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范文】对屈原的社会评价
- 格式:docx
- 大小:29.61 KB
- 文档页数:8
谈屈原作文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活动总结、策划方案、汇报材料、个人总结、心得体会、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activity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ing materials, personal summaries, insight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谈屈原作文8篇作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审题是确保作文内容完整和准确的必要步骤,只有明确题目要求,我们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谈屈原作文8篇,感谢您的参阅。
对屈原的认识和评价及经验和教训作文《对屈原的认识》小朋友们,今天我想跟你们说一说屈原。
屈原呀,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位大诗人。
他非常爱自己的国家,心里总是想着怎么能让国家变得更好。
他有很多好主意,可是有些人不理解他,还排挤他。
屈原特别有才华,写了好多好多美丽的诗歌。
就像我们平时喜欢唱歌一样,他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想法。
还记得端午节吗?那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传说他跳进了江里,老百姓们怕江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把粽子扔到江里。
《对屈原的认识》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屈原吗?他可是古代一位很有名的人哟!屈原生活在一个有很多战争的时代。
他一心想为自己的国家做很多很多好事。
他告诉国王好多有用的办法,让国家变得强大、让人们生活得更好。
可是呢,国王没有听他的话,其他的坏人还欺负他。
但是屈原没有害怕,也没有放弃。
他把自己的心情和愿望都写在了诗里面。
他的诗可美啦,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闪闪发光。
虽然屈原的结局很让人伤心,但我们永远都会记住他,因为他是个勇敢又有爱心的人!《对屈原的评价》小朋友们,咱们来聊聊屈原这个人。
屈原真的超级棒!他特别爱国,就像你们爱自己的班级一样。
不管遇到多少困难,他都一心想着让国家变好。
他还特别聪明,能想出好多好点子。
虽然别人不相信他,可他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
而且呀,他写的诗可有意思啦,读起来就像听好听的故事。
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留下的东西让我们永远怀念。
他是个大大的英雄!《对屈原的评价》小朋友们,屈原是个很了不起的人。
他对国家的爱,那叫一个深。
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反对,他都坚定地要为国家做事。
他写的那些诗,是他用心写出来的,每一句都带着他的感情。
所以呀,屈原值得我们记住,值得我们学习!《经验和教训》小朋友们,屈原的故事里有一些经验和教训哦。
屈原很坚持自己的想法,他知道什么是对的,就一直努力去做。
这告诉我们,当我们觉得自己是对的,就要勇敢坚持。
可是呢,他不会和那些不理解他的人好好沟通,自己很伤心。
我眼中的屈原精选范文你眼中的屈原是怎么样的呢,跟大家分享一下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我眼中的屈原精选范文,希望大家喜欢!【篇一:我眼中的屈原】屈原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的一颗闪耀着光辉的明星,屈原是一位心有博大志向却因遭小人毒害的公正之人。
千古的疑问,千古的传承,千古的叹息,就在屈原投入汨罗江之后融入了历史之中,那从如今的角度去看屈原,又会是怎样的呢?把栏杆拍遍,古今多少事,时空回转,流转到战国时期,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之中,无数的人为了所谓帝王手中的权力而丧失了生命,而屈原这位楚王的左徒却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你知道,有无数的生命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你能做到的只能是叹息。
想一想你的朋友,和你同一时代的人,合纵家之苏秦身配六国相印,官为六国联合国部长,手中掌握着无比的权利,一曲合纵,使秦国数年不敢出函谷关,他拯救了黎民;再想一想你的敌人张仪,以三寸不烂之舌,大施连横,破敌于千里之外,达到了攻心为上的最高境界,玩弄六国与掌股之中,就像阳明说的那样“知行合一”。
一曲合纵,一曲连横如同两位剑客在风花雪月的战国舞台上比剑术,比亮剑精神,试问屈原你的剑在哪里,是时候拔剑了。
就像郭沫若的《雷电颂》一样,一丝晴空霹雳劈开了战国乌云密布的天空,劈出了一丝光明,那光明那晴空霹雳的闪电就是你的剑吧,屈原!你也想像张仪、苏秦、孙膑、庞涓那样吧!在战国的舞台上挥刀呐喊,亮剑出鞘,烽烟起是来自浪淘沙,遇见他如春水梦里花。
可是,你梦里的他也只是“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你也只能像李白那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屈原你虽作《离骚》,但你的愁字有谁能理解。
屈原你的心中如果有怒火就燃烧吧,烧掉这个世界,烧掉这个战国,烧掉这些东皇太一,土偶木梗,大司命,少司命,燃烧吧,燃烧吧。
烧掉这人间的一切邪恶。
【篇二:我眼中的屈原】他是一个爱国诗人,他很有头脑,他就是屈原。
在我眼中屈原是一个有头脑,很聪明的人,他曾让齐、楚、燕、韩、赵、魏组成一个巨大的联军,一起消灭秦国。
评论屈原2000字屈原近代学者梁启超首推屈原为“中国文学家的老祖宗”。
郭沫若评价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一颗闪耀在“群星丽天的时代”,“尤其是有异彩的一等明星”。
闻一多评价屈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
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出了他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及其势力的尖锐对立,表达了他革除弊政的进步要求,而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国危亡,使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让楚国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也表体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屈原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
屈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的形象。
他是人民的理想,是光明和正义的化身,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他高尚的政治情操和理想,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壮怀激烈的气节和风骨,融注着我们民族伟大而悠久的历史精神,显示了民族的无穷力量,也展示了作者强烈的爱憎和战斗的革命风格。
在《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表达了虽然现实很黑暗、很残酷,追求真理的道路很曲折、很遥远,但是,屈原也会不惜一切去寻求真理。
表现出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执着、不屈、矢志不渝的无畏精神和坚定信念。
篇二:两汉文人对屈原的评价两汉文人对屈原的评价汉代文人对屈原及其作品的的评价,总的来说是褒扬的,特别是贾谊、刘安、司马迁等。
最早对屈原和《楚辞》作出评价的是贾谊,贾谊结合自身遭遇, 写作《吊屈原赋》。
这篇辞赋对屈原表示了极大的赞扬,赞扬了他不向黑暗现实妥协,不与谄媚小人同流合污的品质。
对屈原评价作文发言稿首先,屈原的诗歌才华让人叹为观止。
他的《离骚》被誉为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其中充满了奇思妙想的意象,辞章独特而富于美感。
他将个人的遭遇与国家的兴衰融为一体,既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疾苦的深切关怀,又展现了他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离骚》中的每一个字句都如诗如画,让人陶醉其中。
其次,屈原作为政治家,有着不凡的眼光和胆识。
他对国家的忠诚和抱负远远超出了常人。
在他的执政期间,他积极推动改革和进步,努力提升国家的实力和地位。
他提出了“官非吾官、吾非予民”的观点,主张立国以民为本,关注百姓的疾苦和需求。
尽管在当时屈原的理念并没有得到充分实现,但他的观点对中国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政治家和改革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此外,屈原的人格魅力也是不可忽视的。
他不仅具备高尚的品德,而且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行动。
他在面对逆境和挫折时,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不为外界的风言风语所动摇。
他积极批判社会的黑暗面,并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不平和对社会的期望。
他不仅是一个杰出的诗人,也是一个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正义感的人。
然而,屈原的一生并不幸福。
由于政治上的迫害和流言蜚语的攻击,他最终选择了自杀。
他的离世给中国文化界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屈原的离世给我们带来的思考是,一个具有远见和决心的改革者往往会遭遇到来自现实和社会的阻力,但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被世俗的目光和道德绑架,勇敢地追求真理和公义。
总的来说,屈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伟人。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极具审美价值,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他的政治观点和品德魅力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他的一生充满了悲壮和坎坷,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坚定信念,追求真理。
屈原虽已逝世千年,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为我们的文化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力量与启示。
历史人物评论屈原范文800字作文英文回答:Qu Yuan was a prominent Chinese poet and official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He is best known for his masterpiece "Li Sao," which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greatest works of Chinese literature. Qu Yuan was a staunch patriot who was deeply concerned about the fate of his country. He served as a high-ranking official in the state of Chu, but was eventually exiled after falling out of favor with the king. During his exile, he wrote "Li Sao" and other works that expressed his grief and patriotism. Qu Yuan eventually committed suicide by drowning himself in the Miluo River.Qu Yuan's legacy as a great poet and patriot has been celebrated for centuries. His work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many languages and is still widely read today. Qu Yuan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igures in Chinese history, and his work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Chineseculture.中文回答:屈原,中国战国时期著名诗人、政治家。
关于评价屈原的文章屈原啊,那可是中国历史文化天空中一颗璀璨无比的星星。
咱就说这人,就像一棵笔直挺立在狂风暴雨中的翠竹。
他的一生都在坚守着自己心中的那份信念,从来都不弯腰,不低头。
你看那翠竹,风再大,雨再猛,它就是稳稳地立在那儿,屈原就跟这翠竹似的。
他在楚国那时候,周围的环境可复杂啦,各种势力相互交织,就像一团乱麻。
可是屈原呢,他就坚守着自己对楚国的热爱,对正义的追求,就像翠竹坚守着脚下的土地一样坚定。
屈原的诗啊,那可不得了。
他写的那些词句就像一把把闪闪发光的宝剑,每一个字都能直直地刺进人的心里。
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就好像是一个孤独的旅人在黑暗中大声地呼喊自己的决心。
他的诗不是那种轻飘飘的风花雪月,而是沉甸甸的对国家、对人民的爱与担忧。
读他的诗,就感觉自己像是在深不见底的大海里游泳,被那种深沉而浩瀚的情感包围着。
他一心想让楚国变得强大起来,就像一个辛勤的农夫一心想让自己的庄稼茁壮成长。
他到处奔走,给楚王出谋划策,希望楚国能够在诸侯林立的乱世里站稳脚跟。
他的这些努力,就像是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努力开垦播种。
可是呢,他的这些努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那些奸臣就像一群嗡嗡叫的苍蝇,在楚王耳边说屈原的坏话,把楚王的耳朵都给蒙蔽了。
这楚王啊,也真是糊涂,就像一个被蒙住眼睛的人,分不清是非黑白,就这么疏远了屈原。
屈原被流放的时候,他的心里得多难受啊。
就像一个被自己家人赶出家门的孩子,那种孤独和无助,真的是难以形容。
他只能对着江水,对着山川诉说自己的痛苦。
他看到楚国一天天衰败下去,就像看到自己精心呵护的花朵一点点枯萎一样。
他肯定无数次在心里呐喊,为什么啊?为什么自己的努力都付诸东流了呢?他最后选择投入汨罗江,这是一种多么决绝的行为啊。
这就像是一只凤凰,宁可投身火海,也不愿意在这污浊的世界里苟且偷生。
他的这种行为,让世世代代的人都为之震撼。
他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悲壮的乐章。
在我看来,屈原就是一座永远屹立不倒的高山。
对屈原的评价作文提到屈原,我的脑海里首先浮现出的是那个在汨罗江畔孤独又坚定的身影。
屈原,他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啊!在我看来,他就像是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而独特的星星。
屈原生活的那个时代,政治局势复杂得就像一团乱麻。
有权有势的人勾心斗角,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
而屈原呢,他怀揣着一颗炽热的心,一心想要为国家谋福祉,为百姓谋安宁。
他的理想多美好啊,希望国家强盛,人民幸福。
可是,现实却给了他一个又一个的大嘴巴子。
那些权贵们根本不把他的想法当回事,反而觉得他是个麻烦制造者,处处给他使绊子。
我觉得吧,屈原就像是一个在黑暗中独自摸索的勇士。
他不断地呼喊,想要唤醒周围沉睡的人,告诉他们前方有危险,咱们得改变方向。
可大多数人都迷迷糊糊的,根本不理会他的警告。
这得多让人心寒呐!还记得有一次,我在书上读到屈原向楚王进谏的那段描写,那叫一个详细。
屈原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自己的治国方略,眼睛里闪烁着光芒,那是对国家深深的爱和期待啊。
他说得口干舌燥,满心以为楚王会听进去,会采取行动。
结果呢,楚王就跟没听见似的,摆摆手让他一边凉快去。
当时我就在想,要是我是屈原,估计得气个半死,心都要碎成八瓣儿了。
屈原的爱国之情,那真不是吹的。
他不是嘴上说说而已,而是实实在在地用行动去证明。
他写的那些诗篇,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人民的关怀。
比如,那里面的词句,读起来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他把自己的委屈、愤怒、无奈都一股脑地倾诉在文字里。
有一回,我试着去理解屈原在被流放时的心情。
想象一下,他一个人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周围是杂草丛生,心里装着对国家的牵挂和对未来的迷茫。
没有好吃的,没有舒服的床,有的只是孤独和寂寞。
但他还是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仍然心心念念着国家的命运。
这种坚持,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而且啊,屈原这个人还特别有骨气。
当他看到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国家越来越衰败,他没有选择同流合污,没有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而低头。
他宁愿投身汨罗江,也不愿违背自己的良心。
对屈原的认识和评价及经验和教训作文屈原,哦,说到屈原,大多数人脑海里可能会立马想到那个“跳江自尽”的悲情英雄吧?但是说实话,要真要把屈原全盘了解,其实他比“跳江”这一幕要复杂多了。
很多人一提起他,脑袋里就冒出一堆浪漫的悲壮画面,觉得他就像个“愤世嫉俗的文人”,满脑子都在想着怎么让国家更强大、更美好,可偏偏在现实面前无力回天,最后选择了“英勇”地投江自尽。
可是,说实话,屈原的故事并不是那么简单。
我们得从头说起。
屈原这位大才子,先不提他的诗有多美、言辞有多犀利,光是他那份对国家的忠诚就足够让人佩服。
他可不是那种“只会在纸上谈兵”的文人,屈原从小就胸怀大志,想要为楚国出一份力,哪怕是“一碗水端平”的理想。
他看见楚国的政治,看见那些权臣们拼命压制正直之人,心里就像有火在燃烧。
别说他在那些大佬面前说话得罪了不少人,光是自己在朝廷上的不被重视,就足够让他心里窝火。
大家都知道,他是个直肠子,喜欢说真话,但真话在那个环境下,真的是“狗急跳墙”的节奏,直接把自己给“踩”进了死胡同。
屈原那个时候看不惯什么?一是看不惯当时的,一是看不惯一些人权力斗争的卑劣行径。
你想想,如果你是个胸怀天下的理想主义者,看到自己国家的政治那样腐朽,身边的官员们一个个都在“看得见不说话,听得见不做事”,你心里得多难受。
屈原的忠诚和激情,真的是一种“悲剧色彩”的理想主义。
你看,他心心念念想做的事,最后变成了“忠臣不遇”,这就是典型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呀!但是,也别光说屈原的悲惨,他那种敢于坚持自己信念、不屈不挠的精神,简直可以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来形容。
他不妥协,不向权力低头,这点真的让人佩服。
你想想,他明明可以选择更“机巧”一些的方式,找到一个“讨好上司”的路子,不一定非得那么刚正不阿。
可惜,他选择了坚持自己的原则,哪怕这个坚持把自己送进了不归路。
所以说,屈原的结局,虽然悲壮,但也是他对自己理想的极致坚持。
这种精神在今天看,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对屈原的社会评价(一)前人评价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深受广泛推崇的伟大作家。
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屈原无端受到谗邪小人的中伤和昏庸的楚怀王的放逐深表同情。
屈原在流放过程中,又目睹了楚国的危难和“民生之多艰”,因而,带着满腔的愤懑投汨罗江自杀。
刘向所编的《楚辞》中收入的《九辩》,王逸认为是屈原弟子宋玉“悯其师忠而放逐”之作。
他还认为,宋玉怜屈原“忠而斥弃,愁满山泽,魂魄放失,厥命将落,故作《招魂》欲以复其精神,延其年寿”。
宋玉甚至幻想怀王看到《招魂》之后,会觉悟起来召回屈原。
请看这个宋玉岂不是古今少见的尊师典范?真不理解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何以要在话剧《屈原》剧本中把宋玉丑化为屈原的叛徒。
至于《卜居》和《渔父》,我认为也是屈原的后学悼念屈原之作。
汉武帝是汉代第一个热爱屈原作品的皇帝。
而所作赋达82篇之多的淮南王刘安,则是对《离骚》作了很高评价的第一位文学理论家。
刘安称《离骚》兼有《国风》、《小雅》之长,它体现了屈原“浮游尘埃之外”的人格风范,可“与日月争光”。
其后,司马迁为屈原作传,不仅照录了刘安的这些警句,还进一步把《离骚》和孔子删定《春秋》相提并论。
他盛称前者“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是屈原伟大完满人格的写照。
可见,司马迁乃是非常崇拜屈原的人。
但是,后汉的历史学家班固却不尽以司马迁对屈原之评赞为然。
他对屈原及《离骚》的思想倾向是有褒有贬的,甚至是以贬为主的。
班固批评时,有意避开了司马迁,而径直把矛头指向刘安。
他指出,称屈原和《离骚》可“与日月争光”云云,“斯论似过其真”。
班固的人生观是“全命避害,不受世患”。
他以为屈原应像《诗·大雅》所谓的“‘即明且哲,以保其身’斯为贵矣!”他批评屈原不应“露才扬己,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强非其人,忿怼不容,沉江而死”。
他也不同意屈原把大量的神化传说融入作品中,多称昆仑、冥婚、宓妃虚无之语,皆非法度之正,经义所在。
但班固也并不否认屈原的作品“弘博丽雅,为辞赋宗。
屈原人物短评范文
说起屈原,那可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超级大明星呢!
他对楚国那可是忠心耿耿到了骨子里。
楚国就像是他心中最宝贝的东西,谁要是想对楚国不利,他就像一头愤怒的小狮子,立马跳出来跟人家理论。
他一心想让楚国变得强大,天天想着怎么给楚王出谋划策。
可是呢,楚王这个家伙有时候就不太聪明的样子,听信了那些奸臣的话,把屈原的好心当成了驴肝肺,还把他给流放了。
这就好比是你辛辛苦苦种了一地的好菜,结果别人却把你当成了偷菜的贼,你说屈原有多委屈吧。
屈原被流放之后啊,他也没有就这么自暴自弃。
他还是心心念念着楚国,一边走在那些偏僻的地方,一边把自己对楚国的思念、对奸臣的痛恨、对自己理想的坚持都写进诗里。
他就像一个孤独的行者,在楚国的大地上留下了自己深深的脚印和无比沉重的叹息。
最后呢,楚国被秦国打败了,屈原觉得自己的世界彻底崩塌了。
他那么热爱的楚国就这么没了,他就像一个失去了最心爱的玩具的孩子,绝望得不行。
于是,他就选择了投江自尽。
这一跳啊,可不得了,他就像一颗流星一样,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了一道无比耀眼而又悲壮的痕迹。
屈原这个人啊,他不仅仅是一个诗人,更是一个有骨气、有信念的英雄。
他的故事就像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悲歌,一直在中国的历史里回荡,让我们这些后人每次读起他的诗,说起他的故事,都会对他肃然起敬,也会为他的遭遇感到深深的惋惜呢。
对屈原的认识评价以及精神力量800字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诗人和政治家,他的作品和事迹被后人广泛传颂和研究。
对于屈原的认识和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首先,屈原是一位具有爱国之心的政治家。
他在楚国担任过重要官职,对楚国的治理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他也深深关注人民的疾苦,努力为民众谋福利。
然而,由于他的直言进谏和反对当时的腐败现象,他遭到了官僚和贵族的排挤和打压,最终被迫流放。
在这个过程中,他始终没有放弃对楚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责任感,这种爱国情怀和正义精神是屈原最为人称道的一面。
其次,屈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他的诗歌充满了激情和想象力,表达了他对楚国和人民的深情厚意。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斗争。
屈原的诗歌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被后人称为“楚辞”,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
最后,屈原的精神力量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他坚守信念、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精神品质,以及他对正义和真理的追求,都是我们今天应该继承和发扬的。
在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着许多与屈原时代相似的问题,如腐败、不公、压迫等。
在这种情况下,屈原的精神力量可以激励我们勇敢地站出来,为正义和真理而奋斗。
总之,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诗人和政治家。
他的才华和精神力量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研究屈原的作品和精神,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当今社会的问题和弊病,继承屈原的精神传统,为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平等、和谐的社会而努力奋斗。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屈原的价值和意义。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也可以从屈原的精神中获得启示。
首先,我们应该坚守信念和原则,不为利益和权势所动摇。
其次,我们应该关注民生和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社会建设。
最后,我们应该发扬创新精神,不断探索新的领域和可能性,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
屈原人物评论作文屈原啊,那可是个超级厉害又超级让人心疼的人物。
可这人呢,也忒倒霉了。
他一心一意为了楚国,就像一个热血青年为了自己的理想不顾一切。
但是呢,楚国那时候的官场就像一个大染缸,里面乌烟瘴气的。
那些奸臣啊,就跟一群嗡嗡叫的苍蝇似的,整天在楚王耳边说屈原的坏话。
楚王也是个耳根子软的,听了那些奸臣的话,就开始疏远屈原。
屈原就这么被排挤了,他心里得多委屈啊。
就好比你在公司里拼死拼活干活,想让公司越来越好,结果被一群小人在老板面前使坏,然后老板还信了他们,你说气不气?屈原被排挤后,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
他还是心心念念着楚国,就盼着楚王能突然开窍,把他再召回去。
他在流放的时候,那日子过得肯定不好受,到处流浪,风餐露宿的,可他还在写诗,在诗里表达自己对楚国的爱,对那些坏人的恨。
我都能想象到他穿着一身破旧的衣服,站在江边,望着楚国的方向,满脸都是忧愁的样子。
最后呢,楚国还是被秦国给灭了。
屈原那个绝望啊,他觉得自己的理想彻底破灭了,就像自己精心呵护的宝贝被人一下子砸得粉碎。
他实在是受不了这个打击,就“扑通”一声跳进了汨罗江。
他这一跳,可把老百姓给急坏了。
老百姓多喜欢他啊,知道他是个好人,是个一心为了大家的人。
所以后来才有了端午节,大家包粽子、赛龙舟,就是为了纪念他。
屈原这一辈子,活得那叫一个壮烈。
他就像一颗璀璨的流星,虽然在楚国的天空中划过一道悲伤的弧线,但他留下的光芒却永远照耀着我们。
他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爱国,什么是坚持自己的理想,哪怕面对重重困难,哪怕最后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他的故事就像一首悲歌,每次读起来都让人心里酸酸的,但又充满了敬意。
反正我觉得,屈原就是一个值得我们永远敬仰的大英雄,一个在历史长河里永远不会被忘记的文化符号。
【写人】我眼中的屈原写屈原作文900字我眼中的屈原,是一个豁达、有追求、爱国、诗意浓郁的文化人。
首先,屈原的豁达让我难忘。
他是个很聪明且杰出的人物,他先后为楚国负责起草《楚辞》和散文,被楚怀王赏识,于是他成为了楚国的大臣。
可是,他并不想得罪人,而是为了个人理想和梦想而汲取了自己的精力,去做自己心里感兴趣的一些事情。
他在饮酒宴欧后回想起芜湖的美景与万物生长的美好时光,同时不愿意让自己生活得太过庸碌。
于是,在世俗的角逐和竞争中,他选择了不服从,以及面对挑战。
这种豁达,是我向往的。
其次,屈原有着追求的品格。
他的“离骚”即是向着美好未来追逐的完美境界。
在“离骚”里,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屈原追求的坚持、生命的充实,以及对未来的应对。
他的心灵,被美好与愁苦所充满,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不断努力寻找出路,默默地前进。
在我的眼中,屈原是一个富有追求精神,始终感受到思想独到、意境超然的文艺浪漫主义者,他也是具有革新和创造力的领袖。
最后,屈原的诗意浓郁,深深打动了我。
他的作品,在诗意浓郁、意境深远中蕴含着深邃的思想启示和干货,非常值得我们去挖掘和研究。
他在“离骚”一篇里运用了先进的诗歌艺术,将抒情、哲学、文化、历史、自然紧密融为一体,完成了文化原创的开端。
这种文学创造的力量,给了我启迪和激励,也是让我痴迷屈原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在我眼中,屈原是一个极富纯情和豁达的文化人。
在他的生命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在自己的圆石上创造出令其驰骋文坛的璀璨。
我们无法忘记他追求理想和梦想的品质,同时我们也感慨于他那纯真壮丽的爱国主义情怀。
他死后一年,楚国纪念他的盛大活动(称为“龙舟节”),至今仍是中国华南片区的传统风俗。
屈原在我心灵深处已树立了自己独特的个性魅力,让我对生命充满向往和梦想,我也想在诗歌和文学的平衡中追求自己的的价值和成就。
屈原精神在当代社会的价值
屈原精神是指中国古代诗人屈原的思想、精神和行为特质。
在当代社会中,屈原精神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
首先,屈原精神强调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
屈原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他深深关心他的国家和人民。
他的作品《离骚》表达了他对楚国的热爱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在当代社会,我们也需要有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精神,关心国家的发展和繁荣,为国家的利益而努力奋斗。
其次,屈原精神强调独立思考和坚持信念。
屈原在他的作品中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见解,不受他人的影响和压力。
他坚持自己的信念,为自己所认为正确的事业而奋斗。
在当代社会,我们也需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盲从他人,坚持自己的信念,并为之努力奋斗。
第三,屈原精神强调坚韧不拔和抗争精神。
尽管屈原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苦,但他从未放弃,始终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抗争的意志。
他在《离骚》中表达了对困境的批判和对自己的坚守,展现了顽强不屈的精神。
在当代社会,我们也需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轻易放弃,勇往直前。
最后,屈原精神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和关注自然。
在他的作品中,屈原
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环境污染的忧虑。
他呼吁人们保护自然环境,珍惜资源。
在当代社会,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我们也需要像屈原一样关注和保护自然环境,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综上所述,屈原精神在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包括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独立思考和坚持信念、坚韧不拔和抗争精神,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和关注自然等方面。
这些价值可以激励人们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屈原人物短评范文
说起屈原啊,那可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超酷又超让人心疼的人物。
可是这么厉害的一个人,在官场里却混得不太好。
他满心都是爱国情怀,一心想让楚国变得强大,可楚国的那些个权贵们啊,就像是一群瞎眼的蝙蝠,根本看不到屈原的好主意。
屈原整天在那儿苦口婆心地劝楚王要励精图治,要远离那些奸诈小人,楚王呢,有时候听一耳朵,有时候就把屈原的话当耳边风。
再说说屈原的性格,那叫一个耿直。
他可不会拐弯抹角,心里想啥就说啥。
在那个满是弯弯绕绕的官场里,他就像个愣头青似的。
那些小人在楚王面前说他坏话,他也不会去讨好人家,或者耍些阴谋诡计来为自己辩解。
他就觉得自己行得正坐得端,不屑于跟那些小人同流合污。
最后呢,楚国越来越不行了,屈原那叫一个绝望啊。
他对楚国的爱就像熊熊大火,可这火却被一盆盆冷水给浇灭了。
他实在是受不了这种打击,就抱着石头跳进了汨罗江。
这一跳啊,可把全中国的人都震撼了。
他用这种决绝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楚国的忠诚,也让后世的人永远记住了他。
屈原啊,他就像一颗璀璨的流星,虽然在那个时代划过一道悲伤的弧线,但他留下的光芒却永远照亮了中国文化的天空。
他的诗歌,他的精神,就像一笔巨大的财富,世世代代都被人们敬仰和传承。
咱现在吃粽子、赛龙舟,不都是为了纪念这位了不起的人物嘛。
屈原人物评价作文
要说起屈原啊,那可真是中国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
屈原就像一颗璀璨又倔强的星星,闪耀在春秋战国那片混乱又精彩的天空下。
他出身贵族,那可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可他没把心思都放在吃喝玩乐上。
这人心里啊,装着的是楚国的大好河山和黎民百姓。
但是呢,屈原这人也是个“轴脾气”。
他看不得楚国被那些奸臣搞得乌烟瘴气,总是一个劲儿地向楚王进谏。
他以为只要自己把道理说得明明白白,楚王就能听他的,把楚国治理得好好的。
可他不知道啊,楚王就像个糊涂蛋,被那些奸臣的甜言蜜语哄得晕头转向,根本就不理会屈原的良苦用心。
屈原就像一个在黑暗中呐喊的人,可周围的人都装作听不见。
楚国一天不如一天,屈原那个痛心啊。
他想改变,却无能为力。
最后呢,他实在是太绝望了,就选择了一种很壮烈的方式——投江。
这一投啊,可不得了,就像往历史的长河里扔了一颗重磅炸弹,激起了千层浪。
后人对他那是又敬佩又同情。
敬佩他的爱国情怀,为了国家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同情他的遭遇,这么一个有才华、有抱负的人,却落得个这样的下场。
而且啊,因为他投江,就有了端午节这个节日。
咱们现在每到端午节,吃着粽子,划着龙舟,就会想起屈原。
这也算是他给咱们留下来的一个特别的“遗产”吧。
屈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故事永远地刻在了中国历史的长卷上,也刻在了咱们中国人的心里。
他让我们知道,爱国不是一句空话,一个人可以为了自己的国家和信仰,付出一切。
对屈原的社会评价(一)前人评价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一位深受广泛推崇的伟大作家。
两千多年来,人们对屈原无端受到谗邪小人的中伤和昏庸的楚怀王的放逐深表同情。
屈原在流放过程中,又目睹了楚国的危难和“民生之多艰”,因而,带着满腔的愤懑投汨罗江自杀。
刘向所编的《楚辞》中收入的《九辩》,王逸认为是屈原弟子宋玉“悯其师忠而放逐”之作。
他还认为,宋玉怜屈原“忠而斥弃,愁满山泽,魂魄放失,厥命将落,故作《招魂》欲以复其精神,延其年寿”。
宋玉甚至幻想怀王看到《招魂》之后,会觉悟起来召回屈原。
请看这个宋玉岂不是古今少见的尊师典范?真不理解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何以要在话剧《屈原》剧本中把宋玉丑化为屈原的叛徒。
至于《卜居》和《渔父》,我认为也是屈原的后学悼念屈原之作。
汉武帝是汉代第一个热爱屈原作品的皇帝。
而所作赋达82篇之多的淮南王刘安,则是对《离骚》作了很高评价的第一位文学理论家。
刘安称《离骚》兼有《国风》、《小雅》之长,它体现了屈原“浮游尘埃之外”的人格风范,可“与日月争光”。
其后,司马迁为屈原作传,不仅照录了刘安的这些警句,还进一步把《离骚》和孔子删定《春秋》相提并论。
他盛称前者“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是屈原伟大完满人格的写照。
可见,司马迁乃是非常崇拜屈原的人。
但是,后汉的历史学家班固却不尽以司马迁对屈原之评赞为然。
他对屈原及《离骚》的思想倾向是有褒有贬的,甚至是以贬为主的。
班固批评时,有意避开了司马迁,而径直把矛头指向刘安。
他指出,称屈原和《离骚》可“与日月争光”云云,“斯论似过其真”。
班固的人生观是“全命避害,不受世患”。
他以为屈原应像《诗·大雅》所谓的“‘即明且哲,以保其身’斯为贵矣!”他批评屈原不应“露才扬己,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强非其人,忿怼不容,沉江而死”。
他也不同意屈原把大量的神化传说融入作品中,多称昆仑、冥婚、宓妃虚无之语,皆非法度之正,经义所在。
但班固也并不否认屈原的作品“弘博丽雅,为辞赋宗。
后世莫不斟酌其英华,则象其从空。
”因此,他对屈原的评价是:“虽非是明智之士,可谓妙才也。
”后汉的王逸则不满于班固这样的庸俗之见。
他盛赞屈原“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如石砥,颜如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
至于梁代的刘勰的《文心雕龙》,又概括王逸的观点,写了《辨骚》一章,除证明屈原作品有异于《风》、《雅》的四点以外,也有同乎经典的四事。
宋洪兴祖是继王逸之后整理、注释《楚辞》的又一著名学者。
他曾得诸家善本,参校异同,成《楚辞补注》一书。
洪氏对北齐颜之推所谓的“自古文人,常陷轻薄,屈原露才扬己,显暴君过”之说,甚为不满。
他从儒家伦理观念出发驳之云:“屈原,楚同姓也。
同姓无可去之义。
”而孔子是提倡士“见危授命”的。
因此,洪氏为屈原的自沉辩护说:“同姓兼恩与义,而屈原可以不死乎?”那么,屈原又为什么不离开楚国呢?洪氏以为,这是由于当时“楚无人焉,屈原如去国,则楚必从而亡”。
因此他说:“屈原虽被放逐,又徘徊而不去楚,其意是生不得力争强谏,死犹冀其感。
”(按:指楚王悟而改行)由此亦可见,屈原“虽死犹不死也”。
朱熹是我国哲学史上有深远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古籍整理名家。
他对《诗经》和《楚辞》的研究均有重要贡献。
他为《楚辞》作的《集注》也足以媲美其《诗集传》。
朱熹是一个有民族气节的政治家,他注《离骚》中“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云,此乃是屈原“托为此行,周流上下,而卒返于楚焉;亦仁之至,而义至尽也”。
如此体会屈原眷恋楚国的思想情感,可谓深入了一层。
(二)今人评价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一个爱国者的悲剧,一个改革家的悲剧,一个正义毁于邪恶的悲剧。
纵观他的一生,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失败了。
他的理想和事业永远为后人所惋惜。
但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成功了。
他忧国忧民、行廉志洁的人品被誉为后世楷模,他气魄宏伟、辞章瑰丽的作品堪称世界文学殿堂的精品,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近代学者梁启超首推屈原为“中国文学家的老祖宗”。
郭沫若评价屈原是“伟大的爱国诗人”,一颗闪耀在“群星丽天的时代”,“尤其是有异彩的一等明星”。
闻一多评价屈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
《中国文学史》评价屈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学》评价屈原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
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
所谓“举贤授能”,就是不分贵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
他还以奴隶傅说、屠夫吕望、商贩宁戚的历史事迹为例,说明了不拘身分选拔人才的合理性。
所谓“循绳墨而不颇”,就是修明法度,即法不阿贵,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
屈原的“美政”理想反映出了他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及其势力的尖锐对立,表达了他革除弊政的进步要求,而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挽救祖国危亡,使楚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与此相关,屈原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屈原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中兴之主。
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一步。
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及其“可与日月争光”的人格与意志。
屈原的作品充满了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
其主要表现是他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融入了艺术的想象和神奇的意境之中。
如《离骚》写他向重华陈辞之后御风而行,他先叩天宫,帝阍闭门不纳;他又下求佚女,佚女恰巧不在那里;他去向宓妃求爱,宓妃却对他无礼;他欲求简狄和二姚,又苦于没有好的媒人去通消息。
这种上天入地的幻想与追求反映了屈原在现实中对理想的苦苦探求。
此外如《九歌》、《天问》等还采用大量神话和历史传说为素材,其想象之大胆、丰富,古今罕有。
除此之外,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
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屈原的作品形式上参差错落、灵活多变;语言上采用了大量楚地方言,极富于乡土气息;其方言土语大都经过提炼,辞藻华美,传神状貌,极富于表现力。
二、重评屈原几乎所有的教科书都把屈原定性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事实上,屈原伟大吗?他那种忠国存君的思想是否等同于爱国主义?假如承认屈原的忠国存君的思想是爱国的、伟大的、崇高的,那么我们又如何评价秦始皇呢!屈原要保存楚国,秦始皇要灭楚;屈原要保其国君(尽管已昏庸腐败得很),秦始皇要灭其国君,改朝换代。
秦始皇伟大吗?他统一(或讲灭了)六国,结束诸侯分割的局面;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建立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度,此制度一直沿用至今。
假如说六国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民心所向,那么秦始皇是历史的功臣,是伟大的!相反,屈原那种所谓的伟大的、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就是要保国存君,就是要维持诸侯割据的局面(曾提出很多联赵抗秦的提议),这岂不成了逆潮流的反动吗!显得屈原不识大局、保守狭隘,甚至愚昧!尤其是为了那个腐败昏庸的、早该产除的楚怀王而死,更是死得一钱不值。
张艺谋曾拍过一部电影叫《英雄》,里面的男主角(武功高强的流民)最终以“天下统一”为重,放弃了报私仇(杀秦始皇)的机会,看来屈原的思想境界比电影中那个流民武夫都不如,又怎能称得上崇高、伟大这样的称号呢!但是,假如我们站在对人权、生命尊严的维护上看:秦始皇确实以血流成河、生灵涂炭为代价取得天下的统一,确是值得声讨、谴责甚至否定。
是啊,有什么能比生命更宝贵呢,任何统治者都应该视生命高于一切,包括什么国家、民族的东西在生命面前都必须让步!从这方面看,秦始皇是一个嗜血禽兽!是遗臭万年的历史罪人!相比之下,屈原反秦的思想则显得有其合理进步的一面。
但这并不能讲屈原就是爱国的,因为爱国应包含爱其国民。
前几年曾有人研讨:“现今的知识分子最缺乏什么?”,结果得出:“现今的知识分子最缺乏对平民大众的悲悯情怀和社会良知”。
假如把这个结论套在屈原身上,真的很合适,尽管《离骚》、《哀郢》等篇章也有一两句提及民生多难,但仅起烘托其对君王的忠心和自身的言志作用,根本就不是为民讲话,与杜甫《三别》、《三吏》、《兵车行》等相比,简直天壤之别。
屈原变革的目的是存君富国,当然亦会惠泽于民,但其变革目的不是以民为天,如果站在平民立场上看,屈原的境界只不过是一个忠心的封建士大夫境界而已,不见得高尚和伟大到哪。
当然,他为他那个阶级服务和发言,是他的自由,亦是理所当然,无可厚非的,是我们以太过崇高和伟大的标准去要求他,在一些人眼里,显得吹毛求疵,不合实际。
的确,现今的知识分子都缺乏的东西,却要求两千多年前的士大夫拥有和做到,真是显得可笑……更有点可怜可悲。
然而,从另一方面——艺术性来说,屈原的作品确是瑰丽无比,成为楚辞体重要和主要的代表;开浪漫主义诗风传统。
所以屈原在文学艺术上是伟大的,具有杰出成就的,但在思想人格上却是有局限的、有缺憾的。
他那种忠君存君的思想不能等同于爱国主义,作为教师在这点上是应该剖析给学生看,不能再误导学生了,我们的教育是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独立人格和思想的真人,不是培养封建士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