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机计算公式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1
机油泵吸油高度计算公式机油泵是发动机中非常重要的部件,它负责将机油从油箱中抽取并送至发动机各个部位,以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转。
在设计和安装机油泵时,需要考虑机油泵的吸油高度,以确保它能够正常工作。
吸油高度是指机油泵能够从油箱中吸取机油的最大高度,它的计算公式如下:Hs = (Pa Pv) / ρg。
其中,Hs为吸油高度,Pa为大气压力,Pv为蒸汽压力,ρ为机油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
在这个公式中,大气压力Pa是指地面上的标准大气压,通常取为101325Pa;蒸汽压力Pv是指机油在所处温度下的蒸汽压力,可以通过查表或计算得出;机油密度ρ是指机油的密度,通常在20℃下为890kg/m³;重力加速度g通常取9.8m/s²。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计算出机油泵的吸油高度,以确保机油泵能够正常工作。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各个参数的计算方法和吸油高度的影响因素。
首先,大气压力Pa是一个固定值,通常取为101325Pa。
在海拔较高的地区,大气压力会有所降低,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其次,蒸汽压力Pv是机油在所处温度下的蒸汽压力。
蒸汽压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因此在计算吸油高度时需要考虑机油的工作温度。
通常可以通过查表或者使用蒸汽压力计算公式来得到机油在所处温度下的蒸汽压力。
机油密度ρ是指机油的密度,通常在20℃下为890kg/m³。
这个数值是根据实验测得的,可以作为常数来使用。
最后,重力加速度g通常取9.8m/s²,这也是一个常数。
通过以上公式和参数的计算,可以得到机油泵的吸油高度。
吸油高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机油泵的工作效果,如果吸油高度过大,机油泵可能无法正常工作,导致发动机缺油;如果吸油高度过小,机油泵可能会过度劳累,影响机油泵的使用寿命。
因此,在设计和安装机油泵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吸油高度,并选择合适的机油泵。
除了上述公式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会影响机油泵的吸油高度,例如管道的长度、管道的直径、管道的弯曲程度等。
抽油机调冲次计算方法[ 日期:2013-04-18] 来源:作者:机动组[ 字体:大中小]抽油机调冲次计算方法抽油机的冲次也就是减速箱曲柄的转速计算公式是:冲次=电机额定转速*(电机皮带轮直径/ 减速器大皮带轮直径)* (减速器小皮带轮直径/抽油机输入轴皮带轮直径)/ 抽油机减速箱传动比减速器常用皮带轮直径有①160、①180、①200、①300、①400、① 500。
电机额定转速因不同厂家电机转差率不同,级数相同的电机转速有差别。
4级电机额定转速约为14 4 0转/分。
6级电机额定转速约为9 6 0转/分。
8级电机额定转速约为7 2 0转/分。
调整时以电机铭牌为准。
常用抽油机相关参数:胜利油田胜机石油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双驴头型游梁式抽油机°CYJ10 — 5— 48HE型传动比为28,减速箱主动轴皮带轮直径①1050°CYJS12 — 5 — 53HE型传动比3 1, 减速箱主动轴皮带轮直径①1 0 5 0。
下偏杠铃型复合平衡游梁式抽油机°CYJY12—4.2 — 73H F 型传动比为 3 1.73,减速箱主动轴皮带轮直径①1120。
胜利油田孚瑞特石油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 异相型游梁式抽油机°CYJ10—4.2 — 53HE型传动比为3 1.73,减速箱主动轴皮带轮直径① 990。
第二石油机械厂生产的,异相型游梁式抽油机。
CYJY10—3— 53HB型、CYJY10—4 ・ 2 — 53HB型传动比为30. 18 7,减速箱主动轴皮带轮直径①1000。
CYJY12 —4・2 — 73HB型、CYJY12—4 ・8 — 73HB型传动比为3 0,减速箱主动轴皮带轮直径①1150 ・宝鸡石油机械厂生产的,异相型游梁式抽油机。
CYJT12 —5— 73HB型传动比为31.73,减速箱主动轴皮带轮直径① 1120。
淄博石油机械制造总厂生产的, 异相型游梁式抽油机。
采油工常用公式一、地质1、孔隙度 %100⨯=fPV V φ 式中ф——储油岩石的孔隙度,%; K ——岩石中的孔隙体积; V f ——岩石的外表体积。
2、含流体饱和度%100%100⨯=⨯=fo p o o V VV V s φ 3、饱和度关系当地层压力大于饱和压力时,岩石孔隙中有油、水两相,其饱和度关系为: S 。
+s w =1 (1—7) 原始条件下原始含油饱和度为:S oi =l —S wr , (1—8)当地层压力小于饱和压力时,岩石孔隙中有油、水、气三相的关系为: S o +S w +S g =1 (1—9) 4、绝对渗透率可由达西定律求得:PA LQ K ∆=10μ式中K ——储油岩石的渗透率,μm 2; L ——岩心的长度,cm ; A ——岩心的截面积,cm 2;Q ——通过岩心的流量,cm 3/s ; △P ——岩心两端的压差,MPa ; μ——流体的粘度,mPa ·s 。
5、气的有效渗透率 )(10222212P P A LP Q K g g g -=μp 1、p 2——分别为岩心入口处和出口处压力,MPa 。
6、油的相对渗透率 %100⨯=KK K oro 7、水驱油藏的最终采收率。
wiorwi w S S S ---=11η8、原油体积系数osoo V V B =式中 V o ——原油在地下所具有的体积,m 3;V os ——原油在地面脱气后所具有的体积,m 3。
9、溶解气油比与压力的关系为:P R s α=,α称为溶解系数:bsi s P R P R ==α10、原油体积系数与压缩系数及收缩率概念?公式?ae oso o o P P V V V C ---=1收缩率 oos o 收缩V V V -=δ注意原油的压缩系数在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时为正,低于饱和压力时为负。
11、综合压缩系数(以岩石体积为基准)P V Vw S w C S C C C f o o f t ∆∆=--=)(φφ12、弹性储量为:)(b i f t P P V C V -=∆13、在正几点法井网中,注采井数比为:23-n 14、折算年产量=12月份产量×365/12月份的日历天数36531⨯=十二月全年Q Q15、月、日注采比woo o wi q B q Q B +=ρ16、累计注采比poopii W B N W B +=ρ17、采油强度与注水强度是流量与油层有效厚度的比值:hQ Q h =18、水驱指数是累计注水量与累计采水量之差与累计采油量的比值:ppi s N W W J -=对于刚性水驱油藏,水驱指数应等于1。
已知抽油机型号泵挂深度L(m)2180计算抽油杆上冲程在悬点载荷Wr (牛)=qr*L*g油水混合液密度ρm(公斤/米3)=n w*ρw+(1-n w)*ρ0抽油杆下冲程在悬点载荷Wr '(牛)=qr*L*b*g活塞上的液柱载荷Wl (牛)=(fb-fr)*L*ρm1*g上冲程中抽油杆引起的悬点最大惯性载荷Iru (牛)=Wr*s*n*n*(1+r/L1)/1790下冲程中抽油杆引起的悬点最大惯性载荷Id (牛)=Wr*s*n*n*(1-r/L1)/1790上冲程悬点最大载荷Pmax (牛)=Wr +Wl +Iru下冲程悬点最小载荷Pmax (牛)=Wr'- Id液柱载荷Wl ' (牛)=fb*L*ρm1*g公式1上冲程悬点最大载荷P1max (牛)=(Wr+w1 ')*(1+s*n/137)公式2上冲程悬点最大载荷P2max (牛)=(Wr+w1 ')*(1+s*n*n/1790)公式3上冲程悬点最大载荷P3max (牛)=w1 '+Wr*(b+s*n*n/1790)*(1+r/l)公式4上冲程悬点最大载荷P4max (牛)=w1+Wr*(1+s*n*n/1790)公式5上冲程悬点最大载荷P5max (牛)=(w1+Wr)*(1+s*n*n/1790)泵径D(mm)冲程s(m)冲数n(次/分)油管2 1/2"抽油杆 3/4"抽油杆7/8"抽油杆1"4436380900900 724969356386424681538633631025626050249232137721121727101551103040空气中每米3/4"抽油杆重qr(牛)空气中每米7/8"抽油杆重qr(牛)空气中每米1"抽油杆重qr(牛)2.33.074.17原油密度ρo(公斤/米3)抽油杆材料钢的密度ρs(公斤/米3)油井含水nw(%)901785034。
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和混合液比重的计算方法
1、输入功率Wi
1000/243⨯=φIVCOS W i
其中:
Wi —i 井的电动机实际耗电量 kWh/d ;
I —平均电流 (A );I=0.6×(I 上+I 下)/2;
cos φ—功率因数。
取0.8
V —电压 (v )
2、混合液的比重
ρ=(1-f w )×ρo +f w ×ρ
w
其中:
fw —含水率
ρo — 油的密度 t/m 3
ρw —水的密度 t/m 3
3、抽油机井有效扬程Hi
Hi=H 动i +100×(P 油i -P 套i )/ρ
其中:
H 动i — i 井的动液面 m ;
P 油i — i 井的回压 Mpa ;
P 套i — i 井的套压 Mpa ;
4、单井机械采油系统运行效率 ηi %1002.367⨯∙∙=
Wi Hi Qi i ρη Qi — i 井的产液量 m 3/d
5、机械采油系统平均运行效率 η
∑∑∙=i i Q Qi ηη
混合液比重的计算方法
γ液=γ水*γ油/〔γ水-(γ水-γ油)fw
式中:fw为含水重量百分比;%
γ油原油比重,尽量采用近期原油全分析的比重;
γ水油井采出水的比重,对于有游离水的井,用比重计实测比重;对于无游离水的井,根据化验的CL-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出γ。
水
γ水=1+0.0106 CL-
式中:CL-单位为mg/l。
抽油机计算公式
抽油机井平衡合格率
1、抽油机井平衡度
抽油机井稳定运行过程中,下冲程时的最大电流与上冲程时最大电流比值。
(80-100%合理,小于80%欠平衡,大于100%超平衡)。
平衡度=(I下行峰值/I上行峰值) ×100%
采液用电单耗:油井采出每吨液的用电量,单位Kw.h/t 采液用电单耗=W/Q
式中:W—油井日耗电量,Kw;Q—油井日产液量,t3/d
2、抽油机井平衡度合格率:
抽油机井平衡度达标的井数占总开井数的比值。
抽油机井平衡度合格率=(S合格/S总)×100% 式中:S合格—抽油机井平衡度达标的井数; S总—抽油机开井总数。
三、抽油机井泵效
抽油机井的实际产液量与泵的理论排量的比值叫做泵效。
η=(Q 实/Q理)×100%;
式中:η—泵效(%) Q实—指核实日产液量(m3/d);Q理—泵理论排液量
(m3/d);其中:Q理=1.1304×10-3×S×N×D2
式中:S—冲程(m) N—冲数(n/m) D—泵径(mm);
四、采液用电单耗
油井采出每吨液的用电量,单位Kw.h/t
采液用电单耗=W/Q
式中:W—油井日耗电量,Kw;Q—油井日产液量,t3/d。
游梁式抽油机设计计算卢国忠编 05-04游梁式抽油机的主要特点是:游梁在上、下冲程的摆角相等,即上下冲程时间相等。
且减速器被动轴中心处游梁后轴承的正下方。
一、几何计算1.计算(核算) 曲柄半径R和连杆有效长度P己知:冲程S、游梁后臂长C、游梁前臂长A、极距K(参见图1)由余弦定理推导可得:公式: ()b t CK K C CK K CR ψψcos 2cos 2212222-+--+=------(1)R CK K C P t --+=ψcos 222 -------(2)式中:1090δφψ+-=t 2090δφψ--=bH I tng 1-=φ AS mas πδδ4360021⨯==22H I K +=2. 计算光杆位置系数R P :PR 是在给定的曲柄转角θ时,光杆从下死点计算起的冲程占全冲程的百分比。
(图2)(图3) 公式:10⨯--='=bt t mas S s PR ψψψψ% -----------(3)曲柄max S PR s ∙='()121δδ∙-=PR式中:b t ψψ, 分别代表下死点和上死点的ψ角的值ρχψ-=()⎥⎦⎤⎢⎣⎡-=-J R φϑρsin sin 1 βcos 222PC C P J -+= ⎪⎪⎭⎫⎝⎛-+=-CJ P J C 2cos 2221χ⎪⎪⎭⎫⎝⎛---++=-CP R K KR P C 2)cos(2cos 22221ϕθβ ()φθψβα--+= 上冲程 ()[]φθψβα--++=360 下冲程 二运动计算己知:曲柄角速度ω、曲柄转角θ,分析驴头悬点的位移s 、速度v 、加速度a 的变化规律。
1. 假定驴头悬点随u 点作简谐振动:()ϑωϑωϑcon C AR a CARv CARs ⨯⨯=⨯⨯=-⨯=2sin cos 1 以C AR S 2max =代入得: ()ϑωϑωϑc o s 21s i n 21c o s 1212m a xm a x m a x S a S v S s ==-=2max max 21ωS a =2.接严格的数学推导 ⎪⎭⎫⎝⎛+=P R S a 121max 2max ω三动力计算1.从示功图上求悬点载荷W示功图是抽油机悬点载荷W 与光杆位置PR 的关系曲线图。
抽油机井平衡合格率
1、抽油机井平衡度
抽油机井稳定运行过程中,下冲程时的最大电流与上冲程时最大电流比值。
(80-100%合理,小于80%欠平衡,大于100%超平衡)。
平衡度=(I下行峰值/I上行峰值) ×100%
采液用电单耗:油井采出每吨液的用电量,单位Kw.h/t 采液用电单耗=W/Q
式中:W—油井日耗电量,Kw;Q—油井日产液量,t3/d
2、抽油机井平衡度合格率:
抽油机井平衡度达标的井数占总开井数的比值。
抽油机井平衡度合格率=(S合格/S总)×100% 式中:S合格—抽油机井平衡度达标的井数; S总—抽油机开井总数。
三、抽油机井泵效
抽油机井的实际产液量与泵的理论排量的比值叫做泵效。
η=(Q实/Q理)×100%;
式中:η—泵效(%) Q实—指核实日产液量(m3/d); Q理—泵理论排液量
(m3/d);其中:Q理=1.1304×10-3×S×N×D2
式中:S—冲程(m) N—冲数(n/m) D—泵径(mm);
四、采液用电单耗
油井采出每吨液的用电量,单位Kw.h/t
采液用电单耗=W/Q
式中:W—油井日耗电量,Kw;Q—油井日产液量,t3/d。