边的树的变化。
六、围绕主题进行的活动:活动一:树的种类1、讨论:千奇百怪的树2、户外观察:常绿树和落叶树3、常识活动:认识马尾松4、音乐活动:柳树姑娘5、古诗:《咏柳》、《大林寺桃花》6、美工活动:布置绿色树林7、手工制作:我喜欢的树活动二:树的变化1、小组观察讨论:下雪了,树变了2、观察记录:红叶碧桃和毛桃的变化3、户外写生:柳树桃树4、故事《小桃仁》5、游戏:有趣的木桩6、分组讨论:(1)树没有了皮能不能活(2)树干为什么都是圆柱形的(3)大树的年轮7、美术活动:四季的树活动三:树的用途1、认知活动:树给我们带来的方便2、集体谈话:多种多样的木头制品3、小组讨论:纸是由树做成的吗4、劳动实践:大家一起来植树5、表征活动:我们这样爱护树木6、故事《猴山》7、体育游戏:小猴摘桃七、活动过程与实录活动一:树的种类1、目标:(1)幼儿了解大千世界中有各种各样的树,如牛奶树、面包树、吃人树、洗衣树、灭火树等,从而认识这些特殊树的特殊用途。
树的主题幼儿园教案树的主题幼儿园教案(精选12篇)树的主题幼儿园教案篇1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了解树的不同名称、种类、外形特征及作用,了解树与人类的关系。
2、认识常绿树和落叶树。
3、能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树的特征,喜爱查找、观察、记录、制作各种不同的树。
活动准备没有水果的果树图片、相应的水果图片、表格《我认识的树种》、图片(各种各样的树)、电子大书《树的世界》、教师自编故事《特别的树》。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活动。
1、集体讨论。
——请幼儿说一说见过哪些树。
——师:小朋友见过哪些开花的树,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师:我们生活中可以吃到很多好吃的水果,请见过的小朋友说一说,见过的果树有哪些,简单描述一下它的特征。
2、常青树和落叶树。
——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见过哪些落叶树,并说出其名称。
——在什么地方见过从来不落树叶的树,说出其名称。
教师小结:生活中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树,有些树到了秋天叶子就会变黄、落下,称为落叶树;常青树则是常年绿叶,叶子也比较厚,比较硬。
二、故事《特别的树》。
(教师自编关于特别的树的故事,只要能吸引幼儿的兴趣,能囊括书中的树种即可)——请大家说一说刚刚故事中都讲了什么?——有没有你见过的树?——出示挂图,一起认识《特别的树》。
三、电子大书呈现各种各样的果树。
1、请幼儿观察各种各样的果树,并说出其特征和名称。
2、教师出示被摘下果子的树,并出示相应果树的水果图片,进行配对。
3、开心游戏《果实找树妈妈》。
(游戏规则:教师把没有果子的果树图片贴在黑板上,把相应的水果发给幼儿,让幼儿进行一一配对。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树,请大家回家后跟爸爸妈妈讲一讲。
活动应变农村的幼儿园可以让幼儿介绍周围发现的奇特的树,城里的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参观植物园,认识更多奇特的树。
树的主题幼儿园教案篇2活动目标:1、了解和树有密切关系的事物,增进对树的了解。
2、制作树的朋友。
丰富主题墙面的环境的布置。
幼儿园主题活动"树"的活动实践教
案
瑞吉欧"方案教学"强调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他们以独特的角度认识客观世界,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只要教师理解、信任、接纳幼儿独特的想法和做法,就能使幼儿真正获得内在的发展。
我们的课程中不仅教师有计划,同样幼儿也有自己的计划。
方案活动的主题是由幼儿和教师一起“商定”的,是教师依据幼儿的观察了解,发现他们的兴趣之后作出决定,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幼儿和教师一起讨论、设计,制定活动的整体计划,编织出主题网络,使相关的知识点首先在幼儿的头脑中形成网络化的联系,以利于他们在活动中获取的经验更系统。
一、设计“树”的主题网络图
幼儿对“树”的认识只源于其名称,较表面化,
幼儿与教师共同讨论、设计,提出许多有关“树”的问题,从而制定了“树”的主题网络图。
吸收泥土
作用水分和
外形营养
颜色四季的树巩固
脉络泥土b
;
树的朋友秘密根种类直根
树
树的敌人产生种子
挡风构造果实能吃
挡沙美化环境不能吃
净化空气环保
绿化环境
运送肥
挡雨作用料和水
叶花果
茎
;结构中间
有吸
管
下面有根
二、幼儿表达与表现方式的多元化
每个幼儿都有自我表现和表达的愿望和需求,而且由于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多元智能倾向,他们不仅仅运用语言,而且通过自己的声音、动作、美术作品等来表现和表达自己对“树”的感知和体验。
(一)语言是幼儿表达自我的基本方式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表现形式,当幼儿需要将自己的意愿告知他人时,他们往往不由自主地运用语言进行自我表达。
1、鼓励幼儿敢于表达
幼儿只有在成人鼓励其自由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景中,才敢于充分运用语言与他人沟通。
如故事《大树爷爷笑了》,幼儿在争论“大树爷爷开始为什么生气,后来又笑了”的问题中,教师没有立刻制止他们的争论,也没有马上将答案说出来,而是作为和幼儿平等的个体加入到幼儿的讨论中,在教师的鼓励下,
幼儿充分发表各自的看法,阐述自己的理由,从而引发幼儿要爱护树木的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引发一连串新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爱护树木”,“树与人类有什么密切的关系”,从而引导幼儿生成他们感兴趣的新的活动。
2、为幼儿创设相互交流的机会
在一日的生活中,幼儿时常需要与别人交谈,教师应为幼儿创设更多的,可以无拘无束地自由交流的环境和机会。
如在各活动区中、各游戏活动中,通过个别交流、小组讨论的形式,提高幼儿的语言交流能力,并加深、巩固幼儿对“树”的认知。
例如在语言区,我们投放了“树公公生日”的学具;在观察区投放了“树的果实、种子”;认知区投放了“种子传播”的有关图片,让幼儿通过操作、讲述,互相交流,发现“种子的秘密”,从而了解“树的生长过程”、“树的结构”。
(二)美术语言是幼儿自我表现的独特方式
幼儿的年龄特点,限制了幼儿语言的充分表达,因此,美术语言便被幼儿用来表达思想,宣泄情感。
在美术活动中,幼儿能主动地观察、探索、模仿周围的事物,积极地表现自己的个性。
幼儿利用落叶、树皮等,制作出一幅幅别出心裁的作品,在绘画“千奇百怪的树”时,更能用各种形状、各种色彩将自己心目中的树表现在图画上,他们的作品不是重复教师的示范,也不是按照树的原型复制成的,而是更多地融进了幼儿特有的天真、童趣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术语言真实地反映了幼儿的情感、理解和想象,使其在探索中和表达自我的过程中增长智慧。
(三)肢体语言是幼儿表达自我的重要方式
随着音乐自由地动作,是幼儿最快乐、最陶醉的时候。
如律动《采差舞》、《小树叶》,幼儿通过日常生活获的
信息,在音乐的旋律中,充分运用肢体语言,大胆地进行想象和创造,尽情地表达小树叶离开大树妈妈的害怕感受,同时也能勇敢地
面对,想象自己回到树妈妈的怀抱的感受,不同的幼儿对音乐的感受有所不同,教师要鼓励他们敢于用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
三、环境与活动从分离走向融合
良好的环境是教育的资源,这就需要环境与主题活动进行有机的结合。
活动与环境一旦实现融合,那么墙壁就会成为幼儿的经验、想法、表达表现的空间,就会展示整个方案的进程,而每一个活动又为墙壁提供了展示的内容,幼儿、环境、活动之间不断地进行“对话”,幼儿在园的生活就会形成一个连贯统一的整体,其学习的主体地位也会得以确立。
如在布置墙画
“我们眼中的树”、“我和树儿交朋友”中,我们与幼儿共同动手,利用各种废旧物做出各种各样的树,并将幼儿说的话粘贴出来,如“树叶连成一片,像屋顶,又象巨大的太阳伞”、“神舟五号能把种子运上太空”,让幼儿充分地发表,加深幼儿对树的了解,并将墙饰与各个活动充分融合在一起,及时地反映幼儿对树的了解情况,使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成为活动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